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患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3)研究人格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认识第心理功能支配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第2章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释梦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Ⅰ意识:能被个体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
Ⅱ潜意识: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动物性本能、冲动,经验,欲望,动机) 1)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在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Ⅲ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前意识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
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存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个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自我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个体适应环境。
Ⅰ本我: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冲动永远存在。
Ⅱ自我: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代表着理性与审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成熟水平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Ⅲ超我: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第内化的结果,属于道德、良心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
明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
3、性心理发展理论
Ⅰ弗洛伊德把性作为潜意识的核心问题,人一切追求快乐的活动都是性的活动。性力(力比多)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按照性力的发展顺序和年龄的关系,将人格分为五个时期:
1)口欲期从出生到1.5岁
2)肛欲期 1.5岁至3岁左右
3)性欲期 3岁到5岁左右
4)潜伏期青春期前,5、6岁到12岁左右
5)生殖器期青春期至成年
Ⅱ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即:性本能的含义)
1)人的性功能或性欲在生命的初期就已开始
2)性功能并不限于生殖器官,而是整个身体的功能
4、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
Ⅰ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一种自我功能,它使人警惕即将到来的危险,并对其作出适应性的反应。焦虑有三种形式:
1)现实焦虑 2)神经焦虑 3)道德焦虑
Ⅱ心理防御机制
因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中,使人焦虑、痛苦,于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一套心理自我保护的方法。
1)心理防御机制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
2)心理防御机制作为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人类在正常和病态的情况下都会不自觉地运用。
5)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个体将潜意识的性和攻击冲动在意识水平上直接给予表达,会使个体感到不安,于是通过梦来表达。
二、行为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
1、行为学习的类型
Ⅰ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1)特点:①强化②泛化③消退
2)意义:运用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塑造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Ⅱ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
1)类型:①正强化②负强化③消退④惩罚
2)意义: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塑造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Ⅲ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米勒)
Ⅳ示范作用(班杜拉)
1)过程:①注意②记忆③行动④强化
2)意义:①示范作用与患者角色行为的形成有关。
②示范作用也可用于对患者的指导与护理,以及儿童患者的教育等。
三、认知理论
ⅠABC理论(艾里斯)
内容:A指与情绪有关的诱发事件,B指人对诱发事件所形成的信念,C指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反应。ABC理论认为,非理性信念是情绪或行为障碍产生的重要因素。
Ⅱ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贝克)
内容:人的情绪障碍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
常的事件中产生。
第3章个体心理
一、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1、心理现象的结构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人格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二、认知过程
1、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2)意义:①感觉是个体心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②感觉是其他高级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3)分类:①外部感觉②内部感觉
4)变化规律:①感觉的适应②感觉的对比③感觉的相互作用④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觉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大小来测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阈限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感觉越迟钝。
2、知觉
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2)分类:①空间知觉②时间知觉③运动知觉
3)基本特性: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
感觉与知觉的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反映整体。3、记忆
1)概念: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一个完整的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过程。
2)分类
Ⅰ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分类
①形象记忆②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④运动记忆
Ⅱ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
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
3)过程:①识记②保持③再认和再现
4、遗忘
1)概念: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恢复与提取,或者产生错误的再认与回忆,都称为遗忘。
2)分类:①暂时性遗忘②永久性遗忘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