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文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觉积累优美语句。
3.能读懂课文,想象画面,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领悟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学飞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能仿照旁批,批写三峡秋景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悟三峡美景的无穷魅力,感受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和借鉴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一段树枝。
学生:收集描写三峡的诗句、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图、文、视频、音乐、实物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三峡,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呀!那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块儿去游览长江三峡。长江三峡,那可是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请欣赏:(PPT播放视频)
解说词:可以说三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山势雄峻的瞿塘峡,幽深奇秀的巫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犹如一幅瑰丽的山水画卷。而三峡那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则好似一条恢宏的文化长廊。三峡,以它绮丽的山水风光和灿烂辉煌的文化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2、游览了雄奇壮丽的三峡画廊,大家一定心驰神往了吧!别着急,我们现代著名的作家方纪先生将带着我们一块儿走进三峡的秋天,去领略三峡之秋无穷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自由地、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勾画出生词多读几遍,并给不懂的词语作好记号。
(二)(PPT出示带拼音生字)
巨蟒眨眼睛驳船摇曳朦胧清冽飞泻凌空飞降光晕头晕
(1)认读生字
A、“蟒”“朦胧”“凌”这几个字是后鼻韵;“眨眼睛”的“眨”是翘舌音;“摇曳”的“曳”读ye,不是yi。
B、“晕”读作yūn时意为:昏迷,头脑不清,读作 yùn时指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PPT显两个句子:1、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
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2、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学生平分辨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读音。
C、归纳形声字规律。(PPT显示“蟒”“朦胧”“冽”“泻”)
(2)识记理解:
A、“蟒”字可理解为“一只虫子看见一只小狗藏在草丛中”,蟒是一种蛇,人们通常又把蛇又称“长虫”,所以蟒字是“虫”部。
B、(PPT显示: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清冽清洌)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区别“清冽”“清洌”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C、理解“摇曳”一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陡峭”“挺直”“灯标”这几个词语。用“陡峭”、“挺直”两个词造句。
(陡峭——(1)我们前往石子山春游,山坡陡峭,老师让我们小心一点。(2)由于山壁陡峭,山路狭窄, 不熟悉地形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挺直——(1)路灯挺直了腰杆,提着明亮的灯笼,护卫着每个晚归的人。(2)青松翠柏东一棵,西一株,傲然挺直在岩石缝上,显示着它奇强的生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人们一说到秋天,总会联想到枯黄的落叶,黄昏的夕阳,无限地伤感、悲
凉。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PPT:1、1、方纪笔下的三峡之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课文按
顺序描写了三峡的秋天从、、到的美丽景色,展现出三峡的,
表达了作者的之情。),细细地默读课文。
2、课文主要写了从早晨到夜间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构成了全文的二、三、四、五、六自然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下面,请孩子们再次浏览全文,看看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分别讲的是什么?在文中又起什么作用?
(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是总写三峡秋天的成熟之美。在文中是起到总起的作用。)
(第七段则专门强调了“这一天,正是中秋。”具体说明了作者观察三峡秋景的时间,与第一段前后照应。)
四、品读第一段,学习批注阅读。
1、作者笔下三峡之秋的成熟是通过哪些景物表现出来的呢?请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作者是通过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来表现三峡秋天成熟之美的。叶子,绿得发黑,累累果实由青变黄,让我们感受到了三峡秋天的成熟气息。)
2、学习批注: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写下阅读体会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我们刚才对三峡秋天成熟之美的感受可以这样批写下来。(PPT显示:叶子“绿得发黑”,累累果实“由青变黄”,让我们感受到了三峡秋天的成熟气息。)
2、同学们觉得三峡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景色最美呢?认真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勾出来,仿照第一段的旁批,写写阅读体会。
五、交流感悟,品读美文,领略美景
(一)嗯,不错,要展开三峡之秋一天的美丽画卷,那得从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孩子批写的:
1、(PPT1)“我觉得早晨的露水给三峡带来了美。作者把‘透明的露水’比作‘白霜’,这个比喻非常清新、贴切。让人想到经过露水的洗礼,橘柚树的叶子一定更绿了,果实更黄了。”看来这位同学最喜欢三峡早晨新鲜而明净的露水。
2、((PPT2)“‘峡风有些凉意’,我想三峡秋风的凉爽、清新,定会拂去人们心中的尘埃,让人神清气爽。”看来这位同学更喜欢三峡带着凉意的峡风。
3、(PPT3)“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很迷人!”真是仁者见智啊,这位同学最喜欢的是沐浴着阳光的橘柚树那种绿叶金实的感觉。
4、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PPT:早晨——明丽)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现在,假如我们就站在船头,迎着凉爽的峡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我们捧着书,一起来有感情地读出三峡早晨的明丽之美吧!(PPT播放音乐)
(二)三峡早晨的特点可用“明丽”一词来概括,那“中午”“下午”和“夜间”的三峡又分别可用一个怎样的词来概括呢?(PPT:早晨——明丽;中午——热烈;下午——朦胧;夜间——幽静)
(三)那么,中午三峡的“热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1、结合学生的批注理解:(PPT)“群峰”像武士一样披上了金甲,“阳光”像顽皮的小孩一样在水面跳跃,长江变成了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这一句拟人、比喻、写实融为一体,将三峡中午热烈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是啊,披上金甲的群峰,跳跃的阳光,翻滚、呼啸、奔腾的长江,尽显三峡秋天热的热烈气息。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出这种热烈奔放的感受呢?(“群峰披上金甲”要读得庄严一点;“阳光在水面上跳跃”,要读得活跃一点;“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要读出气势。)
(四)欣赏三峡下午的“朦胧”美。
1、是什么给三峡的下午罩上这层朦胧面纱的呢?(PPT显画面:“峡里早起的一层青色的雾”。)
2、欣赏句子:(PPT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这个句子中有个动词用得非常妙,有了它,静静的倒影也变得灵动了,它是谁呢?对了,“拥”,一个“拥”字化静为动,使静态的倒影变得灵动起来。
(五)下面,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夜里的三峡,去领略三峡夜晚的奇妙与静谧吧!
1、课文描写三峡夜晚的景色主要写了什么呢?(PPT):渔火、灯标、月色
2、由画面引出句子:“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品析句子“偶尔有赶路的驳船驶过,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学习以动衬静,以闹衬静的写作手法。
3、了解三峡月亮来得很迟的特点。品读句子:“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比喻生动、贴切。)
4、结合学生的批注,品析精彩语句。
(1)“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通过比喻、拟人,真真切切地写出了山的陡峭。注意:这里的“仿佛”只是抒写一种感觉,不是比喻。)
(2)“而月亮……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句中两个生动恰当的比喻,把月光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6、走进三峡的夜晚,从它那沉沉欲睡的江水,墨一般黑的山峰,如瀑布、似素锦的月光中,我们领略到了三峡夜晚的幽静之美;体会到了月亮的色彩、形态是那么的素淡优雅,超凡脱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来读读这段文字吧。
(六)为什么会有如此美妙的月色呢?哦,原来“这一天,正是中秋。”这一句为我们点明作者观赏三峡秋景的具体时间,前后照应,还能给我们美好的联想。所以这一句文字虽少,却是断断不可删掉的。
六、说三峡、赞三峡
欣赏了三峡的秋景,我们感受到了三峡的秋天,有时如明丽的小诗,有时如奔腾的巨龙,假如我们现在就坐在一艘游轮上,正行驶在长江三峡,你们愿意当向导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三峡风光吗?
(PPT: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正行驶在长江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现在正是早晨,大家看: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透明的露水闪耀着,仿佛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现在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了,闪烁着阳光的橘树和柚树是不是给为我们展现出一片明丽的色彩呢?…今天恰逢中秋节,祝大家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