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02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复习资料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1.为什么说“孝”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提倡的必要?答题要点: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
“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还是应该提倡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2.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有哪些方面?答题要点:(1)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和政治统治结合起来。
(大型祭祀中,酒是必不可少之物,巫史接着酒劲,才敢跟神交通,也只有在酒醉迷狂之中才会发生与神交通的幻觉。
)(2)理性化特征;(3)士文化特色。
3.如何正确认识“中庸”这一哲学思想?答题要点:(1)中庸思想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的亲和力,能求同存异,万流并包。
5.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答题要点:(1)“和”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因。
特别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正因为有一种“和”的博大精神,所在才能对外来文化产生巨大的亲和力,才会吸收、改造其他民族文化,使之称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时的“和”以显示汉文化的亲和力为主。
(2)从全球一体化格局来看,“和”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汇融通的大潮,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想孤立于这大潮之外,已不可能,只有适应这一潮流,不断更新和改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不是如何排外或媚外,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我们文化中“和”的传统。
1.中国画的两大特色是什么?答题要点:(1)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2)散点构图是中国画的另一特色;2.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特征?答题要点:(1)中国茶文化的地域特性。
从地域上讲,可以将茶归于南方亚文化圈。
南方多山,终年云雾缭绕,有所谓的“瘴气”,是茶生长的优良环境,江南水乡也因其四季分明而称为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
(2)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就是文士、清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计分规则】:答出任何关于文化的定义即给10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答出主要为中国人自古流传至今的生活方式,体现变化的特点。
分值10分中国文化特点为:包容性、集体性、专制性、原始思维等。
分值10分。
--------------------------------2、秦晖先生在《传统十论》提出,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制度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答案:--------------------------------3、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自秦王朝统一起,就进入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专制社会,历代实行郡县制,皇权至高无上,因而中国古代就是一个专制王权社会;也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历来有“国权不下县”的现象,王朝设置的官府只到县一级,再往下一般都是乡绅自治,因此不能算是专制王权社会。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答案:--------------------------------4、什么是五谷?答案:麻、黍、稷、麦、豆。
--------------------------------5、肉食和蔬食分别是什么意思?答案:【计分规则】:普通民众一般很少吃到肉,以蔬菜为主要菜肴,故称蔬食。
上层统治或者说贵族才能经常吃到肉,故称肉食。
如《孟子》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要七十以上古来稀的老人才有肉吃。
《曹刿论战》则称:“肉食者鄙。
”此处的“肉食者”即指贵族或统治阶层。
--------------------------------6、“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7、请谈谈在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中,士人阶层为什么会居于相对特殊的地位,士人阶层的这种相对特殊地位对中国传统社会有什么影响?答案:--------------------------------8、你了解孔子吗?请说说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在什么地方?答案:【计分规则】: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这一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重要人物。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5)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5)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6)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7)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7)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8)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8)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2)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5)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15)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1【单选题】(1分)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C )A.载道化成B.崇德重义C.以人为本2【单选题】(1分)“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 )A.《周易.贲》B.《周易.艮》C.《周易.震》3【单选题】(1分)“文”不包括( D )A.地文B.天文C.人文D.物文4【单选题】(1分)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 )A.“易”、“道”B.儒道互补C.儒、释、道三家并列5【单选题】(1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C )A.中庸之道B.阴阳五行C.中和为美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以人为尊B.以仁为本C.以民为贵【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长幼有序B.父子有亲C.夫妇有别D.君臣有义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4【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C )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C.天人合一D.辩证逻辑————————————————答案是辛苦整理出来的完整版课后答案需要支付5元/门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 QQ 2414817003————————————————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A.定义B.概念C.论证D.自我修养2【单选题】(1分)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A.性相近B.性恶论C.性善论D.性有善有恶论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A.爱人B.克己复礼C.其言也訒D.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4【单选题】(1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遵守法律B.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C.随心所欲D.遵守礼仪5【单选题】(1分)儒家的核心概念是:A.知B.义C.礼D.仁6【单选题】(1分)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A.分析B.推理C.认识D.实践7【判断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作业

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管理文化资源极为丰寈的宝藏,它主要是由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两部分所构成。
在理论层面上,主要有四点:(一)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乊方与管理乊道。
(事)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
(三)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乊道。
(四)中国古典小说和史书中的管理思想。
在实践层面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明清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艺术。
(事)近百年来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的成功管理乊道。
(三)1949 年以来,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由此可见,由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构成的中国管理思想是极为丰寈的。
对于这些管理文化资源,必须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对其迚行现代转换,注入时代精神,迚行新的诠释。
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体系提供有用的资源。
2、管理哲学的概念(什么是管理哲学)?答:所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部分,管理哲学兼具事者的特性。
“管理哲学”一般是指科学管理中的普遍原理、原则和哲学观。
美国哈佛管理丛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认为所谓管理哲学是指最高管理者为人处亊的信仰和价值观等。
从广义抽象层方面说:管理哲学是激发企业家信仰、观念、原则、价值的动力。
就狭义实务层面言:管理哲学是企业家选择行为典型的成本,促迚敁益评估的决策体系。
3、从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答: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乊方与管理乊道。
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乊道。
中国古典小说和史书中的管理思想。
4、如何看待中西方管理思想文化。
答:西方传统文化长于逻辑思辨,崇尚科学,热衷于知识、权力、法治。
从本质来讲,西方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是一种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的“智性”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是一种强调集体主义、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德性”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一、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如何看待“全球化”这一问题?文化的多样性:指的是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
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的共同性:是指群体与社会在共同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的共同的、可以互通的文化内容。
各个民族、种族,不论其生活在哪一个地理空间中,他们之间都有某些共同的、可以互通的文化内容,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基线和色调。
我们可从中,概括出人类某些共同的文化现象。
全球化:当代,没有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可游离于全球化之外,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呈现着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化使得文化的共同性更加广泛,更加可靠。
然而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威胁,保持世界语言、风俗的多样性面临了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同时,不同国家在吸收它国文化的基础上也会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也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既要积极的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同时也要保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加强民族文化传播,提升软实力,保持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正确态度。
二、文化传统的特点是什么?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
(1)具有广泛的影响,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人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试题(最终版4.7更新)

西安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考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填空题(请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处,每题2分,共20分)
1.“为政以德”之说的人性论根据是。
a性恶论 b性善论 c无善无恶论 d有善有恶论
2.《中庸》所倡“三达德”,是指。
a智仁勇 b孝忠信 c忠恕信 d仁义礼
3.子曰:道之以,齐之以,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有耻且格。
a 刑 b礼 c德 d政
4.不属于“三从四德”的“四德”范畴。
a仁 b容 c德 d言
5.“天下为公”一语出自。
a 《周易》 b《论语》 c《老子》 d《礼记》
6.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其中“伪”的基本含义是。
a虚伪 b表象 c后天人为 d 本然
7.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
a法治型 b伦理型 c神性主义 d知性主义
8.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是。
a宗法制度 b科举制度 c君主制度 d民主制度
9.“自强不息”一语出自一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阳刚之美的文化性格。
a《道德经》 b《金刚经》 c《周易》 d《孙子兵法》
10.“反者道之动”,是辩证法思想的精髓。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二、问答题(简明扼要,字迹清晰,每题20分,共80分)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简答“中和”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3. 简答中国古代“义利之辨”的理论内涵,并评析之。
4. 简答儒家的诚信之道对现代信用管理的借鉴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剖析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
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
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
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
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
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
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
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
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
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中国古典哲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中国古典哲学考研题目及答案题目一:简述孔子的“仁”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基本含义是爱人,即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通过修养和实践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仁的实践包括对父母、兄弟、朋友以及社会大众的关爱,以及对礼仪的遵守。
在当代社会,仁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促进社会和谐。
在教育、家庭、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仁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题目二: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是什么含义?请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答案:“无为而治”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思想是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过度干预,让事物按照其自然规律发展。
在政治领域,无为而治主张统治者应减少对民众生活的干预,让民众自由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应用于政府治理、企业管理等方面。
例如,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管制,给予市场更多的自由,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可以通过授权给员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题目三:请阐述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并讨论其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答案: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主张人们应平等地爱所有人,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攻击。
兼爱意味着不分亲疏、贵贱,对所有人都持有同等的爱心和关怀;非攻则是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兼爱非攻的思想可以指导国家之间的交往。
国家应超越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差异,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和平与合作。
在处理国际争端时,国家应通过外交手段和国际法律来解决问题,避免使用武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题目四:如何理解“中庸之道”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案:“中庸之道”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张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适度,避免极端和偏颇。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2015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想与价值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奢仑1【单选题】(1分)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C )A裁道化成B. 崇德重义C. 以人为本2【单选题】(1分)"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 )A. 《周易•贲》B. 《周易.艮》C. 《周易•震》3【单选题】(1分)"文"不包括(D )A. 地文B沃文C. 人文D. 物文4【单选题】(1分)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 )A. "易"、"道”B. 儒道互补C. 儒、释、道三家并列5【单选题】(1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C )A. 中庸之道B. 阴阳五行C. 中和为美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仁为本C. 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D是:(ABCDE )A. 长幼有序B. 父子有亲C. 夫妇有别D. 君臣有义E. 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A.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走和有秩序。
B. "五伦"是我们木嗷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4【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C )A沃人感应B形式逻辑C. 天人合一D. 辩证逻辑答宰是辛苦整理出来的完整版课后答宰需要支付5元/门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QQ 2414817003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A. 定义B概念C. 颐D. 自我修养2【单选题】(1分)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A. 性相近B性恶论C. 性善论D. 性有善有恶论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走义是:A. 爰人B. 克己复礼C. 其言也制D. 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单选题】(1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 谭守j济B. 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C. 随心所欲D. 11守礼仪5【单选题】(1分)儒家的核,卜慨念是:A. 知B. 义C礼D仁6【单选题】(1分)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A. 分析B推理C. 认识D. 实践【判断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书籍绪论习题一、为何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答: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经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渐实现自己价值观点的过程。
其表现即有自然相貌、形态、功能的不停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集体素质的不停提升和完美。
二、如何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差别?答: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实质差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到的生计方式,其涵盖面特别宽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清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对于物质创建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建活动及其结果,主假如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
三、文化构造的四层次包含哪些内容?答:对文化的构造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民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民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仍是记着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如何认识和评论中国传统文化?答: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拥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设品,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代代相传的思想方式、价值观点、行为准则、一方面拥有激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拥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日的中国人,为我们创始新文化供给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要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答: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计和繁衍的最适合地域,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不论是物质的,仍是精神的,都是成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跟着农业区的扩大而流传。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持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阻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分答案

合作互助:农民之间相互合作, 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困难
手工业的管理实践
家族式管理:以家族为核 心,传承技艺和经验
师徒制:师傅带徒弟,传 授技艺和经验
质量控制:注重产品质量, 精益求精
市场策略:根据市场需求, 调整产品种类和数量
04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 的启示
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墨家主张“非 攻”,强调和 平共处,这在 管理中意味着 避免冲突,建 立和谐的工作
环境。
02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方法
礼制管理
礼制管理的起源:周朝的礼乐制度 礼制管理的核心:尊卑有序,等级分明 礼制管理的应用:在官场、家庭、社会中的体现 礼制管理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
德治管理
法治管理的特 点:公正、公 平、公开、透
明
法治管理的意 义:保障社会 秩序,维护企 业利益,促进
经济发展
法治管理的实 施:建立健全 法律体系,加 强执法力度, 提高法律意识
03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实践
古代官僚制度的管理实践
官僚制度的选拔和晋升机制
官僚制度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官僚制度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分工
传统文化中的 管理智慧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理念 02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方法 03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实践 04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01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理念
儒家思想的管理智慧
仁爱: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建立和谐 的工作环境
忠诚:忠于企业,忠于领导,建立稳 定的团队和组织结构
德治管理的概念: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强调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和员工的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案例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案例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案例案例题:1)每篇内容包含那些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具有哪些贡献?答:《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的力量,也蕴含着改造自然过程的曲折性和前途的光明性,包含了原始的辩证思想,也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
能激发人们不向困难低头,产生敢于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的《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三篇文章被称为“老三篇”。
三篇文章篇篇经典,字字珠玑。
饱含着中国传动管理哲学思想,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
文章风格朴实、说理透彻,极具教育意义,分别从不同侧面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了不自觉的阐述。
2)从中国传统人性论角度分析,愚公、白求恩的人格品质。
答:愚公不知老之将至,乐观、豁达、胸怀远大、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关于白求恩,毛主席已有论断---“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而且颇有些“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和亲身体会和中国传统管理哲学谈谈雷锋过时论和现代发扬“圣人”品德的重要性和遇到的障碍。
答:人说雷锋是一座丰碑,但他毕竟已成历史,今天再提已无必要,不值得今人学习;有人说,雷锋非常可贵,但他只适合那个革命精神的年代,今天情况已经大变;甚至有人恶意贬损雷锋……我们时常在想:雷锋精神真像一些人说的过时了吗? 周恩来同志曾精辟地把雷锋精神概括为四句话:“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江泽民同志认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尽管时代不同,思想各异,今天的我们对雷锋精神的人性化展现有越来越多的不理解,但我们却不能不对雷锋那种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浓情厚爱肃然起敬。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分答案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与 “人治”相结合,认为只 有法律和制度是不够的 ,还需要人的智慧和力 量。
法家思想提倡“以刑止 刑”,认为刑罚是维护 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 要手段,但必须合理 、公正、适度。
“集权”思想与决策效率
集权思想:强调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确保决策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决策效率:通过集权,减少决策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管理智慧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管理智慧是传 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管理智慧体现 了传统文化的
核心价值观
管理智慧对于 现代管理具有
指导意义
管理智慧有助 于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第三章
儒家思想中的管 理智慧
“仁爱”思想与领导力
“仁爱”思想的核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理解他人 “仁爱”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团队协作 “仁爱”思想对领导力的影响:增强领导者的亲和力、影响力、感召力 “仁爱”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提高组织绩效
如何在团队建设中 实现阴阳平衡:提 出一些具体的方法 和建议,以帮助团 队在建设过程中实 现阴阳平衡,促进 团队的和谐与发展
第五章
法家思想中的管 理智慧
“法治”思想与制度建设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 的重要性,认为法 律是治国之本,必 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法家思想提倡制度 建设,认为制度是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 定的重要保障。
现代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借鉴法家的“重刑重赏”思想,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为企 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注意事项:在实施激励机制时,要注意公平、公正、合理,避免出现“奖勤罚懒”的现象,同时也要 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避免过度惩罚或奖励带来的负面影响。
列举五类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回复

列举五类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回复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以下是五个主要的类别,分别阐述了每个主题的内容。
一.哲学思想与道德伦理: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其中,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支。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道德伦理的价值,强调仁义礼智信五个基本原则,以及君臣、父子、夫妻、朋友和乡里等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
此外,道家思想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也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为中国人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与艺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与艺术是一片丰富多样的海洋。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包括了诗词、小说、散文、寓言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词被视为中华民族最高的文化表达形式,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
散文则以其言简意赅、文字优美、形象生动而闻名。
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此外,中国古代绘画、书法、剪纸、陶瓷等艺术形式也源远流长,其中中国古代绘画尤为重要,被誉为“世界绘画宝库”。
三.科学与技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与技术知识。
中国古代的农业、水利、建筑、制陶、制铁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非常发达。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知识包括了农作物的种植、水分管理、肥料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水利工程方面,中国人民创造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水库、水渠等,为中国的农田开辟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建筑技术也非常独特,以万里长城、故宫、宏伟的寺庙和古代民居等建筑为代表,体现了精湛的工艺和创新的设计。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科学发明,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集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答案绪论1【单选题】(1分)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正确2【单选题】(1分)《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正确3【单选题】(1分)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正确4【多选题】(1分)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B.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以仁为本B.以人为尊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夫妇有别B.君臣有义C.父子有亲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D.“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2【单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自我修养)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共性)中寻找5【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6【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7【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董仲舒)8【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仁礼的统一)10【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第三章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史官)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清虚卑弱)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无神论)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推己及人)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治人事天莫若啬)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 ) A.道法自然B.反向思维C.祸福相依D.相反相成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 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 CD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AB ) A.天之道,利而不害B.弱者,道之用C.天道酬勤D.忠恕之道第四章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B)A.庙里的塑像B.智者、觉者C.传说中的人物D.神仙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中国B.古印度C.尼泊尔D.泰国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公元前6世纪B.秦代C.三国时期D.西汉末、东汉初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少林寺B.白马寺C.南华寺D.普救寺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课程课程作业(回答问题)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作业(从以下题目挑选12个以上做)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答:传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同时也指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管理哲学的概念(什么事管理哲学)?答: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作为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管理哲学兼具二者的特性。
3、从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答:在理论层面上批判的学,学有价值的哲学观念,主要有六点:1)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
如《七略·诸子略》中提出的“九流十家”之说。
“九流”是指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九流”再加上属于文学范围的小说家,合称为“十家”。
2)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历代文人学者的作品中,有不少说理深邃的政论、奏议、书信、杂说,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某些启示意义。
如韩愈在《杂说》中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全集·文集》卷一)这里说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管理者’要具备“识贤”的慧眼,方可发现“千里马”。
等3)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之道。
中国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国家,历代兵书极为丰富。
以先秦为例,在《汉书·艺文志》中,所载兵书就有53家,790篇,图43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六韬》和《司马法》等。
兵战与商战虽有相异之处,但也有之处,因为二者都是人类的不同竞争活动。
所以,可以把兵书中的竞争智慧移植到商战中。
中国最早将兵家智慧应用于商贾经营的是战国“善为商贾”的洛阳人白圭。
他乐观时变,善于掌握气象规律,把握经营时机,在丰年时大量收贮粮食而在歉年出售,从中获取成倍利润在经营策略上,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原则。
4)中国古典小说和史书中的管理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有《东周列国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
现代管理者可以从中吸取不少管理艺术和用人智慧。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孙权和曹操在争斗中使用的多姿多彩的战略战术和管理艺术往往为现代企业家们所津津乐道。
《红楼梦》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描写的是贾探春如何改革与管理大观园的故事。
贾探春按照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原则,以“兴利节用为纲”,“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实行自负盈亏的承包责任制。
5)从中国传统文化《成语》中学管理哲学,从《诗歌》中学管理哲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半功倍”等等。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沁园春、雪》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写景,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包含以英雄人物的超越观。
发展到新中国英雄人物层出不穷。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管理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毛泽东战略思想》、《论持久战》的相关战术、《毛泽东选集》 5卷—如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诗词》、《工业企业60条》、《论十大关系》、《第三世界论断》、《毛泽东教育思想》、《毛泽东建国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的管理思想。
在实践层面上学,学民族精神,主要有四点:• 1)明清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艺术。
自明中叶以降,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不少士人的价值观念有所转变,或由儒而商,或由商而儒,他们把“儒,,与“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儒商及其帮派,其中最有名的有徽商、晋商、宁波帮、潮汕帮等。
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位杰出代表。
2)近百年来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的成功管理之道。
这些企业家在自己的工商业活动中,总是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提出各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这也是一份重要的文化管理资源。
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山鼻祖陈启源,一品三代封典巨贾王炽,近代工商业先驱郑观应,民族工商业巨子刘鸿生。
现代在香港,有董建华、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汤恩佳、梁凤仪、邵逸夫、荣智健、杨钊、蒋震等人3)1949年以来的管理思想:——新中国以毛泽东思想和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指导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人民当家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管理目标确定下来,对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有重大意义,同时进行管理实践和实行科学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实践,从此这个阶段奇迹性成果多。
中国人不再受人欺负,改变了长期的封建、殖民状态。
4)——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这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经验和历史借鉴。
在这方面,山东“海尔”、内蒙“蒙牛”、北京“联想”、大连“万达”、成都“恩威”、海南航空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4、如何看待中西方管理思想文化答:1)现代流行的西方管理文化产生于资本主义!我们不迷信于西方(欧美代表)现代企业管理,并不是不去借鉴他们的取得成功对我们民族其良好作用的思想方法与策略;2)我们不去复制他们的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并不是不去研究欧美的管理学。
3)对待西方管理文化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文化习惯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欧美的东西中国化,使其具有中国特点而后再实行,让其“为我所用”。
4)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财富、非物质)。
传家宝。
与西方社会有区别。
5)中西方文化都是产生在一定历史阶段、一定阶级社会、一定阶级立场产生的,具有二重性。
有统治阶级立场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属性。
要甄别学习。
6)以儒家(诸子百家之儒墨道法兵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西方文明是可以共生的,可以融合。
7)我们不能停留或复古传统文化的阶段(现代存在又复古风气),而要批判性继承、发展优秀的文化,摒弃腐朽的文化,实践创新,丰富我国优秀的文化。
8)在二十一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融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中国传统文化管理学特征?6、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作用答:重政治而轻效益;重专制而轻民主;重人情而轻法制;重情意而轻利益;重均同而轻个性;重生产而轻流通;重伦理而轻科学。
7、谈谈对中国传统管理模式的看法答:管理模式,在诸子百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家,即:道家(包括黄老学派“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末期的老聃;尊黄帝、老聃dan )、儒家、兵家和法家。
中国管理哲学虽然强调“正己”(或“修己”)的“自我管理”,但是从来也不忽视对“正”(或“治人”)管理手段的探讨。
在管理手段上,尽管东西方管理都承认“以法治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全部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各自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由于西方是具有法治传统的国家,西方人偏重于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刚性管理,而中国人则除了法家的“法、术、势”三结合的刚性管理外,还有比西方更加丰富多彩的管理内涵。
管理是一种具有真正实践意义的行为。
中国管理哲学有两种基本模式和多种管理手段。
一是“有为而治”的模式,二是“无为而治”的模式。
在“有为而治”模式中,由于对“有为”内涵的不同解读,又可分为三种主要管理手段:一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的柔性管理;二是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法而治”的刚性管理;三是以孙武为代表的兵家学派,主张“以智治军”的智慧性管理。
在“无为而治”模式中,由于对“无为”的不同诠释,又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管理手段:一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式的“道法自然”的无为而治;二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式的“尚贤推德”的无为而治;三是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式的“君人南面之术”的无为而治;四是以《淮南子》作者为代表的黄老式的“因循为用”的无为而治。
8、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3000字可加小标题??应用方面)——大作业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从哪里开始学?在实践层面上学,学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明清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艺术。
自明中叶以降,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不少士人的价值观念有所转变,或由儒而商,或由商而儒,他们把“儒,,与“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儒商及其帮派,其中最有名的有徽商、晋商、宁波帮、潮汕帮等。
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位杰出代表。
2)近百年来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的成功管理之道。
这些企业家在自己的工商业活动中,总是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提出各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这也是一份重要的文化管理资源。
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山鼻祖陈启源,一品三代封典巨贾王炽,近代工商业先驱郑观应,民族工商业巨子刘鸿生。
现代在香港,有董建华、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汤恩佳、梁凤仪、邵逸夫、荣智健、杨钊、蒋震等人。
3)1949年以来的管理思想:——新中国以毛泽东思想和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指导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人民当家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管理目标确定下来,对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有重大意义,同时进行管理实践和实行科学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实践,从此,这个阶段奇迹性成果多。
中国人不再受人欺负,改变了长期的封建、殖民状态。
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这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经验和历史借鉴。
在这方面,山东“海尔”、内蒙“蒙牛”、北京“联想”、大连“万达”、成都“恩威”、海南航空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
如《七略·诸子略》中提出的“九流十家”之说。
“九流”是指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九流”再加上属于文学范围的小说家,合称为“十家”。
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历代文人学者的作品中,有不少说理深邃的政论、奏议、书信、杂说,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某些启示意义。
如韩愈在《杂说》中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全集·文集》卷一)这里说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管理者’要具备“识贤”的慧眼,方可发现“千里马”。
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之道。
中国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国家,历代兵书极为丰富。
以先秦为例,在《汉书·艺文志》中,所载兵书就有53家,790篇,图43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六韬》和《司马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