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化学实验三要素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安全:化学实验涉及到一些危险物质和操作,设计方案时必须对实验过程中的
安全问题进行充分考虑。
包括选择安全的实验条件、防止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提
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等。
2.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实验目的
应具体清晰,能够明确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或验证的理论。
3.设计适当的实验步骤:化学实验方案应包含详细的实验步骤,要求简明扼要、操作
方便。
实验步骤中应包括所需试剂和设备的数量和规格,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现象
和测量的数据等。
4.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案中要确定实验所需的温度、压力、浓度、PH值等实验条件。
这些条件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5.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实验方案中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例如常规
的溶液配制、反应条件控制、观察和测量的方法等。
6.合理选取实验材料和试剂:实验方案中要选择优质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并确保其纯
度和适用性。
应遵循“经济、安全、方便”的原则选取实验材料和试剂。
7.降低误差和提高重复性:实验方案中应考虑如何降低误差和提高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可以通过增加样本数量、重复实验次数、控制实验环境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总之,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条件,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并降低误差和提高重复性。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测试和验证研究假设,获得客观、可靠的实验结果。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三要素和四原则是至关重要的指导原则。
三要素是实验对像、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对像指的是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类、动物、细胞等。
实验组是受试者接受处理或干预的群体,对照组是接受处理或干预的群体。
三要素的选择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对像应该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应该尽量保持相似,除了实验处理外的其他条件应该尽可能一致,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分别是随机性、重复性、对比性和标准化。
随机性指的是实验中指派受试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过程应该是随机的,以消除主观因素和偏差的影响。
重复性是指实验需要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比性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需要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个参数或变量上的差异,以判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标准化是指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控制或标准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
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以确定需要测量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并设定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
其次,选择合适的实验对像和样本规模。
实验对像的选择应该符合研究目的和要求,样本规模需要符合统计学的要求,以获得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实验结果。
第三,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应该尽量满足随机性和对比性的原则,且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最后,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控制或标准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也需要科学合理,符合统计学原则。
燃烧的条件教案
燃烧的条件教案教案标题:燃烧的条件教学目标:1. 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以及燃烧的条件。
2. 掌握燃烧所需的三要素。
3. 能够描述和解释燃烧反应的示意图和方程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1. 燃烧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2. 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3. 燃烧反应的示意图和方程式。
4. 燃烧实验的设计及观察。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实验器材:可以进行简单燃烧实验的材料(例如蜡烛、纸张等)。
3. 实验用具:安全火柴、点火器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燃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曾经在生活中观察到什么事物可以燃烧?燃烧是怎样发生的?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使用PPT或白板,简要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解释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分别进行讲解。
步骤三:燃烧反应示意图与方程式(10分钟)1. 展示燃烧反应的示意图,包括燃料、氧气和产物。
2. 讲解燃烧反应的方程式,强调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
步骤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分组进行简单燃烧实验,例如点燃蜡烛或燃烧纸张。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整理实验记录。
3. 向学生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为什么燃烧会停止?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带领学生讨论燃烧的应用领域,例如火灾的预防和化学反应中的燃烧。
2.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通过问题回顾课堂要点,确保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和基本过程有清晰的理解。
2. 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燃烧相关的小研究课题,鼓励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燃烧反应和防火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探究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特点,例如在缺氧条件下的燃烧。
拓展活动:1. 参观当地的消防局或化学实验室,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实际应用。
河北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初中化学)
河北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初中化学)专题讲座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宋心琦(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一、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帮助培养适应21世纪生活的公民基本素养。
初中化学旨在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
就初中化学而言,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生活生产中有代表性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家是如何研究化学的?用到了哪些实验手段和科学方法?尝试应用探究的方法自己学习化学。
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也不要求学生做太难的习题,但是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启蒙阶段的化学学习过难,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以知识的占有和积累以及分数为唯一评价指标,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主要问题《教育规划纲要》工作组撰写的深度调研报告所指出的,“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学好初中化学的三个要素和三个方法
学好初中化学的三个要素和三个方法学好初中化学的三要素一、初中生上课要记笔记1、化学虽然是理科偏向的学科,但是也是需要初中生动手记笔记的。
想要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就需要初中生在上化学课之前进行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新的知识都看一遍之外,还要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初中化学虽然在学习上难点不是特别多,但是对于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初中生来说,知识还是有些杂的,所以小编希望初中生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可以准备个笔记本,着重的记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同时记笔记也可以防止上课的时候溜号走神。
二、学生要经常复习化学知识1、对于初中生来说,想要学好化学,那么在课后就要认真的进行复习,并且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化学作业,这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成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生在复习化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课下复习或者是类似于单元小结的方法,这样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
2、初中化学的课本中有很多个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并且要求掌握的内容也很多,如果初中生们不能把这些化学知识点都记忆深刻,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痛苦了。
实在记不下来,那么就多看,“见面”的次数多了,初中生在脑海中就有对这种知识的印象了。
三、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1、化学是需要学生们去主动发现的一门学科,并且初中化学中的很多实验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想要学好初中化学,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去学习。
2、在学习初中化学的时候,小编希望初中生们能够多重视化学的实验部分,因为化学的很多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实验的操作总结出来的,学生们对于实验操作要用到的仪器和步骤等都要熟悉,谨记。
学好初中化学的三个方法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
化学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
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
浅议初中生化学科学素质的有效培养
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 , 通过实验和类比, 引导学生从宏观现
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 。要求学生熟练 象深入到微观结构的本质, 通过提 出问题, 引发思考 , 然后再概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掌握有关化学式 、化学方程对化 学实验 的教学要求分为练 习 括出结论或概念,
浅议初 中生化学科学 素质 的有效培 养
王家 君
( 湖北省洪湖市新滩镇新滩中学
摘 要
湖北 ・ 洪湖 4 3 3 2 2 5 )
素质是 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 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形成并发展起 来的内在的、 相对稳定 的生理、 心理及
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 。 它包括 思想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
一
科 教导刊 r 电子版J・2 0 1 3年 第 四期 r 上J一
4 9
2 . 2实验 能力
要 因素 。 3 . 3意 志
实验能力是有 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 认
意志是人们在有意识、 有 目的的行动 中表现出的一种契
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 的能力 ,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 而不舍 、 克服困难 的心理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多
力, 又包括推理 、 计算, 对数据分析处理 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 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 结、 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可以按 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 染进行监测 的任务 ,让学生长期坚持去做。还可结合化学史
化学学习兴趣 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 理倾 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
持 良好 的心理状态 ,并在其 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和四个原则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和四个原则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
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
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
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
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
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
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
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
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
再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上)——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
真有验证 的必要, 因为他们相信书上的结论 ( 我们也希 望他们相信书上的结论 ) 。 做一个做不做 都无所谓 的实 验, 能够 引发学生 的求知欲和兴趣吗? 验 证性实验一定 会把 注意力集 中于结 论或结果 , 体系的变化 过程 则往
系) ; 适 当的仪器装置 和必 要的安全措施 ; 合理 的实验
是所得结 论仍然 需要通过精心设计 的实验来 验证 。 所 以化 学仍 然是一 门实验性 科学 。 这就确 定了化 学实 验
在化学教育和教学 中不可替代 的地位 。
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技 术。 三者不可或缺, 但 是从学科教 育的角度来评 价, 应 当认为它们的重要性是不等同的,
后, 使 用什么样 的仪器装 置也就 大致确定了; 实验步骤 决定于所选定的化学体系和仪器装 置, 如何安全地质 , 不仅决定 于它固有的组
成和结构 , 还要受 到所处环境 ( 包括物理环境和化学环
序地完成 实验 , 决 定 了实 验者所应 具有 的操作 技术 的
实验 。 结合 课 程标 准 的实例进 一 步 阐述 了如 何提 高实 验教 学质量 。
关键词 : 中学化 学 ; 实验 教学 ; 教 学改革 文章 ̄- g - : 1 0 0 5 — 6 6 2 9 ( 2 0 1 3 ) 3 — 0 0 0 3 — 0 5 中图分 类号 : G 6 3 3 . 8 文 献 标 识码 : B
日益丰富。 和其他基础 科学相 比, 化学更 注重物质 的个
性, 个性 的发现 、 认定和鉴别 已成 为实验化学家的主要 工作 。 虽然 近年来 理论化学方法得 到了长足 的进步, 但
科学探 究性实验 , 都可 以归纳为作为实验对象 的物质体 系( 若 目的在于探究化学变化 过程 , 也可以称作化学体
化学基本素养必备资料
化学基本素养必备资料
化学基本素养需要建立在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同时包括实验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建立化学基本素养的必备资料:
1.化学基础知识书籍:
•化学教科书,如《化学原理》等,用于建立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化学参考书,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用于深入学习特定领域的知识。
2.化学实验手册:
•包括基础实验和进阶实验,帮助建立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数据的能力。
3.科学期刊和文章:
•阅读相关领域的科学期刊和研究文章,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4.化学安全手册:
•了解化学实验和操作的安全规范,掌握常见化学品的危险性和正确处理方法。
5.在线学习平台: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X等,参加化学相关课程,拓展知识面。
6.科学实验设备手册:
•对于从事实验工作的人员,掌握科学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规范。
7.科普读物:
•化学科普读物,如《化学的奇迹》等,用通俗的语言介绍化学知识,培养兴趣。
8.化学数据手册:
•包括常见元素的性质、化合物的数据等,有助于在实验和计算中准确使用数据。
9.化学模型和实物教具:
•利用分子模型、实验箱等教具,帮助直观理解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机制。
10.学术组织会刊:
•参加或关注化学领域的学术组织,如化学学会,获取行业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
以上资料涵盖了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安全意识和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建立化学基本素养。
同时,实际学习和实践也是培养化学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围绕大概念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已成为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1~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强调“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高度重视化学知识的结构化设计,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化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化水平,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并指出教师要“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
在当前素养为本、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科大概念为抓手开展单元教学被认为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为此,笔者对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的化学单元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 对大概念的理解在课程与教学领域,为解决学生知识零散、记忆事实、缺乏深刻理解等“表层学习”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大概念(big ideas)(有学者将其译为大观念或核心概念)的教育主张,强调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以大概念为中心,“不管你想帮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概念或技能,要尽量把这些概念和技能与某种大概念联系起来”,“并需要以适合学习者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方式来表达”。
大概念并非指某一知识的具体概念,而是指具体知识背后的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思想或看法,它是对概念间关系的抽象表述,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及规律的高度概括。
如: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是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大概念,具有概括性、抽象性、普遍性和适用范围较大的特点。
大概念有不同的知识层级结构(见图1),学科大概念(以下简称大概念)是指能反映学科的特质,居于学科的中心地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原理、思想和方法。
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
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服务于教学和探究目标的实验体系,可以大致地区分为三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1 )经过优选后确定的化学体系,通常以影响因素或变量尽可能少的实验体系为首选,因为实验现象或结论的不确定性越低,越有利于初学者获得比较确定的结果,以便认知过程更好地符合循序渐进和少而精的原则;( 2 )合理并有明确探究目标的实验步骤和安全措施;( 3 )必需的试剂、仪器装置及合乎规范的操作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就学习和探究化学而言,化学体系的选定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为在选定化学体系时,往往要求事先对于探究目标的化学本质或预期现象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思索和实验设计(这也是化学实验要求预习的原因之一),涉及到的方面很多,这个过程将十分有利于学习化学。
所以,通过实验学习化学原则的体现,首先应当提高对这个过程的重视程度。
即使在比较简单的经典教学或演示实验中,也可以举出许多实际的例子。
例如对金属的观察,中外教材都比较偏爱单质钠。
钠是一个常见元素,但是人们熟悉的主要是它的化合物。
金属钠和食盐中的“钠”所形成的极大差异,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其次金属钠在存放期间所发生的外观变化,和金属钠被切开后所呈现的非常典型的金属光泽,可以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化学要以纯净物为研究对象(何况金属钠比较柔软,容易观察到它的未经氧化的真面目)。
通过和此前已经熟悉的铁、铜、镁等金属单质的对比,学生对金属的部分共性的了解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正是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认识和识别物质的基础。
有关科学实验设计的优劣和运用基础知识与方法水平的分析与评价,对于初学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
从而可以得出如下的认识:寻找影响因素最少的化学体系;选取适当的仪器设备;和确定与探究思路相关的实验步骤,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特别是探究性实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质量决定了探究活动是否安全有序,和能否获得不确定性较少的结论。
化学实验探究课“蜡烛燃烧”教学实录与反思
化学实验探究课“蜡烛燃烧”教学实录与反思蜡烛燃烧是化学实验探究课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燃烧现象,并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选择了蜡烛燃烧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了记录和反思。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理解燃烧现象;2. 了解蜡烛燃烧所需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燃温度;3. 讨论蜡烛燃烧所产生的气体。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器材:蜡烛、点火器、玻璃棒、火柴、实验台、烧杯。
实验药品:无。
四、实验结果记录与观察1. 蜡烛点燃后,火焰呈黄色,燃烧较为稳定;2. 火焰周围有一圈蓝色的烟雾,燃烧中发出一些“噼啪”的声音;3. 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逐渐弥漫整个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反思1. 关于燃烧现象: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燃料(蜡烛)与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火焰的温度较高;2. 关于蜡烛燃烧所需的三要素:(1)燃料:蜡烛是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石蜡和蜂蜡,可以燃烧产生热量和光照;(2)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蜡烛燃烧所必需的氧化剂,没有足够的氧气,蜡烛就不能继续燃烧;(3)点燃温度:蜡烛的点燃温度是指蜡烛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只有达到这个温度,蜡烛才能自燃;3. 关于燃烧产生的气体: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主要由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和燃烧产生的气体组成,蓝色的烟雾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产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认为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学生可以很好地观察到蜡烛燃烧的过程,并能进行初步的讨论和分析。
实验中的观察结果不够详细和准确,没有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数据的记录,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的发生机理。
在探究课中,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使实验能够从简单的观察实验转向更加深入的科学探究。
我还会通过与其他实验现象的对比和综合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
一、实验室安全及基本操作
1.实验室安全规范
2.常见实验室设备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常用实验室药品的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4.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防火、防爆处理方法
5.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实验室玻璃仪器和实验技术
1.玻璃仪器的特点、分类及使用方法,如容量瓶、烧杯、试管等
2.测量实验室中常用试剂的浓度和质量的方法,如滴定法、称量法等
3.常用实验室反应的温度控制方法,如水浴法、电炉法等
4.分离技术,如提纯、结晶、蒸馏等方法
5.实验室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如误差计算、曲线拟合等
三、常见化学实验反应
1.金属与酸的反应,如金属与盐酸、硫酸等的反应
2.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如金属与氧气、氯气等的反应
3.化学平衡与离子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非金属氧化反应,如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5.氧气的制备方法、气体的收集与检测方法
四、常见化学实验定性分析方法
1.阳离子的检验方法,如铁离子、铜离子、钙离子等的检验
2.阴离子的检验方法,如氯离子、硫离子等的检验
3.复合离子的检验方法,如碳酸盐、氢氧根离子等的检验
4.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如醇、醛、酮等的检验
五、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及步骤的设计
2.可行性分析及风险评估
3.实验结果的预测和解释
六、化学实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实验现象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出入分析
3.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4.实验结果的图表化处理和解读。
九年级化学上课程大纲
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1、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了解化学与生活以及化学开展历程。
3、知道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物质,还要研究与创造自然界原本不纯在物质;物质是由原子与分子构成,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根底。
4、化学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构造变化规律学科。
5、最后了解化学作用与展望。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变化与性质1、认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构造与变化规律自然科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开展关系非常密切。
2、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3、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科学。
1、运用实验探讨蜡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探讨蜡烛燃烧哪些是屋里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3、掌握一般实验探讨方法以及化学实验报告书写步骤。
4、认识一些实验室常见化学仪器以及使用方法与考前须知。
5、记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一些规章制度以及考前须知;2、认识一些实验室仪器以及使用方法以及考前须知;3、认识常见放入危险化学品标志;4、怎么正确取用化学药品,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取用区别以及相关考前须知;5、掌握酒精灯使用方法;6、学习怎么给物质加了以及给试管加了方法与步骤;7、链接仪器设备步骤与考前须知;8、玻璃仪器洗涤方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空气课题1、空气1、知道空气组成;2、记住红磷与氧气燃烧化学方程式;3、了解空气重要组成气体氧气、氮气、以及稀有气体作用与生活中运用;4、认识空气污染危害以及怎么去保护空气。
课题2、氧气1、了解氧气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化学性质,知道氧气验证方法: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3、记住硫、铁与氧气燃烧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响现象;4、掌握什么是化合反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响叫住化合反响;5、掌握什么是氧化反响。
课题3、制取氧气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几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同时记住各方法化学方程式;2、知道什么是催化剂;3、学习化学反响一个反响类型分解反响:由一种反响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模型建构———以“与压强有关的实验”为例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模型建构以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为例张亚琴(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ꎬ江苏如皋226500)摘㊀要:通过探寻密闭体系内压强变化背后隐含的实验原理ꎬ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推理ꎬ分类解释ꎬ归纳总结出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ꎬ建构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思维模型.在实际案例中应用模型ꎬ让学生在解决真实的问题情景变得有规律可循.关键词:模型ꎻ化学实验ꎻ压强变化ꎻ初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0-0104-03收稿日期:2023-04-15作者简介:张亚琴(1977.4-)ꎬ女ꎬ江苏省南通人ꎬ硕士ꎬ中学高级教师ꎬ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本文选取与压强有关的化学实验作为复习专题ꎬ通过再现课本原型实验ꎬ探寻密闭体系内压强变化背后隐含的实验原理ꎬ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推理ꎬ分类解释ꎬ归纳总结出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ꎬ建构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思维模型.1再识课本实验ꎬ建构思维模型压强是物理概念ꎬ且与压强相关的实验分散在各个章节中ꎬ大多数学生尚不能自发融合各学科间的学科知识ꎬ更不能系统地㊁有规律地去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1].1.1再现与压强有关的课本实验现行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㊁下册课本中就有很多涉及到压强变化的实验ꎬ如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㊁气体的性质实验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等等.通过对课本实验分类整理后发现ꎬ对有关压强变化实验的安排遵循从单一因素过渡到多种因素ꎬ从物理原因过渡到化学原因ꎬ再逐渐上升到理化综合原因ꎬ实验体系由简单到复杂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ꎬ有利于提高学生证据推理能力.1.2寻找引起密闭体系中压强变化的因素大气压的本质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给予物体表面的撞击力ꎬ气体分子越密集ꎬ撞击力越大ꎬ反之ꎬ则越小.图1是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实验(图1上标注的箭头方向为气体或液体流向).图2是 挤 与 松 胶帽过程的微观模型图ꎬ挤压胶帽ꎬ气体分子间间距变小ꎬ胶帽内气体压强(p1)变大ꎬ即p1>p0ꎬ液体由高压向低压移动ꎻ松开拇指ꎬ气体分子间距变大ꎬ气体压强(p2)变小ꎬ即p2<p0ꎬ液体由高压向低压移动ꎬ有液体倒吸入滴管.在化学实验中ꎬ气体流向或液体流向这一明显的实验现象是由气压变化导致的ꎬ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由上述分析可知ꎬ在密闭容器中ꎬ当温度和气体的量一定时ꎬ容器的体积变大ꎬ压强变小ꎻ反之ꎬ压强变大.图1㊀胶头滴管吸取和㊀㊀㊀㊀图2㊀胶头滴管使用过程的滴加液体㊀㊀微观示意图401装置气密性检查实验(如图3所示)是气体制备和部分性质实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图3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或液体的流向).对比两幅图片发现ꎬ 一握一松 两种不同的实验操作产生的实验现象迥异.用双手紧 握 试管外壁ꎬ给实验体系提供能量ꎬ表现为温度升高ꎬ而 松 则使温度恢复至室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ꎬ温度升高ꎬ分子能量增大ꎬ运动加剧ꎬ分子间间隔变大(如图4所示)ꎬ试管内气体压强(p3)增大ꎬ即p3>p0ꎬ试管内气体由高压向低压流动ꎬ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温度降至室温后ꎬ分子间间隔变小ꎬ且因气体的逸出ꎬ气体的量变少ꎬ试管内气压(p4)小于p0.当气体的量和容器的体积一定时ꎬ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ꎬ反之ꎬ则变小ꎻ当温度和容器的体积一定时ꎬ压强随气体的量减少而变小ꎬ反之ꎬ则变大.图3㊀检查装置气密性㊀㊀图4㊀粒子受热或降温的微观示意图对以上实验的归纳整理可得ꎬ对于确定的密闭体系ꎬ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有温度㊁容器的体积㊁气体物质的量等.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如改变实验体系的温度或规范合理的实验操作均可制造压强差.由生活经验可知ꎬ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ꎬ课本实验采用废弃的软塑料瓶做实验容器ꎬ通过软塑料瓶变瘪这一现象指示瓶内压强变小ꎬ推测气体的量减少.因此ꎬ物质体系㊁适当的仪器装置也会引起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化.在密闭体系中ꎬ能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有物理原因与化学原因(如图5所示).图5㊀影响密闭体系中压强的因素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专题复习的主旨是基于证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ꎬ紧扣影响压强的因素ꎬ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充分挖掘压强变化背后隐含的实验原理ꎬ并对其进行分类解释ꎬ以期培养学生对证据的分析推理能力ꎬ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1.3建构 与压强有关实验 的思维模型与压强有关的课本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ꎬ即化学体系已确定ꎬ为了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ꎬ通常需要创设特殊的密闭体系ꎬ这种密闭体系的特殊性在于实验装置本身或经某操作后必须能够引起压强变化ꎬ如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中用软塑料瓶替代玻璃容器ꎻ二氧化碳制备实验中提供的注射器等.因此ꎬ适当的仪器装置与规范合理的实验步骤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化学体系的选择应为实验体系的重要环节ꎬ这也是综合实验考查的必考点ꎬ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化学原理为例: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中选择汞消耗曲颈甑中的氧气ꎻ课本实验则用红磷替代汞进行实验ꎻ201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试卷的第24题探究题中采用脱氧剂替代红磷ꎬ上述三个实验的化学体系中虽然选择的物质不同ꎬ但其实验原理基本一致ꎬ都是选择一种物质仅能与氧气反应ꎬ使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变小ꎬ从而达到实验目的.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专题复习需综合考虑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与压强变化㊁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之间的关系ꎬ形成与压强有关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如图6所示).物质体系装置㊁操作联系 压强改变决定指示 实验现象分析㊁推理分析㊁预测实验结论图6㊀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思维模型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选择正确的化学体系ꎬ将其置身于特定的实验装置ꎬ经规范合理的操作后ꎬ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ꎬ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其中ꎬ明显的实验现象指示着密闭体系中压强的变化ꎬ是进行实验分析的重要证据ꎬ但不一定是有效证据ꎬ还需将压强变化情况与化学原理进行联系ꎬ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ꎬ筛选出与引起气压变化因素相关的有效证据ꎬ从而得出实验结论.5012解决实际问题ꎬ应用思维模型题目1㊀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ꎬ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内的压强㊁温度和氧气浓度ꎬ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㊀㊀).图7㊀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㊀图8㊀压强㊁温度㊁氧气浓度变化曲线A.图7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物质红磷ꎬ使实验结果更精确B.图8中曲线X表示压强变化ꎬY表示温度ꎬZ表示氧气浓度C.AB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D.据图8ꎬt时刻才打开Kꎬ此时装置降至原温度㊁氧气耗尽㊁水进入集气瓶分析㊀本题是在已知实验体系㊁实验现象㊁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考查密闭体系中气体压强随温度及氧气浓度实时变化的情况.本题选项C是对实验体系中压强变化情况的分析ꎬ紧扣化学实验体系的三要素ꎬ寻找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实验开始ꎬ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不变ꎬ化学体系中ꎬ反应物氧气的量减少ꎬ气压变小ꎻ温度升高ꎬ气压变大ꎻ综合比较ꎬAB段明显增加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所增大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本题采用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数据㊁处理数据ꎬ并实时绘制实验过程中压强变化的曲线图ꎬ解题的关键在于将曲线变化情况与化学实验体系的三要素进行联系ꎬ找出实验体系中的气压变化的因素ꎬ并进行分类处理㊁对比分析㊁综合比较ꎬ从而得出结论.3自主设计方案ꎬ深化思维模型题目2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9回答问题:图9㊀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ꎬ发生装置要能达到 随开随起ꎬ随关随停 ꎬ需要选用的仪器和用品有ꎻ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ꎬ则气密性良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ꎻ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ꎬ则二氧化碳应从(填 m 或n )进入.分析㊀本题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了考查ꎬ涉及到装置气密性的检查㊁实验装置的选择等知识点.其中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设计和评价是本题的难点.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设计与评价ꎬ可运用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思维模型进行分析ꎬ首先考虑化学体系ꎬ化学反应是有条件ꎬ两种反应物需接触才可能发生反应ꎬ否则不能发生或停止反应.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ꎬ稀盐酸呈液态ꎬ可通过制造压强差控制液体的上升或下降ꎬ实现石灰石与稀盐酸的随时接触或分离.选用FHG进行组装ꎬ打开止水夹ꎬ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ꎬ反应发生ꎻ关闭止水夹ꎬ试管内气压变大ꎬ酸液被压回长颈漏斗ꎬ达到 随开随起ꎬ随关随停 的目的[2].学生借助思维模型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序的㊁理性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ꎬ还能有效避免描述不清㊁答案不全等现象ꎬ从而逐渐养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ꎬ2017(5):3-7.[2]钱杨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的解读: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J].化学教育ꎬ2022(21):13-20.[责任编辑:季春阳]60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作者:何彩霞来源:《化学教学》2019年第11期摘要: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进行单元教学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阐述对大概念的理解,提出依据学科本质、课程标准来提炼大概念以及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来构建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结合教学案例,从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流程及主要活动设计等方面介绍以大概念为统领组织单元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以大概念为统领将相关内容建立联系,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递进性开展单元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背后的更为本质的思想和方法,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方法,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大概念; 学科大概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1-0044-05; ; ; ; ; ; 中图分类号: G633.8; ; ; ; ; ; 文献标识码: B围绕大概念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已成为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1~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4]“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强调“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高度重视化学知识的结构化设计,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化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化水平,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5]强调“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并指出教师要“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
在当前素养为本、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科大概念为抓手开展单元教学被认为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为此,笔者对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的化学单元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 对大概念的理解在课程与教学领域,为解决学生知识零散、记忆事实、缺乏深刻理解等“表层学习”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大概念(big ideas)(有学者将其译为大观念或核心概念)的教育主张,强调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以大概念为中心,“不管你想帮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概念或技能,要尽量把这些概念和技能与某种大概念联系起来”[6],“并需要以适合学习者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方式来表达”[7]。
燃烧的条件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堂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燃烧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是一种什么现象?燃烧的条件有哪些?(2)教师简要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教师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2)结合实例,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中、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观察燃烧现象。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燃烧现象。
4. 数据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在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时,结合实例,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评价本案例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特点
新版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特点第一、注重综合实验原理、实验技能和实验仪器是实验的三要素。
以实验的三要素为主题,将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
实验“三要素”的组合,将形成具有一定综合性、能力层次要求更高的D (原理+仪器)、E (仪器+技能)、F (原理+技能)三个层面和能力层次要求最高、综合性最强的G (原理+仪器+技能)立体结构。
同时,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研究的一种手段,承载着化学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研究和探索的任务,因此化学实验又通常和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认真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走向,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三条“线”的基础上,向“原理+仪器”、“仪器+技能”、“原理+技能”三个交叉、综合的层面甚至向“原理+仪器+技能”三维立体结构发展,实现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第二,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各个板块中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第三,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相关知识、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融合在一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例题1、(MCES ’99-28)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佛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流强度为I 安培,通电时间为t 秒钟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 克。
试回答:(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
下同)E 接 ,C 接_____, 接F 。
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 →→ →C → →(2)写出B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G 试管中淀粉KI 溶液变化的现象为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 。
定点定容定量三要素的理解
定点定容定量三要素的理解
定点、定容、定量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对实验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
这三个要素分别指的是实验中的时间、空间和数量,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具体含义和重要性。
首先是定点,指的是实验进行时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的确定。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确保在相同的时间点进行观测或数据采集,这样才能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比如在观察动植物行为时,需要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观察,以排除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定点的控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捕捉实验对象的特征和变化,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其次是定容,指的是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空间范围或容器的确定。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包括空间范围的大小和形状。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需要使用相同规格的试管或容器来进行反应,以保证反应条件的一致性。
定容的控制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最后是定量,指的是实验中所使用的数量的确定。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精确地控制实验物质的用量,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比如在药物实验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剂量给药,以确保药效的准确评估。
定量的控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总的来说,定点、定容、定量是科学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三个要素,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只有在严格控制这三个要素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希望大家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时,能够充分重视定点、定容、定量的重要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化学实验三要素
一、加强实验基本技能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两方面,复习的要求是:
①能叫出常见仪器的名称,初步学会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
②能熟练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收集、过滤、蒸发、溶液配制等基本操作,懂得操作的原理。
③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O
2、H2与CO2;盐酸与硫酸、碳酸盐;初步学会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④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会填写实验报告。
二、全面掌握基本实验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个方面,即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中的性质验证实验和概念、定律等形成性实验,它是验证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探究常见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手段。
掌握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而且在进行一系列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复习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分章节按教材顺序复习,对各基本实验逐一进行阅读,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名称)、实验装置(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②通过回忆当时的实验情景和根据自己对有关实验的认识,对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要点进行简单的总结概括,如H2还原CuO实验的操作要点可概括为:“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灭要氧化”。
③在复习后期,要对有关的基本实验加以简单组合,进行简单的综合实验。
例如将实验室制取氢气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组合在一起,就可实现用锌粒、稀硫酸、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铜的综合性实验。
④每个学生实验,最好再写一次实验报告,特别要注意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和对问题的讨论与解答。
⑤在复习中,有必要对化学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再做一次。
三、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
所谓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就是指对实验仪器的应用能力、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和实验方案的选择能力等。
①注意把握各仪器用途、训练和培养使用实验仪器的应用能力。
在了解实验仪器基本用途的基础上,扩展仪器的应用范围。
②以教材为本,训练和培养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
如有这样一道实验题:FeS是一种黑色块状难溶性固体,实验室常用它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S气体,请选择一种制备H2S气体的实验装置。
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需要迁移课本中有关实验原理才能求解。
显然,通过迁移实验室制备H2的实验原理可知,用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产生H2S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气体。
中考化学实验题,不可能照搬课本中的实验题,也不会直接考查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需要通过迁移课本中实验原理来加以解答。
因此,在实验复习中,必须以教材为本,学会迁移,积累迁移经验。
③训练和培养实验选择能力。
化学实验选择能力,主要包括对实验方案的选择能力和实验原材料的选择能力两
种。
实验方案的选择,主要是要求同学们在比较题目所给实验方案后,选择最佳实验方案,包括操作步骤是否简单、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操作顺序是否正确等;实验用品选择:主要考查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
④注意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明确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a.审清题意,明确实验要求;b.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原理;c.结合实验原理选择需要的仪器与药品;d.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e.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经济、安全可靠”。
下面例举几道各地的中考题进行解析:
[例1]在研究某些物质化学性质时,对系列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对同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预测,这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请你按照下列示例进行填空: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研究化学的方法,能从实验中总结物质性质的规律,并进行归纳类比、总结等。
本题从某些已知的实验事实出发,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然后能对同类物质作预测。
从实例可看出,一些物质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因此,考虑范围应为酸、碱、盐等物质的共性。
(1)硫酸、盐酸具有酸性是它们的共性,在它们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石蕊试液变红色;得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硝酸、碳酸、醋酸等物质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KOH 、Na OH 具有碱性是它们的共性,在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颜色变红;得出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a(OH)2、Ba(OH)2等物质也有此特性(3)硫酸盐:Na2SO4、K2SO4等;Ba SO4↓;
SO的特性反应(4)氯化物:N a Cl 、KCl 等;AgCl↓;Cl-的特性反应(5)活泼金属:锌、铁等;与HCl作用有H2↑;活泼金属的特性反应[例2]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
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了一个红色五角星;最后喷洒C时,五角星渐渐消失。
试回答:(1)滤纸上的五角星可能是用___画的。
(2)若如上所述,则无色液体A是___,B是__;C是__。
(3)无色液体也可能分别是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化学知识综合应用题,利用物质的性质及恰当的推理就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五角星出现的颜色分析,可考虑酸碱指示剂酚酞遇碱变红色,颜色消失必定是用酸将碱中和了。
但必须注意画五角星可以是碱,也可以是指示剂。
(1)碱溶液(N a OH 、KOH 、NH3·H2O等)或酚酞试液。
(2)A是水或中性溶液;B是酚酞;C是稀酸溶液。
(3)A是水或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B是碱性溶液;C是稀酸溶液。
随着“双基”试题的逐步稳定和化学计算的逐步弱化,化学实验已成为化学中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下面重点谈谈关于化学实验的复习。
初中化学实验的内容可分为常用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及净化、物质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五部分内容,复习时应注意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