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瓶欣赏(鹅颈瓶)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古代陶瓷瓶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品。
它们的样子多种多样,每一种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古代陶瓷瓶的造型多种多样。
有的瓶子呈圆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呈葫芦形等等。
这些不同的形状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展示了古代陶瓷工艺的精湛和多样性。
古代陶瓷瓶的装饰十分讲究。
瓶子的表面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纹饰,如花卉、动物等。
这些纹饰可以是刻画在瓶子上的,也可以是通过绘画技法绘制而成的。
无论是刻画还是绘制,都需要工匠们的巧手和精湛技艺。
古代陶瓷瓶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可以是素色的,如白色、黑色等;也可以是彩色的,如蓝色、绿色等。
这些不同的颜色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美感,同时也展示了古代陶瓷工艺的丰富和多样性。
古代陶瓷瓶的材质通常是陶瓷或瓷器。
陶瓷是一种由黏土制成的材料,经过烧制而成的。
它的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耐热性。
瓷器则是一种高级的陶瓷制品,它比普通陶瓷更加精细和耐用。
古代陶瓷瓶的用途也是多样的。
有的瓶子用来盛放酒水,有的用来盛放花卉,还有的用来盛放香料等。
不同的瓶子有不同的用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
古代陶瓷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黏土或瓷土,经过过滤和搅拌,使其成为柔软的泥料。
然后,将泥料制成所需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
接下来,需要对瓶子进行雕刻或绘画,以增加其装饰效果。
最后,将瓶子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使其变得坚硬和耐用。
古代陶瓷瓶的保存和传承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由于瓶子的材质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撞击和损坏。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它们。
另外,还需要传承陶瓷制作的技艺和工艺,以确保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
古代陶瓷瓶以其独特的样子和精美的装饰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它们的造型多样,装饰精美,颜色丰富。
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容器,更是艺术品。
古代陶瓷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耐心。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为后人所欣赏和研究。
蓝釉黑彩花卉纹瓷长颈瓶简介
蓝釉黑彩花卉纹瓷长颈瓶简介
本简介介绍了一件蓝釉黑彩花卉纹瓷长颈瓶。
这件瓷器采用珍贵的蓝釉黑彩工艺制作而成,外观典雅华丽。
瓷瓶高约50厘米,整体呈长颈状,瓶口微微撇口,设计精巧。
这件长颈瓶以花卉为主题,以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优美的花卉纹饰。
瓶身分为三层,每层都精心绘制了不同的花卉图案。
在蓝釉的底色上,黑彩细腻地勾勒出各种花朵的轮廓和纹理,使整个花卉图案更加立体生动。
细腻的工艺展现了制作人员的高超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长颈瓶的造型线条流畅自然,体现了古代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瓶颈细长,瓶底平稳,整个瓷瓶的比例协调美观。
这种造型设计既展现了长颈瓶的高贵典雅,又使瓷瓶更具实用性。
蓝釉黑彩花卉纹瓷长颈瓶是中国传统瓷器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饱含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和文化的印记。
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华丽的花卉纹饰,使其成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追逐的对象。
这件瓷长颈瓶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赠礼之选,都兼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宋代定窑执壶欣赏
宋代定窑执壶欣赏从五代后期开始,定窑壶类一改唐代以来那种浑厚古朴的传统造型模式,壶流逐渐变长,形体日趋秀巧。
到了北宋时期,壶类的造型更是丰富多彩,并多配有温碗,常见的有葫芦形、瓜楞形以及造型复杂的仿生壶等。
壶的流、柄也更具装饰性,有圆形或多角形短流、细长的弯流、龙首形流等。
定州净众院塔基出土的白釉小壶,直口、短颈、矮腹,肩部安管状短流,另一侧安扁泥条曲柄,宽圈足,覆盖形盖,顶部有瓜蒂形钮,这种小壶的短流还保留这一点唐代风格,主要流行于五代至北宋早期,河北省正定县五代墓葬以及长沙近郊五代墓葬中也有同类小壶出土。
北宋定窑白釉葫芦形执壶(图1)葫芦形执壶是北宋早、中期十分流行的一种形式,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以及江西景德镇青白瓷中都有这种造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窑白釉葫芦形执壶(如图1),壶身为葫芦形,腹部安细长的湾流,另一侧安扁泥条曲柄,圈足,壶的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比例协调。
同类器物吉林省哲里木盟库伦旗辽大安六年(1080年)墓和辽宁省新民巴图营子辽墓都有出土。
北宋定窑白釉莲花瓣纹葫芦形执壶(图2)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定窑白釉莲花瓣纹葫芦形执壶(如图2),壶身上下两部分的肩、腹用深刀雕刻覆仰莲瓣纹,这种浅浮雕式的莲瓣纹与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出土刻花净瓶、盖罐上的莲瓣纹完全一样,同类器物还见有法国巴黎国立亚洲美术馆收藏的白釉刻花缠枝牡丹纹葫芦形执壶以及定州市出土的白釉刻花带温碗葫芦形执壶。
北宋白釉翻带温碗葫芦形执壶(图3)宋代的执壶大多都配有温碗,温碗的尺寸略大于执壶,用来盛放热水温酒,图3是定州市出土的白釉刻花带温碗葫芦形执壶,执壶出土时已经破碎,口部残缺,但其余部分基本完好,壶身通体刻大朵的牡丹花,壶流塑成龙首形,环形柄采用一根窄泥条盘成,泥条之间互留缝隙,然后用两组圆形小泥饼将其黏接成一体,看上去颇有镂空的效果。
温碗为六瓣花口,瓜楞腹,外壁满刻缠枝牡丹。
这件执壶的造型以及装饰极为考究,在目前所见同类器物中装饰最为华丽,堪与富丽堂皇的金银器相媲美。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古代陶瓷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既是一种实用的器皿,又是一种艺术品。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多种多样,形态各异,每一种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形状。
古代陶瓷瓶有圆形、方形、梅瓶形、葫芦形等等。
其中,圆形的陶瓷瓶最为常见,它们通常有一个宽口和一个窄颈,底部呈圆形或圆锥形。
方形的陶瓷瓶则比较少见,它们的四面都是平的,有的还会在四面上绘制花纹或文字。
梅瓶形和葫芦形的陶瓷瓶则比较罕见,它们的形状都比较特殊,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还要考虑它的装饰。
古代陶瓷瓶的装饰通常是通过绘画或刻划来实现的。
绘画是最常见的装饰方式,绘制在瓶子表面的图案通常是花卉、人物、山水等,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性。
刻划则相对较少见,通常是在瓶口或瓶底刻上一些文字或纹饰,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还要考虑它的材质。
古代陶瓷瓶通常是用陶土制作的,陶土是一种天然的材料,质地柔软,易于塑造。
制作陶瓷瓶的过程通常分为制胎、刻花、烧制等几个步骤。
制胎是将陶土制成瓶子的形状,刻花是在瓶子上进行装饰,烧制则是将瓶子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变得坚硬和耐用。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还要考虑它的用途。
古代陶瓷瓶既可以用来盛放液体,如水、酒等,也可以用来盛放固体,如米、麦等。
在古代,陶瓷瓶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器皿,还是一种重要的礼品和文化象征。
人们常常将精美的陶瓷瓶作为礼物赠送给亲友,以表达自己的祝福和敬意。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不仅仅是一种外观,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通过对古代陶瓷瓶的样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和记忆。
通过欣赏古代陶瓷瓶的样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古代陶瓷瓶的样子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对古代陶瓷瓶的样子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瑰宝和魅力。
古瓷瓶欣赏——鹅颈瓶
古瓷瓶欣赏——鹅颈瓶
古瓷瓶欣赏——鹅颈瓶鹅颈瓶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名称】: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类别】:瓷器【年代】:北宋【文物原属】:北宋汝官窑烧制,御用官瓷。
【文物现状】: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出土【简介】:口径5.8厘米,足径8.4厘米,高19.6厘米。
敞口细颈,下有圈足,颈部长腹分别刻以折枝莲花,器表满施天蓝釉,光亮滋润,布满开片。
瓷瓶为传世御用汝瓷中绝无仅有,也为刻花汝官瓷的鉴定提供了实物依据。
刻花鹅颈瓶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用刻花装饰,更饰以天蓝釉,保存完整无缺,实在弥足珍贵。
天蓝釉刻菊花纹长颈瓶介绍
天蓝釉刻菊花纹长颈瓶介绍天蓝釉刻菊花纹长颈瓶,那可真是一件妙物啊。
这瓶子一入眼,首先让人着迷的就是那颜色,天蓝釉啊,就像晴朗天空的颜色,蓝得那么纯净,那么让人心醉。
你看那天空,万里无云的时候,一片湛蓝,就跟这瓶子的釉色一模一样。
这种蓝啊,不是那种深沉压抑的蓝,而是透着一股清爽劲儿,看着它,就仿佛自己置身于一片广阔的蓝天之下,心情一下子就开阔起来了。
再看那上面刻着的菊花纹。
菊花,咱们中国人都熟悉啊,它可是花中的君子呢。
这瓶子上的菊花纹刻得那叫一个精致。
花瓣细细弯弯的,像是一个个小月牙儿簇拥在一起,组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菊花。
每一片花瓣都像是被工匠赋予了生命一样,有着自己的姿态。
你说这工匠得多厉害啊,就像厨师做菜一样,能把食材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
这菊花纹在天蓝釉的映衬下,就像是蓝天上盛开的一朵朵祥云似的,既优雅又神秘。
这长颈瓶的形状也很有讲究呢。
长颈啊,就像天鹅的脖子一样,优雅而修长。
瓶身圆润饱满,就像一个刚刚吃饱饭、圆滚滚的小胖子,可又不失优雅的气质。
整个瓶子拿在手里,你能感觉到它的分量,这可不是那种轻飘飘的东西,就像一个有内涵的人,表面看着可能普普通通,但一接触就知道他肚子里有货。
这种天蓝釉刻菊花纹长颈瓶啊,放在家里那可不得了。
就好比家里请来了一位高雅的客人,它往那一放,整个屋子的格调都提升了。
你要是把它放在客厅的博物架上,周围那些普通的小摆件立马就黯然失色了。
就像一群普通人中间突然来了一个大明星,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
客人一进门,保准先被这个瓶子吸引住,说不定还得凑上前去仔细端详一番呢。
我曾经见过一个朋友家里有这么一个类似的瓶子。
那时候我一进去就感觉他家和别人家不一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雅气息。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这个瓶子的功劳。
它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天蓝釉散发着柔和的光泽,菊花纹像是在光影中跳动一样,我就站在那儿看了半天,越看越觉得好看,就像看一个绝世美女一样,怎么看都看不够。
这瓶子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瓷器,它更像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中国古代瓷器瓶型图解
中国古代瓷器瓶型图解自古至今中国瓷器中瓶类占了主要的地位,前期的瓶类主要是饮用器,后来成为储藏器和陈设观赏器。
现将各类瓶型作一简介,简介之文字内容大多借助网友文章,配图是我选择的,所配图片极大部分是博物馆藏品,倘有不对请指正。
1、尖底瓶:新石器时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汲水器,红陶质,手工制作。
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多绳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
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尖底瓶略有不同。
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
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
古时尖底或锥形体的瓶、盆、瓮较多,除了上述所说的尖底瓶取水方便外,我认为这些器具有利于加热,比如这样的形状可以很方便的插入燃烧后的火灰中。
这些器具的下半部大都没有纹饰,也是这个原因。
在某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甚至成为一种风格,宋以前的高古陶瓷中常见。
2、传瓶: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器形,即单口,双腹并联的双缡尊,自铭“传瓶”.目前仅发现两件,分别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者出土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
此类瓶的形态主要适用于特殊场合,比如祭祀等,基本上是一种艺术性的行为。
3、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
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
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
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
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4、多角瓶: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由三国、两晋时的古仓罐演变而来。
一件磁州窑白釉褐彩嘟噜瓶文字考证
日本某小拍公司曾出现一件磁州窑白釉褐彩小瓶,该器物溜肩,收腹,圈足,整体造型浑圆饱满,依其形制,也可称为嘟噜瓶。
整体施白釉,以褐彩绘双鱼纹,鱼游于水藻间,水波暗动,极为形象,富有灵气,另一侧书写二字。
器物外壁施釉不到底,但修胎规整。
磁州窑是古代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其窑场以邯郸市磁县观台镇为中心,加之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的窑厂,比如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等,整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
根据相关考证,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南宋至明清仍继续烧制,历史悠久,生命力极强,流传了大量器物。
磁州窑一直使用当地出产的含有少量铁成分的大青土等原料制胎,再以陶轮手拉坯、印坯、粘接或手捏等方法成型。
为了体现“以白为美”的北方审美情趣,窑工们开创性地使用了化妆土,掩盖高温烧成后的灰白或灰黄色胎体,制成了化妆白瓷。
富有创造性的磁州窑匠,在宋、金、元时代共创造了三十多种装饰陶瓷技法,尤其是铁锈花技法装饰的白地黑花瓷器,黑白对比强烈鲜明,一改宋代以前我国南青北白的单色装饰方式,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单色釉局限。
画师们以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妙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绘于瓷器上,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资料,磁州窑瓷器真可谓是一部历史民俗图像汇。
这件器物是嘟噜瓶的造型,主要流行于我国金代、元代时期的北方地区,在当时用于贮存酒水。
关于嘟噜瓶名字的由来,有一种观点是“嘟噜”的发声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
另一种观点是这类瓶子口小腹大,在倾倒的时候发出“嘟噜嘟噜”的声响,故称之为因此得名嘟噜瓶。
这件器物绘有鱼藻纹。
鱼藻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其以鱼类为主,莲荷、浮萍和水草为辅。
从蛮荒时代开始,人们就对鱼充满了一种神秘的崇拜,产生了鱼纹的图腾[1]。
元代以后,在多样性及层次化的审美标准下,鱼藻纹构图日趋繁复。
磁州窑以白釉黑彩绘鱼藻纹最为丰富,也有刻划花品种。
古瓷瓶欣赏(赏瓶)
古瓷瓶欣赏——赏瓶赏瓶简介:赏瓶,为雍正一朝最新出现的一种造型,作赏赐之用。
其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传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
赏瓶一般采用这样固定模式的纹饰,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
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青”“莲”合在一起,包含着清中晚期社会的意愿,希望时政“清廉”。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
瓶撇口,长颈,肩凸起弦纹,圆腹,圈足略高微向外撇。
主体图案青花绘缠枝莲,辅以海水、如意云头、蕉叶、回纹、变形莲瓣和忍冬纹等边饰。
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
清代皇帝特制赏瓶用于赏赐有功的大臣,始于雍正,终于宣统,其器型有一定之规。
此件赏瓶十分精致,是一件标准的官窑器。
清雍正,压道粉彩凤凰牡丹大赏瓶品名:清乾隆金彩扎道地珐琅彩四开光花鸟赏瓶尺寸:高28cm备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介绍:该瓶为四开光瓷胎画珐琅瓶,四开光处均绘花鸟图案,其中一开光处所绘荷花水禽花卉禽鸟无一不精,远景处以兰料退染出几抹淡云,显示出天高地远。
令人称绝的荷带露珠,此画工曾被世人称之为雍正四绝之一,此开光处荷叶上以放大镜观之,居然露珠点点,晶莹剔透。
品名:清乾隆珐琅彩开光西洋母子人物图赏瓶尺寸:高26.9cm备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介绍:清乾隆珐琅彩西洋人物母子图赏瓶:该瓶为单开光,开光处所绘西洋母子图,母端庄、慈祥,子顽皮、天真,画工精到,乃乾隆珐琅彩典型器物,开光以外为料彩缠枝莲极,瓶颈处为瓷塑包袱,瓶口为金口,底座为变形徊纹,从纹饰图案可知此器乃清廷后宫之物。
品名:清乾隆珐琅彩开光西洋母子人物图赏瓶尺寸:高26.9cm备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介绍:清乾隆珐琅彩西洋人物母子图赏瓶:该瓶为单开光,开光处所绘西洋母子图,母端庄、慈祥,子顽皮、天真,画工精到,乃乾隆珐琅彩典型器物,开光以外为料彩缠枝莲极,瓶颈处为瓷塑包袱,瓶口为金口,底座为变形徊纹,从纹饰图案可知此器乃清廷后宫之物。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每月一珍上海博物馆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每⽉⼀珍上海博物馆跨海归来正在上海博物馆第⼆展厅举⾏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明清贸易瓷展》中有⼀件造型奇特的双管瓶,这是⼀件清代康熙年间⽣产的外销瓷器,由景德镇制造,销往遥远的欧洲⼤陆。
双管瓶是⼀种造型⾮常特别的器物,双⼝连体,器腹中间隔断不通,可以同时盛放两种液体(图1动画),其来源可能与16世纪意⼤利当地⼀种软陶油醋罐有关,因⽽亦可称之为油醋瓶。
类似的器物在⽐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和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图2组)也有收藏,只是在器⾝装饰上略微有些不同。
馆藏的这件油醋瓶直接仿制⾃欧洲的玻璃器(图3组),通体⽤青花满绘花、果和昆⾍,可以辨认的有葡萄、⽯榴、桃⼦、牵⽜花、菊花、兰花以及蝴蝶和蜻蜓,繁⽽不乱(图4)。
双管的外⼝沿和圈⾜上都有⼀周三⾓形的波浪纹,双管的内⼝沿还有⼀圈卷云纹(图5组)。
整器造型新颖,纹饰丰富,画风草逸,是民窑外销瓷中的精品。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共有⼀对(图6),均来⾃于荷兰收藏家倪汉克先⽣的捐赠,是他的外祖⽗、⽗亲及其本⼈历年来共同收藏的外销瓷中的精品。
倪汉克先⽣的外祖⽗本·范·希斯(Ben van Hees)⾃20世纪20年代晚期即开始收藏中国外销瓷,他的⽗亲也⾮常着迷于这种精美的器物。
⽽这些瓷器上的奇妙设计和纹饰深深的吸引了当时年幼的倪汉克,他好奇瓷器上画的男⼈为什么都穿着裙⼦,留着长发、还扎着马尾,于是便开始学习欣赏中国瓷器并逐渐建⽴起⾃⼰的收藏(图7)。
2007年,倪汉克先⽣参与赞助了上海展览中⼼举办的欧洲19世纪绘画艺术博览会,并参观了上海博物馆。
在这⾥,他饱览了对他来说极为罕见的官窑瓷器,也发现对中国本⼟⽽⾔,在欧洲相当常见的中国外销瓷却⼗分稀少。
这使他决定将家族三代⼈收藏的瓷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让那些外销瓷器在三百年后结束欧洲⼤陆的旅程重新回归中国。
2008年,倪汉克先⽣珍藏的97件瓷器悉数⼊藏上海博物馆,并于次年“海帆留踪——荷兰倪汉克捐赠明清贸易瓷展”中⾸次向世⼈展⽰了它们迷⼈的风姿。
河南省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
第一当然是贾湖骨笛了,经碳十四测定,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了。
骨笛是仙鹤的腿骨制成的,七孔,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
这是一种竖吹骨笛,可以演奏七声音阶的曲子,颠覆了中国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旧论。
曾用此笛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还能够演奏的乐器了。
第二是杜岭方鼎,作于3500年前的商代早期。
出土时是一对,高约一米,体量巨大,巨大的方鼎只可能属于商王,从而断定其出土地郑州商城为商代早期都城。
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装饰有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
第三是妇好鸮尊。
妇好,是商王武丁妻子,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女将军。
尊,是一种盛酒礼器。
鸮就是猫头鹰,虽然现在被视为不吉利,但在中国古代,却被视为战争之神。
鸮尊造型独特,鸮头高昂,两眼圆瞪,鸮尾垂地,与粗壮的双足形成三点一面,形成支撑。
第四是玉柄铁剑。
它也许是九大镇院之宝中外观上最不起眼的,却是有着极高考古价值的一件宝贝。
玉柄,铜芯,铁刃,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为一体,制作精美。
剑刃为铁质,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第五个是莲鹤方壶。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
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莲鹤方壶铸作技艺卓越精湛,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
”第七是四神云气图,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敦煌之前的敦煌。
长五米,宽三米,底色为红色,朱砂绘就,历经千年,鲜艳如新。
第六是云纹铜禁。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
云纹铜禁的铸造工艺精湛复杂,系中国最早的用失蜡法制造的青铜器,2500多年前,竟然雕造了254块“蜡模”,铸造出如此复杂的器物,这让人难以想象!云纹铜禁的出土,一举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而且证明了失蜡法并非舶来品,而是中国固有铸造技术。
第八是武曌金简。
此简于1982年在中岳嵩山“登封坛”一个石头缝里被发现,九九纯金打造,上刻“上言: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中国古代陶瓷瓶罐器型大全,长知识!
中国古代陶瓷瓶罐器型大全,长知识!古代盛饭喝水的器皿多是陶瓷制品,并且品种繁多,即便是装酒的壶都有很多种。
这些陶瓷的瓶瓶罐罐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的漂亮,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很可惜这些如今罕见的陶瓷瓶罐今天大多已经损坏或遗失,随着时间的流逝存留下来的将越来越少。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赏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
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
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之一。
蒜头瓶: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蓝釉、酱釉等各种单色釉品种。
明嘉靖蒜头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装饰;明成化蒜头瓶,仅口部作花瓣状,耳为随意堆塑;明正德蒜头瓶,在瓶腹上设出戟;明万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
清代蒜头瓶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
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柳叶瓶: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又有“美人肩”之称。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辽代长颈瓶的特征
辽代长颈瓶的特征辽代长颈瓶是辽代文物中的一种瓷器,具有独特的特征。
下面我将从形状、纹饰、釉色等方面,对辽代长颈瓶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辽代长颈瓶的形状独特,通常由颈部、腹部和底部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颈部,它的特点是颈长而细,有时甚至超过瓶身的一半长度。
颈部直立而优雅,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其次是腹部,腹部相对较短而宽,呈圆形或类圆形,整体上看起来稳定而富有力量感。
最后是底部,通常为平底,可以使长颈瓶站立稳定。
辽代长颈瓶的纹饰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几何纹、动植物纹和人物纹等。
几何纹是辽代长颈瓶上最常见的纹饰,如回纹、莲瓣纹等,这些纹饰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一种简约而不失美感的印象。
动植物纹是辽代长颈瓶上另一种常见的纹饰,如龙纹、鸟纹等,这些纹饰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人物纹是辽代长颈瓶上较为罕见的纹饰,但也有一些长颈瓶上出现过人物纹,如官员、士兵等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辽代长颈瓶的釉色也是其独特之处。
辽代的瓷器釉色以青瓷和白瓷为主,辽代长颈瓶一般以青釉为主,青釉质地细腻,釉色翠绿晶莹,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有些辽代长颈瓶还会在青釉上配以白釉或黑釉,形成层次感和对比效果,使整个长颈瓶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特征之外,辽代长颈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首先是制作工艺精湛,瓷体细腻坚实,釉面光滑细腻,细节处理精细,展现了辽代的瓷器制作水平。
其次是辽代长颈瓶的尺寸多样,有的较小,适合用于装饰或收藏,有的较大,适合用于实用或摆放在庭院等开阔空间。
此外,辽代长颈瓶的保存状态较好,有不少完整无缺的文物流传至今,为研究辽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辽代长颈瓶具有形状独特、纹饰丰富、釉色独特等特点,是辽代瓷器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通过对辽代长颈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辽代的瓷器制作工艺、审美观念以及历史文化背景。
这些长颈瓶不仅是艺术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汝窑文化
罗卜尊
返回
由诗句“玉壶先春”得 名。 人们多把这种瓶的 创烧时代定在北宋。
它的特征为撇口、细颈、 圆腹、圈足, 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 匀称的瓶体。 自它问世后就惹人喜爱,
是自宋汝窑瓷器中具有 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
玉壶春瓶
所谓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 肩、瘦底,圈足的瓶式, 以口小只 能插梅枝得名, 做盛酒的用具。
课题研究成果:汝窑展示
汝窑历史发展及现状
概况 得以发展的有利条件
发展过程 现状
现状
流传到今天的真品共67.5件。全世界收藏有汝 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十家。北京故宫博物院17 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 上海博物馆8件、 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 天津博物馆1件、 广东 省博物馆0.5件、 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 日本现存4件、 美国现存5件、 英国私人收藏1 件。
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 明代前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 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制,但鲜有以假乱真者。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 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 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拍卖价值
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 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 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更是创下5000万港元的 天价。
古代一流瓷瓶
古代一流瓷瓶南宋龙泉窑青磁长颈瓶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北宋定窑划花莲纹长颈瓶(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北宋定窑划花莲纹长颈瓶(底)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金定窑白釉长颈瓶(正面)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金定窑白釉长颈瓶(口部)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金定窑白釉长颈瓶(底部)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1971年河南省安阳县范粹墓出土△ 隋白瓷长颈瓶隋代丰宁公主墓出土高2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2厘米隋褐釉模印人物长颈旋纹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唐白瓷长颈瓶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唐白瓷长颈瓶国家博物院藏△ 法王寺二号地宫发掘图片白釉长颈净瓶唐白瓷长颈瓶登封市法王寺2号塔地宫出土《雍正十二美人图》之“持表对菊”金定窑白瓷长颈瓶长颈族是来自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现在仅存的人数不足200,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在缅甸他们被称之喀伦族。
与缅甸第三大民族克伦族相似,女性都是要带着铜环生活的。
长颈族一直以来都是以脖子长为美,所以才会有如此称号。
北宋钧窑天蓝釉紫斑长颈瓶大英博物馆藏南宋修内司窑青瓷长颈瓶南宋官窑青磁八角瓶南宋修内司官窑长颈瓶(整体) 大英博物馆藏哥窑青釉弦纹瓶南宋官窑青釉长颈瓶(正面) 大英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长颈瓶(底部) 大英博物馆藏白釉花口长颈瓶白地绿釉剔刻牡丹纹长颈瓶东京· 出光美术馆白地黑彩绿釉剔刻牡丹纹长颈瓶奈良· 大和文华馆白地黑彩绿釉剔刻牡丹纹长颈瓶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白地黑彩绿釉牡丹纹长颈瓶金时代黑釉褐斑线条长颈瓶北宋-金时代白地褐彩长颈瓶东京富士美术馆白地黑彩牡丹纹长颈瓶东京· 町田市立美术馆白地黑彩草叶纹长颈瓶北宋-金时代吉州窑白地铁绘唐草纹瓶元代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冲引扬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元吉州窑开窗牡丹纹彩绘长颈瓶(正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元吉州窑开窗牡丹纹彩绘长颈瓶(侧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元吉州窑开窗牡丹纹彩绘长颈瓶(背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元吉州窑开窗牡丹纹彩绘长颈瓶(底部)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南宋至元吉州窑梅纹长颈瓶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南宋至元吉州窑海水纹长颈瓶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雍正十二美人图》之“观书沉吟”项氏墓出土明万历青花梅兰竹纹长颈瓶清早期黑釉长颈瓶(正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早期黑釉长颈瓶(底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雍正白釉暗刻龙纹直口长颈瓶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雍正白釉暗刻龙纹长颈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雍正天蓝釉长颈瓶(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雍正天蓝釉长颈瓶(底部款识)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青花龙纹长颈瓶(正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青花龙纹长颈瓶(背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漳州窑长颈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仿哥釉莲瓣纹长颈瓶(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美丽的宋汝官窑极品天蓝釉鹅颈瓶艺术欣赏
美丽的宋汝官窑极品天蓝釉鹅颈瓶艺术欣赏
美丽的宋汝官窑极品天蓝釉鹅颈瓶艺术欣赏
2014-08-31 09:51古玩交流
宋五大名窑以其优美的造型散发出古朴高雅的气韵,成就世界瓷史上的颠峰之碑,尤其是汝窑为魁。
但从某些人收藏的和博物馆所展出的67件“洗、碗、盆”上尚看不出那种动人的丰姿。
这只天蓝釉鹅
颈瓶高19厘米,天蓝泛绿的翠色和镶满千万颗“珍珠”的气泡给人以优美神秘的悦感。
河南博物院有一只出土的,(比这只高5毫米)被列为一级文物,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据说全世界天蓝釉汝瓷只发现了5只,这是第六只,她的现世打破了河博鹅颈瓶“独一无二的汝瓷瑰宝”的说词,她比河博的略小一点,是河博鹅颈瓶的妹妹,虽没刻花,但釉色、纹片和气泡比那只漂亮,那只口有脱釉,底是垫足所烧。
这只整器完美,全釉裹足支烧,而三根支钉钉在圈墙正底,难度极大,是汝官窑仅见的支钉形式,使瓶身不露胎,至臻完美无缺。
她将以独特的神韵展示汝瓷的魅力。
暗光下釉变绿色美丽的蝉翅冰裂纹
不用放大镜可见的气泡
少有的圈足墙底支钉痕可见香灰胎
口沿釉薄处可见粉红色
美丽的包浆和气泡
死亡气泡和破裂气泡占气泡总量的80%以上
与下图河南博物院天蓝釉鹅颈瓶对比看看哪个更美
河南博物院藏窑址出土天蓝釉鹅颈瓶高19点5厘米。
(1)鹅颈瓶
(1)鹅颈瓶
鹅颈瓶是因瓶之颈长而粗似鹅颈而得名,它是众多瓶中的一种制式。
鹅颈瓶的造型起源于汉代,从那时起历代都有烧制。
图为北宋耀州窑生产的刻花缠枝莲纹鹅颈瓶。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此瓶造型庄重、典雅;通体施青釉,釉质肥厚滋润。
瓶口以卷草纹作饰;瓶腹上以刻缠枝莲纹构成主题装饰;腹部下方则以仰莲瓣纹作衬托。
整个图案清晰明快,刻花线条自然流畅,技艺娴熟,是耀州窑刻花瓷中的精品。
耀州窑刻花瓷具有典型的西北地域的文化气息特征,遒劲、洒脱的"半刀泥"[专业术语]刻花技法将肥硕而略显夸张的图案表现得极具西北浓郁的地方特色。
刻花所展示画面凸显的阴阳面有着强烈的立体感,这种有别于其他瓷窑刻花的表现形式,是耀州窑能够立足于大西北地区并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瓷瓶欣赏——鹅颈瓶
鹅颈瓶
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名称】: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类别】:瓷器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北宋汝官窑烧制,御用官瓷。
【文物现状】: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出土
【简介】:
口径5.8厘米,足径8.4厘米,高19.6厘米。
敞口细颈,下有圈足,颈部长腹分别刻以折枝莲花,器表满施天蓝釉,光亮滋润,布满开片。
瓷瓶为传世御用汝瓷中绝无仅有,也为刻花汝官瓷的鉴定提供了实物依据。
刻花鹅颈瓶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用刻花装饰,更饰以天蓝釉,保存完整无缺,实在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