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针灸腧穴歌诀
![针灸腧穴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a25e68004a7302768e9939b2.png)
五输穴原穴歌诀十二经连接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一肺二肠三是胃四脾五心六小肠,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七膀八肾九心包三焦胆肝相连详。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四总穴歌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十五络穴歌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肺络列缺偏大肠公孙丰隆脾胃祥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通里支正心小肠肾络大钟膀飞扬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心包内关三焦外胆络光明肝蠡沟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八脉交会八穴歌十二募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心包募穴何处取寻胸前膻中觅浅深十二原穴歌:十六郄穴歌
太冲原肝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孔最温溜肺大肠梁丘地积胃脾乡太渊肺而太溪肾,京骨之底本膀胱,阴郄养老心小肠水泉金门肾膀胱;神门心兮太白脾,合谷腕骨大小肠,郄门会宗包三焦外丘中都胆肝祥;三焦要从阳池取,十二原穴仔细祥。
阳维阳交阴筑宾阴跷交信阳跗阳下合穴歌:八会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量,高低巨虚大小肠,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胆腑有病取阳陵,膀胱委中焦委阳。
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针灸必背(腧穴歌)
![针灸必背(腧穴歌)](https://img.taocdn.com/s3/m/4d7d3f5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d.png)
针灸必背(腧穴歌)
腧穴歌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其通过歌诀的方式把十四经腧穴的位置和主治病症等知识融入到我们的大脑中,非常适合针灸学习者的背诵。
以下是针灸必背腧穴歌中文版:
太阳经
阳跷的处在,二指外半寸;
阳交二穴周,阳维三寸里;
颊车、颧玉的,耳居外缘际;
足溪、阳静脉,耳前上方起。
阳明经
迎香在鼻侧,半鼻翼穴中;
曲池以下寸许,合谷在手背中;
消泽、地仓的,曲池旁左右;
阳辅两道外,眉毛直上头。
少阳经
耳后天突隆,三寸处是关;
偏头痛找颞弓,外眦旁有稍;
阳白两点寻,干姜隔眼间;
达人、颞车上,目眶下压缓。
太阴经
肺经的尺寸易,中指指端即;
少商指端下,经行两寸馀;
神门、通里犊,两指与中曲;
尺泽在掌心,渐渐往上屈。
少阴经
心主在膻中,中庭隔一指;
少府两寸距,心系避手指;
灵墟在脊旁,心俞近脊缘;
膈俞在郄门,不能胜嗳伤。
厥阴经
睛子在肋下,九寸距脐中;
风池、肝俞处,低肩旁两缘;
阴交距中央,三寸与肚脐;
期门两窍间,胸骨下左右。
阳跷、阳交、阳维、颊车、颧玉、足溪、阳静脉、太阳尤为重要,要仔细理解并记忆,熟记于心。
中医针灸歌诀
![中医针灸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94d9df4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5.png)
中医针灸歌诀1、周身经穴赋(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兮大指侧,少商鱼际兮太渊穴,经渠兮列缺,孔最兮尺泽。
侠白共天府为邻,云门与中府相接。
(凡十一穴,左右二十二穴。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兮大肠之经,循商阳兮二三而行,历合谷阳溪之腧,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髎五里之程。
臑髃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禾髎唇连,迎香鼻迫。
(凡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
)(3)、足阳明胃经胃乃足之阳明,厉兑趋乎内庭,过陷谷冲阳之分,见解溪丰隆之神,下巨虚兮条口陈,上巨虚兮三里仍。
犊鼻引入于梁丘阴市之下,伏兔上贯于髀关气冲之经。
归来兮水道,大巨兮外陵,运天枢兮滑肉,礼太乙兮关门。
梁门兮承满,不容兮乳根。
乳中之膺窗屋翳,库房之气户缺盆。
气舍水突,人迎大迎,地仓兮臣髎续,四白兮承泣分,御颊车于下关,张头维于额垠。
(凡四十五穴,左右共九十穴。
)(4)、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兮脾中州,隐白出兮大趾头,赴大都兮瞻太白,访公孙兮至商丘。
越三阴之交而漏谷,地机可即,步阴陵之泉而血海,箕门是求。
入冲门兮府舍轩豁,解腹结兮大横优游。
腹哀食窦兮,接天溪而同派,胸乡周荣兮,缀大包而如钩。
(凡二十一穴,左右共四十二穴。
)(5)、手少阴心经迨夫真心,为手少阴。
少冲出乎小指,少府直乎神门。
阴郄通理兮,灵道非远。
少海青灵兮,极泉何深。
(凡九穴,左右一十八穴。
)(6)、手太阳小肠经手之太阳,小肠之荣。
路从少泽,步前谷后溪之隆,道遵腕骨,观阳谷养老之崇。
得支正于小海,逐肩贞以相从。
值臑俞兮遇天宗,乘秉风兮曲垣中。
肩外俞兮肩中俞,启天窗兮见天容。
非由颧髎,曷造听宫。
(凡十九穴,左右三十八穴。
)(7)、足太阳膀胱经足膀胱兮太阳,交背部之二行。
穷至阴于通谷之口,寻束骨于京骨之乡。
申脉命仆参以前导,昆仑辟金门于踝旁。
奋跗阳飞扬之志,转承山承筋之行。
至于合阳委中委阳,浮郄殷门以岐往,承扶秩边而胞肓。
入志室兮肓门胃仓,开意舍兮振彼阳纲。
出魂门兮隔关,乃譩譆乎神堂。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e65fb1f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5.png)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廖四华骨度分寸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
全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
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
脊柱俞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
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十二经连接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腧穴学歌诀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五络穴歌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自编针灸腧穴助记歌诀——据杨甲三教授五版《针灸腧穴学》
![自编针灸腧穴助记歌诀——据杨甲三教授五版《针灸腧穴学》](https://img.taocdn.com/s3/m/454ddae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2.png)
自编针灸腧穴助记歌诀——据杨甲三教授五版《针灸腧穴学》我根据杨甲三教授主编的五版《针灸腧穴学》编写了这个针灸腧穴助记歌诀,一穴一歌诀,完全遵照原书本意,未敢擅加删改。
歌诀包含了腧穴名称、定位、特性、针刺手法和深度、功效和禁忌等,由于字数限制所以尽量做到了凝缩,由此可能某些地方对初学中医的人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尚请见谅。
31、乳根五肋隙,锁骨中线延,斜刺点5、8,胸肺乳胃连,咳喘吐脓血,胸闷肿痛痰,乳痈汁多少,噎嗝食下难,反胃且吐食,腹胀急如挛,脐气上不得息,臂肿尸厥残。
霍乱转筋愈,兼治上系炎。
32、不容平脐上,6寸2寸旁,直刺点5、8,心腹肺系良,胃痛呕吐医,痃癖腹胀详,肠鸣或呕血,口干食欲徜,小儿疳积等,心痛胸背详,咳嗽与哮喘,吐血疝气扛,雀目胁下痛,配穴效增强。
33、承满脐直上,5寸开2寸,平刺点5、8,理气和胃任,吐血或痢疾,食欲有不振,饮食不可下,大便下糖粪,哮喘胁下紧,肤痛不可近,瘛瘲与身肿,痰饮黄疸论,胃肺与膈气,乳根承满信。
34、粱门取中脘,横开2寸现,直刺点5、8,脾胃运化鉴,妇人徵瘕使,脱肛疝气验,胃炎痛溃疡,肠疾功效辨。
35、关门脐直上,3寸2寸横,点8、1.2,直刺功效能,既可理肠胃,水道利也行,遗尿与腹水,身肿亦可平,疟疾与疝气,奔豚乳痃灵。
36、太乙脐为参,直横2寸取,点8、1.2,直刺即可以,镇惊又化痰,和胃止痛礼,神经与消化,癫狂吐舌举,心烦不宁医,疝气脚气与,遗尿精神病,配穴效如许。
37、滑肉门参脐,1、2寸上横,点8、1.2,直刺就当行,镇惊能化痰,健胃止呕同,癫狂与痫证,舌强吐舌能,胃痛与呕逆,脱肛吐血灵,腹水经不调,配穴效验诚。
38、天枢与脐平,横开2寸遵,大肠之募穴,直刺谨用针,点8、1.2,效治功力深,和胃又通肠,健脾理气君,调经且导滞,虚损与眩晕,脐疝与黄疸,淋浊臌胀侵,气疝儿惊厥,奔豚时冲心,以上诸般证,证带病系真。
39、大巨在脐下,直横2寸参,点8、1.2,直刺不一般,固肾又益气,安神效再添,泌尿生殖系,神经疾患堪,溃疝与便秘,偏枯惊悸焉,肠梗尿潴留,配穴辩证先。
针灸推拿腧穴歌诀
![针灸推拿腧穴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ed956143b307e87101f696be.png)
十二经循行交接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十四经穴手太阴肺经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行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动太渊掌后横纹上,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韭叶明手阳明大肠经二手阳明属大肠,臂前外侧须审量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内,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屈肘纹头尽,肘髂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蠕三角肌下方肩鹊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足阳明胃经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承泣眼眶边缘上,四白就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大迎颔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人迎结喉旁寸五,水突迎下肌前凭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凹陷中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诸穴都相隔一寸,俱距中线二寸程髀关髂下对承扶,伏兔膝上六寸中阴市膝上三寸取,梁丘膝上二寸程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指是丰隆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陷骨节后陷中取,次中趾缝寻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须记清足太阴脾经四是脾经足太阴,由足到腹下循上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太白节后白肉际,节后一寸是公孙商丘内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陵下三寸地机朝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股内肌头间箕门血海上六寸,冲门曲骨三五偏冲上七分求府舍,相距中线四寸远府上三寸是腹结,脐旁四寸大横连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天溪胸乡周荣上,都隔一肋陷中间大包腋下方六寸,腋中线下六肋间手少阴心经五是心经小指边,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髁上三寸寻,少海肘后横纹尖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间阴郄去腕五分是,神门豌豆骨内缘少府小指本节后,少冲小指内侧边手太阳小肠经六小肠经手太阳,臂外后缘尺侧详少泽小指外甲角,前谷泽后节前方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阳谷三角骨下取,养老转手髁空藏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二骨之中央肩贞纹头上一寸,糯俞贞上骨下方天宗岗中下一寸,秉风岗上一寸量曲垣胛岗内上缘,陶道旁三外俞章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扶突后肌旁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颧骨下廉乡听宫之穴归何处,耳小瓣前陷中央足太阳膀胱经七足太阳膀胱经,内眦上外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眉冲直上傍神庭曲差庭旁一寸半,五处直后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穴,后行俱是寸半程玉枕脑户旁寸三,天柱筋外平哑门再下脊旁寸半循,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十五大肠六七八关元小肠分,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俞,上次中下四谬穴骶骨两旁骨陷中,尾骨之旁会阳穴第二侧线再细详,以下挟脊开三寸二三附分魄户当,四椎膏盲五神堂六七意喜膈关穴,第九魂门十阳纲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十九胞肓廿一秩,承扶臀下横纹中殷门股后肌中央,委阳胴窝外侧取浮郄委阳一寸上,委中膝胭纹中处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阳承山间承山踹下分肉藏,飞扬外踝上七寸跗阳踝上三寸良,昆仑外踝骨后陷仆参跟骨下陷方,踝下五分申脉穴踝前骨陷金门乡,大骨外侧寻京骨小趾本节束骨良,通谷节前陷中好至阴小趾爪角巧,六十七穴分三段头后中外次第找足少阴肾经八足少阴肾经属,后内侧线足走腹足心凹陷是涌泉,舟骨之下取然谷太溪内踝后陷中,大钟溪泉稍后主水泉太溪下一寸,照海踝下四分住复溜溪上二寸取,交信溜前胫骨后溪上五寸寻筑宾,膝内两筋取阴谷从腹中线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沿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盲俞平脐现商曲又凭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言幽门适当巨阙侧,诸穴相距一寸连再从中线开二寸,穴穴均在肋隙间步廊却近中庭穴,神封灵墟神藏兼或中俞府平璇玑,都隔一肋仔细研手厥阴心包经九心包络手厥阴,上肢内侧正中行天池乳后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曲泽腱内横纹上,郄门去腕五寸寻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勺‘停掌后纹中大陵穴,两条肌腱标准明劳宫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是中冲手少阳三焦经十手少阳属三焦,上外中线头侧绕关冲无名指甲外,液门握拳指缝讨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表有陷凹腕后二寸取外关,支沟腕后三寸安会宗沟外横一寸,三阳络在四寸间肘前五寸寻四渎,肘后一寸天井见肘后二寸清冷渊,消泺渊蠕正中间蠕会三角肌后下,肩髎肩峰后下陷天脯肩井后寸陷,天牖天容肌后前乳突颌角取翳风,乳突前下痪脉现乳突前上颅息取,折耳耳尖角孙连耳门屏上切迹前,和谬耳根前指宽欲知丝竹空何在,眼眶外缘眉梢陷足少阳胆经十一胆经足少阳,从头走足行身旁外眦五分瞳子谬,听会耳前珠陷详上关下关上一寸,以下五穴细推商头维胃经连颔厌,悬颅悬厘在下方曲鬓角孙前一指,头维曲鬓串一行五穴间隔均相等,率谷人发寸半量天冲率后斜五分,浮白率后一寸乡头窍阴穴乳突上,完骨乳突后下力本神神庭三寸旁,阳白眉上一寸量入发五分头临泣,庭维之间取之良目窗正营及承灵,相距寸和寸半量脑空脑户旁二寸,粗隆上缘外两旁风池耳后发际陷,颅底筋外有陷凹肩井大椎肩峰间,渊腋腋下三肋间辄筋腋前横一寸,日月乳下三肋现京门十二肋骨端,带脉腋下平脐看五枢髂前上棘间,略下五分维道见居髎前棘转子取,环跳髀枢陷中间风市垂手中指尽,其下二寸中渎陈阳关阳陵上三寸,腓头前下阳陵泉外丘阳交骨前后,外踝尖上七寸云光明踝五阳辅四,踝上三寸悬钟寻踝前陷下丘墟闻,临泣四趾本节扪侠溪穴与地五会,跖趾关节前后寻四趾外端足窍阴,四十四穴仔细吟足厥阴肝经十二肝经足厥阴,下肢内前八寸分大敦大趾爪甲外,行间大次趾缝寻太冲本节之后取,踝前一寸取中封踝上五寸蠡沟穴,中都踝上七寸擒膝关阴陵后上一,曲泉屈膝尽横纹阴包膝上四寸取,五里气冲下三寸阴廉下二动脉中,急脉阴旁二五分十一肋端章门是,乳下二肋寻期门督脉十三督脉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平髋量命门十四三悬枢,十一椎下脊中藏中枢十椎九筋缩,七椎之下乃至阳六是灵台五神道,三椎之下身柱藏陶道一椎之下取,大椎就在一椎上哑门入发五分处,风府一寸宛中当府上寸半寻脑户,强间户上寸半量后顶再上一寸半,百会七寸顶中央前顶囟会俱寸五,上星人发一寸量神庭五分人发际,素髂鼻尖准头乡水沟鼻唇沟上取,兑端唇上尖端藏龈交上齿龈缝里,经行背头居中行任脉十四任脉走腹胸,直线上行居正中会阴两阴中间取,曲骨耻骨联合从中极关元石门穴,每穴相距一寸均气海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阴交明肚脐中央名神阙,脐上诸穴一寸匀水分下脘与建里,中脘上脘巨阙行鸠尾歧骨下一寸,中庭膻下寸六凭膻中正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重相距一肋璇玑穴,胸骨上缘天突通廉泉颔下绕喉上,承浆唇下宛宛中三, 特定穴十二经五输穴肺少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大肠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牵胃经厉兑庭谷随,冲阳解溪足三里脾经隐白大都连,太白商丘阴陵泉心经少冲少府临,神门灵道少海寻小肠少泽前后溪,腕骨阳谷小海依膀胱至阴通谷从,束骨京骨昆委中肾经涌泉然谷宜,太溪复溜阴谷毕心包中冲劳宫乐,大陵间使连曲泽三焦关冲与液门,中渚阳池沟天寻胆经窍阴侠溪行,临泣丘墟辅阳陵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与曲泉十二经募穴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十脘穴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包络厥阴也十二原穴三焦阳池神门心,腕骨小肠肺太渊心包大陵丘墟胆,大肠合谷太冲肝膀胱京骨太白脾,肾经太溪胃冲阳十五络穴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胃络膀飞扬脾有大络名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蹒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足膈喉咙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中脘,骨会大杼脉太渊气会膻中血膈俞,髓绝骨筋阳陵泉十六郄穴郄是孔隙义,气血深藏聚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居阳踽走跗阳,阴蹒交信毕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胱金门肾水泉求心包郄门焦会宗,肝中都郄胆外丘下合穴上下大小焦委阳,胃里胆陵委中膀四, 针灸治疗十四经起止主治歌一手太阴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兼治发热及喉病二手阳明属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腹痛泄秘热病良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治同大肠兼神志,身前诸疾得安宁四足太阴是脾经,起于隐白大包终脾胃肠腹泌尿好,兼治生殖及舌病五手少阴是心经,起于极泉止少冲心胸疾患神志病,烦热悸汗皆可用六小肠经手太阳,少泽听宫起止详头项耳目热神志,少泽通乳经验方七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至阴终头眼喉项背与腰,热病神志身后凭八足少阴肾经属,起于涌泉止俞府肠腹泌尿生殖喉,惯用他经此为辅九心包络手厥阴,起于天池中冲尽心胸肺胃效皆好,神志疾患亦可寻十手少阳三焦经,起关冲止丝竹空头侧耳目肋热喉,腹胀水肿遗尿癃十一胆经足少阳,头侧耳目鼻喉恙起瞳子谬止窍阴,热病胸肋身侧详十二肝经足厥阴,肠腹诸疾与前阴泌尿不如脾经好,生殖首选在此经十三督脉行脊梁,起长强止龈交上脑病为主次分段,各段主治在其乡十四任脉走腹胸,起于会阴承浆停强壮为主次分段,泌尿生殖作用宏五输穴分治歌井治满,荥治热,俞治节痛体重疴合治逆气与飧泄,经治咳嗽身寒热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中医执业助理针灸复习歌诀
![中医执业助理针灸复习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86cc62f2856a561253d36f02.png)
中医针灸复习歌诀五腧穴歌:歌诀:肺原太渊络列缺,大原合谷络偏历;心包大陵内关络,三焦阳池外关络;心原神门络通里,小肠腕骨支正络;脾原太白络公孙,胃原冲阳络丰隆;肝原太冲蠡沟络,胆原丘墟络光明。
十二募穴歌:歌诀: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厥阴心包络;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八脉交会穴歌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治疗总论—表1 阴经五输穴表治疗总论—表2 阳经五输穴表治疗总论—表3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歌诀:肺原太渊络列缺,大原合谷络偏历;心包大陵内关络,三焦阳池外关络;心原神门络通里,小肠腕骨支正络;脾原太白络公孙,胃原冲阳络丰隆;肝原太冲蠡沟络,胆原丘墟络光明。
治疗总论—表4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歌诀: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厥阴心包络;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治疗总论—表5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治疗总论—表6 八会穴及归经表歌诀:腑会中脘脏章门,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气膻中,血会膈俞脉太渊治疗总论—表7 十六经脉郄穴表歌诀: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膀胱金门肾水泉;心包郄门焦会宗,胆郄外丘肝中都;阴蹻交信阳跗阳,阳维阳交阴筑宾。
治疗总论—表8 下合穴及归经表经络总论—表1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经络总论—表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腧穴总论—表1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
针灸——十四腧穴歌诀
![针灸——十四腧穴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fa0b215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1.png)
针灸——十四腧穴歌诀针灸——十四腧穴歌诀1.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穴歌: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交手阳明也。
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2.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共四十穴)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场,终于迎香。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终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此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3.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穴歌: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终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
针灸师取穴必背120条歌诀
![针灸师取穴必背120条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3defac3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e.png)
针灸师取穴必背120条歌诀1、五劳七伤少药医,膏肓百劳灸三里。
上穴隔姜用艾灸七壮。
2.气喘咳嗽灸肺俞,膻中俞府丰隆炷。
肺俞、膻中、俞府用米粒大艾炷平灸各三壮,丰隆隔姜灸五壮。
3.气急哮喘难履步,膻中气海又俞府。
膻中、气海、俞府三穴用米粒大艾炷各灸三壮。
4.寒热往来潮如芳,膏肓身柱三里详。
膏肓、身柱、足三里穴各隔姜灸五壮。
5.肩背瘙痒多缠绵,三角肌边分肉间。
用米粒大艾炷灸三壮。
6.痈毒流注多发疡,腰尻气海俞加壮。
气海俞平灸七壮。
7.慢性阑尾炎痛甚,左手间使补泻灵。
左手间使穴先补后泻。
8.阳狂阴痫厥无知,百会鸠尾穴太冲。
百会、鸠尾穴用米粒大艾炷灸五壮,针泻太冲穴。
9.全身瘙痒多疹斑,风门肘尖气海俞。
用米粒大艾炷平灸各三壮。
10.胃脘疼痛连背胸,中脘三里内关补。
用银针针中脘八分,针柄用艾烧三壮,内关用银针针一寸,火灼针柄三壮,足三里穴隔姜灸五壮。
11.痞块疟母痛坚满,痞根脾俞泻太冲。
痞根穴、脾俞穴用艾灸,太冲穴针泻。
12.阴水腹胀脾肾虚,水分气海三里炷。
以上三穴隔姜灸七壮。
13.七疝痞气及偏坠,大敦阑尾太冲追。
大敦、阑尾穴用米粒艾灸三壮,针泻太冲穴。
14.暑秽入络难举立,阳陵承山委中血。
15.脑炎头痛人昏迷,上星太阳及人中。
16.虚腰闪痛动呻吟,温补尺泽及腰缝。
用银针温补尺泽。
腰缝(肾俞、气海俞)。
17.儿童遗尿灸不愈,温补命门白环俞。
18.小儿足痿步难行,委中承山填虚针。
19.偏正头痛有二般,有疾无疾细推看。
痰饮解中脘,还加艾炷灸安然,风患合谷丝竹空,外加三里泻自安。
20.正头大痛及顶星,虚痛实痛最难分,实则手按更见痛,虚则搭扪痛停。
虚则温补实则泻,百会合谷太上星。
21.破伤风损肌肉破,外传风毒牙关紧,角弓反张吐涎沫,抽搐不宁动即惊,凤池、曲池腰背缝,委中申脉照海寻。
22.眼生翳膜何穴治,睛明合谷四白穴,太阳出血光明泻,大小骨空灸之灵。
23.迎风冷泪风串目,攒竹针之灸骨空,妇人还防秽经冲,泻刺三阴灸泪空。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各论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6305911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8.png)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各论歌诀是一本介绍针灸学基础知识的经典著作,该书依据经脉、穴位、针灸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下面就来重新整理一下《针灸学各论歌诀》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经脉部分:
1. 人体十四经,脏腑六腑明。
2. 经脉有主次,阳经为手足。
3. 阳经出手,阴经出足,交会百会救危急。
4. 经气贯四肢,真阴真阳特。
5. 凡穴各五十,五十阳,五十阴。
6. 经气病变脉,取穴得法宜。
7. 阴阳相合为调和,人体经脉共一百一。
二、穴位部分:
1. 穴气随季更,春濡泉夏海。
2. 穴位有主次,上下环环在。
3. 处头中血海,阴跷陵泉开。
4. 阳陵泉肝俞,胆经三阳合。
5. 腿太阳命门,胃肠合三阴。
6. 经气通则壮,气滞则病来。
7. 八法灸、刺、扎,各适应门律。
三、针灸法部分:
1. 针三之法改经火,四针定胜血气星。
2. 初学宜从浅,深厚待熟练。
3. 针灸须缜密,量取宜精微。
4. 刺与向之法,顺逆随时移。
5. 朝阳夕阴顺不忘,盛虚不同灸。
6. 寒热交疏勿迎,损益相情任去。
7. 无灸针用少,有灸针用多。
以上就是对《针灸学各论歌诀》进行重新整理后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更好地了解针灸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565d0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5.png)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包括:
1.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 胸胁弱有病,授予内关经,酸痛取阿是,百病用膏肓。
3. 天枢足三里,胀满还后溪,脉病取血海,脾伤找公孙。
4. 伤寒过经期,气海当相宜,诸般中毒症,可以下涌泉。
5. 刺在腰俞上,多行气血通,鸠尾针出血,能使痢疾松。
6. 中风须防己,热病大椎当,黄疸取阳陵,腹满刺中脘。
7. 伤寒并堆积,期门穴有功,妇人心下痛,少府穴最灵。
8. 委中出血主腰痛,项强反张风府中,脾胃生病归足三,腹胀公孙与内关。
9.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10.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背痛宜先,膻中内关大椎间。
11. 肾强腰痛不能行,须把委中穴下针。
12. 眩晕欲倒不用慌,太阳印堂并风池。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各论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2c43f7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1.png)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以针刺和灸烧的方法来
治疗疾病。
要学好针灸学,需要对各论歌诀有一定的了解。
1.面诊论:面色青黄是寒热,脉来缓急是虚实。
脾胃积滞面板滑,中焦血少面赤热。
2.推拿论:身疼有寒用温推,身热有痛用凉按。
疼涌须重按不顶,移动须缓少用力。
3.针灸论:气下路开阳明,阴阳调和扶正气。
清热降气止呕逆,
解肌消肿止痛惊。
主穴配从提神益,调节营卫固本根。
手掌脚底凡百病,脏腑病证一样看。
4.方论:方中有草硷,轻重相当对证用。
毒药去芥为内,戒慎用
法防误伤。
5.五输论:以察脉知五输,以用针调逆顺。
肺经手太深灸,脾胃
脉平输下针。
肝经少波手太过,心经手心针灸法。
肾经手神先投入,
别动手原地推锤。
6.经络论:十二经络识别清,三阴三阳归经定。
经脉平行决取穴,络脉紧贴窥探龙。
好针发挥慢且准,惊蛰一针英雄变。
这些各论歌诀是学习针灸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不断地学习和
掌握。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
和穴位进行治疗。
只有掌握了各论歌诀,才能更好地应用针灸学来治
疗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常用针灸腧穴歌诀
![常用针灸腧穴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9c55942d7375a417866f8f66.png)
5.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七,膀胱俞与十九平。
6.十六郄穴歌
郄即孔隙义,气血深藏聚,病症反映点,救急可赖之。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医;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宜;
心则取阴郄,小肠寻养老;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2.十二原穴歌
太冲原肝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太渊肺而太溪肾,京骨之原本膀胱,
神门心兮太白脾,合谷腕骨大小肠,三焦要从阳池取,十二原穴仔细详,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1.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与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12.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日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杼上,人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日鬼床针要温。
针灸学歌诀汇总
![针灸学歌诀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e5098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2.png)
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学歌诀汇总如下:
1. 经穴总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少商鱼际及太渊;
尺泽孔最列缺处,经渠尺泽在臂前;
大椎陶道三四间,肺俞身柱在肩端;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在乳上动脉边;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间;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一寸连;
鱼际掌侧横纹头,太渊掌后纹下安;
鱼际直上横纹处,少商穴在大指端。
2.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中府始,少商穴止于拇指端;
手阳明经商阳始,少泽穴止于食指端;
足阳明经厉兑始,至迎香于鼻翼端;
足太阴经隐白始,至大包于腋窝端;
手少阴心起于极泉,神门穴止于掌中端;手太阳经小海始,至听宫于耳前端;
足太阳经至阴始,束骨穴止于脚趾端;
手少阳经天井始,至耳门于耳前端;
足少阳经光起始,止窍阴于脚趾端;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终止于中指端;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于小指端;
足厥阴肝经大敦始,止于蠡沟于脚内踝端;足少阴肾经涌泉始,止于俞府于胸前正中线。
针灸学必背歌诀
![针灸学必背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f996d7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e.png)
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颈项九针病,三阴三阳十二分。
2. 胸胁八针中间取,背俞华佗腹募寻。
3. 四肢肘膝以下藏,五输穴内更来问。
4. 脏腑经络记住位,募原别使要记真。
5. 记住穴位能治病,学医针灸是妙法。
6. 针灸之法真奇妙,十二经脉是纲领。
7. 奇经八脉横配合,脏腑器官是基础。
8. 疾病性质有寒热,虚实补泻巧施针。
9. 经脉循行有方向,手指同身寸法量。
10. 配穴方法有主客,上下左右各有道。
11. 毫针之法须精通,补泻得当有奇效。
12. 针灸治疗讲配穴,配穴得当病自消。
13. 配穴方法有原则,掌握原则是关键。
14. 阿是之法也须知,病变在阿是刺之。
15. 胸胁病变取背俞,心腹疾病取募原。
16. 头项病变取手足,腰背疾病取对应。
17. 耳部疾病取手足,目部疾病取肝俞。
18. 小肠中气不足病,心经有热神志病。
19. 大肠经病主津液,胃经积热口齿病。
20. 膀胱经热小便赤,肝经受病两胁痛。
21. 三焦火热主气发,胆热口苦眼不明。
22. 心经火热舌难伸,脾经积热口唇病。
23. 肺经受病皮毛焦,肾经受病耳聋鸣。
24. 脾经虚弱不摄血,肝经积热月经病。
25. 小肠经虚小便频,膀胱虚弱小便病。
26. 三焦虚弱津液脱,胃经虚弱唇口干。
27. 肺弱喘促咽喉病,大肠虚弱为泄泻。
28. 肾弱为肿膀胱病,心火过旺口舌烂。
29. 心弱心烦口舌病,脾弱腹胀胃火盛。
30. 肺弱受风自汗出,肝弱则为头目病。
当然,以下是另外30条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病治宜浅针,胸背俞穴深刺寻。
2. 肩肘腕掌求中渚,脊背膀胱用俞募。
3. 腰骶宜用环跳针,膝关阳陵要当记。
4. 足下三里及解溪,踝上四穴太溪觅。
5. 胸胁胀满求内关,脘腹疼痛刺公孙。
6. 心悸神昏取神门,心包募穴在膻中。
7. 半身不遂求肩髃,发热恶寒合谷收。
8. 癫狂针灸求内关,人中百会不可缺。
9. 口眼歪斜取颊车,地仓合谷针向斜。
10. 泄泻痢疾求中脘,天枢大肠莫错过。
11. 咳嗽气喘取肺俞,太渊列缺双穴撮。
最全的针灸腧穴助记歌诀(节选)
![最全的针灸腧穴助记歌诀(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dd171e2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e.png)
最全的针灸腧穴助记歌诀(节选)以杨甲三教授主编的五版《针灸腧穴学》为底本,兼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编写了这一助记歌诀,歌诀旨在押韵助记,内容完全遵照原著本意,未敢擅加删改,希望有助于中医爱好者。
40、水道在脐下,3寸2寸横,点8、1.2,直刺法须明,调经通二便,疝气还止疼,脊强脱肛愈,胞睾效亦灵。
41、归来脐直下,4寸2寸齐,点8、1.2,直刺愈须臾,经带皆可调,止痛理气宜,不妊与七疝,男女皆不离。
42、气冲天枢下,5寸曲骨行,点8、1.2,直刺禁灸详,调经舒宗筋,男女生殖良,理气还止痛,腰痛疝气强,胃热不得卧,辩证好思量。
43、髀关大腿上,高与会阴平,承扶后相对,通经活络能,功效强腰膝,穴部用颇灵。
44、伏兔屈膝取,膝膑上缘上,股上外肌边,法是6寸量,点6、1.2,直刺效停当,功能强腰膝,理气血同样,妇人诸疾使,瘾疹与腹胀,脚气荨麻疹,下肢疾所向。
45、阴市要屈膝,膝盖外上缘,直上四横指,即是穴所含,半寸到一寸,直刺疾立痊,理气还止痛,通经又祛寒,消渴与脚气,寒疝肝愈连,腹痛再太溪,法之治不难。
46、梁丘是郄穴,屈膝足阳明,髌骨外缘上,凹陷二寸承,直刺点5、8,理气能止疼,通经可活络,腰脚疾难行,大惊乳肿痛,用之效颇灵。
47、犊鼻正屈膝,髌骨外凹陷,点5、1.2,内斜刺时验,通络还活络,理气止痛鉴,膝脚诸般疾,都可如法辨。
48、足三里合穴,膝眼下3寸,胫骨1指距,直刺即可任,健脾和胃好,扶正培元信,理气又止逆,经络愈都尽。
49、上巨虚里下3,直刺点5二倍端,调肠和胃大合穴,通经活络虚羸观。
50、条口里下5,中点同高断,直刺点5、9,舒经活络验,理气能和中,脚气痛肠疝,咽喉痛可了,愈炎扁桃腺。
歌诀中包含腧穴名称,特性,定位,功效,针刺手法,深度和禁忌,希望大家读的时候多多参考文献以帮助理解,尤其深度和禁忌千万不可大意。
针灸治疗各论歌诀
![针灸治疗各论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cd7cb5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e.png)
针灸歌诀是以歌诀形式概括针灸的内容,相关针灸歌诀如下:1、十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小腹三阴交,心胸内关谋。
胁肋寻飞虎,复苏必水沟。
大椎督阳府,关元壮真攸。
总穴奇妙多,卫生百病廖。
2、行针指要歌
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或针水,水分挟脐上边取。
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
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3、回阳九针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亡阳危象,除了人中醒神、神阙关元固脱之法,针家犹有施此“回阳九针”克险。
针灸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穴宜少,手法宜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针灸特定穴歌诀
![针灸特定穴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f8cb510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0.png)
针灸特定穴歌诀1.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十二原穴:合谷阳池并腕骨,冲阳丘墟会京骨;太溪、太白、太渊、太冲、大陵、神门阳井金,阴井木,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2.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3.募穴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募中极肾京门,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4.十五络穴歌肺经列缺胃丰隆,通里心经肾大钟.支正小肠大偏历,内关包肝蠡沟逢.飞扬膀胱三焦外,胆是光明别络崇.督脉长强任鸠尾,公孙脾络大包同.5.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气膻中,血会膈俞脉太渊.6.郄穴歌肺大孔最与肠温. 脾胃地机和梁丘,心小阴郄养老留,肾膀水泉金门修包焦郄门会宗求, 肝胆中都并外丘,阳跷跗阳阴交信,阳维阳交阴筑宾7.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四总穴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8.下合穴上巨委阳下巨虚,三里委中阳陵泉。
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汇总
![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dd65e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d.png)
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汇总针灸歌诀是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记忆针灸的原理和穴位,便于学习和记忆。
下面是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供参考:第一天:针灸起源有中医,知脉络,祖师针谱传古今。
百病诸凡皆能愈,良医针法得工夫。
第二天:经络与穴位十二经络共脉络,通血气之万川河。
千百穴位疗万病,选得对应得万寿。
第三天:经络与腧穴要知所行所从,阴阳经络分最明。
腧穴聪明依经络,气血畅通治疾病。
第四天:气血与经络阴阳调养气血和,经络畅通有健康。
轻灸温经活脉络,推气行气万病愈。
第五天:针刺深浅痛痒酸胀实是穴,有气随针而入流。
避神经突起浅刺,一指以深不后悔。
第六天:得气与取气得气取气功夫多,得气取之要按法。
得气数字是重要,取气深浅有差别。
第七天:顺逆与气滞气滞失调须要顺,观察顺逆寻奇穴。
顺与逆法功效待,气滞疗法奇效见。
第八天:寒热与针灸阳虚则寒寒格,寒者热则热祛火。
阳热寒者宜降火,热则寒寒气温热。
第九天:气血虚实气虚则声微促气弱,血虚则菲沛面色东。
气虚血虚气血亏,益气养血针灸好。
第十天:气化与活血气化运调疏经络,活血仿佛流江河。
气滞气痛联络通,血瘀血痛流行波。
第十一天:泻法与补法泻法疏通助顺畅,补法滋养助生津。
进补虚者用补法,滋阴壮阳治真人。
第十二天:病机与定位寒湿缠绕识病机,阳虚阳亢看形神。
气血滞络辨适宜,针灸调理选择明。
第十三天:常见疾病与穴位头痛人多用合谷,目疾百会曾治愈。
口干鼻燥用涌泉,腰疼膝软用肾俞。
以上是每日背记针灸歌诀的完整版汇总,共13首歌诀。
每天背记一首,循序渐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针灸的原理和穴位。
中医针灸学歌诀汇总
![中医针灸学歌诀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0e43e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8.png)
中医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是一门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营养,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针灸学包含了广泛的知识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学问,人们总结出了一些易于记忆的歌诀。
以下是中医针灸学的歌诀汇总。
一、针灸得神明,穴位要先明。
起始藏空窍,行脉道经脉。
一头入分肉,一头会经脉。
合穴是决窍,互补是通脉。
二、得气各首寻,穴府随奇经。
十四奇冲通,四尺常将依。
转子属耳齿,四海各归一三、部位来承抗,深浅考根底。
筋穴与脉络,肌肤与楞丝。
阳道入盆腔,阴经通手指。
四、五脏与六腑,顺行上下午。
命门穴加思,上冲完二部。
后脊骨侧内,凡穴良寿补。
五、五经通男女,府穴是根据。
阴阳平交换,配合才奇特。
出总坐冠顶,千般总会有。
六、出脏经侧腹,上肩腕包含。
骨中无他经,每经总有相。
部位九九九,巡行无形象。
七、阳脉盘腹内,三里多推丰。
足阳明先刺,乌骨区平挺。
太阳寸口边,中盘满下颌。
八、少阳中鱼腰,经脉阴阳交。
光明韩玉泉,阳当三阳上。
曲池挟钟枢,发际现所在。
九、阳明代陈琥,合穴自相补。
头臂背腹肚,出入皆主舞。
一筋通庆带,穴穴皆有名。
十、胆经有六浊,排毒有妙方。
涌泉两眉间,络脉耳巴黄。
胆道穴无数量,缺损自往来。
总结:以上是中医针灸学的一些歌诀汇总,这些歌诀以押韵的形式,简单明了,易于记忆。
针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深奥而丰富。
汇总这些歌诀有助于学习和记忆中医针灸知识,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位不正灸至阴。15-20分。
滞பைடு நூலகம்
滞产合谷三阴交,至阴独阴有疗效。
乳少
乳少乳根少泽中。
阴挺
阴挺白会棘气海,维道太冲及照海。
急惊风
水沟印堂急惊风,十宣合谷及太冲。
遗尿
关元中极遗尿,肾俞膀胱三焦。
疳疾
四逢商丘小儿疳,足三里穴及下脘。
小儿麻痹后遗证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咯血
咯血孔最尺鱼际,,肺俞足三里太溪。
吐血
吐血大陵郄门神,上脘鱼际可留针。
鼻出血
迎香合谷治鼻血,大椎上星少商写。
便血
便血大肠脾中髎,长强关元三阴交。
血尿
命门肾俞关血尿,三里梁丘三阴交。
常用穴位處方歌訣一覽表﹝背誦﹞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
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骨度分寸
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全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
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
脊柱俞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
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
高热
大椎治高热,曲池少商合。
抽搐
抽搐印堂百会,筋缩合谷大椎,
后溪太冲申脉,督脉随证穴配。
心绞痛
心俞厥阴心绞痛,内关郄门突膻中。
急性胆囊炎、胆石证
胆俞胆囊炎中脘阳陵泉。
胆道回虫证
胆囊胆道回虫,迎香阳陵人中。
肾绞痛
志室京门肾绞痛,肾俞太溪交阳陵。
出血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痰湿中阻
痰湿中阻需运脾,丰隆中脘关解溪。
高血压
(1)曲尺、足三里。(2)风池、太冲。头痛配印堂、太阳。失眠配安眠、神门。心悸配郄门、内关。
头痛
风邪袭络;
风邪袭络头痛癫,通天百会与行间,率谷太阳侠溪侧,上星头维合谷前,
后顶天柱昆仑穴,阿是均用要记全。
肝阳上亢
肝阳头痛取肝胆,风百悬颅侠行间。
经迟血海及归来,三里肾脾乱信交。
痛经
实证
痛经实中极,次髎和地机。
虚证
命门肾治痛经虚,关元大棘足三里。
闭经
血枯经闭
气海血枯经闭,脾俞肾俞三里。
血滞经闭
三阴交血滞经闭,合谷行血海中极。
崩漏
崩漏取脾及任脉,关元三阴交隐白。
带下
带下取脾及任带,带脉白环交气海。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
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中风
中经络
半身不遂
鼻渊
鼻渊列缺合迎香,鼻通风池与印堂。
牙痛
牙痛当取阳明经,合谷颊车下内庭。
咽喉肿痛
实热证
咽喉肿痛实热证,少商泽谷陷关冲。
阴虚证
咽喉肿痛阴虚,太溪照海鱼际。
近视
近视睛明风池泣,翳明合谷足三里。
急证
晕厥
急证晕厥用人中,合谷足三里中冲。
虚脱
素髎内关治虚脱。
肠痈阑尾天枢,曲池三里用足。
痔疮
承山次髎会阳,长强二白痔疮。
扭伤
扭伤肩部髃贞髎,曲池小海井肘笑。
阳池阳溪腕阳谷,肾俞委中阳关腰。
梁丘膝眼阳关膝,秩边承扶髀环跳。
解溪昆仑踝丘墟,椎柱肩外悬溪洛。
落枕
椎柱肩外俞,悬钟和后溪。
肘痨(劳)
曲池压痛点肘劳,合谷手三里肘髎。
痰湿侵肺证
痰湿侵肺内伤咳,手足太阴经穴得。肺俞太渊章门用,太白丰隆疗效可。
肝火烁肺证
肝火烁肺内伤咳,阳陵太冲肺尺泽。
哮喘
实喘膻中列缺,肺俞尺泽并列。
虚喘
虚喘肺盲太渊溪,气海肾俞足三里。
肺痨
肺痨尺泽盲,肺俞三里想。
呕吐
呕吐取胃用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胃痛
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泻胃肝,中脘期门阳陵泉,
胃痛尚用足三里,宽胸解郁是内关,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背俞任,脾俞胃俞并章门。
中脘内关足三里,胃痛诸穴均可针。
腹痛
寒邪内积
寒邪内积脾胃任,关元足三里公孙。
中脘神阙隔盐灸,腹痛速把上穴针。
脾阳不振
腹痛脾阳不振,中脘气海章门。
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
膀胱:委中; 胃:足三里; 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十二经连接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腧穴学歌诀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半身不遂取阳明,太阳少阳辅助行。
肩髃曲池外关谷,环跳三里解阳陵。
口角歪斜
口角歪斜取阳明,地仓頬车合内庭。(太)
中脏腑
闭证;
闭证督脉十二井,水沟太冲隆劳宫。
脱证
脱证关元神阙灸。
眩晕
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眩晕记,百会脾俞气三里。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风池肝肾俞行间。
肘曲天合外尺泽,阳池溪外腕骨腕,
腰身水沟夹脊背,髀部环跳居髎悬,
承风秩边阳陵股,膝部犊梁阳陵关,
申照昆仑丘踝部,辩证选穴病可安。
腰痛
太阳督脉治腰痛,肾俞夹脊是委中。
胁痛;实证
实证胁痛足厥阴,少阳期门支沟进,
太冲阳陵足三里,肝胆胸胁病是因。
虚证
虚证肝肾期门寻,行间三里三阴交。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
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