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同名21039)
试论新农保的社会保险功能
试论新农保的社会保险功能【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社会安全政策。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农村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制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滞后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片茅草地。
各地推进实施虽然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部分农民对新农保仍持有观望态度,对新农保的未来发展抱有疑虑,因而在全覆盖阶段,应该明确农保的未来发展方向,让农民真正了解新农保,自愿参加新农保。
【关键词】新农保;社会保险功能;改革方向1.新农保制度中社会保险基本功能缺失分析:第一,现行制度难以实现全覆盖。
根据国务院新农保的《指导意见》,我们可以看出,新农保采取自愿参保,试点先行。
到2011年为止,尽管在74%的县实施了新农保政策,但由于是自愿参保,这些地区也没有实现新农保的政策全覆盖。
据调查,这些地区中没有加入新农保的困难人群有三部分。
一是45岁至59岁的农民,他们年龄较大,缴费期限短。
虽然政策规定可以延长退休年龄,延长缴费年限,或者补缴到15年,但由于他们青壮年时没有积累,到了中年想要在短期内缴纳一大笔保险费,是很难做到的。
二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
这些地区的农民总体收入比较低,而且实物收入多,现金收入少,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能力。
三是体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民。
他们虽然没有达到60岁,但由于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需要提前领取养老金。
而现行农保制度中,没有残疾养老金和遗属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中,由于是自愿参保,也会存在一部分人有能力参保却不参保的现象,这部分人就是16岁至45岁的青年农民。
对他们来说,如果不是因为父母享受养老金的捆绑制约,他们都会持观望态度。
尤其那些20岁左右的青年农民,他们的父母还没到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其不参保并不影响家人的待遇。
另有一小部分农民,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好,同时自己又不太富裕,就不参保,导致父母到了60岁,也无法领取养老金。
新农合对农民家庭的经济保障作用分析
新农合对农民家庭的经济保障作用分析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障农民家庭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新农合对农民家庭的经济保障作用进行分析。
一、保障农民医疗费用新农合作为农村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民在罹患大病时的医疗费用。
通过农民每年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费,可以获得相应的医疗保障。
当农民家庭成员罹患大病并需要高额医疗费用时,新农合可以支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了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降低农民因病返贫的风险农民家庭在因病就医过程中,常常面临着高额医疗费用和长期治疗的压力。
如果没有医疗保障制度的支持,一次重大疾病就可能让农民家庭陷入贫困甚至返贫。
而新农合的设立,有效降低了农民因病致贫的风险,可以确保农民在面临疾病时得到及时治疗,而不会因为医疗费用过高而放弃治疗,进一步加剧贫困问题。
三、促进基本药物的使用新农合在报销范围内设定了基本药物目录,鼓励农民在就医过程中选择使用基本药物。
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药品费用负担,而且提高了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保证了农民能够获得经济实惠且质量可靠的药物治疗。
基本药物的使用也有助于预防不合理的医疗行为和药物过度使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推进农村医疗服务的提升新农合在保障农民医疗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村医疗服务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农村医疗机构不断加强医疗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这不仅满足了农民的就医需求,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村的全面建设。
五、促进社会稳定与公平新农合的建立不仅是一项医疗保障制度,更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公平的体现。
通过提供医疗保障,新农合缩小了城乡医疗服务的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
同时,新农合还可以减少因病的社会不公,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等的医疗服务和待遇,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总结起来,新农合在经济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保障农民医疗费用、降低因病返贫风险、促进基本药物使用、推进农村医疗服务提升以及促进社会稳定与公平等方面,为农民家庭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
医疗保险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居民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医疗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居民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就医疗保险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居民健康的保障作用进行探讨。
一、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医疗保险是一种由国家及地方政府设立的保障机制,旨在为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减轻因疾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它不仅是居民基本权益的体现,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首先,医疗保险可以保障居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
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往往因为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而医疗保险的建立,可以为居民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确保他们平等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疗保险还可以提高居民就诊的信心。
许多人担心因为医疗费用过高而不敢就医,导致疾病恶化。
而有了医疗保险的保障,居民可以更加放心地就医,及时发现并治疗病症,保护他们的健康。
最后,医疗保险的建立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每个人在生病时都应该得到关怀和照顾,而医疗保险的建立可以弥补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医疗资源差距,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医疗待遇。
二、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的保障作用医疗保险在居民健康保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还能够推动医疗服务的优质化,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首先,医疗保险可以推动医疗服务的改进和创新。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和医生也会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这将促使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医疗保险对于居民的预防保健意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医疗保险的保障下,居民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常规体检和预防接种,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这将有助于降低居民的患病率,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最后,医疗保险的建立也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医疗资源集中程度较高,而一些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
农村社保农村医疗保险
农村社保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地区尤为重要。
农村社保农村医疗保险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基本社会保障需求,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制度建设、保险覆盖、政策调整等方面,探讨农村社保农村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一、农村社保农村医疗保险的制度建设1. 农村社保制度的建立农村社保制度是指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农村社保制度建设应该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失业保险等各项保障措施,以确保农民在养老、医疗和就业方面享有基本的保障权益。
2. 农村医疗保险的建设农村医疗保险是农民在医疗费用方面得到保障的一项重要政策。
农村医疗保险的建设包括参保范围的扩大、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资金来源的多样化等方面。
只有通过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农民就医困难的问题。
二、农村社保农村医疗保险的保险覆盖1. 参保范围的扩大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的保障需求,农村社保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应该得到扩大。
除了农民本人外,还应该包括农民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内,以确保整个农村家庭能够得到全面的社会保障。
2. 保障水平的提高农村社保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增加保险金发放额度、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等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在就医方面的利益,提高保险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三、农村社保农村医疗保险的政策调整1. 政策的灵活性农村社保医疗保险的政策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农村地区的特点和需求。
政策灵活性包括参保费用的调整、报销范围的扩大、医疗机构的选择等方面,以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2. 政策的衔接性农村社保医疗保险的政策需要与其他相关政策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包括与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失业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以确保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实现整体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社保农村医疗保险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农民的长远利益和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障
农业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障农业在中国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农村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障是保障农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障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第一部分: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部分:农村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农村社会保险的设立是为了保障农民在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基本权益,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险对农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供风险保障,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第三部分:现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保险的参保率较低,很多农民没有参加社会保险。
其次,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不高,很多农民面临着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再次,保险服务的便利性和覆盖范围有限,很多农民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险福利。
第四部分:农村社会保险改革的必要性面对现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社会保险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参保范围、健全保险体系,以便更好地满足农民的保险需求。
第五部分:改进保险制度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社会保险的认知度,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其次,应通过完善政策、增加保险补贴等方式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再次,应加强保险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农民享受保险服务的便利性和质量。
第六部分: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性农村医疗保障是农民在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农民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保障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就医信心和满意度。
第七部分:现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目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社会保障部与医疗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部与医疗保险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权益,各国纷纷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
本文将探讨社会保障部与医疗保险制度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社会保障部的职责社会保障部,作为国家的社会保障行政机关,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任务。
首先,社会保障部负责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国家的发展情况和人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稳定。
其次,社会保障部负责监督和管理社会保障经费的收入和支出。
通过合理调配社会保障经费,保障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的支付和发放。
另外,社会保障部还负责开展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社会保险的认知和理解。
二、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医疗保险制度可以提供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障。
通过合理的医疗保险政策,可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减轻个人负担,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权益。
其次,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和医疗费用的控制,可以引导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此外,医疗保险制度还可以刺激医疗服务的提供和创新,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三、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为了满足人民对医疗保健的不断增长需求,医疗保险制度也不断发展和变革。
首先,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范围方面不断扩大。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不仅基本医疗费用得到了保障,还包括了一部分特殊疾病的医疗费用,以及康复和养老等方面的费用。
其次,在服务模式方面,医疗保险制度也从传统的费用支付向管理支付转变。
通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同,实行按人头付费,推动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另外,医疗保险制度还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医疗服务的竞争和优质资源的分配。
四、社会保障部与医疗保险制度的关系社会保障部作为协调和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的行政机关,与医疗保险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社会稳定研究
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社会稳定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机制,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医疗保险不仅具备着对个体的经济保障功能,更是对整个社会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首先,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体的经济保障方面。
在个体层面,医疗费用的支出是一项巨大的经济负担。
如果没有医疗保险的支持,个体在面临疾病和医疗服务需要时很容易陷入贫困和债务的困境。
而医疗保险的引入,可以有效分散医疗费用的压力,提供对个体的经济保障。
这种保障功能可以有效避免个体因医疗费用过高而陷入贫困,保持其经济的稳定。
其次,医疗保险对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稳定是指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而医疗保险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首先,通过提供医疗保障,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这有助于减少因医疗资源不均衡而导致的社会不公现象,提升社会的整体稳定性。
其次,在面对大规模的疾病爆发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保险的存在可以帮助社会有效应对,减轻公共卫生危机对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冲击。
因此,医疗保险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障中还具备一定的经济调节功能。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个体所面临的医疗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例如新型疾病的出现、医疗费用的上升等。
通过医疗保险的引入,可以将个体之间的医疗费用分摊,降低个体的风险承担,从而实现社会风险的统一和均衡。
这种经济调节功能有助于稳定社会的经济秩序,防止因医疗费用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平等,保障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在推进医疗保险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以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功能。
首先,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待遇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其次,医疗保险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此外,加强医疗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提高整体的保障水平和社会稳定性。
浅谈农村社保的作用及完善对策
浅谈农村社保的作用及完善对策作者:黄佑刚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16期社会保障是造福全体人民的基本制度,该项制度的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应逐渐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政府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扩大农村社保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而为农村社保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提高农民社保意识,并逐渐完善农村社保的法律体系,使得农村的各项社保工作有法可依。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性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制度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诸多领域,其中社会保险覆盖面最广、筹资结构多元、与全体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寄托和希望,因此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我国城乡发展水平不平衡,出现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法律制度缺失及覆盖范围窄等问题。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一)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
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我国政府不应局限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同时还应在政策方面有所倾斜,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国家政府应设立专门的资金预算项目,对其承担较大的责任。
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大这方面投资力度,对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并承担部分的保障资金。
对于比较贫穷的地区,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设定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如三明市政府出台了《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意见》(明政办〔2016〕25号)文件,现把相关内容摘入如下:一是统一设置缴费档次标准。
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统一设置为:100~2000元,每100元为一档,增设3000元、4000元、5000元3个档次。
二是完善缴费激励与约束机制。
城乡居民不参保,不能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意义和影响,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一、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意义和影响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是为居民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人身安全。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社会保障尤为重要。
首先,社会保障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养老保障。
农村居民经常身体劳动,年纪大了之后往往无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社会保障可以为他们提供养老金,使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下去。
其次,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农村居民往往面临着高昂的医疗费用负担。
社会保障可以为他们提供医疗保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服务。
此外,社会保障还对农村居民的失业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一些农民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
社会保障可以为他们提供失业保险金和再就业帮助,缓解他们的短期经济困难。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安全感,使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到生产和发展中。
二、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虽然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农村居民参保率较低。
由于农村居民在农村地区分布较广,参保信息传递困难,导致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参加社会保险。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和政策推广,提高他们的参保率。
其次,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待遇不平等。
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善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待遇,使其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待遇。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仍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居民众多,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人员数量有限,导致办事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效率,应加强对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浅谈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农村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农村居民在就医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
如何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
农民是国家的粮食生产者,也是建设社会的重要力量。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民在就医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
医疗费用高昂、报销难、保障范围有限等问题给很多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与压力。
因此,加强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建设,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要解决农村医疗保障与社会保障问题,并非易事。
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险的经费投入。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同于城市,农民收入普遍较低。
政府应该通过提高财政投入,确保农村医疗保险能够覆盖更多的农民,提高报销比例,减轻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其次,应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制度建设。
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推动农村医疗服务的发展与提升。
此外,应该加强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保险认知水平。
目前,很多农民对于农村医疗保险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存在误解。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农村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帮助农民了解医疗保险的作用与好处,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与参保积极性。
最后,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
医疗保险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服务。
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医疗保险的管理,提高保险管理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总结起来,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业合作医疗有什么用途
农业合作医疗有什么用途农业合作医疗是指农民通过支付保费,获得医疗保障的一种制度,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医疗费用高、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农业合作医疗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用途:1. 解决农民医疗费用高的问题:农民医疗费用普遍高于城市居民,尤其是一些罹患重大疾病的农民负担更重。
农业合作医疗通过农民支付保费的方式,可以为农民提供医疗费用报销的保障,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提高他们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2. 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农业合作医疗在农村兴办医疗站、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改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民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可以用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硬件条件,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使得农村医疗资源能够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3. 缓解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紧缺问题: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普遍紧缺,医生、医疗设备等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农民就医难的问题突出。
农业合作医疗通过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可以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改造、培训农村医生等在内的一揽子支持,加强农村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建设,缓解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紧缺问题。
4. 提高农民对医疗服务的信心和满意度:农业合作医疗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医疗保障制度,让农民有了对医疗服务的信心。
农民在医疗保障下,可以更加放心地就医,不会因为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拖延就医时间,避免疾病的恶化。
此外,农业合作医疗可以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和相对准确的医疗费用报销,满足农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5.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民通过参加农业合作医疗,不仅可以获得医疗保障,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这种待遇的获得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种收入增加。
农民在享受这种待遇的同时,也会更加愿意参与农业保险,从而提高保费收入,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虽然农业合作医疗具有上述多重目标,但实施农业合作医疗也面临一些挑战。
农业合作医疗要想发挥其有效作用,必须在政府的政策指导和社会广泛的参与下,建立健全的保险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使用率,同时注重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浅谈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Discussion on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目录一、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背景和意义 (1)(一)从国际上看 (1)(二)从历史和现实中考虑 (1)二、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的现状 (1)(一)经济状况 (1)1.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输出廉价劳力,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的挣钱方式 (1)2.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形式单一、水平低、覆盖面小 (1)3.计算机信息化程度不高 (2)(二)社会现象 (2)1.农民看病贵,医疗服务水平低是农村基础医疗服务最突出的问题 (2)2.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较窄,投保率较低已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
(2)3.为他人开药和借证他人就诊 (2)4.基金筹集难度大,甚至出现垫资现象 (2)三、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出现的原因 (2)(一)保障资金来源不足,很难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 (2)1.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 (2)2.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3)(二)农村卫生体制难以适应收入水平差距极大的农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 (3)(三)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效益 (3)(四)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形式上来分析 (4)四、寻求农村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弊端的解决途径 (4)(一)从农村实际出发,不可搞“一刀切”,广大农村应因地制宜,分地区、分阶段地实施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 (4)1.东部沿海地区 (4)2.中等和较发达地区 (4)3.经济欠发达地区 (5)(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具体操作的一些建议 (5)1.合理确定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5)2.尽量降低村卫生所的药品价格,真正实现平价诊所 (5)3.加大村卫生所等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的医疗素质,切实加强医疗机构人员的医疗水平 (5)4.加大农村养老保险的知识的宣传 (5)5.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 (5)6.强化管理与监督 (5)(三)引导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医疗保险 (6)1.符合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筹集来源多元化的要求 (6)2.有利于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吸收保险公司已具有的医疗保险推广和管理经验 (6)3.有利于保险公司开拓新的市场 (6)参考文献 (7)一、农村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背景和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新农合政策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影响分析
新农合政策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影响分析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新农合政策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经济保障方面新农合政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经济保障。
首先,新农合政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医疗保险,减少了因病致贫的风险,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农村居民可以通过参与新农合政策,获得生育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
二、教育保障方面新农合政策对农村居民的教育保障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农合政策为农村居民子女提供了教育保障,免除了重要阶段教育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农村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对促进农村居民教育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保障观念方面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新农合政策,农村居民逐渐树立起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并逐渐转变了依赖家庭、个体经营的观念,更加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增强他们对社会保障政策的认知和信任。
四、农民群众组织方面新农合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民群众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新农合政策要求农民居民组织参与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提高了农民群众组织的参与感和代表性。
这有助于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社会保障意识的认同和关注。
综上所述,新农合政策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经济、教育、社会保障观念以及农民群众组织等方面,新农合政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和福利,促进了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意识的提高。
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变革,新农合政策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医疗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医疗保障
医疗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医疗保障医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
通过医疗保险,个人和家庭可以享受到医疗费用的补偿,减轻了医疗负担,增强了健康保障。
本文将探讨医疗保险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医疗保障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医疗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广泛的保障范围。
无论是常见的感冒发烧,还是罕见的重大疾病,个人和家庭都可以通过医疗保险享受到相应的医疗待遇。
医疗保险不仅覆盖了基本的医疗费用,还包括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手术费用等多方面的保障。
这意味着在面对医疗费用高昂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销,减轻了经济负担。
其次,医疗保险提高了居民就医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通过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可以在医疗机构就诊时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
例如,在挂号费、诊疗费等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的减免或者报销。
这使得城乡居民不再因为医疗费用高而望而却步,提高了就医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同时,医疗保险也促使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进一步改善了就医条件。
再次,医疗保险有助于提升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医疗保险的实施,使城乡居民可以在生病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这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降低因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另外,医疗保险还注重预防保健,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通过提供健康咨询、定期体检等措施,医疗保险帮助城乡居民掌握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了整体的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
最后,医疗保险有助于促进城乡居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石,而医疗保险的实施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感和保障感,减少了因疾病引起的不安全感和社会问题。
同时,医疗保险也为就业创造了机会和需求,促进了医疗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因此,医疗保险可以说是城乡居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障,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保险与社会保障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保险与社会保障1.引言农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基础,维系着国家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然而,农村工作中的农民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农民保险的现状农民保险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包括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
目前,我国农村保险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民意识不足、保险的覆盖面窄等因素。
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保险的认知度,并推动保险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
3.农民保险的重要性农民保险对于农村工作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降低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经济风险。
同时,农民保险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民的生产信心。
4.农民保险政策的完善为了促进农民保险的发展,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例如,可以推进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提高保险的报销比例和覆盖范围。
此外,可以适度降低农业保险的费率,鼓励农民参与。
5.社会保障的重要性除农民保险外,社会保障也是农村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社会保障的完善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增加他们的生活保障。
6.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针对农民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情况,政府应继续改善社会保障政策。
例如,可以加大养老金的发放力度,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
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安置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7.加强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宣传宣传工作对于农民保险与社会保障的普及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农民传达有关保险与社会保障的政策和信息。
同时,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于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认知度。
8.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农村工作中的农民保险与社会保障需要严格的监管与执法。
政府应加大对保险公司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农民保险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社会保险与农村居民医保共建共享
社会保险与农村居民医保共建共享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中,农村居民医保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和农村居民医保的共建共享,对于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和推进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与农村居民医保的定义、目标及意义、共建共享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社会保险是指由政府或社会组织,通过集体性的、可持续的方式,以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风险和风险产生的经济损失为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
而农村居民医保是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框架下设立的专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保险制度,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
共建共享是指社会保险和农村居民医保之间实现互利共赢、资源共享的关系。
共建共享的目标是通过整合社会保险与农村居民医保的资源,优化利用资源,提高保障水平,让更多的人受益。
首先,共建共享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社会保险和农村居民医保在运行过程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通过共建共享,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社会保险基金可以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医保待遇,提高农村居民的就医质量;农村居民医保则可以为社会保险提供更多的参保人口,增加保险基金的规模和稳定性。
其次,共建共享可以提高保障水平。
社会保险和农村居民医保的共建共享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共同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社会保险的发展可以借鉴农村居民医保的保障方式,提高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农村居民医保可以借鉴社会保险的管理经验,提高医保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再次,共建共享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保险和农村居民医保的共建共享可以消除城乡之间的待遇差异,实现公平的保障。
通过共建共享,可以使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相近的保险待遇,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提高其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最后,共建共享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保险和农村居民医保的共建共享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均衡发展。
共建共享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保险服务的普及和便利性,推动城乡居民的社保知识普及,提高保险参保率,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共同发展。
医疗保险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医疗保险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疗保险逐渐受到居民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本文将从医疗费用的承担、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等方面来论述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医疗费用的承担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医疗费用分担方式,有效减轻了居民的医疗负担。
在疾病发生时,医疗费用往往是居民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而通过参加医疗保险,居民可以在疾病治疗时享受到保险公司报销的医疗费用,减轻了自身的经济压力。
同时,医疗保险也可以为居民提供其他的附加保障,例如住院津贴、慢性病管理等,更全面地保障了居民的健康。
二、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医疗保险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在没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疾病治疗的费用往往是居民就医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而通过医疗保险的参保,居民可以更加放心地选择就医,不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这样一来,就会有效降低居民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压力,同时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而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各个层次和地区的医疗需求,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三、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公平性。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都可以参加医疗保险,享受相应的保障。
这样一来,就有效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而且,医疗保险在赔付时,通常会采取按比例的方式,比如报销80%的医疗费用,确保了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都能够享受到一定的医疗保障。
这种公平性的体现,也是医疗保险与其他商业保险的重要区别之一。
四、医疗保险的优化与发展尽管医疗保险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医疗费用的高涨趋势以及医保待遇的标准和范围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只有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
农村发展的农民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发展的农民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发展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民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促进农村发展、增强农民群体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民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两个方面,探讨其在农村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应该面临的挑战。
农民保险在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风险,在自然灾害、疾病、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风险更为突出。
而农民保险的建立,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风险,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
首先,农民低收入、负担沉重,一旦遭遇意外风险,往往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或经济损失。
农民保险可以帮助他们分担经济压力,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农民保险还可以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动力。
农民在保障有限的风险的同时,更愿意投入农业生产、农村创业等领域,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民保险还可以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和就业。
在有了一定的保障之后,农民可以更加安心地离开家乡去外地务工,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
然而,农民保险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制度设计和保险产品的开发仍然不够完善。
目前农民保险的种类相对较少,覆盖范围也有限,无法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风险需求。
其次,保险费用负担较重。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负担高额的保险费用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保险文化的缺失,农民对于保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发展中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增强农民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其获得感和安全感。
首先,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养老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养老金缺口、养老保险覆盖率不高等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养老保障。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障。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费用较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农民提供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险,降低其医疗支出压力。
社会保险对于农村地区的保障和改善
社会保险对于农村地区的保障和改善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保障和改善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社会保险作为一种保障和改善农村地区的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民工社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个方面来探讨社会保险对于农村地区的保障和改善,以期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农民工是农村地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社会保险的覆盖是保障和改善农村地区的重要任务。
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促使农民工享受到更好的权益和待遇,提高其劳动积极性和幸福感。
1.1 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针对农民工的特殊性质和需求,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确保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同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充足。
1.2 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率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率是保障和改善农村地区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范围、降低参保门槛、加强宣传等途径来提高覆盖率。
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社会保险资金的使用合理和效益最大化。
二、农村养老保险随着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保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保障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提高整体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1 设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养老保障问题,应该设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定养老保险政策等方式来提供保障。
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养老保险,增强其自主性和可持续性。
2.2 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宣传宣传对于提高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认知和参与度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向农村居民介绍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政策内容。
同时,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和困惑。
三、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和改善农村地区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农村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同名21039)中州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论文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作者:司秋莉学院:管理学院班级:2012人力资源管理1班完成时间:2014.6.17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摘要】: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一直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建设既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又应当放眼全球,吸取他国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现状、对策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我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农民的健康十分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农村医疗保险。
作为一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农村医疗保险任重道远。
一、国外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处于逐渐恢复和完善的阶段,许多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与我国国情相似的国家,在农村医疗保障领域取得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日本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的强制性的医疗保险制度,凡年满20岁的日本国民,都要加入医疗保险体系,日本的医疗保险体系由“雇员健康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两大支柱构成,农民可享受的医疗保险主要是“国民健康保险”。
日本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①健全的法制。
日本的农村医疗保险在其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相应的法律制约,保证了其机构运行畅通无阻。
②明晰的管理系统。
日本农村医疗保险的管理机构职责划分明确,层次清晰,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督导和执行,相互配合,保证医疗保险体系运行有序。
③健全的监督机构。
为能够及时纠正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的偏差,避免失控,各方代表组成监督审查机构,监督审查机构拥有绝对独立的职权,避免出现监督过程的利益偏向。
④农村医疗保险的独立性。
农村医疗保险和针对雇员的健康保险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具有排他性。
二者不仅保险收入构成不同,保险费在他们的财源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其中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比重较大。
(2)韩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韩国开始医疗保险改革,开始实行强制性保险。
韩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经费来自3个方面,即政府补贴、个人交纳保险和就医时个人自付一部分。
具体办法是:居民按户每月向保险组织交纳保险金,保险金额由他们所属的不同等级而定,家庭和政府各负担一半,作为医疗保险基金。
韩国农村医疗保险的管理方式采用社会团体管理形式,农村医疗保险社团在行政管理和资金上都是独立的,自主管理,自主经营。
韩国农村医疗制度也存在如下问题:韩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实施是按区具体实施的,由于区域划分较小,医疗费用的统筹范围有限,风险性较大。
在医疗服务提供和利用方面,政府试图使更多的居民充分利用初级医疗机构,但是由于现有的初级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居民宁可多花钱去医院也不愿去诊所诊治,造成初级医疗机构的使用率不足。
(3)巴西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巴西全国城乡居民实行无差别的全民医疗保险,不论贫富都享有医疗保障的权力,医疗保险覆盖面广,发展速度快,待遇水平较高。
巴西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其体系不断更新并日趋完善。
巴西农村医疗保健计划的特点:①政府推出“家庭健康计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农村医疗保健计划。
巴西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医疗保障问题,除实行全民统一的医疗健康制度外,还针对农村专门设立“家庭健康计划”,并由联邦和州政府统一实施与监管。
②对专项经费进行扶持。
巴西联邦为确保上述计划的顺利实施,设立专项经费对其进行支持。
在为从事农村卫生保健服务者提供启动资金及生活补助的同时,还按服务量进行奖励。
联邦政府确保农村医务工作者可获得不低于城市同类人员2倍的工资,这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在农村开展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此外,其它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也可资借鉴,如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墨西哥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马来西亚的国家卫生服务计划;新加坡的保健储蓄计划;朝鲜与古巴的全民免费医疗等,尽管难有十全十美的医疗保险制度,但各国的有益经验不可忽视。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现状调查数据表明:2004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总体覆盖率较2003年有所提升,但依然很低,高达65.7%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医疗保障总体覆盖率低的背景下,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在城乡居民之间更有突出表现。
当前,社会统筹类的医疗保险和商业性的医疗保险是居民医疗保险的主要来源,另有少量居民享有民政救济性质的医疗救助。
在此次调查中,有高达65.7%的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虽然较2003年同期同题调查中的75.4%下降了10个百分点,但是,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仍然处在很低水平,特别是在人口众多而相对贫困的广大农村地区,这部分群体一旦生病,所有的医疗费用均需自己承担,这导致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效益低下的一个普遍事实。
三、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原有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1976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
首先,资金来源有限,但支出具有明显的失控现象。
其次,干部和村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不平等,是合作医疗难以恢复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收入机制的转变,彻底打击了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基金筹资基础。
(2)农村医疗缺少保险立法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使得合作医疗的性质不能准确地确定下来,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难以定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容易产生混乱。
因此,农村医疗保险立法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要,如果不能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必然会引起农民反感,农村社会保障就会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
(3)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
再者,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强制性“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扶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难度。
(4)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农村人口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
患此类病多数会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甚至陷入贫困,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原本可以通过保健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降低,但由于政府在农村的设施和预防工作投资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
县级的卫生医疗机构,除县级医院外,还有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以及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机构等,这些机构大多都自成体系,自己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仅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提高了机构的运行成本,因此必须打破部门体制限制,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流动和重新组合。
四、农村医疗保险问题的解决途径(1)政府的政策要向农村倾斜在2002年10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确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要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家必须从财政上划拨资金,加强对农村医护人员的培训,重点支持乡镇两级卫生机构,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效率。
(2)建立健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市、区)在301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从各试点情况来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疾病就诊的比例,缓解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医疗问题。
2009年政府报告中,关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数据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口8.14亿,参合率91.5%。
这些数据表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当前进行的政府财政改革已由“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通过政府机构、事业机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减少“吃饭财政”的开支。
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好病,使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取信于民,促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
以保障农民健康为根本宗旨,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筹集、合理分配和使用合作医疗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减少因病致贫,达到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的目的。
(3)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基金筹集机制从我国的国情考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有责任对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给予资金支持。
农村医疗保险资的筹集应采取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
集体补助部分要根据当地集体经济状况而定,一般人应占筹集资金总额的20%左右;各级政府也应有适当的财政投入,吸引农民为自身医疗保障投资。
农民个人缴纳医疗保险金的数额以多少为宜,根据已作的调查和我国农村实际,应适当扣除集体与政府可能的补助与支持部分,再按照“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地确定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农民个人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资金以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左右为宜。
(4)防范医方和患方的道德风险应当在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计算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的报销比例来避免道德风险。
各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性规章应当加以确定,以保证其相对稳定性。
(5)贯彻医疗救助制度,尽快出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贯彻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尽快出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
(6)合理布局卫生资源第一,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第二,中等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第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7)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人才问题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农民看病最讲究实惠,最大的愿望是就医方便,少花钱,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