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初中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

初中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

初中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初中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计划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1本学期,我担任七八年级两个班信息技术教学。

我将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由于教学经验尚浅。

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规划。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里,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思想认识进步提高。

二、教学工作。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

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作为一名新的初中信息技术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要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多样形式教学。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汇报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热情、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网络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全面运用信息教学设施,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1、微机教学全面到位。

本学期初,微机室40台学生机全部得到合理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信息技术。

2、多媒体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初中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初中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初中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初中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1. 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将传统的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和评价。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生管理和评价,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轨迹,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学生评价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学习。

4.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家校沟通和合作。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家校沟通和合作,建立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更加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些案例展示了信息技术在初中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和推广,可以提高初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哪些问题学习了信息技术之后,我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一、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有些内容光凭老师讲解,同学很难理解的情况,这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道理简单化,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取得网络信息、扩大课堂信息量在学习过程中,同学和老师能在网络上进行有目的的取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融合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和信息资源,生生、师生之间打开讨论,并通过资源收集再利用、再发觉学问。

三、信息技术帮忙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回归课堂。

依据心理学规律和同学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同学极易感到疲倦,就很简单显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同学,吸引同学,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同学思维动力,以使同学连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一幅漂亮的图片或一信息技术帮忙新课导入,激发学习爱好。

使同学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同学积极探究的情感,能使同学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学问。

这样就加强了同学学习的爱好。

结合我任教的学科,老师在这些实在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一、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爱好。

如在讲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老师没有单刀直入,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显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同学会被日全食漂亮、壮观、神奇和情景深深吸引。

这样可启发同学的思维,再由老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引导同学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从而给同学产生难以忘却的印象。

二、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多样,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极大的突破了常规教学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地呈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把学习的内容化大化小,化静化动,化远化近,化抽象为实在,既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亦可将部分综合为整体。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打造智能化学习环境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打造智能化学习环境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打造智能化学习环境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智能化学习环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 掌握基本的网络搜索技巧,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3. 学会使用至少一种编程软件,实现简单的程序编写和调试;4. 了解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认识其对学习的积极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辨别和筛选有益的学习资源;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共同打造智能化学习环境;4.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对科技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勇于面对和克服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困难;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己在智能化学习环境中的主体地位;4. 增进学生对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本课程旨在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适应学生个性化、智能化学习需求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智能化学习环境概述:介绍智能化学习环境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讲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基本概念,为学生打造智能化学习环境奠定基础。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三节3. 网络搜索技巧:教授有效的网络搜索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编程软件应用:学习并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软件(如Scratch、Python等),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和调试。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5.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智能助手、个性化推荐等。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合作学习素质的养成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合作学习素质的养成

生 的发 言 , 也不 能任 由发 展 , 将讨 论 流于 形式 。 ( 合作 学 习成果 展示 交流 。 4) 小组 合作 学 习探究 , 完成 学 习 单 和 电子小 报 。每 一 小组 将 其 学 习成 果展 现 在教 室 投影 屏 幕
于小 组建设 , 在教 学 实践 中往往 也会 收到 很好 的效 果 。
22 布 置合 理 的合 作 任 务 .
( )小 组规模 。对于 中小 学生 而言 , 作学 习小 组人 数应 1 合 控制 在 26 之 间 , -人 而且 年龄越 小 , 小组规模 就越小 , 实上 1 事 对 也是 组 的一种 。在 合作 学 习方 式 养成 的初级 阶段 , 排 2人共 安 用1 台计 算机 ( 管 目前学 校都 已经达 到 1 1 的配 置标 准 ) 尽 人 机 是 一种提 升学 生合 作 意识非 常有 效 的课 堂 组织 形式 。 随着 学 生 合 作能力 的提 高 , 小组 人数 可 以适 当增加 , 但不 应超 过 6人 , 否 则 就会产 生 困难 。 如有 些学 生会 做 比他们应 分 担 的工作量 大 的 工作 ; 生们 反而会 缺少与大 集体合作 的能力 ; 学 学生会在 组 内与
有意识 地进 行系统 的 、 循序渐 进的培养 , 合理应用 信息技 术将会
取 得事 半功倍 的效 果 。
有一 种安全感 和归属 感 , 尤其是 那些不 太合群 的学生 更是如 此 。 有 两种 有效 的方法 可 以帮助 学生 进行小 组建 设 : 是小组 成 员 一 共 同创建 吉祥 物或 小组 标志 。每 位学生 准备 半张 纸 , 在纸 的顶
2 在 信 息科 技 课堂教 学 中促进 学 生合 作学 习素质
养成
信 息科 技课 堂 不仅是 提升 学生 信息 素养 的主 阵地 , 在促 进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养成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养成教育

能力 的同学担任组长 , 建 立主流学风 。但 一个 班里总有
几 个调皮 的学生 , 这部 分学生 是教师 管理 的重点 , 教 师 针 对 不 同 的 学 生 要 选 择 合 适 的 管 理 方 式 .不 能 “ 一 刀
意。 笔者经过多年 的教学 探索认 为一个 良好 的信息技术
课 堂 学 习 习惯 的 养 成 , 对 于改 善 课 堂 教 学 成 效 有 着 非 常
无 以规矩 , 不 成方 圆。 面对 一 个 新 的 群 体 和 个 人 , 教 师 和 学 生 都 在 相 互 适 应 着 ,所 以 开 始 的 工 作 一 定 要 做 好、 做 细 。从 进 入 机 房 的第 一 节 课 开 始 就 要 把 各 种 规 章
自主学 习是一 种能 力 , 不 仅是信 息技 术课 , 其 它学
规章制度对 大部分学生是起作用 的 , 教 师 要 及 时 树 立典 型 , 并 加 以大力宣传 , 并 从 中选 出 一 部 分 具 有 管 理
师们 都是在探索 中前进 。传统 的基础学科 . 已经形成 了
固定 的教学套 路 , 但是信 息技术 课没 有 , 加之 学 生学 习
的功利性 , 导致 了信息技术课 堂 的教学效 果一直不如人
对 于 这 个 问题 .可 能 其 它 学 科 的教 师 会 感 到 可笑 , 但 是 对 于 信 息 技 术 教 师 来 说 这 是 一 件 非 常 令 人 头 痛 的
根据笔 者 的经验 , 在经 过三次 课后 , 大部 分学 生 已 经 逐 渐 把 这 种 要 求 内化 为 一 种 习惯 , 在 机 房 内能 够 保 持 安静 、 保 持卫生 , 课 堂后 能 主 动 复 习 、 预 习 。这 个 时 候 教 师仍 然不能放松要求 。 因 为 这 种 习惯 还 具 有 主 观 强 制 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技能和知识,更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我决策、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并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在信息技术领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因为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技术变革频繁,学生需要拥有持续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来适应这种变化。

1.2 研究目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整合和应用信息,适应未来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探讨:2. 探讨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并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通过以上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未来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与特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信息技术相关的任务和项目。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任务或项目,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最新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最新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最新6篇篇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篇一与其它必修课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是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

在教学的方法上,我们还在一直摸索和总结,但我们最有感触的这一学科的教学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不同学校计算机资源的配置是不一样的,我们校目前配备有一间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共配有42台学生机,对于初一年级的同学来说基本上可以人手一台。

学生机与教师机、服务器通过局域网相连,我们运用多了媒体教学软件,讲课时能够做到统一控制学生机,可以锁定他们的屏幕,进行教学演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

基于这样的软硬件配备,我们把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中进行,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模式,觉得效果不错。

1、边讲边练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学习效率很难得以保证,并且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

所以一堂课我们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

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精讲多练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例如在讲到“控点”时,我们就把所以要涉及到这一操作的操作都提出来,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又把握住了重点,让学生重视起来。

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养成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养成教育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养成教育摘要:高中新课改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战略地位。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

笔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机地将德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德育养成教育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阶段。

高中阶段的教育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在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养成教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人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而且要结合国际和国内的时事来进行,在“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时我组织学生在网上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确定他喜欢的主题,用学到的技术去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做起来兴致高涨。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我指导学生创作了与奥运有关的电脑作品大赛。

较优秀的作品都上报参赛。

现在我们身处信息化的社会,通过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让学生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们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

在图片信息的加工内容中,要求学生处理学校风景照片的任务中可以渗透爱校、护校的教育,要求学生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进行友爱教育、亲情教育、敬老爱幼教育等。

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是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对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从教材、学生心理、教学方式、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通过这样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以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是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上网、打游戏,喜欢上QQ等等问题。

信息技术课堂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根据我多年教学实践及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从教材、学生心理、教学方式、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提高。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成功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

可见,是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好的问题,导致他们不愿主动参与到教师安排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下降。

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操作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好像很多班级都存在这种现象,具体表现为:好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之后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养成懒散的习惯;差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进度太快了,跟不上,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

2、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趁老师不注意而偷偷摸摸地玩游戏,把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顾自己自娱自乐。

而且这个问题就像流行感冒,会影响周围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也无心上机操作,甘愿冒着被老师批评的风险而“过把瘾”。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性、多样性发展。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性、价值性,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学科价值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性,保障学生学习活动有序、全面持续开展。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也逐步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倾向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操作技能教学中,教师则代替学生上机示范,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进行实践操作,进而削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进传统教学弊端,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讲解与演练的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在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老师们通过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自主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很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老师要合理利用其学习心理, 根据其活动性质,创造具体教育环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能力。

例如,在《认识机器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机器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机器人世界”的奥秘;再将机器人的分类标准及身体各部位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演示,使学生初步认识机器人身体构造及分类情况;教师还可采用“找不同”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查询不同国家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对其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其存在差异并向同学展示。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3 2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9 — 0 2 4 8 - 0 2 意义 。

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是信息化 , 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水 平高低的指标就有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 : 文化素养 、 信 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 新课标把 中学生所应具备的信 息素养 概括为三项能力 : 获取加工信息整理 , 信息传递能歹 ; 评价 信息活动过程方法及结果能力 ; 通过合作 、 发现问题并解 决问题 的能力。可见 , 信息素养是当代中学生所应具备的 个基本素养和一项基本能力 。 二、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注重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初 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 , 必须对初中学生注重有 关信息素养的培养。实践表明, 在初 中信息技术课重视学 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 可以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 1 . 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 , 通过 教育培养可 以把人的有关获取信息 、 利用信息 以及开发信 息等方面的能力 以及修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 因此把有关信 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初 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 中, 不 仅能让学生理解有关计算机及网络基本原理 、 熟练掌握有 关计算机及 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外 , 还能让学生有关信息 应用 ( 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 等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 从而增强了学 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信息技能。
力及非智力 因素来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方面 的训练和培 养; 例如每当学完一个专题 , 我就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校 的网络环境 , 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 ; 组织学生通过网上交 流和讨论 , 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 以这种 良好的 自主学习环境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从而达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最新教育资料(最新整理)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最新教育资料(最新整理)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一、信息意识的重要性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

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

[1]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现在正处于学习能力和学习精力极其旺盛的一个年龄阶段,求知欲也很强,这时候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与方法,对其是终身受用的。

信息意识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因而信息意识的养成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并不能真正习得,需要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练习感悟而形成。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课程的设计,任务的引导。

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形成信息意识,逐步形成用信息意识去解决学习乃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常常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气味等形式来表达。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获取信息可以通过读书、看报、电视、电台等渠道。

知道了信息获取的渠道,那学生是否能主动的去获取信息就成了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对于中学生而言,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都会加以关注。

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想学生能主动的去获取学科的相关知识,让其知道信息技术学到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其他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是能让他们主动获取学科相关知识的一个方法。

在讲到Excel表格的制作时,老师安排了学生下去收集鲸的一些相关数据,如名称、体重、身长、颜色等,将相制作成表格。

这时学生就会采取多种形式收集素材,有的通过书籍,有的通过网络。

无论通过哪种渠道获得的素材,学生都从收集素材的过程中掌握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反复训练,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养成教育培养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养成教育培养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养成教育培养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深受学生喜爱,因此为我们学生的好习惯养成教育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本文从:1)如何增强自主学习、创新能力;2)如何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3)如何培养竞争、合作意识;4)如何形成基本的法律道德意识,培养选择正确信息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描述了教师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这个途径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的。

关键字:养成教育;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g420养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

我们知道,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

而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工作的方式、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学习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技术课程也已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学校校园网已逐渐完成,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且,信息技术课从一开设就成为广大学生所喜爱的一门功课,它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这门课中,学生们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学到很多知识,了解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真正做到坐在斗室中,漫步全世界。

那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是不是能为我们学生的好习惯养成教育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就是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几点心得。

一、“计算机是死的,人是活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及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很多学生有一个这样的毛病,对老师布置的上机操作练习,在动手后常常喜欢问一个:“老师,是不是这样做的?”我不怀疑这是他们渴望权威对自己所作的认同,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这就是传统“填鸭式”教学后留下的恶果,学生在那种教学方式下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即使采用新兴的“启发式”教学,学生仍不能摆脱教师设下的条条框框,学生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而没有提出问题的权利,学生只有模仿的义务,没有创新权利。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4篇)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4篇)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____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

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上册,内容是全新的。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处理。

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本教材的____%,可见计算机基础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收集身边的信息,计算机与系统安全,文件管理,网络探秘、文本处理,设置文字与段落。

三、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载体。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的技能。

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随着现代科技的深入,上网已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容量,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不良的习惯也会影响人的一生。

特别是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正冲击着我们的在校生。

许多家长、班主任、教师,提及学生上网时均是谈“网”色变,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更是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平时和其他学科的教师聊天时,说到这门学科时,都说:学生太爱上信息技术课了,学生可以好好的玩玩了,你们教信息技术的老师真是很轻松啊!每听到某学生如何整天上网不学习,整天泡网吧,不归家之类的话,我心里就像针扎一般痛。

我认为,学生能否正确使用计算机获取网络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大自己的视野。

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走出盲目上网和迷恋网络的误区,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信息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规范教学行为,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防止学生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或看不良信息,教师就将网络关闭,或禁止学生使用网络。

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这门学科之所以由最早的“计算机课”改名为“信息技术课”,我想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非常清楚,那就是,我们这门学科不仅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巧,更重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机)这一现代化的工具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为人们所服务。

另有这样的情况:老师们都说,现在进行的是新课程改革,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发挥他们主人翁的精神。

因此,整个一节课交给学生来自由支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需去查阅相关资料。

中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PPT

中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PPT

结语
结语
通过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 题的养成教育,可以培养中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中 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电子技术 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发展 做出贡献。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的教育策略
培养中学生运用电子技术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策略
加强电子技术的课程设置,提 高中学生对电子技术的了解和 掌握程度。
鼓励中学生参加电子技术相关 的比赛和活动,提高其实践能 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中学生运用电子技术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策略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让中学生 能够充分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学习和解决 问题。
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应用程序 来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提 高生活效率。
利用电子技术,中学生可以通 过社交媒体平台与他人分享自 己的想法和成果,培养表达能 力和交流能力。
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创意设计和小型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电子技术在 解决问中的
作用
电子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 作用
通过利用电子技术的工具和方 法,中学生可以更快速、准确 地解决问题。
当中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可 以通过电子技术中的搜索引擎 和学习平台获取解决方案。
电子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 作用
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的 创造空间,可以通过编程、设计等方式 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中学生 运用电子技术 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运用电子技术解决问题,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 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的 定义与发展
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电子技术是指利用电子器件和电子部件 进行信息处理、传输和控制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 得到广泛应用,为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
21世纪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学习;而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能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

这些基本素质需要在青少年时代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进行培养和积累。

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中,信息技术课程被列入必修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对于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

培养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课程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计算机课,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教学目标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则是:通过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具备信息素养,即具备获取信息、分析鉴别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并且逐步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从主要内容来看,过去的计算机课的教学内容局限于理论知识和操作相关软件,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有机整合等。

从教学方法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讲练相结合,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

显而易见,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是学习的工具之一,强调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信息工具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发展。

据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若仅仅是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上,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那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育,其结果将会是培养出来的人有可能成为计算机的奴隶。

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应大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及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
创造,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建设人才。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中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

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让学生发现除了玩游戏外,计算机还能帮你做很多有趣有益的事情,比如,利用计算机画画、写作文、制作演示文稿、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资料等;除了上网聊天,还会发现因特网能帮助我们快速查阅各种有用的资料,电子邮件将使你方便快捷地与远方的朋友互通信息,你甚至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网站……;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在21世纪高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诸如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艺术(音乐、美术)等]知识共同构成了中小学课程的教学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决不是一门信息技术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各学科教师都要创设条件,积极倡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教师把以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教学工具,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软件,如何将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学习数学、语文、自然、英语、物理、化学及生物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既高效优质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们的各学科教师应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的理念及意图整合到各学科课程知识里。

比如语文课可用多媒体计算机学习写字与组词,用计算机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用网络搜集作文素材、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作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教学……;在艺术课中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绘画、用多媒体技术作曲、播放乐曲;在物理、化学、生物课中演示仿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作有危险性的教学实验……。

三、创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于网络之上的学习。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
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为开展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案例1:在讲述PPT中插入flash时,在教学设计时我有意设计了一段情境话语:大家想不想在PPT中播放flash影片,使你的幻灯片放映更丰富、更炫点,但是老师不告诉你们方法,由你们自己上网解决。

同学们一听PPT中还可以播放flash影片,觉得很兴奋,情绪一下子高涨,纷纷上网冲浪寻求解决的方法。

最后在大家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探讨下找到了在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的三种方法:即“控件工具箱”法、“插入对象”法、超级链接法,并尝试成功,这堂课使同学们体会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意识。

案例2:在介绍网络资源时,我又给同学们提了个问题:网上可提供学习、欣赏歌曲的flash作品很多,有没有同学想过把网页上的好听的好看的flash下载下来带回家继续欣赏,如何下载呢?有的同学马上就说:是啊,网上有的flash
做得很漂亮,早就想把它下载下来了。

经我一启发,大家立刻上网查询,终于找到收集网页中Flash有五法:“目标另存为”法、“查看源文件”法、“搜索临时文件夹”法、“使用软件”法、“使用第三方浏览器自带工具”法,并尝试了其中三种方法,成功下载了网页中的Flash。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整体的思想、横向的思维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了他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再次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意识。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想要把信息技术学科的所有知识方面都详细地教授给学生,是根本不可能的。

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学会举一反三。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教师还应把更多的思维空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创新的乐趣。

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一物有一利必有一弊。

网络也是如此。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的好处,也应该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从而适时地引导。

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是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而趋利避害,自觉约束自己的行动。

对能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的学生,要鼓励、支持他。

对不能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的学生,要帮助、限制他。

增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使人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其核心是强调青少年要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利用网络媒介。

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是要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