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可靠性分析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是电力工程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各种外界扰动下,能够维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可靠性则是指电力系统的设备和组件能够在设计寿命范围内保持正常工作,不发生故障。
了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
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发生扰动后,能够恢复到稳态工作状态的能力。
稳定性问题主要分为静态稳定和动态稳定两个方面。
1.静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指电力系统在平衡态时,对外界扰动的抵抗能力。
主要包括电压稳定性和转子稳定性。
(1)电压稳定性:电压稳定性是指系统运行时各节点电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能力。
当电压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可能会受到损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因此,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维持合理的电压水平至关重要。
(2)转子稳定性:转子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发生扰动时,转子角速度能够恢复到稳定的状态。
转子稳定性问题是由于大功率负荷变化或大幅方波的投入引起的。
转子稳定性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动态稳定性动态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外界扰动下,能够恢复到平衡态的时间和稳定性。
主要包括小扰动动态稳定和大扰动动态稳定两个方面。
(1)小扰动动态稳定性:小扰动动态稳定性主要以系统阻尼为基础,衡量系统对小幅度扰动的抑制能力。
一般利用系统的传递函数或者状态空间模型来分析和评估。
(2)大扰动动态稳定性:大扰动动态稳定性主要指系统在大幅度外界扰动(如故障、短路等)下的稳定性。
主要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研究来评估。
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设计寿命范围内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可靠性问题主要包括设备可靠性和电网可靠性两个方面。
1. 设备可靠性设备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中设备的寿命、故障率和可修复性等方面的评估。
主要包括静态设备可靠性和动态设备可靠性。
(1)静态设备可靠性:静态设备可靠性主要指静止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等)在工作期间内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电力工程设计规划中的供电可靠性分析
电力工程设计规划中的供电可靠性分析供电可靠性在电力工程设计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供电可靠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从供电可靠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供电可靠性的概念供电可靠性指的是电力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全天候、全方位供电的能力。
它是一个综合指标,既包括电源的可靠性,又包括输配电设备的可靠性。
二、影响供电可靠性因素1. 供电设备的故障率:电力系统中各类设备的故障率直接影响到供电可靠性。
通常来说,故障率低的设备其可靠性较高。
2. 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定期的设备维护保养能够有效地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
3. 电网接地方式:合理的电网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类故障及事故的发生,提高供电可靠性。
4. 电力负荷:负荷过重会导致电力设备过载,从而降低供电可靠性。
5. 路径的数量和建设规模:一条可靠性较低的路径可能导致供电中断,增加路径的数量和建设规模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三、供电可靠性分析方法供电可靠性的分析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故障树分析法、可靠性模型、斯蒂薇法等。
1. 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 FTA)故障树分析法通过将供电系统故障的发生看作是一个树状结构,从而查明故障发生的原因。
该方法可用于定量分析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并确定改进措施和维护计划。
2. 可靠性模型(Reliability Block Diagram, RBD)可靠性模型是一种图形化、符号化的描述方法,将供电系统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表示为一个框图。
通过分析框图,有助于了解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3. 斯蒂薇法(Steedy State Equivalents Method, SSE)斯蒂薇法将全年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分析转化为稳定状态下的容量干扰计算问题,通过计算供电系统的干扰程度,从而评估其可靠性。
四、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对策1. 选择可靠的供电设备和材料,提高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国内外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对比分析
引言输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完成电力的输送,同时要满足安全、可靠性的要求。
因此,衡量输电系统性能的重要标志就是在考虑设备随机故障的条件下系统完成输电功能的能力。
该能力不仅体现了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水平,还与设备本身质量有密切关系。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需要大量能源远距离传输的电网,其输电网性能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范围内输电网性能评价都是起步于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
北美可靠性组织(NERC)把输电网可靠性性能分为: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性能和输电网系统可靠性性能两部分,输电网系统可靠性性能进一步分解为输送能力和输电服务能力。
我国对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还处于设施可靠性管理阶段,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把输电能力指标整合到国家电网的管理中,并改进了相应的数据采集和评价系统。
随着国内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力改革步伐的加快,对输电网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部门和电力企业对可靠性的关注和需求都将发生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开展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开展了相关研究,参考北美的输电能力评价指标,结合国内电网特征,改进性地提出了国家电网公司基于回路的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参考北美输电系统输电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提出了适应于中国发展现状的连接点评价指标。
介绍了北美以及英国所使用的输电系统可靠性性能评价指标,并通过对比得到我国与英国、北美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
上述研究都是在北美评价体系基础上建立的国内评价系统,虽稍有改进但未跳出总体框架,而且对国内现有管理体系的问题和需求分析不足。
本文在对国内外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全面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管理体系的差异,提出了国内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电力改革形势下国内对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的需求,并论证了未来管理中所需的关键技术。
国内外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现状及对比1.1 国内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现状及成效分析1.1.1 管理现状中国对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还处于设施可靠性管理阶段。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分析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分析冯金帅 刘 杰(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摘 要:电力相关企业正在逐渐把建设重点放到建设配电网方面,而配电网规划对于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需要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开展深入研究和分析,作为评估程序的重要构成部分,建立一个相对完善并且可行性较高的评估指标系统,配电网规划成效分析则可以为其提供依据。
并且,它的真实性与数据有效性对配电系统评估也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指标体系;评估分析;可靠性0 引言配电网络规划也就是在完善的规划下对于目标区域组织负荷预测和当前阶段网络架构的研究,在符合负荷标准和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于目标区域电力网络在目前架构前提下进行合理布局规划,进而使其满足可靠性、稳定性、经济性要求。
完善的电网规划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满足公司竞争需求,同样有助于减少财政基建投资压力,为保障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1]。
配电网的设计方案的成功与否和落实程度都会对日后配电服务网络体系的负荷程度、经济发展度发挥关键性影响,配电网络的超前或滞后建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网整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
对于配电网络规划方案而言,首要评估其是否满足发展需求,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这对于配电网络的长远发展是十分关键的[3]。
1 配电网的规划可靠性分析(1)可靠性分析方法配电网络的主要功能是销售、分配电力能源给目标客户,和目标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电力网络的波动会对终端客户的经济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因而精确的分析配电网络体系的稳定性对于保障民生质量、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此外配电网络体系的稳定性评估是电网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条件。
当前阶段,配电网络体系的稳定性评估重点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蒙特卡洛抽样法和解析法两类[4-5]。
(2)配电网评价方法1)鱼骨图分析法也叫作因果研究法,这一研究法的主要原理是寻求问题自身的特征和相关作用要素,此后利用专项的逻辑研究来建立层级明确、调理明细的程序图。
电网安全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电网安全可靠性分析与评估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也成为了社会经济运转和生活必需品。
然而,在万物皆备受技术炮制的今天,电网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因此,电网安全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网安全可靠性的概念电网安全可靠性实际上是在一系列破损的情况下,电力系统能否仍能够保持运转的程度。
也就是说,电网安全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转和极端情况下能否确保对供电的稳定和可靠。
因此,电网安全可靠性是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客观测量。
二、电网安全可靠性分析的方法1.故障统计法故障统计法是指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转过程中,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分类的故障进行综合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设备造成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找到系统故障的具体原因。
但是,这种方法所分析的故障是以历史数据为主要依据,因此缺乏预测性能。
2.状态分析法状态分析法是指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的状态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在运转中的具体情况、所处环境和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了解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转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依据。
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因为数据信息量过大,可能导致分析的对象过于复杂。
3.模拟计算法模拟计算法是指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并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计算和模拟。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针对不同的工况和故障情况,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改进建议。
但是,由于它的计算依据和预测结果可能受到限制和限制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电网安全可靠性评估的标准电网安全可靠性评估标准是对电网安全可靠性实际运行情况的客观评估。
常用的电网安全可靠性评估指标包括:1.停电次数停电次数是指电力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完全停电的次数。
它是评估电网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电力系统的故障程度和本质。
2.停电持续时间停电持续时间是指电力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完全停电的持续时间。
电网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决策方法与应用案例解析与总结
电网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决策方法与应用案例解析与总结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电网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电网的可靠性问题一直是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电网的可靠性分析以及相应的优化决策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对电网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决策方法进行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解析与总结,提供深入的理解和应用指导。
一、可靠性分析方法1.1 可靠性评估指标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指标是衡量电网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1)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AIFI):表示单位时间内平均发生故障的次数。
(2)平均故障持续时间(MADT):表示故障修复所需的平均时间。
(3)平均不可用时间(MAUI):表示电网无法正常运行的平均时间。
(4)系统可用性指标(SAIDI、SAIFI、CAIDI):反映电网对用户的可靠性水平。
1.2 可靠性分析方法(1)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通过统计电网的故障数据,计算出各项可靠性评估指标。
(2)可靠性分析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电网各个运行因素,通过模拟和计算得出电网可靠性指标。
(3)风险评估方法:从风险的角度分析电网的可靠性,识别可能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二、优化决策方法2.1 优化目标电网的可靠性优化决策旨在降低故障发生频率、缩短修复时间,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水平。
2.2 优化决策方法及工具(1)装备可靠性优化:通过识别电网中易发生故障的设备,采取相应的预防性维护措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电网结构优化:通过改变电网的布局结构,提高电网的容错能力和鲁棒性,降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3)容灾与备份优化:通过建立容灾备份机制,保障系统在故障发生时的可快速恢复能力。
(4)调度与控制优化:采用先进的调度与控制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的有效监控和控制,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三、应用案例解析3.1 案例一:装备可靠性优化某电网系统的变电站设备频繁故障,导致供电中断的情况频发。
电力行业的电能质量与电网可靠性分析
电力行业的电能质量与电网可靠性分析电能质量和电网可靠性是电力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提高供电质量、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分析电能质量和电网可靠性在电力行业中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电能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电能质量是指电力系统供电中各种电气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的稳定性和纹波特性,以及对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的影响程度。
良好的电能质量可以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但是,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和用电负荷的增加,电能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 电能质量问题的表现在电力行业中,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包括电压波动、电压骤降、电压闪变、谐波畸变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设备故障、能源浪费、生产效率低下等严重后果,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电设备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3. 电网可靠性的定义和重要性电网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提供稳定和连续供电的能力。
对于电力行业来说,电网可靠性是实现电能质量保障的基础。
高可靠性的电网可以保障电力系统各环节供电的稳定性,提供高质量、可靠的电力供应。
4. 影响电能质量和电网可靠性的因素影响电能质量和电网可靠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结构、输电线路的电气参数、变电站的运行质量、终端用户的用电行为等。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5. 解决电能质量和电网可靠性问题的策略(1)加强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合理规划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布局,考虑用电负荷的合理分布,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2)提高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运行质量:加强输电线路、变电站的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电能质量问题的发生。
(3)完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建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电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电能质量和电网可靠性。
(4)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配电电网管理中供电可靠性分析
首先考虑配电线路自动化,当发生故障后能自动隔离故障区段,自动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的供电,然后考虑自动抄录电表。配电导线在开发区内采用电缆,其它市区部分有条件的也改用电缆并逐步推广采用绝缘导线,近郊及远郊仍可以架空导线为主。同时要推广使用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寻找时间及减小配变容量,缩小供电半径,推广采用40kVA箱式变,按一只箱式变可供二幢楼左右来设计。(推广采用免维护的地埋式变压器)配变的高压跌落式熔丝逐步推广采用绝缘导线,近郊及远郊仍可以架空导线为主。同时要推广使用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寻找时间及减小配变容量,缩小供电半径,推广采用40kVA箱式变,按一只箱式变可供二幢楼左右来设计。(推广采用免维护的地埋式变压器)配变的高压跌落式熔丝逐步要换成带消弧杆的跌落式熔丝,减少配变检修对用户的影响.
配电电网管理中供电可靠性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电量也越来越大,因此,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升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不仅给用户带来便利,也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配电;电网管理;供电可靠性;分析
1配网供电可靠性的表现形式
配网供电可靠性就是在电力系统供电出现故障时,能够将故障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并且系统还能保持正常运行,这种减小故障、保持运行的能力就是配电的供电可靠性,衡量配电网的可靠性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3.4积极改进工作措施
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因此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关键。(1)加强对计划停电的管理。定期召开会议,对近段时间的相关停电工作做好统筹安排,统一组织进行,减少重复停电,尽量缩短停电时间。严格执行计划停电审批手续保证停电计划的严肃性。(2)利用城、农网工程,对输配电线路制定出详细的改造项目和计划,按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计划和进度。(3)加强变电值班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培训,经常开展反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提高故障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电力系统中的电网稳定与可靠性分析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电网稳定与可靠性分析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然而,电力系统在面临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和外部干扰时,往往会遇到电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问题。
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电网的稳定与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网稳定性的分析研究电网的稳定性是指在面临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时,电力系统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电网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暂态稳定性、稳定运行和小扰动稳定性。
1. 暂态稳定性暂态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能够恢复到稳态运行的能力。
在暂态稳定性分析中,常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系统响应进行数值模拟,以评估系统在发生故障后的恢复能力。
2. 稳定运行稳定运行是指电力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供电能力。
稳定运行分析主要关注系统频率、电压和功率平衡等因素。
通过分析系统负荷、发电机出力以及输电线路的阻抗等参数,在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运行时进行预测和调整,以确保稳定运行。
3. 小扰动稳定性小扰动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小幅度干扰时,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稳态工作状态。
小扰动稳定性分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系统的本征频率和阻尼,这与发电机和负荷之间的动态响应特性有关。
通过分析系统的本征频率、负荷响应特性以及控制器设计等因素,来提高电网的小扰动稳定性。
二、电网可靠性的分析研究电网的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电力供应的能力。
电网可靠性分析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等重要指标。
1. 可用性可用性指电力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可使用时间比例。
通过分析各个设备的故障率、平均修复时间以及备件库存等因素,来评估电力系统的可用性。
常用的可用性分析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和可靠性块图方法等。
2.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
可靠性分析主要关注电力系统的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和故障间隔时间等指标。
智能电网中的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研究Ⅰ. 引言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网络的高效运行和供电质量的提升。
而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则是智能电网建设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智能电网中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与研究进展。
Ⅱ. 智能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1. 可靠性概念供电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连续供电的能力。
在智能电网中,供电可靠性的评估与计算是确保电力系统业务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
2.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1)故障影响:智能电网中各种设备故障(如电缆断裂、变压器故障等)会对供电可靠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气象条件:恶劣的气象条件(如台风、暴雨等)会对电力设备造成破坏,从而导致供电可靠性下降。
(3)系统负荷:大规模的负荷峰值和负荷变动会导致电力系统供电能力不足,进而影响供电可靠性。
(1)失电指标:通过统计失电事件的频率、持续时间和范围等指标,对供电可靠性进行评估。
(2)蒙特卡洛模拟:利用统计方法和概率分布函数,建立电力系统的模型,进行大量的随机模拟,以评估供电可靠性。
(3)潮流分析法:基于电力系统的节点潮流计算,结合实际负荷需求,对供电可靠性进行评估。
Ⅲ. 智能电网供电稳定性分析1. 稳定性概念供电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外界扰动下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包括电压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
2. 影响供电稳定性的因素(1)风电与光伏发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会引起电力系统电压和频率的波动,影响供电稳定性。
(2)无序负荷:大规模无序负荷的接入会导致供需失衡,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3)故障行为:短路故障等突发事件会引起电力系统的临时扰动,进而影响供电稳定性。
(1)振荡稳定器方法:通过计算电力系统的特征方程的特征值,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动态时间域稳定分析: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以电力系统的准确动态模型为基础,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3)暂态稳定分析: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在暂态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响应,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
100
50
研究方法与过程
10kV放射状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
元件
供 2km段
电 干
3km段
线 1km段
分 3km段 支 2km段 线 1km段
总计
故障模式及后果分析
负荷A
λ
R
U
0.2 3.0 0.6
0.3 0.5 0.15
0.1 0.5 0.05
0.75 1.0 0.75
负荷B
λ
R
U
0.2 3.0 0.6
1.810 1.810 0.596
2.150 0.897 0.503
环网供电结构,正常开 环,自动投入0.05h
0.596
0.254
环网供电结构,正常闭 环
双电源结构
0.036 0.042
0.196 0.213
ASAI/(%) 99.9549 99.9755
99.9898
99.9942 99.9971 99.9971 99.9975
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
作 者:林旭欢 指导老师:王宪生
研究背景:
研究概述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农村对供电可 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研究意义:
加强对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研究 与应用,是逐步提高电能质量、实现 电力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提高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城市网络 建设和改造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与过程
比较结论:
➢双电源供电式
供电可靠性很高, 投资也很高
研究方法与过程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A. 线路方面 B. 配电设备方面 C. 网架结构的影响 D. 电源的供电能力 E. 气候因素 F. 作业停运 G. 人为因素
智能电网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智能电网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智能电网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它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控制方法,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高效、节能。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其在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智能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从可靠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对智能电网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可靠性分析智能电网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它可以很好地保障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然而,随着智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可靠性问题也愈发凸显。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智能电网的可靠性问题。
1. 设备可靠性智能电网的设备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设备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2. 网络可靠性智能电网的网络系统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与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可靠性方面,要考虑到网络结构设计、通信方式、信息传输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传输质量,才能更好地保障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运维可靠性智能电网的运维可靠性主要包括系统的监测、巡检、预测和维护等方面。
只有建立完善的运维机制,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技术维护,才能更好地保障智能电网的可靠性。
二、安全性分析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安全问题也是比较严峻的。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安全性问题,以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数据安全智能电网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如果数据被黑客攻击,将会对电力系统带来很大的危害。
因此,在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和多层次防护措施,以确保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
2. 网络安全智能电网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范技术等。
只有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才能有效地避免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问题,从而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性。
3. 供电安全智能电网要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采用多重保护措施。
电力系统中的供电可靠性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供电可靠性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它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安全。
然而,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运行环境下,供电可靠性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围绕电力系统中的供电可靠性进行分析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1. 供电可靠性的概念和评价指标供电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提供持续、稳定、高质量的电能的能力。
为了对供电可靠性进行评价,需要确定一些评价指标,如中断频率、中断持续时间、电压稳定性等。
中断频率反映了电力系统中断电的次数,中断持续时间则是中断电的时间长度,而电压稳定性则反映了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程度。
2. 供电可靠性分析为了深入了解电力系统中的供电可靠性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能源供给可靠性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首先取决于能源供给的可靠性。
目前,大部分电力系统依赖化石燃料发电,其供应链的可靠性对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寻找替代能源和改进能源供应链的可靠性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2.2 输电线路可靠性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对于传统的架空输电线路,天气因素是导致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善线路的耐候性,提升线路的抗风、抗冰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故障的发生概率。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监控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测线路的状态,提前发现故障隐患,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3 变电站可靠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起着节点作用的重要环节,它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供电给用户。
因此,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对于保障供电的连续性非常重要。
在设计和建设变电站时,考虑采用模块化、冗余化技术可以增加系统的冗余性,降低故障的影响范围。
2.4 供电容量与负荷匹配问题供电容量与负荷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供电容量过小会导致系统过载,从而引发设备损坏和电网不稳定等问题;而供电容量过大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准确预测负荷需求,合理规划和安排电力供给设备,保持供需的平衡非常重要。
配电网运行中的供电可靠性分析
配电网运行中的供电可靠性分析配电网是城市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负责将高压电能转变为低压电能,经过输电、配电、变压和配变等环节,供应给各个终端用户。
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是评估其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配电网运行中的供电可靠性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和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方法。
供电可靠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配电网能够稳定、连续地为用户提供电力的能力。
供电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质量和正常生产生活的进行。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天气因素、人为破坏和电力需求等。
首先,设备故障是导致供电可靠性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配电网由变电站、线路、配变等多个设备组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可能导致供电中断。
设备故障的原因可以是老化、缺乏维护、设计缺陷等。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运营管理者应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状态评估和更换,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降低故障造成的停电时间和影响范围。
其次,天气因素也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如风暴、洪水、冰雪、雷击等都可能导致线路断裂、设备受损、供电中断。
为降低天气因素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配电网运营管理者应加强对线路和设备的抗灾能力规划和建设,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例如加固杆塔、改善绝缘条件、使用抗风、抗冰、抗雷设备等,提高抗灾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另外,人为破坏也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之一。
恶意破坏、非法接电、盗窃电能等行为都可能导致线路短路、设备故障、供电中断。
为减少人为破坏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除了加强社会宣传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力,配电网运营管理者还应加强设备巡检和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破坏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
此外,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当电力需求超过了配电网的供能能力,就会导致供电不足、电压下降甚至停电。
为确保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运营管理者需要进行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合理的规划,增加供电能力,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
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摘要:10kV配网是中国电力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电网形式,它也是输变电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整个电网的供电运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并且对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益提升以及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中,供电可靠性表示电力系统向电力用户进行电能供给的可靠程度,它在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衡量与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标性作用,同时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引言10kV配网是中国电力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电网形式,它也是输变电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整个电网的供电运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并且对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益提升以及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中,供电可靠性表示电力系统向电力用户进行电能供给的可靠程度,它在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衡量与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标性作用,同时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1、10kV配电线路故障及影响10kV配网线路中,主要包含架空线路与架空入地敷设线路等多种不同的线路敷设类型。
其中,架空线路的设备多存在老化以及锈蚀等问题,并且其中一部分线路的绝缘性能不符合标准,都会导致线路运行中故障问题的发生。
此外,入地敷设线路受城市建设与市政工程改造施工等情况影响,极容易发生电缆线路被挖断等问题,再加上入地敷设线路还存在电力设备被盗窃情况,都会导致其电网运行中线路故障的发生,从而对配网供电运行的可靠性产生影响,降低10kV配网供电运行的稳定性及其管理水平。
在10kV配电网设备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所处的运行环境十分复杂,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是比较多的,一旦气候变化较为明显或噪声恶劣的天气状况,都会对10kV配电网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此外,受当前中国电网系统中10kV配网线路的自动化水平不足等情况影响,导致在电网线路运行维护中,对人工操作的需求仍然较高,再加上对电网线路运行的监控不足,因此,在进行电网线路运行故障查找时,其范围也较大,所花费的时间明显较长,不利于电网的稳定供电与可靠运行。
智能电网中的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
智能电网中的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智能电网是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备自愈能力和自适应能力,能够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电力传输和分配。
然而,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是智能电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供电可靠性分析供电可靠性是指电网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满足用户的正常用电需求的能力。
智能电网具备分布式能源和多电源接入等特点,因此,其供电可靠性分析较传统电网更为复杂。
以下是供电可靠性的几个关键因素:1. 智能电网系统结构的可靠性:智能电网结构复杂,包括传感器、通信网络、控制中心等多个组成部分。
其中,传感器的故障和通信网络的中断都可能会导致供电中断或损失,因此需要对系统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2. 分布式能源的可靠性: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对电网供电起到重要作用。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组件故障、设备老化以及天气等外界因素都可能导致分布式能源供电中断,因此需要对分布式能源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优化。
3. 供电设备的可靠性:供电设备的可靠性对电网的供电质量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对供电设备的故障率和故障恢复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应急预案,提高供电设备的可靠性。
4. 供电模式的可靠性:智能电网提供了多种供电模式,如蓄电池储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对于不同的供电模式,需要进行供电可靠性的评估,选择适合的供电模式,以提供更加可靠的供电服务。
二、供电稳定性分析供电稳定性是指电网在各种异常和故障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
智能电网的供电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负荷平衡的稳定性:智能电网中,能源的生成和消耗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因此需要对负荷平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优化,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2. 预防和响应系统故障的能力:智能电网中的各个系统存在一定的故障概率,因此需要具备预防和及时响应系统故障的能力,以保障供电的稳定性。
关于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与增强措施分析
水电工程Һ㊀关于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与增强措施分析程福应摘㊀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㊁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低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的关注度已经不断提高,对于低压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新要求也体现了我国电力企业改革的新要求㊂供电事业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充分加以重视㊂文章从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增强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展开了研究㊂关键词: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增强措施;电力企业;供电事业一㊁低压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分析(一)影响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原因分析近几年,由于城市的改造力度加强,企业的发展持续壮大,以目前城区电网现状㊁难以满足供电需求,必须加快电网建设㊁改造,尤其是增加变电站及开闭所的电源点建设,以提高电源点的限制对配网可靠性的影响㊂同时,配电网还受到其灵活性的限制约束,不能满足我国电网现在的发展要求㊂由于某些企业的环境污染物较多且对其管理不善,造成电器设备的表面污量大,不及时清理维护容易发生污闪事故,致使低压配电线路停电;同时污物可能造成电器设备的腐蚀损坏,其日常维护检修不当影响线路运行状况的稳定性,从而造成停电事故㊂(二)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某些低压配电线路所带设备数量过多,有些配电线路特别是涉及农村地区的线路带有好几十个用户的变压器,造成供电可靠性较低,每次低压配电线路停电就造成大量用电客户停电㊂况且同时一条线路上的各用电设备相互影响大,难以保障电能质量,导致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用电客户反应强烈㊂再者,目前我国低压配电网建设中科技含量及自动化水平不高,特别是配电网的网架较薄弱,长期的户外运行㊁条件差导致绝缘化水平低,设备老化㊁故障率较高,还处在自动化建设刚起步阶段,计划检修执行力不强,城㊁农网改造以及故障㊁外部破坏等因素对供电可靠性影响还较大,重复停电㊁拖延送电㊁计划外停电还时有发生,其可靠性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停㊁送电管理及施工工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员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㊂二㊁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增强措施(一)加强配电网设备状态检修随着电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配电网设备的状态直接关系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㊂状态检修能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测试结果,来准确判断出设备的安全和运行情况,从而判断设备是否需要检修㊂状态检修大大降低了检修的成本,有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期限,大大增强了检修工作的针对性㊂电网设备状态检修要贯穿于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技术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关注㊂进行设备状态维修必须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与状态检修相适应的安全体系㊁技术准备和信息传递等检测手段㊂应将设备故障㊁运行情况㊁存在缺陷等数据信息统一纳入状态检修的整体体系之中,为状态检修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㊂(二)提高配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应当在聘用配网管理工作人员时,提高对应聘人员的要求,进而筛选出更加优秀的工作人员㊂其次,应当适当的改善供电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和企业福利待遇,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避免人才的流失㊂除此之外,还应对供电企业已有的配网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和外出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故障的处理方法,并在外出学习时,能够学习到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制,提高配网系统的管理水平,增强配网系统的稳定性㊂(三)优化配网结构,提高设备装备水平梳理配网线路㊁理清线路归属,尽量分区分片实施供电,避免交叉混乱的供电状态;采用适中的线路供电半径,一般情况下,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在A类供电区不宜大于2公里,在B类供电区不大于5公里,在C类供电区不大于10公里,0.4kv线路的供电半径在A和B类供电区最好不大于200m,在C类供电区不大于400m;提高线路的绝缘能力,更新或改造那些老旧或故障率高的设备,从而增强线路的性能;在线路开关处和分支处增加故障寻址器,提高故障查询能力,缩短故障排除时间㊂(四)引用零序保护接地选相装置当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传统的处理方式为调度员通过逐条试拉确定故障线路㊂由于线路的试拉顺序往往取决于调度员的经验,在试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条非故障线路甚至是专用线被拉开,导致停电范围扩大,故障处理时间增加㊂通过引入零序保护接地选相装置,若接地故障持续超过整定时间后,则自动闭合接触器投入电阻,增大故障线路流过的零序电流使相应出线保护动作,利用断路器跳闸自动切除故障线路㊂故障线路切除后故障消失,消弧自动退出补偿,电阻投切真空接触器自动断开退出电阻㊂相对于逐条试拉的故障处理方式,零序保护接地选相装置的投入明显减少了配电网母线的接地时间和线路的停电范围㊂三㊁结语电力企业要明确强化配网管理对供电稳定性产生的积极作用,要在对配网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完善线路运行管理以及优化网络结构等手段,有效控制供电系统中存在的各项因素,保证潜在的各项安全隐患以及故障能够被及时处理,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配网管理水平,进而对供电系统平稳运行形成良好助力,确保各项供电活动的开展质量,进而为电力企业运营奠定良好基础,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用电体验㊂参考文献:[1]陈衍.加强配网管理增强持续供电能力[J].科学技术创新,2018(13):159-160.[2]金正满,张勇,王薛桥.加强配网管理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36):31-32.作者简介:程福应,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城县供电公司㊂581。
电力系统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
电力系统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网企业发售的电量虽已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但用户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持续提高。
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水平是配网规划、网架、运维、计划、设备技改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为了保证用户的用电质量,如何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供电可靠性的精益化管理,成为目前电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一、引言配电网在电力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工作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电力系统高质量工作的基础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中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要有效解决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供配电方案,并严格地落实相关工作,提升工作质量,进而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配电网的重要作用配电网在保障电力输送稳定中发挥看重要作用,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电力系统长期稳定供电的基础保障,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高质量稳定供电,供电企业应该重视提升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确保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供电需求。
同时,应该提升工作人员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视程度,尽可能使其高质量地完成相关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落实相关工作,真正提升工作质量及效率,使我国的电力系统长期稳定地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稳定的电力资源,进而促使我国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工作人品应该根据专业化的技术要求严格地落实相关工作,使配电网的供电工作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更加高效地提升我国配电网稳定供电的相关技术,为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更好地立足与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策略1.配电网的规划与改造1.1提高配电网的长期适用性配电网是一项长期工程,在配电规划中,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配电网的可靠性,应当按照实际用电情况,满足不同开关电源插入量、适用程度。
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分析与改进
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分析与改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对于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生活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电网作为电力供应系统的核心,其可靠性分析及改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改进电网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分析1.1 故障率分析电网的可靠性与故障率直接相关。
故障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
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知电网的故障率。
在分析故障率时,需要对不同的设备和拓扑结构进行细分,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电网的可靠性。
1.2 平均修复时间分析除了故障率,修复时间也是衡量电网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历史维修记录和维修时间的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出电网的平均修复时间。
平均修复时间越短,说明故障发生后电网能够更快地恢复供电,可靠性越高。
1.3 可利用率分析可利用率是指电网正常运行的时间与总运行时间之比。
通过统计电网的停电情况和停电时间,可以计算出电网的可利用率。
高可利用率意味着电网供电稳定,可靠性更高。
二、改进措施2.1 设备检修及时的设备检修是提高电网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电网的各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修复潜在故障,能够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2.2 拓扑结构优化电网的拓扑结构对于电力传输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电网的拓扑结构,可以增加供电路径的多样性,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范围,提高电网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2.3 引入智能技术运用智能技术是提高电网可靠性的一种新途径。
通过引入智能感知、监测和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网设备状态,做好预测和预防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发生或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响应能力。
2.4 增加备用功率增加备用功率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提高电网可靠性的方法。
通过增加备用发电设备和电池存储系统,可以在主电源故障时进行切换,保证电网的持续供电。
三、结论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的分析和改进是确保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分析与改进
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分析与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电力需求的增加,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可靠性分析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电网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稳定和可靠的电力供应的能力。
提高电网的电力供应可靠性对于保障正常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 供电设备可靠性分析供电设备的可靠性是影响电网电力供应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供电设备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维修。
同时,还可以进行设备的优化和升级,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 供电线路可靠性分析供电线路是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对供电线路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找出线路存在的问题,包括过载、短路等,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修和改造,以确保供电线路的可靠运行。
3. 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除了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外,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也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供电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改进措施针对电网电力供应可靠性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强化设备维护和管理加强对供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提升设备的可靠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加强供电线路的检修和改造定期进行对供电线路的巡视和检修,及时处理线路故障,防止供电中断。
对老化和损坏的线路进行及时更换和改造,提升线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 完善供电系统的监测和运行机制建立供电系统的实时监测机制,及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应对。
同时,加强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提高电力供应的备用能力增加电力供应的备用能力,设置备用供电设备和备用线路,以应对突发情况和故障,降低停电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网可靠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性越来越大, 对安全稳定供电的要求越来越强。
然而, 受到电力系统自身原因和外部干扰的影响, 电网事故时有发生, 这不但使电力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而且对电力用户和整个社会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影响电力安全的因素
⑴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可归纳为:
①电力系统主要元件故障:发电机、变压器、电线故障;
②控制和保护系统故障:保护继电器的隐性故障、断路器误动作、控制故障或误操作等;
③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故障;
④信息、通信系统故障:与EMS系统失去通信、不能进行自动控制和保护、信息系统故障或拥塞、外部侵入信息通信系统;
⑤电力市场竞争环境的因素:电力市场中各参与者间的竞争与不协调、在更换旧的控制和保护系统或发电装置上缺少主动性;
⑥电力系统不稳定:静态、暂态、电压、振荡、频率不稳定等。
⑵人为因素
不少大事故都与继电保护有关, 而这些保护的选型、整定和检查都与设计人员和运行人员的知识水平、敬业精神息息相关。
常见的人为因素可概括为操作人员误操作, 控制和保护系统设置错误、蓄意破坏(包括战争或恐怖活动)等。
⑶自然灾害
影响供电运行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雨淞和雾淞、冻雨造成电线积冰, 或大雪积压在电线上, 厚度过大时会压断电线;大于7 ~ 8级的风会吹倒电杆, 龙卷风和风暴会刮倒线路杆塔;雷击危害高压线路和变压器,击破磁瓶, 造成跳闸,一有大风,有可能产生震动、跳跃和碰线引起速断保护跳闸;雾、毛毛雨、空气污染等造成“污闪”现象, 导致绝缘子绝缘水平降低, 出现短路事故;暴雨造成铁塔、电杆倾倒或浸泡电器, 引起停电事故;直径大于等于10毫米的冰雹能砸坏电器电线。
二、相应的技术措施
⑴精心规划电网设计, 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一是主干电网规划与地区电网规划要协调好, 匹配好。
主干电网与地区电网都要坚强, 一旦主干电网受损失效, 地区电网要能够独立运行, 这样可以避免大面积停电。
二是集中式大电源与分布式电源之间关系要协调好。
集中大电源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的优势, 但是一旦因故失效, 分布式电源要能满足所在地区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坚持做好电力系统的计算分析和仿真试验工作。
通过事故预想分析, 找出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作好预案, 这对于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⑵强化管理,完善各项制度预案,提高运行人员素质
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的目的并非防止任何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而是要对这些特大灾害事先做好准备, 一旦灾害发生, 将其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 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机制, 这些国家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国际社会都处于领先地位, 许多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通过建立必须遵从并强制执行的各种可靠性标准, 建立在线路路径内维护电气间距的强制标准, 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对调度员、可靠性协调员及其调度支持人员的资格要求, 明确规定和定义正常、预警和紧急运行状况的系统条件, 为调度员和可靠性协调员的评估工作提供优良的各种实时手段等。
⑶针对自然条件, 提高设计水平和标准
第一, 在线路规划方面, 应考虑尽可能降低线路的平均海拔, 避开重冰区;根据电网的负荷分布和环境因素, 规划建设加强型线路, 这样在其他线路灾害失效时能够保证电网的基本运行。
第二, 在线路设计方面, 修改设计标准, 采取差异化设计;杆塔设计中加大纵向不平衡张力取值;增加铁塔抗串倒的能力;增强地线抗冰荷载能力;提高大档距、大高差区段的抗冰设计标准。
第三, 在线路建设方面,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 保障线路在重覆冰情况下不因施工缺陷而首先发生失效破坏并引起连锁反应。
第四, 在系统调度和生产运行方面, 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及灾害预警, 形成电力行业自己的灾害气象数据解读能力。
第五, 在科研方面要多措并举, 在防冰、除冰、融冰、抗冰等多方面, 开展基础性研究, 特别是要开展人工干预气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人工干预输电线路破坏顺序技术和输电线路快速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
第六, 在试验能力方面要在恶劣气候环境模拟、力学仿真计算、结构部件的真型实验能力等方面创造必要的试验研究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