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选型—换热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1.换热器分类:
(1)按照使用目的分类:冷却器、加热器、再沸器、冷凝器等;
(2)按照结构分类:管壳式、板式、管式等。
2.换热器的类型选择
换热器的类型很多,每种型式都有特定的应用范围。在某一种场合下性能很好的换热器,如果换到另一种场合可能传热效果和性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因此,针对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是很重要的。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 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2) 流体的性质
3) 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4) 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5) 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6) 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在换热器选型中,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对结构强度、材料来源、制造条件、密封性、安全性等方面加以考虑。所有这些又常常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通过设计的优化加以解决。针对不同的工艺条件及操作工况,我们有时使用特殊型式的换热器或特殊的换热管,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应综合考虑工艺条件和机械设计的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式来有效地减少工艺过程的能量消耗。对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在设计换热器时,对于型式的合理选择、经济运行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应有足够的重视,必要时,还得通过计算来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投资和操作费用对比,从而使设计达到该具体条件下的最佳设计。3.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很广,适应性很强,还具有容量大、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清洗方便等优点,因此它在换热器中是最主要的型式。以下内容均用于管壳式换热器
二、工艺条件的选定
1.压降
较高的压降值导致较高的流速,因此会导致较小的设备和较少的投资,但运行费用会增高,较低的允许压降值则与此相反。所以,应该在投资和运行费用之间进行一个经济技术比较。换热器的压降可以参考相关的经验数据。
允许压降必须尽可能加以利用,如果计算压降与允许压降有实质差别,则必须尝试改变设计参数。
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允许压降用;而增加一点压降会增加很大的经济性,则应再
行设计并考虑增加允许压降的可能性。
2.流速
一般来说流体流速在允许压降范围内应尽量选高一些,以便获得较大的换热系数和较小污垢沉积,但流速过大会造成腐蚀并发生管子振动,而流速过小则管内易结垢。可以参考相关的经验数据。
3.温度(1)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不宜高于60°C,以免结垢严重。高温端的温差不应小于20°C,低温端的温差不应小于5°C。当在两工艺物流之间进行换热时,低温端的温差不应小于20°C。
(2)当在采用多管程、单壳程的管壳式换热器,并用水作为冷却剂时,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不应高于工艺物流的出口温度。
(3)在冷却或者冷凝工艺物流时,冷却剂的入口温度应高于工艺物流中易结冻组分的冰点,一般高5°C。
(5)当冷凝带有惰性气体的工艺物料时,冷却剂的出口温度应低于工艺物料的露点,一般低5°C。
(6)为防止天然气、凝析气产生水合物,堵塞换热管,被加热工艺物料出口温度必须高于其水合物露点(或冰点),一般高5 ~10°C。
4.物流管壳程介质的安排建议遵循下列原则:
(1)介质流向的选择
被加热或被蒸发的流体,不论是在管侧或壳侧,应从下向上流动;
被冷凝的流体,不论是在管侧或壳侧,应从上向下流动;
(2)管壳程介质的选择
管程:一般是温度、压力较高,腐蚀性较强,比较脏,易结垢,对压力将有特定要求,容易析出结晶的物流等。
壳程:一般是粘性较大,流量较小,给热系数较小的物流等。
物料性能参数,不一定恰好都适合管程或者壳程的要求,最后的安排,应按关键因素或者主要参数综合评价确定。
三.结构参数的选取
1.总体设计尺寸细长型的换热器比短粗型要经济,通常情况下管长和壳径之比为5 ~10,但有时根据实际需要,长、径之比可增到15或20,但不常见。可以参考标准换热器尺寸。
2.换热管(1)管型
常见的有换热管为光管、翅片管。
(2)管长
管长的选取是受到两方面因素限制的,一个是材料费用,另一个是可用性。无相
变换热时,管子较长则传热系数也增加,在相同传热面积时,采用长管较好,一是可减少管程数,二是可减少压力降,三是每平方米传热面的比价低。但是管子过长给制造带来困难,也会增加管束的抽出空间。因此,换热管的长度一般控制在9m以内。
(3)管径和壁厚
管径愈小换热器愈紧凑、愈便宜。但是管径愈小换热器的压降将增加,为了满足允许的压降,一般推荐选用19mm的管子。对于易结垢的物料,为了清洗方便,采用外径为25mm的管子。对于有气-液两相流的工艺物流,一般选用较大的管径,例如再沸器、锅炉,多采用32mm的管径。
(4)换热管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排列:接凑度高,相同管板面积上可排管数多,壳程流体扰动性好,有较高的传热/压降性能比,故应用较广,但壳程不便于机械清洗。
正方形排列:流动压降小,易于机械清洗。
转角三角形排列:性能介于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排列之间。
此外还有转角正方形,同心圆排列方式等。
3.折流板
折流板可以改变壳程流体的方向,使其垂直于管束流动,增加流体速度,以增强传热;同时起支撑管束、防止管束振动和管子弯曲的作用。
●折流板型式
折流板的型式有圆缺形、环盘形和孔流形等。通常为圆缺形折流板,并可分为单圆缺形、双圆缺形和三圆缺形。
折流板圆缺位置
水平型折流板适用于无相变的对流传热,防止壳程流体平行于管束流动,减少壳程底部液体沉积。而在带有悬浮物或结垢严重的流体所使用的卧式冷凝器、换热器中,一般采用垂直型折流板。
●折流板圆缺高度
折流板大小用缺口分数(缺口高度/公称直径)表示。最常用的为单圆缺型(也称单弓形)。单圆缺型折流板的开口高度为直径的10 ~ 45%,双圆缺型折流板的开口高度为直径的15 ~ 25%。
●折流板间距
折流板的间距影响到壳程物流的流向和流速,从而影响到传热效率。最小的折流板间距为壳体直径的1/5并大于50mm。然而,对特殊的设计考虑可以取较小的间距。由于折流板有支撑管子的作用,所以,通常最大折流板间距为壳体直径的1/2并不大于TEMA规定的最大无支撑直管跨距的0.8倍。
换热器中折流板的布置对设计计算有很大影响,一般从下面几各方面来检查原设计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