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经济
2012年6月,联合国将在巴西召开“里约+20”峰会,回顾和评估过去20年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里约+20”峰会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并把主题定为“全球格局下的中国绿色发展之路”,目的也是为了总结和评估过去20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展,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途径。在这里,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总结回顾20年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谈谈当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热点问题之一“绿色经济”。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1 20年来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成就显著、经验丰富
过去2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的20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20年,也是我们成功应对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风险和挑战的20年。在这20年里,我们大力推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在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GDP总量从全球第11位跃升至第2位,现已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在社会进步方面,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面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在环境保护方面,单位GDP能耗降低了57.9%,森林覆盖率由12.98%增加到�20.36%�,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控制。�
我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就还有很多。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写《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进行全面的阐述,我就不再多说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20年来我们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经验更值得回顾和总结。作为一个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工作了20年的工作者,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和坚持。�
一是从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入手,持之以恒地搞能力建设。�
环发大会后,我们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各种途径,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了提高领导干部对可持续发展的了解,我们举办过省部级干部培训班、司局级干部培训班。为了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我们在报刊上开辟专栏进行宣传,还专门策划制作了《21世纪不是梦》专题电视片。�
20年来,我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精神,相继颁布实施和修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颁布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先后三次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等等。�
20年来,我们坚持依靠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相关领域的科技投入。仅“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科技投入就超过了100亿元。通过自主创新,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
能力不断提高。�
二是把可持续发展从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
环发大会后,我国率先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1995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可持续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我们逐步把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升为治国理政重要战略指导思想的同时,从“九五”时期,我们就开始研究把《中国21世纪议程》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2001年我国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为组长单位、科技部为副组长单位的“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将可持续发展全面纳入国家“十五”规划纲要中。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明确提出了约束性的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指标,部署实施了一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家重大工程,如“三江三湖”治理等。�
三是紧密结合国情,开展形式多样的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
1986年,我国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原国家科委等部门牵头,在江苏省常州市和无锡县华庄镇组织了科技引导社会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又及时把
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探索的重点也及时调整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20多年来,实验区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符合区域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验区建设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此外,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选择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先后组织开展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培育出了一大批循环经济的典型,探索出了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我们又陆续开展了“低碳城市”、“低碳交通”、“生态示范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试点示范工作,一些好的模式和机制正在逐渐形成。�
四是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紧密结合。�
20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中,始终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紧密结合,在一些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处理中,高度重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得我国的环保工作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例如,“98特大洪灾”发生后,我国开始大规模地加强江河堤防建设,大规模地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十多年来,仅退耕还林这一项措施中央就投入了�2 000�多亿元。近年来许多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状况明显好转,与我们这种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密不可分。�
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这种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的方式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迅猛发展,一跃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就是产业界紧紧抓住国家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投身风电产业的结果。�
五是以开放务实的态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我们紧紧抓住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热点,先后推出两批优先项目计划。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优先项目计划的实施累计吸引国际合作资金约15 亿美元,对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防灾减灾、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清洁生产、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更加广泛。例如,2005年,中国同欧盟建立了能源交通战略对话机制,在风电、洁净煤、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等等。�
这种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合作的做法,起到了“以外促内,以内促外”的效果。从“以外促内”来讲,通过对外开放和合作,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转型。从“以内促外”来讲,通过对外开放和合作,把我们在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树立起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