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散文作品欣赏母亲做的布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散文作品欣赏母亲做的布鞋
时光荏苒,转眼的功夫,已经是人到中年。在闲暇之余,回想起自己的儿时母亲给全家人做鞋的情景,犹如朵朵浪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小时候,由于当时物质条件还不是很好,再加上兄妹多,生活自然好不到哪里。一件衣服,大哥穿上小了,穿破了,母亲就把它洗干净,缝补一下,让下面小的继续穿,直到穿的没有办法穿为止。然后母亲会把这些不能穿的衣服拿到河边洗了又洗,晾干后用剪刀把这些“衣服”剪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布块,再用浆糊把它们在小方桌上一层一层的沾起来,大约沾到六七层厚,从方桌上揭下来,贴在向阳的房墙上。母亲当时把它称为“纥粨”,由于家里人多,母亲一贴就是十多张,几乎把院子里向阳的墙上贴满,想想当时的情景还真的很壮观。等晒干后就揭下来保存备用,到了冬天,母亲会拿出一本大书,我们兄妹几个总是好奇的围着母亲,一个个伸着小脑袋,瞪着双眼看看母亲藏的啥“宝贝”。母亲一页一页的翻开,如数家珍的告诉我们,这时全家人的鞋样,做鞋就靠它们了。接下来母亲会把鞋
样放在晒干的“纥粨”上,用石灰块儿的一个棱划一下,然后再剪。当时母亲都是经过一大天的忙碌,把全家人的鞋底和鞋面都开出来,一人的放在一起,用线绳捆的规规矩矩的,再码起来。剩下的日子,母亲就更忙碌了,每天忙完家务活,就是纳鞋底,做鞋帮。有时候我半夜醒来,会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依然在纳鞋底。鞋底往往比较厚实,只见母亲先用锥子扎一下,再把带线绳的针扎过去,停一会儿母亲还要把针尖在头发上划一划。原来我还以为母亲的头痒,用针挠一挠,后来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让针更锋利。当时我瞧母亲,母亲浑然不知,足见母亲是多么的专心啊!
有时候,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妹几个在过年的时候穿上新棉鞋,母亲会加班加点的忙,甚至一夜都不休息。记得当时往往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母亲会把新棉鞋给我们。只见母亲会手捧棉鞋,一一的递给我们,我们是欢呼雀跃,像是珍藏宝贝一样的放在自己的床头,有时会在床上试一试,母亲会问我们合不合脚。当我们说穿上母亲做的鞋又舒服又暖和时,母亲此刻笑得无比开心,我们也跟着母亲笑。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穿着母亲做的新鞋和小伙
伴疯跑,结果一不小心棉鞋被路边的柴火刮破了,白白的棉花也露出来了。我当时内疚的要死,一身的热汗瞬间变成了冷汗,生怕回家母亲看见后不悦。思来想去,我还是硬着头皮回去了如实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完后并没有责备我,而是又从柜子里拿出一双新的让我换上,我当时热泪盈眶,一下子扑在了母亲的怀里。母亲轻轻的拍着我的肩膀说:“过年了,要高兴,以后小心一点就可以了!”按照老家过年的习俗,不过“破五”是不能动针线的。母亲就把那双刮破的棉鞋先收起来了……
到了春天,河水解冻,柳枝吐绿,小草发芽。我们也纷纷脱掉了棉衣,脱掉了棉鞋。这个时候,母亲会把冬天做的方口鞋拿出来让我们穿。穿上母亲做的方口鞋,走起路来又轻又利,在体育课上跳绳、跑步、做游戏等,感觉特别好,。一天下来,鞋底一点都不湿,鞋里没有一点异味。
记得自己刚上初中那阵子,买的鞋已经很流行了,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穿着各式各样款型的鞋在自己眼前走来走去,唯有我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让我感觉心里不是滋味,老是感觉自己很土,跟不上潮流。于是星期天回家,非让母亲去集上给我买双鞋,再也不穿做的鞋了。母亲此时也没有说什么,
只是轻轻的叹口气就答应了。到了第二天就带我去集上给我买了双鞋,现在我还会想起那双鞋的样子,白白的鞋底,黑白相间的鞋帮,配上红红的鞋带,穿上去整个人都显得特别有精神。当时把我高兴坏了,我兴高采烈的穿上这双新鞋,一路小跑直接去学校了。我边跑还边想,以后我再也不用怕和同学们站在一起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天下来,晚上回到寝室脱掉鞋一看,鞋底湿漉漉的,袜子也湿了,还从鞋里散发出一股异味。再看看身边穿买的鞋的同学,也是如此。怪不得寝室臭脚、臭袜子的味会浓,原来都是穿买的鞋惹得祸。经过这件事后,让我真正的感觉到,还是穿母亲做的鞋好啊!不管怎么运动,心里都踏实。即使自己当年上师范,我还经常穿母亲做的布鞋。真是“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儿,站得稳那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唉,现在母亲老了,早在好多年前就不再做鞋了,但是不管我们兄妹几个当中无论谁家添上一个孩子,母亲就会重操旧业,给孩子做两双鞋。这不,上一年的四月份我家又喜添一千金,母亲高兴的不亦乐乎,尽管七十有余,依然是穿针引线,给孩子做了两双“老虎头鞋”。上一年的十月份,我老兄弟家喜得一宝宝,更是把母亲高兴坏了,我老兄弟回
老家接她,她硬是要带上做鞋的布啊、线啊、针啊之类的东西。我弟说:“妈,城市里啥没有卖的?不要带了。”母亲则说:“这些东西我早已经准备好了,卖的再好没有我做的好。”到了我弟家,母亲看完孩子,我们兄妹几个只顾说话,没有注意那么多,停了一会儿,我一看母亲,她一个人不顾舟车劳顿,一个人坐在阳台的凳子上开始忙碌了。这时候,一缕阳光照在母亲的身上,头发几乎全白的母亲那充满皱纹的额头上微微泛起了星星点点的汗珠,她全然不顾,依然在忙活。
是啊,母亲做的一双双布鞋,伴随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走出了踏实,走出了色彩,走出了温暖。每每忆起,让我心生涟漪,久久难以忘怀,难以平静。
时光荏苒,转眼的功夫,已经是人到中年。在闲暇之余,回想起自己的儿时母亲给全家人做鞋的情景,犹如朵朵浪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小时候,由于当时物质条件还不是很好,再加上兄妹多,生活自然好不到哪里。一件衣服,大哥穿上小了,穿破了,母亲就把它洗干净,缝补一下,
让下面小的继续穿,直到穿的没有办法穿为止。然后母亲会把这些不能穿的衣服拿到河边洗了又洗,晾干后用剪刀把这些“衣服”剪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布块,再用浆糊把它们在小方桌上一层一层的沾起来,大约沾到六七层厚,从方桌上揭下来,贴在向阳的房墙上。母亲当时把它称为“纥粨”,由于家里人多,母亲一贴就是十多张,几乎把院子里向阳的墙上贴满,想想当时的情景还真的很壮观。等晒干后就揭下来保存备用,到了冬天,母亲会拿出一本大书,我们兄妹几个总是好奇的围着母亲,一个个伸着小脑袋,瞪着双眼看看母亲藏的啥“宝贝”。母亲一页一页的翻开,如数家珍的告诉我们,这时全家人的鞋样,做鞋就靠它们了。接下来母亲会把鞋样放在晒干的“纥粨”上,用石灰块儿的一个棱划一下,然后再剪。当时母亲都是经过一大天的忙碌,把全家人的鞋底和鞋面都开出来,一人的放在一起,用线绳捆的规规矩矩的,再码起来。剩下的日子,母亲就更忙碌了,每天忙完家务活,就是纳鞋底,做鞋帮。有时候我半夜醒来,会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依然在纳鞋底。鞋底往往比较厚实,只见母亲先用锥子扎一下,再把带线绳的针扎过去,停一会儿母亲还要把针尖在头发上划一划。原来我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