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解方程8x ÷ 2 =28 7(x+3)÷ 2 =282(x +17 )=40 6(5+x)÷ 2 =36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C=4a S=ab S=ah÷2 S=(a+b)h÷2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1)学生尝试。
(抽生板演)(2)分析、交流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 +x )=288+x =14x =6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
(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7篇)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定义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
(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激发:1、填表。
(投影出示)因数壹五壹五0 壹五00 壹五000因数5 5 5 5积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或10倍、100倍、1000倍……2、口答:壹五×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小数乘以整数。
小学数学教案秋天
小学数学教案秋天
教学内容:秋天的数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与秋天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秋天的特点、秋天的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秋天与数学的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教具、课件、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讲述秋天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
二、认识秋天(10分钟)
1.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如落叶、凉爽的气候、果实成熟等。
2.引导学生讨论秋天与数学的关系,如秋天的水果可以做成几何图形等。
三、数学游戏(15分钟)
1.让学生分组,进行有趣的数学游戏,如算术计算、几何图形拼图等。
2.鼓励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合作,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四、数学实践(15分钟)
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搜集秋天的数学元素,如几何图形的叶子、果实等。
2.让学生用这些秋天的元素创作一幅数学作品,如拼图、手工等。
五、总结(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秋天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秋天的数学元素,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秋天的特点,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
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考虑,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小组二:12x4x6=288小组三:12x3x8=288小组四:12x20+12x4=288小组五:用竖式计算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7、研究笔算方法8、稳固法那么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纯熟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考虑、敢于质疑、擅长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p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拟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时机,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p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历较多。
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泼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主题情境图)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精彩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精彩9篇】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篇一《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加、减运算。
看黑板:814+1142=?1956-814=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前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谢谢,请坐。
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956和1142。
同学们说这个答案对吗?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
看来同学们以前学习的都很扎实,值得表扬。
那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意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的了解一下: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新授同学们看大屏幕:小明今天放假了,想去姥姥家玩。
由于姥姥家比较远,他需要做火车去,所以他今天就登上了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到拉萨的火车。
大家看这列火车,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我们先来看第(1)个问题:那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为了方便,老师为大家画图表示一下。
同学们谁思考出答案了?请举手。
最后面那位同学说一下。
谢谢,请坐。
他说用:814+1142=1956(km),同学们说这样做对吗?看来大家都同意这位同学的答案。
大家都很聪明,答案是对的。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式子:814+1142=1956。
这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了一个数,这样的运算,我们就把它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我们再来看第下面两个问题:(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谁来答一下?右边那位穿白衣服的同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024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2024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技能,如整数、小数、百分数、面积、体积等。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勇于挑战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小数的乘除法运算,复杂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或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比较物品的价格来导入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来导入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知识呈现:系统讲授本节课的知识点,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使用PPT、教具等辅助教学工具,形象直观地展示知识点。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实践操作: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面积和周长。
让学生自行编写小数的乘除法题目,并进行解答。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就。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花费、测量房间面积等。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俱乐部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具、实物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昨天我去“大清花”饺子馆吃了一餐饺子,味道可真不错!一共用了168元,收银员找钱时还主动给了我一张发票,你能评价一下这种做法吗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理,驾驭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2.学生经验探究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体会计算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育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阅历理解算理,驾驭算法,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打算投影、视频、答题纸、小棒。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好!今日我们要起先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接着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老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展示图片1:11页主题图ppt主题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师:同学们发觉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每个班与老师一共多少人。
如: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两个班一共多少人。
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师: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出示图片2(1)看图片,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35+2,师板书出示图片3(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预设1:口算:5+2=7 30+7=37追问:为什么用个位上的5加2?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用摆小棒,师巡察。
组织学生沟通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老师出示小棒图。
学生有35人,先摆3捆零5根小棒;带队老师有2人,接着摆2根小棒。
把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于37.老师引导学生依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
(2024秋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6~9的认识》教案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16~9的认识单元说明: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
同时,本单元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议如下: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9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
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的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
3.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解决问题中,有两个方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不能仅仅列式计算;二是用大括号表示总数,用问号表示所求问题,这是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后,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题名称】第1课时6~9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6~9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6~9的数序,并会认、读这几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6~9的概念,会认、会读6~9。
教学难点:会用数字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计数器、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最新2022-2022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
最新2022-2022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课本38、3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
(板书:射线)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
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234板书:平角:等于180°直角:等于90°周角:等于360°2.师: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师:你们量了吗?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深圳市】人教版年秋季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4)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7)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10)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2)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15)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17)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20)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23)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26)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28)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31)第12课时综合练习 (34)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 (36)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38)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39)课2时练习课 (42)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43)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44)第2课时角的度量 (46)第3课时角的分类 (48)第4课时角的画法 (50)第5课时练习课 (52)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54)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55)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7)第3课时练习课 (59)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61)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63)第6课时练习课 (65)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6)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67)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 (69)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 (71)第4课时练习课 (72)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74)第6课时认识梯形 (76)第7课时练习课(一) (78)第8课时练习课(二) (79)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0)第1课时口算除法 (81)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3)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85)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87)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9)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91)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92)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94)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97)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99)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101)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103)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4)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7)第3课时练习课 (109)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110)第1课时沏茶问题 (111)第2课时烙饼问题 (113)第3课时田忌赛马 (117)第4课时练习课 (119)第九单元总复习 (121)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122)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 (125)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 (127)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129)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 (131)第6课时统计复习 (132)第7课时复习课 (133)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册数学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力求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基础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本册教材共计18周,每周4课时。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四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周:第三单元《测量》第六周:第三单元《测量》第七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九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一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二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三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四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五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六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七周:复习第十八周:期末考试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集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集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集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根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拟,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浸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才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老师:课桌的长度假如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展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络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
2.通过观察、猜测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才能、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考虑的价值。
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024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学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目录•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问题目录•教学评价与反馈01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结构教材内容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包括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简单的数据统计等内容。
教材结构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重点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图形的变换和测量等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内容。
难点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是学好本册教材的关键。
关键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板书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02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数位顺序表。
亿以内数的比较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掌握比较方法。
亿以内数的改写掌握将亿以内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理解改写的方法和意义。
03其他进制数的初步了解简单了解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等进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01数的产生了解数的产生历史和发展过程,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02十进制计数法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十进制数的读写方法。
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1 2 3了解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数位顺序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篇好的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小编分享了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起来看看吧!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笫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 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儿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三、实践应用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 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 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笫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分米的认识学习设计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笫二篇教学□标: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 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二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二10 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四、巩固练习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1把米尺长1()1把米尺长10 ()1把米尺长100 ()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3、练习6, 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千米的认识学习设计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笫三篇[教材简解]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儿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 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LI标预设]1、知识LI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3、创新LI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4、德育LI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设计理念]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 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思路]在教学设讣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LI 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2、刚才一X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 大吗?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1)将数按数位分类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2)比大小多媒体显示: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3)练习并小结:课件出示题口,指明学生口答,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教师讲述故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038)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1、多媒体显示63 0 68: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 98)(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2、3题2、“想想做做”第4题(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 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儿个?是哪儿个?(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3、“想想做做”第5题(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 3 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3度.(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4、“想想做做”笫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四、全课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篇教学口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1、师生游戏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揭示课题)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悄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师:你是怎样想?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2、生生游戏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学生活动)(反馈比赛结果)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儿场?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5和-3, -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 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LI的.】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出示表格.(1)完成表格.(2)求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方法一:(150+145+157+155+148) 4-5=151 (厘米)方法二:(0-5+7+5-2) 4-5+150=151(厘米)(3)比较两种方法(4)仔细比较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5)认识数轴.【知识的巩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并具有层次性,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组成员的身高,山实际向高引向正负数的记录,山正负数的记录乂回到实际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数时,通过两种讣算方法的比较体现了正负数抵消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两组数据的比较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负数的大小及相差数•可以说习题设计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点.数轴的引入,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并形成认知结构.】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笫五篇教学口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惜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2、口答:50毫米二()厘米5米二()分米60厘米二()分米9厘米二()毫米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的长15 () 门高2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二、探究新知1、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 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一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3、岀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讣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4、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二1000米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二第1、2题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学习设讣共6课时2020年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大全相关文章:★ 2020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经典范文合集总汇★2020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2020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大全★小学数学教师总结大全2020★小学数学教研总结大全2020★202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说课稿大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