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练习与解析

合集下载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臬的经济形势? 中共为扭转形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有 何意义?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二、措施
三、结果
四、意义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①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 1.表现: ②物资缺乏,通化膨胀 ③人民生活困苦 ④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 2.原因: ①国民常长期反共反人民内战(战争的破坏) ②帝国主义长期掠夺 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大肆搜刮
二、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合理调整工商业 4.恢复发展生产 5.土地改革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措施:
意义: 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奠定基础 性质: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稳定物价
原因:财政困难,投机倒把
目的: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心
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将它们转变成为 A.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C.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D.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 4.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战线上采取的下列措 施中,最迫切的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工矿企业的生产改革 C.打击金融投机活动以稳定物价 D.全国财经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进一步发展
衰落 获得新生 消亡
恢复和发展生产
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兴修水利,发 展生产
在城市:民主改革: 生产改革:
实质: 改革(变革)生产关系 结果:
三、结果
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表现:①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 ②市场物价稳定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意义 1.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 2.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一、严峻的经济形势1|.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③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表现:①工农业生产下降②交通运输阻塞③物资缺乏④通货膨胀⑤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议性质的国营经济①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控制了全国的工矿企业、金融、交通、外贸等,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明确没收官僚资本,由人民政府接管,这就基本上消灭了官僚资本,其兼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②关于“建立国营经济”,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政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注意团结在官僚资本企业中供职的人员,所接收企业与恢复生产两者有机地结合,迅速把官僚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③意义:既为巩固人民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同时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①稳定物价a.必要性:b.措施: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c.效果:到1950年6月,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统一财经a.必要性:b.效果:实现了“三个平衡”,至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

但在“一五”后期统得过多,过死缺点较多地暴露出来,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改变。

合理调整工商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能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

政策: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农村: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城市:民主改革: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生产改革:废除了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

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掌握两个杰出人物:鞍钢工人孟泰,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

高一历史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新人教版

高一历史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新人教版

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1、严峻的经济形势 (1)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掠夺;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2)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结束了我国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

(3)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

(4)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条件:人民民主政权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封锁;苏联建设取得伟大胜利,成为我国的榜样。

时间:1953年提出。

目的: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

内容: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惟一的经济基础。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知识结构表现: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帝国主义掠夺原因:国民政府搜刮长期战争破坏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措施:统一财经(三个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生产成果: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1、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A、帝国主义长期掠夺B、国民政府与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C、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2、经济形势严峻的表现: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结果和意义: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2、稳定物价:①背景:建国初期,不法商人囤积居奇,抢购物资,倒卖银元,使物价暴涨。

②措施:“银元之战”(行政手段);“米棉之战”(经济手段)③实质:中共和不法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争夺市场(经济)领导权的斗争。

.............................④结果和意义:1950年春,结束了长期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3、统一财经:①目的:为了解决中央财政困难,为从根本上稳定物价。

②内容:实现三个平衡,即③结果: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了4、合理调整工商业①必要性:建国初,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②可能性:民族资产阶级在建国前就与中共合作,私营工商业是比较进步的经济成分;政府建立了强大的国营经济,掌握了经济命脉。

公私关系——公私兼顾③内容:劳资关系——劳资两利④实质与目的:在承认资本家私人所有制的条件下,逐步把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发展。

思考训练:(1)建国初期曾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其中对“合理”的正确理解是 D A.剥夺资本家对资本的所有权 B.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使私营工商业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D.使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目的不包括C A.为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创造有利条件B.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C.实现对工商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D.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5、大力恢复发展生产:(1)农村:引导;兴修(2)城市:,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三、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1949—1952年)思考:到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的状况如何?有何表现?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材料阅读』材料1: "没收官僚资本,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电报、电灯、电话、自来水和农场、牧场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

5.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课用)下

5.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课用)下
材料3:蒋松孔陈四大家族垄断了全国的经济 命脉。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从人民身上搜刮 的资财就达二百亿美元以上。
你们能归纳出造成严峻经济形势的原因吗?
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
品种
黄金 白银 美钞
数 量
277万两 1520万元 1537万元
造成严峻经济形势的原因:
1、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3、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知识网络
1、建国初的三年间,我们主要面临着 哪两大任务? 2、人民政府为完成这两大任务采取了 哪些措施? 3、简要分析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 “三反”“五反”
巩 固 政 权
准备了条件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大力恢复生产
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
1、下列时间发生的正确顺序(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土地改革开始
B

③国家经济根本好转
A、①②③④
④抗美援朝结束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A、稳定市场
C、统一财经
D、②①④③ B、土地改革
D、没收官僚资本
2、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措施是
恢复元气 奄奄一息
面对旧中国留下的烂摊 子,假设你是当时中央领导 人,如何使这奄奄一息的经 济重新恢复元气?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合理调整工商业
4、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52 年 工 农 业 主 要 产 品 产 量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二战结束后,各个国家纷纷投入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

尤其是战后南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治、经济措施,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复苏和初步发展。

首先,国民经济的恢复离不开政治稳定的环境。

南京政府成立后,全国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国家领导人对重点领域进行了统一管理,各项政策得以有序推进。

然后,南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了土地,将封建地主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从而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产品的供应。

此外,政府还注重发展农业科技,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工业的重视,南京政府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建立了一批重工业企业和轻工业工厂,增加了国内制造业的产值和就业机会。

此外,南京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和金融。

一方面,政府加强了财政收支管理,扩大了财政支出,增加了对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投入,提高了财政的效益。

另一方面,政府加强了金融体制,设立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强了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币和金融支持。

此外,南京政府还注重加强国际贸易,扩大对外开放。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降低了进出口关税,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南京政府获取了大量的外汇,为国家发展重点产业提供了金融支持。

最后,南京政府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优势。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修建了一批新的学校和大学,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这些人才的培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综上所述,南京政府实施了多项重要的政治、经济措施,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在政治稳定的环境下,通过土地、发展农业和工业、财政金融、外贸开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中国国民经济成功实现了恢复和初步发展,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ppt)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ppt)

1.1949年9月,政协会议的中心议题? 2.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和施政方针? 3.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标志? 4.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及标志? 5.建国初期(1950年)土地改革的特点? 6.“三反”“五反”运动各自的开展范围?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一、背景---严峻的经济形势
二、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 “三反”“五反” 准备了条件
巩 固 政 权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恢 复 经 济
没收官僚资本建 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Biblioteka 经合理调整工商业 大力恢复生产
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课后习题:
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从根本上讲是 A. 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 B. 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的问题 C.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顺利完成 D. 新解放区残余的反动势力能否肃清
三、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结果 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意义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1)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原因:(2)帝国主义长期掠夺
(3)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大肆搜刮 工农业生产下降; 交通运输阻塞; 2、表现: 物资缺乏 通货膨胀; 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已趋向总崩溃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背景————————经过————————结果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恢复发展生产
严 峻 的 经 济 形 势
国 民 经 济 根 本 好 转
请问:1.建国初的三年间,我们主要面临着哪两大任务? 2.人民政府为完成这两大任务采取了哪些措施?
3.简要分析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
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答案时间27 试题高一历史下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谈话分析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
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国民经济过程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的恢复最高水平意义为有计划经济建设创造了条社会主义建设背景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的起步一五计划任务为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成就1957年,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工商业进行改造(1953~1956)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内容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确立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中共八大的发展探索与失误(1956)意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指导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表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社化运动大办人民社影响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使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国民经济的调整实行八字方针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国民经济的劫难周恩着手恢复国民经济邓小平实行全面整顿识记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对其原因的叙述()①中国人民建设富强国家的巨大热情②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工业建设创造了条③计划经济体制使资得到集中利用④“一五”计划强调了重工业的突出地位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③④均正确 C.①④。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3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3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同步练习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造成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严峻经济形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B.帝国主义长期掠夺C.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搜刮D.严重的自然灾害2.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国营企业最主要的来源是A.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B.人民政府建立一系列新厂矿企业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D.接受帝国主义在华企业3.建国初期,保留私营工商业的主要原因是A.建立反帝统一战线B.保证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C.保障市场稳定、平抑物价D.调动工商业者的积极性恢复发展国民经济4.对解放前夕全国经济状况的准确表述是A.国民经济走向崩溃B.官僚资本搬迁台湾C.国民经济全面崩溃D.农村经济缓慢发展5.人民政府组织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在性质上属于A.反对官僚资产阶级的斗争B.反对城市封建势力的斗争C.打退不法资产阶级的进攻D.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6.新中国成立后,扭转国家财经状况的关键措施是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C.全国主要财政集中统一管理D.合理调整工商业,恢复发展经济7.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的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措施主要有A.合理调整工商业B.没有官僚资本减少竞争对手C.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D.实行加工订货,代购代销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掌握的国家经济命脉是指A.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C.个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建立9.建国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这一举措的性质是A.属于民主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D.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10.解放初,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涌现出的著名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劳动模范是A.孟泰B.耿长锁C.王崇伦D.郝建秀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胜利,例如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通货停止膨胀等,表现了财经情况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4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4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同步练习4一、选择题1.新中国的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主要是通过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公私合营D.没收官僚资本2.调整工商业的政策中的公私兼顾是指A.处理好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B.处理好企业主与国家的关系C.调整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关系D.调整工商业盲目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关系3.毛泽东说“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的原因是由于A.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C.保证了抗美援朝的物资供应D.结束了物价暴涨局面,稳定了人心4.1949~1952年间形成的经济体制的特点是①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结合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③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④民族资本主义占重要地位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解放初国家财政的根本好转是在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6.对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的内容和实质不包括A.废除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度B.消除隐藏在企业中的反动分子C.建立企业管理民主化制度D.树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二、材料解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情况(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政府在恢复经济方面取得哪些成就?(2)根据材料2,得出什么结论?参考答案一、1.D 2.C 3.D 4.D 5.B 6.A二、7.(1)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国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有显著好转。

(2)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许多重工业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连印度也不如。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5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5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同步练习5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掠夺B.工农业生产关系落后C.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D.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答案:B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在于A.清除了国内反动的经济势力B.使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性C.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D.为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奠定基础答案:D3.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是A.物质奇缺B.生产力低下C.自然灾害严重D.投机商人兴风作浪答案:D4.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的是A.投机商人B.国民党特务C.列强侵华势力D.民族资本家答案:B5.“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最重大意义在于A.沉重打击了投机商人B.稳定物价,结束了物价暴涨的局面C.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D.人民政府牢牢控制了城市答案:C6.“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的实质是A.民主革命的继续B.人民政府与资本家争夺市场控制权的斗争C.平抑物价的努力D.解决中央财政危机,使国家财政开始好转答案:B7.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经济基础的措施是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稳定物价,统一财经C.合理调整工商业D.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答案:A8.1949~1952年期间,国营经济的来源不包括A.国民政府财产B.官僚资本C.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答案:D9.建国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背景与目的包括①国家财政经济困难②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③调动其积极性对恢复国民经济将起重要作用④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所有制改造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10.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A.自由竞争B.受国家法律约束C.未形成垄断D.受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答案:D11.据统计,1951年我国民族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超过了国民党统治下22年中的任何一年,这主要是因为①解放后限制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都已经消除②民族资本摆脱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束缚③党和国家采取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调整工商业的政策④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公私合营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12.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A.消灭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答案:C13.国家对工商业合理调整的背景是A.政府向私营工商业发起“四路进军”B.市场萧条,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C.工人开始建立了对资本家企业的监督D.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答案:B14.1950年上半年出现的情况不包括A.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B.国家财政经济开始根本好转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合理调整D.国家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答案:B15.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其重大意义在于A.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国家度过了经济困难局面C.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D.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答案:D。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步练习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步练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步练习
[内容]
(一)填空
1.四大家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陈立夫四家,他们是旧中国最有权势的官僚资产阶级。

(二)多项选择
2.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的运动有()
A.抗美援朝
B.西藏和平解放
C.镇压反革命
D.土地改革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了________,还接收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________,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1951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________时代",资产阶级获得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曾有过的利润。

(二)单项选择
3.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
A.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B.经济趋于全面崩溃
C.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4.为了打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1951年底,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打击投机倒把
B.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C.没收私人企业
D.合理调整工商业。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0●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经济形势,并分析形成这一形势的原因。

2.掌握党和人民政府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意义。

3.了解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二、德育目标1.面对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而且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她不仅能使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站起来,而且在经济上也能带领人民走向富强。

2.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舍己为国的英雄模范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学习和铭记。

三、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与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等史实,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观点。

3.运用中国共产党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的成果,论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提高学生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教学难点1.分析论证巩固政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共产党允许私营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教具准备1.投影仪2.多媒体教学设备3.有关数据资料挂图●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教学方法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直观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看图表、幻灯片等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刻认识历史现象和规律。

2.比较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启发是通过比较揭示历史知识的差异,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方法。

3.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使学生努力开动脑筋去思考,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2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2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严峻经济形势产生的原因包括①长期的战争破坏②官僚资本的盘剥③帝国主义的掠夺④国民政府的搜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2.建国初期,经济战线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A.土改问题B.生产改革问题C.稳定物价问题D.统一财经问题【分析】建国之初,人民最感头痛的问题是物价上涨。

物价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妨碍国民经济的恢复,而且影响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所以,稳定物价,安定人心,是当时经济战线上最急迫的问题。

【答案】 C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人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斗争。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8题。

3.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C.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结论的分析理解能力。

1949年建国后,人民政府收回了外资企业,没收了官僚资本,具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它有效地巩固了国家政权,也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向,控制了国民经济的主体。

其他各项有的只谈物价问题,有的只谈土改问题,有的只涉及财政问题,这些都不是国家经济的主体。

【答案】 C4.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分析】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特征;其后又将没收的资本用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含义。

【答案】 C5.毛泽东认为,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A.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B.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倒把C.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从淮海战役的意义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练习与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开始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斗争。

据此回答1~6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为
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
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答案:C
解析:在解放前,官僚资本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建国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使人民政府掌握了新中国的经济命脉。

2.建国初期“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
A.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B.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C.粉碎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D.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气焰
答案:A
解析: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物价连年暴涨,尽失民心。

人民政府要想巩固政权,恢复经济,也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从人民关心的物价入手,结束物价暴涨,稳定了人民生活,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3.建国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的实质目的是
A.把私营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促进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
C.确立无产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D.把私人无序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使之得到合理发展
答案:D
解析:建国后,人民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劳资、公私关系的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企业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发展,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指导其转产或改业,这实质上是把私营经济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按照国家宏观需求进行调整。

4.建国初期,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
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
B.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待遇
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答案:C
解析:本题同时考查两个历史事件,找共同的目的,就需要对两项改革对比,找目的的交集。

从实质看都是对旧的生产关系的调整。

5.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提出在本厂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

该厂工人议论纷纷,主要有下列四种意见。

其中唯一正确的意见是
A.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工人阶级应当积极响应
B.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资本家休想随意使唤我们
C.什么“劳动竞赛”,我们拿多少钱做多少工
D.这是资本家新的剥削花招,应该进行批判斗争
答案:A
解析:1952年正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调动其积极性对恢复发展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所以上海资本家提出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是有利于国家的,对工人生活的改善也有一定好处。

6.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在农村恢复和发展生产,措施不包括
A.切实保护农民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经营
B.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恢复农业生产
C.大规模兴修水利,增强抗灾害能力
D.进行民主改革,废除旧制度
答案:D
解析:注意到D项属于在没收后的官僚资本企业中采取的措施,答案即可得出。

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初步发展。

据此回答7~8题。

7.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的主要依据是
A.人民政权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中央实现了财政收支、物资供求、现金出纳的平衡
C.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意义或影响的正确认识。

依据教材对此问题的表述可直接得出正确选项。

8.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产49%,其根本原因是
A.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国家的大力扶持
D.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答案:B
解析:到1952年,全国土改基本完成,由于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导致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9.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

试述其主要内容,并概括指出它们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1)政治领域的变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全国大陆解放和统一,镇反运动完成,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等。

意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政治条件。

(2)经济领域的变化:土地改革胜利完成,私营工商业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全国财政实现统一,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意义: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

解析:本题属于“小跨度、深分析、高概括”的问答题,要求对这一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政治和经济两条线索进行梳理整合,并要求有较高的归纳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