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703-生物制药工艺学-第十三章(4) 酶类药物
107672-生物制药工艺-13.7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
![107672-生物制药工艺-13.7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4b332d7958fb770bf78a55de.png)
脱氢 双键
H
HO
OH
O
O
OH OH
维生素C为白色粉末,无臭、味酸、熔点190~ 192℃,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氯 仿及石油醚等。它是一种还原剂,易受光、热、氧 等破坏,尤其在碱液中或有微量金属离子存在时, 分解更快,但干燥结晶较稳定。具有右旋光性。
2、生产工艺
羟乙基
2、生产工艺
(1)合成生产(见书) (2)生物合成
根据专利报道,适宜为此目的来生产可采用的发酵 的 微 生 物 为 酵 母 属 ( Saccharo myees ) S.Cerisiae Honsen DRM 159 与 S.Uvarum Beijerin ck ( Syn . Sacch.carishergnsis Hansen)DBM 189等菌。
戊糖基
异咯嗪部分
• 维生素B2是构成黄素腺嘌呤单核核苷酸 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重要成分。
• 是氧化还原酶的电子受体。
• 过量无害,量少引起口角炎和皮炎等。
• 维生素B2大量存在于青菜、黄豆、动物肝 脏、肾、心、乳中,但含量都低,不宜用 提取法生产。
2、生产工艺
• (1)菌种 • 菌种很多,主要是棉病囊霉和阿氏假囊酵
(十一)辅酶I(脱氢酶的辅酶)
CoI是具有较强吸湿性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或生理 盐水,不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为两性分子,等电 点pH3,在干燥状态和低温下稳定。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作为氢的受体或供体,起传递 氢的作用,可加强体内物质的氧化并供给பைடு நூலகம்量。为 两性分子,等电点pH3 。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如酵母、谷类、豆类、动 物的肝脏、肉类等。
二、重要的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 (一)维生素Bl(vitamin B1)
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13章 生化药物制造工艺(酶类药物讲学课件
![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13章 生化药物制造工艺(酶类药物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b773f2af45b307e97197b7.png)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 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邓小平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制 表 经济为 主 体现
公有资产 在社会总 资产中占 优势
金属辅基与酶活性关系 Cu、Zn-SOD:Zn与分子结构有关,与催化活性无关 Cu与活性有关,对酶活力是必需的 Mn-SOD:Mn对酶活力是必需的 Fe-SOD:Fe对酶活力是必需的
1.以牛血红细胞提取Cu、Zn-SOD的工艺
【收集】
【洗涤】
新鲜牛血 离心
红细胞
2%NaCl
【溶血】
干净红细胞
H2O,30min
再次,有利于增加生产、扩大服务;
最后,有利于积累资金,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还可以促进经济落后地区、落后行 业的经济发展。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讨论
1.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说出,多种所有制 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新变化?
2.如何评价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 优劣,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我们身边的公有制企业
中国石油
大唐电信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第二,消灭剥削 ,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第三,保证其它所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
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13章 生化 药物制造工艺(酶类药物)
第四章 酶类药物
![第四章 酶类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43d4336448d7c1c708a145b7.png)
酶的种类
• • • • • 1) 促进消化酶类 2)消炎酶类 3)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有关的酶类 4) 抗肿瘤的酶 5) 其它药用酶
二 酶类药物的提取和纯化
• (一)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1 动物材料的预处理 (1)机械处理:绞肉机,玻璃匀浆器, 组织捣碎器. (2)反复冻融:-10℃至室温多次 (3)丙酮粉
(二)胰蛋白酶
• 2、生产工艺 、 • (1)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
三 重要酶类药物的制备
• (三)尿激酶(Urokinase,EC3.4.99.26) 尿激酶( , ) • 尿激酶,是一种碱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由肾脏 肾脏产生, 碱性蛋白酶 肾脏 主要存在于人及哺乳动物的尿中 尿中。人尿平均含 尿中 量5~6国际单位/m1 5~6国际单位 m1。 国际单位/
二 酶类药物的提取和纯化
• • • • • (1)水溶液提取法 低盐的水溶液 最适的温度是37℃ PH选择的原则:适当偏高等电点 碱性蛋白酶用酸性溶液提;酸性蛋白酶用 碱性溶液提取
二 酶类药物的提取和纯化
• • • • (2)有机溶剂提取法 结合酶 最常用溶剂是丁醇 丁醇提取有均相法和二相法两种
一、药用酶类的概述
• 从动植物来源选材注意事项; • (1)原料 • (2)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 • (3)宰杀时间
一、药用酶类的概述
• (三)酶的种类 • 早期酶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 烧伤及感染引起的炎症疾病 炎症疾病,现在国内外 炎症疾病 己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制剂品 种已超过700余种。
二 酶类药物的提取和纯化
• 2 微生物的预处理 (1)干燥法 空气干燥:酵母,吹风机 真空干燥:细菌,磨碎 冷冻干燥:冻干粉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d5959ce53a580216fcfee3.png)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 药品: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物并赋予一定的形式(如包装),而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明确的作用用途。
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 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3. 生物活性Biological activity,Bioactivity:对活组织如疫苗有影响的特性。
4.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和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5.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指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6. 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组合生物学combinatorial biology):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
7. 药物基因组学:一门研究个人的基因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药物反应的科学。
8. 凝聚作用coagulation:指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粒子的扩散双电子层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发生聚集的过程。
9. 萃取extraction:将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指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0. 反萃取stripping/back extraction: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11. 萃取因素/萃取比: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12. 分离因素separation factor: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13. 双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完整版)吴梧桐主编《生物制药工艺学》学习笔记
![(完整版)吴梧桐主编《生物制药工艺学》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cf3a13871fe910ef02df850.png)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论1、生物药物的分类:(1)基因重组多肽、蛋白类治疗剂(2)基因药物(3)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药物。
DNA重组药物和基因药物的区别:DNA重组药物即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等;基因药物即以基因物质(DNA或RNA)为基础,研究而成的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2、生物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理学特性:(1)药理活性高(2)治疗的针对性强,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合理,疗效可靠。
(3)毒副作用较少,营养价值高。
(4)生理副作用常用发生。
理化特性:(1)生物材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类多且含量相对较高。
(2)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3)生物材料易染菌,腐败。
(4)生物药物制剂的特殊要求。
3.DNA重组药物有:(1)细胞因子干扰素类: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2)细胞因子白介素类和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IL-2)和突变型白介素-2(Ser125-IL-2)肿瘤坏死因子类主要有TNF-α和TNF-α受体。
(3)造血系统生长因子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4)生长因子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FD)、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TGF- β)、神经生长因子及各种神经营养因子。
(5)重组多肽与蛋白质类激素:重组人胰岛素(rhInsulin)、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促卵胞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重组人白蛋白和重组人血红蛋白(6)心血管病治疗剂与酶制剂:Ⅷ因子、水蛭素、tpA、rtpA、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天冬酰胺酶、超氧化歧化酶、葡萄糖脑苷酶及DNsae等(7)重组疫苗与单抗制品: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乙肝基因疫苗、AIDS疫苗、流感疫苗、痢疾疫苗和肿瘤疫苗。
生物制药工艺学题库答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922423a300a6c30d229f3c.png)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1、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或其代谢产物,综合利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2、抗生素(antibiotics):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它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
3、生化药品从生物体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类结构上十分接近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4、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是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直接加工制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5、基因工程药物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利用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作为活性宿主,进行生产的作为治疗、诊断等用途的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6、生物药物分类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对疑难杂症如肿瘤、爱滋病、免疫性疾病、内分泌障碍等具有特殊的作用;(2)预防药物:对传染病的预防;(3)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放射性诊断药物和基因诊断药物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亦是检测疾病的指标,如谷草转氨酶等;(4)其它生物医药用品:生物药物在其他方面应用也很广泛:如生化试剂、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医用材料等。
按原料的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主要有人血液制品类、人胎盘制品类、人尿制品类;(2)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动物的脏器、其他小动物制得的药物如蛇毒、蜂毒等。
(3)植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中草药、有效成分;(4)微生物来源的药物:抗生素、酶、氨基酸、维生素等;(5)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7、生物药物的特性(1)药理学特性(2)在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3)检验上的特殊性(4)剂型要求的特殊性(5)保藏及运输的特殊性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1、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与方法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2、药物的ADMEA: absorption,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D: distribution,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M: metabolism,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E: excretion,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自体内的排除。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d5959ce53a580216fcfee3.png)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 药品: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物并赋予一定的形式(如包装),而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明确的作用用途。
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 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3. 生物活性Biological activity,Bioactivity:对活组织如疫苗有影响的特性。
4.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和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5.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指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6. 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组合生物学combinatorial biology):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
7. 药物基因组学:一门研究个人的基因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药物反应的科学。
8. 凝聚作用coagulation:指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粒子的扩散双电子层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发生聚集的过程。
9. 萃取extraction:将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指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0. 反萃取stripping/back extraction: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11. 萃取因素/萃取比: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12. 分离因素separation factor: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13. 双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8b15d9ad51f01dc281f1eb.png)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教材: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齐香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学时:36学时任课教师:陈俊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含义、主要研究内容2.掌握生物制药相关定义3.熟悉生物药物的特点、分类4.了解生物药物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前景【教学重点】1.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含义、主要研究内容2.生物制药相关定义(抗生素、生化药物、生物制品等)【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制药工艺学及生物制药工艺学:定义、相互关系、任务二、生物制药相关定义1.生物药物2.抗生素3.生化药物4.生物制品5.生物制药6.基因工程药物三、生物药物原料来源四、生物药物的特点1.生物药物药理学特性2.原料的生物学特性3.生产制备的特殊性4.检验的特殊性5.生物药物剂型要求的特殊性五、生物药物的分类(一)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类药物及基衍生物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酶类药物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5.多糖类药物6.脂类药物7.维生素类药物(二)按原料来源分类(三)按功能用途分类六、生物药物发展过程七、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八、生物制药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目的要求】1.掌握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2.掌握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3.熟悉生物药物质量检定程序4.熟悉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5.了解生物药物质量各级标准的制定【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2.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药物质量的评价一、生物药物质量检定1.取样2.鉴别3.检查4.含量测定5.检验报告的书写二、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二节药物的质量标准一、药品标准二、三级药品标准第三节生物药物的科学管理一、GLP二、GCP三、GMP四、GSP五、GAP第四节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一、理化分析法二、酶法三、电泳法四、生物检定法第五节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控制一、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标准二、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宿主细胞2.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3.纯化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4.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1)生物效价测定(2)蛋白质纯度检查(3)蛋白质药物的比活性(4)蛋白质性质的鉴定(5)杂质检查(6)安全性评价第六节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一、新药研究开发(R&D)的主要过程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研制及审报1.工程细胞(菌)的构建与实验室研究阶段2.中试与质量检定阶段3.临床研究阶段4.试生产和正式生产阶段三、原料药的研究(一)化学结构(二)理化性质(三)新药稳定性研究1.稳定性的含义及分类2.化学稳定性及其研究方法(四)新药的鉴别(五)新药的纯度第三章抗生素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抗生素的具体含义2.掌握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抗生素的生产工艺4.熟悉抗生素的分类5.熟悉抗生素的质量控制6.了解抗生素的发展史7.了解抗生素的应用【教学重点】1.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抗生素的生产工艺3.抗生素的质量控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抗生素的含义2.抗生素的物质来源3.医疗用抗生素应具备的条件第二节抗生素的发展简史一、抗生治疗和抗生素的发现二、我国抗生素研究及生产概况第三节抗生素的分类一、根据抗生素的生物来源分类二、根据医疗作用对象分类三、根据作用性质分类四、根据应用范围分类五、根据作用机制分类六、根据抗生素获得途径分类七、根据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分类八、根据化学结构分类第四节抗生素的应用一、抗生素在医疗上的应用二、抗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三、抗生素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四、抗生素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五、抗生素在工业上的应用六、抗生素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五节抗生素工业生产及工艺一、抗生素工业的性质二、抗生素生产工艺过程1.菌种2.孢子制备3.种子制备4.发酵5.了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6.抗生素的提取7.抗生素的精制第六节抗生素质量控制一、性状二、鉴别试验三、一般项目检查1.酸碱度2.熔点3.比旋度4.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5.干燥失重或水分6.炽灼残渣及重金属7.异常毒性8.热原10.无菌试验11.杂质12.溶出度13.注射用抗生素中不溶性微粒四、含量测定第七节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一、抗生素剂量表示法二、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法1.稀释法2.比浊法3.扩散法管蝶法第四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青霉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性和作用机制3.熟悉青霉素的性质【教学重点】1.青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性和作用机制1.结构特性3.化学性质4.作用机制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展概况三、临床应用的主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生物活性第二节青霉素一、天然存在的青霉素二、青霉素的理化性质1.稳定性2.溶解度3.降解反应4.紫外吸收光谱5.过敏反应四、青霉素的发酵生产(一)青霉素生产菌种(二)青霉素发酵1.生产孢子的制备2.生产种子的制备3.发酵生产4.影响发酵生产的因素及发酵过程控制(三)青霉素的提取和精制1.发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2.萃取和精制3.结晶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红霉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红霉素的结构和性质3.了解红霉素生物合成原理【教学重点】1.红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红霉素的结构和性质1.结构与组分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第三节红霉素的生物合成1.红霉内酯环的合成2.内酯环的修饰3.糖的生物合成、连接和修饰第四节红霉素的生产工艺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孢子制备及控制要点种子培养及控制要点发酵生产及控制要点提取和精制第六章四环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四环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四环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重点】1.红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脱水化合物差向化合物降解反应螯合物与复合物第二节四环素的发酵工艺一、生产菌种二、种子制备及控制要点三、发酵工艺控制要点及影响因素1.培养基2.培养温度3.pH的控制4.溶氧的影响及控制第三节四环素的提取和精制一、发酵液的预处理二、四环素的提取1.沉淀法2.离子交换法3.四环素纯化第七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链霉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重点】1.链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第二节链霉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一、链霉素的结构二、链霉素主要理化性持1.存在形式2.稳定性3.溶解度4.光学性质5.链霉素盐类的性质6.链霉素的降解反应7.氧化和还原反应8.醛基反应第三节链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一、菌种二、发酵的影响因素及控制1.碳源的影响及控制2.氮源的影响及控制3.无机元素的影响及控制4.通气和搅拌的影响及控制5.温度的控制6.pH的控制7.中间补料的控制第四节链霉素的提取和精制离子交换法发酵液的过渡及预处理吸附和解吸精制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目的要求】1.熟悉DNA重组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DNA重组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DNA重组技术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一、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方法1.阻断变株法2.突变克隆法3.直接克隆法4.克隆抗生素抗性基因法5.寡核苷酸探针法6.同源基因杂交法7.在标准宿主系统中克隆检测单基因产物的方法二、几种典型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结构1.红霉素2.青霉素三、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1.将产生菌基因随机克隆到原株直接筛选高产菌株2.增加参与生物合成限速阶段基因的拷贝数3.强化正调节基因的作用4.增加抗性基因四、改善抗生素组分五、改进抗生素生产工艺六、产生杂合抗生素1.不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重组2.生物合成途径中某个酶基因的突变3.在生物合成途径中引入一个酶基因4.利用底物特异性不强的酶催化形成新产物第二节细胞工程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一、细胞工程在提高抗生素的产量方面的应用二、产生新的化合物第九章生化药品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生化药物的含义和分类2.掌握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教学重点】1.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化药品的分类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酶类药物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类药物5.糖类药物6.脂类药物第二节生化药物的特点1.生物原料的复杂性2.生化物质种类多,有效成分含量低3.生物材料的种属特性4.药物活性与分子空间构象相关5.对制备技术条件要求高第三节传统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一、生物材料的选择和保存(一)材料的选择1.合适的生物品种2.合适的组织器官3.合适的生长发育阶段4.合适的生理状态(二)材料的收集和保存1.保存方法2.影响冷冻保存质量的因素二、生物材料的预处理(一)组织与细胞的破碎(二)细胞器的分离(三)制备丙酮粉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一)提取方法的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二)提取活性物质中的一些保护性措施(三)影响提取的因素(四)常用的提取方法四、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一)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二)干燥五、生化物质的分离纯化(一)生化物质分离纯化的特点(二)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三)分离纯化的基本程序和实验设计(四)分离纯化工艺优劣的综合评价第十章氨基酸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氨基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掌握赖氨酸的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教学重点】1.氨基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赖氨酸的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氨基酸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一、氨基酸的组成结构与理化性质二、氨基酸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三、治疗肝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四、用于治疗肿瘤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五、治疗其它疾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第三节氨基酸的生产方法一、蛋白水解法二、化学合成法三、酶法四、直接发酵法五、微生物生物合成法第四节赖氨酸的生产一、概述二、性质三、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四、赖氨酸的发酵生产(一)赖氨酸生产菌种及扩大培养(二)赖氨酸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三)赖氨酸的提取和精制1.发酵液性质2.发酵液预处理3.赖氨酸的提取4.离子交换提取赖氨酸的工艺条件5.赖氨酸的精制五、赖氨酸的酶法生产(一)赖氨酸的酶法转化(二)赖氨酸的酶法拆分第十一章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多肽类药物(降钙素、胸腺激素)的生产工艺2.掌握干扰素、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等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多肽类药物(降钙素、胸腺激素)的生产工艺干扰素、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等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多肽、蛋白质、细胞因子二、生物技术在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生产开发中的应用第二节多肽类药物的制备一、多肽类药物1.多肽激素2.多肽类细胞因子3.含有多肽成分的组织制剂二、多肽类药物的制备(一)降钙素1.生理活性和临床应用2.结构与性质3.生产工艺4.生物活性测定(二)胸腺激素1.结构与性质2.生产工艺3.活力测定第三节蛋白质类药物的制备一、蛋白质类药物1.蛋白质类激素2.血浆蛋白质3.蛋白质细胞因子4.黏蛋白5.胶原蛋白6.碱性蛋白7.蛋白酶抑制剂二、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结构与性质生产工艺质量检验三、干扰素1.干扰素的定义2.分类3.结构与性质4.生物学活性及用途5.传统生产方法6.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生产四、胰岛素1.结构与性质2.生产工艺3.质量检验4.胰岛素制剂5.酶促半合成人胰岛素6.重组DNA技术制备人胰岛素五、白细胞介素-21.IL-2的结构与性质2.IL-2的传统制备工艺3.质量检验4.基因工程IL-2的制备第十二章核酸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核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掌握ATP、肌苷、聚肌胞苷酸等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ATP、肌苷、聚肌胞苷酸等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核酸类药物的分类二、核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调节第二节主要核酸类药物的生产一、DNA与RNA提取与制备二、A TP的制备1.以嘌呤为前体生产ATP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2.直接发酵生产ATP的工艺及控制要点三、核苷类药物的制备(一)肌苷发酵生产1.生产菌种2.肌苷产生菌和选育3.肌苷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二)聚肌胞苷酸的生产第十三章酶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酶类药物相关定义2.掌握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重要酶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重要酶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概述二、治疗酶的来源三、治疗酶的种类四、酶类药物传统生化制备方法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治疗酶第二节重要酶类药物的性质及生产方法一、胃蛋白酶1.来源与作用2.理化性质3.药动学4.临床应用5.生产工艺二、尿激酶1.概述2.结构性质与作用机制3.临床应用4.传统生产工艺5.质量控制6.重组人尿激酶原的生产三、门冬酰胺酶1.来源2.作用与作用机制3.临床应用4.生产工艺四、超氧化物歧化酶1.来源2.组成结构与性质3.作用与作用机制4.临床应用5.生产工艺五、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1.来源与特征2.作用3.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4.t-PA的生产第十四章糖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糖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掌握肝素等重要糖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糖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肝素等重要糖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糖类药物的类型及生物学活性一、糖类药物的类型及作用1.单糖2.单糖衍生物3.寡糖4.多糖二、多糖的生理活性第二节糖类药物的制备方法一、动植物来源的糖类药物的生产(一)单糖、低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二)多糖的分离与纯化1.分离2.纯化二、微生物来源的多糖类药物的生产第三节重要糖类药物生产工艺一、甘露醇(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二、1,6-二磷酸果糖(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1.酶转化工艺2.固定化细胞制备工艺(三)检验三、肝素(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1.盐解离子交换生产工艺2.酶解离子交换生产工艺(三)检验1.生物检定法2.天青A比色法四、硫酸软骨素(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三)检验五、透明质酸(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三)检验第十五章脂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脂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熟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理论和技术3.掌握前列腺素E2等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理论和技术2.前列腺素E2等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原料来源和生产方法(一)直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二)化学合成或半合成(三)生物转化法第二节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一、前列腺素E21.性质和来源2.生产工艺3.质量标准与检定二、卵磷脂1.性质和来源2.脑干卵磷脂制备工艺3.蛋黄卵磷脂超临界萃取技术第十六章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目的要求】1.掌握维生素C等重要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维生素C等重要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相关定义2.生理作用特点3.分类二、一般生产方法1.化学合成法2.发酵法3.直接提取法第二节重要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生产一、维生素C1.结构和性质2.维生素C的合成(1)传统方法(2)两步发酵法(3)合成VitC 新工艺路线和代谢基因工程菌的研究二、维生素B2三、维生素B12四、细胞色素C五、辅酶Ⅰ六、辅酶Q七、辅酶A第十七章甾类激素药物【目的要求】1.掌握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微生物转化的特点和类型2.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甾类激素药物的分类及生理作用二、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发展过程三、微生物转化的特点和类型(一)微生物转化的特点(二)微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第二节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一、甾类激素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二、甾类激素药物生产原料三、微生物生物转化生产法(一)微生物转化甾类激素药物的一般方法(二)微生物转化甾类激素药物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第十八章生物制品【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制品相关定义2.掌握生物制品的一般生产方法3.掌握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和检定4.掌握乙肝疫苗等重要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5.掌握核酸疫苗的制备工艺【教学重点】1.生物制品的一般生产方法2.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和检定3.乙肝疫苗等重要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4.核酸疫苗的制备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生物制品2.疫苗亚基疫苗、活体重组疫苗、核酸疫苗、免疫佐剂二、生物制品的分类(一)根据材料分类(二)根据用途分类三、生物制品的免疫学基础1.机体的抗感染免疫2.人工免疫第二节生物制品的一般制备方法一、病毒类疫苗的制备1.工艺流程2.毒种的选择和减毒3.病毒的繁殖4.疫苗的灭活5.疫苗的纯化6.疫苗的冻干二、细菌类疫苗和类毒素的一般制备方法1.菌种的选择2.培养基的营养要求3.培养条件的控制4.杀菌5.稀释、分装和冻干三、抗毒素的制备工艺第三节生物制品质量要求与检定一、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二、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一)理化性质检定1.物理性状2.蛋白质含量3.纯度检查及鉴别试验4.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大小测定5.防腐剂含量测定(二)安全试验1.外源性污染的检查2.杀菌、灭活和脱毒检查3.残余毒力和毒性物质的检查4.过敏性物质的检查(三)效力试验1.免疫力试验2.活菌数和活病毒滴度测定3.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单位测定4.血清学试验5.其他有关效力的检定和评价三、生物制品检定标准第四节重要生物制品的制备一、乙型肝炎疫苗(一)基因工程疫苗1.酵母表达系统制备乙型肝炎疫苗2.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系统制备乙型肝炎疫苗(二)血源乙型肝炎疫苗的制备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三、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制备四、卡介苗的制备五、霍乱疫苗的制备六、白喉类毒素的制备七、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第五节核酸疫苗一、概述1.核酸疫苗2.核酸疫苗的优点3.核酸疫苗的缺点二、核酸疫苗的构建1.抗原基因和载体的准备2.抗原基因与载体的连接3.重组子导入宿主细胞4.重组子的克隆筛选与鉴定5.核酸疫苗在体对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与检测三、核酸疫苗的制备1.工程菌的扩增2.核酸疫苗的纯化四、核酸疫苗的质量监控1.浓度测定2.纯度测定3.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五、核酸疫苗接种任途径六、核酸疫苗作用机制第十九章单克隆抗体【目的要求】1.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6.掌握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2.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抗体一、抗体的生成二、抗体的分子结构三、抗体的分类四、抗体分子的功能第二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抗原和动物免疫二、细胞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生产三、筛选阳性克隆与克隆化四、杂交瘤细胞与抗体性状鉴定五、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六、单克隆抗体的纯化第三节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一、工艺流程二、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1.培养基2.饲养细胞制备3.亲本细胞准备4.固定化抗大鼠K轻链单抗的制备5.细胞融合6.杂交瘤细胞筛选7.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8.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分离纯化第四节单克隆抗体的表达系统一、在重组噬菌体中筛选生产抗体1.组合抗体文库2.随机多肽文库3.目的基因噬菌体抗原决定簇文库二、在植物中生产抗体。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22052e518964bcf847c9a.png)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定义: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生物制药的重点研究方向:应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各类新型药物;应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
生物药物的特点与要求—特点: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容易为机体吸收利用;在药理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稳定,对各种理化因素敏感,生物活性易受影响。
必须有严格的制造管理要求(GMP)质量管理要求;对制品的有效期、贮存条件、使用方法必须做出明确规定;对有效成分应拟定其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对制品的均一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都有严格要求。
生物药物制备的不同阶段:第一代:利用生物材料加工制成的含有某些天然活性物质与混合成分的粗制剂。
第二代: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原理,应用近代生化分离纯化技术从生物体制取的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特异生化成分。
第三代: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原理设计制造的具有比天然物质更高活性的类似物或与天然品结构不同的全新的药理活性成分。
二、现代生物药物分5大类:天然生化药物(氨基酸类药物、多肽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微生物药物(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物制品(详见书本)细胞生长因子与组织制剂:细胞生长因子,是在体内对动物细胞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并在靶细胞上具有特异受体的一类物质,为多肽或蛋白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
组织制剂,指将动植物组织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符合药品标准并具有一定疗效的制剂。
这类制剂未经纯化,有效成分不完全清楚。
第十三节 生化药物制造工艺 酶类药物
![第十三节 生化药物制造工艺 酶类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38b92f9bb9d528ea80c77917.png)
4 )结晶胃蛋白酶的制备:药用胃蛋白酶原粉,溶 于 20 %酒精中,加 H2SO4 调 pH3.0 , 5℃静置 20h 后过 滤,加硫酸镁至饱和,进行盐析。盐析物再在 pH3.8~4.0的乙醇中溶解,过滤,滤液用硫酸调pH至 1.8 ~ 2.0 ,即析出针状胃蛋白酶 。沉淀再溶于 20% pH4 的 乙 醇 中,过滤,滤液用硫酸调 pH 至 1.8 ,在 20℃放置,可得板状或针状结晶。
(3)选择性变性法
利用蛋白质稳定性的不同,除去杂蛋白。甚至可 用2.5%三氯乙酸处理,这时其他杂蛋白都变性而沉 淀。
(4)核酸沉淀剂法
在用微生物制备酶时,常含有较多的核酸,为此, 可用核酸酶,将核酸降解成核苷酸。
也可用一些核酸沉淀剂如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 硫酸链霉素、聚乙烯亚胺、鱼精蛋白和二氯化锰等:
4、酶分离和纯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酶是蛋白质,一般不太稳定。提纯过程中,酶纯度 越高,就越不稳定,酶分离纯化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 点: (1)防止酶蛋白变性 为防止酶蛋白变性,应避免pH 过高或过低,应避免高温。一般要在中性 pH 和低温 ( 4℃左右)下操作。为防止酶蛋白的表面变性,不 可剧烈搅拌,以免产生泡沫。应避免酶和重金属或其 他蛋白变性剂接触。如要用有机溶剂处理酶液,操作 尽可能在低温下,短时间内进行。 (2)防止辅因子的流失 有些酶除酶蛋白外,还含有 辅酶、辅基和金属等辅因子。在进行超滤、透析等操 作时,要防止这些辅因子的流失。
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溶液法,有机溶剂法和表面活 性剂法三种。
1、水溶液法
常用稀盐溶液或缓冲液提取。为了防止提取过程 中酶活力降低,一般在低温下操作。
2、有机溶剂法
某些结合酶如微粒体和线粒体膜的酶,由于和脂 质牢固结合,用水溶液很难提取,为此必须除去结合 的脂质,且不能使酶变性。 最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丁醇。 丁醇具有下述性能: ① 亲脂性强,特别是亲磷脂的能力; ② 兼具亲水性,在0℃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5%; ③ 在脂与水分子间能起类似去垢剂的桥梁作用。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be40a7647d27284b7351c7.png)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论1.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1 )重组DNA药物(又称基因工程药物)(2)基因药物:以遗传物质DNA、RNA为物质基础制造的药物(3)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或半合成生物药物2.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一)药理学(pharmacology)特性:1、活性强: 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
4、可能具免疫原性或产生过敏反应(二)、理化特性:1. 含量低、杂质多、工艺复杂、收率低、技术要求高;2. 组成结构复杂,具严格空间结构,才有生物活性。
对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不稳定。
3. 活性高,有效剂量小,对制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要严格要求(包括标准品的制订)。
3.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类药物(2)细胞因子白介素类和肿瘤坏死因子(3)造血功能药物(4)生长因子类药物(5)重组蛋白和多肽类激素(6)心血管病治疗剂与酶制剂(7)重组疫苗与治疗性抗体4.术语: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又称基因工程药物,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基因药物:这类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反义药物:以人工合成的10~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与模板DNA或mRNA互补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mRNA的翻译,从而起到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
核酸疫苗:是指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含真核表达系统的载体上,然后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该抗原蛋白可直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RNAi :在实验室中是一种强大的实验工具,利用具有同源性的双链RNA(dsRNA)诱导序列特异的目标基因的沉寂,迅速阻断基因活性。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aabffbf19e8b8f67c1cb984.png)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药品:一定剂型与规格的药物并赋予一定的形式(如包装),而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明确的作用用途。
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与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3、生物活性Biological activity,Bioactivity:对活组织如疫苗有影响的特性。
4、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就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与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5、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就是指借助于物理与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6、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组合生物学combinatorial biology):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
7、药物基因组学:一门研究个人的基因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药物反应的科学。
8、凝聚作用coagulation:指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粒子的扩散双电子层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发生聚集的过程。
9、萃取extraction:将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指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0、反萃取stripping/back extraction: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11、萃取因素/萃取比: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12、分离因素separation factor: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13、双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生物制药工艺学》3酶类药物
![《生物制药工艺学》3酶类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081bfbedbceb19e8b9f6ba3c.png)
60
200
21
纯化倍数
1 17.5 60 70 100
(一)杂质的去除 1.调PH和加热法:利用蛋白质对酸、碱和热变
性方面性质的差异,可去除非活性杂蛋白。 2.蛋白质表面变性法:蛋白质表面变性后其性质
有所不同,借以去除杂蛋白。 3.蛋白质沉淀剂法:利用醋酸铝、利凡诺、单宁
酸、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蛋白质沉淀剂可以去除 杂蛋白及粘多糖类杂质。
第四节 酶类药物
掌握酶类药物的一般制造方法和重要酶 类药物的制造工艺
熟悉各类药用酶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了解主要药用酶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酶的分类
单纯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组成)
酶
酶蛋白(蛋白部分)
结合蛋白质
金属:如Cu2+、Mn2+
辅酶或辅基 金属有机物:如铁朴啉 (非蛋白部分) 不含金属的有机物
如:烟酰胺、VB2等的衍生物
胞外酶
酶
游离酶
胞内酶 结合酶
酶类药物的提取和纯化
原料选择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提取
浓缩☆
纯化
结晶☆
一.原料的选择
生物材料中酶的种类很多,但对于某种特指酶,其含量较少, 往往在百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间。
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动植物中提取;发酵生产 选用原料应注意: • 生物品种、器官、组织;发育及营养状况,宰杀时机,取材 和保存。 • 微生物发酵应注意菌种,培养条件,放罐时间等因素。 它们会影响目的酶的含量,杂质情况,收率和成本。
(二)酶液的脱色 主要是活性炭脱色,用量0.1-1.5%。注意防
止酶的失活(脱色树脂效果好) (三)酶制剂的固化
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喷雾干燥直接制备粉 末酶制剂,吸附及其他沉淀法
四 酶的纯化:
酶类药物
![酶类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e1e338c2caaedd3382c4d303.png)
溶菌酶
【作用与用途】
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能水解细菌细胞 壁的黏多糖。
与诱发炎症的酸性物质结合,使其失活,并 能够增强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疗效,改善黏 多糖代谢,起到消炎、修复组织的作用。
主要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溃 疡、水痘、带状疱疹和扁平疣等。
溶菌酶分子及其作用底物(紫色)
知识链接
酶类药物 ppt课件(9)
第一节 概述
一、酶类药物的含义
•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生物 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等。
• 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蛋白质与 辅酶的复合体。
• 由于酶专一性强及催化效率高,使其在 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具有针对性强,疗效 高等特点。
目前,从生物界已发现2000多种酶。 其中:工业用酶约50~60余种;
3.固定化酶在医药上的应用
• 固定化酶是借助于物理和化学方法把酶 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仍具有催化活性的 酶制剂。
• 固定化酶是近代酶工程技术的主要研究 领域,在工业、医学、分析工作及基础 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第二节 酶类药物各论
一、肿瘤酶类 五、其他酶类
消化口腔黏膜而发生严重的口腔溃殇等。 3.饭前半小时服用。 4.消化性溃疡者忌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5 .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二、消炎酶类
• 糜蛋白酶 • 溶菌酶 • 胰蛋白酶 • 胰DNA酶 • 菠萝蛋白酶 • 胶原蛋白酶 • 双链酶
糜蛋白酶
【来源】又名胰凝乳蛋白酶, 是从胰脏中分离的一种蛋 白水解酶。
糜蛋白酶
【作用与用途】 能迅速水解蛋白质等,具
有促进创口愈合,抗炎 和防止水肿、血肿、积 血等作用。
溶菌酶
【来源】又称胞壁质酶, 是从 新鲜鸡蛋清中提取制得,具有 强力杀菌作用。
《生物制药》酶类药物.解读共36页
![《生物制药》酶类药物.解读共36页](https://img.taocdn.com/s3/m/5e87b7950066f5335b81211c.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生物制药》酶类药物.解读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韧勤 勉。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酶液的脱色
工业上常用活性炭脱色。
(三)盐析法
(四)有机溶剂法
有机溶剂沉淀蛋白的能力:丙酮>异丙醇>乙醇>甲醇,工业上常 用的是乙醇。
(五)喷雾干燥直接制备粉末酶制剂
但常用是冷冻干燥法
四、酶的纯化
不同的酶,其纯化工艺可以差得很大。那么,评价一个纯化工艺的 好坏,主要看两个指标:酶的比活、总活力回收。要两者兼得是很难 的;目前有关酶的纯化工艺是经验多于理论。一些纯化方法的搭配和 连贯运用,是靠不断摸索的经验积累。下面讨论一些纯化过程中经常 遇到的技术难点。
气泡上升法和平板法(p372-373,自己看看)
(四)细胞色素C (五)糜蛋白酶 (六)溶菌酶 (七)超氧化物歧化酶 (以上四种酶的生产工艺和工艺过程自己看看)
本章思考练习 1、酶类药物的原料来源主要有哪些? 2、发酵法微生物酶制剂生产过程中影响酶产生的因素有 哪些? 3、酶制剂的工业提取方法有哪些? 4、酶类药物有哪几类? 5、胃蛋白酶的生产工艺如何? 6、胰蛋白酶生产的工艺过程如何? 7、从人尿液中如何分离提取尿激酶?
2、浓缩
酶的浓缩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冷冻干燥法、离子交换法、超滤法、凝 胶吸水法和聚乙二醇吸水法等。
(三)酶的结晶
1、酶的结晶方法
(1)盐析法
在适当的pH、温度等条件下,保持酶的稳定,慢慢改变盐浓度进行结 晶;结晶时常用的盐有硫铵、柠檬酸钠、乙酸铵、硫酸镁和甲酸钠等。
(2)有机溶剂法 结晶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醇、丙醇、丁醇、乙腈、异丙醇、二噁烷,
(一)杂质的出去
除杂质常用的一些方法:
1、pH和加热沉淀法
2、蛋白质表面变性法
3、选择性变性法
4、核酸沉淀剂法
5、将酶与底物结合,用加热法除去杂蛋白
(二)脱盐和浓缩
1、脱盐
最常用的脱盐方法是透析和凝胶过滤。
常用的凝胶有Sephadex G-10, G-15, G-25以及Bio-Gel P-2, P-4, P-6, P10等。
(4)结晶胃蛋白酶的制备:
取药用胃蛋白酶原粉,溶于20%酒精,加H2SO4调pH3.0,5℃静置 20h后过滤,加硫酸镁至饱和,进行盐析;盐析物再在pH3.8-4.0的乙醇 中溶解,过滤,滤液用硫酸调pH1.8-2.0,即析出针状胃蛋白酶;沉淀再 溶于20%pH4.0的乙醇,过滤,滤液用硫酸调pH1.8,在20℃放置,即可 得板状或针状晶体。
也即麸曲培养法,用麸皮或米糠为主要原料,看情况配以其它辅料, 加水搅拌成半固态物料作为培养基。
固体培养法不足是:设备简陋、劳动强度大、培养基散热慢、对温 度/pH/成分变化难以控制。
2、液体培养法
分为液体表面培养法和液体深层培养法;而深层通气培养法是目前 应用最广的方法。培养条件可以调控,但因不同菌或不同酶而有所 不同。
2、生产工艺
(1)工艺路线
(2)工艺过程 ①收尿 最好是男性尿。 ②沉淀处理 用NaOH调pH8.58,静止1h,沉淀,取上清。 ③硅藻土吸附 上清尿液用硅藻土搅拌吸附。 ④洗脱 吸附好的硅藻土装柱,用0.02%氨水加0.1M氯化钠洗脱,洗脱液 变混时开始收集。 ⑤除热原、去色素 过QAE-Sephadex层析柱。 ⑥CM-C柱浓缩 ⑦透析除盐 4℃对水透析除盐。 3、检验方法 (1)性状 无色或白色粉末。 (2)活力检测
3、检验方法(略)
(二)胰蛋白酶(Trypsin)
1、结构与性质
易溶于水,牛胰蛋白酶原229aa组成,游对二硫键,在肠激酶或自 身催化下,释放出6肽,变成活性胰蛋白酶,分子量24KDa,223aa。 胰蛋白酶专一性作用于精氨酸与亮氨酸组成的肽键。猪胰蛋白酶的pI 为10.8。
2、生产工艺
(1)工艺路线
(三)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有关的酶类
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链激酶、尿激酶、纤溶酶、凝血酶和曲菌蛋 白酶等。
(四)抗肿瘤的酶类
如门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神经氨酸苷酶、尿激酶等。
(五)其它药用酶(略)
二、重要酶类药物
(一)胃蛋白酶(Pepsin) 1、组成(结构)、性质
药用胃蛋白酶是胃液中多种蛋白水解酶的混合物,含有胃蛋白酶、组 织蛋白酶、胶原酶等。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结晶胃蛋白酶呈针状, 分子量34500Da。 2、生产工艺 (1)工艺路线
(5)pH 一般选择在被结晶酶的等电点附近。 (6)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有助于酶的结晶,如Ca2+、Zn2+、Co2+、Cu2+、 Mg2+、Mn2+、Ni2+等。 (7)晶种 不易结晶的蛋白和酶,有时需要加入微量的晶种才能结晶。 (8)结晶器皿处理 要充分洗净、烘干。 (四)酶分离和纯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防止酶蛋白变性
第十三章第四节
酶类药物
第一节 酶类药物的原料来源
一、原料的选择
选择原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酶的用料选择 (2)注意不同生长发育情况与营养 (3)从原料来源是否丰富考虑 (4)从简化提纯步骤着手 (5)尽量用新鲜组织 (6)必要时要考虑用基因工程方法
二、微生物酶制剂高产菌株的选育
获得优良菌种的途径有三条: (1)从自然界分离筛选 (2)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诱变 (3)用基因重组与细胞融合技术,培育出优良菌种
二、酶的提取
1、水溶法
常用稀盐溶液或缓冲液提取;一般应在低温下操作,pH选择也很重 要,要考虑所提取酶的稳定性、溶解度和结合性质,一般选择在酶 稳定的pH范围内、偏离等电点的适当pH。
2、有机溶剂法
最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丁醇,因为丁醇具有下列性质:亲脂性强、兼 具亲水性、在脂和水分子间能起类似去垢剂的桥梁作用。
1、碳源 常用的有甘薯、玉米、麸皮、米糠等
2、氮源 常用的有豆饼、花生饼、菜籽饼等以及硫铵、氯化铵、尿 素、磷酸氢二钾等
3、无机盐 常用有磷酸盐、硫酸盐、钾盐、硫酸镁、氯化钙等
4、生长因素和产酶促进剂 如维生素、氨基酸、嘧啶/嘌呤碱等;酶 促进剂如吐温80、聚乙烯醇、糖脂等
(二)培养方法
1、固体培养法
沉淀溶于冷水,用5M NaOH调pH5.0,25℃保温48h,即有针状结 晶析出(胰蛋白酶原粗品);过滤,滤液用硫铵也可再沉淀出部分胰 蛋白酶原粗品。
③溶解、分级盐析 胰蛋白酶原精制。
④活化 使胰蛋白酶原变为胰蛋白酶。
⑤除钙、盐析、透析、冻干 硫铵除钙;硫铵饱和沉淀;沉淀用硼酸 缓冲液溶解,调pH8.0,过滤除杂,滤液透析除盐;结晶;晶体溶解 于蒸馏水,再透析,硅藻土吸附杂质后,过滤,滤液冻干即得产品。
因为浓度越大,越容易变性。pH不能过高或过低。 2、防止辅因子的流失 3、防止酶被蛋白水解酶降解
第三节 酶类药物
一、药用酶类
(一)促进消化酶类
这类酶的作用是水解和消化食物中的成分,如蛋白质、糖类和脂 肪类等。如复合消化剂,内含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
(二)消炎酶类
已经用的酶有溶菌酶、菠萝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酶、木瓜 蛋白酶等。
3、影响产酶的一些因素
(1)培养基组分 (2)温度 (3)pH (4)通气量 (5)搅拌速度 (6)泡沫 (7)湿度 (8)诱导剂
第二节 酶类药物的提取和纯化
一、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一)动物材料的预处理 1、机械处理 如组织绞碎、匀浆等 2、反复冻融 3、丙酮粉 即用丙酮脱水干燥组织制成丙酮粉,对于结合酶的 制备特有用。 (二)微生物的预处理 1、干燥法 有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等 2、机械法 如研磨法、组织匀浆法、超声波法、高压匀浆法等 3、酶法处理 如溶菌酶等
3、检验方法 (1)质量标准
性状(白色粉末)、澄清度、pH(5-7)、干燥失重(不得超过 8%)、糜蛋白酶限度检查(不得超过5%) (2)效价检测(略) 底物与酶反应,测定A253值,按公式计算效价。
(三)尿激酶(Urokinase)
1、组成、性质
一种碱性蛋白,由肾脏产生。分子量有31.3KDa和54.7KDa两种; 尿激酶是丝氨酸蛋白酶,丝氨酸和组氨酸是其活性中心的必需氨基酸; 血纤维蛋白酶原是它唯一的天然蛋白质底物。尿激酶pI为8-9。临床上, 尿激酶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新血栓形成或血栓梗塞疾病。
(2)工艺过程 ①自溶、过滤 猪胃黏膜在盐酸溶液中消化3-4h,过滤,收集滤液。
②脱脂、去杂质 滤液降温至30℃以下,静置24-28h,使杂质沉淀, 离心得脱脂酶液。
③浓缩、干燥 脱脂酶液在40℃以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真空干燥, 球磨,即得胃蛋白酶粉。
(3)胃膜素和胃蛋白酶联产工艺:
向经消化、提取、脱脂、分层、浓缩及60%丙酮沉淀分离胃膜素的母液 中,边搅拌边加冷丙酮,至比重0.91,即有淡黄色胃蛋白酶沉淀,静放 过夜,去上清,沉淀真空干燥,即得胃蛋白酶。
(2)工艺过程
①浸取 新鲜胰脏,除去脂肪、结缔组织等,浸入预冷的0.125M硫 酸中,速冷,在0℃保存。从酸中取出、绞碎,用0.125M硫酸浸取24h, 并不断搅拌,过滤,滤饼再次浸取,合并滤液。
②分级盐析、结晶 上述滤液中加硫铵使成40%饱和度,置冷室过 夜,过滤,滤液再硫铵70%饱和度冷室过夜沉淀,过滤,滤液再硫铵 70%饱和度沉淀,过滤,沉淀溶于冷水,再重复硫铵沉淀,过滤。
3、表面活性剂法
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性的或憎水性的原子基团;有阳离子型、阴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有天然的和人造的。如胆酸、磷脂、SDS等。
三、酶制剂的工业提取法
把酶从菌体中或培养液中提取出来,使之达到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 纯度,这是酶提取和精制的任务。工业生产的酶有两种剂型——液体制 剂和粉剂。
(一)发酵液的预处理
三、微生物酶制剂生产的发酵技术
首先是微生物的培养(即发酵),要选择:培养方法、培养基、培养 温度、培养pH和通气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