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练习 声学试题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物体不一定发声( )(2)只要物体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3)“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 )(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运用了声音传递能量的道理( )(6)掩耳盗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 )2.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唢呐发音嘹亮主要指唢呐发出的声音响度大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关于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B.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气体可以传声C.用力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使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4.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声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由笛管振动产生B.响鼓还需重锤敲——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C.怕得鱼惊不应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闻其声而知其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5.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水瓶琴。

她轻轻地吹响水瓶琴,主要是(选填“瓶和瓶中水”或“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附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附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1.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填变大\变小),听其响度(填变大\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用一片钢锯条可以进行很多实验,例如:(1)实验一: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

如图甲: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用相同的力度滑动两次,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的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如果反映在乙图的声波图像中,这两次的图像应该是哪两幅图?。

(2)实验二: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再用力拨动锯条,这两次听到的声音的不同3.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1)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的关系.(2)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这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4.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2)吹(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5.在学习吉演奏过程中,小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1.02C 铜100 0.76D 尼龙100(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6.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日前,铁路部门在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乘客乘坐静音车厢需要遵守多项规定,包括不聊天、不外放音乐等,这可以减小车厢内噪声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A.水花溅起能使音叉发声B.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D.真空不能传声3.制作短视频时,利用AI配音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质量和吸引力,让观众沉浸其中。

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其实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A.音色B.音调C.频率D.响度4.古筝,因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弹奏古筝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B.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C.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D.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5.如图是跨学科实践小组制作的“宫、商、角、徵、羽”五音排箫,“五音”是指乐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节拍6.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路边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B.调琴时绷紧琴弦是为了在演奏时增大声音的响度C.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污垢,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7.超声波驱鼠器是一种能够产生20kHz﹣55kHz超声波的一种装置,该装置所产生出的超声波能够在50米的范围内有效刺激并能够导致鼠类感觉到威胁及不安,迫使他们自动迁移,无法在防治区范围内繁殖生长,达到根除老鼠、害虫的目的。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专项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专项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专项练习题(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号手吹奏了《我和我的祖国》,深情的演绎打动了所有人。

观众能辨别出用小号演奏是依据声音的()A.频率B.响度C.音色D.音调2.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发出的悦耳声音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它发出的声音总能让人心情愉悦C.敲击大钟比敲击小钟的响度大D.敲击小钟比敲击大钟的音调高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B.汽车、摩托车排气筒上安装消声器是阻断了噪声传播的途径C.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球组网,导航卫星是通过电磁波实现手机的定位的D.太阳能实质上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4.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听到的萧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C.萧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7m/s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调不同5.很多文学作品含有一定的物理道理,反映了文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用心体会,下面文学名句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水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闻声不见人”是由于声速比光速快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未改的是“音调”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6.安康端午节龙舟赛是陕西安康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图所示,这是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的指引下整齐地划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B.现场观众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开会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C.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发育情况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D.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声音是因为液体能够传播声音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是用做功的方式使锯条的内能增加C.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扩散现象D.小明长跑时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还能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B.图乙道路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C.图丙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D.图丁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10.关于生活中的声现象和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C.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蓝天和白云,原因是光在水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的原理是光的折射二、填空题11.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产生的,通过传入人耳。

中考物理《声学实验题》专题训练(附含答案)

中考物理《声学实验题》专题训练(附含答案)

中考物理《声学实验题》专题训练(附含答案)(1)如图甲,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说明音调是由声源【实验一】如图A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5.李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1)在口琴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这3种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这3种琴弦进行实验;(3)本实验中对选中同一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减小误差”或“得到普遍规律”)。

8.小明在研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时,完成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老师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2)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说明_____;老师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听到声音,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如图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不能传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

9.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依然能分辨出闹铃的声音,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_____(填声音的一种特性),同时也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__;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不传声;(2)小刚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声音能够在___________传播,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与以下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的控制噪声方法相同;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B.射击运动员戴上耳罩C.公路旁安装“隔音板”(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___________。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演奏者不停地在琴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社区居民关闭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2.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A.空气不能传声B.固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真空可以传声3.秋高九月,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将军故里举行了“建国70周年”快闪庆典活动。

场面壮观,人山人海,红旗飘扬,人们齐声欢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对国民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开唱的是一位小姑娘,并由小提琴伴奏,随后是四位资深本土歌手领唱。

人们能够区分小姑娘、小提琴和歌手的声音是根据()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是噪音B.乙丙的音调相同C.甲乙丙的响度相同D.丙丁音色不同5.如图所示是小朋友玩的竹“哨子”。

用嘴吹管的左端,同时推拉右端的铁丝,使管中的活塞左右移动,这样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如果吹奏时将铁丝往右拉,则能使声音的()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6.古代行军打仗,侦察兵经常将耳朵贴在地面上,通过声音可以判断视力不及的地方、敌军是步兵还是骑兵、军队规模等,以便提前做好防备.这里判断是骑兵还是步兵,是利用了声音的A.响度B.音色C.振幅D.音调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无关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D.我们无法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是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Hz二、填空题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涛声、鸟语、琴声……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10.汽车“倒车雷达”工作时,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时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11.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那么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或等于)s,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分辨开。

中考物理《声学实验》专题训练(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声学实验》专题训练(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声学实验》专题训练(附带答案)一、实验题1.按要求完成填空(1)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慢慢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2)如图乙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红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_____,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_____开始下滑;(3)如图丙所示,将纸板NOF从直线AB所在位置绕ON向后转动,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4)如图丁所示,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来回跳动,且有声音产生,说明_____。

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声效果。

某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声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一定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声音的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较小吸声性能最强最弱较弱较强小明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声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使钢尺振动的_______ 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就不同;若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尺,钢尺振动的___________ 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 就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学
一、选择题
1. (2015·娄底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答案】A
2.(2015·遂宁中考)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答案】C
3.(2015·自贡中考)下列有关声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真空也能传声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答案】D
4.(2015·荆门中考)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答案】D
5.(2015·宜宾中考)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答案】A
6.(2015·泰安中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答案】D
7.(2015·长沙中考)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
施长175 m,高7 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全封闭隔音表示声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音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答案】B
8.(2015·衡阳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D
9. (2015·德州中考)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A
10. (2015·广州中考)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答案】A
12.(2015·济南中考)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答案】B
13. (2015·黄石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340 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答案】C
二、填空题
14. (2015·临沂中考) 如图所示,李红在艺术节上用古筝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李红用力拨动古筝弦可以提高声音的 .
【答案】空气响度
15.(2015·毕节中考)2015中华龙舟大赛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声的越大.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
【答案】振动响度相互的
16.(2015·乌鲁木齐中考)小明乘坐兰新高铁由兰州途经达坂城到乌鲁木齐.高铁铁轨接口处的间隙很小,这是在处控制噪声,制作高铁铁轨所用材料的伸缩性受温度影响较 .
【答案】声源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