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反应批评视角《指环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更新视域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人物内心世界三个方面分析《指环王》中的弗拉多。
关键词:读者批评理论更新视域《指环王》
《魔戒》是J.R.R托尔金(1882-1973)的代表作,是现代西方魔幻文学的鼻祖。自1995年问世以来,《魔戒》在西方累计销售量超过5000万册,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掀起了魔幻文学的热潮。其中如RoAo萨尔瓦多《被遗忘的国度》系列、崔西·西克曼《龙枪》系列和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无不深受《魔戒》的影响。[1]《魔戒》主要讲述黑暗君主索隆铸造的魔戒拥有统治全世界的力量。唯有把魔戒送到厄运山脉的烈焰中彻底销毁,才能挽救中土人民。于是弗拉多主动提出前往完成此任务。历经多重磨难后,弗拉多和山姆终于完成使命把魔戒扔进了厄运山脉的烈焰中。本文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更新视域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三个方面解析《指环王》中的弗拉多。
1.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背景
读者反应理论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在接受美学思潮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文学理论。读者反应批评是以注重对读者接受为研究对象而非作品本身的一系列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概称,重点研究读者在阅读过程对意义存在于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读者是使文本产生意义的关键,应将诠释权交给读者。强调读者根据个性主题主动地理解文本,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反应。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文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注重对两者双向交流过程的分析研究,实现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由作者与文本中心向读者文本中心的转向,开启了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其中以沃尔夫冈·伊赛尔理论为主。伊瑟尔认为“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的创造作用。阅读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创作性活动。读者角色的这一转变无疑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转折”。[2]
2.更新视域
读者是阅读作品的二次创造者,在阅读之前已经对作品有预设。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符合作者的提前预设,即产生共鸣;也会出现与预设不符,读者会产生很多疑问。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的疑惑会逐一被解开,进而形成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要在现有意象的基础上建构对象,从总体和整个过程来看,具有不完整性和未完成性。正是这种阅读阶段的不完整性和未完成性不断引起读者追根穷源的内在心理动力,形成强烈的阅读愿望,使作品在读者的意识中不断得到转化,从而推进阅读的进程。[3]
在弗拉多最终把魔戒扔进厄运山脉的火焰之前,读者对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销毁魔戒的使命始终是持怀疑态度,因为弗拉多与读者所熟知坚毅果敢的英雄人物截然不同。一部分人认为他不是英雄,因为最终他没有抵住想要拥有魔戒的欲望;一部分人认为他是英雄,因为他使魔戒坠入火焰山最终销毁,世界从精灵统治时代转到人治时代;一部分人认为他虽是英雄,但是失败的英雄,因为他受到魔戒的诱惑。弗拉多究竟是不是英雄或是怎样的英雄,取决于读者已有对英雄的认知和在阅读过程中参与其中不断向作品本身发问和回答过程中产生。
2.1人物形象的更新视域
读者读到弗拉多是个身材矮小、喜欢吟诗作曲,最好天天宴乐、过着逍遥快活的生活的人。在整个霍比特人的历史中只发生一次战斗,即1914(霞尔历)的傍水镇之战。魔戒远征队中的灵魂人物刚多尔夫说:“霍比特人身材矮小,并不适合迎战。”因为传统的英雄人物给人的印象是身材高大,英勇善战。读者不禁问: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使命?对于这个问题,读者可以在故事的发展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在小人物霍比特人身上,他们淳朴、憨厚、无纷争,无困扰。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摆脱魔戒对灵魂的腐蚀。罗琳精灵女王说:“或许弱者也能完成这个任务,只要他拥有一颗强者的心。”
2.2人物性格的更新视域
当读者形成了一种“期待视域”,将小说理解成是弗拉多虽“身材矮小”但是充满自信、果敢、坚毅的成功的英雄。但是读者读到的却是缺乏自信,内心犹豫,性格软弱的弗拉多。弗拉多始终对自己能否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充满怀疑,他没有把握一定能完成销毁魔戒的任
务。当山姆担忧他们带的干粮能否维持到完成使命时,弗拉多说:“我说不上多久算完成使命……我认为没必要想以后的事。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就是想到了,谁又说以后怎么样?就是想到了,谁又说的清到底会有什么结果?结果那玩意儿投进火山口,我们又会怎么样?你说,山姆,我们还需要面包吗?我想用不着。要是我们能坚持到火山口,我们就算是尽了力了。我开始觉得有点儿力不从心了。”弗拉多天性排斥暴力行为,他性格内向,喜欢休闲的生活,他是个梦想家。他会表达他的伤心、恐惧和无助。站在安达因河旁,弗拉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真想毁掉它呀!我天生就承担不了这艰巨的使命。要是我从未讲过这枚戒指该有多好!为什么它要落在我的手里?”[4]此外,弗拉多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往往产生惧意,从而不愿向前。在即将到达厄运山口的时候,他被两个奥克斯(半兽人)俘获了,在被自己忠心的仆人山姆救出时,弗拉多说道:“只有一天吗?我觉得好像已过了好几个星期。”“我坠入了黑暗和噩梦中,醒来后却发现情况更糟。”“我想,我快要疯了。”在销毁魔戒的路途中,弗拉多不止一次发生过抱怨和叹息,他几乎在一开始就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沉重不堪的人物,而这些特点在传统英雄身上是绝对没有的。这样,读者不得不打破原有的期待视域并构成新的期待视域。读者已经开始不确定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重任——销毁魔戒。这种不确定性自然而然地向读者发出邀请,给予读者思考的机会,留出想象的空间,从而促使阅读行为的继续进行。
2.3内心世界的更新视域
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弗拉多在销毁魔戒的路途中,他缺乏自信,性格懦弱,而且内心世界是黑暗的,读者又会担心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使命。但是在销毁魔戒的路途中,一直有忠诚的伙伴山姆,弗拉多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变化,读者又开始重新更新视域,期待着弗拉多可以完成使命。在销毁魔戒的途中,魔戒时时诱惑着他,而魔戒被销毁后,弗拉多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为此,他不得不告别中州,前往西方。尽管如此,弗拉多依然说道:“我也曾那么想过,但我受的伤太重,山姆。我努力拯救霞尔,现在已经如愿以偿,但这不是为了我自己。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山姆,在危险降临时,就得有人去牺牲,不顾自己,这样,其他人才可以留下来。”通过这段内心的独白,我们可以看到弗拉多高尚的人格。
对于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销毁魔戒的使命,读者已经明确,尽管他不能算是成功的英雄,但是可以称他为失败的英雄。之前关于弗拉多的意义未定与空白,通过读者的阅读和思考得到现实化和具体化。
3.结语
以往批评者在分析作品时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本身,一般从作品出发分析作品中的社会、个人命运,等等,忽略了读者对作品的关注,从而放弃了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分析的探究,也没有注意到探究作品对当时及以后读者的影响。本文力求从读者角度出发,把以作品为中心变为以读者为中心,从读者的角度探讨作品的意义,读者不再是作家道德说教的接受者,而是文本为定点和空白的确定者和填补者,读者与文本共同构成作品。托尔金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弗拉多的塑造就是很好的体现。读者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弗拉多进行思考、认识、再思考、再认识,“消解文本中出现的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或用不同的方式填充不同观点之间的空白”。
参考文献:
[1]HumphreyCarprenterTolkien:ABiography[M].BostonHoughton,1977:26.
[2]郭宏安,章国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马友平.试述接受美学中的“意义未定和空白”及读者的阅读.渝西学院学报,2002(1).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宁教高【2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