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异常心理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1.持“如果个体的潜能遭遇挫折和干扰,就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错乱。
”这种观点的理论模式是:()IA 社会模式B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C 心理动力学模式D 行为模式[答案] B2.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IIA 以经验为标准B 社会适应性标准C 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D 以上都对[答案] D3.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神经症的是:()IIA 疑病症B 强迫症C 孤独症D 焦虑症[答案] C4.用“潜意识冲突假说”来解释异常心理的原因的理论模式为:()IA 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B 行为模式C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D 医学模式[答案] A5.认为“异常心理是由生物学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的理论模式为:()IA 行为模式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C 心理动力学模式D 社会模式[答案] B6.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否时,相对更客观的标准是:()IIIA 以经验为标准B 社会适应标准C 心理测验的标准D 以上都是[答案] C7.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知觉障碍是:()IIIA 错觉B 幻觉C 感知综合障碍D幻想[答案] D8.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意志障碍的是:()IVA 意向倒错B 违拗症C 矛盾意向D 意志缺乏[答案] B9.CCMD这一精神疾病分类体系的制订国度是:()IIA 美国B 欧洲C 中国D WHO[答案] C10.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中不包括:()IIIA 现实性焦虑B 神经症性焦虑C 压抑性焦虑D 道德性焦虑[答案] C11.关于焦虑,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IIIA 焦虑的主题是危险B 过度焦虑即造成应激C 焦虑往往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激活乱D 焦虑有时是无意识的[答案] D12.持“焦虑是由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引起的”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IIIA 精神分析学派B 学习理论C 认知学派D 人本主义学派[答案] C13.抑郁性障碍可能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IA 意志丧失B 木僵C 症状躯体化D 自杀[答案] D14.引起抑郁性障碍的病因可能是:()IIA 生物学因素B 心理因素C 社会因素D 以上都包括[答案] D15.关于人格障碍不正确的论述是:()IIA 从童年或青少年始发B 往往持续终生C 人格显著偏离常态D 存在智力障碍[答案] D16.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以后形成的人格异常称为:()II A 人格改变B 类病态人格C 人格障碍D 正常人格的反应[答案] A17.性指向障碍不包括:()IIA 同性恋B 恋物癖C 窥淫癖D 恋童癖[答案] C18.酒依赖往往包含:()IIA 心理依赖B 生理依赖C 耐受性D 以上都包括[答案] D19.形成药物依赖的主要因素是:()IIA 获得药物的机会B 药物的特点C 人格缺陷D 社会压力[答案] B20.关于因特网成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IVA可能是一种心理依赖B不是生理依赖C可能与其它心理障碍有关D 以上都不对[答案] D二、名词解释1.异常心理(mental abnormal or mental disorder)[答案] 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又称变态心理。
_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
以下关于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1、主观感觉异常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
人患病后,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
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
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3、被动依赖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4、多疑、神经过敏多疑、神经过敏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对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甚至无端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
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病人安心养病。
5、紧张、焦虑、恐怖紧张、焦虑、恐怖许多病人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病人死亡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
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多安慰、多鼓励、多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Li Shangxue:Basic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2.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 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持久(≥3个月),内容 充分泛化和自身难以克制的一种沉重精神负担。 特点:社会功能基本受损,一般分离不出明显的刺 激原因,很难摆脱内心痛苦,不但在情绪方面波动 较大,人格也出现某些缺陷即心理状态出些了某些 病理性改变。是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过渡。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 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 个人的基本需要能适当满足
客观的看待社会适应标准
• 与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其行为能否 为常人所理解,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
• 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与常态有无明显不同 • 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 的影响,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
Li Shangxue:Basic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
• 1、定义:指以出乎意料的或无先兆的,同任 何特殊刺激无关联的惊恐症状发作为特点的焦 虑障碍; • 2、患病情况:终生患病率为2-4%; • 3、临床表现:惊恐发作为原发和主要症状; • 4、惊恐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惊恐发作 一次且害怕再次出现、担心后果或行为发生相 应变化,并持续一月;排除物质使用所致生理 变化和其它焦虑障碍;
Li Shangxue:Basic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生Hale Waihona Puke 医学模式精神分裂病人的家属 父母 患病率% 9.80 躁狂抑郁症病人亲属 父母 子女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患病率% 11.5 22.2 95.7 23.0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 掌握 • 1.异常心理的概念 • 2.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 3.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干预 • 4.抑郁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干预 • 5.睡眠障碍、进⻝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
诊断和干预
第八章 异常心理
•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 第二节 若干异常心理问题
此模式有局限性。有相当一部 分异常心理至今尚无生物学证据,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解释
(一)医学理论模式 (二)行为理论模式 (三)心理动力模式 (四)人本理论模式 (五)认知理论模式 (六)社会文化模式 (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认为各种行为均在其内外环境的 需求下学习而来,良好适应或偏差 病态的行为皆学习而来。
• 3.心境障碍
• 30.心境障碍
•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 40.神经症性、应激相关及躯体形式
• 5心理因素相关障碍
障碍
•
6.人格障碍、习性与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
50.伴有生理功能紊乱及躯体因素 的行为综合症
•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 理发育障碍
• 60.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 70.精神发育迟滞
现实不相符的过分担心,认为大祸临头、惶惶不 可终日,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 b自主神经紊乱:心悸、出汗、胸闷、呼吸加快、 便秘、尿频尿急、全身酸痛等。甚至出现阳痿早 泄、月经不调。 • C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震颤、注意 力不能集中,无法正常学习及生活。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 抑郁症是一种常⻅的精神疾病,WTO估计 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严重的抑郁症患 者会出现自杀,每年自杀人数在100万人左 右,虽然目前有许多治疗办法,但只有一半 的患者接受过治疗,而在有些国家中仅有不 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
癔症-异常心理学
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的Charcot:发现癔症患者极易 被催眠。 提出“中枢神经系统退化论”,虽然症 状由心理制约
3
概念、历史(二)
H.Bernheim认为癔症完全是心因性的 Babinski创建了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区分了癔症与
某些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修正了癔症的误诊。
患者体验到一种真正的能力丧失:运动或感觉功能丧失或 削弱,同样没有神经病理可以解释这种功能丧失现象。
最常见的是眼睛失明、耳聋、瘫痪和麻木(丧失感觉)。 转换性症状没有医学证据的支持,也不是装出来的。它们
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不受人的意识控制。比如检查表明 眼睛很好,没有缺陷或受到伤害,但患者就是无法看见。
ICD-10将它改名为“分离-转换性障碍” CCMD-3据此仍沿用癔症名称
7
CCMD-3分类
40 癔症 40.1 癔症性精神障碍 40.11 癔症性遗忘 40.12 癔症性漫游 40.13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40.14 癔症性精神病
40.141 癔症性附体障碍 40.142 癔症性木僵
8
CCMD-3分类
住院;兄弟姐妹中有6.25%曾患癔症住院
素质与人格:癔症个性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
于幻想、暗示性高。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
躯体因素:脑干上段特别是间脑器质性损害与癔症有某种因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Latah综合征、Arctic癔症、集体癔症(mass hysteria)
16
分离性遗忘
Dissociative Amnesia
17
分离性遗忘
并非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记忆缺失 主要特点是记忆丧失,通常为重要的近期事件 分离性遗忘几乎总是顺行的,忘记的是导致症状产生的压
异常心理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临床表现:
常见的异常心理
情绪低落
“三低”
思维迟缓
意志减退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临床表现:
常见的异常心理
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减退。 2.心理症状:焦虑、自罪自责、注意力和记忆 力下降、精神运动性迟缓、自杀倾向等。 3.躯体症状群:睡眠紊乱、食欲紊乱和胃肠功能 紊乱、性功能减退、性欲下降等。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抑郁(depression):
常见的异常心理
也称情感低落,表现为心情异常 低落,心境抑郁,自我感觉不良,兴
趣减退,常自罪自责,甚至自伤和自
杀。常伴有食欲减退或缺失、闭经等。 多见于抑郁症患者。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常见的异常心理
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 :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 病。属于心境障碍,又称抑郁障碍或抑郁发作 (depressive episode)。 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 和自杀观念,并有其他的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异常。
主要特点:猜疑和偏执
始于成年早期 男性多于女性
第二节
(二) 分类及表现
常见的异常心理
四、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诊断标准(CCMD-3) :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 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 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 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 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 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第八节异常心理及不良行为PPT课件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八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焦虑的原因及其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是由潜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 引起的。
学习理论认为观念与感觉之间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性 联系。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一)经验标准 1.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 2.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者心理与行为状 态的判断。 (二)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具 有客观性及便于比较和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因心理测量 的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且有些心理特征偏离常态并不 一定是心理异常,因此,统计学标准不能普遍适用。
以心理理论、心理现象、心理健康和心理 应激等基本知识,综合认识各种异常心理与不 良行为问题,并实施相应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干 预,也是医学心理学的临床应用目标之一。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八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目的要求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八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八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三)医学标准 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这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 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具 体而言就是依是否有症状和病因存在作为判断标准。 (四)社会适应标准 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模是指 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用社会适应作标准 判断心理是否异常,要注意考虑国家、地区、民族、时 间、风俗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理论4-异常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
第四章异常心理学比较重要的章节,占80%左右。
案例题多出。
第一节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1.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①保障人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②保障人正常的进行人接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社会功能)③保障人正常客观的反映世界的本质以及其规律性。
2.异常心理: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功能。
3.如何理解心理的正常和异常:①正常和异常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的,个体形成群体②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时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区分1.概念上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正常心理: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不包含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异常心理:有典型的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异常: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异常------精神病临床医生负责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健康。
心理咨询师工作的范围:心理不健康的人群。
并不是心理异常人群。
2.标准化的区分(四类判别标准)-----记住四个标题三.心理学的区分原则①统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幻觉、妄想、自知力)②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知情意的统一)③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有无“自知力”是精神科在临床上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第二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①感觉过敏: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造成。
患者对于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显得难以忍受。
-----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②感觉减退:对外界的刺激感受性减低。
如强烈的疼痛刺激仅引起轻微感觉甚至无感觉。
----癔症,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抑郁状态,木僵状态。
③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服或者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蚁爬感,游走感。
----神经症,躯体化障碍,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
2.感觉障碍:(1)错觉: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相符的判断性的视觉差。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 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 能的心理活动。它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 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常识性的区分
• • • •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非标准化的区分
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 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其正面的 功能:
–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 发展。 –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 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 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它能使万物之灵的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 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标准化的区分
• 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 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 上显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 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 • 内省经验标准:这里的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指病 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 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其 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 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 常的判断。 • 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能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 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 境。
医学心理学 名解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
潜意识:主要是那些与性和攻击性有关的内容,当被察觉到时会引起难堪和焦虑,所以常常被意识所排斥,但也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行为:广义:将行为理解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泛化:指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不仅条件刺激(CS)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某些与条件刺激想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
示范作用:指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地反映。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两个基本过程。
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由表及里地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智力又称智能,指人们在获得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其核心是理解、判断或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可等同于一般能力。
性格: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相适应的行为倾向性。
所谓认知评价:是指个体对语法哦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的认知估计。
分为初级评价和刺激评价。
应对:应对又称应付,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被认为是影响应激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
特质应对:可能存在一些与个性特质有关的、相对稳定的和习惯了的应对风格。
7第七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护理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一、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异常心理活动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
生异常改变,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是指人
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 异常心理
万事万物皆有正反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
存在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6.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节
若干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一、焦虑障碍 二、抑郁障碍 三、人格障碍 四、性心理障碍 五、睡眠障碍 六、自杀行为 七、常见不良行为
第七章
异常心理问题 与不良行为
【学习目标】
1 2 陈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说明异常心理的判断。 描述异常心理的分类。 解释异常心理的形成。
3 4
【预习案例】
案例7-1:过去这几年间,“网络成瘾”这个话题在媒体得 到了广泛的报道,这些新闻故事制造出的形象通常是个男青年, 把自己与真实的人际世界隔离开来,而整日泡在数码世界的聊 天室、网络游戏之中。一些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与这些 媒体中的例子及其相似的。他们符合“网络成瘾”这一诊断,其 他一些研究者对这个诊断作为一个独特的心理病理学类型仍然 持怀疑态度。 思考:
1.人们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特定方式是否可能是一种已知障碍的症状? 2.过度使用本身是否构成一种障碍? 3.如果一些人上网成瘾,那么他们究竟是对什么上瘾呢? 4.网络的普遍性质如何能够导致一种具体的心理病理形式并可以恰当地 称之为“”网络成瘾?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一、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医学心理学1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
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亦称药物成瘾。世界卫生组 织 (1974) 将药物依赖定义为是一种强烈地 渴求并反复地应用药物,以获取快感或避 免不快感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体的病理 状态。 常见的药物依赖有:阿片类药物成瘾 、大麻依赖、可卡因类药依赖、苯丙胺类 药依赖、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依赖成瘾 、致幻剂成瘾、有机溶剂成瘾。
57
2.诊断 P265
3.治疗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学习如何处理导致 过度上网的感觉;帮助他们控制欲望和安排时间。 对青少年学生首先明确学习是首要任务,然后在共 同讨论中理出四大危害:荒废学业、损害健康、浪 费金钱、疏远亲情及友情。再以反面典型教育并由 家长、教师配合。 系统脱敏,与家长、孩子共同协商,制订总体 计划目标。其他行为治疗如替代,自我惩罚等。 默想疗法,有助抑郁或强迫症患者稳定情绪, 控制冲动。
有异常心理的人应与罪犯相区别。
7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心理正常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 到处适用的绝对标准。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判断:
8
1.以经验为标准、权威的标准
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
在多数神经症患者中可用,但对缺乏自知 力的患者,无法采用这种标准。 其二是指观察者的观察。 主观性强,需要接受过专业教育以及通过 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 对大多数心理变态仍可取得一致的看法, 但对少数病人则可能有分歧,甚至截然相反。
22
社会文化模型
定义 原因 治疗 目的 贡献 病人的表现和社会应激情况 社会变动和应激:贫变、歧视和失业 改善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社会精神卫生 造成一个健康公正的社会 了解社会应激、住院和社会价值的作用
23
行为模型
定义 诊断术语不重要,个人的适应和行 为表现作为人的健康与否的界限 原因 异常行为是学习获得的 治疗 行为治疗 目的 消除无用或异常的行为 贡献 了解行为如何学习获得,行为治疗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 4.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 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 时后即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 末期失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伴 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 少数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 抑郁”
▪ 5. 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 重者则终日不思茶饭,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 欲增强的现象。
焦虑性障碍
▪ 病因
人格 社会心理因素 遗传 精神分析:过度的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 行为主义:习得性行为,条件刺激泛化。
焦虑症状群表现
▪ 心理症状:以担忧、紧张、害怕、烦躁、惊恐 等焦虑情感为主,可伴注意集中不能、警觉增高 、记忆障碍等。 ▪ 躯体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出汗、血 压升高、心悸气短、胸闷、尿频、腹泻、性功能 障碍等。 ▪ 运动症状:震颤、小动作增多、静坐不能、激 越等。
▪ 6. 躯体不适,抑郁症患者普遍有躯体不适的表现。 患者常检查和治疗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 碍、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 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但多数对症治疗无效。
▪ 7. 自我评价低。轻者有自卑感、无用感、有无价值 感;重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有强烈的内疚感和 自责感,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途径。
▪ 广泛性焦虑是焦虑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患者长期感 到紧张和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 交往时紧张急切,极不沉稳:遇到突发事件惊慌失 措,六神无主,极易向坏处想,即便是休息时,也 坐卧不宁,担心出现飞来之祸。患者如此惶惶不可 终日,并非由于客观存在的实际威胁,纯粹是一种 连患者自己也难以理解的主观过虑。
▪ 常识性区分:非专业人员,根据日常生活 经验。
言谈、思想、行为; 过度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生活。
第六章 异常心理
第六章异常心理第一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一、关于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正常心理:能够遵循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心理活动。
异常心理:也称变态心理,指偏离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现象及心理活动。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观点1.生物学的理论观点:从生物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异常心理发产生、发展都生物学因素有关。
包括个体素质缺陷,先天遗传,脑或机体因感染受损、理化因素或药物作用、代谢失常、生理、生化指标异常。
2.心理动力学的理论观点:被压抑在潜意识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冲突是导致心理异常的主要动力性原因。
3.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通过条件反射的过程习得的,异常行为也是后天习得的,并不断得到强化而固定下来。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人天生具有发展和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自我实现倾向”,即只要环境允许,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5.社会文化的理论观点:社会文化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在心理障碍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三、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即凭借判断者自己的只是和经验去评价自己或者他人心里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是否正常,或者以一般人的心理状态为标准判断他人心里活动的正常与否。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常模为标准评价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3.医学标准: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以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和明显的病因为判断心理是否正常的依据。
4.统计学标准:对人群的心理现象进行标准化心理测量后,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得到某些人群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分布曲线,其结果反映了正常人群状态的规律性分布。
5.其他标准: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关于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第二节常见异常心理问题一、临床心理学对心理问题的认识特点1.心理问题是什么?①一是指心理学中的问题②二是指心理学中或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问题③三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本章)二、常见心理障碍(一)焦虑性障碍概念:是指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逻辑根据的过分担忧和恐惧不安的一种情绪状态。
异常心理学
1、什么是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在某个时段或长期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状态2、心理异常有哪些特征?(1)心理反应失去合理性(2)心理过程失去协调性(3)个性特征失去稳定性3、心理异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1)非病理性心理异常,包括一般心理问题(2)病理性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a、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指心理紊乱b、精神病性心理障碍,指精神失常c、介于两者之间的心理障碍,指边缘状态4、心理异常的病理学模式有哪些?(1)生物学模式(2)心理动力学模式(3)行为模式(4)社会学模式(5)整体论模式5、哪些因素引起心理异常?(1)生物学因素a、遗传b、脑功能失调c、神经递质代谢异常(3)心理因素a、应激b、消极情绪c、挫折(2)环境因素a、人际关系不良b、社会生活事件c、丧失6、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有哪些?(1)心理学史上的标准——生存标准c、心理测验标准b、统计分析标准a、主观经验标准e、病因症状标准d、社会适应标准(2)当今社会的判别标准——发展标准特征:a、认识清醒健全b、情绪积极饱满c、意志品质良好d、个性完善统一e、人际关系和谐f、潜能充分发挥7、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1)适应能力(2)耐受能力(3)调控能力(4)社交能力(5)康复能力8、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有哪些?(3)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2)偶发性和暂时性(1)情景性10、什么是偏执?极端固执、刚愎的人格表现缺陷11、偏执和顽固执拗有何不同?顽固执拗是一种不良的意志品质,实质是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和处理行动中的困难(对事)偏执给人一种自我中心、好走极端、咄咄逼人的感觉(对人)12、什么是自卑?自卑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信心,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13、自卑、自我排斥、自责有何不同?自我排斥是对自己全方面的否定,是一种不能接受自我的观念,没有明显的情景性自卑仅局限于某些方面,并且有明显的情景性自责是正常的心理现象14、什么是多疑?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人格表现缺陷15、多疑和猜疑有何不同?猜疑是一般的怀疑多疑是猜疑的极端状态,在量上表现为多疑,在质上表现为毫无根据16、什么是无端烦恼?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苦恼的消极情绪17、无端烦恼和正常的烦恼有何不同?正常的烦恼是由于客观存在的原因引起的,人人都有体验无端烦恼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是主观想象出来的,并非客观存在18、什么是消沉?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唐的消极情绪19、消沉和委顿有何区别?委顿表现为精神不振,但通常由躯体疲乏引起,持续时间较短,不属于心理问题消沉与躯体疲劳无关,通常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引起,持续时间相对较长20、孤僻孤僻是指孤寡、怪癖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现21、孤僻与孤独有何不同?孤僻是一种人格缺陷表现,由于厌烦他人而不愿意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