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敏,学术讲座,音乐教育“游戏精神”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由“杯子歌”引发的思考
音乐审美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二)癌症领域
音乐可以减少癌症患者的焦虑,还可以对 情绪、疼痛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
音乐有明显的疏导作用
产生愉悦心情 内腓肽
生理
音乐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内腓肽 减少杜冷丁
案例:精神病院、长期住院患者
(三)音乐的情绪功能
音乐对于人的情绪 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因此音乐成为音乐心 理治疗师手中有力的 武器。
音乐、被治疗者和音乐治疗师三个因素
没有音乐处方!
=
注意:不能给意识思维不正常的人,例 如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听西方交响音乐!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遵循音乐同步的原则
音乐治疗中不断强调宣 泄,把所有痛苦的情感 要淋漓尽致的宣泄出来。
音乐审美与心理 健康教学
人类社会早期就有了用音乐来治病的历史
音
乐
人得到的第一个音乐的因 素是母亲的心跳,他将支持 我们健康发育和成长。
一、音乐治疗的研究思路及发展演变
(一)音乐治疗的研究思路
人在听音乐时出现的生理反应
• 心率减慢、心跳减慢、呼吸减缓、血压降低 • 肌肉电位下降、皮肤温度升高 • 内分泌变化——
(三)康复领域 肢体残疾 中风
脑外伤
心 理
生 理
音乐可以协助大脑的计算过
程,帮助病人比较容易得找到他
的步伐节奏点。
(四)新生儿的领域
1、音乐可以帮助孕妇放松心情, 减少焦虑情绪,并且是很好的 胎教手段。 2、音乐陪伴下分娩减少疼痛感。 3、产后心理上的疏导,可减少 或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论国民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音 乐教 育 的 首要 和根 本 目标 是人 的教 育 , 而不 是音 乐 家 的教 育 。 国 民音 乐 教 育 更 要 把 握 这 个 原 则, 定位 在面 向全 民的音 乐教育 , 教育者 不应 以培养 专业 的音 乐人 才为 目的。国 民音 乐教育 的总体 目标 是 : 向全社会 , 养具 有音 乐 审美 素 质 的、 面发 面 培 全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 和美学教育 的一部分 , 但 是 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的体制导致 了学校实用化的 教育倾向, 使得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在整体教育范 围中所 占的比例 明显属于依附地位 , 人们对音乐课
民音乐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国民音乐教育一方面 需要国民的广泛参与 , 另一 方面又是国民文化素养 不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H 。全面提高 国民音乐文化 】 素养 , 既是音乐 自身发展 的需要 , 也是音乐 自身发展
方 面有特 长 的学 生 表 演 、 作 评 比、 级 音 乐 会 等 创 班
等, 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 , 在实践中 把对 音乐 的感 受 和理解 通 过 表 演 反 映 出来 , 实 践 在 中把感 性 与理 性统一起 来 。
24 大 面积 提 高音 乐 素 养 与 因材 施 教发 展 个 性 特 .
要大面积提高学生 的基本素养 , 在教学时要注 意量力性、 可接受性、 循序渐进性及巩 固性 , 无论是
教材 组织 、 学计划 的制 定还是 教学 方法 的设计 , 教 都 必须 充 分 考 虑 教 学 对 象— —学 生 的 实 际。具 体 包
括: 教学安排、 教材选用、 教学方法能否被大部分学 生所 接受 ; 教学 中是 否 注意 由浅 入 深 , 在 由易 到难 , 是否 扎扎 实实 按音乐 教学 的系 统性 和科学 性进行 教
让孩子在学琴路上[玩]起来——访厦门大学钢琴副教授黄因
让孩子在学琴路上[玩]起来——访厦门大学钢琴副教授黄因黄因,厦门大学艺术硕士,现任职于厦门大学音乐系,钢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评委会考官,厦门音乐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4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专家评论员。
2004年,黄因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远赴俄罗斯,并应邀俄罗斯著名的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进行为期18个月的留学讲学,师从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得主、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克拉索夫斯卡娅·叶列娜·芭夫诺有夫娜Krasovskaya Elena Bavlovna)博士主修钢琴专业,获得最高成绩——优秀。
黄因出生在音乐家庭,母亲章培理是福建省第一位钢琴教授。
她从小跟随母亲学习钢琴,走上教学岗位后结合钢琴教学新观念,发展出一套全新的钢琴教学法,将钢琴从起步到专业化前的这段教学系统化、细致化、科学化。
黄因认为钢琴教学不是涉及几个音符,而是对孩子的一生起奠定基础作用,并将这个理念撰写成文,先后发表于全国各大音乐刊物中,如《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刊登于2007年第1期《音乐研究》中等。
国务院内部传阅杂志《中国勘察》及《音乐周报》《厦门日报》、漳州广播电视报、厦门广播电视报、中国发展报主办的《世界华人华商名典》等各大新闻传媒都先后地对她做过采访。
2009年,黄因应厦门电视台邀请,拍摄了钢琴的电视教学篇——《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黄因的多项著作,包括:《哈农钢琴练指法教学指导》《拜厄钢琴基本教程教学指导》《高考音乐强化训练·钢琴考试曲目与指导》(上、下册)《幼儿钢琴入门》(1-5册)《琴童妈妈100问》《儿童钢琴起步教程》(1-2册)等。
肩负家族的使命近日,一本名为《琴童妈妈100问》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本书出版后市场反响很好,备受琴童家长的欢迎。
书中内容来自互联网上“琴巢”博客10年来积攒的各种学琴的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本期封面人物——厦门大学钢琴副教授黄因。
用音乐做钥匙,开启心灵的枷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的 心 理 环 境
老师对学生人格 的尊重 , 本身就是对 学生无言的心理辅导。接纳 、 关心、 专注 、
信 任是尊重学生人格 的重要表现。 老师是 力和创造 力 ;也 能培 养学生活泼开 朗、 例如 , 在教学音 乐欣 赏贝 多芬 《 命 运 健 学生学 习 中的辅导者 ,也是 思想 的领 路 康 向上 的情绪 , 时, 我首先让 学生 了解该作 品是 消除 自卑 、 孤僻 、 羞 怯的心 交 响曲》
力, 让他们感 受到走进 音乐世界 , 就意 味 着充满生机 的一切开始 了。 走近新课程 , 感悟 “ 课标 ” “ 为 了每一 位学生 的发 展 ” 的教育 理念 , 我们 教师要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 , 关注学 生的 衡 的声部 、 一致 的速 度 与力度 , 每个 人都 时 ,在节奏 创编 的这个 创作 实践活动 , 我 情绪生活和情感体 验 , 更要关注学 生的人 格品质健康发展。 将学生分为 4个小 组 , 让他们都主 动参 与 要 自觉地维护并保持合 唱、合奏在旋律 、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 并使其懂得个人 心理健康教育 , 通过教师 与学生积极 的人 到一些小组创编之 中 ,与大家一起 实践、 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 ,
个 人的熏陶与感染 , 对一个 民族 整体 素质 生 , 使 其获得心理 上 的愉 悦感 , 进 而消 除 的 心 理 能 力
用。在音 乐课堂教 学 中渗透心 理健康教 堂 氛 围民 主 , 学 生敢 表真 情 、 吐 直言 , 主 乐学习 , 使学生 的情感世界得 到感 染和 熏
习认知 、 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 。将学 生的 师 生共享成 功之喜悦 ,共担 挫折 之烦恼 的挚爱之情 , 进而养成对 生活 的积极 乐观 兴 趣、 情感 、 态度等 心理 因素 与具体 的音 的 园地 。
公布温州市2015年课题结题与优秀成果评审结果的通知
第 26 页
29
WDYB201431
30 WDYB201425 31 WDYB201413 32 WDYB201336 33 WDYB201439 34 WDYB201440 35 WDZD201102 36 WDZD201312 37 WDYB201423 38 WDYB201419 39 WJ2014028 40 WJ2014050 41 WJ2014037 42 WJ2014003 43 WJ2014022 44 WJ2014025 45 WJ2014026 46 WJ2014035 47 WJ2014032 48 WJ2014039 49 WJ2014041 50 WJ2014046 51 WJ2014047 52 WK2014109 53 54 55 56 57 58 WK2014102 WK2014098 WK2014125 WK13133 WK2014134 WK2014035
吴小华(执笔)、陈晓敏、陈同双、朱晓锋 蔡筱慧、陈智峰、纪秀辉、陈小莲 张兰英(执笔)、叶颖颖、林育萍、胡温娴 季丽、戚建珍 苏小芬(执笔)、邱秀微、叶海芬、徐环 王杨(执笔)、李金香、邱秀云、戴海珍 谢芳、卢智海、郭保林、马山力 胡胜花(执笔)、胡乐、曾丽、邹强慧 朱清建(执笔)、陈苑、黄建晓、李凯和 张辉维(执笔)、叶力群、胡选芬 潘雯霜(执笔)、吴素慧 张丽燕(执笔)、陈建凤、王永和 杜慧剑(执笔)、吴云芳、张化化、郭金辉 李智超、陈密 邱策立(执笔)、柯庆疆 陈冬鸣(执笔)、潘建凤、金木西、任小飞 王云杰(执笔)、范源清、邱朝秋、郑笑欢 陈丽萍 李晓富(执笔)、薛德慧 潘忠相、徐轰轰、周琪、朱芝芬 陈仰力、温从挺、林洁、郑婉婉
序号立项号课题名称负责人负责人单位课题组成员12014nq33农村小学中年级主题式小练笔的实践与研究吴瑞杰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周月荣执笔王晓丹胡晓雪马晓芬22014stwy17农村幼儿园趣玩美劳课程构建的行动研究蔡爱芝平阳县鳌江镇小童洲幼儿园李敏管如意张李娜曾絮32014stwy19我校体育校本课程开设与气候特点的实践研究苏光誉泰顺中学吴永校执笔潘本华谢毓星陈志42014nq30优化初中数学复习课作业设计与讲评的实践研究张合远平阳县水头镇第一中学陈嫒嫒杨守慰52014stwy25小学篆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应莉莉龙湾区海滨第一小学陈国钦张晓暖王松桃张建莲6snq26初中数学预案导学自主互助学习研究尹振国瓯海区仙岩第一中学吕小雅执笔蔡建新72014nq31小学高段语文套餐式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实践研究陈玲伟平阳县山门镇中心小学林美丽执笔游海群缪林梅82014sc106优秀小学英语教师独特教学风格形成的研究陈小媚平阳县万全镇榆垟中心学校施蓉蓉执笔林杏沈玲飞苏陈云92014sc117区域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化研训的实践研究陈李雯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姜存齐执笔陈李旦邱福明陈彩萍1013b114构建篆刻特色文化校园的课程研究李崇高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林海琼执笔胡玫柯晓平方圣峰1114b062目标统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实践研究傅咏梅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陈春绣陈素黄小琼周云1213b094sy项目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的初步研究张孚忠洞头区教师发展中心1313a405浙江省各市体育中考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张洪江温州市绣山中学杨忠菊执笔谭修平陈志波金卢静14wdyb201408学案导学在普通高中数学复习课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苏敏温州市第十九中学陈迅伟执笔徐琼洁王巧艳徐渭涨15wdyb201412高中体育选修课程赤足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郑晓玲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胡益政执笔朱青芳李勇胡玲珑16wdyb201325数学练习反馈与设计促中高段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实践研究苏润温州市马鞍池小学张全苍执笔朱清芳叶冬月陈竹晨17wdyb201323小学数学积累活动经验突破学习难点的实践研究黄静瑞安市锦湖实验小学白雷执笔周淑芝蒋勇姚延18wdzd201413基于三四五六模式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研究陈云涛永嘉中学陈建斌执笔李和海金雪蕾赵子郡19wdzd201416高中生物任务驱动型教学实践的研究胡国胜平阳县第三中学高树浪执笔胡伟晓陈鸟2
校园音乐“三觉”文化的创建
校园音乐“三觉”文化的创建在现代社会中,校园音乐文化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对音乐需求的增加,如何为校园音乐文化注入新的元素,提升其品质和影响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创建一个新的校园音乐文化“三觉”即在音乐中追求感性、理性和审美的良好结合,对于发展学生兴趣、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感性是校园音乐文化的基础。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温暖人心,触动人的情感。
校园音乐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达力,让他们通过音乐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达到情感解放和情感共鸣的效果。
可以开设音乐欣赏课程、音乐工作坊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投入。
其次,理性是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在感性的基础上,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提升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可以组织音乐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专业音乐人士和学者前来分享音乐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演奏和理论层面,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创作和演出中。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性思考能力。
最后,审美是校园音乐文化的终极目标。
音乐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形式,其价值和意义在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知。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比赛、艺术展览等活动,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提倡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和形式,鼓励学生创新和表达自己的独特音乐观。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引入国内外优秀音乐团体和艺术家,举办音乐会、演唱会等大型活动,提供给学生一个欣赏高品质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总之,校园音乐“三觉”文化的创建可以让学校音乐文化更有内涵和品位。
只有在感性、理性和审美相结合的基础上,校园音乐文化才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和文化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并为学校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相关的活动,倡导校园音乐“三觉”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巧用音乐之匙,开启快乐之门
巧用音乐之匙,开启快乐之门发布时间:2022-01-19T07:39:35.85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3期作者:茹燕[导读] 音乐不仅仅是少数音乐家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
连动物都有欣赏音乐的权利,更何况人呢?音乐是人类中每一个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
美国学者卡尔.格肯斯总结的精辟:“音乐为每个孩子,每个孩子为音乐。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幼儿园 213000摘要:音乐不仅仅是少数音乐家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
连动物都有欣赏音乐的权利,更何况人呢?音乐是人类中每一个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
美国学者卡尔.格肯斯总结的精辟:“音乐为每个孩子,每个孩子为音乐。
”音乐是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源泉。
高尔基在谈到他写自传小说《在人间》时说:“我的心碎裂了,它充满了一种强盛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是由良好的音乐奇妙地接触心灵深处而唤起的。
”音乐所表达的一切都是无形的,它本身是一种创造力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的情绪兴奋,创造力处于最佳。
音乐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地去感受、探索与学习音乐,即“会学”音乐。
对音乐进行想象、表达与创造。
最后,音乐才能让幼儿终生受益。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兴趣感悟快乐[正文]:一、创设温馨的音乐氛围,用音乐感染幼儿。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尝试着在一日活动中采用“音乐浸入式”。
何谓“浸入式”,顾名思义就是让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生动、格调健康活泼的音乐“浸泡”着幼儿,感受音乐元素,发展听觉能力,陶冶情操,开启智慧,培养心灵,形成良好的性格。
早晨来园时我会播放轻快的儿童歌曲“你好”,使每一个幼儿走进班级时都能感受到这份愉悦的心情;同时,这首歌曲幼儿都很喜欢,他们会一边向老师同伴问好,一边跟着音乐唱起来,然后自然地走进各个区域进行活动,没有一个人会“粘着”家长。
2010年度浙江省教科规划研究课题
附件1: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研究课题目录编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SC1 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蒋莉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SC2 上城区区域推进儿童课外阅读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缪华良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SC3 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教育后勤管理高效化的实践研究陈超杭州上城区教育后勤管理中心SC4 上城区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路径研究陈继明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SC5 未来教室:基于无边界学习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研究饶美红杭州市建兰中学SC6 庖丁解牛:试动点“亮羽”教学模式的效度研究马志坚杭州市勇进中学SC7 基于师生积极心理的学校快乐管理理论与实践章建祥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SC8 基于差异: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构建的实践和研究庞科军杭州市天长小学SC9 新班级教育信条研究虞大明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SC10 构建学前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傅颂九杭州市杨绫子学校SC11 草根大讲堂——校本研修的变革与创新叶青杭州市高银巷小学SC12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新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谭鹏飞杭州市望江门小学SC13 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汪琪杭州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SC14 提升幼儿闲暇生活品质的亲子活动设计及指导周军杭州市新华实验幼托园SC15 “安吉路”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骆玲芳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SC16 初中新概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陈音杭州市朝晖中学SC17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评价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洪松舟杭州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SC18 生态文化引领下的“九年一贯”和谐德育的实践研究虞蓉蓉杭州大成实验学校SC19 教育生态视角下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基于江心岛实验学校的研究与实践唐西胜杭州市江心岛实验学校SC20 基于“学生大使”形象设计的学生文化培育的研究王红军杭州市青蓝小学SC21 新城市儿童:城市化背景下小学生良好教养培育的研究吴国琴杭州市滨江第一小学SC22 文雅〃灵动〃阳光——“和乐少年”培育的实践研究费蔚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SC23 幼儿园轮滑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实践房高云杭州市九堡中心幼儿园SC24 寄宿小学生情感体验活动校本课程建构王卉杭州春芽实验学校SC25 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关注教师生命价值的视角袁小英杭州市茅以升实验学校SC26 构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假日暖巢”的实践研究葛华芳杭州天成教育集团SC27 《走进多彩的“读图时代”,搭建快乐的学习平台》成果推广研究周明荣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教科室SC28 学玩协同:改善小学生校园生活状态的实践研究郑志龙杭州市人民小学SC29 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设计与绿色学案开发的实践研究陈晓莹杭州市大关中学SC30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魏巍杭州市卖鱼桥小学SC3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爱的教育”的实践研究姚爱楠杭州市树人小学SC32 基于国际视野的德胜模式学校文化建构研究谢玲玲杭州市德胜小学SC33 基于教师内隐激发提升区域师资水平的策略研究吴吉春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SC34 以视频案例为介质改善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证研究张力杭州市翠苑中学SC35 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朱红杭州市西湖教育集团府苑小学SC36 基于教师发展诉求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童兆平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SC37 基于3D仿真虚拟机器人的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冯岳杭州市学军小学SC38 儿童福利院内中重度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张喆杭州儿童福利院新苗学校SC39 以“阳光运动”为载体构建园本文化的实践研究郭丽璟浙江省军区汪庄幼儿园SC40 现代幼儿园教师形象管理的实践研究蒋蓓杭州市西湖区文新幼儿园SC41 以“关键事件”推进80后教师职业成长的行动研究李国亮杭州市博文小学SC42 基于“钱塘春晓”文化的幼儿园品质提升行动研究蒋一琼杭州市钱塘春晓幼儿园SC43 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学校文化新载体研究虞文华杭州市闻涛小学SC44 新城区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行动研究来江飞杭州滨兴学校SC45 二自三发展:城区初中“自主发展”育人模式的构建与运作毛思忠杭州萧山区高桥初中SC46 城镇小学推行“家长志愿者行动”育人新机制的实践研究倪伯根杭州萧山区高桥小学SC47 卓越理念下打造“精致小校”的策略研究季亚飞杭州萧山区市北小学SC48 基于学案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改进与提升的实践研究陈建强杭州萧山六中SC49 红色课堂:萧山三中课堂育人模式转换的实践研究徐柏兴杭州萧山三中SC50 农村初中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执教能力的实践研究高志康杭州萧山区河庄初中SC51 构筑有生命力的课堂夏国良杭州萧山中学SC52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李晓峰杭州萧山十中SC53 基于农村初中学生全程性学习的学案教学实践研究周利军杭州萧山区瓜沥一中SC54 营建教师生命成长的乐园—萧山五中教师发展同盟的架构与运作研究陈胜良杭州萧山五中SC55 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王陆芳杭州萧山区绿都花城幼儿园SC56 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普通高中分级组团走班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周光明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SC57 基于软实力提升的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舒凤全杭州余杭区教育局SC58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实践研究沈智明杭州余杭区博陆中学SC59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教研实践与研究沈毅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SC60 基于学校村落一体化的小学生学习系统构建和探索冯建芬杭州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SC61 乡镇幼儿园协同教研舫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叶蓉杭州余杭区仁和镇中心幼儿园SC62 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研究——以幼儿学习方式观察为视角姚向凡杭州余杭区新星幼儿园SC63 区域性推进富阳市幼儿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王琴富阳市教育局SC64 小学科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的系统开发与利用杨平儿富阳市实验小学SC65 基于欣赏式探询(AI)的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研究郎超文富阳市永兴学校初中部SC66 基于“红领巾回收公司”的小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盛玉萍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SC67 小学语文“五环六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邱银娟富阳市富春第四小学SC68 基于读写互动的“童心阅读”的实践研究周炜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SC69 农村初中积极心理养成的实践研究郭水凤桐庐分水初级中学SC70 网络环境下中职生异性交往的分析和对策江红兵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SC71 农村初中毕业生流向与新农村建设相关性调查的对策研究夏常春桐庐县横村镇方埠中心学校SC72 让生命在这里快乐成长申屠国良桐庐县桐君小学SC73 农村普通高中“主人教育”的实践研究骆林东临安中学SC74 主题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夏盼军临安市玲珑中学SC75 微积分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改进研究陈正良临安市上甘中心学校SC76 城镇小学基于协同理论构建乐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钱炳伟临安市衣锦小学SC77 以实现自主高效学习为目标的生本教学行动研究王征建德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SC78 基于“绿园”的体验式德育活动的优化设计与实践研究洪永生建德市更楼小学SC79 山区职高校企合作“深度推进”实践研究占建功杭州千岛湖职业高级中学SC80 基于农村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主题式磨课”实践研究周山平杭州淳安县姜家镇小SC81 让校园的道德天空星光灿烂——基于“浪川之星”山区小学生教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徐建平杭州淳安县浪川乡中心小学SC82 高中教师“四项修炼”工作站的实践运作研究黄康静杭州淳安县第二中学SC83 基于“阳光导游”的初中礼悦教育构建与实施黄伟民杭州淳安县千岛湖初中SC84 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姜瑞强杭州淳安县教师进修学院SC85 依托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倪爱勤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SC86 依托实训基地的中职园艺专业课程改革实践金卫东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SC87 因材施教的适性教学丰富多彩的个性——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徐瑛杭州第二中学分校SC88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邱锋杭州市第十四中学SC89 “现代型”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陈建国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SC90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动漫专业学生岗前“职业培训包”的开发与实践蔡泉海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SC91 促进高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训模式探索任学宝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SC92 中职网络精品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以《面点技艺实训》课程为例叶东林杭州市中策职业SC93 基于民族使命的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究张永久杭州第二中学SC94 聚集课堂,构建简约、活力、高效的课堂教学文化——新课程背景下普高课堂教学观的引领张伟韬杭州市源清中学SC95 以亲师沟通为纽带的家校合作机制研究干亚莉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96 成人学习方式的革新:培育社区成人学习互助共同体汪国新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SC97 在体验中成长——“DO都城”体验式教育辅导曹晓红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SC98 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案研究和干预叶小红浙师大杭幼师SC99 “德育小班化”研究张立新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00 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戴巧香宁波市四明中学SC101 职校工学结合“螺旋式”实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张国方宁波职教中心学校SC102 “三生一体”职业能力工程的实践研究—以宁波经贸学校具体实践为例蒋萌宁波经贸学校SC103 新课程初中《科学》有效学习研究任善亮宁波市东恩中学SC104 提高初中现代文阅读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陆海君宁波市第七中学SC105 小学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刘光霞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SC106 新时期城市小学家校合作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沈晓英宁波市镇安小学SC107 “外滩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探索王定波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SC108 幼儿园“亲近自然”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王小波宁波市江北区祥星幼儿园SC109 基于庄市人文资源的小学励志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高立斌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中心小学SC110 普通高中学科学本设计及应用的实践研究陆安定宁波市北仑区明港中学SC111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林世华宁波市北仑中学SC112 小学“选择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李韶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小学SC113 “妙用经典绘本,巧扮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周飞波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SC114 构建中职汽修专业“企业实训体系”的实践与研究林邦安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SC115 “一院四点十校”社区教育格局的构建与研究徐良平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成人学校SC116 向145万课外阅读量进军鲍国光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SC117 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网瘾倾向”行为的干预研究熊开武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SC118 普高物理实验素材开发与优化利用的实践和研究高峰慈溪中学SC119 红色语文——语文生命态模块构建与实施吴卫新慈溪市慈吉中学SC120 实践全人生教育实行轻负担高质量的研究张华苗慈溪市长河镇中心小学SC121 区域推进农村义务段小班化建设的研究孙剑波慈溪市教育局SC122 区域推进青少年“阳光心理”工程的实践研究王标余姚市教育局SC123 中小学体验式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余如玉余姚市实验学校SC124 机械专业“四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卢建飞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SC125 基于自主发展的初中数学“作业超市”的构建与实践沙红颖余姚市舜水中学SC126 山区初中家校教育互助组构建的实践研究王利军余姚市洪山中学SC127 小学生数学文化渗透的实践与研究柴利波余姚市东风小学SC128 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协作教学研究吴伟强奉化中学SC129 车间化课堂“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莫国定奉化市职教中心SC130 初中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俞伯华奉化市锦屏中学SC131 “创精富容”校本课程模式的开发与研究卓晖奉化市居敬小学SC132 小学生“成长足迹”综合素质电子化评价的实践研究王剑勇奉化市实验小学SC133 基于在地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动态管理策略的研究范伟东奉化市班溪小学SC134 “读整本书”:儿童文学作品的课外导读实践严晓峰宁海潘天寿教育集团SC135 以学案为载体的“三动五环教学”研究薛瑞芬宁海潘天寿中学SC136 “百姓课堂”的构建与运行策略研究邬国焕宁海西店成校SC137 构建县域家长学校办学保障机制的实践与研究韩国存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SC138 幼儿园组建家长社团的实践研究吴素慧象山县塔山幼儿园SC139 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研究陈英宽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SC140 初中数学“先行组织者”设计研究邬云德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SC141 初中学生“三自四练”法的研究方德懿宁波滨海学校初中学部SC142 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陈兴昌宁波大榭开发区文教卫生局SC143 以名著为载体“坐庄制”推进区域书香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蒋红珊宁波国家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SC144 美术特色高中的美育理念融入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沈海芹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SC145 中学生语文趣味培育的实践与研究陈柳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SC146 小学数学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雷子东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SC147 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走班制教学与管理的研究马玉斌温州中学SC148 小学低段实施语数包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唐洪象温州市广场路小学SC149 构建高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徐芦生温州市第二中学黄龙校区SC150 普通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吴立温州市第三中学SC15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邓权忠温州市实验中学SC152 校本的“平台+模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朱虹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SC153 小学特色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胡晓莲温州市实验小学SC154 小学数学阅读内容开发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李丽生温州市籀园小学SC155 新温州人子女校外闲暇时间教育对策研究夏李姑温州滨海学校SC156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材的研究与实施彭志杰温州市温中SC157 城乡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师成长的研究余玉松温州市水心小学SC158 集团幼儿园“条块式”园本研修的实践研究柯长瑜温州市第四幼儿园SC159 温州市鹿城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模式的研究王邦银温州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SC160 以“玩”为核心的园本课程的重构与实践林艳温州市第五幼儿园SC161 农村薄弱初中自主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李美油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华侨中学SC16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档案袋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陈良汉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第一小学SC163 职业中专综合学分制下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单克胜温州市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SC164 区县“研训一体”工作内涵建构的实践研究李玉宇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SC165 构建科普类资讯性阅读模式全面提升儿童阅读素养丁时辉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SC166 科技特色学校推行“科技双导师制”的实践研究项涨禹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中学SC167 小学心育名师工作室与心育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朱爱珍温州市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SC168 农村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王旭娟温州市龙湾中学SC169 儿童本真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程荣娟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SC170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及其教学实践上的探索与研究葛亦虹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1 基于寄宿制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践研究邓纯考瑞安市汀田镇一中SC172 普通高中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行动研究张克龙瑞安市隆山高级中学SC173 就业背景下中职《电工基础》项目教学的行动研究黄宗放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4 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调查及有效措施的研究朱旭南乐清市芙蓉中学SC175 促进小学科学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黄静影乐清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6 中年教师再发展研究刘仁奇永嘉中学SC177 “创建幸福学习共同体,开展教科研训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金建武永嘉县第二高级中学SC178 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深化研究夏晓华永嘉县上塘中学SC179 平阳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轻负高质”有效策略研究谢作黎平阳县教育局SC180 平阳县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王德平平阳县教育局SC181 指向课堂教学行为的“欣赏与诊断”评价策略研究纪相钊平阳县鳌江小学SC182 农村初中“分层设点”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研究易会道平阳县水头学区SC183 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的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吴永远平阳县教育局SC184 小学教育共同主题式联片教研的实践研究陈相金平阳县昆阳学区SC185 基于微观学与教理论引领的高中课例研究余贤庆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SC186 苍南县“领雁工程”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杨成钱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SC187 基于校本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李吉苍南县灵溪镇第一小学SC188 城镇初中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与规律质的研究郑朝峰苍南灵溪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SC189 小学经典阅读实验李中充苍南县钱库小学SC190 基于项目运行的四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科研联合体”的实践研究李敏仕苍南县教育局金乡学区SC191 浙江“侨乡”-文成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周光仲文成县教育局教科所SC192 欠发达地区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王文初文成县教育局SC193 寄宿制学校书香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吴爱红泰顺县育才小学SC194 高中新课程学科模块检测校本深化研究郑元阳洞头县第一中学SC195 普通高中德育协作体建设的实践研究戴玲金华市教育局SC196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金耀华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9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赵晶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98 课改背景下中职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朱孝平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SC199 校本教研模式创新的实践与研究高亚军金华一中SC200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邓莉芳浙师大附中SC201 心理工作坊在家长会创新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吴琦金华八中SC202 “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江美华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SC203 道德领导的校本实践俞正强金华市站前小学SC204 小学数学课堂多边互动的人际关系构建实践研究郑小丰金华市红湖路小学SC205 农村小学“博客家园”构建的实践研究倪宁健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小学SC206 基于教育博客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的研究方磊金华市婺城区长山小学SC207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华建勇金华市婺城区琅琊小学SC208 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庄周赟金华市浙师大幼儿园SC209 “城乡教师手拉手”共促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方青金华市金东区赤松小学SC210 农村小学“阳光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金锦溪金华市金东区傅村小学SC211 基于“学校群”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鲍德华金华市第十一中学SC212 多元化日记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研究曹亚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SC213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方燕秋金华市金东区塘雅中心校SC214 小学中高段学生关心心理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许芬芳金华市金东区多湖小学SC215 “虹”的故事伴我们成长——小学生幸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李武南金华市宾虹小学SC216 学习理论引领的读书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徐现峰金华市南苑小学SC217 小足球文化与小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研究吕华莹金华市江滨小学SC218 基于名课研习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张淑贞金华市苏孟小学SC219 小学数学高段教材"二次创新"的有效策略研究何泉义金华市东苑小学SC220 初中生学习心态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叶建华金华市南苑中学SC221 以学会负责为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行动研究周利根兰溪市实验中学SC222 入格、升格、风格——高中教师任务驱动式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践研究谢建国兰溪市第五中学SC223 以亮点教育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实践与研究项惠忠兰溪市兰江小学SC224 基于诸葛亮智慧文化的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徐维良兰溪市诸葛小学SC225 “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董旭军兰溪市实验小学SC226 打造“激情燃烧”的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吕红丰永康市教研室《思想品德》时政教学策略的研究SC227 “双制一课程”推动外来民工子女适应学校生活的研究徐伟永康市杜山头小学SC228 小学生媒介识读教育的实验研究黄伟星永康市大司巷小学SC229 让课堂因“留白”而灵动—小学思想品德课“留白”使用的实践与研究林巧永康市城东小学SC230 星级制促进外来民工子女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田送粮永康市白云小学SC231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校本培养“123”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郑勇奇永康市西溪初中SC232 “诵读、感悟、内化、仿写”——小学作文教学法实践研究倪静川永康市实验学校SC233 基于绘本阅读的低段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李艳萍永康市人民小学SC234 会做〃善说〃能写——引领中职教师成长的策略研究陈笑宜永康市职技校SC235 有效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韦国清东阳中学SC236 中职学校建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与研究韦跃忠东阳市技术学校SC237 中职学校礼仪实境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究马德红东阳市李宅技校SC238 生成教育理念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蔡楠荣东阳市外国语小学SC239 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葛敏辉东阳市外国语小学SC240 以“三报两信一演习”为抓手的小学安全预警机制的实践与研究应鸣歧东阳市吴宁一校SC241 提升教师多元智能特色课程开发力的研究梁晓明东阳市实验小学SC242 “童乐园”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胡华芳东阳市吴良小学SC243 “传承、创新、推广”——以剪纸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行动研究楼基洪浦江县杭坪中小SC244 基于网络的区域教育联盟学校校本教研方式的行动研究朱柏烽浦江县实验小学SC245 以小学低段绘本阅读为载体的班级读书会的实践研究方筱莉浦江县浦阳四小SC246 以“春泥计划”为载体,促进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许建珍浦江县黄宅初中SC247 巧用主题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姚荣金浦江县浦阳一小SC248 基于行动方案的学生班级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黄芒芳浦江县浦阳二小SC249 依托“班志”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研究朱明浦江县壶江初中SC250 数学“本真课堂”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陈力武义县教育局教研室SC251 普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钱建国武义第一中学SC252 农村高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钱寿岳武义第二中学SC253 基于当前偶像崇拜浪潮下的高中生榜样教育研究楼国萍武义县第三中学SC254 小学生文艺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石玉珍武义县实验小学SC255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激发学习主动性中的运用研究周生民磐安二中SC256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的行动研究陈锦波磐安县尚湖镇校SC257 山区农村小学“小幼衔接共同发展”模式的实践研究陈荣仁磐安县双溪小学SC258 中学数学整体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朱先东台州市白云学校SC259 以研究的态势推进台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研究张国荣台州市教科所SC260 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朱永玲台州市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SC261 城乡校长共同成长机制的研究王和平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SC262 “山水育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与研究王朝辉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中心小学SC263 自主合作共赢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张国红台州市黄岩永宁小学SC264 基于“说题”的教与学一体化研训的实践与研究李柏青台州市黄岩中学SC265 课堂教学中关键细节设计、运用与优化策略研究李文斌台州市椒江二中SC266 区域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研究徐天荣台州市椒江教育教学发展中心SC267 农村小学教师突破“高原现象”的研究戴华炳台州市椒江区下陈中心小学SC268 基于大陆台湾小学交往平台的友好型课程文化共创研究徐昌德台州市椒江区中山小学SC269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探索与研究陈海丽台州市椒江职业中专SC270 基于生本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鲁金会临海大田中学SC271 基于校本教研下的网络教研的研究郭利明临海大洋小学。
黄剑敏:孔子与老子音乐教育思想比较研究2014于曲阜师范大学发言
虽然孔子与老子同处于同一历史时代中,但受二者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的影响,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音乐教育的核心
2.音乐教育的目的
3.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1.音乐教育的核心
孔子的音乐教育核心是“仁”;
老子的音乐教育核心是“礼”。
孔子的音乐教育核心是“仁”
孔子的乐教思想源于西周的礼乐教育,与礼乐教育相比,孔子的音乐教
“道”是老子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老子音乐教育目的主要在于 培养出悟道、体道、弘道、唯道是从的“圣人”。
在老子看来,“圣人”能够悟道、体道、弘道、惟道是从;“圣人”能 够力行身教,崇柔不争,帮助人们回复到淳朴的自然原始状态;“圣人” 能够“知雄守雌”、“知荣守辱”,“复归于朴”,成就大功;“圣人” 能够通察道体的柔弱,善于居下而不争。
孔子的音乐教育核心是“仁”
孔子还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如果不
行“仁道”,那么乐有什么作用呢?可见,“乐”的实施要依赖于 “仁”,而“乐”的实践也能将“仁”加以发扬。
因此说,“乐”只是一种手段,“仁”才是真正的目的,“仁”是“乐” 的宗旨,“仁”也是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由此可见,孔子十分注重音乐教育在国家政治中的“兴、观、群、怨”
的社会功用;认为“乐”是“礼”的艺术表现形式,“乐”应服务于
“礼”;并且因为人“成于乐”,所以应极大地发挥“乐”的陶冶作用, 培养人的完美人格。这些都反映了孔子对乐教社会功能的重视。
此外,老子也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人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量 变过程,因此,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
浅谈朗读教学
重启音乐教育?
重启音乐教育?作者:魏兵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4期2017年1月9-10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7年音乐教育哲学读书会”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湖畔楼二层第二会议室召开。
来自中国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四十余位与会。
此次会议是以黄琼瑶等翻译的鲍曼的《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作为读书的对象,并结合我国当下形势探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
本次会议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闽江学者谢嘉幸教授的主持下开始。
会议分五个板块进行:第一个板块围绕着鲍曼的《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展开讨论;第二个板块主要围绕鲍曼《牛津音乐教育手册》这套书的翻译进行汇报;第三、第四板块主要是围绕音乐教育哲学展开多角度的发言。
第五个板块是围绕音乐教育进行的硕博论坛。
会议第一个板块分别由黄琼瑶、李方元、谢嘉幸三位专家做主题讲话。
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黄琼瑶教授的发言题目为“音乐教育哲学中相关概念与翻译问题——从鲍曼音乐教育哲学观点说起”。
她以“研究鲍曼音乐教育哲学的缘由”为切入,通过研究鲍曼的过程中遇到和思考的几个“值得关注的音乐教育哲学事项”和“音乐教育哲学的方法论例证——鲍曼治学下的哲学质询”等问题展开讨论。
她指出,对于鲍曼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源于南京艺术学院管建华教授的提议,随后他们共同策划邀请鲍曼来到中国办了四次讲座,而这四次讲座关系到《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这本书(文集)的诞生。
她提出,Praxis是埃利奥特和鲍曼等人倡导的音乐教育哲学中的最关键词汇,并对其翻译和表达问题进行探讨。
另外,她通过分析了哲学含义上的分野,得出结论:1.中西方哲学所之指的范围不一;2.中西方哲学所投射的视界不同。
从审美到实践:鲍曼音乐教育实践主义哲学
从审美到实践:鲍曼音乐教育实践主义哲学作者:张媚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1期2017年1月8日至10日,2017音乐教育哲学读书会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湖畔楼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
来自包括中国音乐学院、西南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文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7所学校和单位的4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读书会。
读书会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会长谢嘉幸教授主持。
本次读书会集中对以下三个方面集中探讨:通过黄琼瑶翻译的韦恩·鲍曼(WayneD.Bowman)的《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哲学的相关概念、分歧点、教育视角以及翻译问题等方面,研究音乐教育哲学的语境基础、目的、意义,以及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基于《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的心得体会;通过牛津出版社书籍的翻译工作的心得体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博士、研究生通过读书对个人论文的启发。
发言后其他参加学者也发表了对此次读书会的感受、心得,也使得专家和学者通过交流后增进了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解,对于专业文献的翻译工作得以更加完善。
此次以鲍曼的《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而展开的读书会同时也是第一次(之前有三次由马达教授发起的哲学研讨会)有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读书会。
谢嘉幸教授通过对自身读书的体会,总结了我们为什么开展哲学读书会,同时希望通过这次读书会使业内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一、韦恩·鲍曼(Wayne D.Bowman)的《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韦恩·鲍曼博士(Dr.Wayne D.Bowman,加拿大布兰顿音乐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他是活跃在当今国际音乐节及音乐教育领域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哲学家。
此次读书会主体围绕韦恩·鲍曼(Wayne D.Bowman)的《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理论而展开。
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黄瑾
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黄瑾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2-037-01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
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
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
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
“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
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
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
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
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也不特别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呢?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
借鉴奥尔夫教学理念 培养儿童自我效能感
作者: 黄剑敏 李井莉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49-51页
主题词: 自我效能感 儿童 教学理念 奥尔夫 借鉴 基础音乐教育 行为活动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儿童自我效能感是指儿童在要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之前对自己所具有的信心程度,是影响其整个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如何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自我效能感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试论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文化创新的意义
4.试论国学引进高师音乐教育课堂的积极意义 [J], 仲敏
5.试论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文化创新的意义 [J], 黄剑敏[1];李莉[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文化创新的意义
黄剑敏[1];李莉[2]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卷),期】2002(000)009
【摘 要】音乐教育在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最重要的意义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音乐教育才能使音乐文化永葆活力。现代科技发展给现代音乐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只有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才能促进音乐文化的创新,同时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现代化的音乐教育。
【总页数】2页(P21-22)
【作 者】黄剑敏[1];李莉[2]
【作者单位】[1]江西上饶师院音乐系;[2]南昌大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6培养对边疆民族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德宏师专音乐教育专业为例 [J], 钟小勇
2.试论专业性音乐教育的意义 [J], 张伟
让音乐与生命融通
让音乐与生命融通作者:刘佳姜楚华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05期“音乐教育需要满足学生精神生命的向美需求,精神生命直指人的性灵。
性灵诗派认为万物有灵,主张以诗歌抒写真性情。
‘性灵’音乐教学观亦如此,它以适性教育为底色,以独抒性情为本色,以融通灵性为亮色,指向学生审美与创造的音乐人生。
”黄冠在谈及自己对音乐教学的认识时如是说。
一名36岁的青年教师是如何踏上名师讲坛、如何形成这种深刻认识的呢?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它开花、结果。
”黄冠对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的见解颇为认同。
自幼年起,黄冠就开始练习钢琴和古筝,4岁时音乐的种子就已经在他的心里萌芽。
大学毕业后,他之所以选择音乐教师职业,就是希望自己心中的这颗种子在更多孩子的心灵中开花、结果。
2007年,21岁的黄冠从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应聘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任教音乐。
彼时,音乐已经陪伴了黄冠17年,已经与他的精神相通、与他的生命相融。
一身从小练就的专业功底所传达出来的职业自信让他初上讲台就熠熠生辉——入职第一年就夺得武汉市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钢琴单项第一名、全能一等奖第4名;他的课有挥洒自如的钢琴、古筝伴奏,有信手拈来的音乐文化渗透,有丰富、专业的乐理知识讲解,学生被他浓厚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课堂表现很活跃。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黄冠发现学生跟不上他的教学节奏了,课堂气氛也变得沉闷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开口唱歌了。
明明自己围绕教材精心准备了每节课的内容,并尽己所能地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了学生,怎么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呢?黄冠带着疑惑在钢琴前坐下,弹奏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这首曲子很难,但黄冠恣意挥洒,一气呵成。
随着情绪的纾解,黄冠的思绪飘远了——当初学习这首曲子时遇到了很多困难,要不是在教师的督促下坚持练习,慢慢体会到音乐的美好,恐怕自己早就半途而废,与音乐“绝缘”了。
趣味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6-26T15:17:20.036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6月作者:黄惠[导读]黄惠百色市逸夫小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6-015-0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
表现着人们对古往今来一切事物的感受、憧憬和评价。
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使人们从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
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
现在没有过,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的。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乐由情起”“情由乐起”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因此,作为一位音乐老师,我必须学会用美妙的音乐去牵动学生的情感琴弦,与之产生共鸣。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
一堂音乐课生动与否,是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
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学就没有默契可言,没有生动可言,更没有没有效率可言,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
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挥想象能力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
音乐因美而存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音乐因美而存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渗透的实践研究发表时间:2013-05-15T14:32:46.07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贺敏[导读]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初级中学贺敏一、研究的背景(一)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 可见,审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教授音乐,必然会倾向于将音乐看成一种文化,注重音乐的人文属性。
蕴涵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之中的美无所不在,体现于其他学科和艺术形式之中的美更是千姿百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能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现代中学生。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是音乐教育的需要。
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二)课程改革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新课程是在我国现在音乐学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具有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新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充满了生机与新意的音乐课程突破传统的学科中心模式,从学生的发展视角构筑课程,带有鲜明的“人本位”特点;它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把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表现、创造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将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视为其重要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音乐课程审美属性的认识,将其更多地看作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教育,片面地认为音乐课就是教学生识谱、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注重音乐知识的系统传授及音乐技能的机械训练,甚至把学习识谱当成学习音乐的主要任务,把会不会识谱作为衡量一个懂不懂音乐的主要标准。
这种偏离音乐审美体验,有悖音乐课程本质的音乐教育实践,造成了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一个异常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觉得在从事音乐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基础音乐教育的老师,是否有 必要关注学生们的健康?您觉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健康?
我想,各位老师都是基础音乐教育专家,在这个问题面前,很多人都 能够做出肯定的上有一点点身体不适我都会密切关注的” 。
鉴赏
– 歌曲的音乐录影带于2013年4月12日释出,由杰森· 摩尔(电影《完美音调》导演)执导拍摄。MV中, 肯德里克饰演一位小餐馆的厨师兼服务员,她梦想 着能够到达阳光明媚的热带地区旅行。在制作食物 时,她以击杯的动作开始了歌曲的演唱,然后从厨 房走出,到达餐厅。每当她经过之时,沿路的同事 和顾客便开始敲击杯子,以击杯声作为歌曲的节奏 。在视频的结尾,肯德里克回到了厨房,然后带着 灿烂的微笑离开了厨房。
– 2011年,安娜·博登(Anna Burden)将自己翻唱 Lulu and the Lampshades版的视频上传至视频网站 YouTube,其相关新闻引起了网络媒体的关注。在看 完安娜·博登的表演视频后,演员安娜·肯德里克决定 学习这首乐曲。2012年,电影《完美音调》上映,
杯子歌适合的曲目很多,
略举例如下: 许嵩《玫瑰花葬礼》《断桥残雪》《认错》《城府》《如果当时》
陈楚生《一个人的冬天》《睫毛在跳舞》 罗志祥《灰色空间》 欢子《伤心的时候可以听情歌》 BY2《发呆》 张靓影《我们说好的》《我走以后》《画心》《这不会是爱吧》 幸福大街《嫁衣》《夜》《现场》 林淑蓉《爱情剧终》 何思俞《关机》 斯琴高丽《伤心》《犯错》 王婧《是不是爱情来过》 弦子《颓废》《第三者的第三者》 王心凌《我会好好的》 SARA《夏伤》 石梅《错过的情人》 罗忆诗《别在哭了》 韩晶《最爱的人最是伤害》 梁静茹《别在为他流泪》 徐婕儿《我可以忍受》
从美学的角度论述音乐教育中“游戏精神”属性存在的客观性及其教育意义;
我们都知道,“游戏精神”是当今我国文学艺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美 学命题。
首先以游戏艺术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为研究出发点,特别注意运用历史研究方法 与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游戏与艺术(特别是游戏与音乐艺术)的关系,指出“游 戏精神”不只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精神,还应当是音乐教育中的美学精神。继承、借鉴 和发扬古今中外音乐教育中所蕴含的“游戏精神”是对我们当今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 2012年底,演员安娜·肯德里克在电影《完美音调 》中翻唱了这首歌曲,其版本被收录在电影的原 声专辑中。2013年4月,由安娜·肯德里克演唱的 电影原声版被重新制作并发行,重制版本(流行
创作背景
– 《杯子歌》的曲调源自卡特家族1931年歌曲《When I'm Gone》。在《When I'm Gone》诞生之后,曾有 包括J.E. Mainers Mountaineers在内等多位艺术家对 这首歌曲进行翻唱、改编。2009年,英国组合Lulu and the Lampshades发布了其改编版本《You're Gonna Miss Me》。其版本首次将杯子击打声作为卡 特家族歌曲改编版的伴奏,但并未引起足够关注。
音乐教育“游戏精神”与青少年健康发展
——由“杯子歌”引发的思考
主讲人:黄剑敏(博士,副教授)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硕士生导师 宜春学院 音乐健康研究中心 主任
《大舞台》( 2011版北大核心) 特约编委 QQ: 787567443 (信箱)
杯子歌简介
– 《杯子歌》是英国组合Lulu and the Lampshades 于2009年创作的一首以击杯声作为伴奏的歌曲, 收录在该组合于2011年发行的EP《Cold Water》 。词曲由A. P. 卡特和Lulu and the Lampshades 组合创作完成。歌曲改编自卡特家族1931年歌曲 《When I'm Gone》 。
– 与电影原声的版本相比,单曲版的长度由1分16秒增 至2分6秒,并在重新编排时加入了班卓琴的元素,
反响
– 一个学生的排练笔记: – 今年我们学校的的音乐节有很多活动。其中一个
活动是全体五年级学生都参与的“调皮的杯子” 活动。为了这个活动,我们年级统一选购了五颜 六色的套杯。从很早以前就开始训练,好多同学 回家也在不停地练习杯子歌。我们都好喜欢杯子 歌,因为它的节奏和它的有趣,我们从视频中从 老师那里还有好多音乐社团中的同学和老师那里 不断地学习和排练了很久,选出了各班的指挥, 像合唱队一样展开了我们的大排练。终于这一天
活动相关介绍:
一、时间:约 120-240 分钟;
二、 地点:大会议室,室内,有音响设备;
三、人数:50~500 人,横排面对主席台
四、器材:可靠并效果良好的音响设备,空可乐筒每人 一个,桌子或座位为有椅背的 椅子;
五、方式:全体人员同时参加,通过让大家找到共同的 节奏,敲响共同的乐章来调动团会议气氛, 并体现出 团队工作中领导力,合作,分工等内容;
培训项目-杯子歌-年会创意活动
活动背景设计:
您有没有想过,一群没有音乐背景的人在不使用 任何乐器的前提下可以合奏出美丽的音乐? 创 意主题拓展给了您一个满意的答案——《杯子 歌》。在拓展培训师的指挥下,首先将全场参 训学员分成若干组(从几十人到上千人),然后每 组成员分别以击打大腿,桌椅,手掌等部位开始, 让大家初步了解和乐的基础。在培训期间,整 个会场由嘈杂,不协调,通过每组成员之间,组与 组之间反复磨合,以不同的节拍与旋律整合出
然而,在这里我想说,儿童的健康应该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 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音乐教育在期间到底能够做什么?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思考。
所以,今天我想和各位专家们一起探讨一下,学校音乐教育的“游戏 精神”与青少年健康发展问题。
– 学校音乐教育呼唤“游戏精神” – 学校音乐教育应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