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玻璃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1)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1)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材《神奇的玻璃》。

该故事主要围绕一块具有神奇魔力的玻璃展开,讲述了小动物们在玻璃的帮助下,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懂得了友谊的可贵。

本节课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3章《奇妙的物品》第2节《神奇的玻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神奇的玻璃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帮助。

2.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神奇的玻璃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实际帮助,以及友谊的可贵。

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玻璃道具、故事图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块神奇的玻璃道具,引发学生对玻璃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神奇的玻璃和小动物们的表现。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关键情节,通过提问、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 随堂练习(5分钟)(1)神奇的玻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哪些帮助?(2)故事中体现了哪些友谊的可贵品质?5. 小组展示(5分钟)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玻璃》2. 板书内容:神奇的玻璃: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友谊的可贵:关爱他人、团结互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故事中的神奇玻璃和小动物们。

(2)用文字描述神奇的玻璃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帮助。

2. 答案:(1)学生作品,以创意为主,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2)示例:神奇的玻璃让小动物们看到了彼此的优点,学会了互相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编写一个关于神奇的玻璃的故事。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3节《神奇的玻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玻璃的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玻璃的透明、易碎等特性,知道玻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玻璃的透明、易碎特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玻璃杯、放大镜、玻璃珠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

(2)邀请幼儿触摸玻璃杯,感受其光滑、冰凉的触感。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玻璃的透明、易碎特性,并举例说明。

(2)教师出示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见过的玻璃制品。

(2)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幼儿补充。

4. 创作环节(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玻璃制品。

(2)幼儿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2. 内容:(1)玻璃的特性:透明、易碎(2)玻璃的应用:玻璃杯、放大镜、窗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描绘玻璃制品的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画的玻璃制品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玻璃制品,并进行观察和描述。

(2)组织幼儿参观玻璃工艺品展览,了解玻璃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3)开展“我眼中的玻璃世界”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玻璃主题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的是大班语言教材《神奇的玻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四章第二节“神奇的变化”和第五章第一节“透明的秘密”。

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玻璃的特性和制作过程,以及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玻璃的特性和制作过程,知道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玻璃的特性和制作过程,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玻璃制品(如玻璃杯、玻璃瓶等)、玻璃制作视频资料、玻璃实验用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些玻璃制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幼儿关注玻璃的特点。

2. 讲解:播放玻璃制作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

3. 实践:进行玻璃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玻璃的特性,如透明、导热等。

4. 创作: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玻璃制品。

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玻璃的特点、制作过程、应用领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透明的玻璃制品。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制作玻璃杯、玻璃瓶等透明玻璃制品。

2.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玻璃制品,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幼儿可以观察教室里的窗户、玻璃杯、玻璃瓶等,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如透明、导热等)和作用(如采光、保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玻璃的特点和制作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在实践环节积极参与,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玻璃制品。

但在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部分幼儿仍需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1. 邀请玻璃制作师傅来园进行实地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

2. 组织幼儿参观玻璃制品工厂,让他们亲身体验玻璃生产的各个环节。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神奇的玻璃》。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玻璃的特点、用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故事《神奇的玻璃》,培养幼儿对玻璃的探究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玻璃的基本特点、用途,知道玻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玻璃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3. 培养幼儿爱护玻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玻璃的特性和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玻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玻璃故事课件、实物玻璃制品(如玻璃杯、玻璃窗等)。

学具:画纸、彩笔、玻璃清洁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神奇的玻璃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1)故事中的玻璃有哪些特点?(2)玻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故事《神奇的玻璃》,引导幼儿了解玻璃的基本特点、用途。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玻璃制品及它们的用途。

(2)讨论如何保护玻璃,爱护环境。

4. 课堂互动(10分钟)(1)教师出示实物玻璃制品,让幼儿观察、触摸,感受玻璃的质地。

(2)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玻璃制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玻璃》2. 内容:玻璃的特点:透明、易碎、坚硬等玻璃的用途:窗户、杯子、镜子等保护玻璃:不乱扔、不敲打、定期清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玻璃制品,并说明它的用途。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和保护意识。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对玻璃的质地感知不够充分,今后可增加实际操作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家里的玻璃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爱护玻璃。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废旧玻璃制品进行创意制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品》,详细内容为故事《神奇的玻璃》。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一块神奇的玻璃,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神奇的玻璃所代表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神奇的玻璃所代表的寓意。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玻璃一块,故事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神奇的玻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玻璃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和故事挂图,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神奇的玻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男孩为什么觉得神奇的玻璃很神奇?”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神奇事物,并画出来。

6. 创意表达(10分钟)学生利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一幅以“神奇的玻璃”为主题的画作。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神奇的玻璃》2. 故事人物:小男孩、神奇的玻璃3. 故事寓意:学会珍惜和感恩4. 学生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以“神奇的玻璃”为主题的画作,并简要描述画作中的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画作描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神奇的玻璃看到美丽的彩虹,他感到非常开心和珍惜。

2. 课后思考: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神奇的事物?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发明》中的《神奇的玻璃》。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玻璃的成分、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家发明神奇玻璃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发明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玻璃的成分、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发明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玻璃的特性和科学家发明神奇玻璃的过程。

重点:掌握玻璃的成分、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玻璃样品、神奇玻璃展示板。

学具:每组一份玻璃样品、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实物玻璃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玻璃的成分、特性和应用。

结合故事《神奇的玻璃》,讲述科学家发明神奇玻璃的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讲解解题思路,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神奇玻璃的应用场景。

各组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神奇的发明?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2. 内容:玻璃的成分:硅砂、碱、石灰石等。

玻璃的特性:透明、硬度大、熔点高、可塑性等。

玻璃的应用:窗户、杯子、镜子、光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神奇玻璃的应用场景,并简要说明其原理和优点。

示例答案:应用场景:智能玻璃黑板原理:通过触摸屏幕,实现写字、擦除等功能。

优点:节省粉笔,减少粉尘污染,提高课堂互动性。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玻璃的特性和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讲解科学家发明神奇玻璃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理解较困难,今后需加强引导和讲解。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及其特点。

2. 通过故事《神奇的玻璃》,培养幼儿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神奇的玻璃》2. 玻璃制品实物(如玻璃杯、玻璃窗等)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音乐CD:《爱的奉献》三、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玻璃制品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玻璃的特点(透明、光滑、易碎等)。

2. 讲故事:《神奇的玻璃》。

引导幼儿想象故事中的情境,感受玻璃的神奇力量。

3. 讨论: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学会关爱他人?4. 创作环节:根据故事内容,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神奇的玻璃的作品。

5. 展示作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家庭中的玻璃制品,了解其作用和特点。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关于玻璃的主题装饰,如玻璃画、玻璃制品等。

3.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玻璃工厂,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关注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运用。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延伸活动的实施情况。

六、活动资源1. 故事视频:《神奇的玻璃》2. 玻璃制品图片素材库3. 音乐《爱的奉献》伴奏版4. 创作材料(画纸、彩泥、颜料等)5. 班级墙面展示空间七、活动步骤1. 视频导入:播放故事视频《神奇的玻璃》,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 重述故事:邀请幼儿一起复述故事内容,强化记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交流:讨论故事中的爱心传递,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爱心经历。

4. 创作时刻:根据音乐《爱的奉献》的节奏,引导幼儿创作玻璃作品,感受音乐与创作的结合。

5. 作品展示:在班级墙面展示幼儿的作品,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观赏。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视频的内容适合幼儿年龄,具有教育意义。

幼儿园语言优质课《神奇的玻璃》活动教案+故事

幼儿园语言优质课《神奇的玻璃》活动教案+故事

幼儿园语言优质课《神奇的玻璃》活动教案+故事一、课程内容1. 故事内容今天的故事是《神奇的玻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买了一枚神奇的玻璃,惊奇地发现自己能够用玻璃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最终帮助了一位失落的老人找回了笑容。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

2. 活动安排步骤一:口胡讲故事要想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老师可以通过口胡讲故事的方式,将《神奇的玻璃》这个故事生动地讲述给他们听。

步骤二:个人分享“我身边的人、事、物”通过故事的引入,老师可以提问孩子们:“你们身边有哪些人、事、物值得你去发现和关注呢?”然后请孩子们各自举起手来,分享自己的回答。

步骤三:制作玻璃为了更加贴合故事情节,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塑料材料和画笔,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神奇玻璃”。

步骤四:找东西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围绕教室和学校,寻找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并通过玻璃去观察和感受这些东西。

步骤五:小组交流在活动结束前,老师可以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分享自己发现的“看不见的东西”和在寻找过程中的感触。

步骤六:总结教学最后,老师可以请一位孩子上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醒其他孩子们要时刻保持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并怀着好奇心和同理心去发现和探索世界。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语言优质课的开展,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理解和解释《神奇的玻璃》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主旨;2.能够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能够尝试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4.能够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之心,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三、适用对象本次语言优质课适用于幼儿园大班或小班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园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

四、教学资源本次语言优质课需要的教学资源如下:1.故事书《神奇的玻璃》;2.塑料材料和画笔等教具。

五、教学评估本次语言优质课提供以下形式的教学评估:1.在讲故事时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和回答,以便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2.观察孩子们是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制作玻璃,并在寻找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新的东西;3.观察孩子们能否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并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能够体现出同理心和关爱之心。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神奇的玻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玻璃的特点与用途,通过故事《神奇的玻璃》了解玻璃的神奇之处,学习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知道玻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提高观察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学会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玻璃的神奇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玻璃故事课件,实物玻璃制品。

学具:画纸、彩笔、玻璃制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玻璃制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故事《神奇的玻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玻璃的神奇之处,学习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描述玻璃制品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玻璃制品,描述其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特点:透明、坚硬、易碎用途:窗户、杯子、镜子等2. 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透明、光滑、坚硬、易碎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玻璃制品,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答案:示例:我家的玻璃杯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水。

它很坚硬,但也要小心不要让它破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和实物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学会了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玻璃工厂,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神奇的玻璃制品,与同学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玻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玻璃的特性,学会用语言描述玻璃的透明、反光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玻璃是一种透明的物质,能透过玻璃看到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玻璃的神奇之处。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分享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玻璃的透明、反光等现象。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玻璃的特性,培养观察、表达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玻璃(镜子、放大镜、透明玻璃等)、图片、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神奇的玻璃(小镜子、放大镜、透明玻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玻璃窗户,引导幼儿发现玻璃的透明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神奇的玻璃(镜子、放大镜、透明玻璃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玻璃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画纸和彩笔记录观察到的神奇现象,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4. 分享交流(5分钟)各小组代表分享观察到的神奇现象,其他幼儿补充描述。

6.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神奇玻璃找不同”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透明反光放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神奇玻璃,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放大镜,它可以把物体放大,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玻璃的特性,培养观察、表达和想象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玻璃制品工厂,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进一步拓宽幼儿的视野。

同时,开展“我心中的神奇玻璃”创意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多有趣的玻璃形象。

幼儿园语言优质课《神奇的玻璃》活动教案+故事[001]

幼儿园语言优质课《神奇的玻璃》活动教案+故事[001]

幼儿园语言优质课《神奇的玻璃》活动教案+故事[001]教学目标1.了解玻璃的由来和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学习认识玻璃产品,并了解生活中与玻璃有关的用品,提高幼儿的生活常识。

3.让幼儿感受玻璃的透明、光滑及脆弱性,锻炼幼儿的感性认知能力。

4.通过讲故事,帮助幼儿了解“真心换真心”,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玻璃瓶捉鱼游戏1.游戏目的:培养幼儿观察与动手能力,学习了解玻璃的特性。

2.准备材料:1个插花用的玻璃花瓶,装满水的塑料盆,小鱼、小虫(玩具模型)。

3.游戏规则:•花瓶里有许多小鱼和小虫,孩子需要用小勺子把小鱼和小虫捞出来,放入瓶子里。

•一定要告诉孩子:花瓶是玻璃做的,很美,但是也很脆弱,要小心使用。

•若幼儿不小心把花瓶打破了,要让幼儿参与打扫,告诉他们玻璃属于易碎品,需要小心处理。

第二部分:亲身感受玻璃1.活动目的:让幼儿感受玻璃的透明、光滑及脆弱性。

2.准备材料:几个玻璃杯子,玻璃制品,如镜子、窗户等。

3.活动流程:•老师将玻璃杯子等透明玻璃制品摆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并告诉他们玻璃的特性。

•让孩子们捧起玻璃杯子,感受玻璃的光滑和脆弱性,并与同桌互动交流,比较不同玻璃杯子的手感。

第三部分:故事学习——《神奇的玻璃》1.故事目的:教育幼儿在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

2.故事内容:有一个聪明的小女孩儿叫苏珊,在苏珊的家乡有家叫做“玻璃城”的小城市。

这里的居民善于制作各种精美的玻璃制品,风靡全国。

一天,苏珊来到了玻璃城,与制作玻璃的工匠成为了好朋友。

工匠们告诉苏珊,他们所用的玻璃都来自一只神奇的玻璃鸟。

因为只要真心地对它许愿,它就会变成一只真正的玻璃鸟,不仅如此,它还会飞到世界各地,带回各种美好的玻璃,这成就了玻璃城的辉煌。

有一天,当玻璃城的人们沉迷于各种玻璃制品时,却忘了那只神奇的玻璃鸟了。

苏珊与工匠们一起找到了那只神奇的玻璃鸟,他们请求它带回一颗纯真的玻璃心来拯救这座城市。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11课《神奇的玻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玻璃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玻璃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光滑、易碎等。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玻璃的特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玻璃杯、玻璃板、放大镜、光滑的物体(如塑料板)、粗糙的物体(如砂纸)等。

2. 学具:画纸、彩笔、玻璃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玻璃杯、玻璃板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2)邀请幼儿触摸玻璃物品,感受其光滑、冰冷等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玻璃杯为例,讲解其透明、光滑、易碎等特性。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玻璃杯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认识的玻璃物品。

(2)幼儿互相展示作品,用语言描述所画玻璃物品的特点。

(2)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玻璃物品,你们还知道哪些神奇的玻璃?”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特性:透明、光滑、易碎例子:玻璃杯、玻璃板、放大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玻璃物品,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玻璃物品是放大镜。

它是一个圆形的玻璃,可以放大东西。

它是透明的,让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细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玻璃的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玻璃特性,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故事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故事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故事优质教案《神奇玻璃》。

一、教学内容《神奇玻璃》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讲述一个关于一块具有神奇功能玻璃故事。

故事中,通过描绘玻璃神奇之处,引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培养他们倾听和表达能力。

2.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玻璃神奇功能,并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倾听、表达、观察、动手操作等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玻璃道具一个,故事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幼儿展示神奇玻璃道具,引发他们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块玻璃有什神奇地方?”2. 讲解故事:通过PPT课件和故事挂图,生动形象地讲述《神奇玻璃》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科学现象。

3. 例题讲解:以故事中玻璃神奇功能为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动手操作,体验科学趣味性。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绘制一幅关于神奇玻璃画,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玻璃》2. 板书内容:神奇玻璃:能透视、能反射、能导电、能变色等。

幼儿作品展示:以图片形式展示幼儿绘制神奇玻璃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神奇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发现幼儿对神奇玻璃兴趣浓厚,但部分幼儿在动手操作环节表现较为拘谨,需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神奇玻璃原理,提高他们科学素养。

同时,鼓励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科学现象,培养他们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处理在《神奇玻璃》这一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故事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

我需要在讲解故事过程中,将神奇玻璃这一元素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幼儿能够感受到科学趣味性,这是需要我重点关注细节。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发明》,详细内容讲述了一位小发明家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发明了一种具有神奇功能的玻璃。

故事围绕这个神奇的玻璃,展开了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小发明家发明神奇玻璃的过程,以及玻璃的神奇功能。

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玻璃道具、故事挂图、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神奇的玻璃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它的神奇功能。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故事讲述(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讲述过程中,教师通过挂图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故事中小发明家是如何发明神奇玻璃的?”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神奇玻璃,并分享制作过程。

5. 团结合作(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神奇玻璃接力”游戏,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2. 小发明家发明神奇玻璃的过程3. 神奇玻璃的神奇功能4. 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神奇发明请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神奇发明,并画出它的样子。

答案示例:我设计了一双会飞的鞋子,穿上它就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2. 作业题目:我的神奇玻璃请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神奇玻璃,并描述它的功能。

答案示例:我的神奇玻璃是透明的,可以照出人的心情。

当人们心情不好时,照一照神奇玻璃,心情就会变得愉快。

大班科学神奇的玻璃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玻璃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玻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玻璃的特性和用途;2.学习如何制作玻璃;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玻璃模型;2.玻璃杯、玻璃板、玻璃棒等实物;3.白板、彩笔、盆、水、盐和面粉;4.视频等多媒体工具。

三、教学过程1. 玻璃的特性和用途(3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平时见到过的玻璃制品,例如眼镜、窗户、餐具等;2.解释玻璃的起源、特性和用途;3.演示使用玻璃的优点和注意事项,例如抗腐蚀、保温隔热等。

2. 制作玻璃模型(6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制一个简单的玻璃模型,使用白板、盆、水、盐和面粉等基础材料进行制作;2.演示制作步骤,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技巧;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玻璃制品。

3. 玻璃制品的制作和使用(40分钟)1.按组分别发放玻璃杯、玻璃板、玻璃棒等实物,让学生进行手动操作;2.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玻璃制品,例如玻璃花瓶、玻璃球等;3.演示玻璃制品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

4. 回顾总结(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简述玻璃的特性和用途、玻璃模型和玻璃制品的制作方法;2.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留下作业,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操和亲身体验。

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对制作玻璃模型过程中的技巧掌握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

同时,一些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困惑和迷失。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次课,可以进一步加强完善制作玻璃模型的技巧训练,并考虑采用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参与。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品》,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玻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玻璃的特性,认识玻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想象和创造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物品,学会爱护公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玻璃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玻璃图片、实物展示、PPT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玻璃瓶、镜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奇的玻璃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1)教师讲述故事《神奇的玻璃》,让学生了解玻璃的来源、制作过程及应用。

(2)结合PPT课件,讲解玻璃的特性,如透明、易碎、导热等。

3. 实践:(1)让学生观察、触摸教具,亲身感受玻璃的特性。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玻璃的认识和在生活中见过的玻璃制品。

4. 例题讲解:a. 这个玻璃瓶是什么形状?b. 玻璃瓶有哪些特性?c. 你还在哪里见过玻璃瓶?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喜欢的玻璃制品。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2. 内容:玻璃的特性:透明、易碎、导热等玻璃的应用:瓶子、镜子、窗户等注意事项:爱护玻璃制品,防止破碎伤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玻璃制品。

b. 想一想,玻璃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2. 答案:a. 学生作品,无需统一答案。

b. 示例:玻璃可以用于制作眼镜、手机屏幕、玻璃家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玻璃的认识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玻璃制品工厂,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

(2)开展“神奇的玻璃”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玻璃相关的作品。

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

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

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奇的玻璃》。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玻璃的基本特性,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探索玻璃的透光、反光、隔音等特性,以及生活中的玻璃制品。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玻璃的基本特性,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玻璃特性的感知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玻璃的透光、反光、隔音等特性。

教学重点:掌握玻璃的基本特性,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玻璃杯、镜子、玻璃板、透明胶带、小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让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思考玻璃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玻璃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坚硬、易碎等。

(2)介绍玻璃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玻璃是如何从原材料变成我们生活中的用品。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玻璃杯、镜子等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玻璃的透光、反光等特性。

(2)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如将小玩具放在玻璃杯后面,观察玩具的影像,让幼儿感受玻璃的透光性。

4. 探索与发现(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一个玻璃窗的装饰画。

(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玻璃窗要设计成透明的?它有什么好处?六、板书设计1. 玻璃的基本特性:透明、坚硬、易碎等。

2. 玻璃的制作过程:原材料→ 熔化→ 成型→ 冷却。

3. 玻璃的透光、反光、隔音等特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玻璃制品,并说明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玻璃制品是玻璃杯。

它透明、光滑,可以清楚地看到杯内的饮料。

2. 拓展作业: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玻璃制品,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保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创作,让幼儿了解了玻璃的特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

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重要环节。以下为详细的建议:
(1)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放置不同形状、颜色的玻璃制品。在课堂开始时,让幼儿猜测盒子里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逐步揭示盒子里的玻璃制品,让幼儿观察、触摸,感受玻璃的质感。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玻璃的透明性质。
3.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玻璃的透明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玻璃的特点与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玻璃杯、玻璃板、透明塑料袋、水、积木。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邀请幼儿猜测盒子里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在玻璃板上画画,观察画面的变化。
5.总结与拓展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玻璃的特点与用途,鼓励幼儿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玻璃制品,观察其特点与应用。
六、板书设计
1.神奇的玻璃
2.玻璃的特点:透明、硬度大、易碎
3.玻璃的用途:窗户、杯子、镜子等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找师出示玻璃杯、玻璃板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了解玻璃的质感。
(2)教师通过对比实验,让幼儿发现玻璃的透明性质。
(3)讲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窗户、杯子、镜子等。
3.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一个画有图案的玻璃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找出杯子上的图案。
4.随堂练习
(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玻璃杯、玻璃板,发现其透明性质。
(1)实验演示:教师准备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一个装有水,一个空置。让幼儿观察两个杯子,问:“你们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引导幼儿发现,空杯子看起来也是透明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水。

幼儿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神奇玻璃》一、教学内容《神奇玻璃》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讲述一个小男孩通过一块神奇玻璃,探索到日常事物微观世界,从而引发孩子们对世界好奇和探索欲望。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生词和短语,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孩子们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探索乐趣。

2. 学习故事中生词和短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神奇现象,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激发孩子们探索欲望,培养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玻璃教具一个,PPT课件,故事挂图。

2. 学具:每组一个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块神奇玻璃,请孩子们观察玻璃下物体,引发他们好奇心。

2. 讲解故事(10分钟)我通过PPT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神奇玻璃》,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生词和短语。

3. 例题讲解(10分钟)我选取故事中典型例子,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并用故事中学到生词和短语进行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观察、讨论,用放大镜观察神奇玻璃下物体,并尝试用生词和短语进行描述。

5. 小组分享(5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展示自己观察和表达成果。

我对孩子们观察和表达进行点评,强调故事中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神奇玻璃》2. 生词和短语:放大、缩小、神奇、探索、发现等。

3. 故事线索图:小男孩通过神奇玻璃探索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笔,画出自己通过神奇玻璃看到微观世界。

2. 答案:孩子们画作,展示出他们观察到微观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神奇玻璃产生浓厚兴趣,但在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1、师生谈话:(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

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玻璃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
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
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
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
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

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
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
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
镜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
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