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一、背景介绍医疗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医疗技术使用中存在风险,一旦发生技术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造成医疗技术损害,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医疗技术风险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对于提高医院医疗技术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二、预案目标1.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风险防控体系,减少医疗技术风险的发生;2.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减少操作失误;3.建立健全的医疗技术损害处理机制,及时准确处理医疗技术损害事件;4.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利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公众形象。
三、医疗技术风险防控措施1.建立医疗技术风险评估体系,对医疗技术应用的所有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定期进行评估更新;2.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严格执行医疗技术使用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4.建立设备巡检和维护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保养,减少技术故障的发生;5.进行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必须经过批准,并进行合理的临床应用;6.合理配置医疗技术资源,确保医疗技术的精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四、医疗技术损害处理流程1.发现医疗技术损害:任何医务人员发现或患者提出医疗技术损害的情况,须立即予以记录并向上级报告;2.评估损害程度:医院设立医疗技术损害评估专家组,对损害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损害程度;3.采取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停止使用相关设备、重新培训医务人员等;4.处理赔偿:根据损害程度和医院责任,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赔偿,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5.总结教训:医院对于医疗技术损害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6.信息公开:医院及时向患者和公众公开相关信息,增加透明度,树立公信力。
五、医院管理措施1.设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专职部门,建立专门的技术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理机构;2.开展定期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风险意识;3.定期组织演练,强化医务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提高处理医疗技术损害的应急反应能力;4.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和数据归档制度,记录和保存医疗技术应用的所有过程,为事后追责提供依据;5.建立技术风险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理的考核指标,通过考核结果对医务人员进行奖惩。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一、目的: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 加强预警监控和及时处置, 防止医疗事故, 确 保医疗安全, 制定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 量,使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有效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 损害程度, 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减轻医患双方的损 失,制定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二、编制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医疗 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范围内所有医疗技术风险及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的应急 处置。
重点包括医院新开展技术或项目、 被评价为高风险技术服务或项目、 三级 及以上重大手术或项目、急危重、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的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条块结合、部门合作、依法处置的原 则。
五、应急组织机构1 、成立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 长:副院长 副组长:执行院长组 员:院办公室主任 门诊部主任 总务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应急处置预案,负责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配合、 协作,负责医院医疗质量标准和安 全措施的制定和调整; 对医院新技术、 新项目准入实施监管, 对重大手术、重危、 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进行评价和指导;医务科科长 护理部总护士长药剂科主任 院感科科长(3)负责指挥医院医疗技术损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协调医院各部门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最大程度的减小医疗技术损害造成的不良后果;(4)根据医疗技术损害程度适时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5)监督各临床科室的日常预防及预警工作,检查各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同时强化全院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医疗技术风险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由于医学科学的实践性、探索性及未知性的特点,在医疗实践中,随时都存在各种多样的风险因素,如何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技术损害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卫生部和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医疗技术风险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
一、指导思想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二、目标与任务防范医疗风险和处置医疗技术损害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贯彻“以病人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技术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医疗风险,减少医疗技术损害的发生。
三、医疗技术风险的防范(一)教育与培训1、根据各级各类医务人员不同资历,采取不同的教育与培训方式,对新上岗人员侧重于进行岗前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对高年资医师侧重于医疗技术操作、医疗安全与风险、医事法律方面的培训。
2、医疗风险与安全教育要与继续医学教育、“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院内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会、短期或进修学习相结合,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二)建立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医院鼓励医务人员的创新精神,包括行政管理、后勤财务管理、尤其是临床医务人员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但应履行相应的手续和程序。
1、凡开展一项新技术、新疗法,科室应先申请,经专家组充分论证,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
2、在论证阶段,要充分考查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相应的设备与设施,能否满足开展该技术项目的需要。
3、所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必须要跟患者充分交流,征得同意后方能实施。
4、在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前,相关科室要经过充分讨论,对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要有应对预案,当技术、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该技术项目的安全和质量时,要及时中止开展该技术项目,确保实施的安全性。
5、医务科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资料应建档保存,并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评价。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可能导致轻度伤害或具有较低危险性 的技术风险。
中风险
可能导致中度伤害或具有潜在危险性 的技术风险。
03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措施
预防措施
01
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评估 和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 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02
0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 医务人员对医疗技术风险 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 规范,确保医疗技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持续改进
通过对预案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提高医疗技术风险管理水平,保 障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安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风险管理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医疗技术风险的智能化 识别、评估和预警。
远程医疗技术监管
加强对远程医疗技术的监管,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加强医疗机构、监管部门、保险机构等跨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 享,共同应对医疗技术风险。
应对突发事件
预案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应对医疗技 术风险和损害的措施和流程,确保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 地进行处置。
预案适用范围
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技术操作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
包括诊断、治疗、手术、护理等各类医疗 技术操作。
涉及医疗器械和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 和报废等环节。
医疗科研和新技术应用
04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 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 于良好状态。
应急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存在风险的 医疗技术,并启动应急预案。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救治 ,确保患者安全。
及时向医院管理部门和卫生行 政部门报告,配合相关部门进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一、目的: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和及时处置,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为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使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有效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的损失,制定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二、编制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范围内所有医疗技术风险及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的应急处置。
重点包括医院新开展技术或项目、被评价为高风险技术服务或项目、三级及以上重大手术或项目、急危重、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的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条块结合、部门合作、依法处置的原则。
五、应急组织机构1、成立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副组长:执行院长医务科科长组员:院办公室主任护理部总护士长门诊部主任药剂科主任总务科科长院感科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应急处置预案,负责预案的启动和终止;(2)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配合、协作,负责医院医疗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调整;对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实施监管,对重大手术、重危、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进行评价和指导;(3)负责指挥医院医疗技术损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协调医院各部门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最大程度的减小医疗技术损害造成的不良后果;(4)根据医疗技术损害程度适时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5)监督各临床科室的日常预防及预警工作,检查各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同时强化全院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办公室组长:医务科科长副组长:院办公室主任组员:门诊部主任护理部总护士长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职责:具体负责医疗技术损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医疗技术风险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与损害处置预案为使一旦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地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制定本处置预案。
一、立即消除致害因素。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二、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三、尽快报告有关领导。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
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部、主管院领导或者总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四、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者,当事科室科主任或现场高年资医师主持科内会诊,妥善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技术损害,应当根据需要邀请院内或院外相关专科会诊,科主任参与抢救。
五、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
六、妥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
七、如患者已经死亡,必要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
八、全面检查、总结教训,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九、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
十、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
十一、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和向上级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十二、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为使一旦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制定本预案。
一、立即消除致害因素。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二、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三、尽快报告有关领导。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
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主管院领导或者总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四、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患者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时,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首席医师或现场高年资医师主持)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
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技师或业务院长及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
科室负责人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在十五分钟内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进一步的补救处理对策和是否继续进行原医疗技术操作。
医院和科室选派技术骨干根据补救对策及时处理患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他并发症。
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
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业务院长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
患者当时有生命危险时,医疗技术操作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
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
科室上级医师、技师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事发地点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讨论和采取补救处理对策;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主管院长主持)。
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在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方案
4.出现医疗投诉、纠纷,按照医疗纠纷处理流程,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 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制、摄像 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妥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 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如患者已经死亡,规定时间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 达书面尸检建议。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 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 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预警响应
一级医疗技术风险响应:
应立即汇报科主任,科室积极响应,分析原因,积极整改。
预警响应
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响应:
发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纠纷投诉的,由医务部/医纠办调阅病历, 组织科室讨论;在调查取证及院有关人员讨论后,分别给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予不同级 别的医疗技术风险警示;在发出医疗风险警示的同时,要求科室整改;必要时启动医疗 技术临床应用及人员准入审核程序。
组织管理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 会议,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
组织管理
2.医务部定期开展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的监管,统计医疗技术风险发生情 况,定期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上报。
组织管理
3.各临床科室及部门设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负责监管本科室或 部门所有医疗技术风险的管理。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划分标准
二级医疗技术风险警示
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造成患者损害的,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 构成医 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3.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医疗技术在现代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和损害。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医疗机构需要提前制定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以应对各类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害事件。
二、风险与损害预警机制1.建立健全的技术风险与损害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重大风险和损害事件。
2.制定规范的技术风险评估和损害分级标准,对不同的风险和损害事件进行分类和评估。
3.建立技术风险与损害报告制度,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报告和传递。
4.启动风险预警和损害处置应急响应机制,对可能导致严重损害的风险事件进行紧急处理。
三、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1.风险定性与评估针对不同的医疗技术风险事件,建立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评估其对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2.风险控制和预防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操作规范、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培训与考核等。
3.风险处置流程建立完善的风险处置流程,包括风险事件发现、报告、评估和处理等环节。
确保及时、准确地处置风险事件,并防止事件产生连锁反应。
4.处置记录与分析对风险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记录与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修改完善处置预案。
1.损害评估与分级对不同的医疗技术损害事件进行评估与分级,根据损害的程度和影响,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2.损害监测与报告建立损害监测与报告机制,包括患者风险评估、损害事件的及时报告等,对患者的损害进行追踪和记录。
3.损害事故处理流程建立完善的损害事故处理流程,包括患者救治、损害赔偿、医事纠纷处理等,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
4.损害案例学习与改进对损害事件进行案例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对现有的损害处置预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风险与损害处置预案的贯彻与落实1.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损害处置团队,负责预案的贯彻和执行。
2.加强与技术供应商和厂商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风险和损害的控制和处置。
完整版本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总结
医疗技术风险处理与伤害处理方案一、目的为了提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增强预警监控,防备医疗事故,保证医疗安全,拟订本预警体制。
二、范围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错以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要素,不论不良结果能否发生以及患者能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恪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主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例、部门规章和临床诊断护理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为准绳,以彻查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实时除去安全隐患并警告责任人,进而保证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依据本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点的性质、程度及结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指违犯有关法律、法例、规章、操作规程和惯例,但还没有给患者或医院造成伤害或导致患者投诉等不良结果的情况。
1、违犯工作纪律(1)上班或值班时间私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喝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断服务过程中,不恪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犯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流露或分布有关患者的病情和隐私;(4)不负责任地随意解说医院规定和其余科室、其余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解或不满;(5)诊断工作中违犯医疗保险有关规定;(6)违犯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2、违犯诊断规范1(1)违犯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 分钟内开始急救;(3)门急诊医师对 3 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司医师复诊;(4)门诊、急诊或住院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准时限内抵达,或未诊查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房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7)三级医师查房不实时、不仔细,记录、署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办理成效不好时,未实时请上司医师会诊指导;(9)疑难病例未实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10 )对需要立刻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进而以致执行延迟;(11 )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换班记录;(12 )临床医师发现传得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13 )麻醉医师敌手术患者术前未查房,或术后24 小时内未随访;(14 )手术科室对重要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权限执行报批手续;(15 )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实时诊查患者,患者手术后3 日内无上司医师查房;(16 )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结果,还没有惹起患者投诉;(17 )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迟手术进行;未按医院要求准时展开手术;(18 )供给或使用过期无效的灭菌器材或不合格资料,还没有造成良后果;(19 )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20 )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以致不可以正常查验;(21 )违犯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还没有造成不良结果;(22 )发生严重工伤、重要事故、传得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实时上报;(23 )患者转科治疗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早联系稳当或转入科室拖故拒绝或迟延转入;(24 )医技科室未准时送到“紧急值”报告,或临床科室收到“紧急值”报告未实时处理,但未引起医疗纠葛和造成患者身心伤害;2(25 )手术治疗患者术前上司医师未审签医疗文书,以致手术方案不妥,手术安全核查时才发现并纠正的。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为使一旦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制定本预案。
一、立即消除致害因素。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二、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三、尽快报告有关领导。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
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主管院领导或者总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四、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患者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时,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首席医师或现场高年资医师主持)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
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技师或业务院长及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
科室负责人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在十五分钟内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进一步的补救处理对策和是否继续进行原医疗技术操作。
医院和科室选派技术骨干根据补救对策及时处理患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他并发症。
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
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业务院长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
患者当时有生命危险时,医疗技术操作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
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
科室上级医师、技师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事发地点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讨论和采取补救处理对策;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主管院长主持)。
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在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总则1.1编制目的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对患者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为了及时有效地识别、分析、评估、处理和监控医疗风险,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保障医疗安全。
依据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在我院门、急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
1.4分类分级根据医院开展诊疗项目情况将医疗风险分为临床类、医院感染、医技部门类、药事类、设备器械类、医患矛盾类、后勤保障类等,其中涉及医疗技术的医疗风险特称为医疗技术风险。
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医疗风险分为四级:一级: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1.5工作原则加强管理,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2组织机构及职责2.1医院医疗风险防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及时发现医疗风险,组织医疗救治;同时对现有医疗风险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整改意见并组织实施。
2.2办事机构:医务科为医院医疗风险防范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办事机构,负责医疗风险防范和处置的日常工作。
根据情况,护理部及院内其它行政职能科室协助医务科共同开展工作。
2.3医疗救治专家组:根据医院领导分工及科室分布情况,分为大外科片、大内科片和医技片,负责相应业务科室范围内医疗风险防范和处置等工作。
大外科片:组长:副组长:成员:大内科片:组长:副组长:医技片:组长:成员:3医疗风险处置3.1识别与监测范围3.1.1临床类(1)推诿、延误救治;(2)未按规定知情告知,谈话签字不规范;(3)重点病人管理不到位;(4)入院一周内仍诊断不清,病情疑难由外院转入的病人;(5)院内急会诊未按时到达;(6)超权限开展诊疗或擅自改变集体讨论诊疗方案;(7)各种医疗意外;(8)非计划再次手术;(9)重大、疑难、复杂、危重等手术未经术前讨论和审批;(10)病人身份识别错误或手术部位、方式错误;(11)麻醉、护理、手术和各种有创诊疗的严重并发症;(12)使用药品、剂量、剂型、浓度错误;(13)急救药品、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或失效;(14)无执业资格独立从事一切诊疗活动。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和及时处置,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风险处置范围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的危险因素和不良事件。
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风险处置范围。
二、风险处置预警原则1、医疗技术风险处置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2、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岗位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四个不放过”,①医疗过失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②责任科室(人)未吸取教训不放过;③医疗安全隐患未消除不放过,未订出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④切实做好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工作。
三、风险处置与损害分级根据医疗服务工作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损害分为三级。
(一)一级风险信息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1、违反工作纪律(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散布患者的隐私;(4)贬低或打击同行,给患方造成误会或不满;(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2、违反制度规范(1)违反核心医疗工作制度;(2)违反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常规。
3、医疗保障缺陷(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2)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3)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4)内固定断裂、松动;(5)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工作;(6)营养餐不当,质量或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共10张PPT)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
五、出现医疗技术损害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置: • 1、患者当时无生命危险时,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1)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
• 措施。 • (2)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
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
第6页,共10页。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一、加强法制教育,强化守法意识
二、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加强医疗质量监控 四、成立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五、严格执行技术准入制度
六、加强三基三严训练
七、防范医疗事故
第7页,共10页。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 一、我院发生或者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12小时内向沭阳县卫生局报告。报告的内 容包括:
一对、中建 心立开• 健展全的医技(疗术一技或术项)准目医入定制期疗度质机。控。构名称;
(五)采• 取的医(疗二救)治当措施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重大医疗• 过失行(为三和)医患疗事者故姓防名范、预性案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8、全面•检查三、、总结对教新训开,展找的出技医术疗损技害术发的生的安原全因、,质制量定改、进疗措效施、,费修用订制等度情及况时进完行善相全关程记追录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 ((31) )科立室即上暂疗级停技医原师医术、疗风技 技险师术,及操并医作务,采科并取接根相到据应报当措告时后具施,体,应情以立况避即采免在取事适医发宜疗地应技点急术组补风织救险相关或技将术其专降家到抢救最患低者限生度命。。 (六)对• 当事四医、务中人员心的加行强政对处理临建床议科。室技术操作者资质的管理,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全院的医疗技术操 四日、内向医县疗卫事生故作局争规作议范出经书、医面疗操报事作告故技。技能术鉴的定培确训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的,医院当在协商(调解)解决后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一、目的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警机制。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临床诊疗护理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为准绳,以彻查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根据本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病情和隐私;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2、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3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4)门诊、急诊或住院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房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
(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13)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术前未查房,或术后24小时内未随访;(14)手术科室对重大手术未
按手术分级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手续;(15)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及时诊查患者,患者手术后3日内无上级医师查房;
(16)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后果,尚未引起患者投诉;(17)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误手术进行;未按医院要求准时开展手术;
(18)供应或使用过期失效的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尚未造成良后果;
(19)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
(20)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导致不能正常检验;(21)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22)发生严重工伤、重大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及时上报;
(23)患者转科治疗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前联系妥当或转入科室借故拒绝或拖延转入;
(24)医技科室未按时送达“危急值”报告,或临床科室收到“危急值”报告未及时处置,但未引发医疗纠纷和造成患者身心损害;
(25)手术治疗患者术前上级医师未审签医疗文书,致使手术方案不当,手术安全核查时才发现并纠正的。
3、医疗保障缺陷
(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
(2)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
(3)医技科室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4)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项目或检查部位;
(5)遗失检查检验标本;
(6)特殊标本、病理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上级规定;
(7)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矛盾资料或意外阳性结果时,未进行复核、主动报告或未通知临床科室及时重查;
(8)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用药不当、用法错误、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等风险;
(9)调配中药处方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未单包注明;
(10)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
(11)营养餐内有异物或质量、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
(12)划价收费错误,导致患方投诉;
(13)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作。
4、诊疗记录缺陷
(1)门急诊医师未及时、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
(2)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称记录及规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资料;
(4)对转科转院患者,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5)对意外死亡病例,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
(6)大中型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进行术前讨论并完成讨论记录;(7)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及时、规范、严密地签订知情同意文书;
(8)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9)出具各种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10)各种诊疗记录和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签名不正规、越权签名或未进行审签;
(11)以刮、涂、擦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
(12)诊疗科室、病案室保管不周,造成病历丢失、损坏或被违规复制。
(二)二级预警项目
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
2、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风险预警;
3、医技科室未按时送达“危急值”报告,或临床科室收到“危急值”报告未及时处置,延误患者治疗机会,增加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4、手术治疗患者术前上级医师未查看病人和审签医疗文书,致使手术方案不当,术中必须更改手术方案,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责,引发患者及近亲属投诉,遭致医院赔偿的;
5、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超过2000元人民币。
(三)三级预警项目
1、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
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超过5000元人民币;
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了医院声誉;
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
5、医技科室未按时送达“危急值”报告,或临床科室收到“危急值”报告未及时处置,致患者死亡、病情恶化或器官功能受到损害;
6、手术治疗患者术前上级医师未查看病人和审签医疗文书,致使手术方案错误,术中必须更改手术方案,并造成医疗纠纷与事故,遭致医院赔偿超过5000元的。
六、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一)各级各类查房: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长查房、医德医风查房等;
(二)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反馈;(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
(四)义务监督员提供;
(五)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提示或通报;(六)患方反映、投诉、举报;
(七)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启示等。
七、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立案
1、自查立案
医务科、质控部、护理部、医保办、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义务立案处理。
2、投诉立案
院办、医务科、质控部、护理部、医保办、财务科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在24小时内立案。
(二)处理程序
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存档,复印后报职能部门。
2、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后48小时内通知被投诉单位并限期整改,
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最迟在48小时内必须主动写出整改报告,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10日内作出处理。
4、经依法鉴定认定为医疗事故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的相关法规以及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5、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本院制定的《员工不良行为记分管理规定》记分处理。
(三)奖惩
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结合认识和对待态度、一贯表现,比照医院发布的相关规定确定处罚。
2、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引发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
3、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可以从轻处罚或免于处罚。
4、在年度医疗技术应用与管理中成效显著,未发生医疗安全事故,纠纷甚少,无医源性并发症、无患者伤害事故和重返手术的个人和科室,根据本院《员工奖惩条例》相关条款,给予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