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西部差异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区域发展的差异与协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促进三者协同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口流动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协同。
一、经济结构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早,以大型的沿海城市为核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部地区在经济结构上相对较为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西部地区则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为了推动三个地区的协同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东部地区将其先进的技术和产业经验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转移,帮助中西部地区升级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技术和资本,努力实现自身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和互补。
二、产业布局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对较为分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发达,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
中部地区则以制造业为主,尤以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为龙头。
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为了推动三个地区的产业转型与升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
东部地区鼓励高技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同时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部地区则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先进产业和技术,促进自身制造业升级。
西部地区则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逐步发展起现代服务业。
通过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三个地区的产业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和均衡。
三、基础设施建设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交通、能源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西部与东部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
中西部与东部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原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旧的制度体系局部沉淀及新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的特殊过程的一个结果。
探讨地区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原因,必须考虑到制度变迁。
(一)历史原因历史和传统体制所形成的初始条件差异是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放前,我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上海、天津),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得我国的产业分布极为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在业已存在的东、中、西阶梯差距基础上进行的,必然离不开地区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差异的作用。
(二)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基础条件及收入差距通常还会形成很强的“马太效应”,越是发达的地方,其聚集资源的能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居民收入也就越高;基础条件差的地方则相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出海条件,又处于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辐射圈内,使广大农村经济很容易与城市经济紧密联系起来,顺利被纳入城市经济的辐射范围内,使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内陆较封闭的地带,没有东部地区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不便、城市数量少,城乡之间缺乏应有的经济联系。
总之,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水土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使各地区比较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形成劳动者不同的收入水平。
(三)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推行了梯度式非均衡的地区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然后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进。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加大对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物的投资力度,并给予东部沿海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
从各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来看,2004年东部投资达到11786亿元,中西部为10186亿元,大量优惠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大量社会资金流向东部地区。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不同地区,特别是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存在着显著差异。
通过对各个区域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讨论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文章内容和目的。
接下来,将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每一部分都包括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子节。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各地差异,并探讨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以期增进对这些差异形成原因的理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地区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揭示存在差异的背后原因,并为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这样做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中国农业持续增长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2. 东部农业现代化发展差异2.1 历史背景在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东部地区被视为经济发达的区域,其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历史上起步较早。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2 主要特点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技术水平较高。
东部地区拥有先进的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
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东部地区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较快。
由于相对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多样化,东部地区更容易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农民逐渐从传统粮食种植向果蔬、水产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转变,并且发展了农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中国城市化差异
中部地带城市化
• 中部———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完善城市 结构体系。 • 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城市化水平,正处于高速发展 阶段中期,部分省份大、中城市相当密集,已初步形 成城镇体系的框架 • 但部分省份城镇体系不完整,缺乏经济中心城市或 者承上启下的经济次中心城市,且城市空 间分布 过于分散。
The end,thank you!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经 发展 济 基础 因 素 产业 结构
发展基础薄弱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 较大,乡镇企业不 发达,生产力水平 较低,经济发展相 对迟缓 交通线路较少, 运输条件较差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 础较好,近代工业首先 出现在沿海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 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 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 生产力水平较高
西部地带城市化
• 西部———以发展大城市为核心,推进西部大开 发。 • 从总体上来说,西部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处于高速发 展阶段的初期,城镇体系发育程度较低,经济欠发达, 人口素质不高,部分省区自然条件严峻,生态脆弱。 • 很多城市为资源开发性城市,城市规划滞后,基础设 施建设缓慢。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 中部——应以国际国内城市职能分工为视角,加快 区域内外城市密集区整合,从大区域角度构筑以中 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城市结构体系。要进一步发 挥大城市的增长极作用,武汉、长沙、合肥等作为 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其产业结 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全球及中部 经济圈的视角,对其城市功能及产业发展方向进行 定位,积极承担区域性国际城市职能。在积极发展 大城市的同时,中部地区还应把小城镇纳入城市群 的整体发展中,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 西部——现阶段,应重点发展大、中城市。集中开发、集 中投资,依托中心城市,选择若干基础好的中等城市,重点对 其进行建设,增加其辐射力。目前,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前景 的城市群就是以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成都为中心的成渝地 区和以陇海线上的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这两个地区城 市 群均位于与东部地区交通便利的区位上,并已具备相当 的经济基础。加快以它们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发展,在西部 大开发中必然可起主导和先导的作用。同时,要注重内陆 边境口岸,亚欧大陆桥沿线的城市建设。西部省区应更加 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投资比例,吸引东部传 统产业向西部转移,为此,国家也应加大对西部城市化发展 的扶植力度,进一步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
3
107.1
1400.5
内地
8.42
19.64
105.2
1655.5
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1792.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
(1949
-
1984)
[M
].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4:
137.
在充分认识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失误和中国的实际困境之后,
随着我
国实施改革开放,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由平衡发展向非平衡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及有
色金属矿产资源。
西北地区相对来讲则资源十分贫瘠,
尤其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
农业生产几近困境。
有一些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小规模的交
通问题,
但是资源问题始终是难以依靠人力解决的,
因此这成了一个区域经济发
展的致命伤。
不可弥补的缺陷不仅仅使得一些地区的发展具有先天性的困难和不
崎岖不平。这样差异的影响要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A.
地形地势差异造成的交通问题,东南及北方地区交通发达,交通网密度
大,而西南、西北地区交通条件差。这又引发了以下的问题:
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交通不发达使得很多可开发资源不能得以利用。
交通的发达有利于信息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人才的流通和技术的
发展。
交通的作用不仅仅具体的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交通也会为枢纽城市
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经
济地带,
开始实施重点发展内地,
推进区域平衡发展战略。
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1东、中、西差异
济发展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地区优 势, 发展第三产业 和集约农业, 发挥
主要农业基地、 能源 、 原材 东部 工业区,交通尤
料 不足,环
经济 其是 海运 便利, 境污染严重,
技术创新优 地带 城市化、科技化、 江河下游多 势,产品向 高、 国际化水平高 洪涝灾害 精、尖 方向发展
自主·学习区
第1课时
经济地带 范围(包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川(蜀)、 渝 、 ⑩
辽、 冀、 京、 津 、 黑、吉、 ③
括的省级 行政单 位)
鲁、 苏、 沪、 浙 、⑦ 内蒙古 、 贵(黔)、 ④ 云(滇)、 闽、粤、⑤ 桂 、 晋、豫、鄂、 藏、 陕 (秦)、 ⑪ ⑥ 琼 (暂未包括台、⑧ 湘 、 皖 、甘(陇)、 宁 、 ⑨ ⑫ 港、澳) 赣 青、新
(1)三大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 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部最发达,________部次 之,________部较落后。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3) 从 图 中 可 看 出 ,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最 快 的 是 ________ 部 , ________部次之,________部较慢。 (4)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 哪个地区农业经
渝 10 个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划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优越 雄厚 较高 高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我国东中西部吸引外资条件的差异比较
二 、东 中西部 吸引外资的条件对 比
如前所述 ,吸 引外资的区位优势主要 包括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劳动力顷量、 基础设施 、产业聚集度 、外资优惠政策,以 及市 场化 程度 , 等 。以下针 对这 些要 素对 等 东 中西部地 逐 一分 析和 比较 , 中所 用数 文 据全部来 自国家统计局发伽的 2 0 统计年 08 鉴。 1 、市场规模 水平 型 F 最 看 重 的要 素莫 过丁 市场 DI 规模, 东部地区显然比中西部地区市场规模 更大。首先,从人 口数量上看,东部地 区人 口超过 5 , 亿 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 1 亿和 .8 36 亿。其次 ,从人均 G P上看 ,东部地 .3 D 区为 339 , 56 元 远远 高 于 巾西部 地 区的 143 74 元和 17 5 2 1 元。全闻人均G t最高的 9 D, 个省 都云集在东部地区, 而人均G P D 最低的9 个 省份 有 8 个位于 阿 部地 。人均 G P 高 的 D 最 上海与最低的贵州相比,竞有 l 倍的差距。 0 第t , 人均 零售 额来 看 ,东部地 区分 别是 从 中部和西部的2 倍和 3 倍。第 四,从财政收 入上 看 ,东 部是 中部 和西 部 的 3 5 ,这意 .倍 味着东部地 区的政府购买能力比【西部更 f j 强。 上述四点表明东部地区的消费潜力和支 付 能 力远远 高 于 中西 部地 区 。 2 劳动力成本 垂 直 F 跨 投 资的 主要 臼的是 为 DI 了尽可能降低成本, 因此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是它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总体说来 , 东部地 区的平均工资水平为 2 9 ,略高于 L西 %5 元 f 1 部地 区 的 256 和 224 ,从 统 计数据 03 元 49 元 上看 差距 许 不是 太大 。然而 , 值得 提 醒注意 的是 , 些隐 陛收 入是 无法体 现在 官方 公布 一 的数据l的。例如 , { 1 国有 事业单位耳工往 l l 往能享受额外的福利和待遇 , 如:发放免费 的消费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得住房 , 公 费医疗报销 。另外 ,出于避税原因,或者为 防J公众对分配不均的指责,一 卜 些隐 收 入也有可能没有全部纳入统_范畴。 } 1 3 劳动力质量 其 他条件栩间的前提下 ,劳动力素 质较高的地区对外商来说更具吸引力。 以 从 下四个方面来看 , 东部地区的劳动 素质要 高于 中西部地区。第… ,获得专业技术资格 的人群中, 6 有4%都聚集在东部地区; _, 第 : 东部地 区从事科学技术人数远远高T中西部 地 区,6%的研究型科学家、工程师、技术 0 员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第三 , 东部地区的 在校大学生数 目是西部地区的两倍 ;第四, 东部 和 中部 地 区存 受教 育水平 方面 的差距并 不 太大 , 受过 初 中 以 l 二 教育 的 人 【占总 人 口 一 j 的 比例分 别 为 6 .7 73%和 6 .1 32%,而 部地 区这个数字仪为 5%。 0 4 基础 武汉科技 大学文 法与经 济学院 4 0 8 3 0 1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导学案》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导学案《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别》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别;2. 分析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3. 探讨如何增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
导学内容:一、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特点1. 东部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拥有发达的工业基础;2. 高科技产业、制造业和效劳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金;3.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
二、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现状1. 中西部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华中和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2. 重工业占比较高,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缓;3.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差别的原因1. 地理位置因素:东部地区靠拢海洋,交通便利,利于进出口贸易;2. 政策扶持:政府对东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大,吸引了更多投资;3. 人才资源:东部地区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增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导学任务:1. 分析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中西部地区的劣势;2. 思考如何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引进等方式增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3. 就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导学案参考答案:一、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特点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特点主要体此刻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吸引等方面。
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效劳业发达,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例如,珠三角地区集聚了大量电子、机械、纺织等产业,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制造业集群;北京、上海等城市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钻研机构,成为国内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杭州、深圳等城市发展了效劳业,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金。
二、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现状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中西部地区的重工业占比较高,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较缓,缺乏核心竞争力。
例如,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西部地区的轻工业发展较为薄弱,缺乏品牌和创新能力,竞争力不足。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
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
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
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
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区域发展差异_ppt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 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 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 很大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2、工业化差异
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 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东部工业产值明显 高于中西部。(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传统工业)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 第14页“探究活 动” 1. 2.浙江省属于 东部经济地带。 3.工业升级、 第三产业继续发 展。
中国政区练习
二.东、中、西部经济差异 1.划分范围
东部
中部 西部
2.差异比较
探究思考: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图1-18
东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 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科技文化教育
部
中
西
部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程度
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错误 错误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D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东部与中西部工业的差异
东部与中西部工业的差异要点精讲一、发达的东部和崛起的中西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明显加剧,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产业结构的差异:东部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第一产业相对较大。
原因:中西部自然条件差、历史基础溥弱,改革开放晚对策: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调整产业结构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差异: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带则相对滞后。
东部地带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带。
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中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程度则比较低。
对外开放程度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二、开发西部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以及国内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西电东送”全面启动、“西气东输”开始实施,标志着西部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东西联动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长期的气展战略规划,又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为了确保其预期战略目标得以全面实现.不仅需要西部地区作出极大努力,而且需要东部地区给予巨大支持,多方面形成大开发的整合力量,从整体上有力推进大开发的顺利进行一因此,积极探索东西联动的合作方式,努力构造东西联动的运行机制,及时提供东西联动的政策保障,科学把握东西联动的发展态势,耳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开发落后地区实施区域联动发展的成功经验时于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拍印章意义。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差距
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显著。
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对中国的经济升级和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东部沿海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一、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拥有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和较先进的技术水平。
这些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国内外投资的重点区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和技术。
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较为成熟。
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劣势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资源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到了相对较少的关注,导致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此外,中西部地区还面临着人口较多、教育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1. 政策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成为经济特区,享受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导致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不足。
2. 资金和人才流动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有更为成熟的产业链和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高端人才向该地区集聚。
这种资金和人才的流失势必削弱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3. 地理因素中国辽阔的土地面积使得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物流成本较高,而水陆相对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则更容易形成经济聚集效应。
这种地理差异直接影响到两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效益。
由于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了就业机会的相对不足,进而引发了人口外流问题。
其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使得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差异:东部地区相对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市
场需求旺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农业综合竞争力较高;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需求不够旺盛。
2.农业资源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农
业发展趋于精细化、高效化;中部地区农田面积较大,农业资源相对丰富;西部地区土地辽阔,但水资源匮乏,地理环境复杂,农业资源利用存在一定困难。
3.农业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复杂,以高
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为主,技术含量高;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为主;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以农牧业为主,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4.技术水平差异:东部地区技术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
化程度较高;中部地区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西部地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
5.政策支持差异: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各地区在政策、资
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一样。
东部地区政策支持较为完善,有较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中部地区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而西部地区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弱。
总体来说,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
随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整体改善和国家农业现代化战略的落实,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将逐渐趋于均衡。
心得体会: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
心得体会: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引言中国是一个广袤而多样化的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其中,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是最明显的两个区域。
长期以来,这两个地区在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就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流动等多个方面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整体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作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东部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的中心。
这一地区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强大的外贸出口能力和良好的基础设施。
与之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市场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所致。
随着近年来中央政府的扶持政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赶超东部地区,但仍存在差距。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东部地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
而中西部地区则有较大的潜力和机遇,可以通过发展制造业、建设基础设施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除了经济差异,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医疗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也相对薄弱。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失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为了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支持力度,推动教育和医疗的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人口流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东部地区成为了吸纳外来人口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区域。
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大量的人口涌入东部地区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这导致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过高,城市资源供不应求,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精选]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学案资料
精品文档1.3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东北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教师版)编写人孔立平审核人:地理组[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课前预习]一、东、中、西、东北部四大地区经济地带1 •划分依据:①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②对外开放程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2•1•下列四组省区中全部属于中部地带的是( B )A.吉林、安徽、湖南、海南B.山西、河南、安徽、江西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D.河北、山东、辽宁、天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 2 —4题:2•东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D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的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①②③ E.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3 •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 C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4•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B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E.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5.下列是四个地带划分依据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发展速度 C .经济发展潜力 D .经济结构特征答案:A[课上探究]探究点一四大经济地带的差异精品文档 1、读“我国2002年东、中、西、东北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 ”,探究下列问题。
隹re 1〜3题。
1 •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是 ()A •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B. 沿边省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C. 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发展D. 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 比较 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差异:东部以轻型或⑥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西部以⑧重型产 业为主,东北以重型产业为主 原因: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3异(讲义)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 产业结构差异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2〕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是: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堂练习】1. 以下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A. 乌鲁木齐、西安、郑州B. 成都、武汉、南昌C. 沈阳、太原、西安D. 昆明、长沙、福州答案:D思路分析:A项中的乌鲁木齐、西安都位于西部经济地带,郑州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项中的武汉、南昌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项三个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2. 以下能够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做法是〔〕A. 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转移C. 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答案:C思路分析:中西部地区生态坏境较为脆弱,故不能将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宜发展高能耗企业;但东部地区经济、科技均较为发达,适宜发展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缩小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缩小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缩小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快速,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人力资本结构的高级化水平差异所致。
本文将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与缩小的原因。
首先,人力资本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力资本的高级化水平,即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高级化的人力资本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向更加先进和高附加值的发展阶段迈进。
其次,人力资本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增长带动人力资本的高级化,而高级化的人力资本又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人力资本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同时,高级化的人力资本也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引进,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东、中、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上存在差异,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
东部地区由于实施了早期的改革开放政策,先发展的机会以及对外开放的优势,人力资本高级化水平较高。
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这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人力资源配置不均等因素所致。
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其次,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水平。
此外,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注重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以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竞争力。
总之,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主要源于人力资本结构的差异。
为了缩小差距,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水平,同时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西部经 中部经
东部经
济地带 济地带
济地带
产业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 加工制造业和第 结构 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三产业相对发达
工业 以重型产 表现出一定的 以轻型或轻重混 结构 业为主 过渡性特征 合型产业为主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 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 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 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 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 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素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完善,海运便利 交通不便
其 地理位置
他 因
通
信
素 市场经济
临海、发展开放型经济 缺少对外开放的优势
发达,联系便捷
较落后
多种所有制发展
所有制结构较单一
能力训练:
1.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C
A、吉林、安徽、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西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D、河北、山东、辽宁、天津
2.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3.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 会经济原因是:( A )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②资源分布的差异③距海 远近的差异④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就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B
A“南重北轻,东轻西重”
B“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C“南重北轻,东重西轻”
5.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A
A、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B、深圳、海南岛、珠海、厦门
C、浦东、深圳、珠海、汕头
D、深圳、海南岛、厦门、三峡
完成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及差异
地带 东部
范围
地位
优势 条件
存在 问题
地带 工业化进程
东部地带 较快
中西部地带 相对滞后
工业产值 工业结构 城市化水平
较高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民营企业占较大比重,高新 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较高
较低
仍然以传统 型工业为主 体
较低
城市综合实力
较高
较低
城市密度
较大
较小
3.差异的原因
(1)自然条件原因(地形、气候、位置) (2)社会经济原因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对外开 放时间
对外开 放程度
外资吸 收能力
中、西部地带
较晚 较低
较弱
图1-18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 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 位开放格局。
工业化阶段——中国目前区域发展的阶段
辽中南工 业基地
京津唐工 业基地
沪宁杭工 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 业基地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项目
内容
区位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
振 优势 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兴 历史 东 地位
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的 摇篮,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 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中国东部海滨城市
中部沿河城市
中国西部城市
思考: 为什么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二.东、中、西部经济差异 1.划分范围
东部
中部
西部
2.差异比较 探究思考: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图1-18
北 面临
老 工
的问 题
业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 (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 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经 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 逐渐扩大
基 振兴 (1)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 地 措施 制的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①历史基础 ②产业结构 ③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④开放政策
区域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气候
素 自然资源
东部地区
社 城市化水平 会 因 科技、教育和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发展基础
济 因
产业结构
素 交通运输状况
其 地理位置
他 因
通
信
素 市场经济
中西部地区
区域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新优势, 产业升级
完成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及差异
发展 方向
中部
西部
完成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及差异
地带 范围 地位
东部
12个沿 基础设施 海省市 最好,城 (北京 市化、科 不沿海)技水平最
高。
中部 西部
优势
存在 发展
条件
问题 方向
农业基地 能源、 发挥沿海 多,工业 原材料 的区位优 雄厚,交 不足, 势,发展 通(海运) 北方缺 第三产业 便利,经 水,河 和集约化 济国际化 流下游 农业,发 程度高。 多洪涝 挥技术创
气候
素 自然资源
平原、丘陵为主
高原、山地、盆地为主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非季风气候广,干旱高寒
短缺
丰富(能源和矿产具
社 城市化水平 高
有明显优低势)
会 因
科技、教育和文化
发达,科技人员集中
低,人才缺乏
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吸引外资能力强 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经 发展基础
雄厚
薄弱
济 因
产业结构
较合理,二三产业比重大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高,发展速度快
经济发展水平低, 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科技教育水平
较高
较低
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国家西部大
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 开发战略的实施, 革开放的机遇,积极 西部地带的 社会 对外开放,大力招商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 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科技文化教育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
中西部
2.划分依据
三大经济带 东部经济带 中部经济带 西部经济带
自然条件 优越 较优越 较差
经济基础 雄厚 较薄弱 薄弱
发展水平 较高 较低
低
对外开放程度 高
较低 较低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