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53页PPT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个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社会形态的分析奴隶社会,是一部分人以武力强迫,压榨奴隶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封建社会,是一部分人以土地属权,压榨农民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资本社会,是一部分人以资本为根本,榨取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

共产社会,是一种生产力高度发展,利益已经变的没有意义,人们追求精神文明的社会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 什么是社会主义” ,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消灭剥削制度;最终达到全民共同富裕。

这既包括了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在“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上。

它统一于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规定社会的性质,是生产关系的内容。

(是指一定历史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形态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生产关系的形式。

具体包括社会组织、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及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脚与鞋的关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选择取决于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的社会条件。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课件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课件

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121位, 仍居100位以后。
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392 美元,世界人均GDP为 10671美元,发达地区人均 GDP达到38417美元,发展 中国家人均GDP达4810.56 美元。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 达到小康
按国家最新贫困标准(人 均纯收入2300元)计算, 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 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 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 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 人口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3.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正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风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前所未有 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 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 十六大报告
(二)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3.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 (1)2002年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
从国际形势看:其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二,世界多 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三,经济全球化带 来良好机遇;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猛发展,作为 “构成21世纪最强大力量之一”,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 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从相对差距来看,改革开 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 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 但后来有逐步拉大,2010 年扩大到3.23:1
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 209.8元,1992年相差达 到1242.6元,2010年相差 达到13190元

当代中国国情-PPT精选

当代中国国情-PPT精选

• 当前国情、世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 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 用的特点更加突出。科学判断这些变化对 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以 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 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求我们不断 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国内国 际两个大局的能力,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 世界发展趋势,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 求。
• (一)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判断、准 确把握国际形势。
• 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不仅更加关注中国, 而且希望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我们党在解 决国内问题时,应该考虑国际影响,妥善因应国 际社会关切,把工作做在前面;在处理国际事务 时,要考虑国内群众感受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保证中央对 外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 (二)坚定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始终把国家主 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各级领导干 部应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政治上 的清醒和坚定,对西方敌势力西化、分化图谋时 刻保持警惕。同时,应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 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沿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 世界银行统计,201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 世界排名第121位。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在世界排名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会仍居100 位以后。
•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 体上达到小康,解决贫困问题任重道远。
•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 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按国家最新贫 困标准计算,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 2019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 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 的近十分之一。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精选文档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精选文档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 特征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 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 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 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 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要求更高。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 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 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 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同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 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一).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1、国情的含义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 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 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一).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2.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 国,但并非人才强国。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 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 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 以上。 第二,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与世界平 均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总体看来仍处在世界后列。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已然超过7000美元,但 仍排在世界70位以后,即使与世界中等以上收入 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人均7589$,世界排名 80位,来自IMF2019年公布数字。)
1.12大明确提出把“小康”作为阶段目标 2.13大提出“三步走”战略, 3.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18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认识的步步深化

《我国的基本国情》PPT课件

《我国的基本国情》PPT课件
刘海燕
我国国情的主要内容
1. 社会性质 2. 经济发展状况 3. 军事状况 4. 科技与政治 5. 自然环境与资源
刘海燕
社会性质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 意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 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 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 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 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刘海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中国发展的阶 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
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国情。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
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综合我国近几年的相关数据 ,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基本
国情
何为国情
国情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也特指一个国家某一 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国情可以具体分为七个方面: 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二、科技教育状况 三、经济发展状况 四、政治状况 五、社会状况 六、文化传统 七、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
国还有一定距离,并且现在面临多方面的技术封锁,况 且就算引进先进新技术,中国也很少花费资金去研究与 创新,所以中国要想成为科技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
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目前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必须把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 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 践。

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讲义(PPT 42张)

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讲义(PPT 42张)
Anganghu@
二、中国基本国情
国情的定义与限制因素
所谓“国情”是指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 况,它是指那些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 最主要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它常常决定着一国长 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 不同国家发动和实现工业化的条件和因素各不相同。 工业化的发动因素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能够启动国民 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发生连续变化” 的基要因素,或战略性因素。 工业化的限制因素是指那些从根本上阻碍或制约工业 化过程的发动和演进的因素。
Anganghu@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
“挑战与应战”模式
中国对现代化挑战中有不同的响应和反映,采 取了不同态度和策略,因而有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从1750到1950年,这200年间从先 进走向落后、从强大走向衰落、从繁荣走向贫 穷? 从1950年后的50多年特别是1978年后的25年 中国如何从落伍走向追赶、从衰落走向强大、 从贫穷走向小康。


Anganghu@
三、毛泽东等人对国情的 认识和概括
不同时期若干重大关系比较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目 的 以苏联为借鉴 总结中国经验 指导中国实践 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 义国家而奋斗 江泽民论十二大关系(1995年) 目 的 研究中国国情 总结中国经验 认识中国实践 正确认识十二大关系 —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加快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nganghu@
三、毛泽东等人对国情的 认识和概括
建国初期7年经济建设后对国情的认识
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 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作《论十大关系》,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 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大探索和初步成果; 毛泽东同志在把当时的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概括为“地大物 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一穷二白”。所谓“穷”, 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所谓“白”就是一张白 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毛泽东对当时中国国情 的基本判断十分准确的,也是非常形象的; 十大关系就是中国社会的十大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按照毛泽东提出的方针“统筹兼顾,各得其所”,不能只顾 一头,协调发展、平衡发展,这是毛泽东提出的最重要的治 国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