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科学教育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教育方法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如何教授好小学的科学,这是很多老师想要知道的,本文从教师的教授方法和校内外资源在科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来介绍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以此帮助老师们在科学教育中找对教育方法和方向。此外也让老师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这是每一个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一、创设问题,广泛阅读
人的创造始于问题,创造意识,创新精神起源于问题意识。传统教育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问题的需要在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中被扼杀、泯灭。学生探究问题需要得到满足必须具有特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教师们要实施“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广泛阅读的策略”。教师不断地提出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科学的动机,激发起旺盛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广泛地阅读。广泛阅读是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过实践锻炼,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速读的技巧,知晓自己每分钟默读速度,学会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形式增大信息量。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拓宽了阅读的范围。广泛的阅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采用自制资料卡片的方法学会搜集、筛选、储存和有效运用资料信息。学生在这种自主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能力,同时也掌握了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等从事研究的方法。
二、引导兴趣,主动参与
科学教育实效性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和
参与的程度,即内驱力强还是弱,“兴趣是形成内驱力的主因”依据这个规律,教师们可以采用寻找身边的典型,介绍同龄少年科学迷的事例,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观看科技影视,阅读科技书刊及会见科技工作者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情趣,并引
导学生利用自身条件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三、激活思维,倡导自主
开展科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科学地去思考,其核心是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和习惯。教师可以把科学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上。养成爱科学,善探究的习惯。开设小科学论坛,鼓励全体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小科学论坛上自报论题,在同学们面前发表演讲,通过广泛的层层讲演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校通过评选和表彰优秀的科学设想和微型科研成果,激励学生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体验到探索性和独立性思考的乐趣。
四、全程开放,双向互动
依据科学教育的社会性特征,采用“全程开放,双向互动”的策略。全程开放的涵义是指在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大教育观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空间,破除年级,班级界限,使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地选定研究项目,学校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可向全校师生展示个人科学探索的成果。每个萌生从事某项微型科学研究的学生都可以从全校师生,家长中找到相助者。
五、尊重差异,发展个性
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使每个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性、研究性、参与
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的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对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我们不但承认这种差异。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尊重这种差异,并依据学生的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个别化教育”,为每个学生创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探究活动的主攻方向。即便是同一主题活动,也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指导他们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以便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其个性。科学教育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要经过许多次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教育过程,教师在设计实施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时,总要精心调查每个学生的心理态势,兴奋点,引导每个学生依照自己实际状况设计方案;鼓励每个生以顽强的毅力从事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实践;指导每个学生总结好自己的实践经验,隆重召开全校性的表彰先进大会。这样,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除此之外,科学教育还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科学课堂应尽量扩大化。一是教育师资扩面。除了科学专兼职教师外,还充分利用另外各学科教师的个人特长或人格魅力,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二是教育场地扩容。实践证明,许多科学研究只局限在教室里是收效甚微的,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利用校园内
现有的教育场所和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走出课堂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于课堂,课堂教学始终是科学教学的主阵地,小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进行方法论的引导,以便学生挖掘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方式上必须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校外的生活资源,学以致用,确立学生的科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学生校外学习的组织者。应有效利用学生的父母亲等家长资源,发挥学生家长各自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力,让学生从家长那里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要求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努力让每位学生生活在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中。农村学生成长在农村,有广大的空间,必须要以大自然作为学习的对象,河流、工厂、农田、花草树木等,都是科学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相关科技活动的学习资源,在适当的时间到达适当的地点,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如教学“动物”“植物”单元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校外的田野上完成,注意观察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并记好科学观察日记。科学教学应充分利用校外的科普读物。但是如果让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本知识,那么学到的知识可能是单调的、片面的,有很大的局限性。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仅学好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有意识注意这类信息,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课外阅读中去获取广泛而深入的知识。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