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合集下载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文言文字作为古代的标志性文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言文字的使用逐渐减少,有时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会遇到些许困难。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字,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进行解释翻译。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古代的成语,意思是就算妇女再聪明能干,但如果厨房中没有米,她也无法煮出米饭来。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在某种条件或基础缺乏的情况下,即便再有才能也无法做到某事。

二、虚怀若谷虚怀若谷是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谦虚谨慎。

虚指心胸开阔、不自负,怀指胸襟、心境,若谷则是以谷物仓库的空旷程度来比喻胸怀无私、包容。

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话用来形容表面看起来华丽、高贵,但实际上内部却已经糟糕不堪,毫无价值。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品质。

四、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天下是用来赞美教育者的成语,意为桃李芬芳的果树满天下,比喻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学生遍布全国,也可以形容教育影响深远。

五、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指只懂得理论,却没有实际经验。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只在纸面上讨论问题,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人。

六、东施效颦东施效颦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美貌却学别人皱眉的样子,比喻模仿别人却始终无法达到真正的效果。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自知自己的缺点而自以为是。

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尽心尽力工作,甚至牺牲生命,不计个人得失。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赞美有奉献精神的人。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和翻译,通过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并在现代生活中运用这些有趣的成语。

文言文字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更体现在它所传递的智慧和观念中。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的智慧和文化。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文言文字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汉语中,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字词依然保留着它们独特的含义和韵味。

本文将解析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一、人物篇1. 君子:指道德高尚、有修养的人。

2. 知己:指彼此心灵相通、互相理解的朋友。

3. 才子:指有才华且卓越的人。

4.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

5. 贤妻:指德才兼备、善于持家的妻子。

二、情感篇1. 悲愤:指极度悲伤与愤怒。

2. 忠诚:指对国家、组织或个人忠实不渝。

3. 深情厚意:形容感情深厚、真挚。

4. 痛心疾首:形容极为痛心和悲愤。

5. 心痛欲绝:形容内心极度痛苦和悲伤。

三、道德篇1. 敦厚:指为人正直、诚实可靠。

2. 谦恭:指态度谦虚、恭敬有礼。

3. 忍让:指能忍耐并主动退让,不计较个人利益。

4. 偷安:指敷衍塞责,消极应对问题。

5. 高尚:形容道德品质崇高纯粹。

四、学术篇1. 古文:指古代的文学作品或文体。

2. 典籍:指经典的书籍或典章法规。

3. 斯文:指有学问有修养、有文化的人。

4. 文雅:形容言行举止高雅文洁。

5. 学富五车:形容学识极其丰富。

五、美食篇1. 美味佳肴:指美味的食物。

2. 珍馐:指珍稀美味的食品。

3. 菁英大餐:指高质量的、精心制作的饭菜。

4. 敖包大餐:指盛宴、非常丰盛的酒席。

5. 酒肴风味:指酒席的各种菜肴。

六、自然篇1. 高山流水:指险峻的山势和奔流的江水。

2. 明月清风:指明亮的月光和清新的微风。

3. 翠竹清泉:指绿油油的竹子和清澈的泉水。

4. 松鹤延年:指长寿和健康。

5. 岁寒三友:指梅花、松树和竹子。

七、艺术篇1. 诗画:指文学和绘画艺术。

2. 曲艺:指以曲调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3. 典雅:形容高尚雅致的艺术。

4. 传世之作:指被后代广泛传承的优秀艺术作品。

5. 泼墨山水:指以泼墨技法描绘的山水画。

八、政治篇1. 君权:指君主的权力。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1. 字词翻译:(1)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例句:吾友之书,何在?(我的朋友的书在哪里?)(2)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判断。

例句:人生者,自有所欲也。

(人生,自然有所追求。

)(3)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或“它的”。

例句:夫子之车,其破矣。

(夫子的车,它的破了。

)(4)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欲往矣,而路途遥远。

(我想去了,但是路途遥远。

)(5)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例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用文学交流朋友,用朋友辅助仁德。

)2. 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3. 文言文特点:(1)句子结构紧凑,省略较多。

(2)用词古雅,富有韵味。

(3)修辞手法多样,如对仗、排比等。

(4)注重意境,富有哲理。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文言文高中必背字词翻译

文言文高中必背字词翻译

一、字词解释1.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主张“性善论”。

3. 孟轲: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4.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5. 弟子:学生。

6.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7. 恕:宽容、仁爱。

8. 仁:仁爱之心。

9. 礼:礼节、礼仪。

10. 智:智慧、聪明。

11. 信:诚实、守信。

12. 忠:忠诚、忠心。

13. 诚:真诚、诚实。

14. 义:正义、道义。

15. 勇:勇敢、有胆识。

16. 恕:宽容、仁爱。

17. 恕:宽容、仁爱。

18. 恕:宽容、仁爱。

19. 恕:宽容、仁爱。

20. 恕:宽容、仁爱。

二、字词翻译1. 孔子:Confucius2. 孟子:Mencius3. 孟轲:Mencius4. 孝悌:filial piety and respect for the elder brother5. 弟子:student6. 君子:a man of virtue7. 恕:tolerance8. 仁:benevolence9. 礼:etiquette10. 智:wisdom11. 信:honesty12. 忠:loyalty13. 诚:sincerity14. 义:justice15. 勇:bravery16. 恕:tolerance17. 恕:tolerance18. 恕:tolerance19. 恕:tolerance20. 恕:tolerance三、字词例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

”)3.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吗?)4.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的交往淡如水,小人的交往甜如蜜。

)5. 恕近于仁,故曰:“恕。

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解释本文为您解释文言文常用字的含义与用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文本。

注意:本文中不会再提及题目,下面将直接进入正文。

一、文言文常用字解释文言文常用字指的是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字词,这些字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了解这些常用字的含义与用法,对于读懂古代文献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常用字解释1. 曰(yuē):表示“说”,通常作为动词使用。

例如:“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 乃(nǎi):表示“然后,就”。

常用在句首,引出一个结果或者推断。

例如:“乃知前言不谬”。

3. 所(suǒ):表示处所,可以指人、地点等。

常用在宾语前面,表示被动的动作对象。

例如:“所闻其言”。

4. 者(zhě):表示人或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人”,也可以表示“物”。

例如:“学者”。

5. 仁(rén):表示道德高尚、仁爱的品质。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一个核心概念。

例如:“仁者爱人”。

6. 天(tiān):表示自然界和宇宙间的神灵力量。

在古代文献中,天常常用来代指皇帝。

例如:“天命之人”。

7. 圣(shèng):表示思想、道德伟大的人或事物。

常用来形容君主或学者等具有崇高品质的人。

例如:“圣人”。

8. 古(gǔ):表示过去的时期或年代。

常用来形容古代的人、事件或文化。

例如:“古人”。

9. 心(xīn):表示思想、意识和情感的中心。

在古代哲学中,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核心。

例如:“心怀”。

10. 知(zhī):表示知道、了解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知往往具有智慧的含义。

例如:“知行合一”。

三、常用字用法示例1. 以一句来说明“曰”字的用法:曰:“天地之间亦有金石焉,可以欣赏。

”2. 以一句来说明“乃”字的用法:乃至大家纷纷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3. 以一句来说明“所”字的用法: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4. 以一句来说明“者”字的用法:此人是一位精通古代文化的学者。

高中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高中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 7、兵: • 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伤害人;③军事,战争;④军
队;⑤兵士。
• 例句: • 8、病: • ①重病;②患病,生病;③疲倦,劳累;④困苦;⑤毛
病,缺点;⑥担心,忧虑。
• 9、察: • 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考察;④考察后予以推
荐;⑤精明;⑥明察,细究。
• 10、朝:
• ①早晨;②一日,一天;③朝见(天子);④朝廷;⑤ 拜见;⑥朝代;⑦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 27、故:
• ①旧,与“新”相对;②旧有的,原来的;③老朋友;旧交情;④衰退, 衰老;⑤原因,缘故;⑥故意,特意;⑦所以,因此;⑧复音词“是 故”,因此。
• 17、殆:
• ①危险;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③几乎;④副词,大概, 恐怕。⑤懈怠
• 18、当:
• ①在(某处[对着、面对]、某时[值、正在]);②占据,把 守;③掌管,主持;④判罪;⑤抵挡,阻挡;遮挡。⑥担 当,担任;⑦通“倘”,如果。⑨必定、一定。⑩符合。 ⑾当作。⑿抵当、抵押、两者相抵。⒀应当。
• 4、倍:
• ①一倍,加倍;②通“背”,背向着,背对着;③通 “背”,违背;④通“背”,背叛,反叛。
• 5、本:
• ①草木的根;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 本业,特指农业;⑤推究,探究;⑥副词,本来;⑦底本, 版本;⑧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
• 6、鄙:
•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 鄙视。
• 11、曾:
• ①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 ②zēng,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 “竟然”或“连……都……”;③通“增”,增加;④ céng,,曾经。
• 12、乘:

高中语文 高中文言文310个常用实词常用义

高中语文 高中文言文310个常用实词常用义

常用实词常用义1.安:①指示代词:什么,哪2.按:①考察巡视3.案:①文书,案卷②考察,巡视4.拔:①攻取5.跋:①文体的一种②蛮横霸道6.白:①下对上告诉,陈述7.拜:①授给官职8.般:①种类,类9.傍:①靠近,临近②通“旁”旁边10.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11.被:①蒙受、遭受、覆盖②通披:穿、披散12.倍:①增加②通背:背叛、后背13.辈:①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②批14.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推究本源15.崩:①帝王或王后死叫“崩”16.比:①并列,挨着②连接地③勾结④及,等到17.彼:①那②别人,对方18.俾:①使、让19.鄙:①边境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④谦称自己20.弼:①辅佐,辅助21.辟:①法度,法律②治理③征召22.濒:①接近,靠近23.兵:①军事,战争②军队24.病:①担心,忧虑,损害②困苦25.薄:①减轻,减损②轻视看不起③迫近26.逋: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27.哺:①口中含嚼的食物②喂养,喂食③食,吃28.部:①统率,指挥②官署,行政机关29.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30.长:①经常31.尝:①曾经32.常:①永久的,固定的33.诚:①确实,的确②表假设:如果34.乘:①趁着,凭借②shèng,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35.笞:①用竹板,荆条打36.饬(chì):①整顿,整治37.敕(chì):①告诫,嘱咐②帝王诏书、命令38.除:①台阶②修治,修整③任命,受职39.黜:①废,贬退②消除,去掉40.次:①临时驻扎②按顺序排列,等次41.殂:①死亡42.窜:①放逐,贬官43.存:①思念②看望,问候③抚恤44.达:①通、通行的,公共的②得志,显贵45.迨:①等到,到,及②趁着46.殆:①危险②大概,恐怕③几乎④精神疲倦47.逮:①及,到达48.但:①只,仅②徒然49.当:①抵、抵挡、阻挡②执掌、主持50.得:①能、能够、可以51.登:①庄稼成熟②当即52.邸:①官员在京城的住所②旅社,客店③停留53.第:①次第,次序②科举考试的等级③但,只管54.吊:①慰问55.董:①督查,监督②整顿56.督:①查看、管理②责罚57.独:①仅,只有②难道58.笃:①忠诚,厚道59.度:①揣度,推测60.短:①陷害,说别人的坏话61.顿:①;立刻,马上62.遁:①逃②隐去63.多:①称赞64.掇:①拾取65.俄:①顷刻,片刻66.遏:①阻止,阻拦67.尔:①指示代词。

文言文翻译字词高中

文言文翻译字词高中

吾辈学子,习文言文,常感其艰深奥涩,然欲深究古人之智慧,非通文言不可。

是以,翻译字词,乃文言文学习之关键。

兹将文言文中常见字词及其翻译,略述于下,以助吾辈高中学子之学习。

一、实词1. 名词(1)山:山岭,如:“仁者乐山。

”(孔子《论语》)(2)水:水流,如:“智者乐水。

”(孔子《论语》)(3)道:道路,如:“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论语》)(4)天:天空,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2. 动词(1)行:行走,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荀子《劝学》)(2)说:说话,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3)听:听,如:“听其言也,观其行也。

”(孔子《论语》)(4)思: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3. 形容词(1)大:伟大,如:“大哉孔子!”(孔子《论语》)(2)善:善良,如:“君子善以人,小人善以己。

”(孔子《论语》)(3)美:美好,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论语》)(4)好:喜爱,如:“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二、虚词1. 代词(1)吾:我,如:“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论语》)(2)尔:你,如:“尔之不才,吾何敢怨?”(孟子《离娄上》)(3)彼:他,如:“彼童子之才,非吾所及也。

”(韩愈《师说》)(4)之:的,如:“此乃吾所以为之者。

”(孟子《离娄上》)2. 副词(1)乃:就是,如:“吾乃孔子之子也。

”(孔子《论语》)(2)乎:语气词,如:“吾欲与尔同行。

”(孔子《论语》)(3)其:他的,如:“吾其还矣。

”(孔子《论语》)(4)乃:竟然,如:“吾乃知之。

”(孔子《论语》)三、句式1. 状语后置如:“吾闻之,君子豹变,小人文过。

”(孔子《论语》)2. 省略句如:“吾欲观夏社,从吾所好也。

”(孔子《论语》)3. 判断句如:“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孟子《梁惠王上》)总之,学习文言文,需从字词翻译入手,掌握实词、虚词及其用法,理解句式特点,方能逐渐领悟古人之智慧。

文言文常用字翻译高中

文言文常用字翻译高中

一、之翻译: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二、也翻译:也,语气词,用于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啊、呢”。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三、其翻译:其,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而行恶失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四、而翻译:而,连词,用于连接句子成分,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并且、而且、然后”。

例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五、与翻译:与,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跟、同”。

例句: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参与别人的坏事。

”六、于翻译:于,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于、对于”。

例句: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孟子说:“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七、何翻译:何,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哪里、为什么”。

例句: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孔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八、若翻译: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如同、好像”。

例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之木是不会凋谢的。

”九、乃翻译:乃,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是、就是、于是”。

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就是这样的。

120个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120个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120个文言文常用“字”解释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具有优雅的文风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常用的字,它们是我们熟悉又常见的字。

本文将解释常用的120个文言文字,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字。

一、人物篇1. 吾:我,表示自称。

2. 予:我,表示自谦。

3. 子:儿子或者是对年长者的尊称。

4. 君:君主,指统治者。

5. 心:心灵,表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6. 身:身体,指人的躯体。

7. 家:家庭,指人们住所和家族。

二、时间篇8. 日:太阳,也表示时间的单位——一天。

9. 月:月亮,也表示时间的单位——一个月。

10. 上:时间、空间的方位词,表示在上面或之前。

11. 下:时间、空间的方位词,表示在下面或之后。

12. 年:时间的单位,指一年。

13. 春:一年四季中的春天。

14. 夏:一年四季中的夏天。

15. 秋:一年四季中的秋天。

16. 冬:一年四季中的冬天。

三、天气篇17. 雨:下雨的天气。

18. 风:吹动的空气。

19. 云:水蒸气凝结的形成的云层。

20. 雪:下雪的天气。

21. 雷:闪电放电时所产生的声音。

22. 电:电流,一种能量的形式。

四、动物篇23. 鸟:有羽毛的动物。

24. 鱼: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25. 狗:人类的朋友,也是一种宠物。

26. 猫:人类的朋友,善于狩猎老鼠。

27. 虎:大型猫科动物,属于肉食性动物。

28. 马:哺乳动物,古代人类的重要交通工具。

五、自然篇29. 山:高大的陆地形态,有特定的地形。

30. 水:构成海洋、江河等的液体物质。

31. 石:矿物质的一种,常常用于建筑。

32. 木:树木的一种,可以提供木材和果实。

33. 土: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物质。

34. 火: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

35. 金:一种贵重的金属。

36. 银:一种贵重的金属。

37. 地:大地,指整个地球。

六、地点篇38. 中:方位词,表示在中间。

39. 东:方位词,表示在东边。

40. 西:方位词,表示在西边。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假设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假如""假设"。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然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似,如同。

高考古文常用字词及意思大全

高考古文常用字词及意思大全

高考古文常用字词及意思大全1.高中文言文一些常用字词意思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围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除去、驱出、去掉。

同“捐”。

宜弘大务,蠲略细微。

——《后汉书•虑植传》)⑥表恢复的:复、还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介、耿介、刚毅、静悫(厚道;朴实)、周密、宽厚、正直、恺悌(和乐平易,平易近人)、埂、鲠、骨鲠、鲠切(刚直)、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谄谗、献媚、谲(欺骗;诈骗)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写作形式,它有着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及其解释:1.之: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2.乃:表示原因、结果或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所以"、"因此"等。

3.者:用于名词后面,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人"、"的事"等。

4.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疑问。

5.不:表示否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未"等。

6.以:表示手段、方式或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以便"等。

7.可:表示可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以"、"能够"等。

8.如:表示比较或举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像"、"例如"等。

9.皆:表示全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都"、"全都"等。

10.而:表示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却"、"但是"等。

11.若: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如果"、"假如"等。

12.且:表示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并且"、"而且"等。

13.有:表示存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存在"等。

14.在:表示位置或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处于"等。

15.之间:表示范围或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之中"、"之间"等。

16.者也:表示强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是"、"正是"等。

文言文常考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考字词解释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高中文言文翻译词语

高中文言文翻译词语

1. 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父母:指父亲和母亲。

3. 士:古代对有一定地位和学问的人的称呼。

4. 江山:指国家或领土。

5. 朝廷:指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6. 贤臣:指有才能、有德行的官员。

二、动词1. 走:行走。

2. 读:阅读。

3. 听:听到。

4. 思:思考。

5. 言:说。

6. 行:行动。

7. 求:寻求。

8. 得:得到。

三、形容词1. 善:好,善良。

2. 美丽:美丽,漂亮。

3. 伟大:伟大,宏伟。

4. 美德:美好的品德。

5. 聪明:聪明,智慧。

6. 勇敢:勇敢,勇敢地。

1. 立刻:立即,马上。

2. 一直:始终,一直。

3. 常常:经常,常常。

4. 有时:有时候,偶尔。

5. 总之:总之,总的来说。

五、连词1. 虽然:尽管。

2. 但是:但是,然而。

3. 因此:因此,所以。

4. 然后:然后,接着。

5. 而且:而且,并且。

六、介词1. 在:在……的地方。

2. 从:从……的地方。

3. 到:到……的地方。

4. 用:用……的方式。

5. 为了:为了……的目的。

七、助词1. 的:表示所属关系。

2. 地:表示修饰关系。

3. 得:表示结果。

4. 们:表示复数。

5. 了:表示完成。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词语的翻译和解释,希望高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为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必考字词翻译高中

文言文必考字词翻译高中

一、实词翻译1. “之”字(1)代词:表示代替前面出现的名词或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它、他、她、它们、他们、她们”等。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动词:到、往、去。

2. “其”字(1)代词:表示代替前面出现的名词或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它的、他的、她的、它们的、他们的、她们的”等。

(2)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个、那些”。

3. “以”字(1)介词:用、拿、把。

(2)介词:因为、由于。

(3)连词:表目的,来、为了。

(4)介词:按照、依照。

4. “而”字(1)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

(2)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3)连词:表因果,因此、所以。

(4)连词:表并列,和、与。

5. “何”字(1)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

(2)疑问副词:怎么、为何。

6. “乃”字(1)副词:于是、就。

(2)连词:却、但是。

7. “且”字(1)副词:将要、快要。

(2)连词:并且、而且。

二、虚词翻译1. “者”字(1)助词:用于主语后面,表示停顿,不译。

(2)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不译。

2. “也”字(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啊”。

(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

3. “之”字(1)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停顿,不译。

4. “矣”字(1)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啊”。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5. “焉”字(1)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总之,掌握文言文必考字词的翻译对于高中文言文学习至关重要。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归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常用的文言文的字词及注释

常用的文言文的字词及注释

常用的文言文的字词及注释文言文是古代汉字写作的文学体裁,它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汉字和词汇,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

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字词及其注释对于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化与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及其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一、常见的文言文字词及注释1. 志士:指有志向的人士,具有追求理想和抱负的精神。

2. 政属:指属于政府机关或者与政府相关的人员。

3. 儒者:指学习儒家思想并遵循儒家道德观念的人。

4. 君子:古代社会的尊贵称谓,指有德行和修养的人。

5. 司马:古代官职之一,负责军事指挥和统帅。

6. 哲人:指具有高度智慧和思想的人,常常指代哲学家。

7. 纷纷扰扰:形容事物繁杂且混乱的状态。

8. 纷杂:形容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事物。

9. 科举: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10. 朝廷:指封建时代的中央政权和行政机关。

11. 大观:表示盛大的场面或者壮丽的景色。

12. 青史:指被后人所铭记的名声或事迹。

13. 囊中羞涩:形容财力不足或拮据的困境。

14. 喜怒无常:形容情绪反复无常的状态。

15. 花好月圆:形容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的美好景象。

二、字词及注释的实际运用文言文的字词及其注释并不局限于上述列举,根据古代文学作品的不同,还涉及到各种特定领域和对应的词汇。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例证来说明字词及注释的实际运用。

例1:《红楼梦》中的《长恨歌》长恨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文言文字词,如“流水落花春去也”、“烟波江上使人愁”等等。

这些字词的自身意义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加深了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例2:《史记》中的《滑稽列传》《滑稽列传》是《史记》中的一个篇章,它用了一些形容人物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字词,如“瞪目”、“傻冒”、“蠢姓”等等。

这些字词的使用增强了表现手法,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所描绘的滑稽形象。

总结:通过对常用的文言文字词及其注释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

在学习和研究文言文时,逐渐熟悉并掌握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用法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用法

高中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其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字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用法:
爱:
释义:喜爱、疼爱;吝惜、舍不得;爱惜、爱护;恩惠;隐藏。

用法: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喜爱);“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

安:
释义:安稳、安定、安全;安逸、舒适;哪里、怎么;养、奉养;使……安定、使……安稳、使……安逸。

用法:如“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哪里);“衣食所安”(养)。

被:
释义:表被动;覆盖、遮盖;蒙受、遭受;介词,表示施事,相当于“被”。

用法: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倍:
释义:原数的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背叛、背弃;越发、更加;增加。

用法: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叛);“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原数的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越发、更加)。

本:
释义:草木的根;树木的干;根本、基础;本原、本源;本来、原来;自己方面的、本国的;本的、原来的。

用法:如“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草木的根);“盖亦反其本矣”(本原、本源);“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有的)。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高中文言文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重点字词。

理解这些字词的准确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至关重要。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文言文句子进行理解和记忆。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一、名词1. 郡:一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 县:一县,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或县。

3. 君:君主,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4. 臣:臣子,古代对官员或臣属的尊称。

二、动词1. 行:行走,进行。

2. 谋:谋划,计划。

3. 遣:派遣,发送。

4. 求:请求,寻求。

三、形容词1. 善:善良,有德行。

2. 美:美好,美丽。

3. 勇:勇敢,有胆识。

4. 善:善于,擅长。

四、副词1. 然:如此,这样。

2. 乃:就是,表示肯定。

3. 犹:还,仍然。

4. 乃:才,表示时间。

五、连词1. 而:并且,而且。

2. 故:因此,所以。

3. 以:因为,由于。

4. 则:那么,就。

六、代词1. 吾:我。

2. 君:你。

3. 其:他,她,它。

4. 是:这,那个。

七、助词1. 于:在。

2. 以:用,把。

3. 而:表转折,却。

4. 焉:在那里。

八、语气词1. 呀:表示感叹。

2. 呢:表示疑问。

3. 呢:表示肯定。

4. 呢:表示疑问。

以下列举一些文言文中常见句子及其翻译:1. 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君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当皇帝的军队北伐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了,明月何时才能照见我回家?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重点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汉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多加练习,不断积累,才能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中游刃有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殆:
• ①危险;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③几乎;④副词,大概, 恐怕。⑤懈怠
• 18、当:
• ①在(某处[对着、面对]、某时[值、正在]);②占据,把 守;③掌管,主持;④判罪;⑤抵挡,阻挡;遮挡。⑥担 当,担任;⑦通“倘”,如果。⑨必定、一定。⑩符合。 ⑾当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抵当、抵押、两者相抵。⒀应当。
• 11、曾:
• ①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 ②zēng,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 “竟然”或“连……都……”;③通“增”,增加;④ céng,,曾经。
• 12、乘:
• ①驾驭,乘坐;②登上;③趁,顺应;④顶着,冒着; ⑤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⑥车的量词,“辆”。
• 27、故:
• ①旧,与“新”相对;②旧有的,原来的;③老朋友;旧交情;④衰退, 衰老;⑤原因,缘故;⑥故意,特意;⑦所以,因此;⑧复音词“是 故”,因此。
• 4、倍:
• ①一倍,加倍;②通“背”,背向着,背对着;③通 “背”,违背;④通“背”,背叛,反叛。
• 5、本:
• ①草木的根;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 本业,特指农业;⑤推究,探究;⑥副词,本来;⑦底本, 版本;⑧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
• 6、鄙:
•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 鄙视。
• 24、复: • ①夹层的;②报复;③恢复;④再,又;⑤回答。
• 25、负:
• ①背,用背驮东西;②蒙受,遭受;③背靠着;④依仗;⑤违背,背弃; ⑥辜负,对不起;⑦承载,担负,支撑;⑧使承担。
• 26、盖:
• ①车盖;②遮蔽,掩盖;③胜过,超过;④副词,大概,大约,表推测, 推断;⑤连词,表示推测原因,译为“大概因为”;⑥句首语气词,表 示要发议论;⑦通“盍”,何不;⑧通“盍”,何,怎么。
• 7、兵: • 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伤害人;③军事,战争;④军
队;⑤兵士。
• 例句: • 8、病: • ①重病;②患病,生病;③疲倦,劳累;④困苦;⑤毛
病,缺点;⑥担心,忧虑。
• 9、察: • 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考察;④考察后予以推
荐;⑤精明;⑥明察,细究。
• 10、朝:
• ①早晨;②一日,一天;③朝见(天子);④朝廷;⑤ 拜见;⑥朝代;⑦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 19、道:
• ①道路,通道;②途径,方法,措施;③规律,道理;④指道家,道教; ⑤主张,思想,学说;⑥说,讲;⑦dǎo,通“导”,引导;⑧道义, 正义;⑨风尚,风气。⑩志向。⑾取道,⑿走路、赶路。
• 20、得:
• ①应该,应当;②能够;③通“德”,感激;④收获,⑤体会、心得。 ⑥取得、得到。⑦融洽。⑧对,合适。⑨复合词,得无=岂不是、恐怕、 莫非。⑩读(děi)必须、应该。(北方人常常这样说这个字。) ⑾ 得意,满足。
• 13、诚: • 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连词,表假设,
“如果”“果真”。
• 14、除: • ①台阶;②任命,授职。 • 15、辞: • ①口供;②言词,词句,言辞,文辞;③告诉,讲话;
④推辞,不接受;⑤辞别,告别;⑥文体的一种;⑦托辞, 借口。⑧命令
• 16、从:
• ①跟随;②使……跟随;③依傍,紧挨着;④顺从,听 从;⑤堂房亲属;⑥通“纵”,合纵。
• 21、度:
• ①量长短的标准;②限度,尺度;③制度,法度;④度量,气度;⑤渡 过,越过;⑥量词,表示次数;⑦duó,量长短;⑧duó,估计,揣度, 推测;⑨谱曲,谱写;⑩思考,考虑。
• 22、方:
• ①当,正当;②正,正在;③将,将要;④刚刚,方才; ⑤方圆。
• 23、非:
• ①不对的,不合理的;②非难,责怪;③不是;④无,没 有;⑤认为……不对。
高中文言文常用字词 解释
• 1、爱:
•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 2、安:
•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 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 词,怎么,哪里。
• 3、被:
• 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 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 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