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恨歌

合集下载

1 赏析示例 长恨歌

1 赏析示例 长恨歌

四、知识卡片 “柳”之表达情感集锦
1.柳与“留”谐音,象征情意绵长,永志不忘 例①: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白居易 例②: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
2.以柳示春 例: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 3.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叹 例: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考点: 思想内容)
【点拨】文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 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 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句子,可以看出唐玄宗 对杨玉环的宠爱。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 地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一切,他把作为一个皇 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甚至他的江山。
【基础积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回﹒眸( móu )
﹒鼙鼓( pí )
花﹒钿( diàn )
临﹒邛( qiónɡ ) ﹒迤﹒逦( yǐ lǐ ) ﹒钗﹒擘( chāi bò )
二、理解词意、句意
1.后宫佳丽﹒三﹒千人 2.旌旗无光﹒日﹒色﹒薄 3.遂教﹒方﹒士殷勤觅 4.回头下望﹒人﹒寰处
三千:_形__容__多__,_不__是__实__指__ 日色薄:_日__光__黯__淡__ 方士:_有__法__术__的__人__ 人寰:_人__间__
6.迟迟钟鼓初长夜,_耿__耿__星__河__欲__曙__天__。 7._云__鬓__半__偏__新__睡__觉__,花冠不整下堂来。 8.临别殷勤重寄词,_词__中__有__誓__两__心__知__。 9.诗歌写道士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 她以“_玉__容__寂__寞__泪__阑__干__,_梨__花__一__枝__春__带__雨__”的形象 在仙境中出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章1《长恨歌》(共1课时)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章1《长恨歌》(共1课时)含答案

《长恨歌/白居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三、写作背景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58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58张)-优秀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在复述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
参考一(简洁版): 第一部分: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第二部分: 玉环被杀,痛思玉环 第三部分: 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
参考二(诗化版): 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 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 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
(二)朗读第一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明确: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 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 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论世: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 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 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 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 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 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 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 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唐宣宗
诗歌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
用古乐府名称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
核心素养目标

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长恨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张继在夜半钟声的扣鸣中,对愁难眠,用清醒抒发了客旅的愁怀;柳宗元在飘风扬雪的寒江上,孤舟蓑笠,用独钓反映了内心的寂寞;李白在汪伦踏歌的节拍下,依依惜别,用“桃花潭水”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战鼓,利剑,呐喊声,钩戟长铩找不回昨日长安;黄埃,血泪,卿离去,花【课内挖掘】1.(1)“汉皇重色思倾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作话题“在其位谋其政”“担当”“责任”等的反面素材。

(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用于“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低调”等话题。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可用于“希望”“爱情”“遗憾”等话题。

2.“元白”情深。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

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

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

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两个好友竟落到同一被贬的命运。

白居易在船上经常反复吟咏好友元稹的诗卷,来慰藉孤独的心情,一直看到眼睛痛为止。

被贬途中写下这样一首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极度震惊,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并赋诗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来到通州,就染上疟疾,久治不愈。

他十分懊恼,以致神思混乱,写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意思-赏析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意思-赏析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意思|赏析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长恨歌(白居易诗歌)—搜狗百科

长恨歌(白居易诗歌)—搜狗百科

长恨歌(白居易诗歌)—搜狗百科注释《长恨歌》诗意图1.汉皇:指汉武帝。

此处借指唐玄宗李隆基。

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

重色:爱好女色。

倾国:绝色女子。

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后来,“倾国倾城”就成为美女的代称。

2.御宇:驾御宇内,即统治天下。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3.杨家有女:蜀州司户杨玄琰,有女杨玉环,自幼由叔父杨玄珪抚养,17岁(开元二十三年(735))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妃。

后被唐玄宗看中,22岁时,玄宗命其出宫为道士,道号太真。

27岁被玄宗册封为贵妃。

白居易此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作者有意为帝王避讳的说法。

丽质:美丽的姿质。

4.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

古代皇帝设六宫,正寝(日常处理政务之地)一,燕寝(休息之地)五,合称六宫。

粉黛: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

此代指六宫中的女性。

无颜色:意谓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5.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西安市临潼区南的骊山下。

唐贞观十八年(644)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扩建后改名华清宫。

唐玄宗每年冬、春季都到此居住。

6.凝脂:形容皮肤白嫩滋润,犹如凝固的脂肪。

《诗经·卫风·硕人》语“肌如凝脂”。

7.侍儿:宫女。

8.新承恩泽:刚得到皇帝的宠幸。

9.金步摇:一种金首饰,用金银丝盘成花之形状,上面缀着垂珠之类,插于发鬓,走路时摇曳生姿。

10.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帐子。

11.金屋:《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时,他姑妈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

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

”12.姊妹句:杨玉环被册封贵妃后,家族沾光受宠。

她的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堂兄杨铣官鸿胪卿、杨锜官侍御史,堂兄杨钊赐名国忠,官右丞相。

人教版1《长恨歌》课件

人教版1《长恨歌》课件
详细描述
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兴趣,但对《长恨歌》的背景和情感内涵 可能了解不足。同时,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存在一定程度 的欣赏障碍。
0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长恨歌》的 作者及写作背景, 掌握作品的主要内 容及基本情节。
理解作品所表现的 主题思想及现实意 义。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特别是杨玉 环和唐玄宗之间的 情感纠葛。
地位意义
《长恨歌》作为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诗歌单元,具有重要的教 学地位,通过对其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 美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特点与目标
教材特点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具有深厚 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抒情色彩。诗歌 以时间为序,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 等多种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情节曲折离奇 ,文笔细腻优美。
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总结词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详细描述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持有积极的态度,对学习古诗文更是 充满了兴趣。然而,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可 能会产生畏难情绪。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被动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学生情感态度分析
总结词
了解学生对待诗歌和《长恨歌》的情感态度。
朗诵诗歌(10分钟)
通过配乐朗诵、学生跟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 律和美感,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赏析诗歌(15分钟)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成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 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加 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0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追求真善美,珍惜生命和爱情。

人教版-语文-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知识精讲

人教版-语文-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长恨歌》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长恨歌》(一)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玉容寂寞泪阑干..光彩生门户..B.可怜C.到此踌躇..不能去D.临别殷勤..重寄词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长恨歌》第一部分解析

《长恨歌》第一部分解析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回眸一笑百暖度春宵。
• 后宫佳丽三千人, • 三千宠爱在一身。
• 姊妹弟兄皆列土, • 可怜光彩生门户。 • 遂令天下父母心, • 不重生男重生女 。
•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 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 宠。
•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 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 慕。
•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 男。
1、
玉环进宫、 隆基宠爱
• 汉皇重色思倾国 …… 不重生男重生女
• ——恨之内因
• 汉皇重色思倾国
• 重德思贤才 • 思倾国,果倾国矣! • 揭示故事的悲剧因素 • 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 16岁 →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王妃
•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杨家显贵
• 京城歌谣: •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候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 • 广宁公主
金步摇
• 27岁 → 册为贵妃

龙池(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杨玉环,唐代容州普宁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 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 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 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后安史 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 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 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 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 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

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

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

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

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二、幻灯介绍白居易及写作背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完整版)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注释

(完整版)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注释

II I II II III II IM II I I III III III III I I III M II III III I II I II II II II II 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 ....................................................................................................................................................................................................... I ...............Illi Illi Illi I III IlliIlliIIIIlliIlli lllll I IIIIlliIlli IlliIlli Illi Hill II II IlliIlli Illi I II II Illi Illi IlliIlli Hill IlliIlliIlli IlliIlliI III I III IlliIlli Hill IlliIII I Illi IlliIlliIlli I III I IIlli Illi Illi I III IlliIlliIIIIlliIlli lllll I IIIIlliIlli IlliIlli Illi Hill II II IlliIlli Illi I IIII Illi Illi IlliIlli lllll Illi IlliIlli Illi IlliI III I IIIIlliIlli lllll Illi III IIlli IlliIlli Illi I III I IIlli Illi Illi I III IlliIlliIIIIlliIlli lllll I IIIIlliIlli Illi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注释《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 优质课(34张ppt)课件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 优质课(34张ppt)课件

•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 白日里 •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 从黄昏写到黎明,直接描摹汉皇的辗转反侧, 彻夜不眠。想要入眠做梦梦见故人竟不能入 眠,好不容易入眠,竟也看不见丽人的影子。 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 的情景。
杨家显贵
• 父亲→齐国公 • 母亲→凉国夫人 • 哥哥→殿中少监 •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 大姐→韩国夫人 • 三姐→虢国夫人 • 八姐→秦国夫人
杨家显贵
• 京城歌谣: •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 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杜甫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 这一小节,还是情景交融的手法,诗人选择 了以萤飞、孤灯、钟鼓、星河、霜华等独特 景物,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凄凉、伤感 的境界,表现了唐玄宗内心的痛苦和对杨贵 妃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极具感染力——叙事 见情
•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 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 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 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 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 境中去找。
• 道士施法,
寻觅玉环
• 临邛道士鸿都客 …… 梨花一枝春带雨
•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 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 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 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以行写情,叙事见情

长恨歌逐句讲解

长恨歌逐句讲解

长恨歌逐句讲解
【一、《长恨歌》背景及意义】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全文共七百零八字。

这首诗歌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通过描绘两人的爱情生活及命运波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衰败。

诗中以杨贵妃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宫廷政治与爱情的矛盾,揭示了历史变迁中人性的脆弱。

【二、逐句解析《长恨歌》诗句】
1.开篇描绘杨贵妃的美貌与地位: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这句诗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表达了她的荣幸地位。

2.描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这句诗描绘了唐玄宗为杨贵妃在华清池赐浴的场景,展现了皇帝对爱妃的呵护。

3.描绘杨贵妃的悲剧命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句诗预示着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的命运从此发生巨变。

4.分析杨贵妃死因及影响: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这句诗揭示了杨贵妃死于战乱,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

5.总结诗歌主题及历史教训:
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有时尽。

这句诗总结了整首诗歌的主题,寓意
着爱情悲剧的永恒。

同时,提醒后人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正确处理政治与爱情的关系。

白居易《长恨歌》ppt课件

白居易《长恨歌》ppt课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
• 诗歌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
• 中唐诗歌流派
新乐府运动
•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 用古乐府名称 •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 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 政的作用 •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借景抒情,以乐景衬悲情, 描绘了蜀江江水碧绿,蜀山 山色苍青的秋景,反衬玄宗 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 的痛苦。
诗人是如何表现唐玄宗长恨的? 3.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借景抒情,以悲景衬悲情, 描绘唐玄宗行宫见月,但是 曾经一同赏月的人却不在了, 怎能不伤心!寂静的雨夜听 到扰人心绪的风铃声,更令 人断肠!一见一闻,一色一 声,互相交错,正衬/衬托出 玄宗内心的愁苦凄清 。
题目是“长恨歌”,该如何理解?
长久
悔恨 遗憾
古诗体的一种 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疏通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古今异义: 1.颜色 4.睡觉 古:姿色 古:睡醒 今:色彩 今:进入睡眠状态 2.可怜 5.殷勤 古:可爱 古:情深意厚、诚挚 今:值得怜悯 今:热情而周到 3.参差 古:差不多 今:长短、大小、高低不齐
•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揭示故事的悲剧因素 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 及寻色,终于将杨贵妃盼入宫来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爱情是甜蜜的,但正如花丛给人以芬芳艳丽,却挡住了前行的山路;湖泊给人以清澈空灵,却倒映出虚假的幻景;美酒给人以香醇清冽,却模糊了眼中的目标。

爱,在给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给心灵蒙上了一层幕布。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个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最终落得个“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下场。

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道出了人间几多“长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等职。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创作的《秦中吟》《新乐府》是讽喻诗的代表作品,这些诗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黑暗。

白居易的叙事诗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三千多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当时作者36岁,任盩厔尉。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

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故事,大家都很感叹。

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诗歌,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

歌和传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

当时长安歌伎多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回眸móu 珠箔bó鼙鼓pí玉扃jiōnɡ云栈zhàn 仙袂mèi萦纡yū凝睇dì翡翠衾qīn马嵬wéi悄静悄悄qiāo屏银屏píng 悄然qiǎo 屏息bǐng殷殷勤yīn冠花冠guān殷红yān冠军guàn2.写汉字读音易错字读音易错字jiāo娇媚diàn 花钿jiǎo 矫健diàn 佃户xiá 闲暇bò 钗擘xiá 瑕疵qíng 引擎3.解词义(1)花钿委地无人收委:丢弃。

《长恨歌》公考考点

《长恨歌》公考考点

《长恨歌》公考考点1.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这可是公考里可能出现的基础考点哦。

《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就像我们都知道《静夜思》是李白写的一样,这种著名诗人和其作品的对应关系一定要牢记。

要是在公考里因为这么简单的问题丢分,那可太冤了,简直就像到嘴的鸭子飞了一样。

2.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这可重要了。

主人公那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呀。

你想啊,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他们的爱情悲剧展开的,就像一部电影以男女主角为核心一样。

要是不了解这俩主角,就像看电影不知道主角是谁,那还能看懂情节吗?公考说不定就会考查这种基本的人物关系呢。

3. 《长恨歌》的体裁是什么?这也是个考点。

它是长篇叙事诗呢。

叙事诗就像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爷爷,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娓娓道来。

比如说我们读的时候,就像在听他讲一个长长的、充满爱恨情仇的故事。

如果在公考中碰到问体裁的题,可别把叙事诗和抒情诗之类的搞混了,不然就像把盐当成糖放进咖啡里,全错味了。

4. 诗中的经典诗句肯定得知道。

像“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形容杨贵妃的美貌多生动啊。

在公考里,可能会让你根据诗句判断描写的人物或者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幅绝世美女的画,一眼就能被那种美震撼到,诗句就是这么有感染力。

要是对这些经典诗句不熟,就像去了宝藏山洞却空手而归,多可惜。

5. 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可能考到。

那可是唐玄宗后期,唐朝由盛转衰的时候。

当时社会虽然表面繁华,但是背后已经隐藏着危机,就像一座外表华丽但是地基开始松动的大厦。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生的。

公考里如果考到历史背景相关的内容,这可是必须要掌握的,不然就像在大雾里走路,找不到方向。

6. 《长恨歌》中的“恨”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恨”可不是单纯的仇恨哦。

更多的是遗憾、悔恨。

就像我们有时候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心里那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感觉。

唐玄宗失去杨贵妃后的那种痛苦和悔恨,在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玉容寂寞泪阑干..光彩生门户..B.可怜C.到此踌躇..重寄词..不能去D.临别殷勤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看B.君臣相.顾尽沾衣相:互相C.含情凝睇谢.君王谢:感谢D.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随意、随便解析:C项,“谢”为辞别的意思。

答案:C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令.天下父母心A.令.初下,君臣进谏B.乃令.秦武阳为副C.岂合令.郎君D.便言多令.才解析:例句中“令”的意思是使,让。

A项,令:命令;C项,令:敬词,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D项,令:美好的。

答案:B7.下列各项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

答案:D8.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

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 )A.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A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9.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10.诗歌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

11.节选的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愁苦、寂寥、伤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无尽的刻骨相思,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忠贞。

12.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景中见情,有的融情于景。

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2)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

(3)直接描写心理,如“尽沾衣”“思悄然”“谁与共”等。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应抓住“霜草苍苍”“行人绝”“月明”“花如雪”等词句揣摩作者的心理状态。

答案:寓情于景。

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

14.“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应从该句在全诗结构及表达情感等方面考虑其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5.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从两首诗的侧重点去分析,如第一首中的末句和第二首中的三、四句。

答案: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16.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判断手法时同样要结合诗句。

第一首中的三、四句形成对比,有“不动心”的,就有“动心的”;第二首末句中的“比”字同样说明在诗中出现了对比。

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说出形成对比的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 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秦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7.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这首诗的前几句全在描写朝廷官员的糜烂生活,后两句转折,写无辜百姓冻死在牢狱里。

这和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出一辙。

解答此类试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多积累一些重点诗句。

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8.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赏析其对比艺术的特色,答案首先要明确何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指出形成对比的对象,然后分析运用对比达到的效果。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四、语言应用19.请依据例句再仿写两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我们领悟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