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5化学平衡常数学案苏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v)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二、化学平衡(一)1.定义: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 olB同时消耗了p但(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第二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第二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第二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单选题(共16题)1.下列关于可逆反应A(?)+2B(s)⇌C(g) ΔH<0,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达到平衡之后,气体摩尔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平衡后,恒温下扩大容器体积,再次平衡后气体密度一定减小C.平衡后,恒容下降低温度,再次平衡后气体中C的体积分数可能减小D.平衡后,恒温恒容下,通入气体C,气体C的浓度可能不变2.对于密闭容器中反应:N2(g)+3H2(g)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同种物质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点a比点b的大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一样D.在给定条件下,t1时刻NH3的含量达到最高3.工业合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 ⇌H=-198kJ/mol,反应过程可用如图模拟(表示O2,表示SO2,表示催化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过程⇌和过程⇌决定了全部反应进行的程度B .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 .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为放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过程⇌速率加快,过程⇌速率减D .1molSO 2和0.5molO 2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9kJ4.科学家利用过渡金属氮化物(TMNS)在常温下催化实现氨的合成,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TMNS 大大降低了合成氨反应的焓变B .TMNS 表面上的N 原子最终被还原为氨C .TMNS 表面上氨脱附产生的空位有利于吸附2ND .用同位素标记后的152N 进行该合成反应,产物中不只有153NH 5.在100⇌条件下,发生CO(g)+H 2O(g)CO 2(g)+H 2(g)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压强不再变化 B .生成H 2O 的速率和消耗H 2速率相等时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 .H 2的质量不再变化6.下表实验中,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I 2+I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氧化性:H 2A .AB .BC .CD .D7.经过化学家长期研究发现高炉中:Fe 2O 3(s)+3CO(g)⇌2Fe(s)+3CO 2(g)是可逆反应。

苏教版(2020版)高中化学课程目录(必修1-2,选修1-3)

苏教版(2020版)高中化学课程目录(必修1-2,选修1-3)

9 第二单元 芳香烃
10 专题4 生活中常用的有机物一烃的含氧衍生物
11 第一单元 醇和酚
12 第二单元 醛 羧酸
13 专题5 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卤代烃、胺、酰胺
14 第一单元 卤代烃
15 第二单元 胺和酰胺
16 第三单元 有机合成设计
17
专题6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 质
18 第一单元 糖类和油脂
18 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9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0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序号
必修第二册
1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3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4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5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备注 备注
6 第一单元 氮的固定
19 第二单元 蛋白质
7 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
8 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
9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10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11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2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13 专题9 金属与人类文明
14 第一单元 金属的冶炼方法
15 第二单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6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7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8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9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10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11 第三单元 共价键 共价晶体
12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13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14 第一单元 分子的空间结构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i(s)+4CO(g)
Ni(CO)4(g)
ΔH<0,但Ni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
生反应,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度分别稳定在350 K和470 K,经过足够长的
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A.纯Ni(s)和Ni(CO)4(g)
B.纯Ni(s)和CO(g)
C.不纯Ni(s)CO(g)
D.不纯Ni(s)和Ni(CO)4(g)
)
答案B
解析温度升高,平衡左移,生成Ni和CO,由于右端温度稳定在470 K,所以右
端主要物质是纯Ni(s)和CO(g)。
探究二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探究
问题探究
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
当数量的一氧化碳。有的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一氧化碳和
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够长造成的,于是英国耗费了大量资金
(3)对于C(s)+CO2(g)
2CO(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
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 )
(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 )
(5)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适量KCl固体,平
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 × )
能减少一氧化碳的含量。
归纳拓展
1.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定量解释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A+bB
cC+dD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一定,平衡常数K
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知识铺垫
平衡常数可作为讨论平衡问题的总线索。依据平衡常数分析平衡移动,建

高中化学总目录(苏教版)

高中化学总目录(苏教版)

高中化学总目录(苏教版)高中化学总目录(苏教版) (1)必修一苏教版 (1)必修二苏教版 (1)选修一化学与生活 (2)选修二化学与技术 (2)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3)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4)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4)选修六实验化学 (4)高考 (5)高中竞赛 (5)高中化学总目录(苏教版)必修一苏教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复习与测试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复习与测试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复习与测试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必修二苏教版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复习与测试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复习与测试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复习与测试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选修一化学与生活专题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复习与测试专题二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第二单元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第三单元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第四单元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复习与测试专题三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第一单元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第二单元功能各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三单元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选修二化学与技术专题一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第一单元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第二单元硬水软化第三单元海水淡化复习与测试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第一单元氨的合成第二单元氯碱生产第四单元镁和铝的冶炼复习与测试专题三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第一单元有机药物制备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第三单元纤维素的化学加工第四单元有机高分子合成复习与测试专题四材料加工与性能优化第一单元材料的加工处理第二单元材料组成的优化第三单元复合材料的制造复习与测试专题五为现代农业技术添翼第一单元土壤酸碱性的改良第二单元化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第三单元无土栽培技术第四单元化学农药的发展复习与测试专题六从污染防治到绿色化学第一单元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第二单元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专题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复习与测试专题三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金属键金属晶体第二单元离子键离子晶体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复习与测试专题四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复习与测试专题五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综合内容与测试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复习与测试专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复习与测试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专题一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复习与测试专题二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复习与测试专题三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二单元芳香烃复习与测试专题四烃的衍生物第一单元卤代烃第二单元醇酚第三单元醛羧酸复习与测试专题五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一单元糖类油脂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选修六实验化学课题 1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课题 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课题 3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复习与测试专题二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 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题 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复习与测试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题 1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课题 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复习与测试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 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课题 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课题 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复习与测试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 1 原电池课题 2 电解与电镀复习与测试专题六物质的定量分析课题 1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课题 1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复习与测试专题七物质的制备与合成课题 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课题 2 阿司匹林的合成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高考备考策略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冲刺高考真题高中竞赛教学指导各类试题其他资料。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考试说明】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化学反应的方向。

2.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高考点击】例.(2008上海高考·26)在2L 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 2(g)2NO 2(g)体系中,n(NO)(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 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 2表示从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O 2)= 。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v(NO 2)=2v(O 2)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v 逆(NO)=2v 正(O 2)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b 、适当升高温度c 、增大O 2的浓度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知识梳理】1.可逆反应:在 条件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

如H 2O 电解生成H 2和O 2,与H 2和O 2反应生成H 2O 属于可逆反应。

2.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1)熵变△S 的大小:混乱度增加,△S 0 ,混乱度减小,△S 0 。

同一种物质,三种状态下,熵值的大小顺序: > > 。

(2)焓变△H 的大小:放热,△H 0 ,吸热,△H 0 。

(3)用△H ( 变)和△S ( 变)组合说明△H<0,△S>0, 自发进行;△H>0,△S<0, 自发进行 △H>0,△S>0, 自发进行;△H<0,△S<0, 自发进行例1.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不仅与焓变(△H )有关,也与温度(T )、熵变(△S )有关,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方向应由△H -T △S 确定,若△H -T △S<0,则自发进行,否则不能自发进 行。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判断化学反应方向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判断化学反应方向

高中化学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教案苏教版选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教案苏教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教案苏教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

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应3、下列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D )A、放热反应B、熵增加的反应C、熵增加的吸热反应D、熵增加的放热反应4.下列反应常温时能自发进行,并既能用能量判据又能用熵判据解释的是()A.HCl+NH3=NH4ClB.2KClO3=2KCl+3O2↑C。

2NaO2+2H2O=4NaOH+O2↑2D。

Ba(OH)2·8H2O+2 NH4Cl=BaCl2+ NH3↑+10H2O[直击高考]1、(08盐城一检)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请参与下列探究。

(1)生产氢气: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产生水煤气。

C(s) + H2O(g) = H2(g) + CO(g) △H = +131.3 kJ ,△S = +133.7 J/K该反应在低温下能否自发(填:能或否)。

3.(08南京一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沸点差异可以判断两种液体混合物是否可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 B.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结晶的方法C.根据熵变可以判断所有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D.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A.氧元素被还原,氮元素被氧化B.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通常用物质浓度的变化率来表示。

反应速率的公式可表示为:速率= ΔC/Δt其中,ΔC表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的存在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且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根据勒夏特列亲和定律,一个化学平衡的反应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aA + bB ⇌ cC + dD其中,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a、b、c、d为化学计量数。

化学平衡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

根据利奥·恩希斯的法则,当某一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维持化学平衡。

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移动到吸热反应的方向,而当温度降低时,则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反应动力学和反应热力学两个方面的研究对象。

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反应初期,反应物浓度较高,反应速率也较快。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也减慢,最终趋于稳定。

这种情况下,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

在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速率相等。

这并不意味着反应速率为零,而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反应速率呈稳定状态。

实际上,反应速率和平衡浓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关系。

当反应物浓度偏离平衡浓度时,反应势必要重新调整以恢复平衡,从而使反应速率发生变化。

例如,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会相应增加,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 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 导学案(无答案)

高三年级 化学 导学案 授课日期 批阅日期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学习:考点一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自发过程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3.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1)焓变与反应方向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变与反应方向①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

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

②熵变:化学反应的ΔS 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①ΔH -T ΔS <0,反应能自发进行。

②ΔH -T ΔS =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ΔH -T ΔS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深度思考1.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吗?答案 。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放热过程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性,但并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吸热过程没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自发进行 ( )(2)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对反应的影响 ( ) 题组一 焓变与自发反应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B .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C .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D .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题组二 熵变与自发反应2.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B .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C .4NO 2(g)+O 2(g)===2N 2O 5 (g)D .固态碘升华3.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反应是 ( )A .CO(g)+2H 2(g)===CH 3OH(g)B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C .C(s)+O 2(g)===CO 2(g)D .2Hg(l)+O 2(g)===2HgO(s)课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课型 实践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化学平衡的移动

对于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 ΣnB > 0,
x ΣnB > 1, J>K ,平衡向逆向移动,
即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对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 ,ΣnB <0,
x ΣnB <1, J < K ,平衡向正向移动, 即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
ΣnB =0, x ΣnB =1, J = K ,平衡不移动。
=694.9kPa
2.4.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rGm= -RT lnK ; rGm= rHm-T rSm
lnK
(T)=
rSm(T) R
-
rHm(T) RT
lnK (T)≈ rSmR(298.15K)-
rHm(298.15K) RT
lnK1
(T1)≈
rSm(298.15K) R
-
rHm(298.15K) RT1
Fe2+ + Ag+ Fe3+ + Ag,K =2.98。
(4)计算c(Ag+)、c(Fe3+)不变,c(Fe2+)=0.300mol·L-1
时Ag+的转化率。
新解增而平:衡大使浓反另度应一/(物反mo浓应l·L度物-1,的)00.F1平转.30e020衡化+0α-+'向率0A0.正增.1g10+0方大00α-向。' F00移e..103动+01+00,0αA+' g
解: α=´0.18=18% 平衡分压 p(NO2)=
2.0α ´ 1.0(1+α)´
p总
p总5即(0N%压向2O降由气4)=至1体101.10分.008k((1%子P1+a-,数αα增))´´说少至p==明的总13210011=..平方05..00000.(×1((衡向1k11k+0P+-P向移00.a0a..1,.11左动18888N))方。)×2×O向1410的移0000α动0k由kP,Paa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这个化学知识属于高中必修二的化学内容,这个知识点是很多学生觉得比较难掌握的,你对这个知识点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VA:VB:VC:VD=A:B:C:D;VA/A=VB/B.②三步法:mA + nB=== pC + qD初始量(mol/L): a b 0 0变化量(mol/L):mx nx px qxns末量(mol/L)a-mx b-nx px qxPS:只有变化量与计量数成正比!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不是瞬时速率④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

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

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做标准。

5.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1)基本思路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因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体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与其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化学平衡[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⑴.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间(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

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

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

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

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①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由浓度的单位(mol·L-1)和时间的单位(s、min或h)决定的,可以是mol·L -1·s-1、mol·L-1·min-1或mol·L-1·h-1,在计算时要注意保持时间单位的一致性.②对于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可以用每一种反应物和每一种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虽然得到的数值大小可能不同,但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对于下列反应: mA + nB = pC + qD有:)(A ν∶)(B ν∶)(C ν∶)(D ν=m ∶n ∶p ∶q或:q D p C n B m A )()()()(νννν===③化学反应速率不取负值而只取正值.④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不是以同样的速率进行的,因此,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有效碰撞] 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或离子)之间要相互接触并发生碰撞,但并不是反应物分子(或离子)间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类碰撞叫做有效碰撞.[活化分子] 能量较高的、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说明 ①活化分子不一定能够发生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在碰撞时必须要有合适的取向才能发生有效碰撞.②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的百分数叫做活化分子百分数.当温度一定时,对某一反应而言,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一定的.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大,活化分子数越多,有效碰撞次数越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总结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小结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V(A)=△C(A) /△t 单位:单位:mol/(L·s)或mol/(L·min)化学反应的计算公式:对于下列反应: mA+nB=pC+qD 有v(A):v(B):v(C):v(D)=m:n:p:q2、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3、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同一个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但在速率——时间图象中,经常出现瞬时速率。

5 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v(正)≠v(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浓度:当其它条件一致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增加。

(对于纯固体和纯液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其物质的量变化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减小。

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不变。

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

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也会增加。

○1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或液体,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2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注意以下几种情况:A:恒温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B:恒容时:a、充入气体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b、充入稀有气体,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C: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4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4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考点精讲】一、可逆反应1.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 Cl2 + H2+ +Cl- + HClO3. 特点:①二同:a. 相同条件下;b. 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二、化学平衡状态1.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恒定的状态。

2. 化学平衡的建立3. 特征①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

②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③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④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都仍在继续进行。

⑤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暂时的平衡。

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典例精析】例题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 Z为0.3 mol·L-1B. Y2为0.4 mol·L-1C. X2为0.2 mol·L-1D. Z为0.4 mol·L-1思路导航:可根据极端假设法判断,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g)+Y2(g(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2∈(0,0.2),Y2∈(0.2,0.4),Z∈(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常数【考点精讲】1.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其生成物平衡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即为平衡常数,用K 表示。

2. 表达式:aA (g )+bB (g (g )+dD (g )()()()()c d a b c C c D K c A c B ⨯=⨯①对于给定反应,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一样。

例如:a A (g )+b B (g C (g )=·c a b c C K c A c B ()()()正·=a b c c A c B K c C ()()()逆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②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化学平衡常数不一样。

例如:a A (g )+b B (g C (g )()()()1 K ·c a bc C c A c B = na A (g )+nb B (g C (g )()()()2 K ·nc na nbc C c A c B ==n1K 或K 1=n K 2 3. 特点:平衡常数K 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和压强无关。

4. 意义:①K 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 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K 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②平衡常数表达式表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达成平衡的条件。

在某温度下,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可用该时刻产物的浓度商Q c 与K c 比较大小来判断。

当Q c >Kc ,υ(正)<υ(逆),未达平衡,反应逆向进行; 当Q c <Kc ,υ(正)>υ(逆),未达平衡,反应正向进行; 当Q c =Kc ,υ(正)=υ(逆),达到平衡,平衡不移动。

③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只能大致告诉我们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所进行的最大程度,并不能预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如2SO 2(g )+O 23(g )298K 时,K p =3.6×1024很大,但由于速度太慢,常温时,几乎不发生反应。

注意:(1)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2)对于给定的化学方程式,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3)平衡常数的单位与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形式一一对应;(4)固体或纯液体或液态水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因其浓度为常数,可认为为“1”,代入表达式中,可消去)。

【典例精析】例题1已知反应①:CO (g )+CuO (s )2(g )+Cu (s )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反应②:H 2(g )+CuO (s )(s )+H 2O (g )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2;反应③:CO (g )+H 2O (g 2(g )+H 2(g )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21·K =·c CO c Cu c CO c CuOB.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K 1K 2C. 对于反应③,恒温时,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一定增大D. 对于反应③,恒容下,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一定不变思路导航: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纯固体不能表示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A 错误;由于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因此平衡常数K =K 1K 2,B 正确;反应③中,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温度升高,温度改变平衡常数一定改变,所以C 、D 错误。

答案:B例题2已知可逆反应:M (g )+N (g )P (g )+Q (g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 )=1 mol·L -1,c (N )=2.4 mol·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60%,此时N 的转化率为________;(2)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 )=4 mol·L -1,c (N )=a mol·L-1;达到平衡后,c (P )=2 mol·L -1,a =________;(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 (M )=c (N )=b mol·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思路导航:(1)M (g )+N (g )P (g )+ Q (g )始态(mol·L -1) 1 2.4 0 0 变化量(mol·L -1)1×60% 1×60%因此N 的转化率为1 mol·L -1×60%2.4 mol·L -1×100%=25%。

(2)根据(1)可求出各平衡浓度:c (M )=0.4 mol·L -1c (N )=1.8 mol·L -1 c (P )=0.6 mol·L -1c (Q )=0.6 mol·L -1因此化学平衡常数K =()()()()··c P c Q c M c N =0.6×0.60.4×1.8=12由于温度不变,因此K 不变,达到平衡后c (P )=2 mol·L -1c (Q )=2 mo l·L -1 c (M )=2 mol·L -1c (N )=(a -2)mol·L-1K =()()()()··c P c Q c M c N =()2222a ⨯⨯-=12解得a =6。

(3)设M 的转化率为x ,则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 (M )=b (1-x )mol·L -1c (N )=b (1-x )mol·L -1 c (P )=bx mol·L -1c (Q )=bx mol·L -1K =()()()()··c P c Q c M c N =()()22(1)bx b x -=12解得x ≈41%。

答案:(1)25% (2)6 (3)41%例题3在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g )+H 2(g )CO(g )+H 2O (g )T /℃700 800 850 1 000 1 200 K0.60.91.01.72.6(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填序号) A. c (CO 2)=c (CO ) B. K 不变C. 容器中的压强不变D. v 正(H 2)=v 正(CO 2)E. c (H 2)保持不变(2)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 (CO 2)·c (H 2)=c (CO )·c (H 2O ),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 mol CO 2、1.2 mol H 2、0.75 mol CO 、1.5 mol H 2O ,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思路导航:(1)A 项,达到平衡时c (CO 2)不一定等于c (CO ),反之相等时也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 项,温度不变K 不变,不正确;C 项,此反应不论是否平衡,压强均不改变,故不正确;D 项,v 正(CO 2)与v 正(H 2)表示的反应方向一致,故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E 项,达到平衡时,各种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正确。

(2)由c (CO 2)·c (H 2)=c (CO )·c (H 2O ),则计算出K =1.0,即此时温度为850℃,此温度下()()()()222c CO c H O c CO c H ⨯⨯=0.75×1.51×1.2=0.94<1.0,故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

答案:(1)E (2)850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总结提升】化学平衡相关计算的思路整理1. 分析三个量:即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 明确三个关系:(1)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3)各变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 计算方法:三段式法化学平衡计算模式:对以下反应:m A (g )+n B (g )p C (g )+q D (g ),令A 、B 起始物质的量(mol )分别为a 、b ,达到平衡后,A 的消耗量为mx ,容器容积为V L 。

m A (g )+n B (g )pC (g )+qD (g )起始(mol )a b 0 0 变化(mol )mx nx px qx 平衡(mol )a -mx b -nx px qx则有:(1)K =p qm n px qx V V a mx b nx V V ⎛⎫⎛⎫⨯ ⎪ ⎪⎝⎭⎝⎭--⎛⎫⎛⎫⨯ ⎪ ⎪⎝⎭⎝⎭(2)c (A )平=a -mxV (mol·L -1) (3)α(A )平=mx a ×100%,α(A )∶α(B )=mx a ∶nx b =mbna(4)φ(A )=()a mxa b p q m n x-+++--×100%(5)始平p p =()a b p q m n xa b+++--+(6)1g L A Ba Mb M Vρ+- (混)=()(7)()1g mol A Ba Mb M M a b p q m n x+=+++---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