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培优试题

合集下载

【数学】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数学】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点B,D的坐标分别为B(1,0),D(3,3).(1)点C的坐标________;(2)若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经过直线AC上的点E,且点E的坐标为(2,m),求m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若(2)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CD相交于点F,连接EF,在直线AB上找一点P,使得S△PEF= S△CEF,求点P的坐标.【答案】(1)(3,0)(2)解:∵AB=CD=3,OB=1,∴A的坐标为(1,3),又C(3,0),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ax+b,则,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 x+ .∵点E(2,m)在直线AC上,∴m=﹣ ×2+ = ,∴点E(2,).∵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E,∴k=2× =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解:延长FC至M,使CM= CF,连接EM,则S△EFM= S△EFC, M(3,﹣0.5).在y= 中,当x=3时,y=1,∴F(3,1).过点M作直线MP∥EF交直线AB于P,则S△PEF=S△MEF.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a'x+b',∴,解得,∴y=﹣ x+ .设直线PM的解析式为y=﹣ x+c,代入M(3,﹣0.5),得:c=1,∴y=﹣ x+1.当x=1时,y=0.5,∴点P(1,0.5).同理可得点P(1,3.5).∴点P坐标为(1,0.5)或(1,3.5).【解析】【解答】解:(1)∵D(3,3),∴OC=3,∴C(3,0).故答案为(3,0);【分析】(1)由D的横坐标为3,得到线段OC=3,即可确定出C的坐标;(2)由矩形的对边相等,得到AB=CD,由D的纵坐标确定出CD的长,即为AB的长,再由B的坐标确定出OB的长,再由A为第一象限角,确定出A的坐标,由A与C的坐标确定出直线AC的解析式,将E坐标代入直线AC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确定出E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k的值,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3)延长FC至M,使CM=CF,连接EM,则S△EFM=S△EFC, M(3,﹣0.5).求出F(3,1),过点M作直线MP∥EF交直线AB于P,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得到高相等,再利用同底等高得到S△PEF=S△MEF.此时直线EF与直线PM的斜率相同,由F的横坐标与C横坐标相同求出F 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确定出F坐标,由E与F坐标确定出直线EF斜率,即为直线PM的斜率,再由M坐标,确定出直线PM解析式,由P横坐标与B横坐标相同,将B横坐标代入直线PM解析式中求出y的值,即为P的纵坐标,进而确定出此时P的坐标.2.给出如下规定:两个图形G1和G2,点P为G1上任一点,点Q为G2上任一点,如果线段PQ的长度存在最小值,就称该最小值为两个图形G1和G2之间的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1)点A的坐标为A(1,0),则点B(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点C (﹣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2)如果直线y=x+1和双曲线y= 之间的距离为,那么k=________;(可在图1中进行研究)(3)点E的坐标为(1,),将射线OE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20°,得到射线OF,在坐标平面内所有和射线OE,OF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M.①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M,并描述图形M的组成部分;(若涉及平面中某个区域时可以用阴影表示).②将射线OE,OF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W,直线y=﹣2x﹣4与图形M的公共部分记为图形N,请求出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答案】(1)3;(2)﹣4(3)解:①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 垂直),;②由①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由得,即点M(﹣,),由得:,即点N(﹣,),则﹣≤x≤﹣,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即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d===∴当x=﹣时,d的最小值为 = ,即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解析】【解答】解:(1)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3,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 = ,故答案分别为:3,;(2)直线y=x+1和双曲线y= k x 之间的距离为,∴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轴,如图1,由得,即点F(﹣,),则OF= = ,∴OE=OF+EF=2 ,在Rt△OEG中,∠EOG=∠OEG=45°,OE=2 ,则有OG=EG= OE=2,∴点E的坐标为(﹣2,2),∴k=﹣2×2=﹣4,故答案为:﹣4;【分析】(1)由题意可得出点B(2,3)到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B点纵坐标,根据新定义得点C(﹣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2)根据题意即可得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k x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k x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 轴,如图1,将其联立即可得点F坐标,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OF长,再由OE=OF+EF 求出OE长,在Rt△OEG中,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E的坐标为(﹣2,2),将E点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k值.(3)①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垂直);②由①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分别联立即可得出点M、N坐标,从而得出x取值范围,根据题意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从而求出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由二次函数性质知d 最小值.3.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a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反比例函数y= 经过点M.(1)若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当a=﹣3时,设点M的横坐标为m,求k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一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有唯一公共点M,且OM= ,求a的值.(3)当a=﹣2时,将Rt△AOB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y=x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Rt△A′O′B′,如图2,M是Rt△A′O′B′斜边上的一个动点,求k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当a=﹣3时,y=﹣3x+2,当y=0时,﹣3x+2=0,x= ,∵点M的横坐标为m,且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0<m<,,DANG则,﹣3x+2= ,当x=m时,﹣3m+2= ,∴k=﹣3m2+2m(0<m<)(2)解:由题意得:,ax+2= ,ax2+2x﹣k=0,∵直线y=ax+2(a≠0)与双曲线y= 有唯一公共点M时,∴△=4+4ak=0,ak=﹣1,∴k=﹣,则,解得:,∵OM= ,∴12+(﹣)2=()2,a=±(3)解:当a=﹣2时,y=﹣2x+2,∴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2),∵将Rt△AOB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y=x平移个单位得到Rt△A′O′B′,∴A′(2,1),B′(1,3),点M是Rt△A′O′B′斜边上一动点,当点M′与A′重合时,k=2,当点M′与B′重合时,k=3,∴k的取值范围是2≤k≤3【解析】【分析】(1)当a=﹣3时,直线解析式为y=﹣3x+2,求出A点的横坐标,由于点M的横坐标为m,且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由﹣3x+2= ,由X=m得k=﹣3m2+2m(0<m<);(2)由ax+2= 得ax2+2x﹣k=0,直线y=ax+2(a≠0)与双曲线y= 有唯一公共点M时,△=4+4ak=0,ak=﹣1,由勾股定理即可;(3)当a=﹣2时,y=﹣2x+2,从而求出A、B两点的坐标,由平移的知识知A′,B′点的坐标,从而得到k的取值范围。

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B(﹣1,0),且与反比例函数(k为不等于0的常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1,n).求:(1)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当1≤x≤6时,反比例函数y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把点B(﹣1,0)代入一次函数y=x+b得: 0=﹣1+b,∴b=1,∴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点A(1,n)在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n=1+1,∴n=2,∴点A的坐标是(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1,2).∴k=1×2=2,∴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是:y=(2)解:反比例函数y=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而当x=1时,y=2,当x=6时,y= ,∴当1≤x≤6时,反比例函数y的值:≤y≤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首先把点B(﹣1,0)代入一次函数y=x+b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又点A(1,n)在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再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的坐标,然后利用代入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别求出当x=1,x=6时的y值,即可得到答案.2.如图,一次函数y1=k1x+b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点A(4,m)和B(﹣8,﹣2),与y轴交于点C.(1)m=________,k1=________;(2)当x的取值是________时,k1x+b>;(3)过点A作AD⊥x轴于点D,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设直线OP 与线段AD交于点E,当S四边形ODAC:S△ODE=3:1时,求点P的坐标.【答案】(1)4;(2)﹣8<x<0或x>4(3)解:由(1)知,y1= x+2与反比例函数y2= ,∴点C的坐标是(0,2),点A 的坐标是(4,4).∴CO=2,AD=OD=4.∴S梯形ODAC= •OD= ×4=12,∵S四边形ODAC:S△ODE=3:1,∴S△ODE= S梯形ODAC= ×12=4,即OD•DE=4,∴DE=2.∴点E的坐标为(4,2).又点E在直线OP上,∴直线OP的解析式是y= x,∴直线OP与y2=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P的坐标为(4 ,2 ).【解析】【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过点B(﹣8,﹣2),∴k2=(﹣8)×(﹣2)=16,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 ,将点A(4,m)代入y2= ,得:m=4,即点A(4,4),将点A(4,4)、B(﹣8,﹣2)代入y1=k1x+b,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 x+2,故答案为:4,;(2)∵一次函数y1=k1x+2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点A(4,4)和B(﹣8,﹣2),∴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8<x<0或x>4,故答案为:﹣8<x<0或x>4;【分析】(1)由A与B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将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出k2的值,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再将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确定出A的坐标,将B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k1的值;(2)由A与B 横坐标分别为4、﹣8,加上0,将x轴分为四个范围,由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时x的范围即可;(3)先求出四边形ODAC的面积,由S四边形ODAC:S△ODE=3:1得到△ODE的面积,继而求得点E的坐标,从而得出直线OP的解析式,结合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3.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交于A (﹣1,a),B(b,1)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3)求△PAB的面积.【答案】(1)解:当x=﹣1时,a=x+4=3,∴点A的坐标为(﹣1,3).将点A(﹣1,3)代入y= 中,3= ,解得:k=﹣3,∴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2)解:当y=b+4=1时,b=﹣3,∴点B的坐标为(﹣3,1).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AD,交x轴于点P,此时PA+PB的值最小,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1),∴点D的坐标为(﹣3,﹣1).设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为y=mx+n,将点A(﹣1,3)、D(﹣3,﹣1)代入y=mx+n中,,解得:,∴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为y=2x+5.当y=2x+5=0时,x=﹣,∴点P的坐标为(﹣,0)(3)解:S△PAB=S△ABD﹣S△BDP= ×2×2﹣ ×2× =【解析】【分析】(1)由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的坐标,根据点A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B的坐标,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AD,交x轴于点P,此时PA+PB的值最小,由点B的坐标可得出点D的坐标,根据点A、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再由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PAB=S△ABD﹣S△BDP,即可得出结论.4.如图,已知直线y=ax+b与双曲线y= (x>0)交于A(x1, y1),B(x2, y2)两点(A与B不重合),直线AB与x轴交于P(x0,0),与y轴交于点C.(1)若A,B两点坐标分别为(1,3),(3,y2),求点P的坐标.(2)若b=y1+1,点P的坐标为(6,0),且AB=BP,求A,B两点的坐标.(3)结合(1),(2)中的结果,猜想并用等式表示x1,x2,x0之间的关系(不要求证明).【答案】(1)解:∵直线y=ax+b与双曲线y= (x>0)交于A(1,3),∴k=1×3=3,∴y= ,∵B(3,y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y2= =1,∴B(3,1),∵直线y=ax+b经过A、B两点,∴解得,∴直线为y=﹣x+4,令y=0,则x=4,∴P(4,O)(2)解:如图,作AD⊥y轴于D,AE⊥x轴于E,BF⊥x轴于F,BG⊥y轴于G,AE、BG 交于H,则AD∥BG∥x轴,AE∥BF∥y轴,∴= ,= = ,∵b=y1+1,AB=BP,∴= ,= = ,∴B(,y1)∵A,B两点都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x1•y1= • y1,解得x1=2,代入= ,解得y1=2,∴A(2,2),B(4,1)(3)解:根据(1),(2)中的结果,猜想:x1, x2, x0之间的关系为x1+x2=x0【解析】【分析】(1)先把A(1,3)),B(3,y2)代入y= 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而求得B的坐标,然后把A、B代入y=ax+b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的解析式,继而即可求得P的坐标;(2)作AD⊥y轴于D,AE⊥x轴于E,BF⊥x轴于F,BG⊥y轴于G,AE、BG交于H,则AD∥BG∥x轴,AE∥BF∥y轴,得出 = , = = ,根据题意得出 = , = = ,从而求得B(, y1),然后根据k=xy得出x1•y1= • y1,求得x1=2,代入 = ,解得y1=2,即可求得A、B的坐标;(3)合(1),(2)中的结果,猜想x1+x2=x0.5.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交于点C(3,1)(1)试确定上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3)点D(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C作直线AC⊥x 轴于点A,交OD的延长线于点B;若点D是OB的中点,DE⊥x轴于点E,交OC于点F,试求四边形DFCB的面积.【答案】(1)解:将点C(3,1)分别代入y= 和y=ax,得:k=3,a=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x;(2)解:观察图象可知,在第二象限内,当0<x<3时,反比例函数值大于正比例函数值;(3)解:∵点D(m,n)是OB的中点,又在反比例函数y= 上,∴OE= OA= ,点D(,2),∴点B(3,4),又∵点F在正比例函数y= x图象上,∴F(,),∴DF= 、BC=3、EA= ,∴四边形DFCB的面积为 ×( +3)× =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把C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2)须数形结合,先找出交点,在交点的左侧与y轴之间,反比例函数值大于正比例函数值.(3)求出DF、BC、EA,代入梯形面积公式即可.6.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D为BC边上的点,反比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m,2)和AB边上的点E(3,).(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和m的值;(2)将矩形OABC的进行折叠,使点O于点D重合,折痕分别与x轴、y轴正半轴交于点F,G,求折痕FG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E(3,),∴k=3× =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又∵点D(m,2)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2m=2,解得:m=1(2)解:设OG=x,则CG=OC﹣OG=2﹣x,∵点D(1,2),∴CD=1.在Rt△CDG中,∠DCG=90°,CG=2﹣x,CD=1,DG=OG=x,∴CD2+CG2=DG2,即1+(2﹣x)2=x2,解得:x= ,∴点G(0,).过点F作FH⊥CB于点H,如图所示.由折叠的特性可知:∠GDF=∠GOF=90°,OG=DG,OF=DF.∵∠CGD+∠CDG=90°,∠CDG+∠HDF=90°,∴∠CGD=∠HDF,∵∠DCG=∠FHD=90°,∴△GCD∽△DHF,∴=2,∴DF=2GD= ,∴点F的坐标为(,0).设折痕FG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b,∴有,解得:.∴折痕FG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解析】【分析】(1)由点E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k值,再由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代入即可求出m值;(2)设OG=x,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x值,从而得出点G的坐标.再过点F作FH⊥CB于点H,由此可得出△GCD∽△DH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DF的长度,从而得出点F的坐标,结合点G、F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结论.7.函数学习中,自变量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函数值范围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请解决下面的问题.(1)分别求出当2≤x≤4时,三个函数:y=2x+1,y= ,y=2(x﹣1)2+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若y= 的值不大于2,求符合条件的x的范围;(3)若y= ,当a≤x≤2时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求a的取值范围;(4)y=2(x﹣m)2+m﹣2,当2≤x≤4时有最小值为1,求m的值.【答案】(1)解:y=2x+1中k=2>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最小=5;当x=4时,y最大=9.∵y= 中k=2>0,∴在2≤x≤4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最大=1;当x=4时,y最小= .∵y=2(x﹣1)2+1中a=2>0,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当x=1时,y最小=1;当x=4时,y最大=19(2)解:令y= ≤2,解得:x<0或x≥1.∴符合条件的x的范围为x<0或x≥1(3)解:①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②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当k<0,a<0时,此时,y=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0(4)解:①当m<2时,有2(2﹣m)2+m﹣2=1,解得:m1=1,m2= (舍去);②当2≤m≤4时,有m﹣2=1,解得:m3=3;③当m>4时,有2(4﹣m)2+m﹣2=1,整理得:2m2﹣15m+29=0.∵△=(﹣15)2﹣4×2×29=﹣7,无解.∴m的值为1或3.①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②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当k<0,a<0时,此时,y=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0;【解析】【分析】(1)根据k=2>0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当2≤x≤4时,y=2x+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当2≤x≤4时,y=2(x﹣1)2+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令y= ≤2,解之即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3)①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得到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得到y≤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②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无最小值,有最大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于是得到结论;(4)分m<2、2≤m≤4和m>4三种情况考虑,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当2≤x≤4时有最小值为1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A、B 两点,与x轴交于C点,点B的坐标为(6,n),线段OA=5,E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且sin∠AOE=.(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C的面积;(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作AD⊥x轴于D,如图,在Rt△OAD中,∵sin∠AOD= = ,∴AD= OA=4,∴OD= =3,∴A(﹣3,4),把A(﹣3,4)代入y= 得m=﹣4×3=﹣12,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B(6,n)代入y=﹣得6n=﹣12,解得n=﹣2,把A(﹣3,4)、B(6,﹣2)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解:当y=0时,﹣x+2=0,解得x=3,则C(3,0),所以S△AOC= ×4×3=6(3)解:当x<﹣3或0<x<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解析】【分析】(1)作AD⊥x轴于D,如图,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确定A(﹣3,4),再把A点坐标代入y= 可求得m=﹣12,则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接着把B(6,n)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n,然后把A和B点坐标分别代入y=kx+b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出a和b的值,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2)先确定C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3)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在x轴负半轴上,顶点在轴正半轴上,顶点B在第一象限,线段,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1)直接写出点的坐标________点 C的坐标________;(2)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k的值;(3)如图过点作轴于点;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解:如图,过点作,垂足为,∵,∴,设,∵ =12,∴EC=12-x,在RtΔBEC中,,∴整理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把代入,得(3)解:存在.如图2,若点P在OD上,若△PDB∽△AOP,则,即,解得:OP=2或OP=6,∴P(0,2)或P(0,6);如图3,若点P在OD上方,△PDB∽△AOP,则,即,解得:OP=12,∴P(0,12);如图4,若点P在OD上方,△BDP∽△AOP,则,即,解得:OP=4+2 或OP=4-2 (不合题意舍去),∴P(0,4+2 );如图5,若点P在y轴负半轴,△PDB∽△AOP,则,即,解得:OP=-4+2 或-4-2 (不合题意舍去),则P点坐标为(0,4-2 )故点的坐标为:或或或或【解析】【解答】解:(1)解一元二次方程,解得:,所以,所以,;【分析】(1)首先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两根,从而得出OA=OC=6,进而得出A,C两点的坐标;(2)如图,过点作,垂足为,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设,EC=12-x,在RtΔBEC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得出BE,OE 的长从而得出B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存在.如图2,若点P在OD上,若△PDB∽△A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根据比例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P点的坐标;如图3,若点P在OD上方,△PDB∽△A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则根据比例式列出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得出P点的坐标;如图4,若点P在OD上方,△PDB∽△A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根据比例式列出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得出P 点的坐标;如图5,若点P在y轴负半轴,△PDB∽△A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根据比例式列出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得出P点的坐标,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a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反比例函数y= 经过点M.(1)若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当a=﹣3时,设点M的横坐标为m,求k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一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有唯一公共点M,且OM= ,求a的值.(3)当a=﹣2时,将Rt△AOB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y=x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Rt△A′O′B′,如图2,M是Rt△A′O′B′斜边上的一个动点,求k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当a=﹣3时,y=﹣3x+2,当y=0时,﹣3x+2=0,x= ,∵点M的横坐标为m,且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0<m<,,DANG则,﹣3x+2= ,当x=m时,﹣3m+2= ,∴k=﹣3m2+2m(0<m<)(2)解:由题意得:,ax+2= ,ax2+2x﹣k=0,∵直线y=ax+2(a≠0)与双曲线y= 有唯一公共点M时,∴△=4+4ak=0,ak=﹣1,∴k=﹣,则,解得:,∵OM= ,∴12+(﹣)2=()2,a=±(3)解:当a=﹣2时,y=﹣2x+2,∴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2),∵将Rt△AOB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y=x平移个单位得到Rt△A′O′B′,∴A′(2,1),B′(1,3),点M是Rt△A′O′B′斜边上一动点,当点M′与A′重合时,k=2,当点M′与B′重合时,k=3,∴k的取值范围是2≤k≤3【解析】【分析】(1)当a=﹣3时,直线解析式为y=﹣3x+2,求出A点的横坐标,由于点M的横坐标为m,且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由﹣3x+2= ,由X=m得k=﹣3m2+2m(0<m<);(2)由ax+2= 得ax2+2x﹣k=0,直线y=ax+2(a≠0)与双曲线y= 有唯一公共点M时,△=4+4ak=0,ak=﹣1,由勾股定理即可;(3)当a=﹣2时,y=﹣2x+2,从而求出A、B两点的坐标,由平移的知识知A′,B′点的坐标,从而得到k的取值范围。

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已知A(﹣4,),B(﹣1,2)是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m≠0,m<0)图象的两个交点,AC⊥x轴于C,BD⊥y轴于D.(1)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在第二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m的值;(3)P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连接PC,PD,若△PCA和△PDB面积相等,求点P坐标.【答案】(1)解:当﹣4<x<﹣1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2)把A(﹣4,),B(﹣1,2)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把B(﹣1,2)代入y= 得m=﹣1×2=﹣2;(3)解:如下图所示:设P点坐标为(t,t+ ),∵△PCA和△PDB面积相等,∴• •(t+4)= •1•(2﹣t﹣),即得t=﹣,∴P点坐标为(﹣,).【解析】【分析】(1)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4<x<﹣1时,一次函数图象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然后把B点坐标代入y= 可计算出m的值;(3)设P点坐标为(t, t+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到• •(t+4)= •1•(2﹣ t﹣),解方程得到t=﹣,从而可确定P点坐标.2.如图,已知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交不同的点A、B,过点A作AD⊥轴于点D,连接AO,其中点A的横坐标为,△AOD 的面积为2.(1)求的值及 =4时的值;(2)记表示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设 ,若,求值【答案】(1)解:设A(x0, y0),则OD=x0, AD=y0,∴S△AOD= OD•AD= x0y0=2,∴k=x0y0=4;当x0=4时,y0=1,∴A(4,1),代入y=mx+5中得4m+5=1,m=-1(2)解:∵,∴=mx+5,整理得,mx2+5x-4=0,∵A的横坐标为x0,∴mx02+5x0=4,当y=0时,mx+5=0,x=- ,∵OC=- ,OD=x0,∴m2•t=m2•(OD•DC),=m2•x0(- -x0),=m(-5x0-mx02),=-4m,∵- <m<- ,∴5<-4m<6,∴[m2•t]=5【解析】【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k的值;根据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再将A点的坐标代入直线y=mx+5中即可求出m的值;(2)解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解析式所组成的方程组,得出mx2+5x-4=0,将A点的横坐标代入得出mx02+5x0=4,根据直线与x轴交点的坐标特点,表示出OC,OD的长,由m2•t=m2•(OD•DC)=-4m,根据m的取值范围得出5<-4m<6,从而答案。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点A在函数y= (x>0)图象上,过点A作x轴和y轴的平行线分别交函数y= 图象于点B,C,直线BC与坐标轴的交点为D,E.(1)当点C的横坐标为1时,求点B的坐标;(2)试问:当点A在函数y= (x>0)图象上运动时,△ABC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ABC的面积,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试说明:当点A在函数y= (x>0)图象上运动时,线段BD与CE的长始终相等.【答案】(1)解:∵点C在y= 的图象上,且C点横坐标为1,∴C(1,1),∵AC∥y轴,AB∥x轴,∴A点横坐标为1,∵A点在函数y= (x>0)图象上,∴A(1,4),∴B点纵坐标为4,∵点B在y= 的图象上,∴B点坐标为(,4);(2)解:设A(a,),则C(a,),B(,),∴AB=a﹣ = a,AC= ﹣ = ,∴S△ABC= AB•AC= × × = ,即△ABC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其面积为;(3)解:如图,设AB的延长线交y轴于点G,AC的延长线交x轴于点F,∵AB∥x轴,∴△ABC∽△EFC,∴ = ,即 = ,∴EF= a,由(2)可知BG= a,∴BG=EF,∵AE∥y轴,∴∠BDG=∠FCE,在△DBG和△CFE中∴△DBG≌△CEF(AAS),∴BD=EF.【解析】【分析】(1)由条件可先求得A点坐标,从而可求得B点纵坐标,再代入y= 可求得B点坐标;(2)可设出A点坐标,从而可表示出C、B的坐标,则可表示出AB和AC的长,可求得△ABC的面积;(3)可证明△ABC∽△EFC,利用(2)中,AB和AC的长可表示出EF,可得到BG=EF,从而可证明△DBG≌△CFE,可得到DB=CF.2.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a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反比例函数y= 经过点M.(1)若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当a=﹣3时,设点M的横坐标为m,求k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一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有唯一公共点M,且OM= ,求a的值.(3)当a=﹣2时,将Rt△AOB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y=x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Rt△A′O′B′,如图2,M是Rt△A′O′B′斜边上的一个动点,求k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当a=﹣3时,y=﹣3x+2,当y=0时,﹣3x+2=0,x= ,∵点M的横坐标为m,且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0<m<,,DANG则,﹣3x+2= ,当x=m时,﹣3m+2= ,∴k=﹣3m2+2m(0<m<)(2)解:由题意得:,ax+2= ,ax2+2x﹣k=0,∵直线y=ax+2(a≠0)与双曲线y= 有唯一公共点M时,∴△=4+4ak=0,ak=﹣1,∴k=﹣,则,解得:,∵OM= ,∴12+(﹣)2=()2,a=±(3)解:当a=﹣2时,y=﹣2x+2,∴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2),∵将Rt△AOB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y=x平移个单位得到Rt△A′O′B′,∴A′(2,1),B′(1,3),点M是Rt△A′O′B′斜边上一动点,当点M′与A′重合时,k=2,当点M′与B′重合时,k=3,∴k的取值范围是2≤k≤3【解析】【分析】(1)当a=﹣3时,直线解析式为y=﹣3x+2,求出A点的横坐标,由于点M的横坐标为m,且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由﹣3x+2= ,由X=m得k=﹣3m2+2m(0<m<);(2)由ax+2= 得ax2+2x﹣k=0,直线y=ax+2(a≠0)与双曲线y= 有唯一公共点M时,△=4+4ak=0,ak=﹣1,由勾股定理即可;(3)当a=﹣2时,y=﹣2x+2,从而求出A、B两点的坐标,由平移的知识知A′,B′点的坐标,从而得到k的取值范围。

中考数学 反比例函数 培优练习(含答案)

中考数学 反比例函数 培优练习(含答案)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培优练习(含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直线y=﹣x+b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相交于A(1,4),B两点,延长AO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连接OB.(1)求k和b的值;(2)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C= S△AOB?若存在请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将A(1,4)分别代入y=﹣x+b和得:4=﹣1+b,4= ,解得:b=5,k=4(2)解: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4或0<x<1(3)解:过A作AN⊥x轴,过B作BM⊥x轴,由(1)知,b=5,k=4,∴直线的表达式为:y=﹣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由,解得:x=4,或x=1,∴B(4,1),∴,∵,∴,过A作AE⊥y轴,过C作CD⊥y轴,设P(0,t),∴S△PAC= OP•CD+ OP•AE= OP(CD+AE)=|t|=3,解得:t=3,t=﹣3,∴P(0,3)或P(0,﹣3).【解析】【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即可得到结论;(3)过A作AM⊥x轴,过B作BN⊥x轴,由(1)知,b=5,k=4,得到直线的表达式为:y=﹣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列方程,求得B(4,1),于是得到,由已知条件得到,过A作AE⊥y轴,过C作CD⊥y轴,设P(0,t),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平行于y轴的直尺(一部分)与双曲线y= (k≠0)(x>0)相交于点A、C,与x轴相交于点B、D,连接AC.已知点A、B的刻度分别为5,2(单位:cm),直尺的宽度为2cm,OB=2cm.(1)求k的值;(2)求经过A、C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3)连接OA、OC,求△OAC的面积.【答案】(1)解:∵AB=5﹣2=3cm,OB=2cm,∴A的坐标是(2,3),代入y= 得3= ,解得:k=6(2)解:OD=2+2=4,在y= 中令x=4,解得y= .则C的坐标是(4,).设AC的解析式是y=mx+n,根据题意得:,解得:,则直线AC的解析式是y=﹣ x+(3)解:直角△AOB中,OB=2,AB=3,则S△AOB= OB•AB= ×2×3=3;直角△ODC中,OD=4,CD= ,则S△OCD= OD•CD= ×4× =3.在直角梯形ABDC中,BD=2,AB=3,CD= ,则S梯形ABDC= (AB+DC)•BD= (3+ )×2= .则S△OAC=S△AOB+S梯形ABDC﹣S△OCD=3+ ﹣3=【解析】【分析】(1)首先求得A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求得C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的解析式;(3)根据S△OAC=S△AOB+S梯形ABDC﹣S△OCD利用直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求解.3.如图,已知抛物线y=﹣x2+9的顶点为A,曲线DE是双曲线y= (3≤x≤12)的一部分,记作G1,且D(3,m)、E(12,m﹣3),将抛物线y=﹣x2+9水平向右移动a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2.(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y=﹣x2+9与x轴的交点为B、C,且B在C的左侧,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___;(3)点(6,n)为G1与G2的交点坐标,求a的值.(4)解:在移动过程中,若G1与G2有两个交点,设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若MN<,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答案】(1)把D(3,m)、E(12,m﹣3)代入y= 得,解得,所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2)2(3)解:把(6,n)代入y= 得6n=12,解得n=2,即交点坐标为(6,2),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把(6,2)代入y=﹣(x﹣a)2+9得﹣(6﹣a)2+9=2,解得a=6± ,即a的值为6± ;(4)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把D(3,4)代入y=﹣(x﹣a)2+9得﹣(3﹣a)2+9=4,解得a=3﹣或a=3+ ;把E(12,1)代入y=﹣(x﹣a)2+9得﹣(12﹣a)2+9=1,解得a=12﹣2 或a=12+2;∵G1与G2有两个交点,∴3+ ≤a≤12﹣2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px+q,把D(3,4),E(12,1)代入得,解得,∴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5,∵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M(a,﹣ a+5),N(a,),∵MN<,∴﹣ a+5﹣<,整理得a2﹣13a+36>0,即(a﹣4)(a﹣9)>0,∴a<4或a>9,∴a的取值范围为9<a≤12﹣2 .【解析】【解答】解:(2)当y=0时,﹣x2+9=0,解得x1=﹣3,x2=3,则B(﹣3,0),而D(3,4),所以BE= =2 .故答案为2 ;【分析】(1)把D(3,m)、E(12,m﹣3)代入y= 得关于k、m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m、k,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D、E点坐标;(2)先解方程﹣x2+9=0得到B(﹣3,0),而D(3,4),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DE的长;(3)先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交点坐标为(6,2),然后把(6,2)代入y=﹣(x ﹣a)2+9得a的值;(4)分别把D点和E点坐标代入y=﹣(x﹣a)2+9得a的值,则利用图象和G1与G2有两个交点可得到3+ ≤a≤12﹣2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5,则M(a,﹣ a+5),N(a,),于是利用MN<得到﹣ a+5﹣<,然后解此不等式得到a<4或a>9,最后确定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4.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点B,D的坐标分别为B(1,0),D(3,3).(1)点C的坐标________;(2)若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经过直线AC上的点E,且点E的坐标为(2,m),求m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若(2)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CD相交于点F,连接EF,在直线AB上找一点P,使得S△PEF= S△CEF,求点P的坐标.【答案】(1)(3,0)(2)解:∵AB=CD=3,OB=1,∴A的坐标为(1,3),又C(3,0),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ax+b,则,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 x+ .∵点E(2,m)在直线AC上,∴m=﹣ ×2+ = ,∴点E(2,).∵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E,∴k=2× =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解:延长FC至M,使CM= CF,连接EM,则S△EFM= S△EFC, M(3,﹣0.5).在y= 中,当x=3时,y=1,∴F(3,1).过点M作直线MP∥EF交直线AB于P,则S△PEF=S△MEF.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a'x+b',∴,解得,∴y=﹣ x+ .设直线PM的解析式为y=﹣ x+c,代入M(3,﹣0.5),得:c=1,∴y=﹣ x+1.当x=1时,y=0.5,∴点P(1,0.5).同理可得点P(1,3.5).∴点P坐标为(1,0.5)或(1,3.5).【解析】【解答】解:(1)∵D(3,3),∴OC=3,∴C(3,0).故答案为(3,0);【分析】(1)由D的横坐标为3,得到线段OC=3,即可确定出C的坐标;(2)由矩形的对边相等,得到AB=CD,由D的纵坐标确定出CD的长,即为AB的长,再由B的坐标确定出OB的长,再由A为第一象限角,确定出A的坐标,由A与C的坐标确定出直线AC的解析式,将E坐标代入直线AC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确定出E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k的值,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3)延长FC至M,使CM=CF,连接EM,则S△EFM=S△EFC, M(3,﹣0.5).求出F(3,1),过点M作直线MP∥EF交直线AB于P,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得到高相等,再利用同底等高得到S△PEF=S△MEF.此时直线EF与直线PM的斜率相同,由F的横坐标与C横坐标相同求出F 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确定出F坐标,由E与F坐标确定出直线EF斜率,即为直线PM的斜率,再由M坐标,确定出直线PM解析式,由P横坐标与B横坐标相同,将B横坐标代入直线PM解析式中求出y的值,即为P的纵坐标,进而确定出此时P的坐标.5.已知点A,B分别是x轴、y轴上的动点,点C,D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当四边形ABCD(A,B,C,D各点依次排列)为正方形时,我们称这个正方形为此函数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例如:在图1中,正方形ABCD是一次函数y=x+1图象的其中一个“伴侣正方形”.(1)如图1,若某函数是一次函数y=x+1,求它的图象的所有“伴侣正方形”的边长;(2)如图2,若某函数是反比例函数(k>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点D(2,m)(m<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m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如图3,若某函数是二次函数y=ax2+c(a≠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C,D中的一个点坐标为(3,4),请你直接写出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答案】(1)解:(I)当点A在x轴正半轴、点B在y轴负半轴上时: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II)当点A在x轴负半轴、点B在y轴正半轴上时:设正方形边长为a,易得3a= ,解得a= ,此时正方形的边长为.∴所求“伴侣正方形”的边长为或(2)解:如图,作DE⊥x轴,CF⊥y轴,垂足分别为点E、F,易证△ADE≌△BAO≌△CBF.∵点D的坐标为(2,m),m<2,∴DE=OA=BF=m,∴OB=AE=CF=2﹣m.∴OF=BF+OB=2,∴点C的坐标为(2﹣m,2).∴2m=2(2﹣m),解得m=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解:实际情况是抛物线开口向上的两种情况中,另一个点都在(3,4)的左侧,而开口向下时,另一点都在(3,4)的右侧,与上述解析明显不符合a、当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外一个顶点为(4,1),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b、当点A在x 轴正半轴上,点 B在 y轴正半轴上,点D 坐标为(3,4)时:不存在,c、当点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在 y轴负半轴上,点C 坐标为(3,4)时:不存在d、当点A在x 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D坐标为(3,4)时:另外一个顶点C为(﹣1,3),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是y= x2+ ;e、当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一个顶点D的坐标是(7,﹣3)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f、当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一个顶点D 的坐标是(﹣4,7)时,对应的抛物线为y= x2+ ;故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y= x2+ 或y=﹣ x2+ 或y=﹣ x2+ 或y= x2+【解析】【分析】(1)先正确地画出图形,再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确定相关点的坐标从而计算正方形的边长.(2)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可作垂线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点D(2,m)的坐标表示出点C的坐标,可求出m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由抛物线开口既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正方形的另一个顶点也是在抛物线上,这个点既可能在点(3,4)的左边,也可能在点(3,4)的右边,过点(3,4)向x轴作垂线,利用全等三角形确定线段的长即可确定抛物线上另一个点的坐标;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也是一样地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即可得到所求的结论.6.如图,直线y=mx+n与双曲线y= 相交于A(﹣1,2)、B(2,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1)求m,n的值;(2)若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求△ABD的面积;(3)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异于D点的点P,使得S△PAB=S△DAB?若存在,直接写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解:∵点A(﹣1,2)在双曲线y= 上,∴2= ,解得,k=﹣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b= =﹣1,则点B的坐标为(2,﹣1),∴,解得,m=﹣1,n=1(2)解:对于y=﹣x+1,当x=0时,y=1,∴点C的坐标为(0,1),∵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点D的坐标为(0,﹣1),∴△ABD的面积= ×2×3=3(3)解:对于y=﹣x+1,当y=0时,x=1,∴直线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1),当点P在x轴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a,0),S△PAB= ×|1﹣a|×2+ ×|1﹣a|×1=3,解得,a=﹣1或3,当点P在y轴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0,b),S△PAB= ×|1﹣b|×2+ ×|1﹣b|×1=3,解得,b=﹣1或3,∴P点坐标为(﹣1,0)或(3,0)或(0,﹣1)或(0,3)【解析】【分析】(1)由点A(﹣1,2)在双曲线上,得到k=﹣2,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从而求出b的值和点B的坐标,把A、B坐标代入直线y=mx+n,求出m、n的值;(2)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出点C的坐标,由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得到点D的坐标,从而求出△ABD的面积;(3)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到直线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1),当点P在x轴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a,0),求出S△PAB=3,求出a的值,当点P在y轴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0,b),求出S△PAB=3,求出b的值,从而得到P点坐标.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的边,顶点坐标为,点坐标为 .(1)点的坐标是________,点的坐标是________(用表示);(2)若双曲线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和,求该双曲线的表达式;(3)若平行四边形与双曲线总有公共点,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双曲线过点和点,∴,解得,∴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把点的坐标代入,解得,∴双曲线表达式为(3)解:∵平行四边形与双曲线总有公共点,∴当点在双曲线,得到,当点在双曲线,得到,∴的取值范围 .【解析】【分析】(1)由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与B纵坐标相同,C与D纵坐标相同,横坐标相差2,得出B、C坐标即可;(2)根据B与D在反比例图象上,得到C与D横纵坐标乘积相等,求出b的值确定出B坐标,进而求出k的值,确定出双曲线解析式;(3)抓住两个关键点,将A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求出b的值;将C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求出b的值,即可确定出平行四边形与双曲线总有公共点时b的范围.8.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5(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交于A (﹣2,b),B两点.(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将直线AB向下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m的值.【答案】(1)解:把A(﹣2,b)代入,得b=﹣ =4,所以A点坐标为(﹣2,4),把A(﹣2,4)代入y=kx+5,得﹣2k+5=4,解得k=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5;(2)解:将直线AB向下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直线解析式为y= x+5﹣m,根据题意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消去y得﹣ = x+5﹣m,整理得 x2﹣(m﹣5)x+8=0,△=(m﹣5)2﹣4× ×8=0,解得m=9或m=1,即m的值为1或9.【解析】【分析】(1)先利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b=4,得到A点坐标为(-2,4),然后把A点坐标代入y=kx+5中求出k,从而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2)由于将直线AB向下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直线解析式为y=,又与反比例函数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可组成方程组,且只有一组解,然后消去y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判别式=0得到关于m的方程,最后解方程求出m的值.9.如图,已知直线与x、y轴交于M、N,若将N向右平移个单位后的N,,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1)求k的值;(2)点P为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PA⊥x轴于A点,交NM延长线于F 点,过P点作PB⊥y轴于B交MN于点E.设点P的横坐标为m.①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点E、F的坐标②找出图中与△EOM 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当时,,,.把代入得,(2)解:①由(1)知 ..当时, ,.当时,,,∴E(2 -, ).② , , , ,,,,由一次函数解析式得∠OME=∠ONF=45°【解析】【分析】(1)当x=0时,求出y=2,得出N(0,2) ,由平移的性质得出N'(3,2) .把 (3,2) 代入 y=得k=6.(2)①由(1)可设P(m,) .当x=m时,求出y=−m+2 ,即F(m,2-m) ;当y=时,求出x=2−,即E(2 -,).②∵ON=2 , EM=, OM=2 , NF=,从而得出OMNF=EMON.由一次函数解析式得∠OME=∠ONF=45°;推出ΔEOM∼ΔOFN.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与双曲线y= 相交于点A(m,3),B(﹣6,n),与x轴交于点C.(1)求直线y=kx+b(k≠0)的解析式;(2)若点P在x轴上,且S△ACP= S△BOC,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解:)∵点A(m,3),B(﹣6,n)在双曲线y= 上,∴m=2,n=﹣1,∴A(2,3),B(﹣6,﹣1).将(2,3),B(﹣6,﹣1)带入y=kx+b,得:,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y= x+2(2)解:当y= x+2=0时,x=﹣4,∴点C(﹣4,0).设点P的坐标为(x,0),∵S△ACP= S△BOC, A(2,3),B(﹣6,﹣1),∴×3|x﹣(﹣4)|= × ×|0﹣(﹣4)|×|﹣1|,即|x+4|=2,解得:x1=﹣6,x2=﹣2.∴点P的坐标为(﹣6,0)或(﹣2,0).【解析】【分析】(1)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B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C的坐标,设点P的坐标为(x,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ACP= S△BOC,即可得出|x+4|=2,解之即可得出结论.11.综合实践问题情景:某综合实践小组进行废物再利用的环保小卫士行动. 他们准备用废弃的宣传单制作装垃圾的无盖纸盒.操作探究:(1)若准备制作一个无盖的正方体形纸盒,如图1,下面的哪个图形经过折叠能围成无盖正方体形纸盒?(2)如图2是小明的设计图,把它折成无盖正方体形纸盒后与“保”字相对的是哪个字?(3)如图3,有一张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废弃宣传单,小华准备将其四角各剪去一个小正方形,折成无盖长方体形纸盒.①请你在图3中画出示意图,用实线表示剪切线,虚线表示折痕.②若四角各剪去了一个边长为xcm的小正方形,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这个纸盒的高为________cm,底面积为________cm2,当小正方形边长为4cm时,纸盒的容积为________cm3.【答案】(1)解:A.有田字,故A不能折叠成无盖正方体;B.只有4个小正方形,无盖的应该有5个小正方形,不能折叠成无盖正方体;C.可以折叠成无盖正方体;D.有6个小正方形,无盖的应该有5个小正方形,不能折叠成无盖正方体.故答案为:C.(2)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中间必须间隔一个正方形,所以与“保”字相对的字是“卫”(3)x;(20﹣2x)2;576【解析】【解答】(3)解:①如图,②设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用含字母x的式子表示这个盒子的高为xcm,底面积为(20﹣2x)2cm2,当小正方形边长为4cm时,纸盒的容积为=x(20﹣2x)2=4×(20﹣2×4)2=576(cm3).故答案为:x,(20﹣2x)2, 576【分析】(1)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答本题;(2)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中间必须间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3)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②根据正方体底面积、体积,即可解答.1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经过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若,求的值;(3)如图2,将抛物线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为,交轴的负半轴于点,点在抛物线上.①求点的坐标(用含的式子表示);②若,求,的值.【答案】(1)解: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把代入得:6=16a-2,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解:设直线交轴点,则点的坐标,∴ .∵,∴ .∴ .由得,∴,,∴,∴,∵,∴ .(3)解:①依题意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点在抛物线上,∴,∴顶点的坐标为,令,即 .∴,(舍去),∴点的坐标为 .②作轴于点,∵E(2-a,0),F(a,2a-2),∴,∴,又,∴,∵FH//y轴,∴∠FPO=∠PFH=22.5°,∴∠FPO=∠EFP,∴PD=FD,设交轴于点,过D作DG⊥FH于G,则DG=OH,∵∠EFH=45°,∴,∵∠FEH=45°,a>2,∴OD=OE=a-2,∴PD=a-2- = ,∵HO=a,∴,∴,(舍去),∴ .【解析】【分析】(1)观察函数图像可知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可得到点A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因此设函数解析式为y=ax2-2,再将点B的坐标代入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C的解析式。

中考数学精选反比例函数培优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精选反比例函数培优题(附答案)

y xOy x OyxOy xO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精选反比例函数培优题1.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 在反比例函数221k k y x++=的图象上.若点A 的坐标为(-2,-2),则k 的值为 A .1 B .-3C .4D .1或-32。

直线 6y x =- 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P 是反比例函数4(0)y x x=>图象上位于直线下方的一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M ,交AB 于点E ,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N ,交AB 于点F.则AF BE ⋅=A .8B .6C .4D .62 3 如图直线l 和双曲线(0)ky k x=>交于A 、B 亮点,P 是线段AB 上的点(不与A 、B 重合),过点A 、B 、P 分别向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是C 、D 、E ,连接OA 、OB 、OP ,设△AOC 面积是S 1、△B OD 面积是S 2、△P OE 面积是S 3、则( ) A S1〈S2<S3 B S1〉S2>S3 C S1=S2〉S3 D S1=S2〈S34。

小明乘车从南充到成都,行车的平均速度y (km/h )和行车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图像是( )A B C D5。

如图,反比例函数xm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交于点M,N ,已点M 的坐标为(1,3),点N 的纵坐标为-1,根据图象信息可得关于x 的方程xm=b kx -的解为( )A 。

-3,1B 。

-3,3 C. -1,1 D.3,—1xyO ABCD6.根据图5-1所示的程序,得到了y 与x 的函数图象,过点M 作PQ ∥x 轴交图象于点P,Q ,连接OP,OQ 。

则以下结论①x <0时,x2y =,②△OPQ 的面积为定值, ③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MQ=2PM ⑤∠POQ 可以等于90°图5—2图5—1输出y 取相反数42取倒数取倒数输入非零数xPQM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④B .②④⑤C .③④⑤D .②③⑤ 7如图,直线y=x +2与双曲线y=xm 3-在第二象限有两个交点,那么m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二、填空题8。

反比例函数培优试题

反比例函数培优试题

反比例函数培优试题1、如图1,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A 交双曲线x 1y =于点A ,连结OA 。

(1) 如图1,当点P 在x 轴的正方向上运动时,R t △AOP 的面积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R t △AOP 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2)如图2,在x 轴上的点P 的右侧有一点D ,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双曲线x1y =于点B ,连结BO 交AP 于点C ,设△AOP 的面积为S 1,梯形BCPD 的面积为S 2,则S 1与S 2的大小关系是 。

(3)如图3,AO 的延长线与双曲线x1y =的另一个交点是F ,F H ⊥x 轴,垂足为H ,连接AH ,PE ,试证明四边形APFH 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2、如图2,已知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9,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点B 在函数x k y =(k ﹥0,x ﹥0)的图象上,点P(m,n)是函数xk y =(k ﹥0,x ﹥0)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中足分别是E 、F ,并设矩形OEPF 和正方形OABC 不重合部份的面积为S 。

(1)求B 点的坐标和k 的值。

(2)当S=29时,求点P 的坐标。

(3)写出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3,直线2x 21+分别交x 、y 轴于点A 、C ,P 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 B ⊥x 轴,B 为垂足,S △ABP =9。

(1)求点P 的坐标。

(2)设点R 与点P 在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R 在直线PB 的右侧,作RT ⊥x 轴,T 为垂足,当△BRT 和△AOC 相似时,求点R 的坐标。

4、如图4,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m y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1,4),直线y=﹣x+b(b≠0)与双曲线y= 在第二、四象限分别相交于P,Q两点,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C,D两点.(1)求k的值;(2)当b=﹣2时,求△OCD的面积;(3)连接OQ,是否存在实数b,使得S△ODQ=S△OCD?若存在,请求出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1,4),∴k=﹣1×4=﹣4;(2)解:当b=﹣2时,直线解析式为y=﹣x﹣2,∵y=0时,﹣x﹣2=0,解得x=﹣2,∴C(﹣2,0),∵当x=0时,y=﹣x﹣2=﹣2,∴D(0,﹣2),∴S△OCD= ×2×2=2(3)解:存在.当y=0时,﹣x+b=0,解得x=b,则C(b,0),∵S△ODQ=S△OCD,∴点Q和点C到OD的距离相等,而Q点在第四象限,∴Q的横坐标为﹣b,当x=﹣b时,y=﹣x+b=2b,则Q(﹣b,2b),∵点Q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b•2b=﹣4,解得b=﹣或b= (舍去),∴b的值为﹣.【解析】【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易得k=﹣4;(2)当b=﹣2时,直线解析式为y=﹣x﹣2,则利用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C(﹣2,0),D(0,﹣2),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3)先表示出C(b,0),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由于S△ODQ=S△OCD,所以点Q和点C到OD的距离相等,则Q的横坐标为(﹣b,0),利用直线解析式可得到Q(﹣b,2b),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b•2b=﹣4,然后解方程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b的值.2.一次函数y=ax+b(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点D的坐标为(﹣1,0),点A的横坐标是1,tan∠CDO=2.过点B作BH⊥y轴交y轴于H,连接AH.(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BH面积.【答案】(1)解:∵点D的坐标为(﹣1,0),tan∠CDO=2,∴CO=2,即C(0,2),把C(0,2),D(﹣1,0)代入y=ax+b可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2,∵点A的横坐标是1,∴当x=1时,y=4,即A(1,4),把A(1,4)代入反比例函数y= ,可得k=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解:解方程组,可得或,∴B(﹣2,﹣2),又∵A(1,4),BH⊥y轴,∴△ABH面积= ×2×(4+2)=6.【解析】【分析】(1)先由tan∠CDO=2可求出C坐标,再把D点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可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再由直线解析式求出A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可求出双曲线解析式;(2)△ABH面积可以BH为底,高=y A-y B=4-(-2)=6.3.已知:O是坐标原点,P(m,n)(m>0)是函数y= (k>0)上的点,过点P作直线PA⊥OP于P,直线PA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a,0)(a>m).设△OPA的面积为s,且s=1+ .(1)当n=1时,求点A的坐标;(2)若OP=AP,求k的值;(3)设n是小于20的整数,且k≠ ,求OP2的最小值.【答案】(1)解:过点P作PQ⊥x轴于Q,则PQ=n,OQ=m,当n=1时,s= ,∴a= = .(2)解:解法一:∵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 .∴1+ = •an.即n4﹣4n2+4=0,∴k2﹣4k+4=0,∴k=2.解法二:∵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设△OPQ的面积为s1则:s1= ∴•mn= (1+ ),即:n4﹣4n2+4=0,∴k2﹣4k+4=0,∴k=2.(3)解:解法一:∵PA⊥OP,PQ⊥OA,∴△OPQ∽△OAP.设:△OPQ的面积为s1,则 =即: = 化简得:化简得:2n4+2k2﹣kn4﹣4k=0(k﹣2)(2k﹣n4)=0,∴k=2或k= (舍去),∴当n是小于20的整数时,k=2.∵OP2=n2+m2=n2+ 又m>0,k=2,∴n是大于0且小于20的整数.当n=1时,OP2=5,当n=2时,OP2=5,当n=3时,OP2=32+ =9+ = ,当n是大于3且小于20的整数时,即当n=4、5、6…19时,OP2的值分别是:42+ 、52+ 、62+ …192+ ,∵192+ >182+ >32+ >5,∴OP2的最小值是5.【解析】【分析】(1)利用△OPA面积定义构建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坐标;(2)由已知OP=AP,PA⊥OP,可得△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其面积构建关于n的方程,转化为k的方程,求出k;(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构建关于k的方程,最值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就是函数思想,利用勾股定理用m、n的代数式表达OP2,,在n的范围内求出OP2的最值.4.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A(m,﹣2)在y=2x上,∴﹣2=2m,∴解得m=﹣1。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直线y=﹣ x+b 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 1, 4), B 两点,延长AO 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连接 OB.(1)求 k 和 b 的值;(2)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在 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 S△PAC △AOBP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 S ?若存在请求出点明理由.【答案】(1)解:将A( 1, 4)分别代入y=﹣ x+b 和得:4=﹣1+b,4=,解得:b=5,k=4(2)解: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x> 4 或 0< x<1(3)解:过 A 作 AN⊥ x 轴,过 B 作 BM⊥ x 轴,由(1)知,b=5,k=4,∴直线的表达式为:y=﹣ 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由,解得: x=4,或 x=1,∴B( 4,1),∴,∵,∴,过 A 作 AE⊥ y 轴,过 C 作 CD⊥y 轴,设 P( 0,t ),∴S△PAC=OP?CD+ OP?AE=OP( CD+AE)=|t|=3 ,解得: t=3, t=﹣ 3,∴P( 0, 3)或 P(0,﹣ 3).【解析】【分析】( 1)由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即可得到结论;( 3)过 A 作 AM⊥ x 轴,过 B 作 BN⊥ x 轴,由( 1)知, b=5, k=4,得到直线的表达式为: y=﹣ 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列方程,求得B( 4 ,1),于是得到,由已知条件得到,过 A 作 AE⊥ y 轴,过 C 作 CD⊥ y 轴,设 P( 0,t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 x 的图象交于点A、 B,点 B 的横坐标是4,点 P( 1,m)在反比例函数 y1= 的图象上.(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回答:当 x 为何范围时, y1> y2;(3)求△ PAB的面积.【答案】(1)解:把 x=4 代入 y2=x,得到点 B 的坐标为( 4, 1),把点B(4,1)代入y1= ,得 k=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1=(2)解:∵点 A 与点 B 关于原点对称,∴ A 的坐标为(﹣ 4,﹣ 1),观察图象得,当x<﹣ 4 或 0< x< 4 时, y1> y2(3)解:过点 A 作 AR⊥y 轴于 R,过点 P 作 PS⊥ y 轴于 S,连接 PO,设 AP 与 y 轴交于点 C,如图,∵点 A 与点 B 关于原点对称,∴OA=OB,△AOP=S△ BOP ,∴S△PAB△AOP∴S=2S.y1=中,当x=1时,y=4,∴P( 1, 4).设直线 AP 的函数关系式为y=mx+n ,把点 A(﹣ 4,﹣ 1)、 P(1 ,4)代入 y=mx+n ,则,解得.故直线 AP 的函数关系式为y=x+3,则点 C 的坐标( 0,3), OC=3,∴S△AOP=S△AOC+S△POC=OC?AR+ OC?PS=× 3× 4+ × 3×1=,∴S△PAB=2S△AOP=15.【解析】【分析】( 1)把x=4 代入 y2= x,得到点 B 的坐标,再把点 B 的坐标代入y1=,求出 k 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y1> y2的解集;( 3)过点A 作 AR⊥y 轴于 R,过点 P 作 PS⊥ y 轴于 S,连接 PO,设 AP 与 y 轴交于点C,由点 A 与点B 关于原点对称,得出△AOP=S△BOP ,S△PAB=2S△AOP .求出P点坐标,利用OA=OB,那么 S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P 的函数关系式,得到点 C 的坐标,根据 S△AOP△AOC△POC求出=S+SS△AOP=,则S△PAB=2S△AOP=15.3.已知点 A, B 分别是 x 轴、 y 轴上的动点,点 C, D 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当四边形ABCD( A, B, C, D 各点依次排列)为正方形时,称这个正方形为此函数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例如: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次函数y=x+1 图象的其中一个伴侣正方形.(1)若某函数是一次函数 y=x+1,求它的图象的所有伴侣正方形的边长;(2)若某函数是反比例函数y= ( k> 0),他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点 D( 2,m)( m< 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m 的值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若某函数是二次函数y=ax2+c( a≠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 C、D 中的一个点坐标为( 3, 4).写出伴侣正方形在抛物线上的另一个顶点坐标________,写出符合题意的其中一条抛物线解析式________,并判断你写出的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________.【答案】(1)解:如图1,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点 B 在∵OC=0D=1,∴正方形 ABCD的边长 CD= 当点 A 在 x 轴负半轴、点 B 在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y 轴负半轴上时,;∠ OCD=∠ ODC=45 ,°y 轴正半轴上时,易得 CL=小正方形的边长=DK=LK,故 3a=CD=.解得 a=,所以小正方形边长为,∴一次函数y=x+1 图象的伴侣正方形的边长为或(2)解:如图2,作 DE, CF分别垂直于x、 y 轴,易知△ ADE≌ △ BAO≌△ CBF此时, m< 2, DE=OA=BF=m, OB=CF=AE=2﹣ m,∴O F=BF+OB=2,∴C 点坐标为( 2﹣m, 2),∴2m=2 ( 2﹣ m),解得 m=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3)( 3, 4); y=﹣x2+ ;偶数【解析】【解答】解:(3)实际情况是抛物线开口向上的两种情况中,另一个点都在(3, 4)的左侧,而开口向下时,另一点都在(3,4)的右侧,与上述解析明显不符合①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正半轴上,点 C 坐标为( 3, 4)时:另外一个顶点为( 4, 1),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②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正半轴上,点 D 坐标为( 3, 4)时:不存在,③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点 C 坐标为( 3,4)时:不存在④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点 D 坐标为( 3, 4)时:另外一个顶点C 为(﹣⑤ 当点1, 3),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是A 在 x 轴负半轴上,点B 在 yy= x2+ ;轴负半轴上,点 D 坐标为(3, 4)时,另一个顶点 C的坐标是( 7,﹣ 3)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⑥当点 A 在 x 轴负半轴上,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点;C 坐标为(3, 4)时,另一个顶点 D的坐标是(﹣ 4, 7)时,对应的抛物线为 y= x2+ ;∵由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的定义知,一条抛物线有两个伴侣正方形,是成对出现的,∴所求出的任何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个数为偶数.【分析】解答此题时,要特别注意认真读题,分析题意,注意已知条件点A, B 分别是x 轴、 y 轴上的动点,点C, D 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ax+b(a≠0)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2= (c≠0)的图象相交于点B(3,2)、C(﹣1,n).(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把B(3,2)代入得:k=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把C(﹣1,n)代入,得:n=﹣6∴C(﹣1,﹣6)把B(3,2)、C(﹣1,﹣6)分别代入y1=a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2x﹣4(2)解:由图可知,当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者x>3.(3)解:y轴上存在点P,使△PAB为直角三角形如图,过B作BP1⊥y轴于P1,∠B P1 A=0,△P1AB为直角三角形此时,P1(0,2)过B作BP2⊥AB交y轴于P2∠P2BA=90,△P2AB为直角三角形在Rt△P1AB中,在Rt△P1 AB和Rt△P2 AB∴∴P2(0,)综上所述,P1(0,2)、P2(0,).【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点C坐标,最后用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利用图象直接得出结论;(3)分三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或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A、B 两点,与x轴交于C点,点B的坐标为(6,n),线段OA=5,E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且sin∠AOE=.(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C的面积;(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作AD⊥x轴于D,如图,在Rt△OAD中,∵sin∠AOD= = ,∴AD= OA=4,∴OD= =3,∴A(﹣3,4),把A(﹣3,4)代入y= 得m=﹣4×3=﹣12,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B(6,n)代入y=﹣得6n=﹣12,解得n=﹣2,把A(﹣3,4)、B(6,﹣2)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解:当y=0时,﹣x+2=0,解得x=3,则C(3,0),所以S△AOC= ×4×3=6(3)解:当x<﹣3或0<x<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解析】【分析】(1)作AD⊥x轴于D,如图,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确定A(﹣3,4),再把A点坐标代入y= 可求得m=﹣12,则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接着把B(6,n)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n,然后把A和B点坐标分别代入y=kx+b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出a和b的值,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2)先确定C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3)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3.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A(m,﹣2)在y=2x上,∴﹣2=2m,∴解得m=﹣1。

中考数学 反比例函数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 反比例函数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3n),点B的坐标为(5n+2,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a个单位,使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3)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若S△AEB=5,则点E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1)解:∵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2×3n=(5n+2)×1=m,∴n=2,m=12,∴A(2,6),B(12,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解得,∴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 ,y=﹣ x+7.(2)解:设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7﹣a,由,消去y得到x2+(2a﹣14)x+24=0,由题意,△=0,(21a﹣14)2﹣4×24=0,解得a=7±2 .(3)(0,6)或(0,8)【解析】【解答】(3)设直线AB交y轴于K,则K(0,7),设E(0,m),由题意,PE=|m﹣7|.∵S△AEB=S△BEP﹣S△AEP=5,∴ ×|m﹣7|×(12﹣2)=5.∴|m﹣7|=1.∴m1=6,m2=8.∴点E的坐标为(0,6)或(0,8).故答案为(0,6)或(0,8).【分析】(1)由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得到n,m的值和A、B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由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a个单位,得到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得到方程组求出a的值;(3)由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和S△AEB=5,求出点E的坐标.2.理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如何求tan15°的值,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得到以下思路:思路一如图1,在Rt△ABC中,∠C=90°,∠ABC=30°,延长CB至点D,使BD=BA,连接AD.设AC=1,则BD=BA=2,BC= .tanD=tan15°= = = .思路二利用科普书上的和(差)角正切公式:tan(α±β)= .假设α=60°,β=45°代入差角正切公式:tan15°=tan(60°﹣45°)= == .思路三在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中,作腰上的高也可以…思路四…请解决下列问题(上述思路仅供参考).(1)类比:求出tan75°的值;(2)应用:如图2,某电视塔建在一座小山上,山高BC为30米,在地平面上有一点A,测得A,C两点间距离为60米,从A测得电视塔的视角(∠CAD)为45°,求这座电视塔CD的高度;(3)拓展:如图3,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将直线AB绕点C旋转45°后,是否仍与双曲线相交?若能,求出交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方法一:如图1,在Rt△ABC中,∠C=90°,∠ABC=30°,延长CB至点D,使BD=BA,连接AD.设AC=1,则BD=BA=2,BC= .tan∠DAC=tan75°= = = = ;方法二:tan75°=tan(45°+30°)= = = =(2)解:如图2,在Rt△ABC中,AB= = = ,sin∠BAC= ,即∠BAC=30°.∵∠DAC=45°,∴∠DAB=45°+30°=75°.在Rt△ABD中,tan∠DAB= ,∴DB=AB•tan∠DAB= •()= ,∴DC=DB﹣BC= = .答:这座电视塔CD的高度为()米(3)解:①若直线AB绕点C逆时针旋转45°后,与双曲线相交于点P,如图3.过点C 作CD∥x轴,过点P作PE⊥CD于E,过点A作AF⊥CD于F.解方程组:,得:或,∴点A(4,1),点B(﹣2,﹣2).对于,当x=0时,y=﹣1,则C(0,﹣1),OC=1,∴CF=4,AF=1﹣(﹣1)=2,∴tan∠ACF= ,∴tan∠PCE=tan(∠ACP+∠ACF)=tan (45°+∠ACF)= = =3,即 =3.设点P的坐标为(a,b),则有:,解得:或,∴点P的坐标为(﹣1,﹣4)或(,3);②若直线AB绕点C顺时针旋转45°后,与x轴相交于点G,如图4.由①可知∠ACP=45°,P(,3),则CP⊥CG.过点P作PH⊥y轴于H,则∠GOC=∠CHP=90°,∠GCO=90°﹣∠HCP=∠CPH,∴△GOC∽△CHP,∴.∵CH=3﹣(﹣1)=4,PH= ,OC=1,∴,∴GO=3,G(﹣3,0).设直线CG的解析式为,则有:,解得:,∴直线CG的解析式为.联立:,消去y,得:,整理得:,∵△= ,∴方程没有实数根,∴点P 不存在.综上所述:直线AB绕点C旋转45°后,能与双曲线相交,交点P的坐标为(﹣1,﹣4)或(,3).【解析】【分析】tan∠DAC=tan75°,tan∠DAC用边的比值表示.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B,由三角函数得出∠BAC=30°,从而得到∠DAB=75°,在Rt△ABD中,可求出DB,DC=DB﹣BC.分两种情况讨论,设点P的坐标为(a,b),根据tan∠PCE和P在图像上列出含有a,b的方程组,求出a,b.利用已知证明△GOC∽△CH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G的坐标,设出直线CG的解析式,与反比例函数组成方程组消元,△<0 点P不存在.3.如图1,已知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直线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得到一个新函数的图象(图中的“V形折现”)(1)类比研究函数图象的方法,请列举新函数的两条性质,并求新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2,双曲线y= 与新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1,a),点D是线段AC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与新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E,与双曲线交于点P.①试求△PAD的面积的最大值;②探索: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如图1,新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最小值为0;2.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3.由题意得,点A的坐标为(-3,0),分两种情况:①当x-3时,y=x+3;②当x<-3时,设函数解析式为y=kx+b,在直线y=x+3中,当x=-4时,y=-1,则点(-4,-1)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4,1),把点(-4,1),(-3,0),代入y=kx+b中,得:,解得:,∴y=-x-3.综上,新函数的解析式为y=.(2)解:如图2,①∵点C(1,a)在直线y=x+3上,∴a=4,∵点C(1,4)在反比例函数y=上,∴k=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D是线段AC上一动点,∴设点D的坐标为(m,m+3),且-3<m<1,∵DP∥x轴,且点P在双曲线上,∴点P的坐标为(,m+3),∴PD=-m,∴S△PAD=(-m)(m+3)=m2-m+2=(m+)2+,∵a=<0,∴当m=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又∵-3<<1,∴△PA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②在点D的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不能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当点D为AC的中点时,其坐标为(-1,2),此时点P的坐标为(2,2),点E的坐标为(-5,2),∵DP=3,DE=4,∴EP与AC不能互相平分,∴四边形PAEC不能为平行四边形.【解析】【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写出新函数的两条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新函数解析式,注意分两种情况讨论;(2)①先求出点C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设出点D的坐标,进而得到点P的坐标,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②先求出A的中点D的坐标,再计算DP、DE的长度,如果对角线互相平分,则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如若对角线不互相平分,则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4.如图,P1、P2是反比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点A1的坐标为(4,0).若△P1OA1与△P2A1A2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点P1、P2为直角顶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①求P2的坐标.②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在第一象限内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经过点P1、P2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y= 的函数值.【答案】(1)解:过点P1作P1B⊥x轴,垂足为B ∵点A1的坐标为(4,0),△P1O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2,P1B= OA1=2∴P1的坐标为(2,2)将P1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 (k>0),得k=2×2=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①过点P2作P2C⊥x轴,垂足为C ∵△P2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2C=A1C设P2C=A1C=a,则P2的坐标为(4+a,a)将P2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得a= ,解得a1= ,a2= (舍去)∴P2的坐标为(,)②在第一象限内,当2<x<2+ 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解析】【分析】(1)先根据点A1的坐标为(4,0),△P1O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P1的坐标,再代入反比例函数求解;(2)先根据△P2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将P2的坐标设为(4+a,a),并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得a的值,得到P2的坐标;再根据P1的横坐标和P2的横坐标,判断x的取值范围.5.如图1,已知双曲线y= (k>0)与直线y=k′x交于A、B两点,点A在第一象限,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点A的坐标为(3,1),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当x满足:________时,≤k′x;(2)如图2,过原点O作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y= (k>0)于P,Q两点,点P在第一象限.四边形APBQ一定是________;(3)若点A的坐标为(3,1),点P的横坐标为1,求四边形APBQ的面积.(4)设点A,P的横坐标分别为m,n,四边形APBQ可能是矩形吗?可能是正方形吗?若可能,直接写出m,n应满足的条件;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3,﹣1);﹣3≤x<0或x≥3(2)平行四边形(3)∵点A的坐标为(3,1),∴k=3×1=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点P的横坐标为1,∴点P的纵坐标为3,∴点P的坐标为(1,3),由双曲线关于原点对称可知,点Q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3,﹣1),如图2,过点A、B分别作y轴的平行线,过点P、Q分别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于C、D、E、F,则四边形CDEF是矩形,CD=6,DE=6,DB=DP=4,CP=CA=2,则四边形APBQ的面积=矩形CDEF的面积﹣△ACP的面积﹣△PDB的面积﹣△BEQ的面积﹣△AFQ的面积=36﹣2﹣8﹣2﹣8=16.(4)解:mn=k时,四边形APBQ是矩形,不可能是正方形,理由:当AB⊥PQ时四边形APBQ是正方形,此时点A、P在坐标轴上,由于点A,P可能达到坐标轴故不可能是正方形,即∠POA≠90°.因为mn=k,易知P、A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PO=OA=OB=OQ,所以四边形APBQ是矩形.【解析】【解答】解:(1)∵A、B关于原点对称,A(3,1),∴点B的坐标为(﹣3,﹣1).由图象可知,当﹣3≤x<0或x≥3时,≤k′x.故答案为(﹣3,﹣1),﹣3≤x<0或x≥3;(2)∵A、B关于原点对称,P、Q关于原点对称,∴OA=OB,OP=OQ,∴四边形APBQ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36﹣2﹣8﹣2﹣8=16.【分析】(1)根据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关于原点对称,即可解决问题,利用图象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上方,即可确定自变量x的范围.(2)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即可.(3)利用分割法求面积即可.(3)根据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即可判定.6.如图,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反比例y= (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交于A(1,a),B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的坐标;(2)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答案】(1)解:∵点A(1,a)在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上,∴a=﹣1+3=2,∴点A(1,2).∵点A(1,2)在反比例y= (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上,∴k=1×2=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联立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成方程组,得:,解得:,,∴点B(2,1)(2)解: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B′(2,﹣1),连接AB’,交x轴于点P,连接PB,如图所示.∵点B、B′关于x轴对称,∴PB=PB′.∵点A、P、B′三点共线,∴此时PA+PB取最小值.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mx+n(m≠0),将A(1,2)、B(2,﹣1)代入y=mx+n,,解得:,∴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3x+5.当y=﹣3x+5=0时,x= ,∴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0).【解析】【分析】(1)将x=1代入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中即可求出点A的坐标,由点A 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联立两函数表达式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出点B的坐标;(2)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B′(2,﹣1),连接AB’,交x轴于点P,连接PB,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出此时PA+PB 取最小值,根据点A、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C,CE⊥x轴,垂足为点E,tan∠ABO= ,OB=4,OE=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D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四象限内的点,过点D作DF⊥y轴,垂足为点F,连接OD、BF.如果S△BAF=4S△DFO,求点D的坐标.(3)若动点D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第四象限上运动,当线段DC与线段DB之差达到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答案】(1)解:∵tan∠ABO= ,∴ = ,且OB=4,∴OA=2,∵CE⊥x轴,即CE∥AO,∴△AOB∽△CEB,∴ = ,即 = ,解得CE=3,∴C(﹣2,3),∴m=﹣2×3=﹣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解:设D(x,﹣),∵D在第四象限,∴DF=x,OF= ,∴S△DFO= DF•OF= x× =3,由(1)可知OA=2,∴AF=x+ ,∴S△BAF= AF•OB= (x+ )×4=2(x+ ),∵S△BAF=4S△DFO,∴2(x+ )=4×3,解得x=3+ 或x=3﹣,当x=3+ 时,﹣的值为3﹣,当x=3﹣时,﹣的值为3+ ,∵D在第四象限,∴x=3﹣不合题意,舍去,∴D(3+ ,3﹣)(3)解:∵D在第四象限,∴在△BCD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CD﹣CB≤BC,即当B、C、D三点共线时,其差最大,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可得,解得,∴直线AB解析式为y=﹣ x+2,联立直线AB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解得或(舍去),∴D(6,﹣1),即当线段DC与线段DB之差达到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为(6,﹣1)【解析】【分析】(1)由条件可求得OA,由△AOB∽△CEB可求得CE,则可求得C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得m的值,可求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设出D的坐标,从而可分别表示出△BAF和△DFO的面积,由条件可列出方程,从而可求得D点坐标;(3)在△BCD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CD﹣CB≤BC,当B、C、D三点共线时,其差最大,联立直线BC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得D点坐标.8.如图,已知直线l:y=kx+b(k<0,b>0,且k、b为常数)与y轴、x轴分别交于A 点、B点,双曲线C:y= (x>0).(1)当k=﹣1,b=2 时,求直线l与双曲线C公共点的坐标;(2)当b=2 时,求证:不论k为任何小于零的实数,直线l与双曲线C只有一个公共点(设为P),并求公共点P的坐标(用k的式子表示).(3)①在(2)的条件下,试猜想线段PA、PB是否相等.若相等,请加以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直线l与双曲线C相交于两点P1、P2,猜想并证明P1A与P2B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解:联立l与C得,①﹣②,得﹣x+2 ﹣ =0化简,得x2﹣2 x+3=0解得x1=x2= ,y1=y2= ,直线l与双曲线C公共点的坐标为(,)(2)解:证明:联立l与C得,①﹣②,得kx+2 ﹣ =0,化简,得kx2+2 x﹣3=0,a=k,b=2 ,c=﹣3,△=b2﹣4ac=(2 )2﹣4k×(﹣3)=12k﹣12k=0,∴kx2+2 x﹣3=0只有相等两实根,即不论k为任何小于零的实数,直线l与双曲线C只有一个公共点;x=﹣,y= ,即P(﹣,)(3)解:①PA=PB,理由如下:y=kx+b当x=0时,y=b,即A(0,b);当y=0时,x=﹣,即B(﹣,0),P(﹣,),PA= ,PB= ,∴PA=PB.②P1A=P2B,理由如下:y=kx+b当x=0时,y=b,即A(0,b);当y=0时,x=﹣,即B(﹣,0),联立l与C得,①﹣②,得kx+b﹣ =0,化简,得kx2+bx﹣3=0,解得P1(,)P2(,)P1A2=()2+()2,P2B2=()2+()2,∴P1A2=P2B2,∴P1A=P2B【解析】【分析】(1)根据联立函数解析式,可得方程组,根据代入消元法,可得方程组的解,可得交点的坐标;(2)根据联立函数解析式,可得方程组,根据代入消元法,可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判别式,可得答案;(3)①根据函数与自变量的关系,可得A、B点坐标,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答案;②根据函数与自变量的关系,可得A、B点坐标,根据联立函数解析式,可得方程组,根据代入消元法,可得方程组的解,可得交点的坐标,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答案.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其中、是方程的两根,且,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1)求、两点的坐标;(2)求直线的解析式;(3)如图2,点是线段上的动点,若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与直线相交于点,与抛物线相交于点,过点作的平行线与直线相交于点,求的长. 【答案】(1)解:∵x1、x2是方程x2-2x-8=0的两根,且x1<x2,∴x1=-2,x2=4,∴A(-2,2),C(4,8)(2)解:①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k≠0),∵A(-2,2)在直线l上,∴2=-2k+b,∴b=2k+2,∴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2k+2①,∵抛物线y= x2②,联立①②化简得,x2-2kx-4k-4=0,∵直线l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2k)2-4(-4k-4)=4k2+16k+16=4(k2+4k+4)=4(k+2)2=0,∴k=-2,∴b=2k+2=-2,∴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2;②平行于y轴的直线和抛物线y= x2只有一个交点,∵直线l过点A(-2,2),∴直线l:x=-2(3)解:由(1)知,A(-2,2),C(4,8),∴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4,设点B(m,m+4),∵C(4.8),∴BC= |m-4|= (4-m)∵过点B作y轴的平行线BE与直线l相交于点E,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D(m, m2),E(m,-2m-2),∴BD=m+4- m2, BE=m+4-(-2m-2)=3m+6,∵DC∥EF,∴△BDC∽△BEF,∴,∴,∴BF=6 .【解析】【分析】(1)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出点A,C坐标;(2)先设出直线l的解析式,再联立抛物线解析式,用△=0,求出k的值,即可得出直线l的解析式;(3)设出点B的坐标,进而求出BC,再表示出点D,E的坐标,进而得出BD,BE,再判断出△BDC∽△BEF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即可求出BF.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 x+ 交x轴于点B,交y轴于点A,过点C(1,0)作x轴的垂线l,将直线l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α(0°<α<180°).(1)当直线l与直线y= x+ 平行时,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2)若直线l经过点A,①求线段AC的长;②直接写出旋转角α的度数;(3)若直线l在旋转过程中与y轴交于D点,当△ABD、△ACD、△BCD均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旋转角α的度数.【答案】(1)解:当直线l与直线y= x+平行时,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 x +b,∵直线l经过点C(1,0),∴0=+b,∴b=,∴直线l的解析式为y=x−(2)解:①对于直线y= x+,令x=0得y=,令y=0得x=−1,∴A(0,),B(−1,0),∵C(1,0),∴AC=,②如图1中,作CE∥OA,∴∠ACE=∠OAC,∵tan∠OAC=,∴∠OAC=30°,∴∠ACE=30°,∴α=30°(3)解:①如图2中,当α=15°时,∵CE∥OD,∴∠ODC=15°,∵∠OAC=30°,∴∠ACD=∠ADC=15°,∴AD=AC=AB,∴△ADB,△ADC是等腰三角形,∵OD垂直平分BC,∴DB=DC,∴△DBC是等腰三角形;②当α=60°时,易知∠DAC=∠DCA=30°,∴DA=DC=DB,∴△ABD、△ACD、△BCD均为等腰三角形;③当α=105°时,易知∠ABD=∠ADB=∠ADC=∠ACD=75°,∠DBC=∠DCB=15°,∴△ABD、△ACD、△BCD均为等腰三角形;④当α=150°时,易知△BDC是等边三角形,∴AB=BD=DC=AC,∴△ABD、△ACD、△BCD均为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当α=15°或60°或105°或150°时,△ABD、△ACD、△BCD均为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1)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 x+b,把点C(1,0)代入求出b即可;(2)①求出点A的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C的长;②如图1中,由CE∥OA,推出∠ACE=∠OAC,由tan∠OAC=,推出∠OAC=30°,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情况作出图形,进行求解即可.1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为正整数.(1)求的值;(2)当此方程有两个不为0的整数根时,将关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将平移后的二次函数图象位于轴左侧的部分沿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G.当直线与图象G有3个公共点时,请你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方程有实数根,∴ .∴,解得 .∵为正整数,∴为1,2,3(2)解:当时,,方程的两个整数根为6,0;当时,,方程无整数根;当时,,方程的两个整数根为2,1∴ ,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为(3)解:翻折后得到一个新的图象G的解析式为,联立得,即 .由得 .∴当或时,直线与有一个交点,当时,直线与有两个交点.联立得,即 .由得 .∴当或时,直线与有一个交点,当时,直线与有两个交点.∴要使直线与图象G有3个公共点即要直线与有一个交点且与有两个交点;或直线与有两个交点且与有一个交点.∴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分析】(1)由求出正整数解即可.(2)求出方程有两个不为0的整数根时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平移后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3)分直线与有一个交点且与有两个交点和直线与有两个交点且与有一个交点两种情况求解即可12.综合与探究如图,抛物线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O,且与轴的另一交点为( ,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A和点B(点A在第二象限),设点A′是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连接A′B,试判断ΔAA′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问题(2)的基础上,探究: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A,B,A′,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抛物线y=x2+bx+c的图象经过点(0,0)和( ,0),∴,解得:;∴ .(2)解:ΔAA′B是等边三角形;∵,解得:,∴A( ),B( ),过点A分别作AC⊥轴,AD⊥A′B,垂足分别为C,D,∴AC= ,OC= ,在RtΔAOC中OA= ,∵点A′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A′( ),AA′= ,∵B( ),∴A′B=2-(- )= ,又∵A( ),B( ),∴AD= ,BD= ,在RtΔABD中AB= ,∴AA′=A′B=AB,∴ΔAA′B是等边三角形(3)解:存在正确的点P,且以点A、B、A′、P为顶点的菱形分三种情况;设点P的坐标为:(x,y).①当A′B为对角线时,有,解得:,∴点P为:;②当AB为对角线时,有,解得:,∴点P为:;③当AA′为对角线时,有,解得:,∴点P为:;综合上述, , ,【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F的解析式;(2)先求出点A、B的坐标,利用对称性求出点A′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可求出AB、AA′、A′B的值,由三者相等即可得出△AA′B为等边三角形;(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菱形的性质,可得出存在正确得点P,设点P的坐标为(x,y),分三种情况考虑:①当A′B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点P 的坐标;②当AB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点P的坐标;③当AA′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点P的坐标.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人教【数学】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人教【数学】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点P(x,y1)与Q(x,y2)分别是两个函数图象C1与C2上的任一点.当a≤x≤b 时,有﹣1≤y1﹣y2≤1成立,则称这两个函数在a≤x≤b上是“相邻函数”,否则称它们在a≤x≤b 上是“非相邻函数”.例如,点P(x,y1)与Q (x,y2)分别是两个函数y=3x+1与y=2x﹣1图象上的任一点,当﹣3≤x≤﹣1时,y1﹣y2=(3x+1)﹣(2x﹣1)=x+2,通过构造函数y=x+2并研究它在﹣3≤x≤﹣1上的性质,得到该函数值的范围是﹣1≤y≤1,所以﹣1≤y1﹣y2≤1成立,因此这两个函数在﹣3≤x≤﹣1上是“相邻函数”.(1)判断函数y=3x+2与y=2x+1在﹣2≤x≤0上是否为“相邻函数”,并说明理由;(2)若函数y=x2﹣x与y=x﹣a在0≤x≤2上是“相邻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3)若函数y= 与y=﹣2x+4在1≤x≤2上是“相邻函数”,直接写出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答案】(1)解:是“相邻函数”,理由如下:y1﹣y2=(3x+2)﹣(2x+1)=x+1,构造函数y=x+1,∵y=x+1在﹣2≤x≤0,是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有最大值1,当x=﹣2时,函数有最小值﹣1,即﹣1≤y≤1,∴﹣1≤y1﹣y2≤1,即函数y=3x+2与y=2x+1在﹣2≤x≤0上是“相邻函数”(2)解:y1﹣y2=(x2﹣x)﹣(x﹣a)=x2﹣2x+a,构造函数y=x2﹣2x+a,∵y=x2﹣2x+a=(x﹣1)2+(a﹣1),∴顶点坐标为:(1,a﹣1),又∵抛物线y=x2﹣2x+a的开口向上,∴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a﹣1,当x=0或x=2时,函数有最大值a,即a﹣1≤y≤a,∵函数y=x2﹣x与y=x﹣a在0≤x≤2上是“相邻函数”,∴﹣1≤y1﹣y2≤1,即,∴0≤a≤1(3)解:y1﹣y2= ﹣(﹣2x+4)= +2x﹣4,构造函数y= +2x﹣4,∵y= +2x﹣4∴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a﹣2,当x=2时,函数有最大值,即a﹣2≤y≤ ,∵函数y= 与y=﹣2x+4在1≤x≤2上是“相邻函数”,∴﹣1≤y1﹣y2≤1,即,∴1≤a≤2;∴a的最大值是2,a的最小值1【解析】【分析】(1)y1﹣y2=(3x+2)﹣(2x+1)=x+1,构造函数y=x+1,因为y=x+1在﹣2≤x≤0,是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0时,函数有最大值1,当x=﹣2时,函数有最小值﹣1,即﹣1≤y≤1,所以﹣1≤y1﹣y2≤1,即函数y=3x+2与y=2x+1在﹣2≤x≤0上是“相邻函数”;(2)y1﹣y2=(x2﹣x)﹣(x﹣a)=x2﹣2x+a,构造函数y=x2﹣2x+a,因为y=x2﹣2x+a=(x﹣1)2+(a﹣1),所以顶点坐标为:(1,a﹣1),又抛物线y=x2﹣2x+a的开口向上,所以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a﹣1,当x=0或x=2时,函数有最大值a,即a﹣1≤y≤a,因为函数y=x2﹣x与y=x﹣a在0≤x≤2上是“相邻函数”,所以﹣1≤y1﹣y2≤1,即0≤a≤1;(3)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a﹣2,当x=2时,函数有最大值,因为函数y=与y=﹣2x+4在1≤x≤2上是“相邻函数”,﹣1≤y1﹣y2≤1,即1≤a≤2,所以a的最大值是2,a 的最小值1.2.如图,P1、P2(P2在P1的右侧)是y= (k>0)在第一象限上的两点,点A1的坐标为(2,0).(1)填空: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1OA1的面积将________(减小、不变、增大)(2)若△P1OA1与△P2A1A2均为等边三角形,①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②求出点P2的坐标,并根据图象直接写在第一象限内,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经过点P1、P2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y= 的函数值.【答案】(1)减小(2)解:①如图所示,作P1B⊥OA1于点B,∵A1的坐标为(2,0),∴OA1=2,∵△P1OA1是等边三角形,∴∠P1OA1=60°,又∵P1B⊥OA1,∴OB=BA1=1,∴P1B= ,∴P1的坐标为(1,),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k=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②如图所示,过P2作P2C⊥A1A2于点C,∵△P2A1A2为等边三角形,∴∠P2A1A2=60°,设A1C=x,则P2C= x,∴点P2的坐标为(2+x, x),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2+x) x= ,解得x1= ﹣1,x2=﹣﹣1(舍去),∴OC=2+ ﹣1= +1,P2C= (﹣1)= ﹣,∴点P2的坐标为( +1,﹣),∴当1<x< +1时,经过点P1、P2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y= 的函数值【解析】【解答】解:(1)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点P1离x轴的距离变小,而OA1的长度不变,故△P1OA1的面积将减小,故答案为:减小;【分析】(1)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点P1离x轴的距离变小,而OA1的长度不变,故△P1OA1的面积将减小;(2)①由A1的坐标为(2,0),△P1OA1是等边三角形,求出P1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②由△P2A1A2为等边三角形,求出点P2的坐标,得出结论.3.已知:O是坐标原点,P(m,n)(m>0)是函数y= (k>0)上的点,过点P作直线PA⊥OP于P,直线PA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a,0)(a>m).设△OPA的面积为s,且s=1+ .(1)当n=1时,求点A的坐标;(2)若OP=AP,求k的值;(3)设n是小于20的整数,且k≠ ,求OP2的最小值.【答案】(1)解:过点P作PQ⊥x轴于Q,则PQ=n,OQ=m,当n=1时,s= ,∴a= = .(2)解:解法一:∵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 .∴1+ = •an.即n4﹣4n2+4=0,∴k2﹣4k+4=0,∴k=2.解法二:∵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设△OPQ的面积为s1则:s1= ∴•mn= (1+ ),即:n4﹣4n2+4=0,∴k2﹣4k+4=0,∴k=2.(3)解:解法一:∵PA⊥OP,PQ⊥OA,∴△OPQ∽△OAP.设:△OPQ的面积为s1,则 =即: = 化简得:化简得:2n4+2k2﹣kn4﹣4k=0(k﹣2)(2k﹣n4)=0,∴k=2或k= (舍去),∴当n是小于20的整数时,k=2.∵OP2=n2+m2=n2+ 又m>0,k=2,∴n是大于0且小于20的整数.当n=1时,OP2=5,当n=2时,OP2=5,当n=3时,OP2=32+ =9+ = ,当n是大于3且小于20的整数时,即当n=4、5、6…19时,OP2的值分别是:42+ 、52+ 、62+ …192+ ,∵192+ >182+ >32+ >5,∴OP2的最小值是5.【解析】【分析】(1)利用△OPA面积定义构建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坐标;(2)由已知OP=AP,PA⊥OP,可得△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其面积构建关于n的方程,转化为k的方程,求出k;(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构建关于k的方程,最值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就是函数思想,利用勾股定理用m、n的代数式表达OP2,,在n的范围内求出OP2的最值.4.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A(m,﹣2)在y=2x上,∴﹣2=2m,∴解得m=﹣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培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培优测试含答案
则S△OCD=S四边形CDEF=10,
设点C(x, ),
∵BD=3AD
∴D(4x, )
S四边形CDEF= ( + )×3x=10
化简得:k= ,
故选:D.
6.解:在Rt△BCD中,
∵ ×CD×BD=3,
∴ ×CD×3=3,
∴CD=2,
∵C(2,0),
∴OC=2,
∴OD=4,
∴B(4,3),
∵点B是反比例函数y= (x>0)图象上的点,
A.6B.12C.18D.24
8.在学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后,嘉琪同学画出了一个函数y= ﹣1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x的分式方程 ﹣1=2的解是( )
A.x=1B.x=2C.x=3D.x=4
9.如图,一次函数y=x+ 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P为反比例函数y= (k≠0,x<0)图象上一点,过点P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交于C,作PD⊥PC交直线AB于D,若AC•BD=7,则k的值为( )
17.如图,Rt△ABC的直角边BC在x轴的正半轴上,斜边AC边中线BD的反向延长线交y轴负半轴于E,双曲线y= (k>0)的图象经过点A,则△BEC的面积为(注:图中参考辅助线已给出)
三.解答题
18.如图,已知点A(﹣4,2)、B(n,﹣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图象的两个交点
(3)若▱ABCD与双曲线y= (x>0)总有公共点,求b的取值范围.
21.如图,直线y=kx+b(k为常数,k≠0)与双曲线y= (m为常数,m>0)的交点为A(4,1)、B(﹣1,﹣4),连接AO并延长交双曲线于点E,连接BE.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求△ABE的面积.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已知A(﹣4,),B(﹣1,2)是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m≠0,m<0)图象的两个交点,AC⊥x轴于C,BD⊥y轴于D.(1)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在第二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m的值;(3)P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连接PC,PD,若△PCA和△PDB面积相等,求点P坐标.【答案】(1)解:当﹣4<x<﹣1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2)把A(﹣4,),B(﹣1,2)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把B(﹣1,2)代入y= 得m=﹣1×2=﹣2;(3)解:如下图所示:设P点坐标为(t,t+ ),∵△PCA和△PDB面积相等,∴• •(t+4)= •1•(2﹣t﹣),即得t=﹣,∴P点坐标为(﹣,).【解析】【分析】(1)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4<x<﹣1时,一次函数图象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然后把B点坐标代入y= 可计算出m的值;(3)设P点坐标为(t, t+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到• •(t+4)= •1•(2﹣ t﹣),解方程得到t=﹣,从而可确定P点坐标.2.如图,已知点D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B (0,3).过点A(5,0)的直线y=kx+b与y轴于点C,且BD=OC,tan∠OAC= .(1)求反比例函数y= 和直线y=kx+b的解析式;(2)连接CD,试判断线段AC与线段C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点E为x轴上点A右侧的一点,且AE=OC,连接BE交直线CA与点M,求∠BMC的度数.【答案】(1)解:∵A(5,0),∴OA=5.∵,∴,解得OC=2,∴C(0,﹣2),∴BD=OC=2,∵B(0,3),BD∥x轴,∴D(﹣2,3),∴m=﹣2×3=﹣6,∴,设直线AC关系式为y=kx+b,∵过A(5,0),C(0,﹣2),∴,解得,∴;(2)解:∵B(0,3),C(0,﹣2),∴BC=5=OA,在△OAC和△BCD中∴△OAC≌△BCD(SAS),∴AC=CD,∴∠OAC=∠BCD,∴∠BCD+∠BCA=∠OAC+∠BCA=90°,∴AC⊥CD;(3)解:∠BMC=45°.如图,连接AD,∵AE=OC,BD=OC,AE=BD,∴BD∥x轴,∴四边形AEBD为平行四边形,∴AD∥BM,∴∠BMC=∠DAC,∵△OAC≌△BCD,∴AC=CD,∵AC⊥CD,∴△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MC=∠DAC=45°.【解析】【分析】(1)由正切定义可求C坐标,进而由BD=OC求出D坐标,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由A、C求出直线解析式;(2)由条件可判定△OAC≌△BCD,得出AC=CD,∠OAC=∠BCD,进而AC⊥CD;(3)由已知可得AE=OC,BD=OC,得出AE=BD,再加平行得四边形AEBD为平行四边形,推出△OAC≌△BCD,∴AC=CD,∵AC⊥CD,∴△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MC=∠DAC=45°.3.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函数y1= (x>0)与y2=﹣(x<0)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B是函数y1= (x>0)图象上的两点,点P是y2=﹣(x<0)的图象上的一点,且AP∥x轴,点Q是x轴上一点,设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m、n(m≠n).(1)求△APQ的面积;(2)若△A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Q的坐标;(3)若△OAB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mn的值.【答案】(1)解:过点P、A、Q分别作PM x轴交x轴于点M,PN x轴交x轴于点N,QR AP轴交AP轴于点R,则四边形APMN、四边形PMQR、四边形ARQN是矩形,如图所示:∵点A的横坐标为m,且在函数上,AP∥x轴,且点P在函数上,∴点A(m, ),点P(-m, ),∴MN=m-(-m)=2m,PM= ,∴S矩形PMNA=2m╳ =8,∵四边形PMQR、四边形ARQN是矩形,∴S△PQM=S△PRQ, S△ANQ=S△ARQ,∴S△APQ=S△PRQ+ S△ARQ= S矩形PMNA=4(2)解:当PQ x轴时,则PQ=,,AP=2m,∵PQ=AP∴2m= ,∴m=∴ ,当PQ=AQ时,则(3)解:∵△OAB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OA=OB,∵A(m, ),B(n, ),∴∴mn=4.【解析】【分析】(1)过点P、A、Q分别作PM ⊥ x轴交x轴于点M,PN ⊥ x轴交x轴于点N,QR ⊥ AP轴交AP轴于点R,则四边形APMN、四边形PMQR、四边形ARQN是矩形,根据点A的横坐标为m,利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出点A的坐标和点P的坐标,最后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反比例函数培优50题(精)

反比例函数培优50题(精)

完美WORD 格式《反比例函数》培优50题一、选择题1.如图,在x 轴正半轴上依次截取OA 1=A 1A 2=A 2A …A n -1A n (n 为正整数),过点A 1、A 2、A 3、…、A n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与反比例函数yx >0)交于点P 1、P 2、P 3、…、P n ,连接P 1P 2、P 2P 3、…、P n -1P n ,过点P 2、P 3、…、P n 分别向P 1A 1、P 2A 2、…、P n -1A n -1作垂线段,构成的一系列直角三角形(见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 ( )A.n1n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2.如图,直线l 和双曲线交于A ,B 两点,P 是线段AB 上的点(不与A ,B 重合),过点A ,B ,P 分别向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是C , D ,E ,连接OA ,OB ,OP ,设A O C ∆面积是1S ,BOD ∆面积是2S ,POE ∆面积是3S ,则( ).A .123S S S <<B .123S S S >>C .123S S S =>D .123S S S =<3.(2011甘肃天水)有以下结论:①m <0;②在每一个分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③若点A(-1,a)、B(2,b)在图象上,则a <b ;④若点P(x ,y)在图象上,则点P 1(-x ,-y)也在图象上.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4.(2014m <0;②在每个分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③若点A (-1,a )、点B (2,b )在图象上,则a <b ;④若点P (x ,y )在图象上,则点P 1(-x ,-y )也在图象上.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5.若221(2)a a y a x +-=+为反比例函数,则a =________.6.(2013贵州六盘水)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是( )A .B .C .D .7x 1,y 1),(x 2,y 2),且x 1<x 2,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y 1>y 2 B .y 1<y 2 C .y 1=y 2 D .不能确定 8.若22(1)a y a x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取值为( )A .1B .-1C .±1D .任意实数9y z 成正比例,则x 与z 所成的函数关系为( ) A .正比例函数关系 B .反比例函数关系 C .不成比例关系 D .一次函数关系10.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正比例函数y =kx 中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11.已知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0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0<y 1<y 2 B .0<y 2<y 1 C .y 1<y 2<0 D .y 2<y 1<012.已知一块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以此蓄电池为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超过10A ,那么此用电器的可变电阻为( )A .不小于3.2ΩB .不大于3.2ΩC .不小于12ΩD .不大于12Ω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13.如图,已知双曲线k <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A 的中点D ,且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点A 的坐标为(-6,4),则△AOC 的面积为( )A.12 B .9 C .6 D .414.已知如图,A AB 丄x 轴于点B ,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 A.3 B.﹣3 C.6 D.﹣615.如图,点A 在双曲线B 在双曲线AB∥x 轴,C 、D 在x 轴上,若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 )A.1B.2C.3D.4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 2<y 3<y 1 B .y 1<y 2<y 3 C .y 3<y 1<y 2 D .y 3<y 2<y 117.已知一次函数y=kx+k-1和反比例函数 )18. 如图,双曲线A (2,2)与点B (4,m ),则△AOB 的面积为( ). A .2 B .3 C .4 D .5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19在第二象限的图象上有两点A 、B ,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1,3--,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C ,则△AOC 的面积为( ). A .8 B .10 C .12 D .2420.如图,正方形ABCD 位于第一象限,边长为3,点A 在直线y=x 上,点A 的横坐标为1,正方形ABCD 的边分别平行于x 轴、y ABCD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A .1<k <9 B .2≤k≤34 C .1≤k≤16 D .4≤k<1621.如图,每个底边为2x>0)的图像上,第1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横坐标为1,第2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横坐标为3,……以此类推,用含n 的式子表示第n 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 )A 22.已知点A (-2,1y ),B (3,2y )是反比例函数(0<k )图象上的两点,则有( ). A .210y y << B .120y y <<C .021<<y yD .012<<y y23.已知点A (2-,y 1)、B (5,y 2)、C (3,y 3 ) A .y 1<y 2<y 3 B .y 3<y 2<y 1 C .y 3<y 1<y 2 D .y 2<y 1<y 324.二次函数y=ax 2+b (b >0)与反比例函数 )25(0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2y x b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其中A (1,2),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x <1或x >2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3,1),以点O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B ,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22y k x b =+,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51x -<<B .0<<1x 或<5x -C .61x -<<D .01x <<或6x <-27.如图,双曲线k >0)经过矩形OABC 的边BC 的中点E ,交AB 于点D . 若梯形ODBC 的面积为3,则双曲线的解析式为( )A 、y 、y 、、y二、填空题:28.如果点A (﹣2,1y ),B (﹣1,2y ),C (2,3y )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那么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29.若函数52)1(-+=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 的值是 .30.已知y 与x -1成反比例,且当x =3时,y =2,则y 关于x31.(2012山东滨州)下列函数:①y =2x -1;③y =x 2+8x -2;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填序号). 32.若221(2)a a y a x +-=+为反比例函数,则a =________.33.正比例函数y 1=k 1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A (-1,2)和点B .当y 1<y 2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34.若点P 1(﹣1,m ),P 2(﹣2,n (0k <)的图象上,则m n .(填“>”,“<”或“=”)长为1,△ODE 是等边三角形,则k 的值为 .第35题 第36题 第37题 第38题36.如图,四边形OABC 是矩形,ADEF 是正方形,点A 、D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F 在AB上,点B 、E 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上,OA=1,OC=6,则正方形ADEF 的边长为 .37.如图,已知函数y=2x 和函数A 、B 两点,过点A 作AE ⊥x 轴于点E ,若△AOE 的面积为4,P 是坐标平面上的点,且以点B 、O 、E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k= ,满足条件的P 点坐标是 .38.如图,A 、B 是函数BC ∥x 轴,AC ∥y 轴,△ABC 的面积记为S ,则S= .39.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O 对称的两点,BC ⊥x 轴,垂足为C ,连线AC 过点D (0,-1.5).若△ABC 的面积为7,则点B 的坐标为 .第39题 第40题 第41题 第42题40.与一次函数b x k y +=22的图象交于A (-2,-1)和B 两点,点B 的纵坐标为-3,若21y 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4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AB 的顶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OC 是△OAB 的中线,点B ,C 在反比例函数(0x >)的图象上,则△OAB 的面积等于 .42.如图,反比例函数ABO 的顶点A ,点D 是OA 的中点,若反比例函数D ,则k 的值为 .43.已知点A (﹣1,y 1),B (1,y 2)和C (2,y 3)都在反比例函数y=(k >0)的图象上.则 (比较y 1,y 2,y 3的大小).44.已知如图,A,AB ⊥x 轴于点B,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第44题 第45题 第46题 第48题45O 在第一象限内交于P 、Q 两点,分别过P 、Q 两点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已知点P 坐标为(1,3)46.如图,在△ABO 中,E 是AB k >0)经过A 、E 两点,若△ABO 的面积为12,则k= .47. 某蓄水池的进水管每小时进水18m 3,10h 可将空池蓄满水,若进水管的最大进水量为20m 3,那么最少________h可将空池蓄满水.48.如图,点A B AB ∥x 轴,C .D在x 轴上,若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 . 49.如图,一次函数y=mx 与反比例函数A 、B 两点,过点A 作AM ⊥x 轴,垂足为M ,连接BM ,若S △ABM =3,则k 的值是 . 50.如图,⊙P 的半径是1,圆心P x >-2)的图像上运动,当⊙P 与坐标轴相切时,圆心P 的坐标为.。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D交y轴于P点(1)已知点A的坐标是(2,3),求k的值及C点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若△APO的面积为2,求点D到直线AC的距离.【答案】(1)解:∵点A的坐标是(2,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 ,点C与点A关于原点O对称,∴k=6,C(﹣2,﹣3),即k的值是6,C点的坐标是(﹣2,﹣3);(2)解:过点A作AN⊥y轴于点N,过点D作DM⊥AC,如图,∵点A(2,3),k=6,∴AN=2,∵△APO的面积为2,∴,即,得OP=2,∴点P(0,2),设过点A(2,3),P(0,2)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得,∴过点A(2,3),P(0,2)的直线解析式为y=0.5x+2,当y=0时,0=0.5x+2,得x=﹣4,∴点D的坐标为(﹣4,0),设过点A(2,3),B(﹣2,﹣3)的直线解析式为y=mx+b,则,得,∴过点A(2,3),C(﹣2,﹣3)的直线解析式为y=1.5x,∴点D到直线AC的直线得距离为:= .【解析】【分析】(1)根据点A的坐标是(2,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可以求得k的值和点C的坐标;(2)根据△APO的面积为2,可以求得OP的长,从而可以求得点P的坐标,进而可以求得直线AP的解析式,从而可以求得点D的坐标,再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求得点D到直线AC的距离.2.已知点A,B分别是x轴、y轴上的动点,点C,D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当四边形ABCD(A,B,C,D各点依次排列)为正方形时,称这个正方形为此函数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例如: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次函数y=x+1图象的其中一个伴侣正方形.(1)若某函数是一次函数y=x+1,求它的图象的所有伴侣正方形的边长;(2)若某函数是反比例函数y= (k>0),他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点D(2,m)(m<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m的值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若某函数是二次函数y=ax2+c(a≠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C、D中的一个点坐标为(3,4).写出伴侣正方形在抛物线上的另一个顶点坐标________,写出符合题意的其中一条抛物线解析式________,并判断你写出的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________.【答案】(1)解:如图1,当点A在x轴正半轴,点B在y轴负半轴上时,∵OC=0D=1,∴正方形ABCD的边长CD= ;∠OCD=∠ODC=45°,当点A在x轴负半轴、点B在y轴正半轴上时,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易得CL=小正方形的边长=DK=LK,故3a=CD= .解得a= ,所以小正方形边长为,∴一次函数y=x+1图象的伴侣正方形的边长为或(2)解:如图2,作DE,CF分别垂直于x、y轴,易知△ADE≌△BAO≌△CBF此时,m<2,DE=OA=BF=m,OB=CF=AE=2﹣m,∴OF=BF+OB=2,∴C点坐标为(2﹣m,2),∴2m=2(2﹣m),解得m=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3)(3,4);y=﹣ x2+ ;偶数【解析】【解答】解:(3)实际情况是抛物线开口向上的两种情况中,另一个点都在(3,4)的左侧,而开口向下时,另一点都在(3,4)的右侧,与上述解析明显不符合①当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外一个顶点为(4,1),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②当点A在x 轴正半轴上,点 B在 y轴正半轴上,点D 坐标为(3,4)时:不存在,③当点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在 y轴负半轴上,点C 坐标为(3,4)时:不存在④当点A在x 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D坐标为(3,4)时:另外一个顶点C为(﹣1,3),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是y= x2+ ;⑤当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D坐标为(3,4)时,另一个顶点C的坐标是(7,﹣3)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⑥当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一个顶点D的坐标是(﹣4,7)时,对应的抛物线为y= x2+ ;∵由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的定义知,一条抛物线有两个伴侣正方形,是成对出现的,∴所求出的任何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个数为偶数.【分析】解答此题时,要特别注意认真读题,分析题意,注意已知条件点A,B分别是x 轴、y轴上的动点,点C,D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函数培优试题1、如图1,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A 交双曲线x 1y =于点A ,连结OA 。

(1) 如图1,当点P 在x 轴的正方向上运动时,R t △AOP 的面积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R t △AOP 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2)如图2,在x 轴上的点P 的右侧有一点D ,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双曲线x1y =于点B ,连结BO 交AP 于点C ,设△AOP 的面积为S 1,梯形BCPD 的面积为S 2,则S 1与S 2的大小关系是 。

(3)如图3,AO 的延长线与双曲线x1y =的另一个交点是F ,F H ⊥x 轴,垂足为H ,连接AH ,PE ,试证明四边形APFH 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2、如图2,已知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9,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点B 在函数x k y =(k ﹥0,x ﹥0)的图象上,点P(m,n)是函数xk y =(k﹥0,x ﹥0)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中足分别是E 、F ,并设矩形OEPF 和正方形OABC 不重合部份的面积为S 。

(1)求B 点的坐标和k 的值。

(2)当S=29时,求点P 的坐标。

(3)写出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3,直线2x 21+分别交x 、y 轴于点A 、C ,P 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 B⊥x 轴,B 为垂足,S △ABP =9。

(1)求点P 的坐标。

(2)设点R 与点P 在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R 在直线PB 的右侧,作RT ⊥x 轴,T 为垂足,当△BRT 和△AOC 相似时,求点R 的坐标。

4、如图4,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m y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5、如图5,已知一次函数y=-x+8和反比例函数y=xk (k ≠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 、B 。

(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若△AOB 的面积为24,求k 的值。

6、已知如图6,反比例函数x8y -=与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求: (1)A 、B 两点的坐标。

(2)求△AOB 的面积。

7、如图7,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D ,OB =10,ta n ∠DOB =3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设点A 的横坐标为m ,△DOB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

8、如图8,双曲线x5y =在第一象限的一分支上有一点C(1,5),过点C 的直线y=-kx+b(k ﹥0)与x 轴交于点A(a ,0).(1)求点A的横坐标与k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该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另一个交点D 的横坐标为9,求△COD 的面积。

9、如图,在R t △ABO 的顶点A 是双曲线xk y =与直线y=-x-(k+1)在第二象限的交点,AB ⊥x 轴于点B ,且S △ABO =23。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 、C 的坐标和△AOC 的面积。

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AB =2,P 是BC 边上与B 、C 不重合的任意一点,D Q ⊥AP于Q ,当点P 在BC 边上移动时,线段DQ 也随着变化,设PA =x ,QD=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指出变量的取值范围。

11、如图11,已知C ,D 两点是双曲线xm y =在第一象限内的分支上的两点,直线CD 分别交x 轴、y 轴于A,B 两点,设C 、D 的坐标分别是(x 1,y 1),(x 2,y 2)连接OC 、OD 。

(1)求证y 1 ﹤OC ﹤y 1+1y m ; (2)若∠BOC =∠AOD =∂,tan ∂=31,OC =10,求直线CD 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S△POC =S △POD ,若存在,请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如图12,直线y=kx+4与函数xm y =(x ﹥0,m ﹥0的图象交于点A 、B ,且与x ,y 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

(1)若△COD 的面积是△AOB 的面积的2倍,求k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在(1)条件下,是否存在k 和m ,使得对于点(2,0),有∠APB =90°,若存在,求出k 和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如图13,R t △ABO 的顶点A 是双曲线xk y =与直线y=-x+(k+1)在第四象限的交点,A B ⊥x 轴于B ,且S △ABO =23。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 ,C 的坐标和△AOC 的面积。

14、已知反比例函数xk y =和一次函数y=-x-6。

(1)若它们的图象交于点(-3,m ),求m 和k 的值;(2)当k 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3)当k =-2时,设(2)中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分别为A ,B ,试判断,A,B 两点分别在第几象限?∠AOB 是锐角还是钝角?(直接写出结论)15、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一次函数y =2x+1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交点及原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16、如图16,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xk y =的图象上,且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a ,2a(a ﹥0),A C ⊥x 轴,垂足为点C ,且△AOC 的面积为2。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a ,y 1),(-2a ,y 2)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试比较y 1,y 2的大小;(3)求△AOB 的面积。

17、如图17,正比例函数y=kx(k ﹥0)与反比例函数x4y =的图象相交于A 、C 两点,过A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B ,过C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D ,试问:当k 取不同数值时,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有何变化?18、如图18,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经过点A (3-,b ),过点A 作A B ⊥x 轴于点B ,△AOB 的面积为3。

(1)求k 和b 的值;(2)若一次函数y=ax+1的图象经过点A ,并且与x 轴相交于点M ,求A O :AM 的值。

19、如图19,已知函数x4y =的图象和两条直线y=x ,y=2x 在第一象限内,分别交于P 1和P 2两点,过P 1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P 1Q 1、P 1R 1,垂足分别为Q 1、R 1;过P 2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P 2Q 2、P 2R 2,垂足分别为Q 2,R 2,求矩形OQ 1P 1R 1和OQ 2P 2R 2的周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及说出这个规律。

20、如图20,直线y=k 1x+b 与双曲线y=xk 2只有一个交点A(1,2),且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AD 垂直平分OB ,垂足为D ,(1)求直线与双曲线的解析式。

(2)A 为BC 的中点。

21、如图21,△AOC 的面积为6,且C B :BA =3:1,求过点A 的双曲线的表达式。

22、已知反比例函数y=x12的图象和一次函数y=kx -7的图象都经过点P (m,2).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果等腰梯形ABCD 的顶点A 、B 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顶点C 、D 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两底AD 、BC 与y 轴平行且A 与B 的横坐标分别为a 和a+2,求a 的值。

23、如图23,直线AB 过点A (m,0)、B(0,n)(m ﹥0,n ﹥0)。

反比例函数为xm y =的图象与AB 交于C 、D 两点。

P 为双曲线xm y =上任意一点,过P 作P Q ⊥x 轴于Q ,PR ⊥y 轴于R ,请分别解答下列问题:(1)若m+n =10,n 为何值时的△AOB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2)若S △AOC =S △OCD =S △ODB ,求n 的值。

24、如图24,两条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A (1,6),B (a ,2),C(b ,2),D (a ,6)。

连结AB 、BC 、CD 、DA ,(1)求B 、C 、D 三点的坐标;(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5、如图,直线y=-x+1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P(a,b)为双曲线 (x x21y =0)上的一点,P M ⊥x 轴于M ,交AB 于E ,PN ⊥y 轴于N ,交AB 于F 。

(1)求△EOF 的面积(用a,b 的代数式表示);(2)△EOF 和△BO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简要说明理由。

2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ax+b 与双曲线)0(k xk y =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2,m),与x 轴交于点C ,AB ⊥x 轴于B ,且S △AOB =3,若△ABC 的面积是△AOB 的面积的2倍,求双曲线和直线的解析式。

27、已知反比例函数x2k y =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b),(a+1,b+k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A 在第一象限,且同时在上述两个函数的图象上,求点A 的坐标;(3)利用(2)的结果,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8、如图,直线y=2x 与双曲线x8y 相交于点A 、E ,直线AB 与双曲线交于另一点B(m ,n),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C 、D ,且m=2n 。

直线EB 交x 轴于点F 。

(1)求A 、B 两点的坐标;(2)请判断△COD 和△CBF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9、如图1,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5,点M 在AB 边上,且AM =6。

(1)动点D 在AC 边上运动,且与点A 、C 均不重合,设CD =x 。

①设△ABC 与△ADM 的面积之比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当x 取何值时,△ADM 是等腰三角形?说明你的理由。

(2)如图2所示,以如图1中的BC 、CA 为一组邻边的矩形ACBE 中,动点D 在矩形边上运动一周,能使△ADM 是以∠AMD 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共有几个?(直接写出结果即可)30、设a ,b 是关于x 的方程kx2+2(k-3)x+(k-3)=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k 是非负整数),一次函数y=(k-2)x+m 与反比例函数x n y =的图象都经过点(a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