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要求部分

合集下载

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考模板)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研究所致力于××的学科研究,为××行业或学科领域培养创新人才(简要说明所的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定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博士研究生在××(此处写与专业相关的个性化内容)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一般为英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1.培养类型博士研究生按照招考方式可分为公开招考和硕博连读两种类型。

2.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基本学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

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X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第×学期(此处写具体学期或时间)经转博考核通过后,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士学习、培养阶段。

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X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所在××、××、××等学科专业培养博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设置如下: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结合科研工作进行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社会公共安全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公共安全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公共安全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社会公共安全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需要全面解决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专业人才。

社会公共安全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事业培养具有高级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素养,兼具宏观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培养目标1.具备较强的社会公共安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论;2.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能力;3.具备扎实的调查研究能力,能够深入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4.具备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能够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和决策层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社会学基础-统计学基础-政治学基础-法学基础-组织与决策理论2.专业课程-社会公共安全理论与实践-社会公共安全政策与法律-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社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与实施-社会公共安全信息化与技术支持3.研究生教育环节-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创新实践与科研项目参与-专业实习与实践环节-专家报告与学术研讨会参与-跨学科合作与社会服务四、培养过程1.研究生入学阶段(第一年)入学后,博士研究生将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参加导师指导的研究工作。

2.博士课程阶段(第二至第三年)在博士课程阶段,博士研究生将深入学习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方法论课程,并开始进行博士研究工作。

3.博士研究阶段(第四至第五年)在博士研究阶段,博士研究生将集中精力进行博士研究工作,并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五、评估与考核1.学术评估博士研究生每学年需参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年度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答辩等评估环节。

2.实践评估博士研究生需完成规定的实践环节,参与专业实习、项目调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并进行实践报告和评估。

3.导师评估导师将对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情况、科研成果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形成评审意见。

六、学位授予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评估结果,经导师评审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博士研究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后,将获得社会公共安全专业博士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相关临床专科领域独立担负临床专科的诊疗工作,并能够在相关专科领域独立担负临床应用研究和临床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1.知识目标: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在相关专业领域从事专科诊疗工作必需的医学人文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专科诊疗工作所必需的临床专业知识;掌握从事相关专业临床研究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能综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临床诊疗和临床研究工作。

2.技术目标:掌握在相应专科领域独立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掌握独立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围绕临床诊疗能力、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有效地处理医患关系和诊疗活动过程前中后的动态变化;(2)能够有效地与其他医疗人员开展协作,提供更佳的医疗服务;(3)能够参与组织可持续性医疗活动、资源分配决策和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有效性;(4)能够负责任地运用其专业技能和影响力促进患者个体、社区和群体的健康和幸福;(5)能够终身致力于思考性学习,以及医学知识的创新、传播、运用和转化;(6)能够在职业相关的法规和个人行为的高标准要求下,通过从事符合伦理要求的医疗实践,为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幸福服务。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医学下设各二级学科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包括: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疼痛医学、全科医学、儿内科学、儿外科学、临床病理学、危重症医学。

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因培养需要延期培养者最长可延期2年。

四、课程培养要求(一)博士学位课程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四:_______________(学科、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公安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博士研究生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创新能力。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博士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组成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

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以利于拓宽博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开发其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指导小组成员在导师组组长领导下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研究生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在保证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鼓励导师、指导小组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提高培养质量。

四、课程与学分我校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试行学分制。

在校博士研究生必须取得规定的21学分以上(含21学分),方可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学位课程、专业课和相关学科课程以及必修环节。

(一)公共学位课(共7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必修课。

通过听课、课堂讨论、阅读原著、写读书报告等方式学习。

要求博士研究生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当前的社会思潮和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

经过学习和研讨,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特点撰写一篇课程论文,并通过课程考试。

课程授课54学时,不包括撰写课程论文和社会实践学时。

课程学分为3学分。

2、外国语(4学分)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为学位课程。

要求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较好的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

能以英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术交流。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要求。

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设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己感兴趣和正在研究的学科领域。

公共课程则涵盖了跨学科的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2.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选择适当的研究生导师非常重要。

导师应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项目的指引、建议和反馈,并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

3.研究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研究项目。

学校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4.学术交流: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生论坛,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导师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的机会。

5.科研道德:培养博士研究生还应注重科研道德的培养。

学校可以设置科研道德课程,教授学生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监管机制,及时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并为学生提供举报渠道和保护机制。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二○一五年九月明 德厚 学 沉 毅笃 行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试行)为了进一步完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 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多年来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所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

具有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提倡有条件的学科、专业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有科学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1)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2、学习年限1)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需本人申请,经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同意,学院审核,报校研究生院批准。

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延长期内的博士研究生不再享受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资助。

2)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特殊情况需经审核、批准方可酌情延长。

3)硕博连读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左右(含硕士阶段)。

4)提前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左右(含硕士阶段)。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有志于在学术界或产业界深造的研究生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其成为有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

该方案涵盖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体系和培养评价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完成一项独立科学研究课题,并取得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成果。

3. 具备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合作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展示、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具备关注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的素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能够遵守科研规范和伦理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求实。

二、培养内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

2. 科研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3.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能力,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路、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习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写作规范和评审流程。

4. 学术讨论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加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体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包括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团队和学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1. 导师制度: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由一位有经验、有资质的导师指导,并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讨论和交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职业发展。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公共管理专业名称: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代码: 120403一、学科(专业)介绍二、学科(专业)关键研究方向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培养目标:以入主流、强基础、重实践为指导思想,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含有较为扎实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基础、较为开阔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使之既能适应于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具体工作, 也能从事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等学科领域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除对硕士生进行严格专业训练之外, 还重视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 要求硕士生能够熟练利用电脑和其她电化教学手段,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习年限:实施弹性学制, 硕士生基础学制为2--3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学分课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最少修18学分)S09005S17080政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3 70 1 S10002 硕士生英语4 140 1-2 S19021 教育学 2 40 1 S19008 教育经济学 2 40 2 S19022 教育管理学 2 40 2 S19024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40 1 S19026 教育财经学 2 40 1 S19027 教育发展战略 2 40 2选修课(最少修10学分)S19025 教育管理实务(方向1必修) 1.5 30 2 S19023 公共经济学 1.5 30 2 S17071 公共管理学 2 40 2 S19028 教育哲学 1.5 30 1 S19029 中外教育管理比较 2 40 1 S19030 管理思想与流派 1.5 30 2 S19031 学校管理研究 1.5 30 2 S19032 教育政策学 1.5 30 2 S19033 教育与经济专题研究 1.5 30 3 S19034 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 1.5 30 1 S19018 教育统计与测量 1.5 30 2 S19035 教育发展估计与计划 1.5 30 2 S19036 教育技术学 1.5 30 3 S19037 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1.5 30 2 G01001 地球科学概论 2 40 1 G0 国土资源概论 2 40 1五、需阅读关键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六、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基础要求。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是深造学术道路上的最高学位,对于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确保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研要求以及论文答辩等方面探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专业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在培养目标中,应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各自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前沿动态,培养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此外,培养目标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

二、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是培养研究生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的重要环节。

针对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高校应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方法;选修课程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

此外,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学术报告、学术讨论等方式进行培养。

三、科研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是科研要求。

科研能力是博士研究生的重要素质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培养方案应要求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学生还应定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科研要求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对于保证培养质量和提高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最终环节是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总结和检验,也是学术交流和学术评价的重要环节。

公共管理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是未来世界和当代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中国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生长点。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本学科内具有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纯熟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机构等部门从事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过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前沿理论和新学科生长点的动向;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娴熟精炼的研究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备良好的独立开展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大型的公共项目的管理工作。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

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博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由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

培养中注意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博士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重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风培养。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学术研究者。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 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 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4. 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求:1. 系统而完备的学术课程安排,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学术活动等;2. 扎实的科研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训练、科研项目参与和学术论文发表等;3. 导师团队的组建和指导机制,保证博士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4. 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

二、培养计划和周期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为3-4年。

具体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课程:博士生在培养期间应完成一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术课程的安排应该具备系统性和渐进性,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术需求。

2. 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深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应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发表,提高科研水平。

3. 学术交流:博士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等,增强学生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动力。

4. 导师指导: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和支持至关重要,应制定明确的导师指导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三、培养评估和质量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评估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养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成绩评估: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绩进行评估,包括学术课程成绩和学术论文发表等。

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明确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2. 课程要求:确定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培养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并规定学生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3. 研究生导师制度:建立研究生导师制度,安排专门的导师为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

4. 学术研究要求:要求学生在博士期间进行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研究,并要求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 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并进行答辩。

6. 学术交流和培训: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学术素养和国际视野。

7. 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在博士期间积累实践经验,包括实习、工作、参与项目等。

以上是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培养方案的一般内容,具体的方案和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专业和研究方向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北师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师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师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北师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入探讨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一直以来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优秀传统和丰富经验。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北师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所名校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一、培养目标北师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及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原创性研究,为我国的教育、科研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外语等,旨在提高博士生的政治素质和外语水平。

2.专业课程: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旨在加深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学术研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鼓励博士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视野。

三、学术导师制度北师大实行学术导师制度,每位博士生在入学后选定一位学术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博士生的学术研究、课程学习及个人发展。

导师与博士生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指导关系,以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四、研究能力培养1.博士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

2.鼓励博士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实践能力。

3.博士生需参加至少两次校级以上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交流能力。

五、学位论文博士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

论文应体现博士生在研究领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学术贡献。

六、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2.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3.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4.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要求。

总结:北师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严谨的课程设置、学术导师制度、研究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措施,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成长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要求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制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用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专业能力要求(详见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博士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最短不少于四年,最长不超过八年。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

1.公共学位课程设置
2、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见各专业)
3、补修课程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3门,具体课程由导师在个人培养计划中安排,跟硕士研究生上课,但不计学分。

四、学分要求
1.总学分要求
不低于15学分,不超过17学分。

2.学分分配
公共学位课程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4学分,选修课程5-7学
分。

博士研究生可以选修第二外国语,所选语种可为日语或法语,但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选修课程按照研究方向由导师与博士研究生共同决定。

3. 学分计算方法
除公共学位课程外,其它课程理论教学20学时为1学分,实验教学30学时为1学分。

五、学术活动
学科和导师应尽可能为博士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试验、实习、调查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提供并创造条件,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的精神。

此项活动要纳入学科工作中。

为了使博士研究生了解更多的学术动态和掌握学科前沿,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如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其中必须作1次以上学术报告,经导师、学科和学院评定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培养环节。

六、论文发表
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三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在一级期刊上发表;或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二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被SCI、EI或ISTP检索。

以上要求发表的论文均需署名第一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作者排序为博士生第一、导师第二或导师第一、博士生第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已不是单一的规格与模式,对于科研型、应用型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采取不同方式和方法,做出不同要求和安排。

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由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方式采用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研究生三方面的积极性。

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一般
由3~5人组成,要求知识结构互补。

特别鼓励和支持跨学科、跨专业人员组成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博士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博士研究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

培养方法: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时事政治学习、形势教育和公益劳动等活动。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提高培养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效措施。

考核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对博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表现、学习成绩、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独立思考及试验研究能力及水平、第一外语的综合考试、身体健康状况等。

考核方式:由相关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包括指导小组),对博士研究生进行考核,根据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必要时尽可能聘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考核小组,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合格者继续攻博,不合格者实行中期淘汰。

中期考核的程序、方法等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执行。

九、论文工作与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独立创造能力、开拓进取精神的重要环节。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选定科研课题,并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从学位论文选题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期间不应少于24个月的时间,起始时间以研究生部培养科复核的论文选题报告时间为准。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进行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在一定
范围内公开做2~3次论文工作阶段报告。

博士论文一般在5万字以上。

博士学位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要求在150篇以上,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一般均应在50篇以上。

博士学位论文集中反应了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及科研成果,是博士学位的主要体现。

博士研究生在能力方面首先要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要强调独立性,从收集资料到论文选题;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处理;从理论分析到结论提出,都要独立完成,及时主动得到导师的点拨和升华。

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有创造性成果,真正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

具体体现是:
1、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提出新的理论或对重大理论有新的发展。

2、在设计或实验技术上有新的创造和新的突破。

3、提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新工艺,新方法并获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知识,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科学技术或工程技术的关键问题。

博士研究生要做出创造性成果,首先要敢于创新和突破。

为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抓好论文选题、开题报告、阶段检查、预答辩和学位论文答辩等几个重要环节。

论文选题应注重课题的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必须包括课题的来源及立题依据、国内外进展,研究内容、研究手段、技术路线、该研究的创新点及应用前景等。

开题报告必须有相关专家参加,对开题报告内容进行充分论证,并做出是否通过开题报告的评语。

论文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一同进行。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后再进行一次,第三次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研究生资格。

导师和指导小组应加强论文的阶段检查,每三个月应检查一次,了解论文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帮助解决论文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一些实际问题,确保论文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送审学位论文(按双盲标准)5份到校学
位办,同时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

由校学位办组织学位论文评审工作,评审全部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