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心理学

合集下载

进食障碍事例

进食障碍事例

进食障碍事例进食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进食过多或进食过少,严重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介绍进食障碍的不同表现和对个体的影响。

案例一:暴食症小明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长期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情绪波动。

由于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他开始通过大量进食来缓解情绪。

每当他感到不安或情绪低落时,他就会不断地进食,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

这种暴食行为不仅导致他体重的急剧增加,还使他感到深深的羞耻和自卑。

他渐渐变得对社交活动越来越回避,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案例二:厌食症小红是一个17岁的女孩,她一直对自己的体重和外貌非常敏感。

她认为自己太胖,所以开始限制自己的饮食。

她每天只吃非常少的食物,而且经常通过催吐和服用泻药来尽量减少摄入的卡路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红的体重急剧下降,她的身体健康开始受到严重威胁。

她经常感到疲倦和虚弱,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

案例三:暴食-净吐症小李是一个20岁的女孩,她长期面临自卑和焦虑的情绪。

她通过大量进食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但随后又采取强烈的减肥措施来抵消摄入的卡路里。

她通过催吐、过度运动和使用泻药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种暴食-净吐的循环不仅对她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还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她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中,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和体重产生了极大的困扰。

这些案例展示了进食障碍的不同表现形式,但它们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进食障碍可能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波动、内分泌失调和心理问题等。

此外,进食障碍还可能引发其他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因此,及早发现和干预进食障碍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进食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咨询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和应对他们的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营养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并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可能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使用,如暴食症和抑郁症合并存在时。

进食障碍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效果探析

进食障碍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效果探析

进食障碍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效果探析摘要:目的:探讨进食障碍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40例进食障碍患者分析其心理特征,然后再予以心理护理。

结果:40例进食障碍患者SCL-90总分、因子分都比常模高,其中各个因子分都是强迫最突出,其次才会是焦虑、抑郁、敏感的人际关系等。

结论:进食障碍患者心理负面情绪较多,需为其针对性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情绪,使患者坦然面对治疗。

关键词:进食障碍;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进食障碍是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特定文化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出现的进食行为异常的一组疾病,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容易发作,且以女性居多。

我国目前对于该病尚未有权威的资料加以研究,但经研究发现,当代青少年出现的暴食行为较为严重,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紊乱与主要特征,患者常为该病感到苦恼和焦虑[1]。

只有了解进食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心理措施,方可对患者疾病的恢复起到积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有40例进食障碍患者自愿参与,男女比例为20:20,年龄16~23岁,中位值(18.64±3.01)岁;患病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5±0.12)年;所选患者均知情,自愿配合本研究工作,双方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认证。

1.2 方法1.2.1 调查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F-90)对选取的进食障碍患者进行测查,统一指导患者语后个别测试,由患者自己填写量表。

若个别换着玩不理解为其进行中性解释。

完成测查后统一由测验人员检查是否出现不符合要求之处,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全部回收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

1.2.2 评价标准量表选取5级评分,1-5分代表症状从轻到重,症状越轻则评分越低。

根据我国常模标准评定,总分在160分以上者或任一因子高于52分则代表阳性,说明存在轻度或高于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变态心理学之进食障碍

变态心理学之进食障碍

过度节制饮食 教育、监测体重 通科医生、社区工作者 符合诊断者 特殊心理治疗(教育、 临床心理学家 行为、认知和问题解决) 病程1年以上 门诊特殊心理治疗 专科治疗机构 (家庭治疗、认知治疗) 严重者 住院治疗 专科治疗机构
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药物
1.纠正并发症产生的躯体紊乱; 2.有利于改善症状: 赛庚定有益于体重恢复; 抗抑郁剂和抗焦虑剂。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患病率为1~3%的患病率来说, 神经性贪食症在女性人口中至少和其它的重性精神障碍,诸如 精神分裂症(1.5%)和重性抑郁症(1.3%)一样普遍。
神经性贪食 流行病学:
贪食症的估计发生率
平均
暴食 36% 每周暴食一次 16% DSM–Ⅲ贪食症 9% DSM–Ⅲ–R神经性贪食症 2%
神经性贪食 诊断标准:
DSM-Ⅳ关于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 A.反复多次狂进饮食。特点为以下二者: (1)在一定时间内(例如2小时)吃了肯定比大多数人 在相似时间内在相似场合能吃掉的食物数量; (2)发作时对于进食缺乏控制的感觉(例如,感到 不论吃什么或如何吃,都不能停止或控制自己进 食)。 B. 反复出现不合适的补偿行为以能预防体重增 加,例如自己设法呕吐;滥用泻药、利尿药、灌 肠、或其他药物;绝食;或过量运动或体操。
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分型局限型:在神经性厌食症发作期,患者没有定期暴 食或采取清除行为(如自我诱吐或滥用泻药、利 尿剂或灌肠)。 暴食-清除型:在神经性厌食症发作期,患者定期 暴食或采取清除行为(如自我诱吐或滥用泻药、 利尿剂或灌肠)。
神经性厌食 治疗:
心理治疗与患者家庭的分离。
疾病阶段 治疗方式 治疗者
非清除型:在神经性贪食症发作期,患者采用其它不恰 当的补偿行为,如禁食或过度锻炼,但没有定 期自我诱发呕吐或滥用泻药,利尿剂或灌肠。

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调查分析

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调查分析

・调查研究・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调查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00875) 关丹丹 王建平 本文对北京市两所大学30多个专业的女大学生进行了进食障碍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45份,有效率达到8415%。

其中,大一学生211人;大二201人;大三246人;大四187人。

理科生占5212%,文科生占4718%。

平均年龄1919±115岁。

采用G anrer等人编制的进食障碍量表Ⅱ(Eating Dis order Inventory-Ⅱ,E DI-Ⅱ)。

这是目前测查进食障碍认知-行为症状的常用量表[1]。

整个量表包含8个分量表,共64道题目,各分量表分别为:1、求瘦倾向(DT);2、贪食(B);3、不满体形(BD);4、无效(I);5、完美主义(P);6、人际间不信任(I D);7、内感受意识(I A);8、恐惧成熟(F M),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从α=0168(完美主义)到a=0187(不满体形)之间。

量表为6点评定,从“1=总是”到“6=从不”。

根据E DI-Ⅱ手册的规定:“总是”计3分,“通常”计2分,“常常”计1分,“有时”、“很少”、“从不”3个选项计0分。

量表中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学采用双盲译法译成,王建平做了部分文字修改,使其更适合大陆的表达方式。

结果 11E DI-II得分情况按照E DI-Ⅱ手册,“求瘦倾向”分量表得分等于或高于14分者被认为是“体重关注”者,其中,3Π4患有或曾经患有进食障碍,1Π4属于正常节食。

本研究发现28人(313%)得分等于或高于14分,即在845名被试中,有21人(215%)被筛查患有进食障碍。

21E DI-Ⅱ得分的年级差异卡方检验对年级差异的分析表明,在贪食(χ2=30124,P<0105)、不满体形(χ2=11198,P<0101)、恐惧成熟(χ2=10181,P<0105)、完美主义(χ2 =9106,P<0105)等分量表上年级差异显著,在内感受意识(χ2=3107,P =0105)和E DI总分(χ2=7181,P= 01052)上年级差异边缘显著,而在求瘦倾向(χ2=3107,P>0105)、无效感(χ2=4188,P>0105)和人际怀疑(χ2=2141,P>0105)分量表上没有显著差异。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引言:进食障碍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理疾病,包括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净化综合征。

这些疾病不仅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其心理和社交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已经在进食障碍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进食障碍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其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和行为模式,并帮助他们改变这些不利于康复的认知和行为。

CBT的核心理念是认为进食障碍是一种学习和加强的行为,因此,通过重新学习和加强健康的进食观念和行为,患者可以逐渐摆脱进食障碍的困扰。

二、心理动力治疗心理动力治疗是一种以心理冲突和潜意识过程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进食障碍的治疗中,心理动力治疗通过帮助患者探索和理解其心理冲突和潜意识的需求和欲望,从而帮助他们解决与进食相关的问题。

心理动力治疗注重个体内心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通过与治疗师的沟通和探索,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到进食障碍背后的深层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在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改变家庭系统中的不健康模式和动态,帮助患者摆脱进食障碍。

家庭治疗的核心理念是认为进食障碍是家庭系统中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

因此,通过与患者及其家人一起进行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康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四、心理教育和支持心理教育和支持是进食障碍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患者提供关于进食障碍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疾病。

此外,心理支持的提供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康复动力。

心理教育和支持可以通过个体或群体形式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治疗目标进行调整。

结论:心理学在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食障碍患者心理学视角的解析

进食障碍患者心理学视角的解析
没有食欲 闭经
※ 《消耗症的治疗》:一位18岁女孩的案例
有慢性消耗性面容 情绪不佳
“神经性消耗”
过度活动
1 什么是进食障碍?
历史
19世纪70年代,法国的Charles Laseque(1873)和英国的William Gull (1874)先后发表文章,提出“厌食”这一术语。他们将厌食视作一种 心理障碍,归于癔症的一个亚型。后来神经性厌食症逐渐从癔症中分离 出来。 20世纪初,法国医生Pierre(1903)发现神经性厌食症还存在暴食、呕吐、 导泻等症状。但直到1959年之后,才出现“贪食”这一术语。1980年, 贪食症才首次作为进食障碍的一组综合征,被列入DSM-III当中。
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
口欲过度满足,可能是幼儿或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根源。
进食——占有——损人利己——攻击性——负罪感——减少进食 进食——满足口唇欲望——色情刺激——压抑性本能——减少进食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
不能接受成年女性角色,对性厌恶 防御妊娠,不想成为妻子和母亲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消除以下误区:
× 认为清除行为是控制体重的好办法(实际上清除行为会导致身体反
射性地降低代谢率,同时产生强烈的饥饿感) × 希望通过治疗可以让自己不再想到食物(促进机体生成健康敏感的 代谢模式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理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治疗
门诊心理治疗的程序 1. 建立治疗联盟 2. 治疗设置(首要是真诚)与目标(最重要是目标体重的设定) ※ 目标体重的计算:体质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不低于17.5;

饮食障碍案例分析

饮食障碍案例分析

饮食障碍案例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一个饮食障碍的案例,探讨了饮食障碍的原因、症状、影响以及治疗方法。

该案例为一个18岁的女性,患有厌食症。

分析显示,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是导致饮食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障碍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营养咨询和家庭支持。

引言饮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厌食症、贪食症和暴食症等。

这些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饮食障碍的案例,探讨饮食障碍的原因、症状、影响以及治疗方法。

案例分析患者为一个18岁的女性,最近几个月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体重下降和拒食行为。

她的家人注意到她经常对食物感到焦虑和恐惧,并且经常强调自己的体重问题。

经过进一步的评估和咨询,医生诊断她患有厌食症。

原因分析饮食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该案例中,患者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压力和心理因素:患者可能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关系问题等导致心理压力的因素。

这些压力可能影响她对食物和体重的态度和认知。

2. 社会环境:社会对体型和美貌的标准和期望也可能对患者产生影响。

患者可能受到同龄人或媒体的形象压力,导致她对自己的体重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3. 文化影响:文化对于饮食惯和理想体型的塑造也可能对患者产生影响。

特定文化中对苗条身材的偏好可能增加患者对自己体型的不满。

症状与影响厌食症的症状包括体重下降、拒食、恐惧体重增长、对体形的不满和食物的过度限制等。

这种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衰竭、抑郁和焦虑等问题。

治疗方法针对这种饮食障碍,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可能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改变对食物和体型的认知和态度,提高自尊、自信和身体形象满意度。

2. 营养咨询:由专业的营养师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恢复健康的体重。

进食障碍案例

进食障碍案例

进食障碍案例【篇一:进食障碍案例】一年前,张先生一家三口走进了我的诊室,最显眼的是他们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瘦得皮包骨头、两眼深凹、面色苍白。

我一边邀请他们随意坐下,一边仔细打量着他们,夫妻俩看上去都在五十多岁,比起同龄孩子的父母年纪要大些。

他们看上去很普通,衣着朴素,不像来自大城市;女儿穿着时尚,打扮精致,举止得体,显得很有修养,即便如此营养不良,但依然掩盖不了原先的美丽。

乍一眼,我会对如此普通的父母竟能培养出这么一位精致的女儿感到很惊讶。

坐下后,我就开场问他们:“谁能先告诉我你们今天为何要来见我?”母亲首先开始诉说女儿的病情,“我女儿安妮真是个不幸的女孩,才16岁,正是花季年龄,却得了这个让她变得骨瘦如柴的‘怪病’……”安妮妈妈是一位中年知识女性,在地方上的一所重点中学教数学,她表述女儿病情时十分有条理,并始终面带微笑,虽然她说她“为女儿的病感到无比痛心”,但也没像别的母亲会轻易动情,甚至要流泪,一看就知道她是位理性、很有克制力和忍耐力的女性。

从妈妈那里得知安妮虽然只有16岁,但被怪病折磨却有3年了,而且因为这个怪病她无法去读书,本来她应该是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的,可是才读了3个月就无法继续、只好休学下来了。

我问安妮,“你能告诉我你妈妈说你得的‘怪病’到底是怎样的怪病呢?”安妮显得挺合作的,没有像我见过的很多青少年会当场抗拒我,她微笑着告诉我:“我的怪病就是怕胖,平时要么不吃,要吃就会控制不住暴食,暴食完还要吐掉,进了高一后每天晚上都会吃、吐好几小时,没精力做任何其他事了,学也不能去上了;但呆在家里更感觉空虚,没事可做,每天从早吃到晚、吐到晚。

”我感到纳闷的是如此大的生活影响,理应深感痛苦,可她竟然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令我感受不到她的痛苦,我不免心中疑问:“她的痛苦到哪里去了?为何看不到?”虽然了解了安妮的怪病,我依然很好奇,问他们夫妇,“你们女儿如此有修养、漂亮、聪明,也许胖一些还会更漂亮,她怎会把自己变得这般瘦骨嶙峋、而且还会持续三年时间也没起色呢?”母亲立刻接话,很自豪地说:“我们的安妮的确生下来就人人夸她漂亮聪明,简直人见人爱,她是我们的掌上明珠,也是我们的骄傲,小时候她要什么我们就给她什么,尤其她爸爸万般宠爱她,我们生她时都有三、四十岁了嘛!她父亲办了个外贸企业,我们的计划是好好培养她,高中毕业把她送出国念书、回来再帮父亲做事的。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疾病分类: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进食障碍)常见问题分类:自我成长问题治疗方法分类:认知领悟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19教育程度:中专社会经济地位:某剧团歌唱队学员婚姻状况:未婚外在表现:丰满,短发,时髦得体。

沮丧,没精打采,脸上浮肿,面色发灰,眼大无神表现出的问题:她对心理医生说:“我已经好几夜没睡着觉了,眼前一阵阵地发花,神思恍惚,上课根本听不进去,盯着讲台上的老师,只见他嘴巴一开一合,可我脑子发空,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

特别糟糕的是什么东西都不想吃,看见那些油汪汪的菜就觉得恶心。

”医生对他作了体格检查,抽血做肝功能等,结果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可见她并无躯体疾病。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医生从心理角度对她进行询问。

李某遂向医生讲了自己的有关情况。

她小时候很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尽着她吃,于是她就长得相当胖,大人都管她叫“棉花。

”她进入初中以后,开始了青春发育期,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食量更是大增,而各项体育活动她都不喜欢,只爱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

由于缺少锻炼和从不节制食欲,身体更加速了发胖的“进程”。

记忆中发胖最迅猛的时期是有一年的暑假:爸爸单位上发了价值数百元的清凉饮料,有可乐、甜汽水、甜果汁和啤酒花。

这一来,她简直是‘奋不顾身’地喝开了,做作业时喝、看电视时喝、同学来了一起喝,一人在家时独自喝,一个夏天里每天至少喝三瓶饮料。

临到开学时的体重足足增加了二十公斤,在校园里只觉得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她。

如果说过去她胖得还算可爱,犹如雪白丰腴的棉花,那么这一时期她则是胖得让人“目不忍睹”。

一些调皮的男生,常指指戳戳着她的背影嘁嘁喳喳。

更有甚者,一个特别讨嫌的男生干脆给她起了个外号:“肥河马。

”这下子她才发现自己成了一个难看的胖丫头。

于是她开始努力减肥。

但是身体好像在跟她作对一样,她越是希望瘦一点,越是瘦不下来。

就连报名考剧团后的一系列紧张复习、练习也没能把她累瘦。

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进食障碍的成因

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进食障碍的成因

杨亚平1,徐强1,张林1,21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E-mail:yaping.yang@摘要:以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为主要症状的进食障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影响进食障碍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对影响进食障碍的两大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介绍和分析,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对进食障碍的病因有更深的认识,从而促进对其进行预防和临床的诊断治疗。

关键词:进食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病因1.引言20世纪60年代末,神经性厌食症在西方社会逐渐盛行起来。

年轻的女性,不论是中等阶级还是上等阶级,都在忍受饥饿,有时甚至会活活饿死;接下来的10年,神经性贪食症,一种新的进食障碍出现了,患者不是忍受饥饿而是狂食。

如今,进食障碍患者越来越多,进食障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1.1 定义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是指具有与其它精神疾病无关的异常的进食习惯或控制体重的行为,并导致了严重的生理障碍。

进食障碍不仅表现为生理机能的异常,更多的反映出患者心理上的问题,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精神疾病,害怕发胖和对体型、体重的歪曲认识与期望是其重要的心理病理特点。

1.2 分类1.2.1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厌食”在希腊语中意为“没有食欲”,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AN患者早期是为了控制体重而节食,到后期才由于长期饥饿失去食欲。

AN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其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1.2.2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BN的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极端措施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

经常与AN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和性别、年龄分布。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

一例进食障碍案例分析疾病分类: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进食障碍)常见问题分类:自我成长问题治疗方法分类:认知领悟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19教育程度:中专社会经济地位:某剧团歌唱队学员婚姻状况:未婚外在表现:丰满,短发,时髦得体。

沮丧,没精打采,脸上浮肿,面色发灰,眼大无神表现出的问题:她对心理医生说:“我已经好几夜没睡着觉了,眼前一阵阵地发花,神思恍惚,上课根本听不进去,盯着讲台上的老师,只见他嘴巴一开一合,可我脑子发空,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

特别糟糕的是什么东西都不想吃,看见那些油汪汪的菜就觉得恶心。

”医生对他作了体格检查,抽血做肝功能等,结果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可见她并无躯体疾病。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医生从心理角度对她进行询问。

李某遂向医生讲了自己的有关情况。

她小时候很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尽着她吃,于是她就长得相当胖,大人都管她叫“棉花。

”她进入初中以后,开始了青春发育期,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食量更是大增,而各项体育活动她都不喜欢,只爱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

由于缺少锻炼和从不节制食欲,身体更加速了发胖的“进程”。

记忆中发胖最迅猛的时期是有一年的暑假:爸爸单位上发了价值数百元的清凉饮料,有可乐、甜汽水、甜果汁和啤酒花。

这一来,她简直是‘奋不顾身’地喝开了,做作业时喝、看电视时喝、同学来了一起喝,一人在家时独自喝,一个夏天里每天至少喝三瓶饮料。

临到开学时的体重足足增加了二十公斤,在校园里只觉得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她。

如果说过去她胖得还算可爱,犹如雪白丰腴的棉花,那么这一时期她则是胖得让人“目不忍睹”。

一些调皮的男生,常指指戳戳着她的背影嘁嘁喳喳。

更有甚者,一个特别讨嫌的男生干脆给她起了个外号:“肥河马。

”这下子她才发现自己成了一个难看的胖丫头。

于是她开始努力减肥。

但是身体好像在跟她作对一样,她越是希望瘦一点,越是瘦不下来。

就连报名考剧团后的一系列紧张复习、练习也没能把她累瘦。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袁晶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12期【摘要】本文是对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治疗,使其认识并改正了不合理认知,建立自信,消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基本达到了咨询的效果。

【关键词】进食障碍;不合理认知;认知行为治疗一、一般资料王某某,女,20岁,某高校大一学生,身高160cm左右,体型稍圆润。

家住县城,家中排行老大,有一个尚在襁褓的弟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既往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父母三代无精神异常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总是觉得自己胖,对自己的身材很不满意,通过各种方法如节食、运动等想要让自己瘦一些,近两月来饮食很不规律,或少食或暴食,有时暴食后会通过抠喉催吐的方式来减重。

对自己的外表很没有自信,对自己失控的饮食行为感到痛苦焦虑。

个人陈述:自述因自己长期以来是家里的独生女,备受父母关注和宠爱,同时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

从小成绩优异、乖巧懂事,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无意间说到自己吃得多、脊背很厚的话,自此开始关注外形身材。

曾经因节食被诊断为厌食症,治愈后不敢再过度节食,但仍然觉得自己胖,自卑。

高中因为患上厌食症的原因耽误了学习,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来到本校很不满意,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差。

现在无法安心学习,经常逃课躲在宿舍,回避和同学交往,整日心情低落、焦虑。

近两个月以来为了身材瘦一些有意识的少吃饭,但有时心情很糟糕又会暴饮暴食,暴食后心情内疚自责又会用手指刺激喉咙把食物吐出来。

因为自己这样失去控制的行为感到很痛苦、羞愧。

三、咨询师观察和测评来访者神色怯懦,谈话间与咨询师缺乏眼神对视。

说话语速较慢,语音也较小,语言表达流畅。

神情压抑、沮丧,坐姿中规中矩,显得有些局促。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56分,显示轻度焦虑。

四、评估和诊断(一)评估来访者自知力完整,态度诚实,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

病例分析:进食障碍患者的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进食障碍患者的病例分析
监护
1.早晚餐前或餐后服用 2.不良反应: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
一般无须停药治疗。
小结
? 了解神经性厌食症疾病特点 ? 掌握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 ? 关注患者所用口服药物的服用时间
Thank You!

冲服
不宜与酸性药物同服
本品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氯 洁霉素、先锋霉素等敏感,如同 时使用请错开用药时间
病情变化
? 12-11(D3)
患者病情平稳,仍有食欲不振、反酸、烧心症状,考虑神经性厌食可能 性大,心理科会诊,印象进食障碍,处置:盐酸氟西汀20mg 口服 1/日, 阿立哌唑5mg 口服 1/日,建议心理随诊治疗。
心理学因素
病前性格特征,比如严 谨耿直、内向拘谨、敏 感多虑、多动好胜、自 尊心强、完美主义和僵 化,对成功或成就的要 求非常高。
病因
人际因素 家庭或人际关系有困难 表达情感有困难 过去因体形、体重受到 过嘲讽 躯体虐待史或自虐史
生物学因素
下丘脑功能紊乱 遗传因素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
全身支持疗法:
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疗法
典型:
低效价:氯丙嗪(镇静作用强,副作用明显,对心血管及肝脏毒性 大,用药剂量大)
高效价:氟哌啶醇(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弱,对心血管 及肝脏毒性小,用药剂量小)
非典型: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对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疗效较好,治疗剂量小,副作用少,但价格 较昂贵
药学监护
体质量增加: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利培酮 血脂影响: TG 升高 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利培酮
一例进食障碍患者的 病例分析
病情简介
患者信息 患者:王某 女 25岁 未婚
2013年12月09日入院

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心理学分解

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心理学分解

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心理学分解题目: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摘要:在“瘦即是美”文化的倡导下,女大学生减肥现象司空见怪,人类赖以生存的进食行为逐渐受到进食障碍的困扰。

文中讨论了两例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分别是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她们都在生理及心理上存在严重障碍及问题。

进食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生理、家庭、个体心理、社会因素等。

文中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解释进食障碍产生的心里原因。

进食障碍的治疗需要运用医学和心理双重疗法。

但一般治疗效果甚微,我们可以将目标转移到对进食障碍及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的预防上来。

关键词:进食障碍;厌食症;贪食症;女大学生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1.引言:进食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和习惯性行为,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下,人类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与对美的追求不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胖既是美”的传统观念被颠覆,西方文化的“以瘦为美”之风迅速蔓延,由此所引发的减肥风潮愈演愈烈。

如今中国有关年轻女性异常减肥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

进食障碍及其亚临床状态已逐渐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而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则演变为因减肥引发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

进食障碍会导致女大学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进食问题上,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不仅躯体方面存在营养不良、闭经、发育停滞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自杀等精神问题和社会问题。

进食障碍是以异常进食行为为主的精神障碍,是个体对体重和体形的态度异常、认知失调。

主要包括神经性贪食症(BN)、神经性厌食症(AN)和暴食障碍(BED)。

[1]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暴食,以短时间内(通常两小时内)摄入大量食物为特征,发作时伴有进食失控感,通常患者为防止体重增加,反复采取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引吐、泻药、过度锻炼等;神经性厌食症的特征包括:不愿意使体重保持在正常,非常害怕体重增加。

医学生进食障碍心理社会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医学生进食障碍心理社会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c o n t r o l 、 o n e s t o n e 、 f a t 、 f o o d ) 。 回答 “ 是 ”得 1 分, 答
“ 否” 得0 分, 总分 ≥2 分认为有进食障碍倾 向[ 4 1 。
1 . 2 . 4 进 食 障 碍 问卷 ( E a t i n g D i s o r d e r s I n v e n t o r y 一 3 ,
育、 学习 、 生 活和 人 际交 往 【 2 】 。进食 障碍 的实 质 和 治 疗仍 然 是 个难 题 , 研 究认 为 对 进食 障 碍 的大 规模 人 群 干 预应 在疾 病 发 生 以前 就开 始进 行 , 应 该 直 接关 注 疾 病 的 危 险 因素 , 尽早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 从 而 减少 进 食 障 碍 的发 生f 3 _ 。本 研 究 为进 食 障碍 的预 防 提供 了理论依 据 。
1 对 象与 方法
系、 父 母 受 教 育程 度 、 家庭经济收入 、 与父 母 关 系 、 父 母 教养 方式 、 家族 史 、 从 小母 亲及 同伴 节食 情况 。 1 . 2 . 2 B M I 是 目前 反映 个体 体质 、型 的常用 和 重 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B M I 指数= 体质量( 千克 ) / 身 高( 米) 。中 国成人 的标 准 B MI 指数 小 于 1 8 . 5为 体 质量 过 低 , l 8 . 5 ~ 2 3 . 9之 间 为 体 质量 正 常 , 2 4 . 0 ~ 2 7 . 9 之 间为超重 , 大 于等 于 2 8为肥 胖 。 1 . 2 . 3 S C O F F问卷 由 Mo r g a n研 发 , 由 5个 问题 组 成 ,分 别 代 表 进 食 障 碍 的 5个 主 要 特 征 ( s i c k 、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一、简介(1)进食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两大综合症(也包括其他的比如反刍障碍,异食癖)。

(2)两者都以严重异常的进食态度及行为为特征。

(3)主要发病于:青春期的过重少女或那些认为自己过重的少女(神经性厌食症发病高峰期14-19岁,贪食症发病高峰期15-21岁)。

(4)害怕发胖和对体型、体重的歪曲认识与期望是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共同的重要心理病理特点。

二、临床表现(一)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1、案例:p285神经性厌食症的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以及对苗条的狂热追求。

一般是先开始节食,然后逐步发展成对苗条的迫切性关注。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通常也会选择过度运动,通过严格地限制和热量摄入同时采取消耗热量的行为,使体重显著地降低。

案例中,该患者是在高考失败的情况下出现相关症状的。

这与此类病人自我评价低,转而关注体型和体重的情况相关2、DSM-IV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亚型:(1)限制性:只通过节食以减少热量摄入,他们严格限制吃入食物的数量,并且控制摄入的热量;(2)暴食-泻出型:要依赖泻出以限制热量摄入。

通常用到的泻出方法包括: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剂等。

3、DSM-IV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1)拒绝维持自己的体重在最低的正常体重水平或以上,体重下降或生长期不能达到应有的体重增加,从而导致体重持续低于标准体重的85%。

(但通常神经性厌食症病人来求诊时,平均低于标准体重25%-30%)(2)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的下限,仍然极度害怕体重增加。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病人都有一种对增重及失去饮食控制的病态恐惧。

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永远不会满意于自己减轻的体重。

如果每天保持同一个体重或增加一点点体重,都可能导致他们强烈的惊恐、焦虑、抑郁,只有联系每天的体重减轻才能让他们满意。

(3)对体重或体型的歪曲知觉;体重或体型状况在自我评价中有过分的影响作用;否认目前低体重的危害性。

心理学在饮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学在饮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学在饮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饮食障碍是一种常见但危害巨大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在饮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饮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并讨论其对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

文章将从认知行为疗法、社会支持、心理教育和心理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认知行为疗法在饮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少或消除病症。

在饮食障碍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疗效。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其对体重、形象和饮食的不合理观念和认知偏差。

通过认知重建,患者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身体,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改变对食物的态度和行为。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模式,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社会支持在饮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社会支持在饮食障碍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患者得到他人理解、关注和支持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家庭、朋友、同事和治疗团队等方面。

家庭的支持对饮食障碍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和行为习惯。

同时,在治疗团队中,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提供心理咨询、营养指导和行为干预等方面的帮助,帮助患者摆脱饮食障碍。

三、心理教育在饮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心理教育是饮食障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心理教育,患者能够了解饮食障碍的病因、发展过程和临床表现,增强对饮食障碍的认知,减少对食物和形象的过度关注。

研究表明,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和身体形象,并增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通过了解饮食障碍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患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一般资料王某某,女,20岁,某高校大一学生,身高160cm左右,体型稍圆润。

家住县城,家中排行老大,有一个尚在襁褓的弟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既往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父母三代无精神异常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总是觉得自己胖,对自己的身材很不满意,通过各种方法如节食、运动等想要让自己瘦一些,近两月来饮食很不规律,或少食或暴食,有时暴食后会通过抠喉催吐的方式来减重。

对自己的外表很没有自信,对自己失控的饮食行为感到痛苦焦虑。

个人陈述:自述因自己长期以来是家里的独生女,备受父母关注和宠爱,同时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

从小成绩优异、乖巧懂事,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无意间说到自己吃得多、脊背很厚的话,自此开始关注外形身材。

曾经因节食被诊断为厌食症,治愈后不敢再过度节食,但仍然觉得自己胖,自卑。

高中因为患上厌食症的原因耽误了学习,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来到本校很不满意,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差。

现在无法安心学习,经常逃课躲在宿舍,回避和同学交往,整日心情低落、焦虑。

近两个月以来为了身材瘦一些有意识的少吃饭,但有时心情很糟糕又会暴饮暴食,暴食后心情内疚自责又会用手指刺激喉咙把食物吐出来。

因为自己这样失去控制的行为感到很痛苦、羞愧。

三、咨询师观察和测评来访者神色怯懦,谈话间与咨询师缺乏眼神对视。

说话语速较慢,语音也较小,语言表达流畅。

神情压抑、沮丧,坐姿中规中矩,显得有些局促。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56分,显示轻度焦虑。

四、评估和诊断(一)评估来访者自知力完整,态度诚实,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

主要问题行为表现为:少食、间断暴饮暴食、催吐,回避与人交往,逃课。

问题心理表现为:自卑、焦虑、情绪低落。

(二)诊断与诊断依据: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⑴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来访者知、情、意统一,精神运动协调一致,自知力健全,有主动求医行为。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治疗的探索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治疗的探索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治疗的探索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净化综合征。

这些疾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心理学在进食障碍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和辅导,以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进食行为和促进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进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成果。

I.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进食障碍的治疗中。

该疗法基于认知和行为间的关系,旨在帮助患者纠正对自身形象和进食行为的扭曲认知,并通过行为技巧来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1.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帮助他们识别和改变负面的自我认知和错误的信念。

对于进食障碍患者来说,他们通常对自己的体重、身形和食物消耗有过度关注,并存在不合理的想法,如“我必须控制我的饮食才能接受自己”或者“只有变瘦了,我才会快乐”。

认知重构通过挑战这些错误的信念,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重构他们的思维模式。

2. 行为技巧训练除了认知重构,认知行为疗法还侧重于通过行为技巧来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针对厌食症患者,治疗师可能会采用饮食日记、饮食规划等技巧,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进食习惯。

对于暴食症患者,治疗师可能通过饮食规律性训练、情绪调节技巧等方式,帮助患者控制暴食行为,并建立健康的自我管理技能。

II.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家庭治疗在进食障碍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青少年患者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进食障碍往往与家庭环境和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密切相关,而家庭治疗通过整合家庭资源,帮助患者从系统层面上改善与进食障碍相关的问题。

1. 家庭系统理论基础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进食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心理干预对进食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心理干预对进食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引言:进食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如贪食症和厌食症。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进食障碍的困扰。

因此,了解并研究心理干预对进食障碍患者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干预对进食障碍患者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患者情况的建议。

1. 进食障碍的症状和原因进食障碍的症状包括贪食症和厌食症。

贪食症患者常常无法抑制对食物的执着追求,导致过度进食和体重增加。

厌食症患者则因对体型的强迫性追求而限制进食,并导致体重骤降。

进食障碍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压力、社会观念等。

对于患者而言,进食障碍常常伴随着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使得治疗难度增加。

2. 心理干预对进食障碍的治疗效果心理干预是一种通过心理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的方式。

它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亲密关系疗法等。

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进食障碍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对食物和体型的不合理观念,并通过行为调整和认知重建来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进食障碍的原因和影响,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亲密关系疗法则通过加强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环境。

3. 心理干预的影响机制心理干预对进食障碍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实现:首先,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对自身形象的认识,减少自卑和焦虑。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患者可以逐渐实现对自身的接纳,并树立健康的身体形象观念。

其次,心理干预可以提供支持和理解,使患者感到被关爱和被理解。

亲密关系疗法可以增强患者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建立积极的治疗环境。

这种支持和理解的力量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最后,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更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心理教育让患者了解到不合理饮食行为的危害性,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习得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

4. 心理干预的方法和建议在进行心理干预时,需结合具体的个体特点和进食障碍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摘要:在“瘦即是美”文化的倡导下,女大学生减肥现象司空见怪,人类赖以生存的进食行为逐渐受到进食障碍的困扰。

文中讨论了两例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分别是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她们都在生理及心理上存在严重障碍及问题。

进食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生理、家庭、个体心理、社会因素等。

文中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解释进食障碍产生的心里原因。

进食障碍的治疗需要运用医学和心理双重疗法。

但一般治疗效果甚微,我们可以将目标转移到对进食障碍及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的预防上来。

关键词:进食障碍;厌食症;贪食症;女大学生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1.引言:进食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和习惯性行为,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下,人类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与对美的追求不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胖既是美”的传统观念被颠覆,西方文化的“以瘦为美”之风迅速蔓延,由此所引发的减肥风潮愈演愈烈。

如今中国有关年轻女性异常减肥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

进食障碍及其亚临床状态已逐渐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而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则演变为因减肥引发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

进食障碍会导致女大学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进食问题上,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不仅躯体方面存在营养不良、闭经、发育停滞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自杀等精神问题和社会问题。

进食障碍是以异常进食行为为主的精神障碍,是个体对体重和体形的态度异常、认知失调。

主要包括神经性贪食症(BN)、神经性厌食症(AN)和暴食障碍(BED)。

[1]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暴食,以短时间内(通常两小时内)摄入大量食物为特征,发作时伴有进食失控感,通常患者为防止体重增加,反复采取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引吐、泻药、过度锻炼等;神经性厌食症的特征包括:不愿意使体重保持在正常,非常害怕体重增加。

对自己的体重或体形评估不恰当,或者否认当前低体重的严重性;暴食症主要是对暴食而倍感苦恼,但无极端补偿性行为,一般不能诊断为贪食症的个体可诊断为暴食障碍;[2]此外依据经验主义分类法的一种假说认为进食障碍具有连续性,在正常进食与进食障碍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称之为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

[3]该状态在青年女性中的比例却是惊人的,如果不积极干预,个体很有可能发展为完全意义的进食障碍者。

2.案例呈现:以下是来《重口味心理学》的两则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案例一:菲菲,女。

某校大二学生。

身高165cm,体重120斤。

尽管别人都认为自己长得还可以,但菲菲认为自己又胖又丑。

一天下午放学回宿舍后,吃掉了两大盒糖果后菲菲觉得非常难过,狂奔卫生间,把手指摊入喉咙,成功呕吐,结果全身虚脱,事后不得不躺下休息半小时,当这个过程中菲菲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解脱,拜托了所有暴食后的焦虑、内疚和紧张不安。

很快菲菲一路吃吃吐吐走过了一年,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呕吐次数开始增加。

大二的一个晚上,她与同学聚会上喝了大量啤酒,接着又吃了肯德基,那一刻菲菲内心的负罪、沮丧、焦虑、紧张一下子达到了历史顶峰,胃也因为糟糕的心情开始抽搐疼痛。

回去后,菲菲自信地要靠呕吐解决问题,不幸地发现什么都吐不出来!菲菲心里的大厦顿时坍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说要自杀,这时菲菲才意识到生活已经失去了控制。

据了解,菲菲从小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带大,从小不被人关注,处于被忽视状态,在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没有向父母倾诉过,并且也对爷爷奶奶隐藏了所有消极情感。

性格偏内向,有些自卑,还有些要强,希望通过提高学习成绩取得周围人的关注,在学校亲密朋友也比较少。

菲菲周围同学很多都有减肥倾向和行为。

父母没有进食障碍。

案例二:婷婷,女,20岁。

在发病前9个月参加学校舞蹈队,假期一次到姑姑家玩,试衣服,姑姑说她变胖了,腿粗了。

菲菲倍受打击认为自己胖了,很难看,影响体形和舞蹈的表现力(其实身材很苗条:165cm,48kg)。

她开始讨厌自己的身体,认为自己很胖,并暗暗减肥。

随后开始主动节食,先是不吃肉类,最后不吃主食,只吃蔬菜及零食。

吃过食物后经常刺激咽部引起呕吐,体重由48kg骤降至38kg。

作为独生女父母对其溺爱有加,婷婷性格任性,所以来自家里人的任何劝阻都无济于事。

婷婷持续减肥,随后发展到连蔬菜和零食都不吃的地步,只以大量的水和几块饼干充饥,随后便引吐。

体重又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了4kg,变为34kg。

身体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和厌食、食量减少的症状,月经停止,头发开始脱落,怕冷,便秘,情感抑郁,身体极为虚弱,容易生气,多次出现轻生念头。

入院后观察:皮肤弹性差,干燥粗糙,皮下脂肪少,脸颊细毛增多,乳房发育不良,毛发稀少,手足冰凉。

婷婷已经有某种程度的精神衰弱倾向,情绪不稳定,心情压抑,总是想哭,晚上睡眠也不好。

据了解婷婷是很时尚的女生,对娱乐界很是关注,在铺天盖地网络媒介的渲染下,婷婷坚信瘦即是美。

婷婷的父母没有节食倾向。

[4]3.案例分析:女大学生爱美减肥行为在如今社会屡见不鲜、司空见怪。

众多的女大学生为了追求苗条身体,用强大的意志控制进食。

然而在减肥的过程中在伴随有不良心理及行为认知的基础上,简单的减肥行为很可能就演变成进食障碍患,以上两则案例是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典型、极端案例。

文中接下来将对进食障碍产生的原因结合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3.1生理因素:大多数心理障碍一样,进食障碍是在家庭中产生的,而且有遗传成分,23%的同卵双生子和9%的异卵双生子患有进食障碍,同卵双生子的高比率支持了基因因素对进食障碍的影响;[5]此外,青年女性是进食障碍的主要人群,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形式不同,并与文化影响相互作用,青春期过后,女孩脂肪组织增加,而文化中理想体形是女性苗条而有活力,此时形成巨大反差。

青春期的女性不愿意接受生理发育,她们认同媒体所倡导的理想体型,对自己体型不满并付诸减肥行动。

案例中菲菲和婷婷就其父母看没有进食障碍倾向,遗传因素是进食障碍产生的薄弱环节,而生理上身为女性及社会期望是进食障碍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由菲和婷婷的案例来看,女大学生的进食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来自家庭、个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3.2家庭因素:一个病态的心理背后总是伴随着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案例一中,菲菲从小父母离异,父母婚姻不和谐,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乏冲突调节机制。

自己从小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带大,童年生活不幸,使得菲菲没有情感依靠,形成了菲菲自卑、缺爱、好强的心理。

而婷婷则为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高,均为开明文化人士,一向对孩子意见比较尊重,管教方式宽松使得婷婷性格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去父母的管教。

家庭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冷漠型四种。

菲菲父母的管教方式属于冷漠型,她从小被冷落,情感被忽视,而婷婷父母的教养方式为放任型,给了孩子太多自由,使得孩子性格任性。

家庭因素是菲菲和婷婷进食障碍演变中最深刻、最原始的影响因素。

总的来说,家庭沟通方式、成员关系、父母婚姻和谐度、父母管教子女的态度和方式、父母本身的人格特征以及父母的进食行为和对自己身材的看法,都会影响子女进食障碍的形成。

3.3个体和心理因素: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环境中对各种事物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

个性是人格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它在人格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一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是人格中最具有魅力的部分。

心理因素与进食障碍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导致女性进食障碍的发生,而反过来,进食障碍又影响女性产生负面的心理状态,从而生成一个恶性循环,致使进食障碍逐渐加重。

个体的体像心理状态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正常的体像心理;第二,体像烦恼,这是一种由于个体自我审美观或审美能力偏差导致自我体像失望而引起的心理烦恼;第三,体像障碍,这是个体想象客观上不存在的体貌缺陷并因而痛苦的一种心理病症。

[6]有贪食症倾向的菲菲性格内向,一方面性格要强,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自卑,渴望被周围人关注和赞扬,但一旦努力没有结果就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卑、孤独。

同时,菲菲朋友也比较少,希望取得他人的认同和好感但同时她容易感情用事,比较矛盾。

患有厌食症的婷婷性格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很在乎外界评价,完美主义者,有抑郁倾向,且情绪调节能力差。

婷婷到后期已经产生了第三种类型的体相障碍,想象自己客观上不存在的体貌缺陷,导致自己心情压抑。

个性和心理因素是女大学生产生进食障碍最基础的因素。

们的依赖性比较强,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自己体相存在错误认知。

3.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主要有瘦的文化、社会舆论的作用,包括媒体导向以及同伴压力。

其中媒体导向和同伴压力是强有力的驱使。

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传统是以“大胖孩子”、“能吃是福”等生活观念为主导,更有唐代“胖既是美”的历史文化熏陶,故强壮、丰满的体型广受百姓青睐,而处于农业社会的人们需要多吃饭使得身强力壮以从事农业生产。

相反林黛玉等纤瘦苗条的形象被形容成“弱不禁风”,被看作早夭的典型。

而到了如今,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温饱的前提下,人们开始追求美丽,西方“以瘦为美”之风被人们所接受并推崇。

来自舆论的压力,处于青春期的女性迫切希望能融入社会中去,希望能得到社会和同伴认同,在群体中达到引导潮流的地位。

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瘦身杂志的倡导,同伴压力已经为女大学生设立了理想体型,使得她们容易引发进食障碍发生。

案例中菲菲和婷婷都处于中国目前“以瘦为美”文化大背景下,菲菲的同学很多都有减肥倾向,婷婷是比较时尚的女孩,喜欢关注娱乐杂志,因为姑姑的一句话让他倍感压力,开始了节食行为。

媒体的导向、同伴的模仿是进食障碍强有力的负面影响因素。

4.进食障碍的心理学理论分析:心理学的发展经由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精神结构学说,到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发展,再到马斯洛的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逐渐完善。

从这些不同的心里学思潮中能找到相应可以解释进食障碍的相关理论。

4.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学说认为人的人格是自然本能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理想原则。

一个健康的人格,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必然是均衡、协调和统一的。

本我是生物的我,自我是社会的我,超我是理想的我。

超我对本我起监督、调控和制约作用的力量,使自我的行为不致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个人道德良知;而自我作为中介和连接本我与超我的力量,对上尽可能地符合超我的要求,对下汲取本我的原动力,并处理调整本我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