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连加、连减
二年级数学下:连加、连减(参考教案二)
二年级数学下:连加、连减(参考教案二)(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70-20-40=80-50-10=65-5-20=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
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
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128+34+23=启发提问:(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怎样计算?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
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
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得出: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
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二年级下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年级下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一、连加题1. 25 + 30 + 15 =-解析:先算25 + 30 = 55,再算55 + 15 = 70。
答案:70。
2. 18 + 22 + 30 =-解析:18 + 22 = 40,40 + 30 = 70。
答案:70。
3. 32 + 28 + 10 =-解析:32 + 28 = 60,60 + 10 = 70。
答案:70。
4. 15 + 25 + 35 =-解析:15 + 25 = 40,40 + 35 = 75。
答案:75。
5. 20 + 30 + 20 =-解析:20 + 30 = 50,50 + 20 = 70。
答案:70。
6. 12 + 18 + 20 =-解析:12 + 18 = 30,30 + 20 = 50。
答案:50。
7. 23 + 32 + 15 =-解析:23 + 32 = 55,55 + 15 = 70。
答案:70。
8. 16 + 24 + 30 =-解析:16 + 24 = 40,40 + 30 = 70。
答案:70。
9. 35 + 25 + 10 =-解析:35 + 25 = 60,60 + 10 = 70。
答案:70。
10. 17 + 23 + 30 =-解析:17 + 23 = 40,40 + 30 = 70。
答案:70。
11. 22 + 28 + 20 =-解析:22 + 28 = 50,50 + 20 = 70。
答案:70。
12. 13 + 17 + 20 =13. 24 + 31 + 15 =-解析:24 + 31 = 55,55 + 15 = 70。
答案:70。
14. 15 + 25 + 40 =-解析:15 + 25 = 40,40 + 40 = 80。
答案:80。
15. 20 + 35 + 15 =-解析:20 + 35 = 55,55 + 15 = 70。
答案:70。
16. 14 + 16 + 20 =-解析:14 + 16 = 30,30 + 20 = 50。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一、连加题目(1 - 10题)1. 23+12+15- 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先计算23 + 12=35,再计算35+15 = 50。
2. 11+14+20- 解析:先算11+14 = 25,再算25+20=45。
3. 32+13+11- 解析:先计算32+13 = 45,再计算45+11 = 56。
4. 15+22+13- 解析:先算15 + 22=37,再算37+13 = 50。
5. 21+17+12- 解析:先计算21+17 = 38,再算38+12 = 50。
6. 18+19+13- 解析:先算18+19 = 37,再算37+13 = 50。
7. 30+10+20- 解析:先算30+10 = 40,再算40+20 = 60。
8. 25+15+10- 解析:先算25+15 = 40,再算40+10 = 50。
9. 16+23+11- 解析:先算16+23 = 39,再算39+11 = 50。
10. 24+16+10- 解析:先算24+16 = 40,再算40+10 = 50。
二、连减题目(11 - 15题)11. 50 - 15-10- 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算50-15 = 35,再算35 - 10=25。
12. 60-20 - 15- 解析:先算60-20 = 40,再算40-15 = 25。
13. 45-12 - 13- 解析:先算45-12 = 33,再算33-13 = 20。
14. 56-16 - 20- 解析:先算56 - 16=40,再算40-20 = 20。
15. 70-25 - 15- 解析:先算70-25 = 45,再算45-15 = 30。
三、加减混合题目(16 - 20题)16. 30+15 - 10- 解析:先算加法30 + 15=45,再算减法45-10 = 35。
17. 25+10-15- 解析:先算25+10 = 35,再算35-15 = 20。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
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卡等【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
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
(出示游泳池情境图)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数学教案:连加连减【6篇】数学教案:连加连减篇一教学要求使学生把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比拟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会口算简洁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把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计算结果消失分子是”0“的状况,会正确写”0“。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指名学生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计算以下各题。
-++订正后,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二、探究讨论1、提醒课题: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加。
教师出例如4,指名读题,说题意。
问:这道题里有几个分数?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板书:++=怎样计算呢?让学生争论,并说一说怎样计算。
可能大局部同学会说出按挨次分两步计算,即先计算+,得出的和再和相加。
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依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说出也可以把三个分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写完得数1后,引导学生再仔细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有单位名称的,所以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3、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减。
教师出例如5。
启发学生思索:题中的”1“是整数,而另外两个数是分母为12的分数,能直接相减吗?怎样才能直接相减呢?(把1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同学们依据例4连加的计算,能算出这道题吗?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当学生把计算结果写成0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确:在分数除法中,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由于在除法算式中,0除以任何自然数都得0,所以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0。
三、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小结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2、指名学生答复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结果应当留意什么?(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四、课堂实践做例5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连加连减的三种方法
连加连减的三种方法连加、连减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方法,它们在解决问题和简化计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三种使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包括累加、累减和差值法。
一、累加法累加法是通过连续加法的方式,将一系列数值相加得到总和的方法。
它适用于求解多个数的和以及计算序列数的累积值。
下面是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数列:1、2、3、4、5。
我们可以使用累加法求解这个数列的和。
我们将第一个数1加上第二个数2,得到3。
然后,将3与第三个数3相加,得到6。
再将6与第四个数4相加,得到10。
最后,将10与第五个数5相加,得到15。
因此,数列1、2、3、4、5的和为15。
累加法不仅可以求解一般数列的和,还可以用于求解等差数列的和。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累加法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整数的和。
这个和等于(1+100)*100/2=5050。
二、累减法累减法是通过连续减法的方式,将一个数值逐步减去一系列数得到差值的方法。
它适用于求解一个数减去多个数的差值以及计算序列数的递减值。
下面是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数列:10、2、3、4、5。
我们可以使用累减法求解这个数列的差值。
我们将第一个数10减去第二个数2,得到8。
然后,将8减去第三个数3,得到5。
再将5减去第四个数4,得到1。
最后,将1减去第五个数5,得到-4。
因此,数列10、2、3、4、5的差值为-4。
累减法不仅可以求解一般数列的差值,还可以用于求解等差数列的差值。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累减法计算100减去1到99之间所有整数的差值。
这个差值等于100-(1+99)*99/2=-4851。
三、差值法差值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得到其他数之间的差值的方法。
它适用于求解数列中相邻数之间的差值以及预测数列中缺失数的值。
下面是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数列:1、3、6、10、15。
我们可以使用差值法求解这个数列的差值。
我们计算第二个数3减去第一个数1,得到2。
然后,计算第三个数6减去第二个数3,得到3。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连加连减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522018个西瓜34个第三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教学内容教材第35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学情分析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重点辅导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乘、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54-(8+22)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先算分布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第二个数,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应用小天地】:【类型一】“多多少”,“少多少”,求其中一个数的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重点辅导即“+”、“-”的问题1、甲数是20,乙数比甲数多5,乙数是多少?甲数+5=乙数20+5=252、有25个苹果,梨比苹果少7个,有多少个梨?苹果-7=梨25-7=18(个)3、小青有28张画片,照片比画片多16张。
小青有多少张照片?4、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女生有多少人?5、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少2人,女生有多少人?6、动物园有20只黑熊,黑熊比白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7、动物园有20只黑熊,白熊比黑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8、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9.少年宫新购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重点辅导【类型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问题:可以连续减两个数,也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即:“--”“++”问题例题: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方法一:先算:王师傅一共卖出面包的数量列式:17+25=42(个)再算:还剩下面包的数量列式:80-42=38(个)综合算式为:80-(17+25)=38(个)方法二:先算:王师傅第一次卖出面包后剩下的数量列式:80-17=63(个)再算:王师傅第二次卖出面包后剩下的数量列式:63-25=38(个)11、图书馆有90本书。
两位数的连加与连减
两位数的连加与连减一、连加与连减的定义连加与连减是数学中常见的操作,指的是对两个或多个数进行相加或相减的连续操作。
二、连加与连减的原理与方法1. 连加:连加是将多个数按照顺序逐个相加的操作。
设有两位数a和b,连加的计算方式为:a + b = c,再将c与下一个数相加得到新的结果,直至所有数都被相加。
连加的结果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 + b + ... + n = x。
2. 连减:连减是将多个数按照顺序逐个相减的操作。
设有两位数a和b,连减的计算方式为:a - b = c,再将c与下一个数相减得到新的结果,直至所有数都被相减。
连减的结果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 - b - ... - n = x。
3. 连加与连减的求和与求差:对于连加,可以通过将相邻的数进行两两相加,再将结果与下一个数相加,直至得到最终的和。
对于连减,可以通过将相邻的数进行两两相减,再将结果与下一个数相减,直至得到最终的差。
4. 连加与连减的应用:连加与连减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统计学中,可以利用连加求出一组数据的总和;在几何学中,可以利用连减求出线段的长度差等。
此外,连加与连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连加与连减的例子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具体说明连加与连减的应用。
例子1:连加假设有一组数:10, 20, 30, 40。
我们可以将它们连加起来:10 + 20 = 3030 + 30 = 6060 + 40 = 100所以,10 + 20 + 30 + 40 = 100。
例子2:连减假设有一组数:100, 20, 10, 5。
我们可以将它们连减下去:100 - 20 = 8080 - 10 = 7070 - 5 = 65所以,100 - 20 - 10 - 5 = 65。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连加与连减在数学中的运用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运算。
结语:连加与连减是数学中基础的运算方法,可以求得一组数的总和或差值。
二年级数学题连加连减
二年级数学题连加连减一、连加1. 概念理解•在数学中,连加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的运算。
例如,我们有3个小朋友,第一个小朋友有2颗糖,第二个小朋友有3颗糖,第三个小朋友有4颗糖,那么一共有多少颗糖呢?这就可以用连加来计算,算式是2 + 3+4。
我们先计算2+3 = 5,再计算5+4 = 9,所以一共有9颗糖。
•从数的组成来看,连加是将几个部分数合并成一个总数的过程。
2. 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计算1+2 + 3,先算1+2 = 3,再算3+3 = 6。
•可以借助小棒等学具来帮助理解。
比如计算2+3+1,我们可以先拿出2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这时一共有5根小棒,然后再拿出1根小棒,总共就是6根小棒,这样就直观地理解了连加的计算过程。
二、连减1. 概念理解•连减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的运算。
例如,有10个苹果,先吃掉3个,再吃掉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呢?算式就是10• 3• 2。
这里10是总数,3和2是要减去的部分数。
•它与连加相反,是总数不断减少的过程。
2. 计算方法•同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比如计算9• 2• 3,先算9• 2 = 7,再算7• 3 = 4。
•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辅助。
比如要计算8• 3• 2,我们可以画8个圆圈,先划掉3个,再划掉2个,最后数剩下的圆圈个数,就得到结果3了。
三、练习题1. 连加练习•计算:1+3+5 =•小明有2本书,小红有3本书,小刚有4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列算式并计算)2. 连减练习•计算:10• 4• 3 =•篮子里有9个鸡蛋,先拿走2个,再拿走3个,还剩几个鸡蛋?(列算式并计算)四、答案与解析1. 连加答案与解析• 1+3+5 = 9。
先计算1+3 = 4,再计算4+5 = 9。
•算式为2+3+4 = 9(本)。
这里2、3、4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拥有书的数量,按照连加的计算顺序得出结果。
2. 连减答案与解析• 10• 4• 3 = 3。
二年级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二年级:《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两位数的连加、连减计算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和全部“做一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2.提问:“下面各题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8+5=17-8-4=二、新课1.教学教科书第1页的例1。
先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应该怎样列式?”(1)指名叫学生说出列式后,教师板书:28+34+23=教师:“这道题要我们算什么?有几个加数?”(要我们把三个数加起来,有三个加数。
)教师:“三个数连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个数连加,要先把前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教师:“前两个数是28和34。
这两个数相加可以用笔算。
”指名叫学生口述,列竖式,并计算,教师板演(如下左)。
教师:“算完了没有?”“还要怎样算?”(还要把得数62与第三个加数23相加。
)指名叫学生口述,列竖式,并计算,教师板演(如下中)。
教师:“因为做第二步计算时,是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62再加上23,所以为了写起来简便,我们可以把第二步计算的竖式接在第一步计算的竖式下面,”教师板书(如下右)。
教师:“现在做完了吗?”(算完了,还要把最后算出的得数写在横式等号的后面。
)教师板书:85(2)让学生做例1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先分步用两个竖式计算,再用简便写法计算。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竖式写得对不对。
2.教学教科书第2页的例2。
教师板书:例2:52-20-18=教师:“这道题要我们算什么?怎样算?”指名叫学生口述,列竖式并计算。
先分步列竖式计算,教师板演(如下)。
教师:“如果用简便写法列竖式计算,该怎样写?”指名叫学生口述,教师板演教师:“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可以用竖式计算,而有些题比较简单,就可以用口算。
比如,例2中的第一步是两位数减数十数,52减20可以直接口算出得32,第二步用32减18,再用竖式计算。
《连加、连减》 知识清单
《连加、连减》知识清单一、连加连加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加数相加。
例如:2 + 3 + 4 就是一个连加算式。
计算连加算式时,我们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以 2 + 3 + 4 为例,先计算 2 + 3 = 5,再计算 5 + 4 = 9。
在实际生活中,连加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小明买了一个苹果花了2 元,买了一个香蕉花了 3 元,买了一个橙子花了 4 元,那么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这就需要用连加来计算,2 + 3 + 4 = 9 元。
连加的计算要点:1、看清加数:要仔细看清每个加数的数值,确保计算准确。
2、依次计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计算前两个数的和,再用这个和加上第三个数,以此类推。
二、连减连减是指在一个算式中,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减数。
例如:10 3 2 就是一个连减算式。
计算连减算式时,同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以 10 3 2 为例,先计算 10 3 = 7,再计算 7 2 = 5。
连减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例子。
比如小红有 10 颗糖果,给了弟弟 3 颗,又给了妹妹 2 颗,她还剩下几颗糖果?这就要用连减来解决,103 2 = 5 颗。
连减的计算要点:1、确定被减数和减数:明确哪个数是被减数,哪些数是减数。
2、逐步相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用被减数依次减去每个减数。
三、连加连减的混合运算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既有连加又有连减的混合运算。
例如:5 + 2 1 + 3计算这种混合运算时,仍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先计算 5 +2 = 7,再计算 7 1 = 6,最后计算 6 +3 = 9。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
比如,超市里苹果有 5 斤,上午卖出 2 斤,下午又进货 3 斤,晚上再卖出 1 斤,现在超市里还有多少斤苹果?这就需要用到混合运算,52 +3 1 = 5 斤。
四、连加连减运算的技巧1、凑整法在连加运算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加数能够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可以先将它们相加,这样能使计算更简便。
二年级数学口算题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二年级数学口算题连加连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的课堂上,数学口算题简直就像一场有趣的游戏。
你知道吗?孩子们面对那些连加连减的混合运算时,眼睛都亮了,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想象一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问题:“5 + 3 2 =?”小朋友们立刻挤眉弄眼,开始在心里掂量这道题。
5加3是8,再减去2,答案是6,哇,真棒!这些小家伙们可是乐在其中啊,就像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
每当他们正确回答时,那种得意的笑容,简直能把阳光都比下去。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题:“4 + 6 5 =?”小朋友们东张西望,有的在偷偷计算,有的则是用手指在桌子上戳戳。
经过一番琢磨,他们个个都是小侦探,最终报出答案:5!哇,真是聪明的小家伙,仿佛他们每个人都有个小脑袋瓜子,装满了数字的秘密。
口算就像是在捉迷藏,数字们藏得再好,也总会被小朋友们找到。
听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一口气把数字说出来,那种兴奋劲儿就像是中了彩票,真让人忍不住笑。
在数学的世界里,连加连减的运算就像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就给你制造点小麻烦。
比如说:“7 2 + 3 =?”这个问题,孩子们可得小心翼翼。
减去2,剩下5,然后再加上3,答案是8!他们的眼睛闪闪发光,像是看到了糖果店的橱窗,心里那个乐呀,简直比吃了冰淇淋还爽!我看着他们,心里想:这就是学习的乐趣啊,感觉就像春天的花儿绽放,一片生机勃勃。
再说说那些稍微复杂点的题:“10 4 + 2 3 =?”这道题可考验小朋友们的脑力,刚开始可能有点犹豫,但很快他们就聚精会神,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减去4,剩下6,加上2,又回到了8,最后减去3,答案是5!当他们大声喊出这个答案时,那种成就感简直让人心潮澎湃。
就像是登上了山顶,俯瞰着美丽的风景,真是让人倍感自豪。
这些小朋友可真不简单,每道题都能让他们在脑海里跑一趟,思考的过程就像是在云端飞翔。
每当他们解出一道题,就像是打赢了一场小战斗,心里那个开心呀,仿佛获得了超级英雄的力量。
老师看着他们,一个个眉开眼笑,心里也乐得像是喝了蜜一样甜。
二年级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引言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开始接触到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这是一种综合运算,需要我们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本文将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二、连加运算连加是指在一组数中,将这些数逐个相加求和的运算。
在连加运算中,我们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10+5+3的结果。
我们先计算10+5,得到15,然后再将15与3相加,最终的结果是18。
连加运算有以下几个特点:1. 连加运算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2. 连加运算中,加法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每次计算都是在上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连减运算连减是指在一组数中,将这些数逐个相减求差的运算。
同样地,在连减运算中,我们也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20-5-3的结果。
我们先计算20-5,得到15,然后再将15减去3,最终的结果是12。
连减运算与连加运算相似,也有以下几个特点:1. 连减运算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2. 连减运算中,减法是一个递减的过程,每次计算都是在上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组数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我们同样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5+10-3的结果。
我们先计算5+10,得到15,然后再将15减去3,最终的结果是12。
加减混合运算与连加连减运算相结合,有以下几个特点:1. 加减混合运算中,加法和减法交替进行,需要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运算符号的先后顺序来决定是先加法还是先减法。
五、综合运算顺序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先进行连加运算,再进行连减运算,最后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例如,计算10+5-3+2的结果。
按照运算顺序,我们先计算10+5,得到15,然后再将15减去3,得到12,最后再将12与2相加,最终的结果是14。
《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2.注意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对于本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情境,我都用了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意思,可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同时,单一的问题呈现形式,也使得课堂稍显乏味,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避免问题呈现的单一性,并且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在分析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在计算上的问题应该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出来,而该课的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并能正确掌握计算顺序。以此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突破,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用剪纸小人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引起学生们关注身边的数学。
一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很强,在开学不久他们许多人就已经将数学书多次翻看。如果在教学中我再原原本本地使用课本情境,孩子们不会很感兴趣。所以我采用自制的剪纸小人来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让学生通过小人参加游戏的人数变化,逐步建立连加连减的模式。并通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引导学生明确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这样做达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有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连加运算:
比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他买了3个,后来爸爸又给了他2个,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计算过程就是5+3+2=10
2.连减运算:
比如:小华原来有10本书,他借给小红3本,又借给小亮2本,小华现在还剩几本书?
计算过程就是10-3-2=5
3.加减混合运算:
比如:小芳有7个糖果,妈妈给她买了4个,她吃掉了2个,现在小芳还有多少糖果?
计算过程就是7+4-2=9
4.连加运算例题:
小狗第一天捡了4根骨头,第二天捡了6根,第三天又捡了3根,总共捡了多少根骨头?
计算过程为:4+6+3=13
5.连减运算例题:
玛丽有15张贴纸,她送给朋友5张贴纸,然后又送出了3张贴纸,玛丽还剩多少张贴纸?
计算过程为:15-5-3=7
6.加减混合运算例题:
小林采摘了8个桃子,回家路上掉了一个,然后他又摘了5个桃子,最后他有多少个桃子?
计算过程为:8-1+5=12
7.加减混合更复杂一点的例子(涉及括号):
假设篮子里原本有12个鸡蛋,妈妈用了5个,然后又放入了7个新的鸡蛋,接着爸爸拿走了3个,现在篮子里有多少个鸡蛋?
计算过程为:12-5+7-3=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连加、连减(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
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