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第一章:引言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集结了他的一系列重要著作。
本次的读后感旨在对该选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选集的内容概述本章节将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的内容进行概述,包括选集的篇章组成和主要主题。
选集包含的著作涵盖了教育领域的多个方面,如教育哲学、教学方法、学生发展等,旨在向读者呈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
第三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本章节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
其中包括他对儿童发展的理解、教育的目标与方法论、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等方面的观点。
第四章:选集中的经典篇章分析本章节将挑选选集中的几篇经典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这些篇章的内容涉及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自主性、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等,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改革的独特见解。
第五章:对选集的总体评价本章节将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进行综合评价。
从思想深度、论述逻辑、实践指导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以较为客观的角度评价选集的贡献和局限性。
附件:本文档附带如下附件,供读者参考:-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的书籍封面- 选集相关的教育研究报告- 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访谈视频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文化大革命:指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场政治运动,于1966年至1976年期间进行。
其目标是清除一切被定义为资产阶级或偏向资产阶级的势力,导致了广泛的社会动荡和人员伤亡。
2. 教育改革:指对现有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行动。
教育改革的目的包括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等。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对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一次全面阐述和梳理。
该书共分为五大部分,涉及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心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思考和贡献。
本人阅读了该书之后,对于人的心理和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该选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本身具有学习的天赋和能力,教育者的贡献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和激发这种能力,而不是通过机械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让人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实施教育。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让读者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文化心理学”这一概念,认
为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给人们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中还涉及到音乐、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艺术对人的情感和意识觉醒的影响。
这些观点和理念对于文化及艺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对于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位著名学者的思想和贡献,更可以从中获取到对于自身思维和行为的启示与认识,以及对于教育方法和文化艺术的深入理解。
因此,该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读物,更是一本可以深入思考的有价值的教育书籍。
教师读书随笔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
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
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XX国庆8天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
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
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
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
读这两本书也许是平淡无奇,但是那种对学生真诚的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视为生命却在字里行间时刻体现。
《公民的诞生》详细论述了少年叛逆期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少年在这阶段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2019-11-29导语:《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200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
本书收录了作者一生的教育精华理论。
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供您参阅。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1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
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
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
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
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
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修改版]
第一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驻马店市第十二小李文1、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
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实例来充实它。
教育启示:看了这段文字,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常有这么一条情感价值与道德观,即德育目标,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就是让学生的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知道是怎样做是美的,怎样做是丑的,从而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实践美。
在教学中,我们透过一篇篇或隽美或质朴或含蓄或奔放的文本,让学生们、孩子们感受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打动他们的灵魂,震撼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思想,促使他们最终思考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例:《伯牙绝弦》中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让学生惊叹的,不仅仅是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心有灵犀的知音之情,更是俞伯牙子期不在为谁弹的摔琴谢知音的决然,友谊在这一刻,再也不是聊友、玩伴等的代名词,友谊,在这一刻,对学生而言似乎已经有了全新的诠释,而这,正蕴含着他们对人生的悄无声息的深刻激烈的思考。
在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我想学生所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深的是启发了他们对美的真谛的思考。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东西,然而最美丽的花也会凋谢,再美丽的人也会衰老,然而有一种美,它跨越百年历久弥新,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1 人就是一位具有这种美丽的人,让我们一起。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用语言,这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心。
十一、二岁的青少年的正是发现美、追求美、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他们更急于想知识的就是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美?通过对课文中居里夫人外貌描写的句子的分析,有的学生直率的说出了居里夫人并不美丽!面容憔悴神情疲倦的人怎么会美丽呢?,然而当我们分析了她憔悴的原因,简陋的工作环境、终日的烟熏火燎,三年又九个月的持之以恒,最终从成吨的矿渣提炼出了这比原珠笔芯还要小的0.1克镭时,学生们无一不为居里夫人坚毅、执著的精神之美震憾,而成名后,不计虚名、视金钱为粪土的淡泊名利,被误解仍忘我投身科研的高尚人格之美,更令学生折服,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理解、认同了这位跨越百年、千年依然美丽的伟大女性,真正认识了美的真谛,而这种鲜明的情感教育,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我,也是一种美的熏陶、一次精神的洗礼。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Pain is only residing to oneself by hating someon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1暑假里,我和女儿一起读名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美——生活的快乐。
我也认真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
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读完全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方面内容深有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的、和谐的才是最美的。
儿童周围的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
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
所以“美——生活的快乐”这部分内容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深信,揭示多姿多彩的、引人入胜的自然界的小艺术作品,其使命不仅要发展儿童的认识兴趣,还要产生一股触及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
比如《我们拯救了小云雀》我们在小麦地里找到了一个小云雀窝,在窝里有五只小云雀。
他们还不会飞。
明天收割机就要来割麦了。
我们看着小鸟,而一只大云雀在我们的头上飞来飞去,我们捧起了小鸟藏身的窝,把鸟窝转移到了绿色的粟子地里,粟子离收割的时间还早着呢。
我们走回家去,看见一只大云雀飞进了鸟窝。
它在那里坐了好长时间。
然后,他出来了,快乐的唱着歌飞向了蓝天,它是在告诉我们:“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作者从自然界的事物着手,从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童趣入手,引导孩子要善良的对待所有的生灵,所有的小动物,要与自然界的万物和睦相处,不正是我们今天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吗?想想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具有超前的意识!又如《为了蝴蝶不被刺伤》小卓娅在花园中玩,她走近一棵刺槐。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作品集,其中包括了他的多篇经典著作。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对于教育实践的启示。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得分享。
首先,本书强调了注重儿童的个体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而不是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把所有的孩子塞进同一个框架里。
这样做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其次,本书还强调了教育的情感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是有效教育的基础。
教育者应该用心去关爱每个孩子,用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的成绩和能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深入联系,才能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情感的温暖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再次,本书倡导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究的主体。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和答案,导致学生的机械记忆和机械应用。
教育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教育者和学生应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志向,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深入,学得更有意义。
最后,本书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有责任培养学生成为自觉的公民。
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师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大全教师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大全教师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学会尊重:尊重是指人格上的平等。
或许在我之间有很多的区别,可是大家都是人的个体不会改变,因此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首先,幸福工作,须从认识自我开始。
认识自我是幸福的前奏。
很多人经常抱怨,抱怨自己的收入不高,抱怨领导不重视自己,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幸福。
并且,把所有的这些归咎于没有机遇,或是受了别人的排挤与暗算。
更有甚者,将这些归咎于父母的无能或自己的运气不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
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1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传奇英雄。
怀着敬畏,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其中“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有思考力。
教师备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目标知识(学科),有关学生的知识,学科教育知识。
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进行的。
而学生学习则是从个人经验、前备知识、知识表达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进行的。
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表达目标知识,并通过教学活动促成学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
这就引起师生对接矛盾。
因为学生是经由自主建构兴盛“学生理解的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回家作业,测验考试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达“学生理解的知识”。
教师与目标知识对照发现差异,修正教学材料或过程。
教师用重复练习,提供变式,澄清概念,关联强化等形式提供反馈及采取措施,修正偏差。
所以教师要思考,要从学生经验出发设计课堂。
课堂教学应以教学目标为本,不管教学理念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变革,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环绕教学目标展开。
有一点应该铭记: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会读书,有思考力。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2上个月,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精选5篇)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1每次打开苏霍姆林斯基,每次细读苏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总会为之怦然心动,总会不时地被震憾。
在我的书房里,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部,有《给教师的建议》。
读苏霍姆林斯基,我读得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总会忍不住玩味再三,当然,用苏霍姆林斯基来看今天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也会感觉很多很多的遗憾与无奈;用苏霍姆林斯基来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会感觉更多的不安与后悔!我自是没有能力来整体地评价苏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苏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对教师、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真理总是简单的。
我得到的第一个字是:实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孩子。
就是那么实实在在的思想。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们清晰地感觉到才华的涌动,但我们看不到才华的买弄;我们清晰地体会到理性的精辟,但我们看不到晦涩的“学问”;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丰富,但我们并不感觉纷杂而烦人。
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无为的教师低首沉思,我们教了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的书,我们对教育产生了厌倦,我们对孩子产生了厌倦,我请你去马上去打开苏霍姆林斯基!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还感觉到教育的幸福!你会感受到教师在创造教育过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得到丰富;你会感受到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教者是那样的幸福与强大!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教育家”显得那么无力与乏味。
说一句实话,我并不反对理论,但优秀的理论同样应该成为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
对于教育理论书刊的众多的优秀的论文,从来都是能带给我们美妙的启迪的,从来就是能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的——我觉得阅读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精神发展相联系的话,阅读便会成为一件苦差使。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通用10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通用10篇)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他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那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要怎么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通用10篇),希望大家喜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1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感触很深。
终于知道当一个老师是多么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好老师尤其不容易。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许多教学技巧,老师要不停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不停地进步与发展。
这本书里有几条建议对我影响很深,虽然我还是一名学生还没有走上教师的岗位,但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它教会我怎么去做一个好老师。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
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
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相关推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精选11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篇1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
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
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
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
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
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通用3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1世界上的书籍千千万万,但是只有一种让人当初一见钟情,之后则要常常拿起——哪怕抚摩一下也好,这种书往往蘸着生命的汁液用心写就。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无疑属于这样的精品。
我把这本书当成是我一生的财富,那是因为:这是一本读来亲切的书读目下的多数教育书籍,包括媒体上的某些论文,简直是比自己写文章还要累,几近“眼睛的牢狱”与“心灵的折磨”。
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大概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用校长的口吻(尽管他就是校长)对教师进行空洞的说教和长篇大论的理论阐释!尽管选集中的每一本都一本书都厚重如砖,但苏霍姆林斯基提炼出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教育实践来说,因此他就好像坐在你的身边,微笑着,与你娓娓而谈,真可谓是“坐而论困,起而新教”。
奥苏霍姆林斯卡娅教授在致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中这样评价他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
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因此,这不是方法、技术之作,而是实践大作、心血铸就因此,我常常是把《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当成睡前难得的思想与精神的享受来对待的。
“思想应该像高大的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鲜明。
真理的坚定性,真相的鲜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动摇性,是从同一个名叫困难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
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1、“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
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实例来充实它”。
教育启示:看了这段文字,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常有这么一条“情感价值与道德观”,即德育目标,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就是让学生的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知道是怎样做是美的,怎样做是丑的,从而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实践美。
在教学中,我们透过一篇篇或隽美或质朴或含蓄或奔放的文本,让学生们、孩子们感受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打动他们的灵魂,震撼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思想,促使他们最终思考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例:《伯牙绝弦》中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让学生惊叹的,不仅仅是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心有灵犀的“知音”之情,更是俞伯牙“子期不在为谁弹”的摔琴谢知音的决然,友谊在这一刻,再也不是聊友、玩伴等的代名词,友谊,在这一刻,对学生而言似乎已经有了全新的诠释,而这,正蕴含着他们对人生的悄无声息的深刻激烈的思考。
在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我想学生所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深的是启发了他们对美的真谛的思考。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东西,然而最美丽的花也会凋谢,再美丽的人也会衰老,然而有一种美,它跨越百年历久弥新,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是一位具有这种美丽的人,让我们一起……”。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用语言,这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心。
十一、二岁的青少年的正是发现美、追求美、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他们更急于想知识的就是“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美?”通过对课文中居里夫人外貌描写的句子的分析,有的学生直率的说出了“居里夫人并不美丽!面容憔悴神情疲倦的人怎么会美丽呢?”,然而当我们分析了她憔悴的原因,简陋的工作环境、“终日的烟熏火燎”,“三年又九个月”的持
之以恒,最终从成吨的矿渣提炼出了这比原珠笔芯还要小的0.1克镭时,学生们无一不为居里夫人坚毅、执著的精神之美震憾,而成名后,不计虚名、视金钱为粪土的淡泊名利,被误解仍忘我投身科研的高尚人格之美,更令学生折服,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理解、认同了这位跨越百年、千年依然美丽的伟大女性,真正认识了美的真谛,而这种鲜明的情感教育,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我,也是一种美的熏陶、一次精神的洗礼。
2、“教师的人格,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一个教师如不经常置身于书的世界,他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
每周都得到充实的教师藏书是思想和精神力量的源泉。
书本知识是教师的财富和智慧。
一个真正的教师常常感受到学习知识是个人研究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一件快乐的事情。
”
教育启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上很绝,以致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完全被吸引了,就像自己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人们询问他这节课备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
这是一种怎样的备课呢?我想正是靠读书,持续不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了终身的友谊。
通过读书获得数倍于教科书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智慧解决学生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精力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行为与状态。
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也更是如此。
往往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无不是自己对教材的多次熟读,对作品中人物的多次解读,对于教材有关的相关资料的多次通读领会。
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课文我读了不下几十遍,还专门阅读了描写居里夫人生平的《居里夫人传记》,并通过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对作者梁衡写作此文的目的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居里夫人的美——永恒的美的认同。
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在熟读这长达4页半的课文的同时,我更是上网查了有关盲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相关资料,真正的努力去试着了解他们的生活,更想象自己如果是其中一员,那么生活将是怎样的艰辛、不幸与顽强。
正是基事对盲人、
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同情与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才会与作者站在一起,传达着“关爱弱势群体”、“自立自强”、“爱和被爱同样幸福”的信息,让学生去思考人生的大爱······
3、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
教育启示: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
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4、"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育启示: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
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
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
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
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
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