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心理学》新增考点

合集下载

新版教材-2018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和题库

新版教材-2018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和题库

新版教材-2018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和题库精心整理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2、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①②③ 567①②③④8910①②③区别:①心理学侧重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侧重研究。

②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11、教育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① 指导学生高效学习② 优化教师教学行为③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12、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三个水平:①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

知道该“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②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

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

③策略式教学: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的教。

是优秀的教学水平。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大学的年龄特点埃里克森理论说明大学阶段的主要心理任务是①确定自我同一性②建立亲密关系(亲密情感与亲密行为)2、大学生的生理变化①体:身高体重急剧变化。

②③④3①②③4123451)大学生的感知觉特征①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②感知的精确性趋于完善③逻辑性知觉水平不断提高2)大学生的记忆特征①意义识记占优势②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③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着提高④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熟练3)大学生的思维特征①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占主导地位②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③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④思维的元认知能力迅速发展6、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①稳定性与波动性②丰富性与狭隘性③强烈性与敏感性④外显性与内隐性7、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特征①动机的迫切性②内容的多样性③目的的单纯性④8①②③1①②③2①②③3①③⑤⑦4①②③51)客观条件①教师的社会地位②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③学校领导、党务、行政机关管理部门的价值取向④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态度2)主观条件①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②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③具有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④具有正确的学生观⑤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6、高校教师的认知特征1)基本能力①敏锐的观察力②准确的记忆力③丰富的想象力④优良的思维力⑤集中的注意力2)教育能力①教学设计②教学监控③语言表达④组织管理⑤因材施教⑥自我教育⑦教育科研⑧教育机智7、高校教师的教育信念对教师的重要性①教育信念为教师提供教育行为的动力8910、12111212)预防①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②确立以人为本理念,真诚对待每个教师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教师专业能力④正确面对压力,积极自我调节⑤寻找专业支持和帮助历年真题:1、试论述教师威信对学生发展与教育效果的影响。

2018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2018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2018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高频考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充分考虑被试的已有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系统性原则(坚持全面、发展、整体的观点)。

2、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岁~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岁~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岁~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

3、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总特征:没有思维,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对环境中的刺激。

(2)前运算阶段(2岁~7岁)总特征: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总特征:能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必须依赖实物和直观形象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成人)总特征: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

5、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

它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有高有低。

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又称常态分布,大多熟人的智力水平属于中等水平。

正态分布函数曲线呈钟形曲线。

一般认为,IQ 超过130为智力超常,大约占4.4%;IQ低于70为智力落后,大约占2.7%;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约占1.3%。

7、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者的学习特点:8、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

自学考试发展和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及考核重点(2018年)

自学考试发展和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及考核重点(2018年)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领会: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

1925年他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808天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同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典范。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受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化论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影响。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普莱尔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L.Hollingworth)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

1930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性原则。

识记: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测验法。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关联形成条件反射。

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以斯金纳的箱实验为代表,说明了通过强化和惩罚可以塑造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行为。

惩罚则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主动建构的。

在建构主义的观点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整体性,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个人化的,并且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需求。

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创造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成长。

二、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类型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表扬等。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通过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2018教师资格认证小学教育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精品推荐

2018教师资格认证小学教育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精品推荐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重点难点提示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知识点梳理: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一学过程的五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三种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一)、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主要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个大的方面,其中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又涵盖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因素。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一)、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主体因素,有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3. (a)学生是学习的主要要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3. (b)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一)、3. (c)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一)、3. (d)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一)、3. (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6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8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和现实性。

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映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9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人格10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11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12意识指能为人体多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4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5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2018《心理学》新增考点

2018《心理学》新增考点

《心理学》新增考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新增考点: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还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

心理状态犹如心理活动的背景,心理状态不同,可能使心理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新增考点1: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观察材料证明,5~7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左右,7~10岁是20分钟左右,10~12岁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是30分钟左右。

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稳定性提高。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教学组织好,高年级学生保持40分钟的注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有人研究发现,不论是小学二年级还是小学五年级,在注意的稳定性上女生的成绩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男女的性别差异在缩小。

新增考点2: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

为克服错误概念,学习者需要理解新的科学概念,能意识到证明新概念有效性的证据,看到事实材料是如何支持科学概念而违背原有的错误概念的。

所以,这些都依赖于学生的形式推理能力。

(2)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

学习者先前知识的三个特征影响转变的可能性:强度、一致性和坚信度。

①强度指学习者先前经验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先前知识是组织良好的还是零散的。

②一致性指先前经验是否能对先前经验提供解释,是否能组合所有的证据。

如果先前知识缺少一致性,则比较容易改变。

③坚信度指个体对于自身先前观念的坚信程度,这与学生的直觉经验、文化背景等都有关系。

(3)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

(4)学习者的动机,对知识、学校的态度。

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新增考点1:挫折的概念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2018《教育心理学》新增考点

2018《教育心理学》新增考点

《教育心理学》新增考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新增考点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最丰富多彩的变量,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学生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新增考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根据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分析,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归纳为三方面:(1)关于学习的研究;(2)关于教学的研究;(3)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

这里主要详细讲述第二点内容。

关于教学的研究中的教学主要指中小学的教育和教学。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从心理学观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例如,教师应如何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用什么媒体向学生呈现教材更有效?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上述种种有关教的问题做岀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新增考点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或普遍性。

特别是心理发展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和速度,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但是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又有可变性的一面。

因为每个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不完全相同,因此会导致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不尽相同,每个个体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而又互相促进的。

同时,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新增考点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肛门期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腔期(0~1岁左右)、肛门期(1~3岁左右)、性器期(3~6岁左右)、潜伏期(6~12岁左右)和生殖期(12~18岁左右)。

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殊的矛盾冲突,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

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

在肛门期,快感主要来自对粪便的排出与克制,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停滞现象,可使人格朝着慷慨、放纵、生活秩序混乱、不拘小节或循规蹈距、谨小慎微、吝啬、整洁两个方向发展,形成“肛门排泄型”或“肛门滞留型”人格。

2018年《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2018年《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2018年《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D4.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5.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成败经验。

(2)对他人的观察。

(3)言语劝说。

(4)情绪和生理状态。

1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因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的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类型: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远迁移与近迁移3、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与清晰性。

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5、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三、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1、学习迁移的意义或作用。

(一)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二)对学生毕业后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间接作用第六章知识学习1、知识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其基本单元是组块,表征方式是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

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其基本单元是产生式,表征方式是条件和行动。

2、知识学习的分类。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记忆的三个系统:感觉登记、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4、工作记忆的特点。

(1)信息的保存时间短暂。

(2)处于工作或活动状态。

2018年心理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大纲要点_教育心理学(笔者一次考过哟~](2019042210172

2018年心理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大纲要点_教育心理学(笔者一次考过哟~](2019042210172

(笔者凭借这份要点,一次性考过得哟〜)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第二章学习理论 1、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相对持久 的变化过程。

2、学习的类型奥苏贝尔 按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合,可以将学习分为 4种类型: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 域的学习分为6类。

,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第二,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第三,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第四,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

第五,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第六,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布鲁姆的六类学习也是由简到繁,每一项都是建立在先前获得的技能和能力基础3、国外几种学习理论 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试误在刺激 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即联结。

三条重要的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 律。

理论最大弱点,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机械的学习,无法解 释复杂的认知学习,抹杀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准备律: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 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2018心理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大纲要点 教育心理学司时有根据学习 两个维度的结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强调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认为这是学生学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将认知领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会得到加强。

效果律:指一个动作如果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2018年《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2018年《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习过程的理解。

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念。

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师的专业基础。

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发育心理学之父”。

学经验。

展过程为: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到心理自我。

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11、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与场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4、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发散性;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12、瑞德的学习风格分类:视觉型、阶段论。

起。

听觉型、触觉型和综合型。

2、关注影响教育的各种社会心5、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型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因素。

类: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和自说我表达型。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元认知的研究。

13、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水平差异、6、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顿悟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智力的类型差异和智力表现早晚的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教育差异、性别差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1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一是要采用与学习者认知风格7、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相一致的教学策略。

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2、心理发展的 4 个基本特征:连续二是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设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计教学对策。

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8、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平衡性、差异性。

2018云南普洱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学习策略

2018云南普洱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学习策略

2018云南普洱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学习策略【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即将来临,很多考生对2018云南教师招考充满期待,为了让大家顺利备考2018云南教师招聘,今天普洱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学习策略】学习策略这部分的知识点,在教育心理学部分是比较重要的考点,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这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所以需要考生们反复阅读认真体会。

这部分的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为主。

接下来对学习策略知识点详细介绍。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学习策略的概念考生们可以简单了解,从中能理解学习策略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方法,它是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综合,所以考判断题的情况只说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在学习中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显然能让学习效率更高一些。

【练习题】1.学习策略就是在个体学习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方法和活动。

( )1.【答案】√。

解析:目前心理学界对于学习策略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最简单的考查方式就是多选题,直接问学习策略都包括哪些成分。

【练习题】2.学习策略的几种成分是( )。

A.认知策略B.调节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2.【答案】ACD。

(一)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个体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它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加工整理,分门别类地系统储存。

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复述策略(1)利用不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所谓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2018年《教育学》新增考点

2018年《教育学》新增考点

《教育学》新增考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新增考点1:“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所构想的学校模式。

在学校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习共同体”意味着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家长及市民之间的密切协作和互相学习,其目标共同指向:为每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将“学习共同体"构想引入自己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他提出“学习共同体”就是要使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

成为家长与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

这一目标主要通过课堂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之间形成开放课堂、共同成长的同僚性,家长及市民参与教学实践的“学习参与”的方式实现的。

新增考点2:教育公平瑞典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发展,即包括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衡量标准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学业成功并被社会所接纳的机会均等.它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可以理解为每个学生都能在经过某一教育过程后,大体上获得一致的学识水平、能力水平、道德发展水平,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个性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新增考点3:教育的基本形式1。

从纵向看,有落后的、原始的教育现象和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2。

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①学校教育,即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②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③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有两大类,一是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二是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④自我教育,指人们自我组织的自学活动及自省、自修行为;⑤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2018下半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

2018下半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018(下)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11-20)

2018(下)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11-20)

精选word文档下载直接编辑
2018(下)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11-20) 2018(下)教资笔试重要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11-20)
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1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2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新增考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新增考点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最丰富多彩的变量,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学生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新增考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根据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分析,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归纳为三方面:(1)关于学习的研究;(2)关于教学的研究;(3)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

这里主要详细讲述第二点内容。

关于教学的研究中的教学主要指中小学的教育和教学。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从心理学观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例如,教师应如何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用什么媒体向学生呈现教材更有效?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上述种种有关教的问题做岀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新增考点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或普遍性。

特别是心理发展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和速度,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但是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又有可变性的一面。

因为每个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不完全相同,因此会导致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不尽相同,每个个体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而又互相促进的。

同时,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新增考点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肛门期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腔期(0~1岁左右)、肛门期(1~3岁左右)、性器期(3~6岁左右)、潜伏期(6~12岁左右)和生殖期(12~18岁左右)。

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殊的矛盾冲突,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

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

在肛门期,快感主要来自对粪便的排出与克制,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停滞现象,可使人格朝着慷慨、放纵、生活秩序混乱、不拘小节或循规蹈距、谨小慎微、吝啬、整洁两个方向发展,形成“肛门排泄型”或“肛门滞留型”人格。

肛门性格分为两类:(1)肛门保护型——一般表现为整洁、小气,做事有条理;(2)肛门驱逐型——一般表现为不洁净、大方,做事缺乏条理。

新增考点3:婴儿的社会性依恋及类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依恋是婴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结,它发生在婴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关系最密切的成人之间,因此情感依恋最多的是发生在母婴之间。

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如下三种类型:①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母亲在场使儿童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积极地探索和操作。

对母亲离开和陌生人进来都没有强烈的不安全反应。

多数婴儿都属于安全型依恋②回避型依恋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结,被称为无依恋婴儿。

这类婴儿占少数。

③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

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这种类型又叫矛盾型依恋,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

少数婴儿属于这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依恋,是不安全型依恋。

新增考点4: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受生态发展观及个人经验的影响与启发,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及模型。

生态系统理论及模型将个体环境分为四层系统,这些系统以对个体影响的直接程度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布朗芬布伦纳所述的生态系统理论及模型中的环境均为个体感知到的主观环境,即个体对其环境的理解,而非环境的客观特征。

1.微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最直接与个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

影响儿童发展的微观系统主要有家庭系统、学校系统以及同伴群体系统。

其中,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系统,其次是学校系统。

每个系统内部包含三个要素——被个体所直接感知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正是这三个要素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发展。

此外,布朗芬布伦纳强调微观系统与个体的影响是双向、动态的过程。

也就是说,不仅儿童的发展会受到微观系统中各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也会因儿童的反馈与发展而变化。

2.中间系统中间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两个或更多微观系统间的联系与过程。

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为例,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不仅取决于学校微观系统中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受到家庭系统中的家长与学校系统的联系与过程的影响,如家长在家校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合作程度等。

3.外层系统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

例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就是外层系统影响因素。

儿童在家庭的情感关系可能会受到父母是否喜欢其工作的影响。

4.宏观系统宏观系统指的是存在于以上三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

宏观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

它规定如何对待儿童、教给儿童什么以及儿童应该努力的目标。

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观念是不同的,但是这些观念存在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外层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知识经验的获得。

第三章:学习理论新增考点1: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学习的定义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等人强调外部行为的变化;奥苏贝尔、加涅等人强调认知结构的变化。

金布尔从行为主义立场出发的定义影响较大。

金布尔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1)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2)学习不仅会发生外在行为的变化,也会发生内在心理的变化,如潜伏学习和无意学习也属于学习的范围;(3)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如学生从不理解一个概念到弄明白一个概念的过程,从不会操作一个实验仪器到熟练操作仪器的活动过程,属于学习范围;(4)要受到强化;(5)要练习。

新增考点2: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这是一种由美国精神分析家科恩创立的心理治疗模式,以后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

其主要做法是围绕一个题目进行群体讨论,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罗杰斯认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选择与追求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自由,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大学的教学。

其主要做法是: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从不同的信息源来获取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制定契约,指明学生在这一学期要做的工作种类与数量;安排不同类型的课堂结构,吸引不同兴趣与需要的学生自由参与;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定。

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开放课堂的典型特点是无拘无束、不拘形式。

在实施开放课堂的学校里,学生并不需要将自己限制在某个课堂,走进教室后可以做他想做的事,学他想学的科目。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适当的时间促进儿童与学习的真正材料发生接触。

新增考点3: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1.抛锚式教学模式(1)概念。

抛锚式教学模式指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这里所谓的“锚”指的是支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支撑物,它通常是一个故事、一段历险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系列问题情境。

(2)教学操作阶段。

①教师介绍学习目的,呈现学习内容;②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③教师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分解问题并制订问题解决计划;④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⑤教师进行整体评价。

2.支架式教学(1)基本观点。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2)基本环节。

①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必要工具。

②搭建支架,引导探索。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其次,教师要围绕当前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该框架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提供反馈等形式,引导探索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应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

③独立探索。

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问题和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

3.随机进入教学(随机通达教学)斯皮诺的认知弹性理论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初级学习是学习的低级阶段,涉及结构系统、联系紧密的知识领域,称为结构良好领域。

学生可以只知道重要的概念和知识,并能够原样提取。

高级学习则涉及结构不良领域,这个领域的知识有以下特点:(1)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广泛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即概念的复杂性;(2)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之间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差异,即实例的差异性。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广泛而灵活地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建构主义者在探讨高级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模式——“随机通达教学”。

其基本原理是:对于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下、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学习,以此来达到获得高级知识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使学生形成对概念的多视角理解,并要与具体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形成背景性的知识,而不是去情境化的知识。

通过以不同方式交叉浏览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使学习者认识到知识应用的多样性,并且揭示知识的多种关联性以及对情境的信赖性。

要求在教学中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并鼓励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建构起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事实、概念、策略以及概括化的知识,从而形成随机通达的状态。

随机进入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机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认识和理解。

随机进入教学的具体操作如下:(1)呈现情境。

向学习者呈现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

向学习者呈现与当前所选内容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

(3)思维发散训练。

教师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展“元认知”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运用的认知策略优势,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

(4)协作学习。

围绕通过不同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和所建构的意义展开小组讨论。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4.自上而下的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基本思想是指教学工作要通过适当强化以控制相应的学习过程,获得所希望的教学结果。

建构主义者主张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选择一些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并呈现有关问题的整体性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解决,让学生通过单个或小组探索,促使自己发现要完成整体任务须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子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