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 2019-2020学年度高三4月六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4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 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 卷 (选择题 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济南立城,南依泰山,北临黄河。
舜曾经耕作的历山,即今日的千佛山,座落..在泉城的东南隅。
昨天上午,我趁兴登上了千佛山。
这是一处超然世外的所在,不但可以近瞰..城郭,俯窥..街道,还可以 ① 。
但那是过去式了,因为雾霭..迷离,云气氤氲..,仅勉强辨出城区的(大概/大致),至于地平线上的黄河,以及其它什么峰,什么峦,皆隐而不现,只能向记忆深处(搜寻/搜求)了。
兴冲冲上山,怏怏下山,将登缆车,忽见在城东北方位的一角,雾破云开, ② 。
瞬间怔住,脑筋急转,立马联想到学界有关“华夏”二字的诠释..。
此番做客..泉城,也拟效仿前人,为它留下一幅文字的(掠影/剪影)。
那天登千佛山,就是想借它的高度,鹰瞵鸟瞰,寻找某种创作的新鲜意象。
争奈天公不作美,只好怅然..下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座落 近瞰.(k àn )B .雾霭 氤氲.(wēn ) C .诠释 俯窥.(ku ī) D .做客 怅.然(ch àng ) 1.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座落”应为“坐落”;B.“氤氲.”应读 y ūn ; D.“做客”应为“作客”。
河北省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我们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
在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先人创造、建构了庞大的文化体系,为今人积累了丰美而深厚的文化资源。
其中既有严谨朴实、情礼交融的日常生活信条,意境高远、笔触深沉的文艺作品;也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巨著,深邃广阔、精义入神的哲学理论;更有存在于佛道、中医、武术、气功之中的生命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在近现代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忠勇无畏、团结奋战的革命精神。
这些不同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将对未来人类文明作出具有华夏色彩的卓越贡献。
我们的文化底气与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有关,当然这些财富仅是必要条件。
没有今人的转化创造,这些财富也只能是被封存的资源而已。
我们拥有有利的文化创造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当今社会文化创造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保障机制,提供了激发文化活力和推动文化发展的制度基础。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世界文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为文化创造提供了相较于历史任何一个时期更为优越的条件。
当下,我们触手可及人类文明所创造的各种资源,我们亦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开展文化整合创造活动。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虚拟性和生活真实性的高度融合极为适宜文化创造实践,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人不可想象的新颖社会环境。
但是一些陈旧体制的障碍,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我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创造活动。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今天,中华民族正在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文化创造活动。
从哲学历史到文艺影视再到科学技术,我国文化发展规模始终位于世界前列。
同样,经过三十余年的积累发展,我国文艺影视在国际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中国的文化实力逐渐得到世界认可,但这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巨大的文化发展成就值得期待。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 总分1 5 0分, 考试时间1 5 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 0分)甲必考题(4 5分)一、现代文阅读( 共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大龙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 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 由“心性”而生。
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 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 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例如, 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 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中国的诗是抒情的, 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 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中国人饮茶叫“品茗” , 而西方人却是“喝茶”。
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 , 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
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 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 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 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 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 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 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 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 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 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2019-2020年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5年4月玉林市贵笔市高中毕业Eff联合背试语文试卷2019-2020年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医文化的海外交流与影响①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就产生了古代的医学,有黄河流域的中国医学,它不仅是古代的东医学之源,也是世界医学的发祥地。
②中朝两国医学的交往影响很深,公元541年中国曾派医师赴朝,唐代大量的医学书籍陆续输入朝鲜,其中有《素问》《伤寒论》《千金要方》等;朝鲜医学制度也仿唐制,设置医学博士,以中国医书为教本。
另一方面,朝鲜的药物和医学知识也传到我国,如朝鲜出产的五味子、昆布、芜荑等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均有记载,还有治脚气病的药方也来自朝鲜。
中朝两国的医药文化交流到宋代则达到了高峰,不仅有学术、书籍方面的交往,而且中国的医生甚至有入朝被挽留,以及因精于医术而在朝登第入仕者。
③中越的医药交流更早,据《历代名医蒙求》记载,三国时中国名医董奉曾到越南,治愈了交州刺史杜燮的重症,曹州观察判官申光逊通医术,用辛辣药物治愈过越南人的脑痛症。
元代针灸医生邹庚曾在越南为上皇子韟治病,被称为邹神医,官至宣徽院大使兼太医使。
④约自汉代起中国与印度就有医药之交往。
唐僧义净,于公元671年去印度,居住20多年,向印度介绍过中国的本草学、针灸学、脉学等知识;隋唐之时,随佛教的传入,印度医学内容,如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国,如<千金要方》云:“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
”其中就含有印度医学的“四大”说;印度治疗眼科疾患的《龙树论》也在中国流传很广。
⑤隋唐时期,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脉学、本草也相继传入。
被誉为医学之父的伊本•西拿,著有<医典》,可以说是对隋唐时的中国医学与阿拉伯医学相交流的一次总结,科学史界认为他是中阿医学、文化交流的一位关键人物。
中国汉代就有麻醉法,美国的拉瓦尔著《药学四千年》书认为阿拉伯的吸入麻醉法可能是由中国传入的。
2020年唐山市六校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唐山市六校 2020 年高三语文 4 月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以下小题。
“和合”理念拥有重要价值陈秉公“和合”理念是中华优异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记,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侧重要影响。
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邻近涵义。
唐朝学者孔颖达在解说《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
”“和合”理念重申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组成世界的诸多因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交融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交融中共同发展演变,而后产生新因素、新事物、重生命,客观世界因此不断发展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一致思想。
《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一致的自然法例,一定按礼行事。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
天人合一宇宙观重申整个世界的有机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②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对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看法,视天下为一体。
《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办理不同国家关系的看法,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友好共处、相互合作。
在“天下”观的滋润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追乞降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中能够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②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睁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睦。
”他倡导和而不同的人品、人际关系和社会次序。
2019-2020年高三4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B(A组中的“当”应读dànɡ;C组中的“殷”应读“yān”;D组中的“剽”应读piāo)2.B(A项中,“记”应为“计”;C项中,“骄”应为“娇”;D项中,“涌”应为“拥”。
)3.D(“宁静”与“肃静”,前者指环境、心情安静,后者形容严肃寂静。
此处宜选“宁静”。
“稀疏”与“稀朗”,前者形容宽松、不稠密,后者指灯火或星光稀疏而明朗。
此处选“稀疏”更好。
“惨不忍睹”与“惨绝人寰”,前者指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后者指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此处应选“惨不忍睹”。
“顺应”与“响应”,前者即顺从,适应,后者指回声响应,比喻用言语行为表示赞同、支持某种号召或倡议。
此处选“顺应”更好。
)4.C(A. “改正会风”搭配不当,应将“改正”改为“改进”;B.偷换主语,前面的主语是“档案”,后面的主语是“人”;D.成分残缺,应在“与世界读书日”前加上“孔子诞辰日”。
)5.C(书中的情节应是觉慧下决心反抗祖父的命令,第二天就走出了家门。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6.B(A项答非所问。
C项偷换概念,是“易于遮蔽”,不是“完全遮蔽”;原文“瑕疵”前有“某些”。
D项绝对化,原文说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后人对于孟子的态度和倾向。
)7.C(以偏概全,文中只举了“孟、告论辩”的例子。
)8.D(A项无中生有,文中无此意。
B项,原文第二段说并非出于儒学阵营也会偏向孟子这一边。
C项混淆或然与必然,文中只是提出了“最后告子是否真的都因为被驳倒而哑口无言呢?”的疑问。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D(应为:或者,还是)10.B(②是作者的行踪;⑤是在介绍飞鸟祠的位置;⑥是作者在抚今追昔,总结全文。
)11.C(题写碑名的是一个朝鲜人。
)12.(1)徐福祠在它的旁边,虽久已坍塌,但其旧址还可辨认出来。
(3分。
2020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18.C(前半句承接前文,陈述对象保持一致,应以“这种色彩属性”为主语;后半句亦应以“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为主语,不用被动句式)
19.C(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新时代”应放在“人民”之前;二是赘余、杂糅,应去掉“具有”和“新景观”。选项A,语序不当,且“具有”缺少与之对应的宾语;选项B,语序不当;选项D“新景观”赘余,删去)
在宋高宗处境艰难的时候,高世则曾陪伴在左右,行动坐卧都不离开。大元帅府设立,改任元帅府参议官,趁机请求布告各个行政区域(地方),来使人心安定。提升为遥郡承宣使,没有就任。宋高宗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高世则调任越州观察使。等到高宗即位,担任保静军承宣使,提举万寿观。皇帝下令让高世则编纂元帅府事迹交付史馆,又召回他担任枢密都承旨兼掌管京畿监牧,第二次掌管万寿观。
(2)皇帝派宦官通知当地官员按时供给高世则俸禄,他一共积储二万缗钱财,就请求用这些钱来补充郡中的经费。(谕:通知;以时:按时;给奉禄:供给俸禄;凡:一共;裨,补充。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高世则字仲贻,年少时凭祖上恩泽补任左班殿直,官至内殿崇班。又因为父亲的遗表恩泽担任阁门祗候,后来授予亲卫郎的官职。因为通晓经典,转任内殿承制。累官调升为康州防御使,掌管西上阁门事务。
唐山市2020届高三六校4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唐山市2020届高三六校4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陈秉公“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
《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
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③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
《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
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④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2019-2020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妃嫔/殡葬龌龊/优渥强人所难/强颜欢笑B.立即/既然弥漫/奢靡大煞风景/煞有介事C.掠影/虐待舐犊/胼胝安步当车/独当一面D.骠勇/剽窃岗位/天罡应接不暇/应付自如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近日网上流传着香港的一份要求填上“草菅人命”形容警方才能得分的中文科测验卷。
该试卷一旦流传,就引发了各方的议论,各种言论甚嚣尘上。
在一般人眼中,这份试题的引导性是不言而喻的,资深中文科教师张月卿就直言,该试卷有很强的既定立场,而且立场失之偏激。
但也有教师反问︰“假如试卷是要求学生赞扬警方、贬低示威者,大家又会否同意呢?”“占中”引发的问题仍在持续发酵。
A.一旦B.甚嚣尘上C.不言而喻D.偏激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18日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并讲话。
他强调,对巡视发现的问题要抽象提炼、概括总结,揭示深层次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B.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
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C.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全世界互联网巨头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思想、凝聚共识、探索规律。
D.毒品流向分散是我市毒品犯罪的一大特点。
既有大量毒品从境外及外省市流入广州,又有相当数量的毒品从广州流向内地甚至境外。
在市内,毒品犯罪呈现出从中心区域流向周边区域的特征十分明显。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也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外”(《清溪行》)的清冽与安静。
②在李白的诗里,有如丝的黄河,奔涌的大江,③李白诗歌的中的水,不仅仅是用水的意象装饰自己的诗歌。
④李白的诗里充盈着水,水即是情,情亦似水;水即是天,亦是归处,是李白灵感的源泉。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六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六校联考试题(含解析)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六校联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陈秉公①“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
《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
2020年唐山市六校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唐山市六校2020年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陈秉公“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
《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
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②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
《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
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②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市 2019-2020学年度高三4月六校
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1.A【解析】B 项,“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前漏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了原意。
C 项,“‘和合’理念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使……”错误,原文是“在‘天下观’的滋养下,……”D 项,“社会就能实现和谐有序”过于绝对。
原文说的是:“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故选 A。
2.D【解析】D 项,“对比论证”分析有误。
文章第⑤自然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运用了类比论证。
故选D。
3.D【解析】D 项,“……我们就可以解决世界各国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错误,原文“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并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解决世界各国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故选 D。
4.C【解析】答非所问,C 项不属于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做法。
故选 C。
5.D【解析】D 项中“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选项随意删减词语,曲解文意。
故选 D。
6.①应更加重视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加强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协调统一。
②弥补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制度盲点和漏洞;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的权威性。
③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每点 2 分)
7.C【解析】C 项,“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稳当”不是因为村民们送来了“神医胡同” 的金匾,而是祥子为村里做善事,赢得村民赞誉,心里踏实。
故选 C。
8.①第一次流泪,周年祭日将至,祥子仍没能求得“平安香”,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未能让父亲满意,内心愧疚;②第二次流泪,周年祭日当天,村民们送来金匾,参与祭典,场面盛大,祥子内心为父亲感到自豪,充满对大家的感激;③第三次流泪,祥子终于求得“平安香”,不负父亲的嘱托,内心激动。
(每点2 分)
9.①揭示悬念,与前文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②突出人物“医德惟上”的性格特
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③深化小说主题,突出在行医做人中良心的重要;④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让读者回味无穷。
(每点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10.D【解析】波浪线部分译文是: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
久前陶凯的文章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故选 D。
11.C【解析】选项中“赋税”不属于“礼部”职能。
故选 C。
12.D【解析】选项中“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错,破格提升官职是以前的事。
故选
D。
13.(1)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正与邪逆的道理。
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道义的事情。
【解析】“数”译为屡次、多次,“具”译为备办、准备,第一个“为”译为给、替,“约束”译为规约、规章,第二个“为”译为做。
(每点1 分)(2)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
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
【解析】“以”译为因,“辞”译为推辞,“下阶”译为降一个品级,“持”译为坚持,“不之许”是宾语前置句。
(每点1 分)
参考译文: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
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
年岁稍长,就熟悉精通古今知识。
凡是几千年来的国家体制、人才、制度的沿袭变革,没有不能够说出的。
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
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领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
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正与邪逆的道理。
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道义的事情。
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
洪武初年,撰修《元史》,任命曾鲁为总裁官。
《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
曾鲁请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
当时议论礼的人蜂拥而起。
曾鲁在众人中
扬言道:“某礼应依据某说法就对,依从某说法就不对。
”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
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
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
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
曾鲁责备道:“裹袭金龙黄帕是错误的,交纳贡品称藩属却不奉为正统,把大义放在什么位置呢?”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
安南陈叔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来观测朝廷的意图。
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来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瞒,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
皇帝道:“岛夷竟诡诈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
从此看重曾鲁。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
”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任命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
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
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
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
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的文章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
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
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
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
”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偶有收集、摘录,也没有成书。
14.A【解析】“强饮”理解有误。
应是“勉强吃一点饭”的意思。
故选 A。
15.①年老体衰,从“老年花似雾中看”可以看出诗人年老体衰、老眼昏花;②漂泊流浪,从“淹留潭州”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在外;③穷困潦倒,从“萧条”一词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困苦;④忧虑朝廷,从“愁看直北是长安” 可以看出诗人牵挂国家安危;⑤落寞失意,从“鹖冠”看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
(每点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16.(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
打萍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B【解析】第一组,熟悉: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
熟习:了解得深刻;学习或
掌握得很熟练。
第二组,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第三组,心智:一指头脑聪明;二指才智,智慧;三指脑力,神志。
心志:意志、志气。
第四组,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
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
视而不见: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故选B。
18.C【解析】“通过……使”,使句子没有主语,排除 D 项;关联词语“不是……而且”不搭配,排除A 项;根据文意,两个分句间应是选择关系,不是递进关系,不能用“不仅……而且” 这组关联词语,排除 B 项。
故选C。
19.B【解析】第一,前面“不在于”对应后面“而在于”,会让句子更通顺;第二,括号后面的内容与“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关系更紧密;第三“多读、多知道”才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
故选 B。
20.①热天喝冰镇饮料(冷饮)可以清凉解暑
②会带来四种不良后果
③冷饮进入体内
21.示例:“丹书铁券”是特权信物(1 分),明初创建最完备的制度,规定颁授对象和权限范围(2 分);明中后期,颁授对象扩大到功臣之后(2 分)。
四、写作(60 分)
22.【解析】画面上有一个身子在前,腿在后的人。
在前面的上半身肥头大耳、西装革履,还注着四个字“生活水平”,在后面的下半身明显的发育不全、衣衫褴褛,也注着四个字“道德标准”。
这说明了物质生活水平与道德标准不同步(不协调)。
【立意】道德标准要与生活水平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