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768525e69dc5022abea0085.png)
其次,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和谬误在比较中得以鉴别。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YOUR LOGO HERE
THANK YOU
2019.11.20
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OUR HISTORY
11
OUR HISTORY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
从内容和 认识能力
真
理
从广度 和深度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转化 既要反对绝对主义,也要反对相对主义
8
OUR HISTORY
STEP 01
OUR HISTORY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 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在这个 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 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在这个意义上,承认 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2.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一指真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 种主观的思想形式,它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二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其思想内容与认识对 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一致性。
三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即社会实践是客观的。真 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https://img.taocdn.com/s3/m/26e25c9976a20029bd642dab.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即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来考察 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对价值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
第一节 价值的本质、特点和形态
.
2.精神价值
精神价值是相对于物质价值而言的,它是指客 体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
人的精神需要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求知的 需要、向善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与此相应, 精神价值主要包括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 价值
.
认识价值即客体满足人的求知需要的价值,显然,这种具有能够满 足人的求知需要的属性的客体只能是知识或真理,就是说,只有知 识或真理才能满足人的求知需要、具有认识价值
.
道德价值即客体满足人的向善需要的价值
道德价值的客体是人们的社会行为或活动,而人们的社会行为或活 动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则取决于它们是否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 道德规范
任何社会的道德规范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大体上包括两个基本 层次:一是道德理想,二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如果人们的社会行为 或活动体现了或符合社会所倡导的道德理想,它们就具有最高的道 德价值即善,而那些表现出善的社会行为的人也就成为社会的道德 楷模;如果人们的社会行为或活动背离或违反了社会最基本的道德 准则,它们就具有负的道德价值即恶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它的基本形态有神话、常识、科学等, 其中,科学是最具真理性的知识,因而是人类知识的的最高级的形 态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但 人们的认识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动机往往是为了满足其求知的需要即 追求认识价值,这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表现得尤为显 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140304ff12d2af90342e605.png)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对立的,这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 来说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 对的。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1)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 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 (2)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
目录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 制约。
2.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3.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4.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 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 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 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 的界限。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 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 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 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 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如: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 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 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正确, 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ppt课件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388eba360cba1aa811dabc.png)
庄子出山后,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去。老朋友 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招待他。童仆问主人:“一 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它已经没什么 用了。”
25
价值的涵义
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山中的那棵树 ,因为没有什么用,就活得那么久;而主人的那只鹅 ,因为没有用,却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有用和无用 ,你将处于哪一边呢?”
第二 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 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 ,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7
“日心说”与“地心说”
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 行论》。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 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 ,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 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 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深度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 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如:人们在几何学认识的 深化,从欧几里得的欧式 几何到非欧几何学 ; 右图:经典非欧几何图片
1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和认识 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深 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相互引导表现在:
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
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
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
39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 追求,人们在哪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一 个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 价值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红岩第十一章读后感
![红岩第十一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ac576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d.png)
红岩第十一章读后感《红岩》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一群青年学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经历了战争、磨难和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代伟大的革命者的故事。
第十一章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中发生了许多关键的事件,让人深思和感慨。
在第十一章中,主人公叶文洁和她的同学们在红岩学校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这场辩论的主题是关于中国未来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
叶文洁和她的同学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观点,他们就中国未来应该选择的道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这场辩论中,叶文洁表现出了她的坚定和果断,她毫不畏惧地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坚信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这种坚定和果断让人深受鼓舞,也让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叶文洁和她的同学们的辩论,展现了当时中国青年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他们不仅有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更有着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危险,勇敢地站出来,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为了中国的未来,勇敢地奋斗着。
这种青年学生的精神和品质,让人深受感动,也让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在这一章中,作者还通过叶文洁和她的同学们的辩论,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动荡,一切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叶文洁和她的同学们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更要面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他们要在这个动荡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要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要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勇敢地奋斗着。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人深受触动,也让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祝福。
在这一章中,作者还通过叶文洁和她的同学们的辩论,展现了中国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要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宁,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勇敢地奋斗着。
他们要在这个时代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要在这个时代里书写自己的精彩和辉煌,要在这个时代里展现自己的风采和魅力。
真理与价值知识点总结
![真理与价值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3ccc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b.png)
真理和价值是哲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贯穿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选择。
真理涉及我们对事实和现实的认识,而价值则涉及我们对美好和优越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并总结相关知识点。
一、真理的概念1. 真理的本质真理是指与事实相符合的认识或陈述。
在哲学上,真理可以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能够被认识和证明的规律和现象。
真理是对现实的正确描述,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
真理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无论个人的信仰、态度或情感如何,真理都是独立存在的。
2. 真理的判断标准人们常常通过经验、理性和其他方法来判断真理。
在科学领域,真理的判断标准通常是实证主义,即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而在哲学和逻辑领域,真理的判断标准通常是逻辑思维和推理,即通过合乎逻辑的认识和推理来判断真理。
3. 真理的发现和表达真理的发现和表达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形式。
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发现真理,并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真理的表达需要具备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理解和接受。
二、价值的概念1. 价值的本质价值是对美好和优越的追求,是人类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价值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产物。
价值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 价值的种类价值可以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
客观价值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如美、善、真、爱等;主观价值指的是个体的、主观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如快乐、幸福、权利、自由等。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将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相结合,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3. 价值的判断标准人们判断价值往往是基于道德、美学、实用等方面的标准。
在道德领域,人们往往基于善恶、正义、公平等标准来判断价值;在美学领域,人们往往基于美丑、优劣等标准来判断价值;在实用领域,人们往往基于效益、成本等标准来判断价值。
1.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关系真理和价值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真理与价值(下)
![真理与价值(下)](https://img.taocdn.com/s3/m/7669b0d6aa00b52acfc7cab2.png)
(二)价值的特性
客观性
主体性
价值 特性
多维性
社会 历史性
价值的客观性
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价值的主体性
• 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 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 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 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以主体的需 要为主导的。因此客体对于主体的 意义就会因主体及其需要不同而不 同。
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
界。
早上市的一般四对装
公蟹5两、母蟹4.5两的大闸
蟹礼品盒零售价在千元左右, 然而日前在南京高淳,一款 名为“黄金龙凤蟹”的两只 装螃蟹礼盒,规格为公蟹
300克、母蟹200克,外包装
为纯金的盒子,赠品为纯银 的蟹八件,售价99990元。 9月3日《东方早报》
大学生买名牌是好是坏
• 虚荣的满足 • 攀比的心理 • 费用的承担 •角色的定位 •物的役化 •家长的态度
见义勇为牺牲值与不值
• 2009年24日下午2时许,在湖北荆州宝塔 河江段江滩上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 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10余名男女大学 生发现险情后,迅速冲了过去。因大多数 同学不会游泳,大家决定手拉着手组成人梯, 伸向江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其中3名大学 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第一,评价是以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 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 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 知识性认识。
知识性认识与评价性认识
知识性认识
认识内容:客 体本身的状态
评价性认识
认识内容:客体 和主体之间的价 值关系
马哲论文: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马哲论文: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1376f00cc175527072208c8.png)
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班级:数学1002 姓名:汪明玥学号:41063050世界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适应发展的需要,人类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和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真理的问题,而且存在着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首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也就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还有,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真理,必然能够经得起实践不断的考验。
同时,必须清楚的是,真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
二、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
因为,任何真理必然包含着与客观现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
真理的相对性即真理的条件性和真理的有限性,人们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就拿数学计算规则来说,刚开始时,人们只是认识到,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就等于两个苹果,所以人们就得出结论,1+1=2,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一堆沙子加一对沙子还是等于一堆沙子,所以说,1+1=1。
从这点就可以充分看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其次,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其次,用来满足人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价值的特点表现着主体性的内容,因为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因素的,因此,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就会因为主体的需要不同而不同。
马克思论文--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论文--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3d195f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4a.png)
真理与价值摘要:价值同真理一样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内容,但是价值又和真理不同,它有着特殊的性质和意义。
创造价值是人类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价值作为人类对象性活动的普遍的基本内容,是同真理一样重要的基本范畴。
人类在一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只有服从真理才能成功,所以必须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但是,达到真理并不是人类活动唯一的最终的目的,追求真理本身也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包括真理的价值在内。
关键字:真理;价值;评价一、真理及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又称客观真理,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因此,要判断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在主观的领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仅仅在客观世界的范围内也是不行的,要证明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惟一能够充当真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结起来的“桥梁”即实践。
(一)、真理客观性的两重性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是以不把人的意志为转移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一方面同主观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同客观世界相联系。
人们带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去实践,由此而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这样就能把原来的理论认识同客观现实相对照,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的真理性。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并且只有实践才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所以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唯物主义之说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既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简述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
![简述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d55883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6f.png)
简述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
(1)真理的价值体现在其功能上。
第一,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一方面,因为真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在实践之前,人们可以根据真理制定正确的计划、方案甚至实践模式,这些成为人们行动的基础,以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
另一方面,真理渗透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可以随时纠正实践活动中的偏差。
第二,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每一种真知都为未来的知识提供思想资料和理论指导,为知识的发展和新真理的达成开辟道路。
因此,追求和把握真理是青少年认知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三,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每个人都必须服从真理,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它对人有着无可比拟的教育作用。
真理的鼓舞作用在于,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给人力量和鼓舞,使人把追求真理视为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特殊的功能,它是主要的交换手段。
只要有钱,你就能得到你需要的一切,这就非常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预防和抵御这些腐朽东西的侵蚀和毒害。
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f6321577fd5360cba1adbec.png)
二是指实践标准的权威性,即实践 最终能检验出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
任何实践都不可能对现有一切认
识都作出充分的检验,在一定历 史阶段上,经实践证实的真理也 只具有相对的近似的正确性,这
是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历史的、具
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 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 识。 两层含义:一是实践标准的局限性,即任何 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个别的。具有时 代和历史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证明和驳倒当 时的所有认识。
为现实。实践是主客观的“交错点”。
主观 认识
实践
客观 效果
真理
谬误
相符 不符
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有真
理性,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 验。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即只有实 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除了实践 标准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标准。
⒉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
也有两方面含义:
其一,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无限发展的宇宙的一个部分、一个 片段的正确反映; 其二,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 确反映。
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 性,二者是相互区别的,同时又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的辩证统一表现在: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制约、相互包 含的。 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存在于相对性之中,受相对 性的制约; 另一方面,相对中也包含着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 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6dde505f0e7cd1842536c6.png)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应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不同人对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有所不同,但是对于 特定实践活动中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 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坚持真理一元论,就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真理,按 照真理办事,才有可能成功。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首先,价值是推动实 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其次,价值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最后,价值是实践 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引导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地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Thank You
真理与谬误
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 目的歪曲反映。人类真理的获得正是通过谬误的不断产生和不断排除实现的。 真理和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矛盾,它们对立统一。
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真理和谬误是互相对立的。但真理和 谬误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真理在一定情况下能够转化为谬误。其一,真理是具体的,超出范围 失去特定条件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是全面的,将事物的任何一点忽视 或者孤立起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谬误在一定情况下能够转化为真理。当人们把超出特定条件的错误加 以修正,使至重新与其所应用的条件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
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 基本规律。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7b4bb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8.png)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章节一:真理的概念与特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真理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真理的特性。
教学内容:1. 真理的定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的特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理。
2. 讲解:详细讲解真理的定义和特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特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真理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真理的概念和特性进行总结。
章节二:实践与真理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实践与真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中的作用: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真理的发展。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实践与真理的关系以及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中的作用。
5. 总结:对实践与真理的关系以及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章节三:认识过程与真理的追求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认识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在认识过程中追求真理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认识过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2. 在认识过程中追求真理的方法: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等。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过程。
2. 讲解:详细讲解认识过程以及追求真理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追求真理的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认识过程中如何追求真理。
5. 总结:对认识过程以及追求真理的方法进行总结。
章节四:真理的发展与创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真理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真 理 与 价 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真 理 与 价 值](https://img.taocdn.com/s3/m/14a638cd79563c1ec5da71e0.png)
实
践
证
明
哥
白
尼
的
日
地心说
心
说
是
真
理
日心说
2、逻辑证明和实践标准的关系
(1)逻辑证明:即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判断,通过推
理来证明待证命题的思维过程,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一种 重要手段。
就一切可能“来任看何,真我理们,还如差果不把多它处说在得人类 历史的开端,‘而过将火来’会…纠…正加我以们夸的大,错把误它的运后代
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 ,大概比我们以有弄可到能荒经谬常绝以伦极的为地轻步,视而的且态在度纠
正其认识错误这的种前情代形要下多,得甚多至。必”然会变成荒
谬绝伦的东西。”
(2)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不能代替实践 标准: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检验。
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
水果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哺乳动物是胎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梨含有维生素
鸭嘴兽是胎生的
卵生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
——《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 页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1. 价值 含义: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 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 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 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2.价值的特性
真 理 判 断 的 标 准
真理与价值——精选推荐
![真理与价值——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09ee8e9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5.png)
真理与价值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不是正确,怎样证明认识的正确性?这就是真理和真理标准的问题。
认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真理。
人们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真理对人类有什么意义?这就是真理的价值问题。
一、真理及其属性1.真理和谬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
认识和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这是真理最根本的规定性。
这里讲的相一致、相符合不仅是指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相一致、相符合,而且更主要的是指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
仅仅同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相一致,不一定就是真理。
因为外表的联系是不深刻的,现象中包含着假象。
与不深刻的表面联系和假象一致的认识不能算是真理,只有既与事物的表面联系、事物的现象又与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的本质相一致的认识才是真理。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听人说“亲眼所见”,以为亲眼所见就一定是真的,其实不然。
眼睛可能是吸纳信息最多最快的一种感官,但它并不能直接获得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
所以,有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认识,它不仅与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而且也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排斥的,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
这在一定范围具有绝对意义。
正因为如此,坚持真理才是崇高的,修正错误才成为必要。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否定的,否定了真理必然导致谬误,否定谬误才可能达到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真理与价值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0c269d1ba1aa8114431d9f0.png)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真理与价值2019考研分数线部分院校已经公布,此时2020的考生应该进入备考大军中啦!政治中马原的知识点比较杂,提前了解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下面整理了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政治考研马原必背知识点:真理与价值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①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b.世界是可知的,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a.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b.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c.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b.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一致的;d.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
(4)真理和谬误①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他们是性质对立的两种认识;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③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
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06bf98d6529647d27285262.png)
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 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 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 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 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 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 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 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 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 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 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 两种不同属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 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 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 约。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 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 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 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
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但没有反对神学的观点,如 果神学的某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生活确有价值,就 承认它是真实的。将哲学从抽象的辩论上,降格到 更个性主义的地方,但仍然可以保留宗教信仰。承 认达尔文,又承认宗教,也不承认是二元论的,即 既唯物,又唯心,而是认为自己是多元论的。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产物。创始人 是美国的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在我国以胡适 为代表。
简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简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2ed619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0.png)
简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和价值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在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辩证的。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一、真理的概念及其辩证性真理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反映。
真理的产生需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而这种认识和把握必须是符合客观规律性的。
因此,真理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
真理的辩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真理是相对的,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真理也是绝对的,客观规律性本身就是绝对的,不会随着人类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二、价值的概念及其辩证性价值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属性。
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类对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主观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对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也会不同。
价值的辩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价值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和社会对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会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价值也是绝对的,因为事物的价值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人类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首先,真理是价值的基础。
只有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有正确的把握,才能准确评价事物的价值。
其次,价值是真理的归宿。
通过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真理。
最后,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事物,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真理和价值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推动社会的发展。
真理与价值读后感
![真理与价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588e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e.png)
真理与价值读后感读完关于真理和价值的这些论述啊,就像在脑子里开了一场超级有趣的辩论会。
先说真理吧,以前就觉得真理是那种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东西,就像数学公式,1 + 1 = 2,这就是真理,不管谁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它都是对的。
可是读了之后才发现,真理这个事儿啊,还真没那么简单。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就意味着我们得去探索,得去发现。
就像科学家们找那些物理定律一样,那可不是坐在家里瞎想就能想出来的。
而且啊,真理还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认知的加深,以前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可能就被修正了。
这就好比以前大家觉得地球是平的,这在当时可能就是大家所认为的“真理”,但后来经过各种探索才知道地球是个球,这才是真正的真理啊。
这让我感觉真理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老是躲在知识的森林里,等着我们去把它揪出来。
再说说价值,价值这个东西可就更接地气了。
价值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算盘,衡量着这个东西对我们有没有用,值不值得。
比如说我喜欢吃冰淇淋,那冰淇淋对我来说就有价值,它能给我带来快乐,满足我的味蕾。
但价值又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个人喜好。
它还和社会有关系呢。
一本书,它可能对一个想学习知识的人有价值,对一个想要从中获取灵感的作家有价值,同时它也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承有价值。
价值就像一个多面手,在不同的人和事面前展现出不同的面孔。
真理和价值之间的关系也是特别微妙的。
它们就像一对好伙伴,有时候又像两个小冤家。
真理是价值的基础,要是没有真理,价值就像是建在沙子上的房子,风一吹就倒了。
比如说一个药号称能治病,但是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没有符合真理(也就是医学上的科学规律),那这个药所谓的治病价值就是假的,可能还会害人呢。
而价值呢,又像是真理的动力。
因为我们想要追求那些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才会去探索真理。
就像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能飞上天,于是就去探索飞行的真理,发明了飞机。
总的来说,读完这些关于真理和价值的东西,就感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1.“权威”标准; 2.众人标准; 3.“实用”标准; 4.实践标准。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实 践 标 准
马克思
实 用
胡 适
标
准
孔子
权 威 标 准
亚里斯多德
众 人 标 准
真理多元论
分析材料:“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得腰痛病,泥 鳅也会这样吗?人爬到高树上觉得胆怯,猿猴也 这样吗?人、泥鳅、猿猴,究竟谁选择的住处合 适?出色的美人毛嫱、丽姬,人以为是美的,但 鱼见了它们吓得潜入水底,鸟见了它们高飞,麋 鹿见了它们跑开,美不美,究竟以谁的尺度作为 衡量的标准呢?看来,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 是非。”
辨析: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
辨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 真理的否定。
不正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 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 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 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 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 大程度上是真理,不由任何人的主观认识而定, 而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 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 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主体
客体歪曲反映Fra bibliotek真理 谬误
2、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 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内容。 例,指鹿为马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 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 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 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这种东西,在我的想法中,是并不 必然表示与错误对立的,相反地,它在一些最 根本的情况下,只是表示不同的错误彼此之间 的一种对比:比方说,这种错误比那种错误更 古老,更深刻,甚至是不能消除的,因为我们 这一类有机生物没有它就活不成;而其他的错 误则并不像这样以生存条件的资格对我们进行 暴虐统治,与那种‘暴君’相比之下,倒是可 以抛弃和‘反驳’的。”(尼采 1844-1
(注意:如果有同学抓住了“评判”二字,从 价值论角度,即从评判事情是非得失的角度去 分析,也是很好的思路。)
二、检验真理的标准
关于真理的检验标准,不同的哲学派 别有不同的观点,有“权威”标准,众 人意见标准,实用标准等等。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 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为什么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标准呢?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 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非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思辨的真理不是别的,只是经过思想的理性 法则。”(黑格尔《小逻辑》)
“任何辞典都会告诉你们,真理是我们某些观 念的一种性质;它意味着观念和实在的‘符 合’,而虚假则意味着与‘实在’不符合。实用 主义和理智主义者都把这个定义看做是理所当 然的事。”(詹姆斯《实用主义》)
“有各式各样的眼睛。司芬克斯也有眼睛--: 所以有各式各样的‘真理’,所以根本没有真 理。”(尼采1844-1900年 参见商务 印书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第一节 真 理
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以及如何 判断它们的符合?就涉及到真理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观是一个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研究真理的内容、 特点、发展过程、检验标准以及真理与 谬误的关系等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可 以使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减少盲目性,提 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及其标准是客观的
实
践
证
明
哥
白
尼
的
地心说
日
日心说
心
说
是
真理没有阶级性
真 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
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 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
1633年,罗马宗教法庭宣判将伽利略终身监禁;
1980年,罗马教皇公开为伽利略平反,承认三百 多年前对伽利略审判是不公正的,宣布撤消给伽利略 的罪名。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客观性的意义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观的唯物主 义: 真理观的首要问题。
坚持客观真理论: 必然反对主观真理论。 必然肯定真理一元论。 必然肯定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必然肯定真理没有阶级性。
坚持客观真理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凡主张对待同一认识对象可以有多种认识结论 同时并存,这些结论都是真理的观点和学说,即真 理多元论。
900年商务印书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 论著选辑》)
一、真理及其特性
1、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只有人 们对这些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才 有真理和谬误之分,其中正确的认识 为真理,错误的认识为谬误。
真理的含义:
例一:庄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例二:民间俗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其实质是唯心主义 的主观真理论
其一,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用真理形式的主观 性取代其内容的客观性;
(俄)波格丹诺夫:真理是思想形式
其二,否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用真理的效用性取 代真理的社会实践标准。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想一想
实践是客观的 物质性的活动
智力
实践的主体 是客观的
体力
实践的对象 是客观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
都是由客观 条件决定的
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设备 是客观的
客观真理论与主观真理论的对立。唯物主义
真理观(客观真理观)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 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唯 心主义真理观(主观真理观)则坚持思维第一 性,存在第二性的认识路线,因而都否认客观 真理,坚持“主观真理”论,如马赫主义的 “真理是思想的形式”,实用主义的“有用就 是真理”以及“真理多元论”等,都是否认真 理的客观性,以不同形式宣扬主观真理论。
辨析:对任何事情的评判,总是“公说公 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正确。该说法的实质是无视真理的客观性, 而过分夸大真理的主观性。真理的客观性主要 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们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当中不能含有同 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对于任何确定的 具体问题和对象的认识,真理只能有一个,即 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而不可能 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