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五号病的症状,牛口蹄疫症状

合集下载

牛五号病的治疗方法,牛五号病能治好吗

牛五号病的治疗方法,牛五号病能治好吗

牛五号病的治疗方法,牛五号病能治好吗肉牛饲养中较易患的口蹄疫和传染性胸膜肺炎这两种对养牛业危害较大的传染病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同业者提供参考。

预防和治疗牛口蹄疫病,就用东方牛疫健。

口蹄疫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

临床症状口蹄疫潜伏期平均2~4 d,最长的可达7~10 d,病牛体温升高到40~41 ℃,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绝,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吮吸声。

后期口腔溃烂,采食和反刍完全停止。

同事趾间及蹄冠、乳房周围的皮肤上发生水泡,并很快溃烂,然后逐渐愈合。

本病成年牛一般呈良性经过,慢性型一般经过1周左右即可治愈,如果严重的经过2~3周即可治愈,死亡率为1%~3%。

幼牛如感染此病,可引起心肌炎,死亡率较高。

防治与处理此病的预防,散养户主要依靠当地畜牧部门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措施来保障。

每年3-5月为春季集中强制免疫时间,9-11月为秋季集中强制免疫时间。

主要采取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免疫方法。

采取六不漏的原则,即“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剂”。

保证每家每户和每头牛都进行免疫注射。

传染性胸膜肺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简称“传胸”。

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渗出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

本病在许多国家的牛群中发生并造成巨大损失。

在我们地区也零星散发。

病理剖检特点初期以小叶性支气管肺炎为特征,病变部充血,水肿,呈红色或紫红色,中期呈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性纤维性胸膜炎变化,肺实质往往同时存在不同阶段的肝变化,切面红灰相间,呈大理石样花纹。

肺间质水肿、增宽,呈灰白色。

淋巴管高度扩张。

胸膜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腔积液,内有蛋花样纤维蛋白凝块。

后期肺部病灶有的坏死并被结缔组织包围,有的坏死组织液化形成脓腔或空洞,有的有疤痕化。

防治我国已宣布消灭了牛肺疫。

牛口蹄疫什么症状

牛口蹄疫什么症状

牛口蹄疫什么症状
口蹄疫是属于传染病,俗名“口疮”,五号病。

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偶而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预防和治疗牛口蹄疫,就用东方牛疫健。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它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的症状表现为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疹子。

口蹄疫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所以一些养殖户,和养殖场,做好口蹄疫的预防与治疗,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有的时候口蹄疫治好以后还会复发,因为口蹄疫病毒有好几个主型。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病毒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

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是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

风和鸟类的迁徙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患口蹄疫的牲畜解剖后,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

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交错,像老虎的斑纹一样,又叫“虎斑心”
当发现疑似口蹄疫患畜时,应该立即将其隔离。

所有接触过的牲畜,都应隔离,消毒,观察。

所有病畜接触过的用具也要消毒,同时饲养员,养殖场工作人员也应该严肃消毒工作,避免感染。

病畜吃过的草料,剩下的全部都要销毁,处理,避免通过带病毒饲料造成病毒传播,感染牛口蹄疫用什么药治,牛口蹄疫特效药,牛得了口蹄疫用什么药效果好?
治疗方案:饲料中添加东方牛疫健,拌料使用。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牲畜群体,特别是牛、羊、猪等。

牛口蹄疫对畜牧业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

一、牛口蹄疫的诊断牛口蹄疫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两种方式进行。

1.临床症状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1) 口腔粘膜和蹄部出现水疱或溃疡;2) 咳嗽、打喷嚏和流涕;3) 抑郁和食欲下降;4) 蹄部出现严重的肿胀和疼痛。

2.实验室检测对于疑似感染牛群,应立即采集血样和口腔分泌物样本,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1) 病毒分离2) 病毒抗体检测3) 病毒核酸检测通过以上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可以确诊牛口蹄疫的病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针对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防控和消毒等方面。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牛口蹄疫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针对不同的疫情传播情况和牲畜种类,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疫苗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牛群的抗病能力,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2. 隔离防控一旦出现牛口蹄疫病例,应立即对患病的牲畜进行隔离,避免疫情扩散。

应对已接触的牲畜进行观察和隔离,以避免病毒传播。

隔离防控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

3. 消毒定期对养殖场的设施、器具、车辆等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牛口蹄疫病毒的传播。

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场地和设施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以杀灭病毒,降低传染风险。

4. 严格管理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和卫生管理,保持牲畜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定期清理牛舍、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牲畜之间的接触,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5. 屠宰检疫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应加强屠宰场的检疫工作,确保被宰牲畜的健康状况。

对于疫情区域的牛群,应进行严格的检疫和监管,确保屠宰的牛群不会成为病毒传播的源头。

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是牲畜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牛五号病症状

牛五号病症状

牛五号病症状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该病潜伏期2~5天,体温40~41℃,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

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内含透明的液体。

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

水疱约经1-2天后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

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形成烂斑,然后逐渐愈合。

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

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

、【特点】本品是引进国现代外技术经特殊工艺研发的高科技产品。

无菌采集同源血清经过特殊工艺提纯、浓缩、加工处理后制得的同源抗体血清。

是针对预防和治疗牛口蹄疫的首选产品。

【商品名】金牛三肽【兽药名称】通用名:注射用青霉素钾160万单位汉语拼音:zhesheyongqingmeisujiayibailiushiwandanwei【主要成分】青霉素钾(载体为牛源精制血清球蛋白)【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加入牛同源精制血清抗体后呈金黄或微红色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不影响疗效)【药理作用】牛同源精制血清抗体系用引起牛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奶牛乳房炎、牛流行热病毒等病毒病原浓缩精制疫苗免疫健康牛群,产生高效价抗体后,无菌采集血清,采用酶切技术提取IgG、IgM、IgA Fab片段加保护剂制备而成的抗血清。

IgG是血清中最主要的抗体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量的75%,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以及与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M在抗感染免疫的早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主治功能】主用于牛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流行热等细菌病和病毒病的紧急预防与治疗,能够提高免疫力,增强牛体质。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牛口蹄疫是一种由牛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牛口蹄疫主要通过空气、水、饲料、工具和人员、野生动物传播,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在牲畜中,牛是最易感染且发病率最高的动物。

牛口蹄疫病毒经耐酸性强,在温度为4℃时,随机处存活期可达数周。

为了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牛口蹄疫疫情,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厌食、乏力、呼吸急促、流涎、蹄部溃疡、角膜乳头状充血等。

部分患牛口蹄疫的牛会出现蹄部肿胀、脱屑、严重者更会将病情恶化至死亡。

2. 病毒学检测对于疑似感染牛只的病理样本进行牛口蹄疫病毒的检测,可以使用RT-PCR技术,通过检测病毒基因来确定是否感染牛口蹄疫病毒。

3. 血清学检测利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血清试样中的病毒抗体滴定,判断感染情况及疫苗免疫效果。

二、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1. 加强动物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牛舍和饮水设施,对牛进行适当的消毒,避免野生动物进入养殖场。

强化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2. 防止人员和物品传播病毒严禁未经消毒的人员、车辆、工具及饲料等进入养殖场,如果有发现患有牛口蹄疫的牛只,应立即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3. 提高养殖场外来牛进场的检疫力度对于进场的牛只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进场牛只没有患有牛口蹄疫等疾病。

采取隔离观察措施,确保进场后不会引起感染传播。

4. 接种疫苗在充分了解病毒毒株情况后,对牲畜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工作。

提高免疫力,减少牛口蹄疫的发生。

对于疫情爆发地区,可启动全面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

5. 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对于出现疑似疫情的情况及时报告,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消毒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三、牛口蹄疫的应急处置一旦出现牛口蹄疫感染病例,将采取如下应急处置措施:1. 立即隔离疑似病例对于出现症状明显的牛只,要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牛口蹄疫是一种由牛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疾病,其传染性极强。

牛口蹄疫病毒可以感染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引起牲畜传染性的、急性的病毒性疾病。

牛口蹄疫对养殖业的危害非常大,因此及早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站立困难、呼吸急促、眼部流泪、蹄部溃疡等。

在牲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怀疑牲畜是否感染了牛口蹄疫病毒。

还需要对牲畜的病史做进一步了解,包括近期是否有与疫区动物接触、是否有牛口蹄疫疫情爆发等情况。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诊断牛口蹄疫最为准确的方法。

对疑似感染牛进行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是否感染了牛口蹄疫病毒。

3. 病理学检查对于死亡的牛进行组织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是因为感染牛口蹄疫病毒导致死亡。

病理检查主要通过观察组织标本中是否有牛口蹄疫病毒的特征性结构来进行诊断。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牛口蹄疫最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牲畜是否感染了牛口蹄疫进行诊断。

二、牛口蹄疫的防治对策1.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牛口蹄疫的发生,首先需要建立起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疫情的动态情况。

要严格控制牲畜的交通和运输,减少动物之间的接触。

要加强对牛舍、饲养场等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疫情的蔓延。

还需要加强对畜生的养护,提高畜生的自身免疫能力。

2. 治疗措施一旦发现牲畜感染了牛口蹄疫,应立即隔离患病动物,同时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减少动物之间的接触。

对于患病的牲畜,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减轻病情。

3. 销毁病死动物对于因感染牛口蹄疫病毒而死亡的牲畜,要进行及时的销毁处理,防止病毒在环境中传播。

对销毁的病死动物和动物排泄物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牛5号病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doc

牛5号病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doc

牛5号病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概述:牛5号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是的口蹄疫,两者是同一个病,只是不同的两个叫法而已。

该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不仅会传染其它牲畜,还会感染人,一旦爆发危害极大,难以控制。

牛5号病症状有哪些?1、得了5号病的牛,基本表现症状相同。

首先是体温上升,出现有呼吸道症状。

2、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牛逐渐开始出现齿龈、舌面、唇内面有水疱的现象。

严重的停止反刍,不再吃食物。

3、继续演变,水疱一般在经过1-2天后会出现破裂,形成溃疡。

不过在这个时候,病牛的体温则会逐渐恢复正常。

4、另外,病牛的趾、蹄也会出现水疱,并很快破溃,形成烂斑,然后逐渐愈合。

5、有的患牛,在乳头上也会出现水疱。

6、对于良性的一般1周左右就会自愈,但若有病变则病程会延续到近一个月。

牛5号病怎么治疗?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症治疗,可对发病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口腔治疗。

对于有口腔病变的患牛,可对患病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用适量高锰酸钾液对患部进行清洗。

然后,在此处涂上适量碘甘油等药物,以达到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用新亚口蹄特灵血清来抗病毒,并供给心脏充足营养。

2、蹄部治疗。

可用水清洗病牛蹄部,洗净后涂上抗菌软膏,然后用绷带包扎。

3、乳房治疗:可在患部涂抹磺胺软膏,另外注意在挤奶时,要进行常规消毒,温水清洗,科学操作。

※注意:用以治疗牛五号病的方案有很多,药物也有很多,具体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514193兽药网小编建议您结合患牛实际情况,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但在此同时,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牛5号病被OIE规定,一旦爆发,病牛不能治疗,必须扑杀。

总之,一旦养牛场有发生本病,应第一时间上报疫情,对疫区进行严格封锁、隔离,病死牛要做好深埋处理。

牛五号病治疗非常棘手,传染性强,而且病牛会长期携带病毒,一旦爆发对牛场危害很大,建议平时提高警惕,做好防控。

牛瘟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牛瘟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牛瘟的症状及预防方法牛瘟,又被称为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疾病,主要影响蹄类动物。

它引起剧烈的发热、蹄病变和口腔疱疹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畜群的死亡,给农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及时识别牛瘟的症状,并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牛瘟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症状:1. 发热症状:牛瘟的早期典型症状是高热,常常超过摄氏40度。

发热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变回正常温度,然后再上升一次。

同时,牛的体温也会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出现波动。

2. 脚部病变:口蹄疫是一种受感染动物蹄部发炎的疾病,蹄病变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牛瘟患者的蹄部可能会出现疱疹、水泡、破溃及出血等情况。

同时,牛的步态会变得异常,有时候甚至难以行走。

3. 口腔疱疹:牛瘟的另一个突出症状是口腔疱疹。

在患牛瘟的牛中,口腔黏膜可能会出现破溃性口疮,牛只通常会表现出口水多、食欲下降、牙龈充血等症状。

牙龈和舌头可能会肿胀,呈现出红色或紫色。

4. 乳房和泌乳问题:牛瘟也会导致乳房和泌乳问题。

患病的母牛可能会出现泌乳减少甚至停止,乳房肿胀和乳汁质地改变等异常情况。

这会对乳制品生产造成直接的影响。

预防方法:1. 定期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牛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农民应该联系当地兽医,了解可行的疫苗接种计划,并确保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帮助牛只建立免疫力。

2. 保持良好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牛舍是预防牛瘟的重要措施之一。

牛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病毒及其他病原体。

3. 有效隔离:对于有疑似或患病的牛只,应该立即进行隔离。

将其移动到专门的牛舍或隔离区,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隔离期间严格控制人员和工具的进出,避免交叉感染。

4. 注意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也能帮助预防牛瘟。

确保牛只的饮食均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其抵抗力。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5. 监测动物活动:密切监测牛只的活动情况,注意是否有异常迹象出现。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为了及时诊断和防治牛口蹄疫,需要采用一系列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对策。

一、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诊断: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虚弱无力、跛行、口腔溃疡、蹄壳脱落等。

特别是在牛群中出现多例牛出现相似症状时,可初步怀疑为牛口蹄疫。

2. 病原学检测:从患牛体内采集样本,如血液、口腔溃疡渗出液、喉咙渗出物等,通过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测病原体的存在。

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是否有牛口蹄疫病毒感染。

3. 形态学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牛口蹄疫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病毒颗粒的存在。

这要求对病毒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和技术。

4. 器械检测:通过对牛群内患病牛的蹄壳、牛棚及周围环境等进行直接检测,可以找到病毒释放的地点和来源。

二、牛口蹄疫的防治对策:1. 预防措施:对于牛口蹄疫的预防非常重要。

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严格应用无菌操作,提高牛舍的卫生条件,加强对牛只的消毒和隔离措施等,以防止牛口蹄疫的扩散。

2. 隔离治疗:将患病的牛只迅速隔离出来,避免与其他牛只接触。

对患病牛只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减轻病情。

3. 消毒措施:定期对牛舍、病房、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病毒和减少传播途径。

4.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牛口蹄疫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动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减轻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5. 防止扩散:一旦发现牛口蹄疫疫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进行封控和隔离,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对策都是为了及时诊断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通过采取科学的诊断手段和综合性的防治对策,可以有效地减少牛口蹄疫的发病率和疫情的传播。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牛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会对牲畜养殖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危害。

它主要通过感染牛、猪等动物的口、蹄或病原体体液和分泌物传播,具有快速传播、高死亡率和病原存在时间长等特点。

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控是保护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以下是我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的一些情况:1. 症状诊断:牛患上口蹄疫后,会出现典型的症状,如疲惫、食欲减退、发热、口腔溃疡、蹄壳脱落等。

若动物出现大面积的口腔和蹄部溃疡,则更容易被诊断为口蹄疫。

2. 实验诊断:实验诊断主要是通过采用专业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如血清测试、核酸检测、病原学检测等方法,来确认牛是否感染该病。

这些方法可以分离并鉴定病原体,检测病原体抗体或检测病原核酸等途径。

1. 预防为主:疫苗是预防牛口蹄疫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增强动物对该病毒的保护力。

另外,定期进行动物健康监测、严格的消毒和隔离以及避免长程运输和防范病毒传播的措施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2. 快速响应和隔离:一旦发现牛口蹄疫的病例,应立即进行快速响应并隔离患病动物。

在病原体得到控制之前,维持隔离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3. 组织有序:防控部门要直接组织和协调动物检测、采样、消毒和处置等各个环节。

在控制牛口蹄疫进一步传播的同时,还应保障养殖业的正常经营,并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如对被感染区域进行限制性交通管制等。

4. 意识提高:加强对兽医和畜牧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牛口蹄疫诊断和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推广科学合理的养殖和饲料管理方法,加强动物营养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增强牛的抵御力。

总之,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需要全方位地考虑,既要从健康的动物入手,同时也要从病防、病检、病控等多个方面来防范疫情的发生和控制其危害。

只要及时进行隔离、预防、控制和消灭,就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并保护畜牧业和经济不受太大影响。

牛五号病的治疗,治疗牛口蹄疫特效药

牛五号病的治疗,治疗牛口蹄疫特效药

牛五号病的治疗,治疗牛口蹄疫特效药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等。

奶牛感染口蹄疫,不但奶少、干涸,而且奶牛还会带有疫毒。

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天,最初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无精打采,接着在鼻镜、口腔、舌面、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破烂后形成烂斑,严重者蹄壳脱落流血、踱行或卧地不起而瘦弱死亡。

幼畜常发生无水泡型口蹄疫,引起胃肠炎,出现拉稀;有时引起急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预防和治疗牛口蹄疫病,就用东方牛疫健。

预防措施:(1)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每半个月用石灰水消毒一次;(2)适时注射口蹄疫灭苗。

25公斤以下的猪,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25-50公斤下以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50公斤以上的每头注射3毫升。

牛、马等大牲畜加量一倍注射。

注射半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可预防口蹄疫的发生;(3)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实行隔离封锁。

对健康畜进行紧急免疫注射,对病畜及其同圈的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用3%的烧碱对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进行消毒。

同时做好病畜粪便的堆积发酵处理工作。

治疗方法:(1)在牲畜的水泡和溃烂处,用3%的盐水,或0.l%高锰酸钾水冲洗。

溃烂处也可涂蜂蜜或碘甘油。

(2)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的高锰酸钾冲洗。

也可往口腔内撤大黄粉、豆粉。

(3)蹄部可用3%来苏水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再用绷带包扎,也可将煅石膏与锅底灰各半研成粉末,加少量食盐涂在蹄部的患处。

(5)乳房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其它刺激性小的防腐软膏,定期将奶挤出以防乳房炎。

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

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

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口蹄疫在偶蹄兽中突然相继出现体温升高、饮欲废绝、反刍停止,继而在口腔黏膜、鼻镜、口角、乳房和蹄部出现水疱。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
一、牛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1)本病仅感染偶蹄兽,偶尔感染人和其他动物。

(2)各种年龄的偶蹄兽均易感,而以幼龄发病严重,甚至因心肌受损而死亡。

(3)病牛除体温升高,口腔、鼻镜、乳房皮肤和蹄部出现水疱外,产奶量严重减少。

常因此病继发乳房炎。

二、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1)本病在病牛口、蹄、乳房部出现水疱之前,突发高热达
40.0-42.5℃,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心跳加快,瘤胃蠕动微弱,口腔发红充血。

病牛由于唾液分泌加强,表现出不停吮咂。

排粪稍稀黏或干,尿少而黄。

24-48小时后,开始在上述部位出现水疱,水疱壁菲薄,疱内充满清亮液体,水疱破溃后形成浅平烂斑。

(2)心肌麻痹型。

病毒侵害心肌,造成局灶性心肌坏死,在水疱破裂后突然死亡。

(3)犊牛患病时水疱不明显,以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为主,死亡率高。

三、牛口蹄疫的剖检
病牛除口腔、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有水疱或烂斑外,在咽喉、气管和前胃黏膜,尤其是在瘤胃肌柱有圆形烂斑或溃疡,真胃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最具诊断意义的是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似虎皮状斑纹,故称“虎斑心”。

四、牛口蹄疫实验室诊断
为了对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病毒毒型的鉴别,须进行实验室检验(病毒分类鉴别、血清学试验等方法)。

鉴定毒型的重要性,在于有针对性地使用与当前流行毒株相匹配的疫苗,以便达到预防效果。

常见牛病防治

常见牛病防治

罕有牛病防治之五兆芳芳创作一、传染病1、口蹄疫:也称(五号病),是偶蹄兽共得病.是一种急性、发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粘膜和蹄部皮肤产生水疱性疹,严重时蹄胛脱落,口腔严重溃疡.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该病毒有7个主型即O、A、C,南非1、2、3型,亚洲1型,其中还有60 余种亚型,这给我们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型对不上防治效果欠好.产生该病时全群进行封闭,情况消毒,专人办理,病发牛别离饲养或杀掉,同群牛隔离饲养.消毒可用火碱2%水溶液,或2%福尔马林10%石灰乳等.无治疗价值,按国度规则筹划.该病产生后对幼畜及孕畜影响大.二、普通病1、瘤胃积食中医称宿草不转,主要病因是食入了大量的饲料,由于是喂精料过量引起,所以饲养牛就要特别注意也是常产生的一种病.主要表示:病初食欲、反刍、暖气削减或停止,背拱起时作怒责状,头向后躯睥睨,后肢踢腹,磨牙、摇尾、呻吟,站立不安,时卧时起,卧地时一般右侧横卧.防治原则,主要应注意饮食,草不要刹得太短,我在日本时用稻草喂牛,刹成8公分或10 公分.填精料时要注意与草拌匀,没分槽定位的牛不克不及精料归堆,不克不及让一头牛独占独食过量精料.治疗:主要是泻下办法:可投入500—1,000克硫酸钠(镁)溶液,也可用液体石油,同时对严重的牛可进行补液,避免酸中毒.每次可补2,000—4,000毫升,同时参加碳酸氢钠300—600毫升,同时也可给刺激胃兴奋药,如新期的明、氨钾酰胆碱等.2、皮炎皮炎是皮肤表层的炎症,比湿疹更严重.皮炎有外伤性皮炎、急性皮炎、慢性皮炎.(1)、外伤性皮炎是受到伤害后皮肤病变.(2)、急性皮炎是指受到物理或化学方面的刺激后产生的病变.(3)、慢性皮炎是指某些传染或代谢、服用药物等.防治原则:(1)别打牛、挤牛及舍栏杆的围护.(2)注意农药化肥及周围情况的卫生,避免受到污染.(3)产生皮炎对症治疗,外伤性的要清理皮肤创口,消毒后敷药治疗,用一些消炎软膏等.三、寄生虫病牛泰勒焦虫病:牛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各类焦虫寄生于牛网状内皮系统细胞或红细胞引起病发.又叫血孢子虫病.最罕有、危害最大的是环型泰勒焦虫.该病危害较大,我市多有产生,治疗很困难,死亡率很高.虫体像戒指状,呈环刑.一个红细胞内可寄生1—3个,最多的10个.一个虫体为8—27微米.1、病发吏:该虫需两个宿主,牛为中间宿主,蜱为终末宿主.在牛体内进行无性繁衍,在蜱体内进行有性繁衍.2、传播途径:当蜱重新吸食牛血液时,将子孢接种到牛体内.子孢子进入牛体内后,随着血液或淋巴进入肝、脾和淋巴节等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进行无性繁衍生殖,形成有性型和无性型两种多核虫体,再发育割裂后形成虫体,进入血红细胞内至牛病发.一般病发季候是5—8月份,7、8月份为岑岭期,1—3岁牛多发.3、病状:贪血、可视粘膜黄染,乳房、腹下等短毛部位皮肤发黄.体温升高,体表淋凑趣肿大并有痛感,呼吸快速,心跳放慢,眼结膜潮红等.镜检可发明虫体.(稽留热现象).4、治疗:(1)、贝尼尔每千克体重7—10毫克配成7%的水溶液,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或每千克体重5毫克配成1%溶液进行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2天,有报导,用贝尼尔和黄色素瓜代使用效果较好.用法是:第一天和第三天肌肉注射贝尼尔(每千克体重3—4毫升),第二天第四天静注黄色素(每千克体重4—5毫升).(2)牛焦虫散:片剂,每千克体重服一片.每日一次,连服三天.1、预防Δ对新引进牛要进行血液寄生虫病查抄.Δ消灭舍内的蜱及其他虫体,保持卫生,消毒.四、办理责任1、注意草的清洁,草内注意无钉子及铁丝等.2、注意料库不要受到污染.。

牛的口蹄疫能治好吗,怎么治牛口蹄疫,牛口蹄疫的预防与治疗

牛的口蹄疫能治好吗,怎么治牛口蹄疫,牛口蹄疫的预防与治疗

牛的口蹄疫能治好吗,怎么治牛口蹄疫,牛口蹄疫的预防与治疗牛口蹄疫(也叫做牛五号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也是养殖户恐惧的疾病之一,因为牛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如果不抓紧时间做有效的治疗,顷刻间就会让您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那么这种疾病究竟该如何治疗呢?只需做好这简单3步,轻松治疗牛口蹄疫,我们赶紧来学学吧。

一、牛口蹄疫的症状牛口蹄疫也很好辨认,一般包括以下症状:牛的口腔、鼻、舌、乳房和蹄等部位会出现水泡,12~36小时后出现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脉搏和呼吸加快;流涎呈泡沫状;乳头上水泡破溃,挤乳时疼痛不安;蹄水泡破溃,蹄痛跛行,蹄壳边缘溃裂,重者蹄壳脱落;犊牛常因心肌麻痹死亡,剖检可见心肌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带状或点状条纹,似如虎皮,故称“虎斑心”;有的牛还会发生乳房炎、流产症状。

二、牛口蹄疫的治疗一旦发现有牛出现口蹄疫症状,你需要马上进行以下三步:如果是成年牛一周内如果不加重病情,一般都能自行康复,无需治疗。

第一步:将发病与未发病的牛进行隔离;第二步:用生石灰或2%氢氧化钠溶液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第三步:对于发病的牛,轻症者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后,涂碘甘油或冰硼散,同时每吨饲料添加东方牛疫健一到两公斤,混合均匀饲喂,可有效治疗牛口蹄疫,防治心肌炎,孕牛也可使用。

三、牛口蹄疫的预防对于口蹄疫,防比治要高效得多,日常预防也很简单: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肉牛体质。

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养牛场门口设置消毒室、消毒池,进场人员、车辆必须进行消毒。

3、饲喂东方牛疫健,提高肉牛抗病力。

4、必须注射疫苗,由于口蹄疫毒株较多,最好采用多价疫苗进行免疫,免疫期多为6个月,每年必须最少注射2次疫苗。

5、新购牛,一定要先注射口蹄疫血清进行免疫,等牛拉回家15~20天没有任何问题方可加强口蹄疫疫苗,配合使用东方牛疫健,增加免疫效果。

6、定期用生石灰或生石灰加水配成20%溶液,或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圈舍进行消毒即可。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反芻动物如牛、猪、羊等。

诊断:
1. 临床症状:患牛口蹄疫的动物表现为患部疼痛,口腔内出现溃疡和疱疹,导致摄食困难、体重下降等。

同时会出现蹄部的溃疡、水泡和蓄脓,造成跛行和步态异常。

2.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测来诊断牛口蹄疫,包括病毒分离、PCR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
- 强化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保持场地清洁,定期消毒。

- 控制野生动物的进出,避免感染的传播。

- 严格限制动物交易,并且对进场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 加强动物运输的管理,定期检查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卫生状况。

- 加强动物的营养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力。

2. 疫苗接种:
- 对于没有感染的动物可以进行疫苗接种,以增强其免疫力。

- 疫苗接种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3. 消灭措施:
- 发现感染牲畜后,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感染动物与非感染动物隔离开来。

- 对于感染动物进行处理,通过人道方式进行安乐死和焚烧或埋葬处理。

- 对于感染牲畜所在的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理工作,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4. 监测措施:
- 加强对养殖场的监测和动物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 对可能受到感染的牲畜进行检疫或定期的检测以及血清学监测。

牛口蹄疫是一种严重的动物传染病,对养殖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加强疫情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保护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口蹄疫(5号病)症状--治疗与预防

口蹄疫(5号病)症状--治疗与预防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

猪、牛、羊等偶蹄兽均可感染。

文章来自:广州安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临床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少;蹄冠、蹄叉及鼻盘发红,出现淡灰色或淡黄色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出血、糜烂,严重者蹄壳脱落;病畜行走困难,跛行,严重者卧地不起;鼻盘、乳房、口腔周围形成粒斑等。

防治措施:
预防:定期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并搞好卫生、消毒等措施。

疫情控制:
一旦疫情发生,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深埋、消毒等强制性措施。

未发病家畜紧急免疫接种。

对症治疗,口蹄等局部病灶用0.1%高锰酸钾清洗,再涂龙胆紫或碘甘油,同时选用下列一种方案控制继发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死亡和损失。

治疗方案
TREATMENT PROGRAMS
方案一:抗病毒急救包一瓶+柴胡适量注射250公斤体重肌注,另用金奇仕(阿莫西林)+扑尔息痛注射,分别肌注,一日一次,连用三天。

全群拌料:全群拌料:免疫核苷素1000克+美高免500克+强力霉素350克+阿莫西林300克拌1000公斤,+VC300克+葡萄糖6000克兑400公斤水饮水。

辅助治疗,连用5-7天。

【猪口蹄疫】病猪口腔中舌上和颚上,鼻盘,哺乳母猪的乳房也有水疱和烂斑
【猪口蹄疫】严重病例,被侵害蹄叶的蹄壳脱落,此时患肢不能着地或常卧地不起或在地上跪行
【猪口蹄疫】育肥猪鼻镜水疱破溃后的溃疡灶
【猪口蹄疫】蹄部发炎肿痛致起卧困难【猪口蹄疫】母猪乳头水疱
【猪口蹄疫】蹄冠的溃疡出血
【猪口蹄疫】哺乳仔猪心肝炎,肌纤维变性炎灶性细胞浸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五号病的症状,牛口蹄疫症状
预防和治疗牛口蹄疫病,就用东方牛疫健。

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长的7天左右。

病牛体温升高达40-41℃,食欲减退,流出较多
的口水,咀嚼和吞咽困难,呆立无神。

1-2天后,在唇和面颊的粘膜、舌面和舌的两侧、齿龈、硬腭、齿垫等处形成水疱,大小不等,最大的可达鸡蛋大。

水疱内最初是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后变混浊,呈灰白色。

1-3天后,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
的糜烂,边缘不整齐,此时病牛体温可恢复正常。

有些牛在鼻盘(鼻镜)上可能也出现水疱。

检查病牛的蹄部,可见皮肤肿胀、疼痛和发热。

在口腔水疱出现的同时或不久,蹄冠和蹄趾
间的柔软皮肤上也出现水疱,大小不等,早期为澄清的液体,后变混浊,破溃后流出液体可
以和污泥形成痂块。

蹄冠部糜烂继发细菌感染的病牛,严重者可引起牛的蹄匣脱落。

防治
1口蹄疫疫苗接种。

每年3次以上注射口蹄疫A型O型亚洲1型疫苗。

定期抽检牛群抗体。

抽检率不能低于10%。

要求抗体效价在≥1:90—1:128,如果抗体水平低于上述数值应立即补免。

2严格消毒牛群、牛场及进出人员、物件。

3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4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饲料中维生素的的含量,饲料中添加东方牛疫健,降低挤奶次数,降
低酒糟、青贮和多汁饲料的供给量。

病牛的乳房皮肤上也可出现水疱。

本病多为良性经过,病程一周左右,死亡率较低,不超过1%-3%。

但犊牛常发生恶性口蹄疫,死亡率可达20%-50%,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变质性心肌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