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产学研合作的概念演变及其内涵
DOI:IO.3772/j.issn.1673.6516.2012.03.009
的作用和地位(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显得十分必要。
一、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概念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实现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经济社会效益 的有效方式,是建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体制和发 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有效措施,是聚集各类人才并 发挥其专长,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 有效途径。何谓“产学研合作”?就字面意思解释即产 业界和学术界进行合作。狭义的产学合作是指企业和高 等院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广义的产学研合作是教育与生产 劳动、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 有机结合。文章讨论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指企业(产)、 高等学校(学)以及科研院所(研)以技术创新为目标,
“官”不
指科研院所,它们在产学研合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使 命。我们强调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并不是否认院 所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核心作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产学 研合作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院所在产学研结合中的核心 作用,这种核心作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更得到了集中
体现。院所的优势在于具有全面的学科门类和一流的科
改革开放以来,以1995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科学技术
高校发展科技产业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和与社会相合作”
的原则。
产学研用结合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以企业为 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 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种形式的产学研 合作模式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国家在这一时期出台了 很多这方面的重大举措。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 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提出,要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为此,相关 部委成立了“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推 进产学研结合协调指导小组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 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负责同志以及主
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产学研合作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以共同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为目标,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合作方式,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是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
三、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1. 产学研合作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
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产学研合作提供实践平台。
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同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3. 产学研合作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聘请企业中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虽然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双方利益分配不均、合作效果不明显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合作机制。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产学研合作行为,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沟通与协调。
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同时,要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合作效率。
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历史传承
CN 13- 265/TE 1
我校产 学研 i卜 育 的 内涵与历史传 承 企 蠢 I’教 =l
王子 泉 , 德 姜
( 德 石油高 等专科 学校 , 承 河北 承 德 0 70 ) 600
摘要 : 教育模式如 同社会 生产方式 一样 , 是一个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产物。以我校 百年办学历史 各时期 的首
o a h p e i e ti i e e tp ro fo rc le e fe c r sd n n d f r n e d o u olg . i K e r s: he o i ai n f i d sr y wo d t c mb n t o n u ty, a a e i su e a s in i c e e rh; c n o ain; o c d m c t dis nd ce tf r s a c i o n tto
ta s s i n. r n mi s o
十 九世 纪末 叶 , 随着洋 务运 动 的兴起 , 清政 府 于光绪 二 十八 年春 季颁布 兴 办农学 堂 、 学 堂 的诏 令 。 工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一北洋工艺学堂应运而生。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 实业家, 北洋工 艺学堂创始人的首任教育总办周学熙老先生就作出了“ 科学与实业如影随形。为国而思握实业之霸权,
Absr c :us ie t d fs ca r d to t a t J tlk he mo e o o i lp o ucin,e uc t n p t r s a e as h u c me o o il d a i at n r lo te o t o fs ca o e d v lpme t e eo n .Th a e ie u le p a a in o h ce t c c n oai n o h o i ain o n e p p rgv sa f l x ln to ft e s i n i o n t t ft ec mb n to fi - i f o
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教育浅析
育 模式 。
革 的 深 人进 行 。教 学 改 革 是 教 育 改 革 的 核 企 业 、 研 院 所 的 实践 活 动 中 。 富 学 生 的 科 丰 个重要 内容就是调整 课程结构 体系 , 更 养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和创 新 精 神 。
2 1世 纪 的 高 等 教 育 更 加 重 视 创 新 教
来 看 , 特 别有 利 于提 高 学 生 的 全 面 素质 , 合 作 教育 , 强校 企 所 之 问 的联 系 。 进 科 育 , 它 加 促 在人 才 培 养 1, 强 调 素 质 。 在 培养 方 -更
培 养学 生 综 合 能 力 ,有 利 于 知 识 的获 得 与 学 技术 和工 程 技 术 信 息 交 流 。校 企 所 之 间 式 上 将 呈 现 山 多 种 教 育 模 式 共 存 的趋 势 。
根 据 目前 国 内高 校 产 学 研 合 作 教 育 的 心 。 了提 高 培养 人才 的质 量 . 为 教学 改 革 的 知 识 和 实 践 技 能 , 掘 学 生 的创 造 能 力 , 挖 培 现 状 来看 ,高 校 产 学 研 合 作 教 育 具 有 以下
一
几 个方 面 的基 本 特 征 :一 是 从 教 育 目标 上 新 教学 内容 和改 进 教 育 方 法 。实 施 产 学 研
所 谓产 学 研 合 作 教 育 ,就 是 以培 养 学 技 飞速 发 展 的严 峻 挑 战 ,办 好 高等 教 育足
生 的全 面素 质 . 以提 高 综 合 能 力 和 就 业 竞 根 本对 策 。 革 是 高等 教 育 的生 命 。 新 是 不 容辞 的职 责 。 高 等 教 育 能 _ 培 养 具 有 改 创 否 争 力 为 重点 ,利 用 高 校 与 企 业 两 种 不 同 的 高 等教 育 的 灵魂 。只 有 打 破 传 统 教 育 的 束 高素 质 的创 新 人 才 ,并 能 够 适 应 新 世纪 的
产学研结合理论研究的内涵、意义与现状
作 者 简 介 : 陈彩 霞 ( 94 ) 16 一 ,女 , 山 西 永 济 人 ,山 西 旅 游 职 业 学
院 .副 教授 :
王 书 宽 ( 97 ) 男 , 河 南濮 阳人 , 山 西 旅 游 职 业 学 15 一 ,
院 .副 教授 :
徐
燕 (9 l ) 18 一 ,女 , 山西 五 寨人 , 山西 旅 游 职 业 学
。 f 西 游 业 院 西 3 3) j 山 旅 职 学 ,山 太原 0 o ol
摘 要 :在 当前 社 会 大量 需 要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情 况 下 ,产 学 研 结 合 是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途 径 。产 学研 结 合 是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方 针 、政 策 ,它 的深 层 次 意 义 在 于 :现 代 社 会 发 展 的 普 遍 规律 围绕 着知 识 运 行 ,产 学 研 存 在 内在 的本 质 联 系。 伴 随 知 识 经 济 时代 的到 来 、 市场 经 济 的发 达 、高 等教 育 大众 化 的 实现 ,产 学 研 结 合 具 有 一 定 的 时代 特 点 。
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随着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的不断扩大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
第 1 期 ( 总第 8 期 ) O
21 0 1年 1月
山西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一
术生命。对社会来讲 ,是一种先进的发展模式,把应用和 技术前沿有机的融合。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产学研对 学生、对高校和对社会的意义。显然 ,高校拥有对高新技 术最敏锐的洞察力和最强劲 的跟踪 、模仿 、创新的能力。 但是,在高校中往往很多高科研产品荣誉过后 即被束之高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无论在政府工作报告等国家大政方针中还是在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从事科技工作的实体单元中已然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
我国经济、社会目前已进入重大转型期,科技创新被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给“产学研”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笔者将以自身多年从事“产学研”合作工作经验与新形势需求结合,研究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产学研”合作定义与分析“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通常企业為技术需求方,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与人才供给方,各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实现科技资金、技术资源、人才智力等生产要素间的市场化配置,从而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良性发展。
“产学研”合作分析必须从三个不同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定位与角色谈起:企业,以“产”作为主要任务。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技术引进与投资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并推动产业化;高校,以“学”与“研”为主要任务。
高校以教学为目的,同时也开展一定程度科技研发工作,通过教育教学以及科技研发培养低、中、高端专业化人才;科研机构,以“研”为主要任务。
科研机构以研发为目的,同时通过依托科研项目开展硕士、博士等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工作。
二、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介绍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由以下几种模式:技术转让、联合研制、联合培养、共建平台、内部一体化等。
技术转让是拥有技术成果的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转让的方式出让已经成熟的技术所有权给企业,企业无需研发直接通过技术成果应用实现盈利的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已有成熟的科技成果实现成果转化的效果通常较好,但由于前期缺乏企业的介入,技术成果的研发过程通过会面临资金投入以及目的性不强等方面问题。
联合研制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针对于尚未成熟的技术,通过各自需求和优势实现共同研发与合作共享的一种方式。
联合研制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结合较为紧密的一种合作模式,企业的需求与研究单位的技术力量形成有效衔接,既能确保研究的目标性,又能确保研究的资金等保障,但该种模式需要一个紧密配合的联合创新团队,需要一定的机制保障,否则可能出现任务延期、研发受阻等问题。
大学教育中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
大学教育中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将大学、产业和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教育、研发和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本文将就大学教育中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指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通过合作,实现教育、研发和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
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产学研结合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针对性:产学研结合模式强调针对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可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我国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我国产学研结合模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支持不足,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导致产学研合作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合作机制不健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此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动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我们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
同时,应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投入,为合作项目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2.完善合作机制: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同时,可以成立产学研合作组织,负责协调和推动合作项目的实施。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教育培训的产学研合作与创新
详细描述
在产学研合作中,由于各方文化和理念的差异、沟通不畅、决策不透明等原因,可能导致合作机制的不完善和不 合理。这可能导致合作各方的信任缺失、合作效果不佳和风险增加等问题,影响合作的长期发展。
解决方案一: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03
教育培训的产学研合作实践
合作实践一:课程开发
总结词
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以市 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理论与实践,开 发出符合产业发展的课程。
详细描述
企业提供行业最新动态和实际案例, 学校则提供教学资源和专业师资,双 方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和课 程实施方案,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 求紧密相连。
创新三:教育技术应用创新
总结词
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推动教育培训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教育技术应用创新包括对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升级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 学习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和个性化推荐,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果;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造沉浸式 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云计算、物联 网等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这些创新 技术有助于提高教育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推动教育的 数字化转型。
THANKS感谢观看Fra bibliotek总结词
加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促进产学研合作中 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方优 势资源和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这可以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率、促 进资源互通有无,提升合作的效益和创新能 力。同时,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和规范 ,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斯坦福大学对师生创业和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积极支持,创造了“硅谷”的经济奇迹,使产学研合作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劲的动力。
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吸纳企业公司和社会资金成立学校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高校与地区实行全方位合作等。
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成为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
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
1.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筹措教育经费,利用校内自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创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将经营实体与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以达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便于学校统一有效地管理和规划;能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能促进学校主动进行市场定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能快速地获得收益,为学校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人事体制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源闲置的压力;能较好协调教学、科研与产业间的关系。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的紧密结合,通过产业需求和教育培养相互协调和促进,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是推动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1. 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与高校之间进行深度合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与适应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紧跟产业发展的脚步,真正做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真实的用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人才。
而企业则能够获得更加适合自身需求的人才,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2. 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产教融合不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是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学校的科研成果可以更好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解决企业的生产难题;企业的市场需求也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指引,推动学术研究走向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
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可以加速学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为社会、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3. 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通过产教融合,企业与学校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市场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得到更多的人才培养支持、科研成果和人才储备。
资源共享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双赢,共同推动产业和教育的协同发展。
二、产教融合的实现途径1.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教育与市场需求更加贴合;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平台向学校提供更为详细的用人需求和市场信息,得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支持。
动漫专业产学研的特点与内涵
动漫专业产学研的特点与内涵动漫专业产学研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模式,其涵盖了产业、学术和研究三个方面。
在这种模式下,产业、学术和研究三个方面紧密结合,以实现专业的协同创新和提高专业素质为目标,促进了动漫产业的发展和成长。
下面就动漫专业产学研的特点与内涵进行探讨。
一、特点1.产业与学术的紧密结合动漫专业产学研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产业与学术的紧密结合。
这种结合可以实现产业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目标。
在这种模式下,专业机构不仅仅只是一个学院或一个研究机构,而是一个产业企业与学术研究机构的结合体,两者融为一体,共同推进动漫产业的发展。
2.聚焦动漫产业的需求动漫专业产学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聚焦动漫产业的需求。
该模式的应用者们会根据不同动漫产业的需求优先开展对应的研究和产业合作,以推进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共赢。
在这种模式下,分析研究动漫产业的需求和趋势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3.注重实践与应用动漫专业产学研的实施不仅注重学术研究,更注重实践和应用,这种注重实践和应用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动漫专业产学研的实效性。
在该模式下,产业与学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并将知识转化为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与创新的符号、产品和工具。
这样将研究成果变成一个创业项目,才可能通过市场证明其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
4.开放式合作动漫专业产学研不是一个封闭的专门机构,其更多是一个开放式合作式的平台。
在该平台上,专业机构、学术研究和产业企业可以创新地构建合作关系和模式,以提高技术和知识的使用效益,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涵1. 教育、研究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动漫专业产学研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教育、研究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这种模式下,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可以共同协作,共赢,实现互利共享的目标。
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而且构建了产业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机制。
2. 教育课程的创新动漫专业产学研在教育课程方面也有其内涵。
产学研实践教学特色(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学研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学研实践教学的特点、优势、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产学研实践教学的特点1. 实践性产学研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研究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跨学科性产学研实践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 系统性产学研实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评价体系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动态性产学研实践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产学研实践教学的优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产学研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产学研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产学研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实践教学有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四、产学研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3.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高校应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4.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点
3、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包括师资、设 备、技术、信息等资源的互利共享。
3、资源共享
1、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通过产教融合,职业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 和产业发展趋势,从而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 性。
2、与行业、企业对接。产教融合可以使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 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4、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 念和教育模式,推动我国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发展。
5、社会认可与支持。加强社会对产教融合的认可和支持,提高企业和学校 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 和产教融合,为推动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包括机制、模式和流程等。机制方面,主要包括政府引 导、市场运作、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机制建设;模式方面,有订单培养、现代学徒 制、工学结合等多元化模式;流程方面,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 学实施、实习实训等方面的优化与完善。
尽管产教融合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 挑战。比如,政策支持不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充分等。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教结合。职业学校与产业、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引入学校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 生动的实践环境。
2、工学交替。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在企业实践操作,交替进行 学习与工作,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感谢观看
1、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2、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衔接。 3、实践教学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产学研共同体体制机制
产学研共同体体制机制产学研共同体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通过合作互动,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产学研共同体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产学研共同体的概念及特点1.1 概念产学研共同体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不同领域的组织之间通过合作互动,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1.2 特点(1)合作共赢: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分担等多方面的合作。
(2)技术创新:三方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进程,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
(3)人才培养: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知识和人才培养平台,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4)社会效益:产学研共同体的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产学研共同体的优势2.1 促进科技创新通过产学研共同体,企业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获得更多前沿科技成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加速成果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进程,提升经济效益。
2.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作共享资源,产学研共同体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分担等多方面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资源。
2.4 培养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帮助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并为其提供人才储备。
三、产学研共同体的机制建设3.1 组织架构建设建立起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组成的联合体,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2 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帮助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并为其提供人才储备。
3.3 技术创新机制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加强产学研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4 资金支持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为产学研共同体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学研合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提升与作用分析
产学研合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提升与作用分析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这其中之一便是如何更好地将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相结合。
产学研合作便是解决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产学研合作的定义和意义产学研合作,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协作关系,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研究,以实现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赢的目标。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目的,就是促进产业和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优化人才培养。
一方面,产学研合作可以帮助学术界更好地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产业界的参与可以帮助学术界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商业化。
最终,产学研合作将为优化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产学研合作的作用和优势1. 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产学研合作可以有效地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变为实际应用,促进技术的转化与商业化。
由于产学研合作的组织结构和目标的使命不同,因此他们在技术的研发、研究的深度和宽度、市场适应性等方面具备各自优势。
通过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形式,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工作思路和价值观,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学术界的技术专长为各项工作提供支持。
2. 促进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产学研合作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可以使学术界更好地向企业引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营销管理等多元化的人才,加强对其市场定位、企业运营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学生在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实际问题解决的经验,提升能力和技能,有助于更快地适应工作生活,并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助于涵盖学术界里不同领域的硕士、博士等研究生的实践锻炼。
3. 推进新兴技术发展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助于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互动,同时也能促进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形成。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涵及其实现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涵及其实现途径摘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源于西方文化,是一种重视实践教育、促进技术创新的教育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主要负责人才培养工作,而生产劳动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融合,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本文从时代内涵和实现途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并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为中国高等教育和现代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与生产劳动、时代内涵、实现途径、理论和实践、知识与技能一、时代内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
20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强调实践教育,提倡学院和企业紧密合作,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这种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风靡全球,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主要教育模式。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获得实际操作技能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和经济。
2、促进技术创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深化企业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够培养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
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需求,学会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方式,增强就业竞争力。
4、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够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经济发展。
二、实现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合作机制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实践教育和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实际经验和技能。
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得到新的技术、市场和机会,促进企业发展。
高校教师产学研结合推进
高校教师产学研结合推进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高校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产学研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推进高校教师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产学研结合的内涵产学研结合是指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高校教师产学研结合的意义1.提高教育质量高校教师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同时,这种合作模式还可以促进高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1.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参与产学研结合的项目中,可以深入企业、科研机构等实际工作场景,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从而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教师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这种合作模式还可以促进高校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水平,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三、高校教师产学研结合的途径1.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活动。
这种合作平台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
同时,这种合作平台还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深度交流和合作,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工学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模式
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工学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将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相结合。
为了促进工学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我们需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1. 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概念及特点产学研用一体化是指将产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市场等各利益相关方有机整合在一起,协同合作,追求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它可以实现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并提高产业效益。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可以利用科研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为产业服务的应用技术;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人才和资源进行创新和开发;市场可以为科技成果提供销售渠道和投资平台。
2. 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优势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实现三者的共赢。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快速获得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和技术成果,研发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对于高校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增强学术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对于政府而言,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新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3. 一体化模式下的工学人才培养工学人才培养是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关键。
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下,学生可以参加所在领域的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术研究和产学研用结合,使学生掌握更多实际工作技能和知识。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掌握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总之,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对于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将产业需求、高校科研、科研机构、市场有机整合在一起,协同合作,是当前高校开展工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及其基础探讨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及其基础探讨作者:赵旭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32期【摘要】关于产学研合作内涵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略有不同。
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有着多种模式,技术市场模式与产业规模性之间的互动机制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文章通过对产业的规模性及其功能实现的机理分析,探讨技术市场模式对产业规模性的促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进而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产学研技术市场产业规模性产学研结合及其技术市场合作模式产学研内涵。
1906年,美国的赫尔曼·施奈德教授首次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很快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
①F.Tanon指出,产学研合作既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创新活动,而其本质就是改变交易成本。
②Yuko指出,产学研合作是指大学和产业两个属于不同领域的行为主体,通过相互影响产生协同作用,进而提升各自发展潜能的合作过程。
③我国学者认为,产学研合作是指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协同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资本、人力、技术),通过团队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由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④产学研合作利益共同体是指产学研各方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对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承担风险、使其整体利益超过部分利益之和的共同体,其构成主要有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
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系统的功能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互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系统内部固有能力的外部表现,是系统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功能和作用也是双向的。
如果只突出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就会使系统受到破坏,其合作的整体效应将大大削弱。
产学研一体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打破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及政府之间的壁垒,使知识的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成果虽可以是全新的实体,也可以是对存在物所作的实质性改进并且可以申请专利,但距离在实际中应用仍有相当距离,因此其价值只能是正在生成的价值。
产学研合作的概念
产学研合作的概念“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方通过优势互补的团队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产学研合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产学研合作”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以及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
狭义的“产学研合作”仅指高等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产学研合作”中的“产”是指产业界及各类产业中依托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家,“学”泛指学术界而“研”主要指以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各类技术开发为中心的应用型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中的科研机构。
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各自拥有不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整合各方面的优势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能够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和换代以提升整个产业的竟争力。
产学研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同时通过合作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要在实践中落地产学研合作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共建实验室亦或工程技术中心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来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产学研合作需要各方共同投入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设备,高校和科研机构则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在产学研合作中要制定明确的合作计划和目标,包括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等内容,同时要确保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充分保障。
在合作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并汇报合作的进展情况,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合作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收稿日期] 2005-08-29[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B1-027-04)[作者简介]姜健(1970-),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工程;杨宝灵(1969-),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生物学。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的世纪,在重塑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经济社会。
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根本,其根本要求为:一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基础;二是要求学生要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三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自我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四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高素质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造就过程中,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三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结合教育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的实践,并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成功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西方国家崇尚的高等教育“回归工程”,又把产学研结合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始终处于自发状态,并且时起时落。
究其原因,一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教育与社会的分离,科技与生产的脱节;二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把人才培养局限于学校狭窄的专业适应性教育,把实践性能力培养限制在校内各环节的加强和社会对口、单一性的训练上,客观上阻碍了教育的改革;三是强调学术培养,忽视工程实践,把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主流排斥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主线之外。
本文对国内外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质与内涵,结合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分析了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综合特点和时代特征。
1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1.1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美国:1906辛辛那提大学建立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
1909年美国东北大学在新建的工程学院实施合作教育模式,并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
1917年辛辛那提大学将合作教育计划从工程专业扩展到商业经营管理专业。
1919年麻省理工学院在工程系开展合作教育。
1906年到1957年50年间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约有50所学校提供合作教育计划,主要是在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规模较小。
1962年美国成立了合作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
1963年在合作教育委员会的推动下,成立了合作教育协会(Cooperat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经过两年的努力,1965年争取到了联邦政府对合作教育的财政资助。
国会通过了《1965高等教育法》,在该法的第三条款“增强发展中的学校”中,允许“发展中高校”使用该条款确定的款项去发展合作教育计划。
1968年全美合作教育学校数和学生数增加了一倍,并且国会修正了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把对合作教育的财政资助从第三条款中脱离出来,列在联邦政府对学生资助的第四条款中。
1976年在《1976高等教育法》第八条款中独立设立了合作教育基金。
至此,联邦政府对合作教育的资助有了独立的法律条文。
1992年在联邦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全美开展合作教育的学校已达到1100多所。
1960~1992年32年间联邦政府为合作教育基金拨款3亿多美元,用于启动、加强和改进合作教育。
基金是作为“种子资金”,主要用于合作教育的管理,少量用于合作教育的研究和试点项目。
加拿大:长期以来,加拿大高等教育科研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重发表论文,轻科研成果转让和开发的现象较为严重。
1957年滑铁卢大学开始进行合作教育计划。
1979年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建立了一个合作教育评估系统和程序,评估标准的要点主要为:每一个工作位置都是经学校开发或认定是一个合适的学习场所;合作教育学生从事的是实际工作而不是仅仅观察;合作教育学生的工作是有薪的工作;合作教育学生在工作上的进展是由学校督导的;合作教育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是由雇主管理和评价的;总的工作时间要占花费在学术上学习的时间的50%,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低于30%以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不断紧缩科研经费,高校科研教学人员的观念也被迫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纷纷走出校园,主动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近年来通过同企业的科研合作,创立了71家公司,吸引了6.34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创造了近千个就业机会。
此外,该校在合作中培养了一批了解企业情况、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师。
日本:日本大学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非常重视,开展的也较早。
早在1933 年,日本就成立了全国性的按重要课题划分的“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
1956 年,日本产业合理化审议会向通产省提交了《关于产学合作的教育制度》的咨询报告。
1960 年底,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强调“要特别重视产学合作”,“加强教育、研究、生产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20世纪60 年代,日本经济联合理事会在纪念大学基准协会成立10周年写的一篇题为“经济社会对新制大学的要求”论文,认为“新大学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产业界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二是进行产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认为大学应与经济社会联系合作,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产学研合作制度。
从此,日本迈开了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步伐。
20 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产学研合作获得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1981 年,日本科技厅和通产省分别确立了管、产、学三位一体的以人为中心的流动科研体制。
学术振兴会是日本学术振兴事业的中心实施机构,其工作内容之一是促进大学的学术研究和社会的合作与联合。
1982 年,日本学术振兴会成立了“综合研究联络会议”和“研究开发专门委员会”,以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的合作。
“综合研究联络会议”由产界和学界有识之士20 人组成,对产学联合今后应大力发展的领域及推进其发展的方法等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是由产界和学界的第一线研究人员组成,对将来技术开发上的重要课题交换意见,发表论文等,下设38 个专业委员会。
这些专门委员会根据各研究领域的的具体情况开展工作。
1983 年,文部省在学术国际局设置了研究协作室,以此作为产学协作的窗口,促进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
1986 年,日本制定了《研究交流促进法》。
政府于1996年7月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把产学研合作当作一项基本国策,要求高校与企业认真加以实施。
1997 年1 月,提出了《教育改革计划》,其中包含了日本政府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和策略。
1998 年4 月、5 月,国会分别通过了促进大学技术研究成果向民营企业转让的相关法律《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和《研究交流促进法》的部分修正案,均于该年5 月实施。
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1.2国内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早在1958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就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对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等重大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1961年,教育部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社会活动的时间,应该安排得当,以利教学。
”这使得高校理论教学得到加强,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1998年8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首先指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
第一章第十二条指出:“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在法律上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了保障。
第四章第三十一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章第三十五条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国家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基地”,进一步为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建立科技企业,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2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2.1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描述为:“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者私营机构中的有报酬的、有计划的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界限,面对现实世界去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确定职业方向。
”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对合作教育的描述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形式上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
通常的计划是提供学生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实践与专业学习之间定期轮换。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对合作教育的描述为:“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
”2.2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的了解,必须对两个方面具有明确的认识:一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产学研合作的区别;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常规生产实习的区别。
“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产学研合作”不是同一个概念。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国际上被称为“合作教育”,它与传统只强调知识传授和理解的教学模式相区别,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指生产单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相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或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