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311b4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3.png)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了解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对于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农作物病害1、真菌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等。
这类病害往往在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其症状表现为病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等。
2、细菌病害像白菜软腐病、柑橘溃疡病等。
病部常有菌脓,且有臭味。
3、病毒病害例如烟草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等。
植株常表现出花叶、黄化、畸形等症状。
二、常见的农作物虫害1、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蝗虫、菜青虫等,它们会咬食农作物的叶片、茎秆等,造成明显的缺刻和孔洞。
2、刺吸式口器害虫像蚜虫、飞虱等,通过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发黄等。
3、钻蛀性害虫比如玉米螟、天牛等,幼虫会钻入农作物的茎秆、果实内部进行危害。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这是预防病虫害的根本措施之一。
在种植前,选择经过选育的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优良品种,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2)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
(3)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免植株徒长,降低抵抗力。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2、物理防治(1)人工捕杀:对于一些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弱的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可以通过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
(2)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3)色板诱杀:黄色板可以诱杀蚜虫、白粉虱等害虫,蓝色板可以诱杀蓟马等害虫。
3、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捕食性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对害虫进行自然控制。
(2)微生物防治:使用有益微生物,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防治害虫。
(3)生物农药:选用对环境友好、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苦参碱等。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0a06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e.png)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虫害,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一、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1、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选用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2、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松散、透气、排水良好,减少土壤病菌的滋生。
3、轮作休闲:合理轮作作物,间断种植易发病作物,减少病菌的滋生。
4、无菌播种:采用无菌播种技术,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感染。
二、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1、白粉病防治:及时采取化学药剂喷雾,如硫黄粉、苯醚甲环唑等,也可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例如苏云金杆菌。
2、纹枯病防治:及时剪除病叶和枝条,喷洒铜制剂等,提高空气流通,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3、灰霉病防治:保持通风,提高温度,定期喷洒白蜡石硫,勤
做病采。
三、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1、蚜虫防治:及时喷洒有机磷杀虫剂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如敌敌畏、乐果等。
2、蓟马防治:喷洒乙醚硅杀虫剂或拍打收集,取鲜姜捣散并放
入黄板内诱集。
3、蝽虫防治:采用非选择性合成杀虫剂,如敌百虫、多氟多等,也可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苏云金杆菌。
附件:
1、病虫害防治计划表
2、常见病虫害图片及对应的防治方法说明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药管理法:指对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及残留量等进行
管理的法律。
2、植物防疫法:指对植物病虫害预防、检疫、防治进行管理的
法律。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https://img.taocdn.com/s3/m/9a2157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5.png)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作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农作物病虫害对农民的产量和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1. 良好的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定期施肥补充营养。
2. 合理的种植密度:避免农作物过密造成株间通风不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3. 轮作和休闲:定期轮作作物,尤其是与同一科目的作物进行轮作,以减轻土壤中的病虫害种群。
冬季休闲土地,使病虫害得不到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种群数量。
4. 清除杂草和残根:清除田间的杂草和残根,减少病虫害的温床。
二、合理施用农药当农作物病虫害已经出现时,农民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使用农药的要点:1.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类型和农药效力,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 控制农药使用量: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使用,不要过量施药,避免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3. 设定施药时间:根据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药,增加防治效果。
4. 规范施药方式:正确使用农药喷洒器具,确保农药均匀喷洒到农作物表面,避免漏施或浪费。
三、利用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寄生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控制方法:1. 天敌引入:为了控制害虫数量,可以引入天敌来捕食害虫,例如蜘蛛、寄生蜂等。
2. 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等,制作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
3. 保护性植物:在农田周围种植一些能够吸引天敌的花草植物,吸引更多天敌来控制病虫害。
四、科学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灌溉管理措施:1. 控制灌溉水量: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土壤过湿导致病害的滋生。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e1087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b.png)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农民需要掌握一些防治技术要点和建议。
本文将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受病虫害侵袭的风险。
抗病虫害品种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合理施肥土壤肥力充足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发病率。
在施肥时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和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矿质肥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
3.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减少农作物间的空隙,增加植物的竞争力,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密植后的农作物能够形成较为紧密的植被,有助于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合理轮作合理的轮作可以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通过轮作可以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滋生,保持土壤健康,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5. 选种适量品种在种植农作物时要选择适量的种植品种,避免过度密植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袭。
合理的选种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良好,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6.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包括及时除草、松土、排水、通风等措施,保持农田的整洁和干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7. 及时发现并精准防治病虫害农民在农田中要时常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对于不同的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措施,进行精准防治,避免过度使用农药。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要注重综合治理,避免单一防治措施,不断更换农药和种植品种。
单一防治措施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抗性产生,造成防治难度的增加。
2. 加强科学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学习,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素质。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220b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4.png)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作物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农作物病虫害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稳定生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来应对农作物病虫害。
一、合理灌溉管理首先,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灌溉管理措施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基础。
合理的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度适宜,从而减少农作物疾病的发生。
过度浇水或不足的灌溉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非常重要。
二、优质种苗选择其次,在种植农作物时,选择优质的种苗也是关键。
优质的种苗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势旺盛的特点。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种植时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或幼苗,确保良好的栽培条件。
三、适宜的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关键。
适宜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土壤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度、定期翻耕和清除杂草等。
此外,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和有益微生物,可以建立起一个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释放天敌、施用有益微生物、栽培花卉来吸引天敌等。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环保、无公害和长效性的优点,对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管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容易导致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使用剂量,避免过度喷洒和滥用农药。
总结: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灌溉管理、优质种苗选择、适宜的土壤管理、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这些措施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还可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86d6b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9.png)
菜蛾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菜蛾赤眼蜂等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进行喷雾防治。
夜蛾
01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加灌溉等。
0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进行防治。
03
化学防治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氟虫双酰胺进行喷雾防治。
蔬菜病虫害防治
针对各种蔬菜病虫害,应加强蔬菜种植环境管理、种子消毒、土壤消毒等措施,同时采用 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进行综合防治。
果树病虫害防治
针对果树病虫害,应加强植物检疫、选用抗病品种、合理修剪等物理措施,同时结合生物 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等进行化学防治。
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开展技术培训
蛴螬
1 2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精耕细作。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金龟子黑土蜂等进行防治。
3
化学防治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辛硫磷进行土壤 处理。
04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01
根据不同地区的病害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从根本
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科学种植与管理
02
现状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防治成本较高、防治技术不够 先进、农民防治意识不强等,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和技术推广。
02
常见农作物病害
稻瘟病
01
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
02
症状识别:稻瘟病在发病初期,会在水稻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随 着病情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并呈褐色或灰白色,最终导致水稻叶片枯萎、脱落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be075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5.png)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将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技术措施:1. 温度控制: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在温室种植时可以利用温室内的温度控制技术,调节温室的温度,以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 光照控制:利用光照条件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有些病虫害对光照敏感,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 隔离防治:将受病虫害侵害的植株隔离开,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例如,在发现病虫害的植株时,及时将其移除或隔离,以免病虫害传播至其他植株。
二、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措施:1. 天敌引进:引进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天敌是指能够捕食或寄生病虫害的生物,如蜘蛛、寄生蜂等。
通过合理引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微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例如,利用昆虫病毒、细菌等来感染和杀死病虫害,达到防治的效果。
3. 植物抗病虫害品种选育:通过选育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良,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三、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学防治技术措施:1. 农药喷洒: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
喷洒农药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 化学诱杀:利用化学物质来引诱病虫害,并在其接触到化学物质后死亡。
这种方法可用于病虫害密集的地区,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 药物处理:将种子或苗木浸泡在含有防治病虫害药物的溶液中,以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bfaf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9.png)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病虫害的
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细菌等自然界的生物来控制
病虫害。
例如,引入益虫来捕食害虫,或使用有益的微生物来防害。
2. 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利用
隔离网、陷阱、捕虫板等来阻止虫害入侵。
对于病害,可以使用高温、低温、紫外线等物理方法来杀死病菌。
3.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来杀死病虫害。
这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但需注意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4. 栽培管理: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间作、轮作、适时的施肥和灌溉等,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
害能力。
5. 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遵循使用说明,按照
推荐剂量和使用时间来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 监测和预警:定期巡查作物,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
通
过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
严重损害。
7.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通过选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耐受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防治的压力。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对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治理和控制,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综合选择和调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种类等因素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32cf1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b.png)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会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以下是一些技术要点和建议。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1.合理选择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通过合理选择不同作物的种植结构,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避免连作连种同一作物,可以减少特定病虫害的流行。
合理轮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做好一季作物的收尽收残工作。
定期清除留在田间的秸秆和残茬,可以减少病虫害源的存留,避免病虫害在下一季作物中传播。
清除残茬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和虫卵的数量。
3.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株体和虫体。
发现有病虫害的植株应及时移除,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虫体也需要及时清除,以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科学施肥1.合理进行土壤肥力调查和分析,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肥。
缺乏某种养分的土壤容易引发作物病虫害,并且缺肥的作物自身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2.优先选择有机肥。
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改善和调节有明显效果,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避免过量施肥。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的肥力过高,使作物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三、科学选用农药1.依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病虫害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
不同的病虫害对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方式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注意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
有机磷农药等对人畜和环境有一定的毒害性,农户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3.注意合理使用农药。
过量使用农药会导致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性,使农药的防治效果减弱或失去作用。
四、加强农田管理和观察1.严格落实农田管护责任。
地块应定期清理、修整,并注意病虫害情况反馈。
防治农田杂草杂菌滋生是病虫害爆发的隐患,因此要保证田间不积水和清洁干燥。
2.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
定期巡视农田,观察作物状况和病虫害活动,及时发现和掌握病虫害的情况,并及时报告和采取防治措施。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4a86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6.png)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程度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或者品质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损失。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农民和农业专家需要了解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1. 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期间。
受害的水稻叶片会出现黑色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为了防治稻瘟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确保田间排水良好,避免稻田积水;-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导致稻株生长不良和减产。
为了防治稻飞虱,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适时选用农药进行喷洒,控制虫害的繁殖;- 种植抗虫优良品种,提高稻株的抗虫能力;- 种植丰富多样的耕作制度,增加天敌的数量,控制害虫的生长。
二、玉米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1. 玉米赤眼病玉米赤眼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经常造成玉米的减产。
为了防治赤眼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抗性品种,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定期清理田间秸秆和杂草,减少病菌的滋生;- 适时喷洒杀菌剂,控制病害的传播。
2. 玉米螟虫玉米螟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会钻入玉米穗内取食,导致玉米减产。
为了防治玉米螟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种植抗虫优良品种,提高玉米植株的抗虫能力;- 采用适时的播种期和生长期管理措施,减少害虫的滋生;- 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控制虫害的发生。
三、小麦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导致小麦籽粒的品质下降。
为了防治赤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控制病害的传播途径,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喷洒杀菌剂,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大量取食小麦叶片导致小麦减产。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4d108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4.png)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减产。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生产者需要对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有所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
该病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大面积的白色斑点,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供应。
防治措施包括:-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害的传播途径。
- 使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抗病能力。
- 定期喷洒合适的杀菌剂,控制病害的传播。
2. 稻瘟病稻瘟病是稻谷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该病会导致稻谷的叶片和穗部出现黑褐色斑点,严重影响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包括:- 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减少病菌的数量。
- 使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抗病能力。
- 定期喷洒合适的杀菌剂,控制病害的传播。
3. 苹果褐腐病苹果褐腐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主要通过果实的伤口传播。
该病会导致苹果果实出现褐色斑点,严重影响果实的质量和市场价值。
防治措施包括:- 定期清除果树周围的杂草和落叶,减少病菌的数量。
- 使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抗病能力。
- 在果实成熟前喷洒合适的杀菌剂,控制病害的传播。
4. 葡萄葡萄霜霉病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该病会导致葡萄果实和叶片出现灰白色霉斑,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包括:- 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菌的滋生。
- 定期喷洒合适的杀菌剂,控制病害的传播。
- 及时清理果园内的感染部位,减少病菌的滋生源。
5. 番茄白粉病番茄白粉病是番茄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该病会导致番茄叶片和茎部出现白色霉斑,严重影响番茄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措施包括:- 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菌的滋生。
- 定期喷洒合适的杀菌剂,控制病害的传播。
- 及时清理感染部位和受害植株,减少病菌的滋生源。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e683d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9.png)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一:水稻病虫害及防治1.1 水稻稻瘟病- 病因及症状:由稻瘟菌引起,叶片出现褐色病斑,最终导致整株死亡。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洒草酮内酯等杀菌剂。
1.2 水稻纹枯病- 病因及症状:由纹枯病菌引起,叶片出现线状病斑,植株生长受限。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水肥管理,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洒毒死蜱等杀菌剂。
1.3 水稻稻飞虱- 病因及症状:稻飞虱为主要害虫,导致水稻叶片黄化、凋落,减少产量。
- 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合理施肥,病虫害发生初期可喷洒噻虫嗪等杀虫剂。
二:小麦病虫害及防治2.1 小麦赤霉病- 病因及症状:由赤霉菌引起,小麦籽粒受污染后产生黄曲霉毒素。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可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2.2 小麦纹枯病- 病因及症状:由纹枯病菌引起,小麦叶片出现红褐色病斑,植株衰弱。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适量施肥,密植有利于病害防治,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洒毒死蜱等杀菌剂。
2.3 小麦蚜虫- 病因及症状:小麦蚜虫为主要害虫,吸食植株汁液导致萎缩、凋落。
- 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合理施肥,尽早防治,可采用粉剂等杀虫剂。
三:玉米病虫害及防治3.1 玉米灰斑病- 病因及症状:由玉米灰斑病菌引起,叶片出现灰色斑点,导致减产。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适量施肥,定期清理田间病叶,可喷洒三氯硝基芴等杀菌剂。
3.2 玉米锈病- 病因及症状:由锈菌引起,玉米叶片出现黄褐色病斑,严重病情导致减产。
-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适量施肥,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洒异菌酮等杀菌剂。
3.3 玉米螟虫- 病因及症状:玉米螟为主要害虫,幼虫侵入玉米籽粒导致减产。
- 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合理施肥,结合放虫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可喷洒苯噻呋等杀虫剂。
四:其他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4.1 苹果黑星病- 病因及症状:由黑星病菌引起,苹果叶片出现黑褐色病斑,果实受损。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1febf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1.png)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农作物病虫害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取得丰收的好成果,防治作物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应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下面,本文将针对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的介绍。
1. 种植前期种植前期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关键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1 土壤消毒在种植新区域前,经常通过化学方法灭菌、消毒,这是预防土壤病害的有效方法。
如在种植前,可以使用亚砜、氯氰菊酯等土壤消毒剂进行灭菌消毒。
1.2 拉网在种植前期,可以利用大网将肥料、种子等基础农具进行筛选清洗,以确保将病菌等有害物排除在外。
1.3 规范农事操作不可过度开垦土地,以免造成土地受到破坏而形成的土块和长时间肥料的积累从而引起病虫害,规范农事操作是也是杜绝农作物病虫害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2.1 合理选用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作物品种,并且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
2.2 适量施肥适量施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但是过度施肥会造成土地的碱化,使得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同时还会压制植物的免疫力,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2.3 栽植多品种栽植多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在农田之中传播的可能,而且会增加农民们的收入来源。
3.1 及时病虫害预防在农作物生长成熟后,病虫害防治更加迫切。
及时病虫害预防是确保丰收的关键之一。
在农作物生长后期,应该定期进行防治病虫害,定期喷药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常见方法。
3.3 合理使用药剂在使用药剂前,一定要慎重考虑药剂的环保性和生态安全性,并且尽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和肥料。
总结: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难题之一,为了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不仅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选种栽培,更要做好农事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对农作物进行保护和预防。
同时应该避免过度施肥和不良的土地使用方式,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维护土地的生态安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20b74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c.png)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粮食来源,然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却时常给农民朋友们带来诸多困扰。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必须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助力农民朋友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农田。
一、生物防治措施1. 引入天敌:通过引进天敌来控制农作物害虫的数量,例如引入蜘蛛来捕食螨虫,引入寄生蜂来控制粘虫的繁殖。
2. 利用微生物:利用一些对农作物有益的微生物来控制病原菌或害虫的繁殖,比如利用链霉菌来防治水稻纹枯病,利用拮抗细菌来防治土壤传播的病害。
3. 选择抗性品种:培育出具有抗病虫性的农作物品种,使其在受到病虫害侵袭时能够通过自身免疫力来抵御。
二、物理防治措施1. 建立隔离网或隔离带:在田间搭建隔离网或设置隔离带,阻止病菌和害虫的传播,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安装光陷阱或粘虫板:利用光源或特殊的粘虫板引诱和捕捉害虫,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
3. 土壤消毒:通过热水灌溉、熏蒸等方法,杀死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减少病菌引起的病害。
4. 温室无土栽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在温室中种植农作物,减少害虫和病菌对作物的侵害。
三、化学防治措施1. 农药喷洒:根据农作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在害虫数量较多或病害较严重时,进行及时喷洒。
2. 化学调控: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干扰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进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四、合理田间管理1. 轮作休闲: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定期休耕田地,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2. 清除杂草:杂草是病虫害的重要宿主和繁殖基地,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滋生。
3. 调整密度:适当调整农作物的种植密度,避免过于密集造成病菌和害虫的快速传播。
五、合作防治1. 农民合作社:组建农民合作社,共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实施集中统一防治。
2.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持和经济补贴。
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4ab375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c.png)
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农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帮助农民有效地管理病虫害问题。
1.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在种植时,农民应该选择对某些特定病虫害有抵抗能力的品种。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基因,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减少农民的投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保持良好的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也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应该定期清除杂草和残留物,保持田间的清洁和干燥。
清理田间的杂草和残留物可以减少害虫的滋生地和病菌的孳生源,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此外,及时修剪农作物的受损部分,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蔓延。
3. 合理施肥与用药合理施肥和用药是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应该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保证作物的养分供给和生长发育。
同时,在使用农药时,农民应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
合理的施肥和用药可以提高作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生物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病虫害控制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天然杀虫剂和生物农药等方式,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可以利用昆虫、鸟类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健康。
5. 定期巡视和监测定期巡视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关键环节。
农民应该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农民还应该搭建监测系统,对农田的气象条件、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传播趋势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样可以提前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病虫害的损失。
总结起来,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农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三篇)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e6e34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03.png)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农业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一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案,内容包括病虫害的防治原则、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等。
一、病虫害防治原则1. 综合防治原则:采用多种防治手段综合治理,包括农艺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2. 预防为主原则: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措施、良种选用和种植管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 综合防治优先原则:优先采用无公害、环保的防治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畜的危害。
4. 绿色防治原则:鼓励使用生物防治、微生物制剂等更加环保和安全的防治方法,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方法1. 田间监测:定期对田间作物进行病虫害监测,包括观察病虫害的发病情况、种群密度、生长状况等。
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病虫害的形态特征,或者采用黄板、黄水桶等方式进行监测。
2. 实验室检测:对病虫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以及虫类的分类鉴定。
可以借助PCR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
3. 经验判断:结合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经验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三、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1. 农艺措施(1)良种选用:选择抗病虫害性较好的品种,或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耐病虫害的新品种。
(2)合理间作和轮作:通过合理的间作和轮作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避免连作和同作。
(4)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土壤肥力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2. 物理措施(1)清除病毒源:及时清除病毒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毒的扩散。
(2)清洁田间:清除作物残体、采集病虫害标本、清除病虫害危害物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防风网和温室:利用防风网和建设温室等措施,防止病虫害的侵入。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20bae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2.png)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且有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农作物的天敌或者微生物,对抗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式包括:1. 使用天敌:鸟类、昆虫等天敌可以食用农作物上的害虫,如蚜虫、白粉病等。
在农田中设置鸟巢或者引入昆虫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2. 使用微生物:利用昆虫、植物病原性微生物等生物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增殖。
常见的微生物防治方式包括使用有益细菌、真菌等。
例如,使用苦瓜病毒杀灭植物蚜虫。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通过利用物理手段阻止病虫害的侵害。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式包括:1. 建立障离带:在农田中建立障离带,如利用沟渠、围栏等,来阻止害虫和病原菌的侵入。
2. 使用陷阱:设置贴黄板、黄色灯泡等吸引害虫落入陷阱,从而控制虫害的数量。
3. 温度控制:一些农作物病虫害对环境温度敏感,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来防治。
例如,使用温室技术来控制温度,从而抑制病虫害的生长。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化学防治方法有:1. 杀虫剂:使用杀虫剂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生长。
杀虫剂可以通过喷洒、注射等方式施用到农田中,起到杀灭害虫的作用。
2. 杀菌剂:使用杀菌剂来控制病原菌的数量和传播。
杀菌剂可以通过喷洒、浸泡等方式施用到作物上,起到杀灭病原菌的作用。
3. 调节剂: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调节剂可以通过根部喷洒、叶面喷雾等方式施用,从而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减少害虫的侵害。
四、合理耕作合理的耕作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常见合理耕作方式包括:1. 混作轮作:通过混作或者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在农田中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害虫和病原菌的侵害。
2. 善于栽培:选择适宜品种和合理的栽培方法,增强作物抵抗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9721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f.png)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一大难题。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常常会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对于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帮助农民和农作物种植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界存在的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引入和培育这些有益生物,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比如,利用辣椒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等有害昆虫的滋生;利用寄生虫来控制某些病害菌的传播;利用病原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等等。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对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依赖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较小,对农作物质量保证高。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利用网罩、网筛、纱布等进行隔离,防止病虫害的侵入;利用光照、温度等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利用水冲洗、喷洒等方法清除和扑杀害虫等。
物理防治方法对农作物和人体无毒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农药可以杀灭害虫和病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化学防治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造成污染、残留问题以及害虫产生抗药性等。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合理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四、农业生态防治农业生态防治是一种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增加抗病虫害品种的比例,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农业生态系统,达到自然抵抗病虫害的目的。
农业生态防治方法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综上所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时,常发现农民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1)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
(2)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
(3)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
(4)农药配制方法不当。
(5)喷施农药不正确。
(6)施农药时间不当。
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适期,造成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较差。
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状及分类(一)作物害虫为害症:咀嚼式口器害虫蛀食作物后可造成叶片或植株主干缺刻、孔洞、隧道或果实留有许多凹陷纹等。
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植株叶片汁液而出现叶片发黄、发白以及植株生长停滞、微缩等症状。
(二)作物害虫的分类:按为害习性可分为1、地下害虫: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如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地老虎等到。
2、蛀茎害虫:泛指具有钻入寄主植物茎杆内取食为害习性的一类害虫,俗称钻心虫。
如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秆蝇、等到。
3、食叶害虫:指以咀嚼式口器蚕食作物叶片的一类害虫,如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4、潜叶害虫:指从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如潜叶蝇、斑潜蝇。
5、允吸类害虫:指以吸收式口器危害农作物。
如蚜类、介壳虫、螨类、同翅目、半翅目。
二、作物病害的识别及分类(一)非浸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
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是一种由于管理措施不当而给植物造成影响的病害。
如缺氮引起的植物叶色浅绿,底部叶片逐渐黄枯;缺钾引起的老叶褐绿,沿叶缘有许多褐色小斑等。
(二)浸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
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
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
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
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1、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程度最高、最常见的一种。
发生真菌性病害的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等,若在生病的植株上看见上述特征之一,可先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
常见的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病状:(1)萎蔫:萎蔫是植物的维管束病害,如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
三种病害的维管束即茎基部横切可见变为黑褐色。
青枯病茎横切可见白色菌脓溢出是区别黄萎和枯萎病的症状。
(2)腐烂:腐烂是植物组织大面积被分解和破坏。
根、茎、花、果均可发生腐烂,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更容易发生。
腐烂分软腐,如大白菜软腐病;湿腐,如黄瓜疫病;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如菜豆等的根腐病;基腐,如番茄茎基腐病;果腐如黄瓜灰霉病;花腐如番茄花腐病等。
(3)坏死:在叶片上表现为叶斑和叶枯,叶斑因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可分为轮斑,即病斑上有清晰轮纹,如番茄早疫病、炭疽病等;叶斑的坏死组织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如炭疽病;病斑形成角斑,如黄瓜霜霉病,颜色以褐色为多,像茄子褐纹病、芹菜斑枯病等;幼苗沿地面茎坏死,缢缩成线状,迅速倒伏即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
常见的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病症主要有如下:(1)粒状物:在病部产生大小,形状、色泽、排列等各种不同的粒状物。
有的粒状物小,不易组织分离,包括分生孢子等,如蚕豆褐斑病。
有的粒状物较大,如蚕豆白粉病等。
(2)霉状物:霉是真菌病害常见的症状,可分为霜霉、黑霉、灰霉、青霉、绿霉等。
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葱紫斑病、黑斑病等。
(3)绵状物:多呈绵絮状,如茄绵疫病、番茄疫病等。
(4)粉状物:分白粉,如黄瓜、番茄白粉病;锈粉,如菜豆锈病等;黑粉,如洋葱黑粉病等。
2、细菌性病害病状: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1)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
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3)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4)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
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
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6)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
如菊花根癌病等。
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上述病状类型,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类似表现,但在病症上有截然区别。
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
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
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
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洋小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
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
3、农作物病毒性病害(1)农作物的病毒病:植物病毒病在多数情况下病毒以系统侵染的方式侵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
植物病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有花叶、变色、条纹、枯斑或环斑、坏死、畸形。
(2)病毒病害的传播途径:传播、浸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
植物病毒病的传染方式有:机械(摩擦)接触传染、嫁接传染、介体(包括昆虫、线虫、真菌、螨类和菟丝子)传染、花粉及种子传染等。
由于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它的侵染来源都与活体(活的动物、植物体或介体)有关,传染要使病毒接触活体。
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植物汁液是植物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3)田间常见的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烟草花叶病、蔬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等。
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1.植物检疫为了防止危险性害虫随着农产品传播蔓延,并予以彻底消灭,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对植物及其产品在调拨、运输及贸易时,采取一整套的检疫、检验措施。
它是同病虫害作斗争的特殊手段和另一种形式。
检疫的对象是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而防治又是极为困难的,主要依靠人为传播的,国内或地区内尚未发生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害虫。
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内交流日益频繁,对植物检疫工作要高度重视。
2.农业防治害虫的发生、发展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业防治就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环节,加以适当改进,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于害虫大量繁殖的条件,从而避免害虫发生或减轻危害。
农业防治包括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的肥水条件、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1)合理的耕作制度与布局:轮作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对害虫可起到恶化营养条件的作用,这一措施对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作用尤为显着,采取水旱轮作可显着地减轻农作物虫害。
作物的合理布局常可影响害虫的发生量或减少虫源。
(2)合理施肥与灌溉,改善了植物的营养条件,能提高农作物的抗虫能力,而且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施氮过多,食叶性害虫发生较重,秋季干旱,勤灌水,可减轻蚜虫、螨类危害。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和清除残枝败叶、虫果,可摧毁害虫的栖身繁殖场所,减少虫源。
(3)加强田间管理,使农作物生长健壮,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或干扰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微生物的利用,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农作物害虫疾病;益虫及其他节肢动物的利用,如瓢虫、草蛉、赤小蜂等;脊椎动物的利用,如青蛙、鸟类捕食害虫;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如保幼激素干扰其正常生长发育,性外激素干扰其繁殖或诱杀;利用昆虫不育原理,农作物上应用BT乳剂,防治食叶性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用生物防治法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有益生物,不会污染环境,效果长久,但作用缓慢,范围较狭窄,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4.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素灭杀作物病害虫的方法。
如晒种、温汤浸种、烧土消毒、人工机械捕杀、毒饵诱杀、涂油黄板诱杀蚜虫、银灰色薄膜避蚜等。
5.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是目前农作物防治害虫的最常用方法,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它具有收效快、防治效果显着、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的限制较小、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杀虫范围广、杀虫剂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但因为杀虫剂的品种多,用量大,许多杀虫剂的毒性又强,如使用不当,会造成人畜中毒,农作物发生药害,杀伤有益生物及污染环境,而且长期使用,其抗药性会大大增强。
为了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目的,必须掌握农作物害虫的发生规律、特征特性、农药常识,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1)正确识别农药:按农药主要的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如敌敌畏、氯氢菊脂等)、杀螨剂(克螨特、三氯杀螨醇等)、杀线虫剂(益舒宝、克线丹等)、杀菌剂(如多菌灵、三环唑等)、除草剂(如草甘膦、乙草胺等)、杀鼠剂(如溴敌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乙烯利等)。
近年有专家来提出杀病毒类农药(如盐酸吗啉胍·乙酸铜、菌毒清等)。
按对防治对象所起作用可分为:胃毒剂(如敌百虫)、触杀剂(如辛硫磷)、薰蒸剂、(如磷化铝)、内吸剂(如杀虫双)、拒食剂(如拒食胺)、引诱剂(糖醋毒液)。
(2)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害的特性选用合适的药剂种类和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