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练习第一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唐·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人饷菊有感明·张煌言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野菊》侧重于描写野菊生长的环境和野菊的冷香,展现了菊花超脱世俗、矢志不移的品质。

寄托了作者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

②《野人饷菊有感》侧重于描写菊花的花茎虽饱经风霜,仍不失挺拔咄咄之势;“铁骨”一词展现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

诗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考查。

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题可先分开赏析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王建的《野菊》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突出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突出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

转句“忆向山中见”,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此诗虽短小,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

张煌言的《野人饷菊有感》是感事即怀诗,乡居野处的百姓为表达对隐居英雄的敬佩,以菊相赠,诗人对此事有感;事中之物“菊”确是感怀的聚焦,所以又是咏物诗。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语文(安徽卷)古诗比较阅读《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语文(安徽卷)古诗比较阅读《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语文(安徽卷)古诗比较阅读《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热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备注】①韦苏州:即为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优劣?请作详细分析。

(4分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写作答案网整理【答案】同:孤独。

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

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道;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整体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融合具体内容的意象、诗句展开分析。

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抒发技巧,恳请代普雷。

两首诗都就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绘之中。

从景物来看,“寂寞”就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

但景物整体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静风雅,后者寂寞幽深。

9.恳请分别表示两首诗第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并予以赏析。

(4分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下了月亮的皎洁;“热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入侵将要第四枚的蜡烛,运用拟人,写下了环境的晦暗。

高考古诗词阅读:比较阅读类试题 易错点的分析及训练

高考古诗词阅读:比较阅读类试题 易错点的分析及训练

高考古诗词阅读:比较阅读类试题易错点的分析及训练易错试题(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人和杜少府命运相仿,都远离家乡;但后一句开始转折,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意思是相知相交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拥有相同的理想抱负;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不要犹豫走哪条道路,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

诗人借此排遣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两诗排遣离愁的不同方法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考查角度,即比较点,为抒情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答题步骤为点明技巧—分析运用—说明效果。

解答此题,需要具备关于古代诗歌抒情技巧的必备知识。

另外,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等)、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等)等也常用来抒情。

首先,解读《白下驿饯唐少府》。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后两联的抒情方法。

诗歌颈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了夕阳西下暮色暗淡和隐约迷蒙的远阔之景,流露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和对前途的迷茫怅惘。

尾联借典抒情,反用长安日远的典故,长安虽远但如日可见,表达对友人的劝勉,呈现出豪迈之气。

颈联摹写眼前实景,尾联想象别后情景,虚实结合,使得情感的抒发更浓烈。

其次,回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首联直切题旨,分别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赴任的地点——长安和蜀州。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解析版)

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第14、15题【母题题文】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A2.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说法错误。

欧诗一、二句直接描写画眉鸟在山林中自由飞翔、在山花烂漫的高矮树丛中腾跃鸣叫,三、四句就画眉鸟的叫声发表议论,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文诗则是从人的角度入笔,以画眉鸟的叫声衬托“公庭事简人皆散”后的愉悦心情,不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更不是咏物诗。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关键意象的能力。

欧诗一、二句写画眉鸟在山间千啼百啭、自由飞翔的景象,后两句针对自由的鸟和笼中鸟不同的叫声发表议论,看似写鸟,实际是写人。

诗人通过巧妙的对比,借不同处境画眉鸟的叫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志向,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诗第一句“闲”字就点出诗歌的情感基调,第二句写自己听到画眉鸟叫声,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后两句则写聆听画眉鸟的叫声的感受,全诗字字句句都表现了诗人在公务闲暇时内心的闲适、自在。

13.《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59张)

13.《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59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二、语言比较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注]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古渡”“断山”等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全国 丙卷
么?请简要分析。(5分) 《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
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情感比较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命题特点
1. 随着新课标群文学习理念的落地,高考会越来越重视对群诗学习及群 诗比较的考查。
2. 比较考查的角度在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或求 同,或辨异,或求同辨异。
浙江卷
《楼前》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过勤政楼》 (6分)
情感、写法 比较
2019
全国 Ⅲ卷
《插田歌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 (节选)》 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语言风格比较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16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
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 语言比较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2)对西湖的描写 点 ——重湖叠巘清嘉 染 ——山色之美:“三秋桂子”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时间 城池
原文
昔 “名都” “竹西佳处” (虚)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今 “空城”(实) “废池乔木”来自“清角吹寒”达
诗方 歌式
议 论
正面 描写
(1)描写顺序(观察角度):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 (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描 写
侧面
描写手法
(4)衬托 渲染 (5)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描写
(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

(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喜 教材回顾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学生活动3:请从试题中总结,考题常见提问方式
一般从求同或求异两方面设题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 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与课本所学篇目比较异同 (3)辨析一首诗词中的感情、手法等异同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学习任务二:掌握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 基本方法与规范
一般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 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 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比较阅读总体思路:寻找可比点---比较同与异---评价优与劣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古诗文比较阅读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古诗文比较阅读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古诗文比较阅读一、意象相同,感情相近,进行比较。

这是比较阅读的初级形式。

例如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分析: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

二、意象相同,感情不同,进行比较。

例如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甲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乙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两首诗,诗题完全相同,但作者对柳的态度完全不同,根据诗意,简要说明。

分析:甲诗着重表现柳的形象美,想象奇美,描写生动,表现了诗人赞美和欣赏的态度;乙诗中“倚”“狂”等词,表现出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的情感。

三、景物相同,境界不同,进行比较。

例如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分析:畅诗的所感所见,虽然也写了壮阔的景象,抒发的只是一种个人情感。

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四、景物相同,感情不同,手法各异,进行比较。

例如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甲)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题华清宫宋·杜常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扬作雨声。

注:朝元阁:唐朝宫殿。

长扬:指长扬宫,汉代宫殿。

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感情各异,通过比较,试做简单分析。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

古诗鉴赏:古诗词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设题角度。

2.掌握鉴赏方法和解题思路。

一、考情分析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

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古诗词比较阅读在高考中也是常见题型。

近六年全国卷古诗鉴赏比较阅读情况分析:(《插田歌》(节选)主观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精卫词》选择题: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内宴奉诏作》主观题: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主观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简答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二、设题角度1、比较情感2、比较表达技巧3、比较内容(形象)4、比较语言【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1、整体把握,理解古诗大意。

四看:看题目、作者、小注、诗句。

思考:什么题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2、求同辨异,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感情、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一)比较思想情感【练习1】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①韦诗的“灯前”表达的是羁旅思乡之愁。

在旅途漂泊中做梦回到故乡,醒来后惆怅满怀。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典题呈现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①黄庭坚其一玉花照夜今无种②,枥上追风亦不传。

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

其二明窗槃礡③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④。

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

[注]①伯时: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字。

天育:天子所畜养的马。

②玉花:玉花骢。

照夜:照夜白。

两者皆为唐玄宗坐骑名。

③槃礡:箕踞而坐,表现不拘形迹的神态。

④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

⑤江都王:唐代画家李绪,善画马。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前两句反复强调玉花、照夜、追风等名马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

B.其一第四句紧承上句,以景收结,写出了诗人欣赏画作后想象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

C.其二后两句将李公麟与江都王作对比,表明了作者认为李公麟在画马方面技高一筹的态度。

D.两首题画诗立意新,入思深,虽视角不同,但前后照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宛若一诗。

16.两首诗在题咏的侧重点和具体写法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C(“对比”“技高一筹”错)16.①第一首侧重题咏马画,避开常见的“以画作真”的写法,以真龙马来衬托画中马,称赞了李公麟马画的逼真传神。

②第二首侧重题咏画家,首先正面描写李公麟在明窗前不拘形迹、凝神聚思作画的神态,然后以画家李绪侧面衬托李公麟,赞扬了李公麟画艺的高超。

(6分。

每点3分)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项训练比较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项训练比较阅读

诗歌专项训练----比较阅读一、创作意旨上的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秋海棠清·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创作旨意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平原放马①张炎②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

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

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王鹏运③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

遗台何处是黄金④?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

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统治者却苟且偷安,一味粉饰太平。

②张炎,南宋词人,从小生长在都城临安,宋亡后,到处漂泊浪游。

③王鹏运,晚清诗人。

④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为燕昭王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黄金台。

2、两首词都以马为写作对象,但用意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语言风格上的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唐]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宋]王镒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概括说明。

三、在优劣上的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1)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2)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2)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当时诗人在巴蜀,他思念的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4、《夜雨寄北》的结尾划线句有对《月夜》结尾划线句的传承和超越,请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对比鉴赏类诗歌 练习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对比鉴赏类诗歌 练习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对比鉴赏类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咏萤火萧绎①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②。

咏萤火虞世南的历③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注】①萧绎∶南朝梁第四位皇帝,人生前四十年作为皇子养尊处优,常读书、写诗、作画。

此诗正作于这一时期。

②然∶通“燃”,指萤火虫能在雨夜发光。

③的历∶闪亮的样子。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诗着力展现萤火虫萤火的多样特征,虞诗对萤火特征的呈现相对较少。

B.萧诗中没有体现出萤火虫轻盈灵活、飘摇飞动的特点,而虞诗则表现突出。

C.萧诗语言自然生动,富有趣味性;虞诗语言朴素之中又包含着深刻寓意。

D.萧诗主要从感官角度描写萤火;虞诗则托物言志,借写萤火虫表露心迹。

15.这两首诗中诗人借萤火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萧诗中没有体现”错,“翻”字也体现了萤火虫的轻盈姿态)15.(6分)①萧诗用细腻的笔触,多角度呈现了萤火“不发热”“无烟雾”“光暗淡”却“雨中不息”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自在和对萤火虫的喜爱。

②虞诗中萤火虫虽“光小、翅轻”,但却不甘默默无闻,偏要在暗夜闪光,凸显自己,表达了诗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心志。

(每点3分)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桂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山花子②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③,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②作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

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鹧鸪天》描述桂花凭借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色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

古诗词比较阅读(1)

古诗词比较阅读(1)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 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 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 这一程度。 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 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 于 。这两首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 参考答案: • (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 答“秋思”也可以) •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 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 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 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 的乡愁。
2006年湖北卷
2、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 情的比较 (2005年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 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 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 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 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 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 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2)不同点: •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 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 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3、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 思想感情的比较 (05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苹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对比问题: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荷”的形象? 2、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 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姑苏怀古唐•许浑宫馆余基①倚棹过②,黍苗③无限独悲歌。

荒台麇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①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②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③黍苗:禾黍④忠臣:指伍子胥。

姑苏怀古宋•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桅杆。

②苏台:姑苏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许诗首联叙登台,直接点题。

该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B. 姜诗一、二两句,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刻画了一个清幽的境界,欲抑先扬。

C. 许诗颈联“吴岫雨来”“楚江风急”是虚写,“风”“雨”在这借喻晚唐动荡的政治现状。

D. 姜夔笔下的柳被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且被作者赋予了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15. 同为怀古伤今之作,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15. 许诗写景时融入了众多意象,赋比兴兼用,驰骋才情,写景质实;许诗情感抒发浓郁强烈。

姜诗景物描写轻灵活泼。

景物看似与题旨无关,却寄托了无穷的感慨,而感慨之中又富有悠远的情韵,姜诗情感抒发淡而悠远。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吴岫雨来”“楚江风急”是实写。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中景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许诗:首联叙登台。

上句“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下句写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

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古诗词阅读技巧之比较阅读题

古诗词阅读技巧之比较阅读题

古诗词阅读技巧之比较阅读题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

这类题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度高,在2022-2022年高考中有多个省市考查,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鉴赏的区别:一是阅读对象数量上有差别,二是比较阅读多了一道“作对比”的程序。

未来几年的高考,这类题型会继续占有一席之地,可能出现的新考法是: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比较两首古诗的异或同。

1.严格按题目要求进行比较审题时应明确:试题要求我们从哪方面展开对比,是内容、情感,还是意象、意境;是语言赏析,还是手法、技巧。

此外,题目有无其他特殊的规定或限制。

只有审清题意,看清了比较点,作答时才能有的放矢。

比如: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这一小题的比较点在于:秦诗如何以说“理”取胜,元词怎样以抒“情”见长?所谓“理趣”,指的是蕴含哲理,而“情趣”自然是讲究以情感人。

2.紧扣原作比同析异面对古诗词比较阅读题,在审清题干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的基础上,还要认认真真细读原作,尤其应遵循试题导引,反复琢磨不同作品中构成比較的那些诗句。

比如: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乌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比较阅读
【考点展示】
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
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
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
4、关于字词的比较
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
题型一:意象类
答案构成:概括意象特点
例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思考】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答案】(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2)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题型二:意境类
答案构成:①找意象②点特点③析感情
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思考】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小试牛刀】
1.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

(2008深圳一模)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

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持与张扬;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

(2)《石灰吟》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思考】试分析词中所写的两个画面有哪些异同?
【答案】(1)去年元夜时的情景:花市、明月、柳下、佳人、情景交融;(2)今年元夜时的情景:花市、明月、柳下、缺了佳人,物是人非。

惆怅悲伤,抚今思昔,触景伤怀而“泪湿春衫袖”了。

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
题型三:情感类
答案构成:
①描图景;
②点特点
③析感情
例1: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高考重庆卷)
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思考】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提示:注意抓住苏诗中“只恐”“故烧”,白诗中“惆怅”“惜”等体现情感的字词加以理解。

)
例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高考江西卷)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思考】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吴诗通过宫内外环境的对比,暗含着对统治者沉溺于玩乐不问政事的不满。

李诗则借古讽今,警示统治者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广州一模)
南堂五首①(之五)纵笔三首③(之二)
扫地焚香闭阁眠父老争看乌角巾④,
簟②纹如水帐如烟。

应缘曾现宰官身。

客来梦觉知何处,溪边古路三叉口,
挂起西窗浪接天。

独立斜阳数过人。

注:①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作,时年42岁。

②簟:竹席。

③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时年64岁。

④乌角巾:隐士们喜戴的黑色头巾。

【思考】这两首诗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画线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1)不同。

A、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

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

B、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

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枝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