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产生原理(内容清晰)
激光产生原理
激光产生原理激光(Laser)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高亮度和狭窄频谱特性的光源。
激光产生原理主要是通过受激辐射过程来实现的。
激光的产生需要一个激活介质,通常是由激活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当激活介质受到外部能量激发后,就会产生光子,并且这些光子会受到介质的影响而呈现出高度的相干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激光产生的原理。
首先,激光的产生需要一个激活介质。
激活介质通常是由具有多个能级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
这些能级之间存在着能量差,当激活介质受到外部能量激发时,会使得一部分原子或分子跃迁到更高能级,形成一个发射态。
其次,激活介质中的发射态原子或分子会在受到外部刺激(如光或电)后,发生受激辐射。
这种受激辐射会导致原子或分子跃迁回到较低的能级,并释放出光子。
这些光子具有与受激辐射刺激光子相同的频率、相位和方向,因此呈现出高度的相干性。
最后,激活介质中的发射态原子或分子在受激辐射后,会引发光子的传播和放大,形成激光。
这种放大过程是通过光子在激活介质中的多次反射和受激辐射而实现的。
最终,激光通过光学共振腔的反射和透射,得到高度相干、高亮度和狭窄频谱的激光光束。
总的来说,激光产生的原理是通过受激辐射过程实现的。
激活介质的激发、受激辐射和光子的放大是激光产生的关键步骤。
而激光的高度相干性、高亮度和狭窄频谱特性,则是由于受激辐射过程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激光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医疗、激光测距、激光通信等领域。
因此,对激光产生原理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激光技术的应用水平,也有助于推动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激光产生原理是通过受激辐射过程实现的,激活介质的激发、受激辐射和光子的放大是激光产生的关键步骤。
激光具有高度相干性、高亮度和狭窄频谱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激光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对激光产生原理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推动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激光的产生原理及其特性(精)
受激辐射:处在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若有一个外来光子趋 近它,这原子就可能受了外来光子的“刺激”(或者称 “感应”),从高能级En向基态Em跃迁而辐射出光子,这 个过程称做受激辐射,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和外来光子有 完全相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频率、位相、振动方向和传 播方向都相同,是特征完全相同的相干光.
激光的亮度高和方向性极好的特点,研究啦激光测距仪, 激光雷达和激光准直仪。 下面这个图就是用激光雷达来测量风速的装置
激光加工.在现代工业中,一些强 度大且熔点商的材料的使用相当普 遍。如果进行打孔或切割,用机械 方 法是很困难的。例如.加工手表中 的钻石轴承.是在比芝麻还要小的 钻石上打孔.要求误差不能超过头 发的l/20,目前使用激光来打孔, 比机械打孔的效率提高100倍。 在加工工业中,高功率的c 激光器可 用于打孔.切割与焊接等.通过微 机控制可以作复杂形状的切割. 而低功率的COz激光器可用于切割 塑料、陶瓷和纺织品等.切后边缘 比较平整,不需进一步处理。
激光通信.又叫做光纤通信.它是刺用比头发还细的玻璃纤 维来传播光信号的.光纤通信的优点是t频带 宽,通信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一根光鲆可同时传送l0”路电 话和l0’套彩电节目.而一根普通导线只能同时通 2—3路电话.目前.应用光奸敖据传输速度为3.4Gblt/s, 而实验室试验光纤的速度已达16Gblt/s.整套大英百 科全书的内窖可在不到一秒的时J可内传送完毕.
澈光武器.叉名死光武器.它的子 弹是光子.速度是3xloIm/s.一旦 瞄准目标,几乎不用多少时间就可 把目标摧毁.激光武器的破坏作用 有两十方面.一是高能激光束的机 械破坏作用.使飞机或卫星的重要 部件穿 孔而损坏,二是激光的光学破坏作 用.凳胃陆军正在发展PL 一s激光 武器,可装到M —l6步枪上.它能 使敲 ^双目失明而丧失战斗力,还能探测 和破坏敲^的光学传感器.据 算, 飞机驾驶员被激光致盲lO-3Os,就 可 导承飞机坠毁.
激光是什么原理
激光是什么原理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它具有高度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
激光的产生原理主要是通过受激辐射过程实现的。
在激光器中,由于外界的作用,使得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当这些粒子回到基态时,就会放出光子,这些光子与入射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位,从而放大了光的强度,形成了激光。
激光的产生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吸收能量、光子发射和光子受激发射。
首先,激光器中的工作物质需要吸收能量,使得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
这种能量可以是光、电、化学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其次,这些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会自发地向基态跃迁,释放出光子。
最后,当这些光子与其他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时,会引起受激辐射,产生与入射光子同频率和同相位的光子,从而放大光的强度,形成激光。
激光的产生原理可以通过光的特性来解释。
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它具有高度的单色性,即其频率非常纯净,光谱线非常窄。
这是因为激光是由同一频率和相位的光子组成的,而且这些光子是由受激辐射过程产生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单色性。
此外,激光还具有很高的方向性和相干性。
方向性表现为激光束非常集中,能够聚焦成很小的光斑;相干性表现为激光的光波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能够产生干涉现象。
激光的产生原理还可以通过量子力学来解释。
在激光器中,工作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时,会形成一个激发态的原子团,这个原子团与入射光子相互作用,产生受激辐射,从而放大光的强度,形成激光。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量子力学中的受激辐射过程来描述,即入射光子与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引起原子或分子的跃迁,产生与入射光子同频率和同相位的光子。
总的来说,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它具有高度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
激光的产生原理主要是通过受激辐射过程实现的,包括吸收能量、光子发射和光子受激发射三个基本过程。
激光的产生原理可以通过光的特性和量子力学来解释,这些解释都能很好地描述激光的产生过程和特性。
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工作原理激光(Laser)是指一种具有高单色性、高亮度的光,其产生的过程是通过激发原子、分子或固体晶体中的电子能级跃迁而实现的。
激光在现代科技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激光治疗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激光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激光的产生过程激光的产生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激发、增强和产生。
1. 激发阶段:在激光器中,通过能量输入(如电能、光能等)使得介质处于激发态。
能量的输入可以通过电磁场激发,或者通过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实现。
激发态能级的能量高于基态,电子处于非稳定状态。
2. 增强阶段:在激发态的电子中,由于受到外部的刺激,电子会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
这些电子在激发态之间的跃迁中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从而形成了一种能量逐渐积累的过程。
这个阶段又被称为能量积累阶段。
3. 产生阶段:当能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到基态会产生一束特定波长的光子。
这个光子与入射的光子频率或介质中的其他光子频率相同,达到了相干和放大的效果,从而形成了激光。
二、激光的基本原理激光的产生基于基本的量子物理原理,主要包括受激辐射、光学谐振腔和增益介质。
1. 受激辐射:受激辐射是激光产生的基本物理现象。
当一个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遇到一个与自身激发态频率相同的光子时,会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并产生与原始光子具有相同频率和相位的新光子。
2. 光学谐振腔: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放大和反射光。
光学谐振腔包括两个镜片,一个是激光输出镜,另一个是高反射镜。
激光光线在两个镜片之间多次反射并逐渐增强。
当增强光线达到一定强度时,激光输出镜会允许一部分光线通过,形成激光束的输出。
3. 增益介质:增益介质是能够提供激光放大过程所需能量的物质。
常见的增益介质包括激光二极管、气体(如二氧化碳)、固体(如Nd:YAG晶体)和液体等。
在这些介质中,通过激发能级跃迁和相应的补偿机制,能量得以积累并产生激光。
三、激光的特性激光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使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产生的原理讲解
激光产生的原理讲解激光产生的原理是基于光的受激辐射效应和光放大效应。
受激辐射是指外界的一束光通过适当的处理方式(如光反射、吸收等),使一部分光子被激发,进而与已经激发的光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与激发源光子具有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和相同方向的新光子。
光放大效应是指当一束光通过激活的介质(如激光器材料)时,物质的粒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得能级发生跃迁,从而形成一个能级多数粒子上升、少数粒子降低的激发分布。
当这些粒子处于激发态时,它们与来自外部光源的光子发生相互作用,并引发新的辐射。
这些辐射与已经存在于系统中的辐射发生干涉作用,从而使辐射场的强度发生放大。
激光器通常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激活介质、光学反射镜和光学输出耦合器。
激活介质是指一个能够在光学波段吸收并放大光的材料,如液体、气体或固体。
光学反射镜通常由两个面构成,一个是完全反射的反射面,另一个是部分反射的输出耦合面。
激光通过激活介质多次来回反射,其中一部分通过输出耦合面逸出,形成激光输出。
首先是光的吸收。
在激活介质中,发生辐射吸收过程。
外界光进入激活介质,其中一部分被吸收,使得激活介质内部的粒子处于激发态。
然后是激发。
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得部分激活介质的粒子跃迁到高能级,形成一个粒子数上升的激发分布。
在高能级激发态的粒子会迅速退激发,并将激发能量传递给其他的粒子。
这样,一个在光学波段处的激发分布就会形成。
接下来是辐射。
当高能级激发态的粒子与外界光源的光子相互作用时,能量转移给光子并且发生光子的受激辐射。
这样,一个具有与外界光源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和相同方向的新光子就被产生出来。
最后是干涉。
新产生的光子与已经存在于系统中的光子会发生干涉作用。
在一系列的多次来回反射中,光子在光学反射镜之间传播并且发生干涉,强化了相干波的幅值。
这样,光的强度随着光的往复放大,并在激光器内的辐射场中形成一个高度相干的激光光束。
总结而言,激光产生的原理是基于受激辐射和光放大效应。
通过光的吸收、激发、辐射和干涉等步骤,外界的一束光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增强,形成一个高度相干的激光光束。
激光的产生原理
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全称为“光电子激光”,是一种高度聚焦、高能量密度的光束,具有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等特点。
激光的产生原理是通过激发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使其在受激辐射作用下发射出一束高度一致的光线。
激光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激光切割、激光打印、激光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激光的产生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激光技术的应用。
激光的产生原理主要涉及三个基本过程,激发、受激辐射和光放大。
首先,当原子或分子处于基态时,通过外界能量输入(如光、电、热等),使其能级跃迁至激发态。
在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处于不稳定状态,会很快退回到基态,这时就会发射出一个光子,这个过程就是受激辐射。
接着,这个发射出的光子会刺激其他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使其也发射出同样频率、相位和方向的光子,这就是光放大。
通过这样的过程,就可以产生一束高度一致的激光光束。
激光的产生原理还与能级结构有关。
在原子或分子的能级结构中,通常存在着一个基态和多个激发态。
当原子或分子处于基态时,通过外界能量输入,可以使其跃迁至激发态。
而在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处于不稳定状态,会很快退回到基态并发射出一个光子。
这个光子的频率和相位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能级差有关,也就是说,它们是单色的。
通过受激辐射和光放大的过程,就可以产生一束高度一致的激光光束。
激光的产生原理还与共振腔有关。
共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两个高反射镜和一个半透镜构成。
在共振腔中,激光光子来回反射,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发生受激辐射和光放大过程,最终形成一束高度一致的激光光束。
共振腔的长度决定了激光的波长,而高反射镜和半透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则影响了激光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
总的来说,激光的产生原理是通过激发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使其在受激辐射作用下发射出一束高度一致的光线。
这种高度聚焦、高能量密度的光束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激光切割、激光打印、激光医疗等领域。
通过深入理解激光的产生原理,可以更好地推动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激光,全称为“光电激射”,是一种特殊的光线,具有高度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
激光的产生基于激光的三个基本原理:受激发射、光学放大和光学共振。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受激发射。
在一个原子或分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处于不同的能级。
当一个电子处于高能级时,如果它受到足够的能量激发,就会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而当这个电子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是受激发射的过程。
接下来是光学放大。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受激发射产生的光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分子吸收,使它们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光子的“雪崩效应”,光子的数量和能量逐渐增加,产生了光的放大效应。
最后是光学共振。
在激光器中,通常有两个镜子,一个是半透射镜,另一个是全反射镜。
当光子在两个镜子之间来回反射时,只有在特定的波长下,光子才会受到增强,其他波长的光子则会被滤除。
这种在谐振腔内的光子反复受到增强的过程就是光学共振。
通过受激发射、光学放大和光学共振这三个基本原理,激光得以产生。
在现代科技中,激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激光医学、激光通信、激光切割等。
激光的特点使其在精密加工、精确测量、
信息传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激光的产生基于受激发射、光学放大和光学共振这三个基本原理,这些原理的相互作用使得激光成为一种独特而强大的光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激光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无限的潜力。
第二章激光产生的原理
第二章激光产生的原理激光(laser)是一种特殊的光,与普通光不同,具有高度的单色性、相干性和直挺性。
激光的产生原理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步骤:受激辐射、光放大和自发辐射。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步骤。
1. 受激辐射(stimulated emission)受激辐射是激光产生的基础步骤。
当一个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时,它可以通过与一个已经激发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使其跃迁到更低的能级并释放出一个与已经存在的光子相同的光子。
这个过程类似于一个“决定性的薪水”,因为刚发射的光子的频率和相位与已经存在的光子完全一致。
这种释放出与已有光子相同的光子的原子或分子被称为“受激辐射源”。
受激辐射的发生需要两个已激发的原子或分子相遇并发生耦合。
为了增加受激辐射的概率,需要将大量的原子或分子引入到激发态。
这可以通过能量输入的方式,如电击、光照等来实现。
2. 光放大(optical amplification)光放大是指将弱的光信号经过一定的方式和介质放大成为强光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受激辐射来实现。
在激光器中,光通过一个介质(如激活剂)时,如果该介质中有足够多的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那么入射光子与受激辐射源相互作用时,即会受到受激辐射并发射出相同频率和相位的新光子。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光子链反应,既光子会不断地通过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新的光子。
这个过程导致光子数目呈指数增长。
同时,这个过程也导致光子的相位一致,即光波是相干的。
而且,由于受激辐射只与入射光子的波长频率和相位有关,所以光放大过程不会引起光子的频率和相位的改变。
因此,光放大得到的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和纯净度。
3. 自发辐射(spontaneous emission)自发辐射是与受激辐射相反的一种现象。
自发辐射是指原子或分子在激发态自发发射出光子的过程。
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不同,它是完全单个的、随机的,独立于入射光子的存在或者其他光子的存在。
自发辐射产生的光子频率和相位是随机的。
激光的原理是什么
激光的原理是什么激光,全称为“光电子激发放射”,是一种特殊的光线,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和方向性。
激光的原理是基于激光器中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外部能量激发后,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放出的光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放大成为激光,从而产生一束高度聚焦、高能量密度的光线。
激光的原理主要包括受激辐射和光放大两个基本过程。
首先,当激光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外部能量激发时,会有大量的激发态粒子积聚在高能级上,形成“粒子反转”。
接着,当一个光子经过这个粒子反转的介质时,会激发更多的原子或分子跃迁到低能级,放出更多的光子,这些光子与初始的光子同频同相位,使得光子数呈指数增长,形成激光。
激光的放大过程是通过光学共振腔来实现的。
光学共振腔是由两个高反射镜构成的,其中一个镜子透射率很低,另一个镜子透射率较高。
激光在这两个镜子之间来回多次反射,从而不断放大,最终形成一束强大的激光。
激光的原理还包括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
激光是单色光,即其光谱非常窄,只有极少的一种颜色。
这是因为激光是由同一种频率的光子组成的,而且这些光子是同相位的,所以激光是相干光,具有很强的干涉性和直线传播性。
激光的原理决定了它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工业上,激光被用于切割、焊接、打孔等加工过程;在医学上,激光被用于激光手术、激光治疗等;在通信领域,激光被用于光纤通信;在科学研究中,激光被用于光谱分析、原子钟等。
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人类对光的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总之,激光的原理是基于受激辐射和光放大的过程,通过光学共振腔实现激光的放大,形成高度聚焦、高能量密度的光线。
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使得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激光发生的工作原理
激光发生的工作原理
激光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受激辐射过程产生的一种高度聚焦、单色、相干光束。
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激发:将激光介质(如固体、液体或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激发到一个较高的能级,使其电子处于激发态。
2. 反转粒子分布:通过注入能量,使激发态粒子的数目多于基态粒子,实现粒子数密度反转。
3. 反射:在激光介质两端分别安装一个反射镜,形成光学共振腔。
一端为半透镜,允许一部分光通过,另一端为完全反射镜。
4. 反馈:当一小部分激发态粒子发射光子,其中一部分可以由半透镜透射出来,一部分经完全反射镜反射回来,形成光的反馈。
5. 受激辐射:反馈的光子通过与其他激发态粒子碰撞交互作用,使更多的粒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并发射出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的光子,引发受激辐射过程。
6. 放大:通过多次反射、受激辐射过程,激光光束逐渐被放大,形成幅度相干、相位相干的激光。
7. 输出:当激光光束达到一定能量后,部分光通过半透镜从腔外透出,形成激光输出。
整个工作过程可以持续进行,得到连续激光输出。
这就是激光发生的基本工作原理。
不同的激光器种类和结构有所差异,但以上步骤是激光工作的基本过程。
简述激光工作原理
简述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laser)是一种通过激光器产生的非常强大和聚焦的光束。
激光器中的原子或分子被激发到高能级,然后在光学谐振腔的作用下,这些高能态原子或分子会受到跃迁诱发的辐射,释放出一束高度相干和单色的光。
激光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受到三个过程的驱动:激发过程、跃迁过程和放大过程。
在激光器中,激发过程是通过能量输入使得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被激发到高能态。
常见的激发方式有电子激发、光照射和电子束注入等。
通过给予物质足够的能量,原子或分子的电子会跃迁到高能级。
跃迁过程是当激发态的电子返回到低能级时,它们会释放出光子。
根据原子或分子的性质,释放的光子将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受激辐射实现的,即一个被迫跟随来自于其他激发态原子或分子的光子的释放。
在放大过程中,激发态原子或分子释放的光子会经过光学谐振腔来进行反射和放大。
谐振腔是由两个反射镜构成的空腔,其中至少一个镜子是半透明的,使得一部分光子可以通过而另一部分光子被反射。
当光子来回在谐振腔中传播时,一部分光子会经过跃迁过程激发更多的原子或分子,从而放大光束。
这种放大过程是通过光的叠加和相干性实现的。
最终,放大的光束会通过谐振腔中的一个反射镜逸出,形成一
个非常强大和聚焦的激光束。
这束激光具有高度单色性、相干性和定向性,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通信、医学、制造业和科学研究等。
激光的基本原理
激光的基本原理激光,即光的放大和聚焦,是一种特殊的光,它具有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等特点。
激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受激辐射的过程产生的。
激光的产生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过程,激发、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激发过程。
激发是指通过外界能量作用于原子、分子或离子,使其处于激发态。
在激光器中,通常采用光、电、化学、热等方式对工作物质进行激发,使其处于高能级。
这种激发方式可以将原子、分子或离子从基态转移到激发态,从而为激光的产生提供能量。
其次是受激辐射过程。
受激辐射是指当一个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受到外界辐射的激发作用时,会发生辐射跃迁,产生与外界辐射频率相同的辐射。
这种过程会导致原子、分子或离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释放出一束与外界辐射频率相同的光子,从而形成激光。
最后是自发辐射过程。
自发辐射是指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在没有外界辐射的作用下,自发地跃迁到低能级并释放出光子的过程。
这种过程是不可控的,产生的光子频率和相位是随机的,因此不能形成激光。
除了这三个基本过程外,激光的产生还需要具备光学共振腔、增益介质和泵浦源等条件。
光学共振腔是指能够反射激光的光学装置,它能够将激光反复地来回反射,从而增强激光的强度。
增益介质是指能够放大激光的介质,如气体、固体或半导体等。
泵浦源是指能够向增益介质提供能量的源,如激光器、电子束、化学反应等。
总的来说,激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激发、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等过程产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光学共振腔、增益介质和泵浦源等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够产生出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的激光。
激光在科学研究、医学治疗、工业加工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对激光的基本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对于推动激光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简述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摘要:
一、激光的产生原理概述
二、激光的产生过程
1.原子能级跃迁
2.激发态原子辐射
3.受激辐射
4.光放大
三、激光的特性与应用
1.高度单色性
2.高度方向性
3.高峰值功率
4.激光的应用领域
正文:
激光,全称为激光光束,是一种具有高度单色性、高度方向性和高峰值功率的电磁波。
激光的产生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原理。
激光的产生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原子能级跃迁:原子在吸收能量后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这一过程可以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发生。
2.激发态原子辐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会释放出一定波长的光子,这个过程称为辐射。
辐射的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和频率。
3.受激辐射:当一个光子进入激发态原子时,会与原子内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使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这个过程会释放出与入射光子相同波长的光子,称为受激辐射。
4.光放大:受激辐射的光子与周围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使更多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这些激发态原子再次产生受激辐射,从而形成光放大现象。
激光具有高度单色性、高度方向性和高峰值功率的特性,使其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激光在通信、测量、切割、打标、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总之,激光的产生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原理,通过受激辐射和光放大过程形成高度单色性、高度方向性和高峰值功率的电磁波。
制作激光的原理与方法
制作激光的原理与方法激光(Laser)全称为“光线激发放大辐射发射”,是一种通过光线的激励产生辐射发射的装置。
它具有高亮度、单色性、尖锐的空间相干性和强大的定向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制造业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激光的原理与制作方法。
1. 激光的原理激光产生的原理主要基于物质的激发、光的放大和正反馈反射。
常用的激光产生原理有四种:受激辐射原理、半导体激光原理、固体激光原理和气体激光原理。
1.1 受激辐射原理受激辐射原理是激发原子或分子进入激发态,当它们通过非辐射的过程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放出射频或微波辐射。
这些辐射作为外界的刺激,可以激发周围的原子或分子进入同样的激发态,从而形成辐射能量的放大。
最后,这些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回到基态,释放出一束聚焦的射线,即激光束。
1.2 半导体激光原理半导体激光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中的正负载流子复合产生辐射发射的装置。
当半导体中注入载流子(电子和空穴)时,这些载流子会在材料中扩散。
当电子和空穴相遇并结合在一起时,会释放出能量,形成光子。
这些光子在半导体中得到放大,并通过光波导器材料集中成激光束。
1.3 固体激光原理固体激光器使用某种固体物质(如晶体或玻璃)作为激活材料。
该材料通常被旁边的辅助装置激发,例如闪光灯或强光泵浦激光器。
在激发的过程中,固体材料的原子或分子进入激发态,并通过辐射跃迁释放放大后的能量。
这种放大作用通过反射、增强和聚焦反射产生并形成激光束。
1.4 气体激光原理气体激光器使用气体介质作为激发材料,通常使用气体混合物,如二氧化碳、氦氖、氩气等。
在激活气体时,电子首先被激发进入不稳定的能级,然后通过非辐射的碰撞和辐射跃迁(受激辐射)回到基态。
这一过程产生了激光放射,形成激光束。
2. 激光的制作方法根据不同的激光原理,制作激光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激光器制作方法。
2.1 半导体激光器制作方法半导体激光器的制作包括材料选取、晶体生长、薄片切割、电极制备、激光腔装配等步骤。
激光产生基本原理
激光基本原理一、激光产生原理1、普通光源的发光——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普通常见光源的发光(如电灯、火焰、太阳等地发光)是由于物质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就会吸收外来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原子被激发。
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
处在高能级(E2)的电子寿命很短(一般为10-8~10-9秒),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会自发地向低能级(E1)跃迁,跃迁时将产生光(电磁波)辐射。
辐射光子能量为hυ=E2-E1这种辐射称为自发辐射。
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过程,各发光原子的发光过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即所辐射的光在发射方向上是无规则的射向四面八方,另外未位相、偏振状态也各不相同。
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个范围。
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2上的原子数密度N2,远比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的原子数密度N的大小时随能级E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即N∝exp(-E/kT),这是著名的波耳兹曼分布规律。
于是在上、下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比为N2/N1∝exp{-(E2-E1)/kT}式中k为波耳兹曼常量,T为绝对温度。
因为E2>E1,所以N2《N1。
例如,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E1=-,第一激发态能量为E2=,在20℃时,kT≈,则N2/N1∝exp(-400)≈0可见,在20℃时,全部氢原子几乎都处于基态,要使原子发光,必须外界提供能量使原子到达激发态,所以普通广义的发光是包含了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两个过程。
一般说来,这种光源所辐射光的能量是不强的,加上向四面八方发射,更使能量分散了。
2、受激辐射和光的放大由量子理论知识知道,一个能级对应电子的一个能量状态。
电子能量由主量子数n(n=1,2,…)决定。
但是实际描写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除能量外,还有轨道角动量L和自旋角动量s,它们都是量子化的,由相应的量子数来描述。
激光原理与激光器的构造
激光原理与激光器的构造激光,即“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通过受激辐射放大的光)的缩写,是一种高度聚焦和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光束。
激光器作为产生激光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疗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激光的原理及激光器的构造。
一、激光原理激光的产生是基于受激辐射的物理现象。
根据受激辐射原理,当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外界能量的刺激时,其内部的电子跃迁会发生,从而产生一束具有相同频率、相干相位和高度定向性的光束。
首先,激光器的能源将外界的能量输送给工作物质,使得工作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跃迁至激发态。
接着,这些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会经历非辐射过程,使得部分其它原子或分子也跃迁至激发态。
最后,当受激辐射占据优势并超过自发辐射时,激光得以产生。
二、激光器的构造激光器通常由三个基本组件组成:激励源、工作物质和光学谐振腔。
激励源提供输入能量以激发工作物质,激发过程使得原子或分子在激发态积聚能量。
工作物质是激光器的核心,它负责转换能量并产生激光。
光学谐振腔则用于放大和反射光线。
首先,激励源可以是光电池、放电等设备,其产生的能量用于激发工作物质。
激励源会向工作物质中提供能量,将原子或分子激发至激发态。
激励源的能量输入对于激光器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
其次,工作物质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实验室制备的不同化合物构成,其中包括气体、液体、固体和半导体。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物质。
例如,氦氖激光器使用氦氖气体,二氧化碳激光器则使用CO2气体。
最后,光学谐振腔对于提供反射和放大光线非常关键。
光学谐振腔由两个镜片组成,其中一个是部分透明的,另一个是完全反射的。
这种设置使得光线在谐振腔内来回反射,通过多次来回反射,激发出更多的工作物质原子或分子跃迁并产生激光。
除了基本的构造,激光器通常还包括其他附加组件,如冷却系统、功率稳定器和波长选择器等。
激光什么原理
激光什么原理
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它具有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等特点,因此在许
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激光的原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激光的产生是通过激发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来实现的。
在一个激光器中,首
先需要一个增益介质,它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液体。
当这个增益介质受到能量激发时,原子或分子的能级会发生跃迁,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就会释放出光子。
这些光子会被反射器来回反射,从而形成光的共振腔。
当光子在增益介质中传播时,会刺激更多的原子或分子跃迁,释放出更多的光子。
这样就形成了光子的指数增长,最终形成了一束强大的激光光束。
激光的单色性是指激光光束中的光子具有非常接近的频率和波长。
这是由于激
光的产生过程中,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是非常精确的,因此产生的光子也具有非常接近的频率和波长。
这种单色性使得激光在通信、精密测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激光的相干性是指激光光束中的光子具有非常强的相干性。
相干性是指光波在
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一定的相位关系,因此激光光束具有非常强的定向性和干涉性。
这种相干性使得激光在光学干涉、光学成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激光还具有高亮度、高能量密度和高调制速度等特点,这
使得激光在材料加工、医学治疗、军事防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激光的原理是通过激发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来实现的,具有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等特点,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工作原理激光(Laser)是指通过受激辐射放大的光,具有高度的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
激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激光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激光器等。
那么,激光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激光的工作原理。
一、激光的产生激光的产生过程主要包括受激辐射、受激吸收、光学放大等。
首先,激光器内有一个光学腔,其中夹杂着能激发原子或分子的激发源,例如电流、光、放电等。
当激发源刺激物质时,会使得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跃迁至高能级。
而当一个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与低能级的原子或分子碰撞时,就会导致之前低能级的原子或分子跃迁至高能级,并释放出一束能量相同、相干性很强的光子。
这个现象就是受激辐射,而产生的光子就是激光。
二、激光放大激光在产生后通常光线很弱,需要经过光学放大来获得足够强的能量。
光学放大通常通过构建激光器来实现,激光器中的光学腔被包围在两片反射镜之间。
其中,一个镜子是半透明的,能够让一部分光通过,而另一个镜子是全反射的。
这样,当激光通过半透明镜传播回到激发源后,又会激发更多的原子或分子跃迁至高能级,并产生更多的受激辐射。
这个过程会不断放大激光的能量,直到光强达到一定水平。
而产生的激光光束,经过全反射镜后就能纵向传播出来,形成一束强大的激光。
三、激光的特性激光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这也是它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首先,激光光束具有高度的单色性,即它只包含一个特定波长的光子。
这种单色性使得激光在光谱分析、通信传输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其次,激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不同光子之间的相位关系非常稳定。
这种相干性使得激光能够形成细而锐利的光束,能够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切割。
此外,激光具有高度的方向性,它的光束非常集中且能量密度很高。
这种方向性使得激光特别适用于激光打印、激光切割等领域。
四、激光应用激光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触及各个领域。
其中,医学领域应用最为突出,激光在激光手术、激光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产生原理
了解激光产生原理,我们必先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激光的辐射和吸收的原理。
图一碳原子示意图
物质由原子组成。
图一是一个碳原子的示意图。
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不带电。
原子的外围布满着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有趣的是,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并不是任意的。
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这些电子会处于一些固定的「能阶」,不同的能阶对应于不同的电子能量。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如图一所示,把这些能阶想象成一些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距离原子核越远的轨道能量越高。
此外,不同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目也不同,例如最低的轨道 (也是最近原子核的轨道) 最多只可容纳 2 个电子,较高的轨道则可容纳 8 个电子等等。
事实上,这个过份简化了的模型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1],但它足以帮助我们说明激光的基本原理。
电子可以透过吸收或释放能量从一个能阶跃迁至另一个能阶。
例如当电子吸收了一个光子 [2] 时,它便可能从一个较低的能阶跃迁至一个较高的能阶 (图二 a)。
同样地,一个位于高能阶的电子也会透过发射一个光子而跃迁至较低的能阶 (图二 b)。
在这些过程中,电子吸收或释放的光子能量总是与这两能阶的能量差相等。
由于光子能量决定了光的波长,因此,吸收或释放的光具有固定的颜色。
图二原子内电子的跃迁过程
当原子内所有电子处于可能的最低能阶时,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我们称原子处于基态。
图一显示了碳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排列状况。
当一个或多个电子处于较高的能阶时,我们称原子处于受激态。
前面说过,电子可透过吸收或释放在能阶之间跃迁。
跃迁又可分为三种形式﹕
1.自发吸收 - 电子透过吸收光子从低能阶跃迁到高能阶 (图二 a)。
2.自发辐射 - 电子自发地透过释放光子从高能阶跃迁到较低能阶 (图二 b)。
3.受激辐射 - 光子射入物质诱发电子从高能阶跃迁到低能阶,并释放光子。
入射光子与释放的光子有相同的波长和相,此波长对应于两个能阶的能量差。
一个光子诱发一个原子发射一个光子,最后就变成两个相同的光子 (图二 c)。
图三红宝石激光的示意图
激光基本上就是由第三种跃迁机制所产生的。
图三显示红宝石激光的原理。
它由一枝闪光灯,激光介质和两面镜所组成。
激光介质是红宝石晶体,当中有微量的铬原子。
在开始时,闪光灯发出的光射入激光介质,使激光介质中的铬原子受到激发,最外层的电子跃迁到受激态。
此时,有些电子会透过释放光子,回到较低的能阶。
而释放出的光子会被设于激光介质两端的镜子来回反射,诱发更多的电子进行受激辐射,使激光的强度增加。
设在两端的其中一面镜子会把全部光子反射,另一面镜子则会把大部分光子反射,并让其余小部分光子穿过﹔而穿过镜子的光子就构成我们所见的激光。
图四粒子数反转的状态
产生激光还有一个巧妙之处,就是要实现所谓粒子数反转的状态。
以红宝石激光为例 (图四),原子首先吸收能量,跃迁至受激态。
原子处于受激态的时间非常短,大约�秒后,它便会落
到一个称为亚稳态的中间状态。
原子停留在亚稳态的时间很长,大约是�秒或更长的时间。
电子长时间留在亚稳态,导致在亚稳态的原子数目多于在基态的原子数目,此现象称为粒子数反转。
粒子数反转是产生激光的关键,因为它使透过受激辐射由亚稳态回到基态的原子,比透过自发吸收由基态跃迁至亚稳态的原子为多,从而保证了介质内的光子可以增多,以输出激光。
图五普通灯光与激光的比较
激光透过受激辐射产生,有以下三大特性 (图五)﹕
1.�激光是单色的,在整个产生的机制中,只会产生一种波长的光。
这与普通的光不同,例如阳光和灯光都是由多种波长的光合成的,接近白光。
2.�激光是相干的,所有光子都有相同的相,相同的偏振,它们迭加起来便产生很大的强度。
而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光,它们的相和偏振是随机的,相对于激光,这些光就弱得多了。
3.�激光的光束很狭窄,并且十分集中,所以有很强的威力。
相反,灯光分散向各个方向转播,
所以强度很低。
以能量划分,激光可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低能量激光,这类激光通常以气体为激光介质,例如在超级市场中常用的条形码扫描仪,就是用氦气和氖气作为激光介质的;第二类是中能量激光,例如在课堂上用的激光指示器;最后一类为高能量激光,一般用半导体作为激光介质,输出的功率可高达 500 mW。
用于热核聚变实验的激光可发射出时间极短但能量极高的激光脉冲,其脉冲功率竟可达10^14 W!这激光可产生达一亿度的高温,引发微粒状的氘-氚燃料进行热核聚变。
[1]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不是在一些明确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的,它们的位置只可利用或然率通过薜定谔方程预测。
[2] 量子力学说明光也有粒子的性质,特别是在光与原子作用的时候。
光的粒子称为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