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说故事:玄宗游月
中秋节的手抄报关于神话故事和古诗
中秋节的手抄报关于神话故事和古诗中秋节手抄报内容:一、中秋节的神话故事吴刚伐桂相传在月宫里,有一位名叫吴刚的人,他曾跟随仙人修道,但因为犯了错误,被仙人贬谪到月宫。
在月宫里,他每天都要砍伐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玉兔捣药嫦娥身边有一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玄宗游月宫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二、中秋节的古诗《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10个字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10个字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这是一个充满喜悦与祝福的日子。
在我国,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10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感受其中的智慧与美好。
1.嫦娥奔月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民间百姓。
上天为奖励后羿的功绩,赐给他不死不老的仙药。
后羿将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但不料被逄蒙所窃。
嫦娥为保护仙药,吞服而下,飞升月宫。
这个故事传达了忠诚与勇敢的品质。
2.玄宗游月唐明皇李隆基在一个中秋之夜,梦见自己和仙女在月宫游玩。
醒来后,他命令道士吴筠将梦境记录下来,于是有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
这个故事展示了诗歌创作的艺术魅力。
3.貂蝉拜月貂蝉是三国时期名将吕布的娇妻。
在一次中秋佳节,貂蝉望着明月,思念远方的丈夫。
她虔诚地拜月,祈求夫妻团圆。
故事传达了真挚的感情和家庭观念。
4.苏轼月夜泛舟北宋文学家苏轼在一个中秋之夜,与好友泛舟西湖。
这时,苏轼灵感迸发,创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名篇。
这个故事体现了友情与文学创作的相互激发。
5.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新婚不久,丈夫范喜良被征召修筑长城。
孟姜女千里寻夫,得知丈夫已死,悲痛欲绝。
在一个中秋之夜,孟姜女在长城下哭泣,感动了天地。
故事传达了孝道与忠诚的品质。
6.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一次中秋佳节,思念家乡的母亲。
他含泪写下《满江红》这首词,表达了对家国团圆的渴望。
故事展示了英勇无畏的军人气概。
7.田螺姑娘传说中的田螺姑娘,在一个中秋之夜,帮助穷苦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她善良、勤劳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感激。
故事传达了勤劳与善良的品质。
8.赖床不起元末明初,朱元璋在一次中秋佳节,看到懒汉赖床不起,遂作《赖床歌》。
这首歌讽刺了懒散的行为,呼吁人们珍惜时光。
9.月下老人传说月下老人是掌管人间姻缘的神仙。
在一个中秋之夜,月下老人为一对有缘人牵线搭桥,使他们喜结连理。
故事传达了缘分天注定的观念。
10.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苏轼的妹妹苏辙,在一次中秋佳节,感慨月亮十五圆十六更圆。
中秋传说之唐明皇游月宫
中秋传说之唐明皇游月宫中秋传说之唐明皇游月宫是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
玄宗在宫中赏月,笙歌进酒。
凭着白玉栏杆,仰面看着,浩然长想。
有词为证: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透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蛇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遍地,欲跨彩云飞起。
调寄《醉江月》玄宗不觉襟怀旷荡,便道: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非常好处。
见说嫦娥窃药,奔在月宫,既有宫殿,定可游观。
只是如何得上去? 急传旨宣召叶尊师,法善应召而至。
玄宗问道:尊师道术可使朕到月宫一游否? 法善道:这有何难?就请御驾启行。
说罢,将手中板笏一掷,现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来,那头直接着月内。
法善就扶着玄宗,踱上桥去,且是平稳好走,随走过处,桥便随灭。
走得不上一里多路,到了一个所在,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拢四柱牌楼。
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
玄宗认着是广寒清虚之府六字。
便同法善从大门走进来。
看时,庭前是一株大桂树,扶疏遮荫,不知覆着多少里数。
桂树之下,有无数白衣仙女,乘着白鸾在那里舞。
这边庭阶上,又有一伙仙女,也如此打扮,各执乐器一件在那里奏乐,与舞的仙女相应。
看见玄宗与法善走进来,也不惊异,也不招接,吹的自吹,舞的自舞。
玄宗呆呆看着,法善指道:这些仙女,名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做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名曰《紫云曲》。
玄宗素晓音律,将两手按节,把乐声一一默记了。
后来到宫中,传与杨太真,就名《霓裳羽衣曲》,流于乐府,为唐家希有之音,这是后话。
玄宗听罢仙曲,怕冷欲还。
法善驾起两片彩云,稳如平地,不劳举步,已到人间。
路过潞州城上,细听谯楼更鼓,已打三点。
那月色一发明朗如昼,照得潞州城中纤毫皆见。
但只夜深入静,四顾悄然。
法善道:臣侍陛下夜临于此,此间人如何知道?适来陛下习听仙乐,何不于此试演一曲? 玄宗道:甚妙,甚妙。
只方才不带得所用玉笛来。
法善道:玉笛何在? 玄宗庄在寝殿中。
法善道:这个不难。
将手指了一指,玉笛自云中坠下。
2021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
2021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了许多关于中秋节的动人的传说故事。
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小故事之一---丑女无盐拜月丑女无盐是战国时期齐国人,芳名钟离春。
相传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之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一年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无盐正在拜月,齐宣王偶然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她美丽出众,风姿超群,便立她为王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小故事之二---玄宗漫游月宫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小故事之三——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
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欢迎阅读。
(一)嫦娥奔月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
后羿想长生不老,从崑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售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月神生日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
月神是女性神,相传为日神的配偶神。
我国以嫦娥为月神,代表美丽、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优美的性格。
中秋节为月神生日,台湾并没有专祀月神的庙,都配祀在太阳公庙里。
台北市内湖太阳公庙,八月十五日信徒们前往祭拜月神,一般民众:有在户外院内设香案供鲜花、水果、月饼、焚香烧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团圆的气氛中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就是所谓的「拜月」。
(三)土地公生日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庙要演戏酬神,农夫们在田里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绑以金纸,这种竹杖是给土地公走路时作拐杖用,并祈求明年会存更好的收成。
(四)推翻元朝相传,元末,中原汉民不甘受其统治,爱国之士纷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
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都挂起来,元人看了大吃一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
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推翻了。
儿童故事-中秋节之唐玄宗游月宫
中秋节之唐玄宗游月宫
据说,在天宝初年某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玄宗正在宫中月,那位被玄宗请到宫廷传授神仙之术的叫罗公远的大师,过来对玄宗说:“陛下能否和臣到天上月宫中一游呢?”
玄宗马上表示同意。
于是,罗大师取过一根桂树枝(有说是手杖)向着空中掷去,桂枝化作了一座银白色的天桥。
罗公远邀玄宗与他同登此桥,走了好远,眼前突然出现了华美壮观的宫殿,罗公远告诉玄宗这就是月宫。
这时,数百名仙女在广庭翩翩起舞,而且伴有美妙的音乐。
玄宗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知不觉上前询问:“这是什么曲子啊?”
仙女们回答:“此《霓裳羽衣》也。
”
玄宗如醉如痴,他本来精通音律,于是把曲调默记于心。
罗公远又把玄宗带回了人间的宫殿,回顾刚才走过的天桥,已经渺然不知何处了。
1。
中秋节历史故事五篇
中秋节历史故事五篇故事一:嫦娥奔月在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这时,英雄后羿挺身而出,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照耀人间,使得大地恢复生机。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后来,后羿在昆仑山访友求道时,遇到了王母娘娘,并求得了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深爱着妻子嫦娥,不愿独自成仙,便将不死药交由嫦娥保管。
不料,此事被心术不正的蓬蒙得知,他趁后羿外出打猎时,闯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在危急关头,吞下了不死药,身体变得轻盈,缓缓飘向天空,最终停在了月亮之上。
后羿回来后,得知一切,悲痛欲绝。
他望着圆月,发现月亮上有一个模糊的身影,酷似嫦娥。
于是,他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中的嫦娥。
百姓们也纷纷效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摆设香案,祈求平安吉祥,渐渐形成了中秋节的习俗。
故事二:吴刚伐桂传说中,月宫中有一棵高达五百丈的桂树,树下有一个人名叫吴刚,他因学仙有过,被天帝贬到月宫砍伐这棵永远砍不倒的桂树。
每当吴刚砍下一斧,桂树的伤口就会立即愈合,使得他永远无法完成任务。
这个传说最早见于《淮南子》及后世的《酉阳杂俎》等古籍。
吴刚伐桂的故事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传说内容,还寄托了人们对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精神的赞美。
每当月圆之夜,人们仰望明月,仿佛能看到吴刚挥汗如雨、奋力砍伐桂树的身影,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
故事三:唐玄宗游月宫相传在唐朝时期,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夜赏月。
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申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然而,月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便将月宫中的仙乐默默记在心中。
回到人间后,他命人根据记忆谱写乐曲,流传后世。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唐玄宗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还反映了古人对月宫的无限遐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中秋之夜,人们赏月时往往会想起这个故事,感慨于月宫的神秘与美丽。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大全40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大全40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无数动人的故事。
以下为您带来 40 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节日世界。
故事一:嫦娥奔月传说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干裂,庄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后羿有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等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故事二:吴刚伐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中秋节玄宗游月的故事
中秋节玄宗游月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赏月并品尝月饼。
然而,中秋节还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那就是关于唐玄宗的“游月”传说。
相传在唐朝时期,唐玄宗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皇帝。
他很爱好文学和艺术,尤其喜欢赏月。
一年的中秋节,他听说月亮特别明亮,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赏月,于是他带着一些宫廷歌舞团队和忠诚的臣子们前往乾陵。
当玄宗来到乾陵的山顶时,他被眼前美丽的月亮惊艳到了。
在皎洁的月光下,夜空中似乎有音乐和歌声飘荡。
玄宗被这美景所感动,他情不自禁地开始吟诗作赋,表达他对这一幕的赞美和感慨。
忽然,一个美丽的仙女从云层中飞出,她身穿白衣,头戴月冠。
她自称是月宫的仙女并问玄宗是否愿意和她共舞。
玄宗对这个邀请感到非常荣幸,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仙女的请求。
于是,玄宗和仙女开始了一场华丽而独特的舞蹈。
随着月光的照射,他们的舞姿似乎融合在一起,仿佛在展示着无尽的美与和谐。
这让玄宗感到非常愉悦和幸福,他在这场月光下的舞蹈中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位皇帝。
舞蹈结束后,玄宗向仙女表达了对她的敬意和感谢。
仙女告诉他,这是一个为了表达他对中秋节的热爱和对月光的赞美而特别安排的经历。
她也祝福玄宗和他的臣民们能够永远拥有和平、幸福和团聚的时刻。
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的一个美好传统。
每当中秋佳节到来,人们都会设置一把椅子,意味着为玄宗预留位置,以表示对这一美妙故事的纪念和传承。
在中秋节,我们可以从中秋节玄宗游月的故事中领略到中秋节的美好和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
无论是在家人的团聚中,还是在赏月时,让我们沉浸在这个古老传说中,感受中秋节带来的温馨和喜悦。
玄宗游月的神话故事
玄宗游月的神话故事
咱今儿个来讲讲玄宗游月的故事。
话说那唐玄宗啊,可是个挺会享受生活,又对稀奇事儿特别感兴趣的皇帝。
有那么一天晚上,这玄宗正躺在自己的寝宫里,眼睛瞅着窗外那又大又圆的月亮发呆呢。
也不知道咋的,突然就来了个神仙似的人物,穿着一身飘飘欲仙的衣服,站在他面前,就跟他说:“玄宗啊,想不想去月亮上逛逛呀?那地儿可美了。
”玄宗一听,眼睛都亮了,这可是天上的月亮啊,谁不想去看看呢?当下就毫不犹豫地跟着这人走了。
这一走啊,就像是踩了云彩似的,呼呼地就往天上飞。
不一会儿,就到了月亮上。
哇塞,玄宗眼睛都看直了。
月亮上那景致和人间可太不一样了。
到处都是那种晶莹剔透的宫殿,散发着柔和的光,就像那最上等的玉石雕琢而成的。
在一个超级大的宫殿里,还有一群仙女在跳舞呢。
这些仙女那身姿轻盈得就像风中的柳枝,而且那音乐也是人间从未听到过的美妙。
玄宗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东瞅瞅西看看。
他还看到有只小兔子在捣药,那小兔子捣药的模样特别认真,旁边还有个大蟾蜍,一蹦一跳的。
玄宗就想上去和它们搭话,可还没等他走近呢,那带他来的神仙就说:“陛下啊,咱该回去了,人间还需要您呢。
”
玄宗那叫一个不舍得啊,可是没办法,只能跟着又飘飘忽忽地回到了人间。
回到人间后,他就老想着月亮上那美好的景象,还让宫廷的乐师根据他在月亮上听到的音
乐,创作了一些曲子呢。
这就是玄宗游月的故事啦,你说这玄宗是不是有了一次超级酷的经历?。
中秋节的典故
中秋节的典故
中秋,最开始不是公众节日,源自春秋时期祭祀、礼法。
隋末唐初,军粮种类不多,方便携带的很少。
唐军裴寂在八月十五这天,以圆月为构思发明了月饼,解决了随军军粮问题,作用相当显赫。
而赏月这习俗春秋就有,但不流行,唐玄宗李隆基起了绝大的促进作用。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
这个佳话故事越传越美好,民间自此盛行过中秋节。
到了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古人把月饼玩出了很多花样,成了节令食品。
这时候的古人,有了拜月习俗:登楼或在院子里焚香拜月,男的希望早日中举,攀个高官贵门。
女的许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这也有典故的:相传古代齐国无盐县丑女钟离春,幼年时曾虔诚拜月,立誓要嫁于王侯,她在四十岁时向齐宣王陈述了齐国的四大弊病,言辞中的才智令齐宣王大受震撼,钟春离虽然丑,但她后面表现出来了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牛x 战斗力,最终她自荐枕席成为了齐国王后,帮齐宣王重振了朝纲。
于是有了一个千古传说:钟无艳。
古代才子佳人一听,牛x啊,于是加大了拜月力度。
说到最出名的传说,那还是嫦娥仙子,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累述了。
中秋节传说:玄宗漫游月宫
中秋节传说:玄宗漫游月宫
范文一:
中秋节传说:玄宗漫游月宫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与它相关的传说故事。
其中,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是最著名的。
相传,唐朝皇帝玄宗为了感观月亮美景,于是决定去月宫游览。
但是月宫所在的地方非常遥远,因此,他需要一个神奇的机器——月亮车。
月亮车是有神力的,能够飞行到月宫。
于是,玄宗便坐上了月亮车,开始了他漫游月宫的旅程。
在漫游的过程中,玄宗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如月宫的神鸟凤凰、水晶宫殿、玉兔和蟾蜍等。
他还品尝了月宫里的仙桃、仙果和仙酒,感受到了仙境的美好和神奇。
同时,月亮车的坐骑——太阴马则为他献上了一曲吟诵,让玄宗陶醉在了仙境之中。
漫游月宫之后,玄宗回到了地球,他将在月亮上所见所闻讲述给人们听。
人们对此十分感兴趣,也渐渐发展出了各种有关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打陀螺等。
作文重点:
本文主要叙述了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并说明了这个传说给人们带来了中秋节的相关传统习俗。
本文要点如下:
1. 简要说明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
2. 描述玄宗漫游月宫的过程和所见所闻
3. 解释玄宗漫游月宫对中秋节传统习俗的影响
4. 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用词分析:
本文用词较为简洁、生动,符合学生的口吻。
例如,“漫游”、“仙境”等词汇,生动地描绘了玄宗漫游月宫的场景和神奇。
另外,“凤凰”、“宫殿”、“桂花”等词汇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
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众多丰富多彩的故事与传说。
一起来看看:1.嫦娥奔月故事背景:嫦娥是后羿的妻子,美丽善良,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
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一丸仙药,据说吃了可以升天成仙。
情节发展: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成为人间的英雄,但也因此得罪了天帝。
为了补偿后羿的功绩并考验他的忠诚,天帝赐给他一粒不死仙药。
后羿舍不得离开妻子嫦娥,便将仙药交由她保管。
然而,后羿的徒弟逢蒙得知此事,心生贪念,趁后羿外出狩猎之际,潜入家中企图抢夺仙药。
嫦娥为了保护仙药不落入恶人之手,情急之下吞下了整粒仙药。
顿时,她的身体变得轻盈无比,缓缓升空,最终停在了皎洁的月亮上。
后羿归来后,得知真相,悲痛欲绝,只能在每年的中秋之夜,仰望明月,思念远方的嫦娥。
影响:乡亲们非常想念嫦娥,便在院子里摆上她平日爱吃的食品,遥远地为她祝福。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
2.玉兔捣药故事背景:嫦娥奔月后,触犯了玉帝的旨意,被罚变成一只白兔,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情节描述:嫦娥在月宫中孤独寂寞,唯有玉兔相伴。
这只玉兔原是凡间的一只普通兔子,因机缘巧合被嫦娥带上了月宫。
为了缓解嫦娥的思乡之情,也为了弥补自己误吞仙药的过错,玉兔自愿承担起了捣药的职责。
它手持玉杵,日复一日地在月宫中辛勤工作,将各种草药研磨成粉,制成能够治愈人间疾病的仙丹。
虽然过程艰辛,但玉兔从未有过怨言,因为它知道,这是它能为嫦娥和人间所做的唯一贡献。
3.吴刚伐桂故事起源: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情节发展:吴刚本是凡间的一位书生,因醉心于修仙之道而荒废了学业。
天帝得知后,认为他玩物丧志,便罚他到月宫去砍伐那棵永远砍不倒的桂树。
桂树高达五百丈,枝叶繁茂,每当吴刚砍下一斧,伤口便会立刻愈合,仿佛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保护着它。
吴刚深知自己的过错,于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惩罚,日复一日地在月宫中挥汗如雨。
虽然桂树始终无法被砍倒,但吴刚的坚持和毅力却感动了无数的后人。
中秋之夜道士作法,让一个唐朝人登上月宫!
中秋之夜道士作法,让一个唐朝人登上月宫!“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且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也就是说每到此时,帝王们要对“月神”行祭拜之礼。
而中秋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兴起,还要从唐玄宗说起。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良辰美景,月白风清,唐玄宗带着自己的御用法师叶净能及众随从登高台玩月,饮酒赋诗。
这时唐玄宗突发奇想,开口问叶天师:“既然你能掐会算,那跟我说说,此时这月宫中的神仙都在干嘛呢?”净能笑道:“这个还真不好描述,不如我亲自带陛下去月宫游玩一圈如何?”“怎么去啊,还能腾云驾雾飞上去不成?”玄宗以为他在逗乐,却不想自己即将迎来历史性的一刻。
只见叶净能掐诀念咒,拿起一道符往空中一抛,这符竟化出一座白玉桥,桥上星光闪闪,望之如银河。
玄宗见了龙颜大悦,问天师说:“第一次上去,咱得好好捯饬捯饬吧,你说我穿哪件衣服好?”天师答:“就穿那件白锦棉衣吧,月宫上都是水晶宫殿,寒气凌人,冷得很。
”玄宗又提出要带着妃子和侍卫一起沾光,但被叶净能拒绝了:“月宫上界,与人间不同,陛下是因有仙缘才可前往,一般人是没法上去的。
”于是只玄宗净能二人登上了这通天桥。
大约走了数十里,忽觉精光夺目,寒色袭人,一座水晶宫殿出现在眼前,净能说:“这里就是月宫了。
”玄宗环顾四周,这月宫的楼殿台阁,与世间的大不相同,都是用水精琉璃玛瑙筑成,一眼望不到边际。
又见几位美人身着铢衣走来,手擎水晶之盘,盘中的器皿也尽是水晶七宝所做。
二人没走多远,玄宗觉得太冷想回去,净能说:“这月宫好玩的东西多着呢,而且陛下在这里乃是与仙人作伴,何必这么匆忙”,玄宗想想也是,于是便又同净能来到了月宫中的娑罗树下。
只见此树长着银色的叶子,花朵像云一样,枝条盘亘,直赴三千大千世界,树下百位仙女翩翩起舞,演奏的都是从未听闻的优美乐曲。
玄宗问净能:“他们奏的这是什么曲子啊?”净能答曰:“紫云曲”。
玄宗精于音律,默默记其声调。
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
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在距今天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有位皇帝名为玄宗,也就是唐明皇。
有一天,唐明皇批完国事后,感到非常困倦,昏沉沉的就睡着了。
忽然之间,他觉得自己到了一个很幽静的陌生之地,到处都布满云雾。
在不远的云雾里还有一座宫殿,他想看看眼前这奇异的景象,于是就走向前去,再仔细的打量宫殿的门楣上方的匾额,原来是广寒宫。
广寒宫?咦!这不是月宫吗?我到月宫来了!唐明皇感到非常惊喜,连忙闯入宫去。
不久,有阵清脆悦耳笛声,悠悠的从宫中传来。
曲调由低沉渐渐转为高亢,一会儿更清脆嘹亮,一会儿回旋曲折。
然后又有各种乐器同时响起,配合笛子的声调,动听极了。
唐明皇平日最爱吹笛子,忍不住就加快脚步,想看究竟是谁在吹笛子,赫然传来一声呼唤,将他从梦境中拉回。
陛下,请回寝宫休息吧!他回神一看,自己原来是坐在金銮殿上,一位宫女惊醒了他的好梦。
谁让你在这时候来吵我的?唐明皇怒气冲冲的吼着。
婢子该死,请陛下恕罪!那个宫女吓得不知所措,赶紧跪地求饶。
算了!你出去吧!唐明皇手一挥,很不耐烦的样子。
唐明皇还想继续做方才那个美妙的梦,但怎么也睡不着,只好回寝宫休息了。
第二天,唐明皇神情懊丧的向侍卫高力士说:你替我去追查,谁能让我再去月宫,我一定要知道是谁在吹笛子!唐明皇很坚决的说。
对了!你马上去请乐工来,我要把那首曲子记下来。
于是唐明皇就根据记忆,叫乐工完成了非常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一转眼就到了秋天,唐明皇一直不能如愿再到月宫去。
在这年的中秋节,八月十五日的晚上,正当他在跟一位由太守介绍来的罗道士聊天时,唐明皇很遗憾的说:唉!看来,我是永远也不能再游月宫了。
这件事儿太简单了!道士说。
唐明皇一听,身子霍然站了起来,迫不及待的问:你有办法让我到月宫去?当然,请陛下等一会儿,我立刻去准备。
只见道士站起来往一棵桂树走去,摘下几根树枝,再用彩线接好,哗!的一声,出现了一道烟雾,然后冒出一顶轿子。
于是请唐明皇坐进轿子,又拿起手上的如意,变成一只大白鹿拖着轿子,载着唐明皇飞升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