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的几种形式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鱼雷是一种水下武器,用于攻击敌舰或其他水下目标。
它们被广泛使用,并在世界上多个海军中得到了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世界鱼雷发展的历程:19世纪中期:- 1866年,麦克奥瑞德(McEvoy)设计了第一种真正可用的自推进鱼雷。
- 1868年,美国海军工程师约瑟夫·温德尔(Joseph W. Wendell)设计了第一种投放到水中的鱼雷。
20世纪初:- 1902年,英国海军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Robert Whitehead)设计了可自动自动驾驶的鱼雷,这极大地增加了其有效性。
- 1906年,美国成功地使用电力推进(蓄电池)的鱼雷。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鱼雷迅速成为主要海战武器之一。
- 1920年,英国海军发展出奥托燃烧式鱼雷,极大地增加了鱼雷的射程。
- 1935年,日本开发出航空鱼雷,使得飞机能够携带鱼雷并在海上进行攻击。
二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个国家在鱼雷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其速度、精准度和射程。
- 德国在二战期间开发了远程无线电鱼雷,随后进一步改进为声纳制导的鱼雷。
- 各国积极研发着声纳导引技术,以增加鱼雷的精确度。
冷战及之后:- 冷战期间,声纳和制导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使鱼雷能够更好地追踪目标。
- 1971年,苏联推出高速鱼雷,破坏力大大增加。
- 1980年,美国引入了采用纤维光束制导的鱼雷,提高了其作战能力。
21世纪:- 当今时代,鱼雷被广泛应用于海军作战中,各国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如新型推进系统、改善目标追踪和制导系统等。
以上是世界鱼雷发展的历程,通过几个世纪的努力和创新,鱼雷从最初的基础型号发展到具有高速度、精准度和破坏力的先进水下武器。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鱼雷是一种水面或水下发射的自导武器,它能够在水中远距离追踪目标并破坏敌方舰艇或海洋设施。
鱼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以下是世界鱼雷发展历程的梳理。
早期的鱼雷是被当作一种自船只上发射的简单炸弹,被称为“鱼雷”(Torpeado)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1776年,当时美国海军为反击英国人的船只用于海战中。
然而,这些早期鱼雷并没有自导能力,只能直线运动,且没有引信进行爆炸。
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发明了真正的自导鱼雷。
怀特海德的鱼雷利用了压水舵和重力自稳性,使得鱼雷能够追踪目标。
这种鱼雷被用于英国和法国的海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到了20世纪初,德国海军对鱼雷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他们成立了一群专注于鱼雷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了鱼雷技术的飞速发展。
1914年,德国发明了鱼雷的被动声学引信,使其能够在水中侦测声音信号并进行跟踪。
这项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率。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在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鱼雷的速度、射程和精确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战期间,德国发明了先进的声纳技术,使得鱼雷能够更好地追踪目标。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核能技术的发展,搭载核弹头的核鱼雷开始被发展出来。
这种鱼雷的威力巨大,能够一击沉没一艘舰艇。
然而,由于核武器的威胁,国际社会在1963年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了在水下进行核爆炸试验。
因此,核鱼雷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鱼雷的制导系统也得到了重大突破。
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制导技术,如惯性导航系统、GPS导航系统和卫星导引系统。
这些新技术使得鱼雷能够更加精确地追踪和攻击目标,提高了其战斗效果。
目前,世界各国对鱼雷技术的研究仍在继续。
各种新型鱼雷,如声纳引信鱼雷、无人鱼雷和水下无人潜航器等,不断涌现,使得鱼雷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鱼雷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炸弹到具备自导能力的武器的演变。
鱼雷跟踪目标
鱼雷跟踪目标鱼雷跟踪目标鱼雷是一种水下武器,它是一种能够利用推进器在水中自行航行的导弹。
鱼雷通常用于海战中,能够迅速打击敌舰,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而要使鱼雷能够准确命中目标,就需要鱼雷具备跟踪目标的能力。
鱼雷跟踪目标的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工程。
它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声纳探测、目标识别、自动导航等。
一般来说,鱼雷跟踪目标分为主动引导和被动引导两种方式。
主动引导是指鱼雷利用自身携带的声纳设备主动搜索目标并进行跟踪。
鱼雷的声纳设备会发出一束声波,然后通过接收回波来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
由于水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声纳设备可以在短时间内探测到目标并进行跟踪。
在跟踪过程中,鱼雷可以根据目标的位置变化调整自己的航向和速度,以确保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被动引导则是指鱼雷通过接收来自目标的信号进行跟踪。
这种方式通常使用声纳设备来接收目标发出的声音或者其他信号,比如发动机声音、水流声等。
鱼雷通过分析这些信号的特征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航向和速度。
被动引导的优势是不会泄露自己的位置,隐蔽性较高,但对目标的依赖性较大。
无论是主动引导还是被动引导,都需要鱼雷具备一定的智能化能力。
鱼雷必须能够识别目标,判断目标的类型、大小和速度等基本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跟踪和攻击。
同时,鱼雷还需要具备自动导航的能力,以确保在跟踪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准确运行,避开障碍物并躲避反鱼雷系统的攻击。
跟踪目标是鱼雷的关键能力之一,它决定了鱼雷能否有效打击目标。
随着科技的发展,鱼雷跟踪目标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逐渐出现了更加先进的鱼雷系统,包括使用激光、红外线、磁力等技术进行跟踪的新型鱼雷。
这些新技术使得鱼雷的跟踪目标能力进一步提升,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目标并进行打击。
总之,鱼雷跟踪目标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技术。
它需要鱼雷具备声纳设备、目标识别、自动导航等多种技术,并能够随时调整航向和速度以确保命中目标。
随着科技的进步,鱼雷跟踪目标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得鱼雷的打击能力更加强大。
鱼雷概论
158艇在1954年浙东海战中发射两枚鱼雷一举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舰”
4. 鱼雷发展状况:未来 (1)速 (2)深
(3)准
(4)静 (5)狠
英“旗鱼” MK24-2
MK-50鱼雷
“海矛”火箭助飞鱼雷。
航程超过100公里,是反潜的有效武器
俄罗斯SS-N-14"石英"
尺寸:长7米 直径600毫米
飞行速度0.95马赫
航程46000米
最大航深1200米
3. 分类:
(1) 按动力装置分:热动力、电动力
(2) 按鱼雷直径分: 重型、轻型
MK46 Mod.5型鱼雷
全长 2.59米
直径 32.38厘米 重量 235公斤(舰用型)
射程 7312米
3. 分类:
(1) 按动力装置分:热动力、电动力 (2) 按鱼雷直径分: 重型、轻型
基辅级的鱼雷发射装置有左右两组,均为五联装;
每组发射器可整体旋转; 准备装弹或发射,发射装置转动90度,鱼雷弹靠轨道小吊车填充。
一、鱼雷武器的发展简史
1. 鱼雷:是能自动推进,按预定航向和深度航行,自动
导向目标并且命中目标时自动爆炸的水中兵器。 2. 特点:
(1) 进攻性强
(2) 隐蔽性好 (3) 破坏力大 (4) 使用方便
3. 分类:
(1) 按动力装置分:热动力、电动力 (2) 按鱼雷直径分: 重型、轻型 (3) 按制导方式分:直航、自导、线导 (4) 按运载工具分:舰用、潜用、空投、火箭助推
“STE-53-65K”热动力系列鱼雷
直径(533.4毫米)
长度(7728毫米) 重量(1703公斤)
射程(16000米)
最大航速(40节) 作战深度(400米)
鱼雷制导技术
迄今为止,鱼雷制导技术有以下几种:1、声自导;2、主/被动声自导;3、线导+声自导;4、线导+主/被动声自导;5、尾流制导+声自导;6、光纤制导+声自导;7、光纤制导+主/被动声自导;8、拖曳基阵制导;9、智能数字化制导。
这些制导方式均以声场理论为基础,大多已广泛应用于鱼雷,只有几种还在研究发展之中。
重型鱼雷往往采用以上的第4种制导方式,即线导+主/被动声自导;而轻型鱼雷一般无需线导,只有主/被动声自导。
这是因为前者航程较远,所以要光用线导把鱼雷导向目标近,最后转换成主/被动声自导。
如果没有线导,鱼雷声自导不可能捕获远距离目标;而没有主/被动声自导,鱼雷的命中精度就不高。
这与反舰导弹需要中段惯性制导加末段主/被动雷达寻的的道理是一样的。
鱼雷线导控制系统由导线、放线器和信号传输设备等。
导线具有较强的拉力和抗腐蚀有力。
鱼雷发射后,射击控制系统通过导线传输指令,控制鱼雷的航向、航速、航深和姿态;鱼雷则通过导线向发射舰艇连续传回自身的工作状态、位置、运动姿态、以及目标的方位、距离、干扰情况等信息。
射击控制系统根据目标和鱼雷的运动参数,经处理后形成制导指令并向鱼雷发出,把鱼雷导向目标。
当鱼雷进入声自导作用距离时,启动自导系统,先以被动声自导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识别,在一定时候转入主动声自导,对目标精确定位和攻击。
美国MK50轻型鱼雷的声纳系统能以很快的速度在很大的水域内搜索和发现目标。
其声纳基阵能以多种频段连续发射单脉冲和调频脉冲,然后通过选择发射及接收波提高数据的采集量量。
自导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后检测信息处理技术,2台数字式计算机可以用来估算声纳回波,辩别真假目标。
瑞典TP43X0虽然是轻型鱼雷,却有线导部分。
它采用在一根导线上进双向分时多路传输方式,允许传输80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鱼雷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数字计算机技术使鱼雷自导智能化:采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数字计算机可分辩真假目标。
刷茨考甫黑头鱼雷
刷茨考甫黑头鱼雷黑头鱼雷现代关于甲午战争的著作,在提及“福龙”艇对“西京丸”展开的鱼雷攻击时,大都只注意叙述攻击失败的结果,而并无法令人信服地分析失败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东沟海战中这次如同昙花一现般的鱼雷艇出击行动,有必要对当时北洋海军所装备的鱼雷有所了解。
下文所引技术资料主要根据1890年印行的北洋海军鱼雷专业教材所列的内容,以尽量排除现代鱼雷知识对近代海军研究的影响和误导。
“福龙”艇所使用的鱼雷是当时北洋海军中通行的黑头鱼雷,由德国刷次考甫工厂制造,性能上略优于白头鱼雷。
这种鱼雷从头至尾共由九个分段榫接铆合组成,其中尤以雷头、深浅机最为关键。
雷头即鱼雷的战斗部,分为操雷头和战雷头,操雷头中没有装药,而用铁饼配重,主要用于平时训练,因为鱼雷价值高昂,不可能在训练演习中大量实际消耗,因而训练时装上击中目标不会爆炸的操雷头,以利于反复回收使用。
作战时则换用装药的战雷头,当时黑头鱼雷配用的战雷头外形与操雷头类似,都呈圆锥形,特殊的是在战雷头的尖端有4把如同小刀一般的碰撞引信,称作四翅钢枪,四翅中的任何一翅碰到目标都能使得整个引信向后缩回以激发雷管,引爆战雷头。
为防止鱼雷引信过于敏感遇到任何碰撞都产生爆炸,在引信的末段和雷管之间又设有一层红铜片,引信受阻退回的力需要先捅破红铜保险片后才能引爆雷管。
黑头鱼雷战斗部之内的装药分为3个部分,层层相套,最内是装有银爆药的雷管,其外是装填少量干棉火药的引药管,再外的空间全部是湿棉火药,计有20-25公斤之多。
鱼雷引爆的整个流程是:四翅钢枪引信碰撞目标、引信缩回捅破保险红铜片、雷管被触发后银爆药发生化学反应点燃、装有干棉火药的引药管被引爆药点燃、战斗部内的湿棉火药被引药管点燃,引发大爆炸,“湿棉药燃炸不速,必须用干棉药以引之,使其一齐燃发,而生大爆力,更须银爆药之性以助之,则燃速而力大。
盖棉药之性一见银爆药之性,力大无穷,而药气挤紧忽然进行暴烈,其力聚而不散,故能产生极大之爆力。
鱼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鱼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鱼雷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下武器系统,具有高速、隐蔽性和有效性等优势。
本文将对鱼雷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1. 发展现状1.1 传统鱼雷传统鱼雷是指采用传统推进系统、引信系统和制导系统的鱼雷。
这种鱼雷一般具有较高的速度和爆炸威力,能够对水面舰船和潜艇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对传统鱼雷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其隐蔽性和对抗干扰的能力。
1.2 智能鱼雷智能鱼雷是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制导系统和数据链等技术的鱼雷。
通过集成先进的电子设备,智能鱼雷能够实现自主搜索、识别和攻击目标。
智能鱼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鱼雷的自主性和精确性,增强了其对抗护卫舰艇和反鱼雷系统的能力。
1.3 生物鱼雷生物鱼雷是一种利用生物体能量进行推进的鱼雷。
生物鱼雷利用生物体的运动能力,通过人工培养或基因改造,将生物细胞嵌入到鱼雷的结构中。
生物鱼雷的优点在于可持续推进和低碳环保,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些技术和伦理上的挑战。
2. 未来趋势2.1 自主性趋势未来鱼雷将更加注重提高自主性能。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鱼雷将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搜索、选择和攻击,减少人为干预和提高打击成功率。
2.2 多功能化趋势鱼雷在未来将逐渐实现多功能化。
通过在鱼雷上装载传感器、通信设备和作战系统,将鱼雷变成一个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的平台。
这将使鱼雷在情报收集、海底资源勘测等领域中具备更广泛的应用。
2.3 远程作战趋势未来鱼雷作战将呈现远程化的趋势。
随着电力和储能技术的发展,鱼雷将能够实现更远的射程和更长的续航时间。
这将使鱼雷具备更强的打击力量和更广的作战范围。
3. 应用前景3.1 军事应用鱼雷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下武器系统,将在未来继续在国际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抗舰艇、潜艇和反鱼雷系统,为水下战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3.2 民用应用除了军事领域,鱼雷在民用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鱼雷是怎样攻向目标的-
鱼雷是怎样攻向目标的?如果说到“地雷”,大家一定会想起电影“地雷战”中炸得日本鬼子魂飞胆丧的“大圆球”。
如果提起“水雷”,不难想像,一定是水中的“大圆球”。
而说到“鱼雷”,自然便成了可以像鱼一样游动的“大圆球”。
从外形上看,此时的鱼雷已经不是“大圆球”了,它要像鱼一样在水中运动,就需要加上“鱼头”、“鱼尾”、“鱼鳍”等,于似乎,“大圆球”被拉长。
就更像鱼了。
翻开《辞海》,鱼雷的释义是“能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深度的水中兵器,似圆椎形,头部装有引信和炸药,中部和尾部装有燃料和动力装置等。
……有的鱼雷还有能自动捕捉目标的自导装置等。
”我国军标对鱼雷的表述是:“鱼雷是一种水中自动推进、引导,用以攻击水面或水下目标的水中兵器。
”以上对鱼雷的释义概括了它的三个基本属性,即:在水中自动推进或自航性,导引性,破坏性。
鱼雷的破坏性不难讲解也不难实现,只要有引信和炸药即可解决。
如何让鱼雷动起来,而且能自动地游向目标,这才是人们最关注的,也是鱼雷技术的关键。
如何让鱼雷动起来?要让鱼雷动起来,关键就是它的动力系统,这也是决定鱼雷速度和航程的重要性能指标。
一般来讲,鱼雷的动力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热动力和电动力。
在鱼雷航速、体积、重量一定的前提下。
航程取决于动力系统的比功率和能源的比能,而这两项指标,热动力都比电动力具有较大的优势。
热动力系统热动力系统一般包括能源(燃料)、发动机和推进器三部分。
发动机的种类繁多,有多缸往复或凸轮活塞发动机、斜盘发动机、涡轮发动机、燃气轮机及固体火箭发动机等。
它们的位置一般设在鱼雷的后段。
热动力系统采用的燃料有普通燃料(气、水、油)、单组元燃料(如奥托燃料)、多组元燃料(如奥托-Ⅱ+过氧化氢+海水三组元燃料)和固体燃料。
应用广泛的奥托-Ⅱ燃料是一种硝酸酯类燃料。
燃料在常温下一般是气态或液态的,只有固体火箭发动机用的火药是固态的。
由于鱼雷在水下航行,不可能像飞机和汽车一样从周围大气中取得氧气,因此它携带的燃料不但有燃烧剂还有氧化剂,空气、过氧化氢和纯氧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携带物。
船舶的鱼雷与反鱼雷作战技术
船舶的鱼雷与反鱼雷作战技术1. 鱼雷的定义与分类鱼雷是一种水中兵器,它通过自身的动力装置推进,依靠声纳系统制导,用以攻击潜艇、舰船和其他水中目标。
鱼雷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动力来源分,可分为电动鱼雷和蒸汽鱼雷;按制导方式分,可分为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按作战用途分,可分为攻击型鱼雷和防御型鱼雷。
2. 鱼雷的作战原理鱼雷的作战原理主要依赖于其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战斗部。
动力装置为鱼雷提供推进力,使其在水中高速航行;制导系统通过声纳或其他传感器探测目标,并引导鱼雷准确命中目标;战斗部则用于对目标进行破坏。
3. 反鱼雷作战技术反鱼雷作战技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敌方鱼雷攻击成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防御鱼雷防御鱼雷是指通过发射干扰信号、施放声纳诱饵等手段,干扰敌方鱼雷的制导系统,使其无法准确锁定目标。
此外,还可以利用声纳系统对周边水域进行监测,发现敌方鱼雷的信号,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3.2 硬防护措施硬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采用消声材料降低舰船的噪声,以及安装防护装甲板,提高舰船对鱼雷攻击的生存能力。
3.3 软防护措施软防护措施主要是指利用电子战手段,对敌方鱼雷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例如,通过发射强烈的电磁干扰,干扰鱼雷的导引系统;或者利用声纳系统发射干扰信号,干扰鱼雷的声纳系统。
3.4 综合防御系统综合防御系统是将多种防御手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例如,可以结合防御鱼雷、硬防护措施和软防护措施,以及对敌方鱼雷的预警和跟踪系统,实现对鱼雷攻击的全方位防御。
4. 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鱼雷与反鱼雷作战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一方面,鱼雷的隐蔽性、精确性和威力不断提高,对舰船的威胁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反鱼雷作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力求破解敌方鱼雷的攻击。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智能化、无人化、多功能化、网络化等。
同时,这也给反鱼雷作战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以适应新的作战环境。
钓鱼时如何正确利用鱼雷和铅坠
钓鱼时如何正确利用鱼雷和铅坠钓鱼是一项古老而充满乐趣的活动,对于爱好者来说,正确使用钓鱼工具和技巧至关重要。
在钓鱼中,鱼雷和铅坠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利用鱼雷和铅坠,在钓鱼中提高成功率和乐趣。
一、鱼雷的作用与种类鱼雷是钓鱼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它的作用是在鱼线上起到重量平衡的作用,保持鱼饵在水中的位置。
根据不同的钓鱼需求,有多种种类的鱼雷可供选择。
1. 球形鱼雷:球形鱼雷是最常见的鱼雷之一,外形呈圆球状,材质多为铅或钢。
球形鱼雷适用于较浅的水域,其重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2. 长型鱼雷:长型鱼雷适用于需要长距离投放鱼饵的情况,外形细长,重量适中。
它的形状设计使得鱼线可以更容易穿过水面,减少了空气阻力。
3. 鳕鱼鱼雷:鳕鱼鱼雷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鱼雷,外形呈鳕鱼形状。
它主要用于海钓,具有较好的抛投平衡性,适用于远距离投放鱼饵的需求。
二、正确使用鱼雷的注意事项在使用鱼雷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和遵守,以确保钓鱼的成功和安全。
1. 选择合适的鱼雷:根据钓鱼地点和钓鱼对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鱼雷。
不同的鱼雷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钓鱼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鱼雷能提高钓鱼的效果。
2. 鱼雷的安装方式:将鱼雷穿过鱼线,根据需要调整鱼雷的位置,通常鱼雷应该位于鱼钩上方的位置,以保持鱼饵在水中的位置稳定。
3. 鱼雷的重量选择:根据钓鱼需要,选择适当的鱼雷重量。
一般来说,水流较大的地方需要使用较重的鱼雷,以保持鱼饵的稳定性,而水流较小的地方则可以选择较轻的鱼雷。
三、铅坠的作用与使用技巧除了鱼雷,铅坠也是钓鱼中常用的辅助工具之一。
铅坠的作用是增加钓组的重量,使得钓组更好地沉入水底,同时增加触底感知能力,提醒钓者有鱼上钩的可能性。
1. 铅坠的选择:根据钓鱼需求和水域情况,选择合适的铅坠。
一般来说,水流较小的地方可以选择较轻的铅坠,而水流较大的地方则需要选择较重的铅坠。
2. 铅坠的装配:将铅坠穿过主线,并根据需要使用浮标或者钢丝固定铅坠的位置。
鱼雷的几种形式
鱼雷作为海军的主战武器,在战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鱼雷的分类1、按动力分类:电动力鱼雷、热动力鱼雷。
电动力鱼雷使用的动力通常有:硫酸电池、银锌电池、燃料电池等。
热动力鱼雷使用的动力通常有:煤油+高压空气,煤油+氧气,奥托燃料等。
2、按发射体分类:空投鱼雷、舰用鱼雷、潜用鱼雷。
3、按鱼雷自导方式分类: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声自导鱼雷既可攻舰,也可反潜。
尾流自导鱼雷只能攻舰。
4、按鱼雷的控制方式分类:直航式鱼雷、自导鱼雷、线导鱼雷5、按鱼雷的直径大小分类:重型鱼雷、轻型鱼雷目前国际上的鱼雷通用直径是533mm,重型鱼雷的直径多为650mm,轻型鱼雷的直径为320mm,如空投鱼雷,多为轻型。
而潜用鱼雷多为标准型或重型鱼雷。
二、鱼雷的发展鱼雷最初只能直航,即发射后走直线,因此要求鱼雷能很准确的瞄准目标。
而对直航鱼雷的规避也很简单,只需转向就可轻松规避。
同时,早期的鱼雷航程也很近,大多只有3000-4000米的距离。
随着时代的发展,鱼雷技术也大大提高。
在二战未期,德国首先研制出了自导鱼雷,但当时由于太过仓促,技术没有完全过关,自导鱼雷也没有真正派上用场,德国就战败了。
而德国的这些鱼雷专家被美国和苏联分别网罗至本国继续研究新式的鱼雷武器。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继续进行军事竞争,鱼雷也是其中的一项。
但此时两国的研究方向却有不同。
美国重点在鱼雷的声自导技术,而苏联却声自导与尾流自导并举。
随着鱼雷自导技术的发展,反鱼雷技术也不断进步。
特别是对声自导鱼雷的对抗技术也越来越完善,自导鱼雷也越来越难以命中目标,为了对抗目标的机动,使鱼雷能更准确的捕获目标,发展了线导鱼雷。
即同发射载体通过线导来导引鱼雷去捕获目标,这样大大加强了鱼雷的捕获概率,也可使发射体先于目标使用武器,因为线导鱼雷可以先发射,后跟踪目标进行导引。
无论电动力鱼雷还是热动力鱼雷,其航速都不可能太高,因为海水中阻力大,比空气中的阻力大上300倍。
为了发展高速鱼雷,前苏联时期就开始研究超空泡鱼雷,即利用超空泡现象,可使鱼雷在海水中脱离与海水的接触而航行于空气中,这样鱼雷航速可达100节。
鱼雷基本知识
鱼雷基本知识
鱼雷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攻击武器,用于对敌舰、潜艇等目标进行破坏。
以下是关于鱼雷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鱼雷的分类
1. 按照推进方式可以分为自推式、外推式和混合式鱼雷。
2. 按照控制方式可以分为无线电控制鱼雷、机械控制鱼雷和声控鱼雷等。
3. 按照攻击方式可以分为接触式鱼雷、磁性鱼雷和声纳鱼雷等。
二、鱼雷的构成
一个典型的鱼雷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 引信和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鱼雷的运行和攻击目标。
2. 推进器,提供鱼雷前进所需的动力。
3. 电力系统,提供鱼雷所需的电力供应。
4. 水下传感器,用于探测和跟踪目标。
5. 弹头,用于破坏目标。
三、鱼雷的使用方法
鱼雷一般是从舰艇上发射出去的,也可以通过潜艇或飞机进行发射。
在发射后,鱼雷会自行搜索、追踪和攻击目标。
为了提高攻击成功率,鱼雷通常会使用多种控制方式,如声波、水下信标和无线电信号等,以定位和跟踪目标。
四、鱼雷的优点和缺点
鱼雷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水下攻击武器,具有以下优点:
1. 可以在水下远距离攻击目标,具有较高的杀伤力。
2. 可以采用无人驾驶的方式进行攻击,从而避免对操作人员的伤害风险。
3. 鱼雷的攻击速度较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攻击任务。
但是,鱼雷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1. 鱼雷一般需要一个较大的发射平台,如舰艇、潜艇等。
2. 鱼雷发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搜索和定位目标,攻击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3. 鱼雷的成本较高,一般需要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才能够研制和使用。
鱼雷技术
鱼雷技术鱼雷技术是一种水下作战武器系统,是一种能够在水中迅速移动并打击敌方舰艇的可自行推进的武器。
它们的发展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人力推进的水雷,经过多个世纪的发展,如今的鱼雷已经成为先进科技的产物。
鱼雷技术主要包括鱼雷的制造、发射和制导系统。
在制造方面,鱼雷通常由炸药、推进装置和引爆系统组成。
炸药是鱼雷的核心部分,它能够提供强大的杀伤力,通过弹头内的引爆系统来实现对目标的摧毁。
推进装置则能够为鱼雷提供足够的速度和动力,使其能够迅速潜入水中并击中目标。
制导系统则是鱼雷技术的核心,它能够准确地指引鱼雷到达目标。
鱼雷的发射方式也经历了多次革新。
最早的鱼雷是通过人工力量将其推入水中,后来出现了气压发射器和鱼雷发射管,使得鱼雷能够更远距离地发射。
现代的鱼雷则多采用舰船、潜艇和飞机等平台进行发射,通过高科技设备来实现远程打击。
鱼雷技术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在水下迅速移动,不易被敌方发现,从而成功地实施突袭和打击。
鱼雷通常具有高命中精度和强大的杀伤力,能够有效地摧毁敌方舰艇和潜艇,对敌方造成严重的损失。
在军事演习和实战中,鱼雷技术常常被用于测试和验证海洋作战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的鱼雷采用了先进的制导系统和传感器技术,能够在海洋环境中获取目标信息,并进行精确制导和打击。
同时,鱼雷的推进系统也得到了改进,能够提供更高的速度和较长的射程。
这使得鱼雷成为一种非常可靠和有效的水下作战武器。
然而,鱼雷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敌方也在不断研究和发展防御鱼雷的手段,比如反制措施和反鱼雷系统。
其次,水下环境的复杂性也给鱼雷技术的研制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水流、噪声等因素会影响鱼雷的性能和精确度。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研机构和军事部门一直在不断努力,致力于提高鱼雷技术的性能和效能。
他们通过不断进行研究和试验,改进制造工艺和技术,提高制导和推进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鱼雷全弹道设计
再搜索时的制导方式和再搜索形式,与鱼雷 丢失目标时的制导方式及状态有关。在主动自导 时丢失目标,则进行主动自导再搜索;在被动自 导时丢失目标,则进行被动自导再搜索。
主动自导时的再搜索弹道形式与丢失目标时 目标是否核实及丢失时的距离有关,一般分为3种 形式。
1.目标未经过核实就丢失目标的再搜索
2.远距离丢失目标的再搜索
四、 捕获和攻击段弹道设计
1. 声自导
对于大多数鱼雷来说,其对目标的探测主要是 目标在航行过程中所发出的噪声(被动方式下)或声 反射,并通过海水的传播而到达鱼雷的自导装置, 从而测定目标的有关运动参数。
常见的导引规律有尾追法固定提前角导引法、 自动调整提前角法和比例导引法等。
2.尾流自导
尾流自导是利用敌舰的尾流来导引鱼雷攻击目 标,以其不受敌水声对抗器材的诱骗和干扰的独特 优点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攻击水面舰艇的鱼雷上。
1
1 (
p sinV
sin
q0
cos q0
1 p sinV sin q cos q
1 p2 sin2 V 1 p2 sin2 V
)
p cosV 1 p2 sin2V
]
2)当 p sinV 1 时,可以导出:
r
r0
(1 sin q0 1 sin q
)e p
cosV
[tan(
2
q0 2
)tan( q )] 22
的导引过程中,鱼雷的速度矢量与视线保持一定
的角度的导引规律。其导引方程为
V 0
V =常数≠0
弹道方程
固定提前角导引时,若取基准线平行于目标的 运动轨迹,目标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导引的 几何关系如图3所示。
其相对运动方程组为:
整理
第一章1 鱼雷:是一种自动推进并按预定的航向和深度航行,自动导向目标且在命中目标时能自动爆炸的水中兵器。
2 鱼雷武器的特点:鱼雷武器的进攻性强、鱼雷武器的隐蔽性好、鱼雷武器的破坏威力大、鱼雷武器战斗使用广泛3 鱼雷的种类繁多,试按照动力装置、直径、制导方式对其分类。
按动力装置分为:热动力鱼雷和电动力鱼雷按直径分为:重型鱼雷(直径为533mm或大于533mm)和轻型鱼雷(直径为324mm或小于324mm),重型鱼雷的装药量一般在200kg以上,可用于睡眠舰艇获潜艇;轻型鱼雷的装药量一般小于100kg,主要用于反潜。
按制导方式分为:直航鱼雷、自导鱼雷、线导鱼雷等按攻击对象分为:反舰鱼雷、反潜鱼雷按运载工具分为:舰用、潜用、空投、火箭助飞鱼雷4 鱼雷的基本系统包括:战斗部、动力推进系统、制导系统、总体结构等。
各部分的作用:总体结构:把各个部分进行合理布置和联接,以组成鱼雷整体,并使其具有良好的总体性能战雷段:对目标起直接破坏作用动力推进系统:决定鱼雷的航程和速度制导系统:导引和控制鱼雷能准确地命中目标,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自控系统、自导系统、线导系统5简述鱼雷在海战中的作用1)是反潜的主要武器由于潜艇战斗性能的改进和它在海上战斗行动中作用的增大,反潜战成为各国海军非常突出的问题,将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2)用于攻击水面战舰及反航母航母和大中型水面舰艇及编队具有较强的对空,对海防御能力,采用潜艇携带鱼雷隐蔽攻击,远距离突袭是反航母及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有效方法和战术。
3)破坏海上运输航线潜艇具有较长时间的海上独立活动能力,携带鱼雷武器,能在水下隐蔽,突然准确地给予运输船只以威力巨大的打击。
航空兵也可在远距离外用鱼雷快速突击。
4)袭击水下设施鱼雷可以用来破坏敌人的港口、码头、船坞、水闸和其他水下工程,以及各种水下障碍,有使用方便、破坏效果彻底等特点。
6 鱼雷已经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请对第一枚鱼雷、第一枚热动力雷、第一枚电动力雷和第一枚声自导雷的诞生做一介绍。
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
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鱼雷作为军事武器,一直是各国海军军备竞赛的焦点之一。
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其动力系统,而鱼雷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鱼雷的性能和使用效果,也反过来推动了鱼雷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
以下是对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的一些研究和思考。
1.热动力鱼雷热动力鱼雷一般采用内燃机或蒸汽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或水蒸气推动涡轮或直接喷流推进鱼雷。
这种动力方式在早期的鱼雷中较为常见,但由于燃料消耗量大、热量释放难以控制等问题,逐渐被淘汰。
电动力鱼雷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螺旋桨或喷流推进。
这种动力方式的优点是无污染、噪音小、反应迅速等,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力鱼雷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化学动力鱼雷一般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器或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鱼雷。
这种动力方式的特点是动力密度高,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推力,适合于快速攻击和逃逸。
但由于燃料消耗量大,生产和储运成本高,使用有一定限制。
气动力鱼雷采用气压作为动力源,通过将高压气体喷向喷嘴推动鱼雷。
这种动力方式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噪音小、速度快等,适合用于近海和河流等浅水区域的作战。
但由于气体储存和推进装置的体积较大,对鱼雷造型和尺寸有较大限制。
1.多能源复合未来的鱼雷动力系统很可能采用多种能源结合的复合动力方式,既能发挥各种动力的优势,又能避免单一动力所存在的问题。
例如,可以将电动力和化学动力结合,利用电池作为短时高功率输出的辅助动力源,化学燃料作为长效持续推进的主动力源,以保证鱼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都能够拥有最优的性能。
2.智能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未来的鱼雷动力系统中,智能控制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鱼雷的作战效果和生存能力。
智能控制能够使鱼雷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自动调整推进功率、速度、航向等参数,实现更加精准的作战;自适应控制则能够根据鱼雷的反馈信息,自主调整控制策略和行动方案,提高生存能力和逃逸能力。
鱼雷工作原理
鱼雷工作原理
鱼雷是一种水下武器,用于在水下攻击敌人的舰船或潜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鱼雷的发射通常是由发射管完成的。
当发射管内的鱼雷被推出时,发射管内的水会向相反方向推动,形成反作用力。
这种力量足以将舰船或潜艇推开一段距离。
鱼雷在水中飞行时,会利用推进器提供的推力进行前进。
推进器通常是电动机或涡轮引擎。
推进器推动鱼雷向前移动,同时也会向后推动一定量的水。
鱼雷的引导系统通常使用声波或电磁信号。
声波引导系统使用超声波来跟踪目标,而电磁引导系统使用磁场或雷达来跟踪目标。
一旦鱼雷跟踪到目标,它会自动调整方向,然后向目标发射。
鱼雷的攻击方式有多种。
一种是鱼雷直接撞击目标,另一种是鱼雷在靠近目标时爆炸,产生水下压力波来破坏目标。
还有一种是鱼雷在接近目标时释放内部的炸药来攻击目标。
总的来说,鱼雷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和各种引导和攻击系统的组合,使其成为一种高效的水下武器。
- 1 -。
Mk48型鱼雷
Mk48型鱼雷Mk 48型鱼雷(Mk 48 torpedo)是美国海军潜艇的主力重型鱼雷,能够对付水面与水下的各类目标。
除了美国海军以外,也同时外销到其他国家海军。
武器类型:重型鱼雷主要结构Mk 48型鱼雷由鼻端开始,可以大致分为5个单元,即鼻端、弹头、控制段、燃料箱和尾端。
鼻端是鱼雷最前端的部分,包含主动与被动声呐,相关的讯号处理系统,电子支援系统以及电力供应单元。
紧接在后的单元是弹头,包含多段引信与炸药。
控制段是控制鱼雷的主要核心单元,包括动力控制,指挥电脑与陀螺仪控制系统等。
燃料箱存储燃料,用以推动鱼雷。
尾端位于鱼雷的最后端,是发动机和推进器所在的位置,此外也包含控制方向舵的液压系统在内。
正在维修的MK48型鱼雷综合性能Mk 48型鱼雷有两种主要型号:第一种是原始型,包括Mod 0到Mod 4;第二种是先进能力型(ADCAP),包括Mod 5以后的各型Mk 48型鱼雷。
当ADCAP进入美国海军服役之后,原始型也陆续退出部署。
作为自动制导鱼雷,Mk 48型鱼雷可以从潜艇、水面舰艇和飞机上发射,既可以攻击潜伏在深海的核潜艇,也可以对付高速水面舰艇。
鱼雷战斗部为装药100~150千克的爆破战斗部,命中一枚即可击沉一艘大型潜艇或中型水面舰艇。
博物馆中的MK 46型鱼雷(上)和MK48型鱼雷(下)Mk 50型鱼雷Mk 50型鱼雷(Mk 50 torpedo)是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反潜自导鱼雷,可由水面舰艇、潜艇发射,也可由飞机投放。
武器类型:轻型鱼雷鱼雷研制厂商:霍尼韦尔公司、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服役时间:1991年至今装载平台:“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主要结构Mk 50型鱼雷外形为流线形圆柱体,采用常规外形布局,由前、后两个舱段组成,前舱为制导控制舱(包括战斗部),后舱为动力装置舱。
制导控制舱前部内装复式主/被动声呐系统,包括低噪音天线阵、发射机、接收机,有多种可选择的接收/发射波束,还采用两台数字式信号处理机,对声呐数据进行处理。
鱼雷为何有两个螺旋桨?原来有这些优势
鱼雷为何有两个螺旋桨?原来有这些优势
这篇文章是接着上一篇写的,在上一篇文章中我问了大家越南渔民捡到的我军鱼雷为什么有两个螺旋桨?这有什么用?以及它是串列螺旋桨,还是共轴对转螺旋桨等问题。
在上篇文章中我只讲了基础原理,希望大家能自己判断,但是大家貌似“不感冒”,所以今天我还是自己来讲吧。
越南渔民捡到的我军鱼雷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枚鱼雷采用的是共轴对转螺旋桨而不是串列螺旋桨。
选用共轴对转螺旋桨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点,大家都知道共轴对转螺旋桨的结构复杂、重量重,但是鱼雷普遍采用电推,在电推中很容易实现共轴反转,所以有一定的优势。
鱼雷螺旋桨特写
第二点,鱼雷本身是个光秃秃的圆柱体,如果采用单螺旋桨推进的话,螺旋桨的反扭力容易造成鱼雷翻滚;而要避免翻滚只能通过,增大舵叶面积或增加水翼等措施,这都会额外增加鱼雷的阻力,也容易产生噪音,而共轴对转螺旋桨,能有效减小或消除螺旋桨的反扭力。
共轴对转原理
第三点。
鱼雷需要较高的航速,理论上更大直径的螺旋桨推力更大,但是鱼雷是在鱼雷发射管中射出,这就限制了螺旋桨的直径,而采用共轴对转螺旋桨,能在较小的螺旋桨直径中,获得更大的推力。
鱼雷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优点,这里就不一一写了。
申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雷作为海军的主战武器,在战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鱼雷的分类
1、按动力分类:电动力鱼雷、热动力鱼雷。
电动力鱼雷使用的动力通常有:硫酸电池、银锌电池、燃料电池等。
热动力鱼雷使用的动力通常有:煤油+高压空气,煤油+氧气,奥托燃料等。
2、按发射体分类:空投鱼雷、舰用鱼雷、潜用鱼雷。
3、按鱼雷自导方式分类: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
声自导鱼雷既可攻舰,也可反潜。
尾流自导鱼雷只能攻舰。
4、按鱼雷的控制方式分类:直航式鱼雷、自导鱼雷、线导鱼雷
5、按鱼雷的直径大小分类:重型鱼雷、轻型鱼雷
目前国际上的鱼雷通用直径是533mm,重型鱼雷的直径多为650mm,轻型鱼雷的直径为320mm,如空投鱼雷,多为轻型。
而潜用鱼雷多为标准型或重型鱼雷。
二、鱼雷的发展
鱼雷最初只能直航,即发射后走直线,因此要求鱼雷能很准确的瞄准目标。
而对直航鱼雷的规避也很简单,只需转向就可轻松规避。
同时,早期的鱼雷航程也很近,大多只有3000-4000米的距离。
随着时代的发展,鱼雷技术也大大提高。
在二战未期,德国首先研制出了自导鱼雷,但当时由于太过仓促,技术没有完全过关,自导鱼雷也没有真正派上用场,德国就战败了。
而德国的这些鱼雷专家被美国和苏联分别网罗至本国继续研究新式的鱼雷武器。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继续进行军事竞争,鱼雷也是其中的一项。
但此时两国的研究方向却有不同。
美国重点在鱼雷的声自导技术,而苏联却声自导与尾流自导并举。
随着鱼雷自导技术的发展,反鱼雷技术也不断进步。
特别是对声自导鱼雷的对抗技术也越来越完善,自导鱼雷也越来越难以命中目标,为了对抗目标的机动,使鱼雷能更准确的捕获目标,发展了线导鱼雷。
即同发射载体通过线导来导引鱼雷去捕获目标,这样大大加强了鱼雷的捕获概率,也可使发射体先于目标使用武器,因为线导鱼雷可以先发射,后跟踪目标进行导引。
无论电动力鱼雷还是热动力鱼雷,其航速都不可能太高,因为海水中阻力大,比空气中的阻力大上300倍。
为了发展高速鱼雷,前苏联时期就开始研究超空泡鱼雷,即利用超空泡现象,可使鱼雷在海水中脱离与海水的接触而航行于空气中,这样鱼雷航速可达100节。
(注:1节=1.85公里/小时)此时鱼雷就好像空气中的子弹一样,被攻击的目标几乎无法抵御。
三、鱼雷基本技术
1、动力
电动力鱼雷使用不同的电池技术,通过电动机来推动鱼雷前进,其特点就是噪音低,航速慢,通常最大不超过40节。
其最显著的优点是没有航迹,隐蔽性好。
热动力鱼雷使用各种燃料与氧气燃烧后产生动力推动鱼雷,其特点是航速高,一般可达50节,航程远,但有航行尾迹。
现代热动力鱼雷的典型型号是美国的MK-48,其航程达50000米,航速50节,使用的是奥托燃料,航深600米。
2、自导方式
声自导方式即鱼雷采用主动或被动听测方式来跟踪目标,一旦跟踪上目标后对目标的机动有很强的对抗性。
尾流自导方式即鱼雷检测目标航行尾迹方式来跟踪目标,尾流自导只能攻击水面目标,水下目标无法检测尾流。
尾流自导的优点是鱼雷发现目标后,目标几乎无法对抗。
3、控制方式
鱼雷的控制方式通常有直航式,即鱼雷发射后发射载体不在控制鱼雷;线导式,即鱼雷在发射后仍需发射体的引导。
四、鱼雷的基本使用技术
1、直航与自导鱼雷的使用
直航与自导鱼雷发射前,需要发射体对目标进行准确的TMA(目标运动分析),解算出目标的距离、航向、航速等后计算出鱼雷所需的航向。
其原理即三角形原理。
自导鱼雷强于完全直航式鱼雷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太精确的目标要素,鱼雷可以对抗目标的机动,而完全直航式只能打击不变向不变速目标。
因此,这种使用方式要求对打击目标的跟踪时间比较长。
2、线导鱼雷的使用
线导鱼雷通常是发现目标后即发射,发射后再引导鱼雷去攻击目标。
其最主要的是对鱼雷的导引。
导引的方法常有方位法、位置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