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一节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第二节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公式:(v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第三节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圆形的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

•角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叫角速度。

•角速度公式:(= )•向心力:使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力叫向心力。

第四节重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大小:(G = mg)((g)是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第五节弹力•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弹力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拉的物体。

第六节摩擦力•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当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阻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叫动摩擦力。

第六章内能第一节温度•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度:常用的温度单位。

第二节热量•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公式:(Q = cmt)((Q)为热量,(c)为比热容,(m)为物体质量,(t)为温度变化)第三节比热容•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归纳:
1. 电与磁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伏安特性图和欧姆定律
- 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
- 电源和电源对电路的作用
- 理解电的导体和绝缘体
- 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U=IR
- 磁铁和磁性物质的基本概念
- 理解磁场和磁力线
- 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感应线的概念
- 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环路定理和洛伦兹力定律
2.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理解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指数比值- 理解图像的形成和成像公式:S₁/S₂ = D₁/D₂
- 理解光的总反射和全内反射的条件
- 理解光的色散和彩虹的形成
- 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和成像规律
- 理解倒立、正立、放大和缩小的图像
- 理解光的散射和衍射的现象
3. 音与声
-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理解声音的音高、音量和音色
- 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震源到听者的距离的关系:V = fλ
- 理解声音的反射、吸收和衍射
- 理解共鸣和声音的倍增器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知识点,但以上内容应该能够涵盖大部分重要内容。

为了更全面地学习物理知识,建议参考教材或教师的讲解内容。

(完整版)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第二单元:凸透镜与照相机- 凸透镜:中心、光轴、顶点、主轴、焦点、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物的高度、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照相机:镜头、快门、孔径、焦平面第三单元:声的传播- 声的产生:振动体产生声波- 声的传播: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声的特性:音速、频率、波长,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第四单元:声的反射与波动-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声的波动:声波的传播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振动传递的第五单元:电与磁- 电路中的电流:电荷的流动形成电流-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 磁性物质和磁场:磁力线、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六单元:电的华尔兹和电解质溶液- 电的华尔兹法则:磁感应强度、导线长度、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和条件第七单元:电的磁效应- 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会感生电动势和电流- 电感和互感: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互感的概念和应用第八单元:电磁感应与电能传输-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定律: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发电机和变压器:电能的转换和传输原理及实际应用第九单元:直流电和电化学- 直流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 电化学现象:电解和电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第十单元:利用电和光的现代技术- 电的常用应用:电灯、电铃、电炉等- 光的常用应用:光纤通信、激光器、光电器件等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

G= mg
P=F/S p = ρgh
1/2
1.浮力的大小
第十章 浮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 应用
1.功
2.功率
第十一 功和机械能
3.动能和势能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2.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组
3.机械效率
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 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原理也适 用于气体,阿基米德原理 ⑴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液体对它的浮 力,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如果浮力等于 重力,物体悬浮在液体内;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 体下沉。 ⑵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 大小相等。 ⑶气球和飞艇在空气中也遵循相同的浮沉条件。 ⑴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 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 W= Fs。 ⑴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叫做功率,即 P=W/t。 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 间内所做的功。 ⑴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 量。 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质 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在地球 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 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 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 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 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⑴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 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 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⑴杠杆平衡时,其动力 F1、动力臂 l1,和阻力 F2、阻力臂 l2 之间满足关系 F1 l1= F2 l2。 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 离;使用滑轮组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⑵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 担物重,绳端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第七章第一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力用F表示,力的单位牛顿(牛)(N)(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实验中要判断某一要素对物体的影响,则需要另外两个要素一致;如要判断不同力的大小的影响,则力的方向于作用点要一致;多次操作仅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及作用点均不能发生变化;控制变量法4、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

5、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画50N的推力和拉力。

6、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人对墙的推力,墙給人反弹力;7、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区分:1.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2.推拉拍做这个动作的是施力物体,被推拉的是受力物体3.主动施加力的是施力物体,被动受到力的是受力物体;如:⏹小明穿滑板鞋推墙:小明对墙的推力中小明是施力物体,墙是受力物体;⏹小明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身体离墙而去是因为受到墙的反弹力,则墙是施力物体,小明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小明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疼痛: 则针对手的疼痛,桌子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安培力的施力物体是电场;手提鱼:鱼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鱼受到的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手(记住不是绳子);摩擦力:人走路受到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面(受到摩擦力的物体压着谁,谁就是施力物体);第二节:弹力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是。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使物体。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1)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

(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力1、弹力:(1)弹性形变:在内,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2)形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4)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

(5)弹力的三要素: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且接触面。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形变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物理八下笔记

物理八下笔记

物理八下笔记
以下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的部分学习笔记: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3.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5.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6. 重心的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7.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等于这二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8.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9.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10. 液体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以上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的一些重点知识,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牛顿(N),1N是使1kg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分类:按作用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为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

6. 弹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形变处。

7.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8.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公式为F=ma。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11.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 杠杆原理: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为F1L1=F2L2。

13.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可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公式为W=Fs。

15.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16.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为P=W/t。

17. 功率的单位:瓦特(W),1W=1J/s。

18. 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分为动能和势能。

19.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²。

20.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1. 能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

2. 热量:物体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k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1.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x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5N ,分度值为 0、2N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一、电学知识点1. 电流和电压- 电流:指电荷流动的一种形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 电压:指电势差,是带电体之间的电位差,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2.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物体特性,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 欧姆定律:电流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 并联和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指电流在分支中同时流动的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 串联电路:指电流在一条线路上依次流动的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4. 电功率和电能- 电功率: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公式为P=VI,其中P表示电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 电能:指电流在电路中传递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是焦耳(J)。

公式为E=Pt,其中E表示电能,P表示电功率,t表示时间。

二、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路径-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 反射:光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折射:光通过不同折射率的介质边界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折射定律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光的颜色和频率-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颜色越偏紫蓝;频率越低,颜色越偏红。

- 可见光谱: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波由高频率的紫外光到低频率的红外光组成,其中包含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3. 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 折射定律:光线通过介质边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4. 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较厚,两面弯曲,使光线向中轴线收敛,能够使物体放大,用于放大镜、显微镜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21、力22、弹力33.重力3第八章运动和力51.牛顿第一定律52、二力平衡63、摩擦力:7第九章压强91.压强92.液体的压强103.大气压强11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2第十章浮力131.浮力132、阿基米德原理14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4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61.功162、功率(P)163.动能和势能174、机械能及其转化18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91.杠杆192.滑轮203、机械效率η22第七章力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全册)第一章:力和压力- 力的概念和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 杠杆原理和杠杆的运用- 压力的概念和单位- 压强的概念和单位- 压力和压强的计算- 压力的应用第二章:浮力与密度- 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物体浸没条件的确定-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关系- 浮力的方向- 空气中的浮力-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密度的应用第三章:简单机械与机械效率- 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特点- 斜面的力学原理和应用- 滑轮的力学原理和应用-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 机械效率的提高方法第四章:电流电压和电阻- 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源、导线和电器的联系-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电压的概念和计算-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和导线的材料选择-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五章:用电安全与节能- 电流强度与人体安全- 接地和漏电保护- 家庭电器的安全使用- 电能的浪费与节约-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第六章:声音与光学- 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性质- 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光线的传播和直线传播特性- 镜子和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 光的颜色和光的衍射- 屈光和光的折射率第七章: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 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 固体的膨胀和收缩- 液体的膨胀和收缩- 气体的热膨胀和压强-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物体的换热和热平衡- 物体的内能和热功第八章:光与能量转化- 白炽灯的发光原理- 分光和彩虹的成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太阳能的利用第九章:机械能转化与守恒-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计算- 机械能的守恒- 做功与功率- 阻力和摩擦的原因和特点- 动力、功率和效率- 机械能转化的实际机械第十章: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 直线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物体与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计算-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第十一章:电磁现象- 导体与非导体- 金属导线的电流和磁效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的应用- 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 电磁铁和电磁炉的运用第十二章:力、功和能量- 功的定义和计算-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功与能量的关系- 动力与动能- 动能与位置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十三章:电与磁- 静电现象与静电力的作用- 电荷的守恒定律- 电场的概念和特点- 磁场的概念和特点-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十四章:磁与电- 磁现象和磁性材料- 磁力的概念和特点- 磁力对运动带电粒子的作用- 电流的磁效应- 恒定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十五章:电与化学-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 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电解和制取金属- 电化学中的红ox反应- 电化学源和电化学电池第十六章:人体和健康- 人体的组成和结构- 食物的营养成分- 人体对物质的需求和代谢- 疾病的原因和预防- 对待疾病的态度第十七章: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物质组成的方法- 分析合成的法则与方法- 加热和催化条件的选择- 化学能的转化和守恒- 燃烧与氧化反应- 反应速度和平衡第十八章:标准与仪器- 标准物质的介绍和应用- 仪器的使用和精度- 数量关系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 原子核、射线与核能- 核能的应用和利用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大全,共涵盖了全册的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面实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面实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全面实用)
本文档是针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教材的重要内容。

一、光的传播与视觉
1. 光的传播原理
- 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 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2.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定律
- 镜子的成像原理
3. 光的色散
- 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 彩虹的形成原理
二、声的传播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产生原理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声的特性
- 音调、音量和音色的概念与区别
3. 声的反射与共鸣
- 声的反射规律
- 共鸣的原理与应用
三、电的产生与电路基本课题
1. 电的产生
- 电荷的产生与性质
- 电流的产生与方向
- 干电池与化学电池的原理
2. 电路基本课题
- 电路中的各类元件(电源、导线、电灯等)作用与连接方式-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的区别与应用
四、磁的产生与磁学基本课题
1. 磁的产生
- 磁铁的磁化与磁性
- 电流产生的磁场
2. 磁学基本课题
- 磁场的方向与强度
- 磁力的特点与性质
五、物体的机械平衡
1. 力的效果
- 力的作用效果及相关概念(平衡力、合力、分力等)
2. 物体的平衡条件
- 物体的重力
- 物体的浮力
- 物体的弹力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全面掌握相关内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 2 1、力 2 2、弹力 3 3.重力 3 第八章运动和力 5 1.牛顿第一定律 5 2、二力平衡 6 3、摩擦力: 7 第九章压强 9 1.压强 9 2.液体的压强 10 3.大气压强 11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2 第十章浮力 13 1.浮力 13 2、阿基米德原理 14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4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6 1.功 16 2、功率 (P) 16 3.动能和势能 17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9 1.杠杆 19 2.滑轮 20 3、机械效率η 22 第七章力 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力大小的测量: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调零的方法: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2)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3)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4)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5)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注意:弹簧测力使用的时候可以朝任何方向(不只是竖直方向)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施力物体: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注意:不是垂直向下)重力的大小: G = m g m= G/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2)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图像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注意:小车每次要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下滑。

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原因。

大胆设想:如果水平面彻底光滑,小车将持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逐渐逼近法)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没有受力:指的是受平衡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不是改变惯性惯性只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注意:惯性不是一种力,不能说受到,更不能与其他的力相比较。

实例:坐公交车启动时向前倾:人和车在静止,突然车启动有速度,人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的状态,所以向前倾。

2、二力平衡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注意:a.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桌面。

目的: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看它们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二力平衡的应用:已知平衡状态的物体: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受平衡力。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果已知其中一个力,就可以求出另一个力的大小。

一对平衡力一对平衡力例子:1、弹簧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即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相等。

2、静止在桌面上的花瓶收到的支持力等于花瓶的重力。

一对平衡力 3、悬挂着的吊灯:吊线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一对平衡力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收到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相等,竖直方向上支持力等于重力。

----------------等等。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注意:相对运动而不是运动)【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乙丙甲注意: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2、实验的过程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利用二力平衡原理得出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采用的是转换法 3、结论比较甲、乙两图: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乙、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注意:写结论的时候要控制变量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滚动为滑动 4、缠绕(船栓上缠绳子)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在行李箱上按轮子,把油桶放到滚动更容易) 4、与接触面分离(气垫船,在生锈的合页上染油)第九章压强 1.压强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压强: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压强公式: P = F / 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Pa,简称:帕,1帕=1牛/米2, 1 pa = 1 N / m2 压力F单位是:牛、N;受力面积S 单位是:米2、 m2 1K Pa = 103 Pa 1M Pa = 106 Pa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上面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万能公式。

公式变形:F = pS S = F/p 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结论:比较甲乙两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比较甲丙两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这个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其中利用海绵的凹陷程度大小反应压强的大小,用到了转换法增大压强方法 : (1) S不变,F↑; (2) F不变,S↓ (3) 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2.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有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实验: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测量液体的压强计又叫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的是探头,金属杆是将金属盒固定在容器中用的。

这个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其中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大小,用到了转换法。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4)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液体)(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

特点: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例如:茶壶、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锅炉上的水位计、船闸等。

3.大气压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管喝果汁、塑料吸盘等。

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

(和液体压强一样)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实验:大气压强的测量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P0 = Pgh = 1.36 x 104Kg/m3 x 9.8N/kg x 0.76m = 1.013x105Pa 粗略计算,P0 = 1 x 105 Pa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大气压强与海拔的关系:在海拔3000m以内,高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概括为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大气压强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理解它们的原理)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原理: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例如:口吹硬币、平行纸间吹气、飞机的升力、火车路旁的安全线、轮船间的安全距离等。

掌握:飞机的升力: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机翼上下表面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压强差,因而产生向上的压力差,这就是产生升力的原因。

第十章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