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监测记录表
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212-2017代替HJ_T 212-2005)
目次前 言 (II)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1)4 系统结构 (2)5 协议层次 (3)6 通讯协议 (4)7 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的通讯方式 (16)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 (19)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常用监测因子和设备信息编码表(可扩充) (21)附 录 C(资料性附录)通讯命令示例和拆分包及应答机制示例 (34)附 录 D(资料性附录)污水、烟气污染源监测点主要污染物计算方法 (61)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污染物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系统与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定了传输的过程及参数命令、交互命令、数据命令和控制命令的格式,给出了代码定义,本标准允许扩展,但扩展内容时不得与本标准中所使用或保留的控制命令相冲突。
本标准还规定了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之间的数据传输格式,同时给出了代码定义。
2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16706-199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GB/T 19582-2008 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排放系统技术要求及监测方法(试行)HJ 524-2009 大气污染物名称代码HJ 525-2009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online monitoring systems of pollutant由对污染物实施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的仪器设备、数采仪、污染物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3.2监控中心monitoring center安装在各级环保部门、通过传输网络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并对其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等,本标准简称上位机。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仅供个人参考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DB37/ 2376—2013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013-05-24发布2013-09-01实施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波、谢刚、史会剑、吕波、孙凤娟。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固定源大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三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本标准未做规定的控制指标,且省或国家有相关标准及监测方法的,按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所有固定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 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629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方案(详细完整版)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方案一、目的和范围:1.目的: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了解排放水平和污染源的情况。
2.范围: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发电厂、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源。
二、环境监测站点选择:1.根据排放源的类型和分布,选择监测站点,覆盖主要污染源和受影响区域。
2.考虑环境背景、风向和居民密度等因素,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三、污染物监测参数和设备选择:1.确定监测的污染物种类和监测参数,如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
2.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如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气体分析仪等,确保准确测量目标污染物。
四、监测计划和频率:1.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频率和监测持续时间,如每日连续监测、定期随机监测等。
2.根据排放源的特点和政策要求,确定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报告周期。
五、监测操作规范:1.培训监测人员,确保他们了解监测操作规范和使用监测设备的方法。
2.建立监测记录和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1.采用标准参比气体、校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等方法,进行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参与外部质量评估和交流活动,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数据的可信度。
七、数据分析和报告:1.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报告和图表,评估污染源的排放水平和影响程度。
2.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数据质量和建议措施等,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公开。
八、环境管理和改善:1.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和改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影响。
2.定期审查和更新监测技术和方法,以适应环境管理和法规的要求。
请注意,以上是一个通用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方案概述,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不同污染源、监测要求和监测点位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监测人员的安全,以及正确执行环境监测标准和法规,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5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实状况与评价5.1现实状况监测时段及监测期间区域重要排污装置运行工况本评价采用现实状况监测与搜集运用已经有资料相结合旳方式进行区域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价。
在项目评价期内分别进行了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和土壤旳现实状况监测。
评价搜集旳环境质量现实状况资料重要为长江例行监测断面数据;运用旳环境质量现实状况资料为天华企业电石制乙炔减排技改项目旳环境空气监测数据。
项目现实状况监测及搜集运用数据旳基本状况见下表所示。
表5.1-1 项目环境质量现实状况调查工作基本状况一览表生产工况见下表所示。
表5.1-2 现实状况监测期间天华集团各企业生产工况状况调查表监测方案1)监测布点及监测项目根据项目大气污染物外排状况,结合区域环境保护目旳, 本次评价在评价区范围内内共布设6个点位, 其中1#~4#点为现场取样监测, 5#~6#点为运用已经有数据(天华企业电石制乙炔减排技改项目旳监测资料)。
详细点位详见下表和附图7。
表5.2-1 项目大气现实状况监测布点及监测项目一览表本次大气环境质量现实状况监测均在冬季进行, 1#~4#监测点采样时间为2015年11月27日~12月3日、持续监测七天;5#~6#点为2013年12月18日~12月24日(天华企业电石制乙炔减排技改项目旳监测时间)。
监测频率见下表。
表5.2-2 监测时间、频率表采样和分析措施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23)、《环境空气质量原则》(GB3096-2023)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措施》(第四版)等原则和规范旳有关规定和规定进行。
详细见下表所示。
表5.2-3 项目各指标采样和监测分析措施项目环境质量监测汇报见附件4。
各监测点旳大气监测成果记录详见表5.2-4所示。
表5.2-4 大气监测成果记录表未超标。
其中, 属项目特性污染物旳甲醇和苯酚均未检出, 常规污染物物中旳SO2.NO2小时浓度值和日均浓度值均较低、而PM2.5.PM10日均浓度值相对较高。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OO九年十二月原始记录表目录、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吸收 (冷)原子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I )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I )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I )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分析原始记录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01 002 003 004005 006 007 008 0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煤样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24 小时)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噪声源监测原始记录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结构传播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 I )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Ⅳ) 自动烟尘 (气)采样仪记录表 (I ) 烟气分析仪测量记录表 二恶英前处理原始记录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028 029 030 031032033 034 035 036 037 038039040 041 042 043 044 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 )记录表 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记录表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记录表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表 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 叶绿素 a 测定原始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 环境臭气测定结果登记表 环境臭气测定配气记录环境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配气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2)分析原始记录 污染源监督监测评价标准确认记录表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I )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Ⅱ)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量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性原始记录表 酶联免疫反应原始记录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原始记录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Ⅰ)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Ⅱ) 流量测试记录表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红外气体分析原始记录 细菌总数检验原始记录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060 061 062 063 064065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82083084085085086086087088089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波许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总有机碳()分析原始记录 土壤石油类分析原始记录 浮游动物定量原始记录表炉窑情况登记表 燃料采样记录表 油烟净化设施情况登记表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氟化物、硫化物、降尘缸放置记录 固废腐蚀性、土壤原始记录 土壤分析原始记录090 091 092 093 094095096 0970980991001011021031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浊度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温度 ℃ 标准缓冲液( Ⅰ)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Ⅱ)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Ⅲ )理论值 测定值分析者 校核者审核者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2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Ⅰ)(适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机)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离子色谱法)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高效液相色谱)003 样品类别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004采样地点点位编号天气采样时间年月日采样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V %冷)原 子吸收 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005 分析日期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6 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L1L2%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7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校准曲线和质控记录008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线性相关系数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011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定溶液浓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012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Ⅲ )013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化学需氧量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氯气校正法70——2001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014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5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6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1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18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01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室温℃;湿度:%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02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021 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检出限3/(100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2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022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物质配置记录注:体积和浓度必须写明单位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26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样品编号(取样量)(分取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过程)测(得)值平均值(样品浓度)计算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色度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条件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7项目名称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天气气温℃采样者分析者校核者送样时间送样者接样时间接样者共页第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8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排放方式:连续、间歇小时/日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校核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a)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b)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030 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采样工具采样方式调查船天气气温℃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煤样采集和交接记录031 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
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DB11 501-2017)
ICS13.040.40Z 60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 501—2017代替DB11/ 501-2007和DB11/ 237-200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Integrated emission standards of air pollutants2017-01-10发布2017-03-01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5)5 技术与管理规定 (8)6 监测要求 (9)7 标准实施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污染源受控工艺设施和污染物项目 (15)附录B(规范性附录)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计算 (17)附录C(规范性附录)污染控制的记录要求 (18)前言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有关规则起草。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北京市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 501-2007)和《冶金、建材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237-2004)。
适用于下列标准的污染源应执行以下相应标准:DB11/ 13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206 储油库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DB11/ 207 油罐车油气排放控制和检测规范DB11/ 208 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DB11/ 447 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502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503 危险废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847 固定式燃气轮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914 铸锻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054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055 防水卷材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056 固定式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201 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11/ 1202 木质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203 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226 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227 汽车整车制造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1228 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除上述污染源执行北京市地方行业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执行GB 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外,其他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本标准。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基于我校空气污染以实验楼污染,烟囱污染,垃圾堆污染为主的现状,规定用SO2 、NOx、和TSP 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 ,表征空气质量状况。
资料采集主要污染源:经调查研究,我校污染源主要分为锅炉及垃圾堆和实验楼及印刷厂及东王庄小区。
气象资料: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迁移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因此,要采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 (由于校园内风向均匀及风速较小则在测量时可不与考虑) 。
监测项目必测项目:SO2 、NOx 、TSPA .PM10监测点的布设布设方法:东王庄小区采用网格布点法:由于污染源分布较均匀,将东王庄小区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方格的中心。
采样的时间及频率时间:20XX 年年10 月29 日上午8:00~8:40 中午12:00~12:40 下午5:00~5:40采样工具携带式采样器:采样速率0~1L/min;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样速率11.3~15mg/h 。
PM10 采样器采样纪录污染物的名称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流量/L/min 采样体积/L 温度/℃大气压力/KPa 采样仪器所用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1.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 的测定(分量法)一、原理用分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PM10 的方法普通分为大流量(1.1― 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先后滤膜分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 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 150L/min,滤膜直径8― 10cm。
2 .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者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模板一、监测目的。
咱为啥要监测大气环境呢?就是想搞清楚咱头顶上这片天的空气质量到底咋样。
是想知道有没有那些对咱身体不好的污染物在悄悄“搞鬼”,还有周围的工厂啊、汽车啊这些家伙有没有在大气里“乱排乱放”。
简单说,就是给大气环境做个“健康检查”,好让咱们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
二、监测区域。
1. 重点区域。
首先得盯着那些工厂多的地方,像工业园区。
那里的烟囱整天冒烟,谁知道冒出来的是啥玩意儿呢。
把监测仪器往那附近一放,就能看看这些工厂到底有没有遵守环保规定,有没有偷偷排放超标的污染物。
交通繁忙的路段也不能放过。
汽车尾气可是大气污染的“大坏蛋”之一。
在城市的主干道交叉路口,或者高速路的进出口这些车流量大的地方设监测点,看看汽车尾气对大气的影响有多大。
2. 居民区。
毕竟咱们老百姓都住在居民区嘛。
这里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
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居民区,像是那种靠近工厂或者交通要道的,还有那种老城区和新建的小区都得看看。
这样就能知道居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啥质量了。
3. 背景区域。
为了对比呀,还得找个相对干净的背景区域。
比如城市周边的山区或者郊外的大片农田附近。
这些地方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在这里监测可以知道没有被污染的大气“原本的样子”,好跟那些污染区域作比较。
三、监测指标。
1. 常规污染物。
二氧化硫(SO₂):这东西很多时候是从烧煤的工厂或者发电厂排出来的。
闻起来有股刺鼻的味道,要是多了,对咱的呼吸道可不好,还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氮氧化物(NOₓ):汽车尾气里就有不少。
它在大气里还会变成其他更麻烦的污染物,比如会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还会危害植物生长呢。
一氧化碳(CO):这是个“无声的杀手”,无色无味。
汽车尾气、一些工厂的炉灶都会排放。
它会和人体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抢走氧气的“座位”,让人体缺氧。
2. 特殊污染物(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如果当地有很多化工企业,那像挥发性有机物(VOCs)就得重点监测。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防止大气环境进 一步恶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评价因子和标准的选择
1. 评价因子的选择
(1)尘:降尘、飘尘、悬浮微粒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3)有害元素:氟、铅、汞、镉、砷等 (4)有机物:苯并[α]芘、总烃等
MAQI
I c2
I
2 s
I
2 p
I
2 n
I
2 o
式中I:各污染物的分指数,下角字母分别代表c为CO;s为SO2;p为 颗粒物质;n为NO2;o为氧化剂。
Ic
c8
Sc8
2
c1
Sc1
2
Is
sa
Ssa
2
s 24
S s 24
2
s3
Ss3
2
Ip
pa
S pa
2
p24
S p24
(2)O3:阔叶植物下表皮出现不规则的小点或小斑,部分下陷,小点变
成红棕色,小斑褪成白色。随植物受害程度的加重,叶子可发生密集的小点 (斑),并可联结成较大的斑。禾本科植物最初坏死区(小斑)不联结,随后可造 成较大的坏死区。针叶树叶顶部发生棕色死尖(枯尖),和SO2伤害症状相似, 但棕色和绿色组织分布不规则。
表5-6 格林指数分级
污染物
SO2(10-6) 烟雾系数(COH单位/1000英尺)
指数分级
希望水平 0.06 0.9 25
警戒水平 0.3 3.0 50
极限水平 1.5 10.0 100
格林大气综合污染指数适用于寒季或以燃煤为主要污染源的场
合。当污染综合指数小于25时,说明空气清洁而安全;当指数大于 50时,说明空气有潜在危险性。当指数达50、60、68时,应分别 发出一、二、三级警报,采取减轻污染的有关措施。当指数等于68 时,相当于煤烟型大气污染事件的水平。
环境科学基础实验二
实验步骤
步骤一:确定研究主题和实验设计
确定研究主题,如“不同光照强度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设计实验方案,包 括实验材料、设备、方法等。
实验步骤
步骤二: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根据实验设计,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水生生态系统模型、不同光照强度的光源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三:建立生态系统模型
按照实验要求,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模型,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以及水环境 、光照等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评估应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公开性和公众参与的原
03
则。
实验步骤
步骤一
确定评估对象和范围,明确评估目的 和任务。
02
步骤二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了解 项目或政策的基本情况和环境现状。
01
步骤五
编写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组织专家评 审,向相关部门报送。
05
03
步骤三
分析项目或政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 响,预测未来环境状况,评估影响程 度和范围。
04
步骤四
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对策, 提出改进建议。
THANKS
谢谢
03
CHAPTER
实验三: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实验目的
掌握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实验原理
大气污染物监测是通过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和分析,了解其浓度和 分布情况,从而评估环境质量。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这些 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居民生活等。
02
CHAPTER
实验二:水质分析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教程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站及其他环境监测机构采用手工方法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活动.本标准主要包括:采样方法,采样记录及要求,监测人员基本要求,采样质量保证等。
一、采样方法(一)24小时连续采样本规范规定的24小时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苯并[a]芘、氟化物、铅的采样。
1。
采样亭采样亭是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样的固定场所。
采样亭面积及其空间大小应视合理安放采样装置、便于采样操作而定.一般面积应不小于5m2,采样亭墙体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火性能,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5℃±5℃。
2.采样系统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采样系统各部分技术要求:(1)采样头:采样头为一个能防雨、雪、防尘及其它异物(如昆虫)的防护罩,其材料可用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应为1m~2m。
(2)采样总管: 通过采样总管将环境空气垂直引入采样亭内,采样总管内径为30mm~150mm,内壁应光滑。
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3m,其材料可用不锈钢、玻璃或聚四氟乙烯等.为防止气样中的湿气在采样总管中产生凝结,可对采样总管采取加热保温措施,加热温度应在环境空气露点以上,一般在40℃左右。
在采样总管上,SO2进气口应先于NO2进气口。
(3)采样支管:通过采样支管将采样总管中气样引入气样吸收装置。
采样支管内径一般为4mm~8mm,内壁应光滑,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0。
5m。
采样支管的进气口应置于采样总管中心和采样总管气流层流区内。
采样支管材料应选用聚四氟乙烯或不与被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
采样支管与采样总管、采样支管与气样吸收装置之间的连接处不得漏气,一般应采用内插外套或外插内套的方法连接。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电⼚⼤⽓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223—2011代替GB13223—2003⽕电⼚⼤⽓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standardofairpollutantsforthermalpowerplants2011-07-29发布2012-0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ICS13.040.20Z62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1年第57号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和《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体健康,现批准《⽕电⼚⼤⽓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两项标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由我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电⼚⼤⽓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汽车维修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877—2011)按有关法律规定,以上标准具有强制执⾏的效⼒。
以上标准⾃2012年1⽉1⽇起实施。
以上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站()查询。
⾃以上标准实施之⽇起,不再执⾏下列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电⼚⼤⽓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
特此公告。
(此公告业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陈钢会签)2011年7⽉29⽇GB13223—2011ii⽬次前⾔ (iv)1适⽤范围 (1)2规范性引⽤⽂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2)5污染物监测要求 (4)6实施与监督 (5)GB13223—2011iv前⾔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电⼚⼤⽓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污染,促进⽕⼒发电⾏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电⼚⼤⽓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
大气的环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大气环境的组成及其特性。
2. 掌握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
3. 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4. 评估大气环境质量。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1. 实验设备:大气采样器、大气污染物检测仪、气象仪器、电脑等。
2. 实验环境:室外大气环境,要求环境安静、无污染。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确认实验环境符合要求。
2. 设置采样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如居民区、工业区、交通干线等。
3. 大气采样:使用大气采样器采集大气样品,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等信息。
4. 大气污染物检测:使用大气污染物检测仪对采样样品进行检测,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
5. 气象数据采集:使用气象仪器采集采样点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电脑,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大气环境质量。
四、实验结果1. 大气污染物检测结果:二氧化硫浓度0.5mg/m³,氮氧化物浓度0.3mg/m³,颗粒物浓度50mg/m³。
2. 气象数据:温度25℃,湿度60%,风向东南,风速2m/s。
五、讨论和分析1. 大气污染物来源:根据检测结果,本次实验采样点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等污染源。
2. 大气污染物危害: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产生严重影响,如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植物生长受阻等。
3. 大气环境质量评估:根据检测结果,本次实验采样点大气环境质量较差,需加强污染源治理。
六、实验结论1. 本次实验成功采集到大气样品,并检测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
2. 采样点大气环境质量较差,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 大气环境监测对评估大气污染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实际实验结果可能因实验条件、采样点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第2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1. 简介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大气污染并保护环境,制定一个全面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可行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指标、监测站点布局、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2. 监测指标为了全面监测大气污染状况,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监测指标。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颗粒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燃煤和石油燃料燃烧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车辆尾气和燃煤排放,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以上监测指标可以作为监测方案的基本指标,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其他指标。
3. 监测站点布局为了全面监测大气污染状况,监测站点的布局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原则进行布局:•区域覆盖:监测站点应在城市、农村和工业区域等不同区域进行布置,以全面覆盖监测范围。
•动态调整:根据大气污染状况和人口密集度等因素,不断调整监测站点的布局,使其更加合理和有效。
•高度代表性:监测站点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可以根据城市规模、交通状况和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选择。
在布局监测站点时,还应考虑设备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和困难。
4. 监测设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对于准确监测大气污染状况至关重要。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气象站:可以监测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参数,为大气污染监测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气体传感器:可以监测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如PM2.5、PM10、SO2和NOx等。
•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监测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监测需求、预算和技术要求等因素进行评估,并选择可靠性高、准确性好的设备。
5. 数据分析监测到的大气污染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好地了解污染状况和采取相应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含表格)
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ISO14001-2014)1.目的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使本厂在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减少和防止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其相关的业务活动。
3.职责与权限3.1厂长负责提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所必要的资源。
3.2生产科负责现有生产活动及新、扩、改建项目新增废气排放的污染防治排污申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生产科负责突发事故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气的应急处理工作。
3.3办公室负责行政和运输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防治工作和外包施工场地扬尘防治工作。
3.4各车间及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产生的废气防治工作。
4.内容与要求4.1防治对象4.1.1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包括SO2、烟尘、各种酸、雾、铬雾。
4.1.2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4.1.3施工工地扬尘4.2污染防治监督管理4.2.1本厂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少量无组织排放的HCL废气、铬酸雾和燃烧锅炉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
HCL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规定的有组织排放15米高排气筒二级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00mg/m3,排放速率0.26kg/h,铬酸雾最高排放浓度为0.070mg/m3,排放速率0.008kg/h;烟尘、二氧化硫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标准,烟尘200mg/m3SO2900mg/m3。
4.2.2生产科要加强对车间投加盐酸时的科学管理,尽量减少酸雾的挥发。
供销科要选购含硫低的煤,每次购货时,要由供应商提供煤炭部分化验单,必要时进行抽检,确保二氧化硫能达标排放;生产科要加强对锅炉车间水封除尘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时清除水封除尘池中的烟尘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4.2.3办公室在有基建工程时要认真督促施工队伍做到文明施工,把扬尘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
室内空气污染物现场采样原始记录表格
min
氨
1
主要采样仪器
采样时间
甲醛、苯、TVoC为20min,氨为Iomin
采样房间
样品唯一性编号
采样情况
温度/℃
大气压/kPa
采样项目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甲醛、苯、氨、TVOC
工程名称
任务编号
检验项目
甲醛、苯、氨、TVOC
工程种类
类民用建筑
采样日期
采样人员
采样点位置
图:
任务编号
检验项目
甲醛、苯、氨、期
采样人员
检验依据
GB50325›GB/T18242
室内封闭时间
h
采样时间
甲醛、苯、TVOC
min
采样体积
甲醛、苯、TVOC
1
采样流量•
1/min
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5 . 4 仪器设备和监测资料准备 5 . 4 . 1 监测资料准备 G B 1 6 2 9 7 1 9 9 6 和本标准是无组织排放监测最主要的技术依据; 由固定源排放的污染物标准分析
方法 中有关无组织排放 的采样方法 和样品分析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依据 , 必须在 监测前阅读和理解其
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仍使用轻便风 向风速表 。 在一个测点只测定 1 mi n平均风 向. 必 要时川市熨测 定1 一2次
将局地流场的测定结果填于表 2 中, 同时还要将各测点的 1 m i n平均风向标明于单位平l b l 图I I I 表 2 局地流场测定结果
的规定和指导
5 监 测 前 的准 备
5 门
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
5 . 1 门 被测单位的名称、 性质和立项建设时间 被测单位的名称应采用其全称 , 与单位公章所示名称相同。 单位的性质是指该单位属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 大、 中、 小) 。 了解被测单位立项建设 的时间, 是 为 了确 定其应执行现有 源还是 新建源 的排放标 准 ( 以 G B 1 6 2 9 7 - - 1 9 9 6 中6 的规定判定) 。 5 . 1 . 2 主要原、 辅材料和主、 副产品, 相应用量和产量等 应重点调查用量大, 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材料和产品。应列表说明, 并予以必要的注解。 5 . 1 . 3 单位平面布置图 标出基本方位; 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 , 名称和尺寸; 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口及其主要 参数;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 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和性质( 封闭式或通风式) ; 单位区域内的主 要地形变化等 还应对单位周界外的主要环境敏感点, 包括: 影响气流运动的建筑物和地形分布; 有无排放被测污 染物的源存在等进行调查, 并标于单位平面布置图中。 5 . 2 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 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 估计值) 之外, 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日形状、 尺 寸、 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 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 5 . 3 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