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3

合集下载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是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

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对象分析和学法指导:本节的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尝试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学习区域地理,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而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对新学的知识需要反复练习进行巩固,特别是对新学的地形剖面图的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地形剖面图的阅读的设计分为三部分:⑴我先将阅读地形剖面图的方法投影在屏幕上,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所展示的方法阅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⑵再以《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图》做为学生学习地形剖面图的反馈,以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和纠正,⑶在课后还安排了拓展练习——阅读《沿87°E的地形剖面图》。

结合我科的课题《中学地理课堂互动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图像教学的评价》,在上学期已经进行的读图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加强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训练。

本节的知识点基本上都需要落实到地图上,大量的读图、用图训练必不可少,而初一的学生的心理年龄还比较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初一学生好奇心重,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特别快,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我在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初一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让学生了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海拔高度之前,安排了听音乐、看图片和实物的方式让学生竞猜将要讲的国家,从而引出主要地形区。

(完整word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完整word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

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作者:崔广伟来源:《地理教育》2014年第01期一、教学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编排仅以亚洲一例作为区域学习内容,重点是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自主学习和分析其它大洲的地理环境。

教材编写呈现突出方法主线,体现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思路。

本节“自然环境”内容分两部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复杂的气候”。

重点在于如何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特点,并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年地理学习,已掌握相关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读图能力和简单分析、归纳地理信息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又是第一次接触区域地理。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读图、析图,总结、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其它区域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达到以案析理、以理及案之目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进一步掌握从地理图像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地形与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分析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过程中,学会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要素,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的方法,以及分析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树立自然地理要素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怎样进⾏教学设计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起来看看吧。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1.知识⽬标:使⽤地图进⼀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标:能运⽤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洲的⾃然环境. 3.情感⽬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活的⼤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 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般⽅法 学⽣预习展⽰ ⼀、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东西半球图, 让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亚洲地图,分别⽤⽩⾊、黄⾊、红⾊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道,引导学⽣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洲和⼤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洲,东南临⼤洋洲,东隔⽩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结:怎样描述⼀个⼤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每⼩组挑选⼀个⼤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

⼆、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亚洲地形图,由学⽣代表指出“青藏⾼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四周低。

3.引导学⽣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代表指图说出;鄂⽐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候 1.出⽰亚洲⽓候图,找⼀找全球共有11种⽓候,亚洲的⽓候共有⼏种,其中分布最⼴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候。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江苏泰州姜堰区港口初级中学李佳梅■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人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提问:亚洲位于哪些半球?与哪些洲相邻?2.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何影响?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地形区?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河流特点。

(2)讨论:亚洲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河流?6.课堂小结(2)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有何启示?7.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地图、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参与度: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亚洲气候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1)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人教版)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人教版)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人教版)作者:苏仕兰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2期一、教材分析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从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看,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学会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对比、归纳亚洲气候特征;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地理逻辑思维。

过程与方法:以在地图上“找邻居”引入对亚洲位置的描述,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描述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和河流部分运用虚拟旅行的方式创设读图用图情境,小组合作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气候部分通过眼看、手画、探究等相关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和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其它大洲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培养学生创新与合作意识,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及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初次接触。

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

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

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

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地理位置、范围及分区;(2)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3)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亚洲地理位置及分区;(2)利用资料了解亚洲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亚洲地理位置、范围及分区;(2)亚洲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3)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2)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亚洲自然环境》;(2)亚洲地图及相关图片;(3)气候类型分布图;(4)小组讨论资料。

2. 教学设施:(1)投影仪;(2)计算机;(3)黑板;(4)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地理位置及范围;(2)提问:“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分区吗?”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第一部分:亚洲地理位置及分区1.1 讲解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1.2 分析亚洲的分区及分区特点。

(2)第二部分:亚洲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2.1 讲解亚洲气候的特点;2.2 分析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3)第三部分: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1 讲解亚洲自然地理特征;3.2 分析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3 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2. 写一篇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短文;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续)(4)第四部分:亚洲生态环境问题4.1 分析亚洲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4.2 讨论亚洲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4.3 举例介绍亚洲各国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方面的措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各个方面。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环境也有自己的认知。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和图片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3.准备PPT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地图,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亚洲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做好记录。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理解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1)亚洲的气候成因及特点。

(2)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范围。

2.亚洲的位置与范围(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3.亚洲的地形特点(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4.亚洲的气候特点(1)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特点。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

2.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1)展示亚洲河流、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特点。

3.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1)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

(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4.亚洲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2.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3.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教学难度。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生能够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主要自然要素的特点。

3、学生能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主要特点。

2、难点(1)亚洲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2)亚洲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地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如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奔腾的长江黄河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问:“这些美丽的景观都位于哪个大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的自然环境。

(二)讲授新课1、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2)讲解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强调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介绍亚洲的海陆位置,让学生明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亚洲的范围(1)展示亚洲的政区图,让学生指出亚洲的六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2)结合地图,简单介绍每个分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分布。

(2)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举例说明亚洲的著名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青藏高原等。

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让学生观察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讲解亚洲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纬度跨度大、海陆差异显著、地形复杂多样等。

(4)重点讲解亚洲的季风气候,包括季风的形成原因、风向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等。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六年级的地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中的第二课《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材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亚洲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提高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亚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地图、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讲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亚洲的某个国家为例,讲解其自然环境特点,如日本的地形、气候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板书设计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地形:高原、山地、平原、盆地气候:多样、大陆性、季风河流:长、多、大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教材,简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2. 描述亚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形区?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课后拓展:1. 让学生收集亚洲各国的自然环境资料,进行比较学习。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3、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4、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地理模型5、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总结归纳作业布置二、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1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

112 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特点,如高原、山地、平原的分布。

113 学生能够识别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分析其分布规律和成因。

114 学生能够了解亚洲主要河流的分布,并能分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21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3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对比亚洲与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3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32 使学生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11 教学重点111 亚洲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山地、平原的分布和地势特点。

112 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特别是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113 亚洲主要河流的水系特征,以及河流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

12 教学难点121 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22 理解季风气候对亚洲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1 讲授法111 教师通过系统讲解,向学生传授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

112 讲解过程中,注重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人教版)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人教版)

情感 、 态度 与价值 观 : 过 地图 和资 料 , 学生 从不 同 通 让 方面认 识 亚洲 是 “ 界第 一大 洲 ”通过 学 习亚 洲气 候与 位 世 ; 置 、 形 、 业 的关 系 , 学 生理 解 地理 环 境 的 整体 性 , 地 农 让 培 养 学 生创新 与合 作 意识 , 成对 我 们生 活 的大洲 的 自豪 感 形
图和降水量柱状 图及相关资料 , 比、 对 归纳亚洲气候特征 ;
理解 亚 洲 东部 和 南 部 的降 水 与夏 季 风 的关 系 以及对 农 业 的影 响 , 引导 学生初 步 学会 分析 各 自然 地理 要 素之 间 的关
半球 的位 置 。 ( 主要 位 于 东半 球 、 北半球 , 有一 小部 分位 还 于西半球 、 南半球。) ②读图62亚洲的范围”完成下列要 .“ , 求 : 出亚 洲周 围 的大 洋 , 顺 时 针 方 向依 次说 出它 们 各 找 按
及 人地协 调观 。
外 , 可 以从 哪些 方 面说 明亚 洲是 “ 还 世界 第一 大 洲 ” ?学 生 可 自由述说 , 引导学 生 阅读 “ 或 亚洲 地理集 锦 ” 。 意图: 重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 进行情感教育 。 过渡 : 洲是 世 界第 一 大洲 , 了更好 地 了解 亚洲 , 亚 为 人 们 按照 地理 方 位把 亚洲 又 分为 6 区域 , 个 它们 的 名称 和位 置 各是 怎样 的?
1世 界 第 一 大 洲 .
引导 学生 读地 图册 P 世界 地 形 图 , 找一 找亚 洲在 哪 里 ?思考 如何描 述亚 洲在地 图上 的位置 。 导学: 怎样 描述 学校 的位置 ?第一 次单独 来学 校时 , 是 怎样 确定 学校 位 置 的?假 如 明天 要开 家 长会 , 何 向家 长 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白板、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展示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交流预习
激发兴趣听歌曲《青藏高
原》,说出这节课的
主要学习内容
从歌曲《青藏高原》引出对地形
的学习
看图观察激学生的强烈的
好奇心。

二.创设条件
互助探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同时复习或联系一
些人文环境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结合导学
提纲自学相关
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三.分层提高
体验发现1 初步认识亚洲是
世界第一大洲,并
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
亚洲的纬度位置和
海陆位置及范围。

3
了解亚洲各地理分
区的自然环境和人
类活动。

教师引导交流。

师友互答解疑,
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理解、读
图和语言表达能
力。

四.总结归纳巩固反馈1.读“北美洲在世
界的位置”图,简
述北美洲的半球位
置。

2. 读右图,说出北
美洲的经纬度位
置。

3. 读右图,找出北
美洲周围的大洋、
大洲,说出它们分
别位于北美洲的方
位,
归纳北美洲的
海陆位置特点。

出示填空题和选择

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练习题
点拨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互相考察
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情况,然
后全班交流。

巩固提高
五.展示评价
反思提高师友谈本节的收获
师友互评
展示本节的知识体

教师引导补充
强调重难点,对师友的表现进行
评价。

师友共同总结,
全班交流,师傅
对学友提出学
习建议。

学会总结才会有
收获。

板书设计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课后自评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
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
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
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展示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交流预习
激发兴趣从今日的天气等话
题导入,密切联系
生活实际。

提示:
冬夏两季的气温差
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
阜阳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聆听观察激学生的强烈的
好奇心。

二.创设条件
互助探究1、初步掌握亚洲气
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
分布图,气温曲线和
降水量柱状图及相
关资料分析亚洲的
气候特征及主要影
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
南部的饿降水与夏
季风的关系以及对
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
置、河流、气候等方
面归纳一个大洲的
自然环境特征。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结合导学
提纲自学相关
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三.分层提高
体验发现白板展示课本亚洲
气候图1
教师引导交流。

全班交流,师友
互答解疑。

培养学生理解、读
图和语言表达能
力。

四.总结归纳巩固反馈1.请仔细读图(课
本),看看不同高
度的景观有何不
同?产生这种差
异的原因是什么?
2.亚洲地形特点对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的影响如何?
出示填空题和选择

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练习题
点拨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互相考察
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情况,然
后全班交流。

巩固提高
五.展示评价
反思提高师友谈本节的收获
师友互评
展示本节的知识体

教师引导补充
强调重难点,对师友的表现进行
评价。

师友共同总结,
全班交流,师傅
对学友提出学
习建议。

学会总结才会有
收获。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原因:亚洲纬度范围广,海陆跨度大,地形复杂亚洲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原因: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亚欧大陆的东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雨热同期,能形成洪涝灾害
课后自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