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时作业4
高中政治`社会历史主体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 ----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 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 ----恩格斯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 会变革的主力军。 会变革的主力军。
2、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 对下岗失业问题, 动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 动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 以实现再就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以实现再就业, A.一切相信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
C
材料: 2007年 29日 材料: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 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于 2008年 日实施。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历时两年, 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历时两年, 共收到各方面提出的意见191849 191849件 共收到各方面提出的意见191849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 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4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这部重要法律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是民主立法、 这部重要法律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是民主立法、科 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必将对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制定《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制定《劳 动合同法》的必要性。(10分 。(10 动合同法》的必要性。(10分)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案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是全书的终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
因为我们明白了“世界是什么”,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从知识目标说,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从能力目标说,主要是帮助学生用唯物史观、尤其是用物质生产实践认识社会历史的奥秘,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初步形成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确地设计和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坚定学生的群众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从生活实践出发,经过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样一个中间环节,最后又回到了生活和实践。
这是一个循环上升运动,但它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了向生活、实践的回归,即在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回归。
总之,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结,在整部教材中具有目的和归宿的意义。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因此要谈价值观,就必须先谈社会历史观。
高考政治必修4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 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劳动者
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
生产力
三要素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三方面内容
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理解:
生产力 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易错提示: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上层建筑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看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是否先进。
正确的说法是: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 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社会意识:
H.人口因素
AEG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复习重点) (1)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 反映 。 ①社会存在的 性质 决定社会意识的 性质 ,有 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总结: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基本规律。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 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 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 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 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第一页,共32页。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 解放 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 人民群众 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 为了 群众,一切 依靠 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1)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 重要保证 。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 重要保证 。
该观点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
【正确解答】 C 本题考查对人民群众的正确认识能力。
②③④都正确,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含义和历史范畴特征,故选 C
项。
第十七页,共32页。
2.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 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既包 括劳动群众,也包括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 把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对立起来,既否定了劳动群众是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也否定了知识分子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把知识 分子排除在劳动群众之外,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 发展的历史,是 _人__民__群__众_ 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
(1)含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推动 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 杰出人物 ,其主体部分是 劳动群众 。 (2)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 创造者 。 (3)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是 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1)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4)人民群众的含义(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二、【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1)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
(2)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
(3)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四: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doc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4)人民群众的含义(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二、【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1)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
(2)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
(3)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高二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胡锦涛
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 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邓小 平 1.党与人民群众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2.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局17日回应称,在15日至17日的两天内积极排 查715家企业,并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 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人民群 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 发挥了有力的监督作用。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 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 答: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 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 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 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自觉增强环保理念,依法对 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网络监督,促进 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 ③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大人民群 众的监督必将促进潍坊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必将 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 A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 推动作用的 )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群众) 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是全书的终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
因为我们明白了“世界是什么”,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从知识目标来说,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从能力目标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用唯物史观、尤其是用物质生产实践认识社会历史的奥秘,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初步形成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确地设计和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坚定学生的群众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从生活实践出发,经过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样一个中间环节,最后又回到了生活和实践。
这是一个循环上升运动,但它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了向生活、实践的回归,即在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回归。
总之,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结,在整本教材中具有目的和归宿的意义。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因此要谈价值观,就必须先谈社会历史观。
但是,由于第二、三单元主要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而没有把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进行讨论。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课件
2.从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社会变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革三个方面,全面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者。
造者的表现。
3.理解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的内涵、必要
3.素养提升:培养政治认同,坚定群众立场,
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
性及其要求。
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省内邮件 37 万件。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 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神。2018 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 邮路被交通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线邮路”。
其美多吉被评为“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 2018 年度人 物”。
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 “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 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典例剖析|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例 1] (2016·全国卷Ⅲ)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 是因为( )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
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
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
不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
同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基本 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点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内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
到群众中去
向人民群众学习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群众观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2)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知识点(1)的辩证关系(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二、知识网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会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发展物质质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的实现途径三、学习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四、重难点突破1.学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要明确以下两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要明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前者则不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正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学习时要明确以下四点:(1)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1课第2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
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
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从唯物史观看,讴歌劳动者的原 因”。①符合题意: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社会历史首先 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强调了人民 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③排除:“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 的作用日益融合”“劳动者知识结构的优化”都不是“讴歌劳 动者的原因”。
目标导学
学习 目标
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理论的学习,明确社 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 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 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 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__重__要__保__证__,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重__要__保__证___。
4.具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 __主__体______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__主__人__翁____精神,更好地保 障人民___权__益_____,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
党的群 众观点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 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 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主体1.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体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注意: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第一,“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第二,“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
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第四,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第五,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本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基本内容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群众路线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概述:《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一单元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价值,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就全书逻辑体系而言,这一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结,它与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体系,在整本教材中具有目的和归宿的意义。
本单元内部的结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的作用——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特征——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4.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3、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二)能力目标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学习重点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0分钟)探究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背景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目标要由实现“国强”转向重视“民富”;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019高考真题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参考答案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参考答案15【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皮影等传统手工艺需要面对社会变化的现实,作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仍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适当的扶持和拯救还是必要的。
【解析】本题需要对两种观点分别进行评述。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消亡,该新生的新生,没有必要认为保护。
这种观点虽看到了传统手工艺要面对现实这一面,但未注意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第一种观点呼吁进行扶持保护看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因此,可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明第二种观点的合理之处,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来批判第二种观点,支持第一种观点。
16【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针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存在突出问题,国家出台《规划纲要》。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解析】第一、审设问。
设问限定在《生活与哲学》的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具体要求分析国家出台《规划纲要》的依据,属于原因类问题。
第二,阅读材料,调动知识。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运河出现了诸如遗产保护压力巨大等问题,这要求人们高度重视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规划纲要》的出台对科学保护大运河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作用;《规划纲要》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组织答案。
17【答案】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邮车驾驶员们是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为藏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用奉献、忠诚和生命熔铸的雪线邮路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案.doc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考点展示(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二)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考点解读(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注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而(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社会存在,有时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说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
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还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也不能说社会意识有时(或在某些地方、在一定条件下等)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
意识、认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同此道理。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区别:***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马克思主义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原理:方法论: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原理:方法论: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或特点:实现方式:(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解决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不同方式的原因:改革的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注意:(1)不能认为社会主义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进行的根本性变革,不是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性质,而是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来发挥它的优越性。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3、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 2)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 。 适合 促进 当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状况时,会 经 不适合 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 经 阻碍 济基础状况时,会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规律: 。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
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 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的有机统一;唯 物辨证的 自然观 和唯物辨证的 历史观 的有 机统一。
唯物主义 和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基本观点。
思考:为什么马克
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 的规律,作出科学的 阐述?
(1)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 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2)《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 《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 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 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 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 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 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小结
决定 生产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
反作用
(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 础状况规律)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2
D.②④⑤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rénmín)
众人
群通 (utòō民过)ngg实 (ns)h践íjià创造
历史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意义
两个重要保证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 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 几位网友通过“民生热线”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 法。
人民群众(qúnzhòng)的实践为精神财 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十七页,共30页。
(1)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 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2)《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 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kǒutóu wénxué)和民间传说 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寻觅社会的真谛。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判断图中的 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
No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pípá)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 么。⑤
2.党的群众路线 ①(q群ún众zh路òn线gl(ùqxúinàznh)ònglùxiàn) 的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 和工作方法。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案
必修4 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复习目标1.一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两条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三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复习要点1.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2.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常考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精析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从性质上说,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示:拓展升华1.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从两点论的角度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从重点论的角度看,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类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区别研究对象人类社会整个世界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2016年年初,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查处了一批传播淫秽色情、谣言、暴恐、赌博、诈骗等违法信息的网站,这一净网行动的哲学依据有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④人的各种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意识的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通读材料和选项后,确定④的说法错误,因为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排除BD,③必选;材料并没有涉及生产方式,所以①和材料无关,不选,正确答案是C。
高中政治-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 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做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 总理立即亲临一线指导并亲自参与救灾工作,要求不惜一切代 价抢救受灾人员。
(2)党的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 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保护人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等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推动作用。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走 3.社会意识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出 4.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是社 误 会的基本矛盾。 区 5.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就
代名人。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
C、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
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2017
“每年秋收的季节,我都会回老家写稿,与父老乡亲生活,感受 有激烈变化的乡村生活和农民心态。”而《蛙》的主人公原型是莫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 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1)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 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把群众观点作为我们党的工作路
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选择题
1.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人民造,哪一种商品不是人民产……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土地、庄稼、房屋、机器等都是物质财富,而这些物质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符合题意。
A、
C、D不符合题意。
2.有人曾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多一颗星星,人死后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亮儿。
于是,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束含泪的烛光……”这告诉我们( )
①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②历史是无数个人不断创造的结果③个人对社会发展有着或大或小的作用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不选。
题干“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说明历史是无数个人不断创造的结果,个人对社会发展有着或大或小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本身说法不对。
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这表明( ) ①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②顺境中成功必然导致逆境中挫折③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简单归咎于个人”,既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性,也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干出的业绩来”,体现了社会实践具有历史性。
由此可见,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的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③表述错误。
4.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这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D 材料中的“人心向背”指的是人民群众,“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涉及的是社会变革,而不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故选D。
排除A、B;C说法错误。
5.下列选项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离开群众的人,就像落地的树叶②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③群众是根茎,是海洋;个人是树叶,是滴水④深入群众,不尚空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④强调如何对待群众,与题意不符。
6.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A.在砥砺自我中不断进取是成功的关键
B.成功者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C.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D.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劳动和奉献
解析:B 漫画中山增加了你的高度,体现成功者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B正确;A、C、D与漫画的寓意不符。
7.“有一种叮咛叫滴酒莫沾,有一种感觉叫望眼欲穿,有一种期盼叫一路平安,有一种温馨叫合家团圆。
”在高速公路上,这样一批充满温情的新式交通提示牌取代了传统“禁止”“限制”等冷性、强制性词句的交通警示牌,这一细节的变化让人们备感亲切温馨。
这表明( )
A.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解析:D “冷性、强制性词句的交通警示牌”的取消是重视老百姓的利益,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D正确。
A、B两项的表述与材料不符;C项表述错误,正确意识具有促进作用。
8.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
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走基层”“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①符合题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体现了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符合题意;③与材料不符,④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9.新疆哈密西河区某街道办党工委书记王新丽,在街道社区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30多年。
作为一名党的干部,王新丽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把一颗爱心无私地献给了辖区各族人民群众。
西河区地处老城区,少数民族聚居,贫困户多,王新丽为了使真正有困难的居民享受到低保,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亲自入户到困难居民家中,对申报低保对象逐户进行生活状况调查摸底。
为
了更准确地掌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她长年累月起早贪黑走进千家万户。
除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群众,她还经常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救济特困户和残疾人,想方设法给他们解决困难。
结合王新丽的事例,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应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及其方法论要求,为措施类题型。
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本题所涉及的原理内容为“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然后以原理观点为引领,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所以党员干部应该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群众观点要求我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员干部应坚
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