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梅三峡之秋
五年级语文上册 1.2 三峡之秋说课稿 长春版(2021-2022学年)
三峡之秋《三峡之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2、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2、体会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三峡吗?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方纪先生一起领略三峡金秋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了解学生课外资料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4、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请大家用手势来告诉老师你们课前读了几遍课文.看来大家都预习得很认真,谁能汇报一下你预习的收获有哪些?【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简单批注,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汇报收获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2、三峡的秋天很美,(板书“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成熟)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3、是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三峡之秋》说课稿
《三峡之秋》说课稿《三峡之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它既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能力目标:(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目标: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了解一天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4、教材的处理: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且文辞优美,因此,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讨论、研究、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合作能力。
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三峡秋天景色的无穷魅力,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理论依据:这节课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以读代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体会课文文辞的优美,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不同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受,并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想象。
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设计:(1)导入:本节课采用情景导入法进行导入,先用多媒体播放三峡景色的图片,创设一种优美的、引人入胜的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本课我分四部分进行:首先,引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并采用“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峡之秋教学课件
水利工程
三峡地区的水利工程历史悠久,早在 古代就有人开始修建水利工程,如都 江堰等。
三峡工程简介
世界最大水电站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为22.5GW,年发电量
超过100亿度。
防洪与航运
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提供了大量的 清洁能源,还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 件,提高了防洪能力。
移民与环境
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对当 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 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 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审美情趣。
教学计划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三峡之秋》的写作背景、 作者生平及文章结构,帮助学生 理解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三峡之秋》,并 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理解题目, 如填空题、选择题等。
连接东西
三峡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 重要通道,也是长江黄金 水道的关键节点。
周边省市
三峡周边涉及多个省市, 包括重庆、湖北、四川等, 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 源。
三峡历史背景
古代文明
战争与战略地位
三峡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 代文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 地之一。
三峡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 略地位,曾是多次战争的必争之地。
03 秋天的三峡
秋天的景色
秋天的三峡,山峦叠 嶂,江水清澈,呈现 出一种壮美的自然风 光。
秋天的三峡,云雾缭 绕,宛如仙境,给人 以无限的遐想。
秋天的三峡,树叶金 黄,层林尽染,仿佛 一幅美丽的画卷。
秋天的活动
秋天的三峡,可以欣赏到丰富的 水上活动,如划船、漂流等。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优质课《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 具
课件、导学案、微课
教学方法
七步五结构目标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示标
标
测标
结标
补标
板书设计
一、 基本训练:2分
课前演讲
二、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5分出示学习目标
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旧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秋日三峡一天里的景色?
1、出示尝试问题
生自由读文第二自然段第Fra bibliotek段描写了三峡早晨哪些景物?
突出了三峡早晨的什么特点?
朗读指导:语调轻快,读出三峡的明丽
生范读经典语句
2、自学课本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尝试探究,合作交流: 15分
3、尝试练习
自学“三峡中午”段落
读一读喜欢的方式读三峡中午的段落
说一说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借景抒情
6、拓展提升
学生根据语段,回答问题。(见导学案)
7、当堂检测
指导学生模仿本文,以“美丽的校园”为题,
写一写校园一天的景色。
提示:抓住清晨、中午、傍晚景物变化来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五、畅谈收获,总结补标: 3分
布置作业:
必做题:写一写家乡美丽的公园,抓住公园早晨、中午、傍晚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选做题:搜集有关三峡的诗文并背诵。
早晨 中午
明丽 热烈
11. 三 峡 之 秋
下午 夜晚
平静 宁静
培养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自主
学习能力
检查学生
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
三峡之秋读后感
三峡之秋读后感在《三峡之秋》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给人们展示了三峡秋景的壮丽和美丽。
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秋天的三峡,感受到了秋天带给人们的宁静与温暖。
这篇文章读后让我深受启发,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美好的时光。
首先,我被文章中对三峡秋天的描绘所震撼。
文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三峡秋水的美丽。
“河面澄碧,宛如延展出去的碧玉地毯。
”这句话给我的感觉就是宁静和广阔,仿佛整个三峡都被一片碧蓝所包围。
同时,文章还描绘了山峰的壮丽。
“山石如削,尽显峻峭的气息。
”这句话让人们可以感受到三峡秋景所展现出的雄奇和天然的美。
其次,我被文章中对自然的赞美所感动。
三峡的秋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触动。
“山河千变万化,而秋天来了三峡便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自然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而秋天的到来似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真实和恒定的感觉。
秋天的三峡之美让人们不禁产生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
最后,我被文章中对人物情感的描绘所感动。
文章中写道:“慢慢的,真的听到了,时而枯叶下的脚步声,有很多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珍贵的足迹。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三峡各个角落的许多游人,他们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恩之情。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人们往往会追逐名利和物质的满足,而很少有人能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这些人们仿佛成了三峡秋天里最美的风景,给予了秋天和自然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通过阅读《三峡之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我们身处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应该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不仅仅是保护环境,更是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秋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思的时刻,让我们不再盲目地追逐,而是停下脚步,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
让我们在和谐的自然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秋天之美。
三峡之秋读后感
三峡之秋读后感
这篇文章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把三峡的秋景一点一点地呈现在我眼前。
一开始,早晨的三峡,那晨雾弥漫的样子,就像给整个三峡蒙上了一层薄纱,神秘又迷人。
我感觉自己仿佛就站在那三峡的岸边,呼吸着带着水汽的清新空气,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你能想象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午的三峡又是另一番景象。
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江水就像无数的碎金在流动。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个描写,感觉那画面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
不过呢,我也在想,作者是怎么把这普通的阳光照耀江水的场景写得这么美的呢?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魔力吧。
到了下午,三峡变得有点安静起来。
那种静谧,让我心里也跟着平静下来。
我就在想啊,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是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抛掉呢?也许吧。
文章里对这个时段三峡的描写,让我觉得三峡就像一个智者,默默地看着世间的一切,不说话,却有着无尽的力量。
而夜晚的三峡,那可真是美到极致了。
月亮高悬,星星点点的灯光和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整个三峡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我看的时候就在感叹,这哪里是现实中的景色啊,简直就是仙境嘛!我觉得作者肯定是对三峡有着深深的热爱,才能把三峡的秋夜写得如此令人陶醉。
我读完之后,就一直在琢磨,这三峡的秋啊,不仅仅是景色的变化,更像是一种生命的轮回。
从早晨的朦胧新生,到中午的热烈灿烂,再到下午的静谧沉淀,最后到夜晚的归于平静。
这像不像我们的人生呢?我也不太确定,但是这篇文章确实让我有了这样的思考。
你看了这篇文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还没看,真的推荐你去读一读,感受一下三峡之秋的独特魅力!。
三峡之秋节选
三峡之秋节选
三峡之秋节选
三峡之秋节选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三峡大坝的景区举行的一项精
彩庆祝活动。
三峡之秋节选以“智慧、创新、底蕴”为主题,充分利
用三峡大坝景区这座宏伟的自然博物馆,将文化艺术、历史文化、自
然科普、绿色生态、公益体育等多种性质的活动融于一体,为游客和
村民带来一次深刻的文化、历史、自然的鉴赏体验。
首先,作为三峡之秋节选的一部分,游客和当地村民可以进行一系列
观光旅游活动,在精彩的三峡美景中畅游,感受大坝景区令人惊叹的
壮丽自然风光。
其次,这里将举行多种精彩的文化活动,如三峡彩墨
书法大会、摄影摄像大赛等,全面展示三峡人文历史,弘扬本土文化。
此外,这里还将举行各种绿色公益体育活动,如跑步、爬山、游泳等,宣传节约用水,保护生态,以及弘扬身体健康的理念。
三峡之秋节选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还有助于促进当地的旅游
业发展。
三峡之秋节选旨在唤起大众对环境保护和中国景区文化的意识,也激励很多游客到三峡景区游玩,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三峡之秋节选还将推出多种精彩的折扣服务,为当地游客和外
地旅客提供特别折扣,带来更多优惠。
三峡之秋节选旨在向游客展示
三峡景区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让游客体验到独特的视觉绚丽,与
大自然同行,回归自然的乐趣。
三峡之秋节选遍布整个三峡大坝景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体验非凡
的焦虑,感受到景色绚烂的美妙乐趣。
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参加特
殊精彩、宣传节约用水、保护生态、弘扬健康理念以及欣赏文化历史的活动,体验无与伦比的拥抱大坝的惊叹壮丽自然风光,伴随着精彩的现场演出,赴一场绝妙的旅行。
《三峡之秋》教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三峡之秋》教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一、前置知识导入】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对于三峡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景点、年景等等。
也可以通过导入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如三峡的历史背景,三峡大坝的建造由来等等。
【二、如何阅读与理解】在进行文章阅读之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你们认为这篇文章会介绍些什么内容呢?”来激发他们的猜测和兴趣。
我们可以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词进行强调。
帮助学生从这些词汇中推断文章主旨,例如“三峡”、“秋天”、“奇山怪石”、“新峡谷”等等。
通过加强对于这些词汇的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文章中难理解的词汇进行标记。
有些生词可以直接从上下文推断出来,但有些则要通过查找字典来解释。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下生词和释义,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三、如何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在帮助学生完成文章阅读之后,我们需要对于他们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估,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题来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文章内涵的把握。
如通过主旨题、事实细节题、推断题等等方式进行测试。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写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阐述的主题。
例如,让学生就“三峡秋景”这一主题分享他们的看法、感受,或者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述等方式来进行主题阐述和拓展。
我们最好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
例如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三峡、秋景有关的书籍、文学作品等等。
【四、课堂教学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通过单独指导、讲解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对于进阶学生,则可以采取阅读短文、写作等方式来促进深度思考和拓展阅读。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ft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梦想之旅第一站去了大海,今天我们将去第二站,猜猜去哪?(对,去长江三峡)请大声地说出我们梦想之旅的口号是:“心远航,梦飞扬!”说起长江,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养育了炎黄子孙,她不仅创造了壮丽景色,也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文明。
而长江上景色最为瑰丽、色彩最让我们魂牵梦绕的还是三峡。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段三峡的风光。
(三峡视频)解说:三峡,是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
是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
那里群ft耸立,雄奇壮丽。
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流连其间,写下的不朽诗作竟有近万首。
所以这里素有“百里峡江诗万首”的说法。
那么,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11、三峡之秋)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看出来的?是啊,三峡的美无处不在,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美景的?(板书:早晨、中午、下午、晚上)这些描写时间的词语放在每段的什么位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层次、线索非常清楚,有条理,以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这种形式。
)三、精读感悟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长江天使号轮船,随着作家方纪走进三峡的一天,我们就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动笔画出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橘柚树)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感受简单地作下批注。
以《三峡之秋》教案设计为例,探究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
以《三峡之秋》教案设计为例,探究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
一、背景介绍《三峡之秋》是著名的古筝独奏曲,曲子曲调深沉,曲中充满着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曲子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人文地理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
二、相关学科知识跨学科教学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知识的内容。
针对《三峡之秋》这首曲子,我们可以将跨学科教学的内容整合为以下几个部分:1.音乐学科知识我们可以从音乐角度分析本曲的调式、音乐结构、表达感情的乐器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首曲子在音乐上的表现。
2.人文地理学科知识该曲子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三峡大坝工程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人文地理知识讲解三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3.自然科学学科知识该曲子描绘了秋季三峡的美景,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知识讲解秋季三峡的气候、植物、山水等等自然地理现象。
三、教案设计下面我们以跨学科教学的方式设计一份教案。
1.课程目标通过本次音乐课的学习,我们让学生能够:1)理解古筝曲《三峡之秋》在音乐上的表现。
2)学习秋季三峡的自然景象,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三峡大坝工程所带来的人文变革。
2. 步骤1)内容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声音,让学生来猜测这是什么声音。
然后课堂上出示教案中所准备的图片,和学生探讨这种美景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以及自然环境。
2)音乐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听这首曲子的乐器演奏,探究乐器演奏技巧和调式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还可以自己尝试演奏这首曲子。
3)资源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来收集资源,让学生分享个人使用的神器、软件、网站或YouTube。
4)综合阶段在最后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对本堂课进行综合性总结,让学生发表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四、可行性的分析当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教师们有更多拓展教育的可能性。
跨学科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它可以让学生对复杂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
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对复杂问题的有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三峡之秋》朗读指导
《三峡之秋》朗读指导《三峡之秋》选自方纪写于1956年的《三峡之秋》,原作万余字,分三部分,所选部分为原作一个引子,写秋景,有秋景引出人事。
这个引子相对独立,也很完整,主要以时间为序,描写了中秋这个天从早到晚三峡景色的变化,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个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
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
静心地品读着文章,就如同尽情欣赏着一幅绚丽壮美的三峡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读本文总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赞美;同时,要根据每部分描写景物的特点,在保持总体感情基调的前提下予以适当变化。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
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逐步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这段抓住代表性的景物——橘柚树,充分表现出三峡秋天“成熟”的特点。
第一句中的“三峡”“秋天”点明题旨,适当强调。
整段描述的主体就是“橘柚树”,所以第二句中的“橘柚树”要点送清楚。
第三、四句,朗读时要由文字想象画面,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要重读,如“陡峭”“坚硬”“挺直”“绿得发黑”“累累”“由青变黄”等词语。
最后一句“一种清香”后稍顿,然后以舒缓、赞美的语气读出:“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每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
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三峡之秋的读后感
三峡之秋的读后感
《三峡之秋》是一部让人深感震撼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向读者展现了三峡秋色的壮美和深邃。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深思了人生的意义。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三峡秋色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在作者的笔下,三峡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秋色,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秋季的山水景色,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神秘。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的力量,让人感叹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除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作者还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坎坷和无奈,也让人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三峡之秋》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也深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向读者展现了三峡秋色的壮美和深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也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美丽,也更加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三峡之秋2
三峡之秋2一、教学内容: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1课时)二、教学要求: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
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三峡之秋》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读课文,想画面,了解三峡美景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在不同时间抓不同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均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话说三峡1、教师放三峡美景的录像片断,配音简介三峡。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全长193千米。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长江三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读:陡峭巨蟒眨眼驳船摇曳朦胧清冽光晕划开凌空飞降(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浏览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词,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的景物特点的(1)学生浏览,勾画。
(2)学生汇报交流。
课文是按照一天中的早晨、中午、晚上等不同时段描写三峡秋天的美景的。
(3)作者写早晨的三峡美景之前和在__的末尾,还各有一段,找出来读一读,想想这两段在__开头与结尾,各有什么作用。
__的第一段:总写了三峡的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
文末的一段,点明所写的美景正值中秋。
这两段首尾照应,构成__的开头与结尾,使__结构完整。
三、批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美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借助书上的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2)汇报交流。
①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批注明确三峡的秋天具有成熟、丰硕的特点。
三峡之秋的读后感
三峡之秋的读后感《三峡之秋》是一部描写中国三峡风景的经典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峡的壮美景色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三峡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创造。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深地被三峡的美丽和神奇所吸引,也对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三峡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三峡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她以雄伟的峡谷、险峻的山峦和清澈的江水而闻名于世。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三峡的秋天,金黄的树叶、清澈的江水和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在这样的自然景观面前,人类显得是如此的渺小,同时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
通过这部作品,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更加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
除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作者还通过对三峡的人文历史的描述,展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人类的智慧创造。
三峡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胜之一,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的智慧结晶。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三峡的历史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三峡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通过这部作品,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通过阅读《三峡之秋》,我不仅对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因此,我对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欣赏自然风光和了解历史文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智慧。
六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精选8篇
六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精选8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新世纪”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母亲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
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
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设计思想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能力目标(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三、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峡之秋的读后感
三峡之秋的读后感《三峡之秋》是一部以三峡风光为背景的散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情感,描绘了三峡秋天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对三峡之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三峡秋天的独特魅力。
他用“万壑千岩,云雾缭绕”来形容三峡的壮美景色,用“红叶如火,金色如霞”来描绘秋天的色彩斑斓。
这些生动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三峡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壮美。
在作者的笔下,三峡之秋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感动。
除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作者还通过对三峡文化的介绍,让我对三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提到了三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让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
三峡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读完《三峡之秋》,我对三峡的美丽和壮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也体会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而《三峡之秋》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魅力,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此外,我还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通过对三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用心灵的眼睛去观察和感受三峡的美丽,用文字的力量去传递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这种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家乡和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三峡之秋》,我深受感动,对三峡的美丽和壮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壮美,也让我对家乡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敬畏。
我会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用行动去保护家乡的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和和谐。
三峡之秋说课稿专题设计
下午→光明
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根据上述要求选择最喜爱的部
夜晚→清冽
分自学,然后全班沟通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为您服务!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爽明快
中午 强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强烈欢快
魏
第2页共2页
三、说方法
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
感剧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
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
美景的熏陶,培育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下午 光明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温柔明快
3、观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光明像…… 温顺诧异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肯定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有许多想法,告知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
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序,体会的思想感情。
四、说程序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
学习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看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 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之秋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
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
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
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
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
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三峡之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峡之秋》,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内容,作者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三峡的秋景。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生字新词,理解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2.学习按时间顺序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
二、教法学法本课我采用开放教学法,引导总结法,图文结合法,使学生有层次地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来读懂课文。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流程教学中我认真体现以下几点(一)、激发情趣,引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让学生伴着音乐走入课堂,走进三峡。
然后在学生求知若渴的时候为学生播放三峡的风光片,配以解说,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
我再用以激情的导言引入新课。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做到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读懂。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明确写作顺序。
3、课文的第一部分以听学的形式来完成,我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这部分内容,然后测试学生:三峡已经是秋天了,漫山遍野散发着一种倾向,你知道这清香从而而来?这段描写体现了三峡秋天的什么特点?学生各抒已见。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记的能力。
(三)、品读探究,汇报交流1、师生合作欣赏晨景我带领学生先欣赏三峡美丽的早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了三峡早晨的哪些景物?作者抓住早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然后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谈一谈。
学生很容易找到描写了透明的露水、微凉的峡风、金实的绿叶、闪耀着阳光的橘柚树。
三峡早晨的特点是明丽。
我再引领学生品读体现明丽的句子。
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
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些美句。
2、学生自主游览三峡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
师生配合欣赏完夜色以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学法是:找景物,抓特点,谈感受,读美文。
然后按照这样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学习,继续游览三峡的中午、下午、夜的美景。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3、4、5自然段,并出示导学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按照导学卡的要求来自主学习。
然后学生汇报中午、下午、夜三峡的景物及特点。
在汇报交流时形成资源共享,情感共鸣。
3、总结收获颂三峡学语文的终极目标是综合运用,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颂三峡。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本节课我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三峡之秋一天之内不同时段的美,倘若把这种美读出来,更会让人难以忘怀。
你们愿意把这一幅幅流动的美留在课堂上吗?配乐读文,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感受大自然独特的美。
最后以一段优美的语句来结束本节课。
五、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一、激发情趣,引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我们共同听一听,歌曲听完了,同学们知道歌曲中唱得是什么地方吗?(三峡)对,这就是华夏大地上的惊世杰作——长江三峡。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美,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同学们想去那里看一看吗?(想)下面老师就带你们欣赏一段三峡风光(解说词:长江三峡是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
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
长江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的。
瞿塘峡,山势雄伟险峻,是最险的峡谷;而巫峡则幽深秀丽,峡中多雾。
西陵峡,滩多水急,是最长的峡。
)同学们欣赏完长江三峡,你们觉得这里美吗?的确,三峡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神州山水的瑰宝。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
现代作家方纪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为我们描绘了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同学们让我们乘舟南下,一起去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吧。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读懂。
再带上些感情就更好了,开始吧!师: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或发现了什么?师:你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
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一学吧!下面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第一自然段,边看边听,听后还有问题等着你们回答呢。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漫山遍野散发出一种清香,你知道这香是从何而来吗?这段描写体现了三峡秋天的什么特点?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师:三峡秋天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成熟,作者按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三峡秋天一天之内不同时段的美,下面我们就具体看看作者都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展示它的美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课件欣赏)师: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师: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和感受?三峡早晨的空气如何?(清新)师:就像用筛子滤过似的,很明净是吧?你们怎样理解明净这个词语?(明朗干净)师:为什么呢?(因为有露水啊!)师:哦,橘树和柚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果实是黄色的,现在被露水一洗,就更绿更黄了……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干什么?师: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独奏,轻快明朗。
师: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师:(板书:早晨——明丽)师: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好吗?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想象一下这明丽的画面。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早晨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刚才都做了些什么?总结一下学习这段的方法。
学生总结汇报:先是找到景物、然后抓住特点、再谈谈感受、最后读一读美文。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
那现在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读一读描写三峡的中午、下午、夜这三个时间段,前两个自然段主要描写长江两岸的橘柚树,接下来的三个自然段都是描写江水的,你喜欢哪个你就选择哪个去读。
完成你们自己手中的导学卡师:谁喜欢三峡中午的景色?来读一读。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了那些景物描写?中午的长江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你们从那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它动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个比喻句,一个拟人句吗?师: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
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和中午相比它更平静了。
你们找到了哪些景物提现了它的平静?(雾和江面)雾使三峡的黄昏来得早去得迟,这时三峡特有的景观。
使得三峡有种朦胧的美。
这时的长江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长江的平静?师:黄昏就这样平静地走过,我们都在渴盼着夜的来临,夜终于来了,同学们说一说你找到的景物?夜有什么特点?夜是宁静的,幽暗的,单作者缺选取了驳船的汽笛,渔火,灯标,是否打破了也的宁静呢?说一说你的看法。
以动衬静,又以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眨着眼睛沉沉欲睡的状态,那样宁静和谐。
师: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
师:在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师:月亮是夜的使者,给你无限向往,谁能读出月的神秘?欣赏三峡夜的宁静与神秘师:长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该让他休息了。
可是长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泼,它是不甘于平庸,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的,你听,夜里,他醒了,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着,他想干什么呢?有时候他像个小孩,活泼可爱;有时候像个姑娘,温柔甜美;有时候像条龙,翻滚呼啸;有时候像首小夜曲,宁静轻柔。
它能够随着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变故,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总的说起来,这时候的秋天是个什么人呢?(中年人):因为,这一天,正是……(中秋)3、总结收获颂三峡师:学了这课,你最想做什么?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1、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三峡的秋天写得如此美吗?是因为作者按时间的顺序,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三峡之秋一天之内不同时段的美,倘若把这种美读出来,更会让人难以忘怀。
你们愿意把这一幅幅流动的美留在课堂上吗?(配乐读文)2、滚滚长江水,悠悠三峡情,再多的言语也诉说不完我们对三峡的热爱。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1.搜集、阅读描写三峡的文章、图片,以“奇丽的三峡”为题,制作一期手抄报。
2. 试用“我喜欢三峡秋天的(),因为()。
”的句式说话。
结束语:同学们,作家方纪带我们游览了三峡原始的自然风光,如今的三峡自然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但是,三峡无论怎么变,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三峡,永远那么美丽,壮观。
都说百里峡江诗万首,的确,有许多华夏儿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长江三峡的热爱,同学们,这次愉快的三峡之旅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带着对三峡的神往走出课堂,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