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2018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题

合集下载

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分)1、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2、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偏高一些,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当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图1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

在图中所标的a 、b 、c 三点中,点表示凸透镜的焦点。

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2甲、乙所示。

结合图1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4、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3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 ,依据的原理是 。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 。

(4)道路拐弯处立的是______镜,用来扩大视野。

5、 “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

这副对联上联中“三面”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而下联中“四低头”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6、生物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镜观察细胞,天文学家常用__________镜观察星空;而人的眼睛(如图4)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图中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

7、右图5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图1 图2 图4 图5 图3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练习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练习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练习题姓名:班级:成绩:一、单选题1.如图,刚湖大桥的音乐喷泉于4月29日正式对市民开放.喷泉在湖中形成美丽的倒影,与路灯交相辉映.倒 影的形成是光的()A.古代捣谷工具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A.直线传播 C.折射D.漫反射2 .下面是小文在笔记中整理的光学知识的应用,其中都正确的是(光的折射规律 星光闪烁 光导纤维 光的色应凸透憧成像规律显微镜 - 照相机 电影机3. 一束光与水面成60°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则可以确定,此时光线经水面后的反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A.大于120°小于150°B.小于120°C.等于120°D.大于150°4 .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镜面反射B. BB 日唇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c. 孔明灯孔明灯上升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D. 司两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5.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插两枚大头针A和B,观察者的眼睛能看到A、B的像重叠的位置是在( )" " ""〃 A 0--- 号A.通过A、B的直线上B.通过A垂直镜面的的直线上C.通过A、B的像的直线上D.通过B垂直镜面的的直线上6.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在下图中,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中通过灯L1的电流,以下四个图中,哪一个是正确的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9 .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10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拱桥倒影A.%c.A. 1光年是365天B.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C. Imin 内人的脉搏跳动约70次D. 人们把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A.池水映明月B.彩虹舞山涧C. 潭清疑水浅D.起舞弄清影A.11.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到水下B处有一条鱼,若从A发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准确地照射到鱼的身上, 则激光射出的方向是翌二二二一D・B占A BB . B 点上C B 点下左点方方、万或右方12.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A.提出问题B.制定实验方案C.建立猜想和假设D.获取事实与证据二、填空题13. 一架直升机在平静湖面上空飞过时,在湖面上形成“倒影”,“倒影”是反射形成的像,当直升飞机以10m/s垂直湖面往高处飞,直升机相对倒影的速度为 km/h,该“倒影”的大小(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o14.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光和眼睛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光和眼睛测试题

第三章 光和眼睛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 1.光在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为__________m/s ;合__________km/s 。

2.影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池水映明月”说明的是光的_________现象;“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________现象。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_____________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居在法线两侧;_________等于_________。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_的。

4.如图1所示;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反射光线是______;折射 光线是______;入射角是∠____;折射角是∠____。

5.太阳灶是利用________镜对光的________作用;制成的; 汽车的观后镜是________镜。

6.小明在房间的平面镜里看见外面的广告牌写着“MOIH”; 而实际广告牌上写着的字母是__________。

他在镜中看到 的是________像。

7.光的反射可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我们从不同的 角度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了____________的缘故。

8.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º;则入射角是 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若使入射角增大10º;则反射角为________。

9.身高1.6m 的小红站在高1m 的镜子前3m 处;她与她的像之间相距________m ;她以1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此时她的像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不变”) 10.如图2所示;F 是透镜的________;O 是透镜的________ f 是透镜的________;该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_光和眼睛》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_光和眼睛》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测试题班级姓名坐号成绩一、选择题(1-10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1、12题为多选题,全对得3分,选对但未全得1分,错选得零分,共26分)1. 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太阳 B. 灯光 C. 月亮 D. 火焰2.下列关于白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光是单色光B.白光是由红、绿、蓝三色光组成的C.白光是由品红、黄、青三色光组成的 D.白光是复色光,由七色光组成 3.一颗恒星距离地球有10光年,则我们看到它的光是() A.10光年前发出的 B. 10年前发出的99C.3×10光年前发出的D. 3×10年前发出的4.一个站立的同学通过一个小孔成像,则在小孔后屏上成的像是() A.倒立实像 B. 正立实像 C. 倒立虚像 D. 正立虚像 5.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挖遂道用“激光准直”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B.水中筷子看上去是弯折的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水面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看到灯光下的手影是光的反射现象006.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夹角是20.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平面镜转动10,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 0 000A.10B.20 C. 30 D. 40 7.摄影大师对黑白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中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因而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环璄中不易看清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色的C.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8.下列关于光的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立行竿见影”是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B 用放大镜看字变大了是光的折射现象C.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了镜面反射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9.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用到平面镜的是() A.潜望镜 B. 汽车观后镜 C. 太阳灶 D. 照相机镜头 10.图3—1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A.9:30 B. 2:30 C. 6:15 D. 12:15 11.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B.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 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12.周子明同学在课外探究活动过程中,用一束太阳光照在一张红纸板上,看见纸板是红色,如果他用一束蓝光照在该红纸板上,看见纸板颜色不可能是() A.品红 B. 黑色 C. 红色 D. 紫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三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114.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色,裙子呈色. 15.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的使影院里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并且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6.坐在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则镜中的像是用手写字;若手离镜面距离为0.8m,则右手的像到右手的距离为m. 17.物体的影子是光的形成的,我们能看到这个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 . 018.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表面上时,反射角为度,若平面镜转过10的角,则反射光线改变了度角. 19.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立竿见影”和“池中的倒影”现象,前者是形成的,后者是形成的. 20.医生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m,但某眼科室两墙间隔只有3m,于是医生在挂视力表的对面墙上挂一块平面镜,则被检查者应背对,且与它相距 m站立. 21.某酒店的一个大厅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厅内宽敞明亮,主人在迎面墙上装了一面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里利用了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使人感觉房间大小是原来的倍. 2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物距为6m,现在他以1s走1m的速度靠近镜面,则他在镜中的像以1s走 m的速度镜面,经过 s之后,他与镜中的像的距离为2m. 23.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端正仪容的镜子是利用了平面镜能这种性质,而平面镜成像可以用光的来说明.穿衣镜所成像处并没有实际光线会聚,用光屏承接(填“能”或“不能”),所以是像(填“实”或“虚”). 三、作图与简答(每小题4分,共16分)2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将下列各图中有关的反射光线大致方向画出来或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5.在图3-3甲中,由点光源A发出的一条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试作出光路图;在图3-3乙中,根据OB、OD两条反射光线,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1226.光的反射现象有很多用途,请举出几个身边利用光的反射来工作的器具. 27.夜间行车时,车内尽量不要开灯,为什么?四、计算与探究(28题4分,29题7分,30题9分,31题12分,共32分)28.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29.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李奥男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入射角的大小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研究时,记录了下表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实验次数 0 003045 60 入射角反射角(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2)根据具体的实际,填写好实验次序1、2、3的反射角的大小; 20(3)若入射光线与镜面成90,请填好实验次序4;(4)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可以推出: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线 . 30.如3-4所示, 在桌面上放一块平面镜, 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钭射在镜面上,这样会在墙壁上出现一个亮点,用手轻轻敲击桌面,光亮点就会随着颤动. (1)激光笔发出的光能射到墙壁上是什么原因?(2)轻轻敲击桌面,会发现光亮点也随着颤动,这说明了什么?(3)通过上述的实验现象,请大胆地设计一种装置,应用这样的原理工作. 31.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活动中陈祥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3—5).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2)实验中对蜡烛1和蜡烛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3)实验前,陈祥他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你能帮他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请写出你的方法. (4)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看有什么关系?为了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你还应该怎样对实验进行改进? 3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测试题一、选择题1 C2 D3 A4 A5 C6 B7 D8 C9 A 10 A 11 ABD 12 ACD二、填空题 13 红绿蓝 14 绿黑 15 漫反射各种 16 左1.6 17 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18 0 20 19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20 视力表 3 21 平面镜成像 2 22 1 靠近 5 23 成正立虚像反射不能虚三、作图或简答24 略 25 略 26 (1)平面镜哈哈镜手电筒灯碗自行车尾灯观后镜27 夜间行车时,若车内开灯,车内的景物会在挡风玻璃上形成像而干扰驾驶员的视线,不安全四、计算与探究53.84×10Km 29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略(3)略(4)靠近法线 30 (1)由于发生光的反射,使入射光发生反射而射到墙面上(2)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图内 31 (1)玻璃板既能反射光也能透过光,可以找到像的位置(2)大小相等可能验证像和物体等大的特点(3)在玻璃板后烛焰的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观察是否成像(4)略 4。

2018-2019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__光和眼睛单元测试题

2018-2019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__光和眼睛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6.(2008•东城区二模)如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7.(2005•南京)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10.一束光线以和平面镜成30°夹角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子中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3.(2011•淮安)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5.小明同学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6.一只大熊猫抱着一根竹子正在照镜子,问他的像应该是图中的哪一个( ) D7.(2013•河池)如图所示,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D16.(2010•常州)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A .太阳、镜子、灯笼鱼 B .萤火虫、水母、太阳 C .恒星、钻石、蜡烛 D .火把、萤火虫、月亮18. 如图3-14四幅图所示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 ①B.③ ①C.② ④D.③ ④二、填空题14.(2011•苏州)电闪雷鸣时,说明光速比声速 _________ (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 _________ m/s .15.河里桥的倒“影”和立竿见“影”,这两个“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是 _________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前者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引起的.16.(2010•福州)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 _________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_________ .17.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时,反射角为 _________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_________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它逐渐靠近法线,当它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为 _________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 _________ .18.(2006•黄埔区)身高 1.7m 的小李,离竖直悬挂着的平面镜2m 远,像的高度是 _________ m ;当他向镜前进0.5m 后,镜中的像离他本人 _________ m .19.一湖波的深度为5m ,一只水鸟在距湖面18m 高的空中飞行,它在湖中的像距湖面的距离是 _________ m ,当它向下俯冲捕食时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20.(2006•辽宁)如图,有一束光从某种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了 反射和折射,其中入射角是 _________ 度,折射角是 _________ 度.21.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 _________ 是入射光线, _________ 是反射光线, _________ 是折射光线. _________ 是法线.22.(2008•厦门)如图所示,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对准看到的鱼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 _________ 一些(选填“深”或“浅”).23.(2008•河北模拟)下列给出的三幅图,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A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B .小泥人照镜子;C .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答:A _________ ;B _________ ; C _________ .三、作图题19.(2013•佛山)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27.(2011•聊城)请在图中,作出光线由空气中斜射到玻璃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28.(2012•通辽)如图所示,一束光经凸透镜后射在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20.(2011•菏泽)如图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21.(2010•黔南州)如图所示,AB 是由点光源S 发出的一个入射光线,CD 是由S 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 点的位置.22.(2008•厦门)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请依次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3.点光源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现已知其中的两条反射光线,请你找出光源的位置及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25.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 点,试画出这条光线的位置.26.(2011•广安)在图中,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虚像.24.在图中作出反射线,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用∠β表示入射角;在图中大致作出平行光线被凹面镜反射时的反射光线.四、综合能力题18.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实验中,纸板应 _________ 于平面镜.(3)由表格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5)在甲图中,如果光线沿BO 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 _________ (填“会”或“不会”)与OA 重合,说明了 _________ .2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A在玻璃板内的像重合,蜡烛B好像被点燃了,在此实验中: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2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的关系.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4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像.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八年级物理第三单元《光和眼睛》检测题

八年级物理第三单元《光和眼睛》检测题

八年级物理第三单元《光和眼睛》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 .欣赏鱼缸中的鱼B .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C .看水中月亮D .看到小孔成像。

2.在光滑的黑板上写字,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看清上面的字,因为 ( )A .没有完全形成漫反射B .字发生漫反射的光太弱C .光滑黑板发生镜面反射的光太强D .光滑黑板发生镜面反射,字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3.下列各图中,AB 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B A ''表示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l ,折射角是γ1,那么( )A .β1<β γ1<γB .β1=β γl =γC .β1<β γ1>γD .β1>β γl>γ5.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6.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7.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

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8.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9.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试题1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试题1

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第三章光和眼睛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

1—13为单选题;14、15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1.岸上的人观察到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水上的荷花B.水中的山的倒影C.水中的月亮D.水中游动的鱼2.下列器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潜望镜3.图6一1所示的光路中,正确的是:4.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若折射角为60°,则入射角:A.大于60°B.等于60°C.小于60°D.均有可能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另一侧距透镜15㎝的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6㎝B.7.5㎝C.10㎝D.20㎝6.用照相机照了一个全身像后,若要再照一个半身像,则下列正确的做法是:A.人离照相机远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长B.人离照相机远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短C.人离照相机近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短D.人离照相机近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长7.某同学用透明的玻璃杯喝水时,发现杯子后面的手指变粗了,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这主要是由于小孔成像造成的B.这主要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C.这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这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8.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B.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C.倒立的像一定是实像D.放大的像一定虚像9.关于实像与虚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万花筒中所见到的美丽图形是虚像,而潜望镜中所看到的则是实像B.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则不是C.在光屏上能得到的像是实像,而得不到的则是虚像D.透镜能成实像,而平面镜只能成虚像10.如图6—2表示的是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图6—211.用放大倍数为3倍的放大镜来观察一个10°的角,看到的角度为 A .10° B 30° C 60° D 均有可能,取决于透镜与角之间的距离 12.凸透镜的焦距为15㎝,当物体放在镜前60㎝处时,所成的像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13.如图6—3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范围,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A. 变小B. 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 14.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 不变,如图6—4,先后使烛焰位于a 、b 、c 、d 四点,并分别 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使烛焰位于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图6—3 B.使烛焰位于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使烛焰位于b 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15.“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 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图6—4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 、倒影—平面镜成像;C 、电影—凸透镜成像;D 、摄影—光的反射。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光和眼睛 试题.docx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光和眼睛 试题.docx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试题命题人:潮安县磷溪镇侨光中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潜望镜2、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指纹B,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C,在海边看海市蜃楼D,看电影3、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缉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A.凸镜B,凹镜C,凹透镜D,凸透镜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A.100mm以外B. 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5、如右图1, 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 ■6、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图1 A,从小变大B.从大变小C.不变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7、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2, 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销C、误的是() a b c d f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4: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8、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质量检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质量检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质量检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A.B.C.D.2 . 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A.红、绿、蓝B.红、紫、黄C.红、黄、蓝D.红、紫、靛3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遮光板在平面镜的后方,会遮住平面镜所成的像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C.比镜面大的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D.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4 . 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3/4,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5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C.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太阳发光说明太阳不是光源6 .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由于是杂乱无章的,所以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漫反射不可以成像,但是漫反射的所有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黑板用久了会反光,此时黑板发生了漫反射D.下过雨的夜晚,背着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因为水发生了镜面反射7 . 如图所示电路,合上开关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则合上开关后的现象是()A.灯泡发光B.电流表有示数C.电流表被烧坏D.电压表有示数8 .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天空彩虹C.池水变浅D.水中倒影9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B.日、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C.手影游戏,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D.湖水中的倒影,可以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10 . 上联“树影横江,鱼戏枝头鸦踏浪”;下联“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

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条形码是通过黑白相间的条纹来记录信息。

如图所示,当条形码扫射器(类似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光线)照射它时,能得到一组反射的光信号,并将接受的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电脑解码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形码是光源B.条形码的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C.当红光照射到条形码上时,白色区域看起来是红色的D.条形码扫描器能发出超声波,从而获取信息2 . 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A.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B.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C.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D.不变3 . 2018年1月31日晚,出现本年度最值得人们欣赏的天象——月全食,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等地都能观赏到月全食(红月亮)。

在大明湖的湖面上也能看到清晰的“月全食”,它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4 .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屏幕上的手影B.山在水中的倒影C.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5 . 如图,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的武术表演《少林魂》中,演员们排列整整齐齐:“行是行,列是列”。

如果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下列成语中也包含了此原理的是()A.镜花水月B.鱼翔浅底C.立竿见影D.海市蜃楼6 . 在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的是A.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像B.山峦在水中的倒影C.在墙上投出的手影D.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7 .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8 . 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能够看到掉在地面上不发光的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粤教沪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粤教沪版(2021年整理)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新版)粤教沪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新版)粤教沪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新版)粤教沪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100分45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1.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

他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并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时,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折射(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

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

如图所示,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等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

3。

将一张红色透明玻璃片和一张绿色透明玻璃片部分重叠,然后放在一张白色纸板上面,如图所示,若太阳光照射到玻璃片上,在白色纸板上的甲区域主要呈现的颜色是红色,乙区域主要呈现的颜色是黑色。

4。

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A点(选填“A点"“B点”或“S点”)才可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第4题图第5题图5。

如图,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向B点射出,因为光折射时遵循光路可逆的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质量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质量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质量检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宿迁中考)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A.B.C.D.2 . 下列图中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斑马倒影C.树枝错位D.日全食3 . 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功分别为A.80﹪ 800J B.80﹪ 200JC.62.5﹪ 200J D.80﹪ 1000J4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B.水中的倒影C.影子D.日食、月食5 .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水中捞月,徒劳无功C.如影随形,形影相伴D.井底之蛙,所见甚少6 .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将变大C.人对着镜子化妆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D.人眼近视是因为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可以通过配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7 .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筷子在水面处“折断”B.山在水中形成“倒影”C.手在屏上形成“手影”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8 .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实验目的是A.甲图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观察没有点燃蜡烛是否与像重合,应从玻璃板左侧向右观察B.乙图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阻R由10Ω换为20Ω,闭合开关后,应将变阻器的P点向右移动C.丙图中,向外拉针管活塞,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因为水的沸点升高D.丁图中,闭合开关后,导体ab受力而运动,此实验即著名的奥斯特实验9 . 下列现象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水中的荷花B.“折断”的筷子C.镜中的人D.墙上的手影10 . 如图所示,甲图是动圈式话筒,乙图是动圈式扬声器的结构图,其中()A.甲工作的原理和电动机相同B.乙工作的原理和电动机相同C.乙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D.甲工作时线圈不受磁力的作用11 .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B.放大镜把图案放大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D.苹果在桌面上形成影子12 . 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潜水员看见岸上的人变高B.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C.肥皂泡上出现的彩色条纹D.耀眼的玻璃幕墙13 . 以下几个实验观察活动:①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②透过红玻璃片观察彩色图片;③让手处于投影仪发出的光束中,观察幕布上形成的的手影;④在水中加少许牛奶搅匀,观察通过水中的激光光路;⑤使阳光直射在太阳能电池板,能给电路供电.以上活动中,是为了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④⑤14 . 8月22日,一场盛大的日食在美国上演,在美国的某些区域人们观察到的日偏食,在发生日偏食时,人们观察到树荫下的亮斑的形状是A.无规则的各种形状,与树叶之间的缝隙形状有关B.月牙形,它是太阳的影子C.月牙形,它是太阳的D.圆像形,它是太阳的像1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16 .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水中的“倒影”B.绿树成荫C.琥珀中的昆虫被“放大”D.小孔成像17 . 人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越来越大B.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越来越小C.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越来越大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越来越小18 . 今年春晚上,全国人民给老红军王定国庆生,感动了很多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生日快乐》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到了电视机前观众的耳朵中B.我们看到王定国老人红色的衣服是因为它发出了红色的光C.电视屏幕上呈现的各种绚丽的色彩,其实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混合形成的D.电视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二、填空题19 . 教室前面的黑板的表面不是十分光滑,细微之处凹凸不平,目的是防止光在其表面发生____________,教室内各个角度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__________的现象.(均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0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与蜡烛A相同的蜡烛B,蜡烛B的作用是_____,实验时蜡烛B应该是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A的好处是_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节测试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节测试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章节测试题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B.人走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路的反射角不一定都等于入射角2.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中,古人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科学本质的解释,错误的是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一人面红的原因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B.“常时掐去苗尖,勿要苗长高” 一一摘除侧芽会使植物枝叶更茂盛,是因为侧芽的生长能抑制顶芽的生长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D.“坐并观天,所见甚少” 一光在传播过程中沿直线传播3. 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睛,地面虽已干,但留有不少小水谭,如图所示,小明和小芳恰好在此时不期而遇。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芳说得对B.小明说得对C.两个人都说得对D.两个人说得都不对4.如图是某次日环食形成过程中,先后拍到的三幅图片,对此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所拍到的照片实际上是之前某时刻两星球间的相对位置B.日环食是由于不透明的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球之间,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而形成的C.在日环食持续的过程中,照片上的两星球是相对静止的D.所拍摄的照片四周是呈黑色的太空,说明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岸边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波光粼粼.对观察到的“鱼” “白云”和“波光粼粼”三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鱼”和“白云”都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B.“鱼”是镜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粼粼”都是漫反射形成的C.“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D.“鱼”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穿过森林的太阳C.海市蜃楼D.手影游戏7.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折射现象B.小明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潜水员在水中看到树上的小鸟比实际位置低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验钞机是应用红外线验钞的B.手机用电磁波通信,而手机接收到WIFI信息用的是光纤C.通常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4km/hD.牙科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用的是凸透镜9.人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是A.与物体等大的实像B.缩小的虚像C.与物体等大的虚像D.物体的影子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是3xl()am/sB.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C.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D.黑板“反光”是因为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1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奶奶的老花眼镜、爸爸的墨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下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下列图中的( )B.C.D.二、填空题12.如图所示,甲图电能表读数为 kW-h ;乙图电阻箱读数为 Q ;丙图温度计读数为°C;14 .手电筒.探照灯的“聚光”是因为它的灯罩相当于 对光有会聚作用,汽车的观后镜(后视镜)用 做的。

(完整word版)2018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题

(完整word版)2018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题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检测题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3小题)1.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

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B.游动的鱼C.白云倒影D.绿树倒影2.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沙滩上出现的海市蜃楼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3.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4.下列有关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小孔成像实验中,所以像是实像D.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

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7.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A. B. C. D.8.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9.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距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10.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检测题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3小题)1.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

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B.游动的鱼C.白云倒影D.绿树倒影2.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沙滩上出现的海市蜃楼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3.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4.下列有关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小孔成像实验中,所以像是实像D.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

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7.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A. B. C. D.8.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9.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距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10.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不动,像变小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11.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12.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旗图案放在凸透镜之前,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红旗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下图中的()A. B. C. D.1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二.填空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4.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15.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____________;而“楼台倒影”则是_______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_____立的________像。

16.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m处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_______m/s。

17.如图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彩虹桥桥面距湖面3米,它的“倒影“距桥面______m.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

17题图18题图19题图18.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上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19.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如上图所示。

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

20.如下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题21题图22题图21.如上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______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m。

22.如上图所示,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_____透镜,乙透镜应是______透镜。

(两空选填“凹”或“凸”)2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 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23题图24题图25题图2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4cm处,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如图所示,将一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由于眼镜片对光具有_______作用,烛焰的像会变模糊,要使像再次变清晰,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

如上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__(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要用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三、作图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如下图所示,在平面镜与凸透镜之间放一物体AB,F为凸透镜的焦点,从B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焦点F,并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发生折射。

请画出:(1)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B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焦点F的光路。

(3)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6题图27题图28题图29题图27.透镜左侧有一点光源S发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右侧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上图中通过光路作图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28.如上图所示,水里的光源O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折射光线经过A点,请在答题卡图中先通过虚线作图找出水面处的反射点,再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9.如上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3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31.小蒙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宄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不动。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小蒙将蜡烛移动到10cm刻度处,光屏向左移动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缩小______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光屏移动到_____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在步骤(3)光屏上成清晰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五、解答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32.阅读《眩光》回答问题。

眩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于英国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苏伊士运河,面临着德国战机的轰炸破坏。

运河建筑庞大,也很繁忙,传统的伪装方法显然很难使运河不被德军发现。

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如果你想使某一样东西不被人看见,魔术师可以帮到你”。

因此英国人找到一位著名的魔术师Mr.Maskelyne,魔术师沿着运河设置了许多旋转的探照灯,对在夜里光顾的敌军轰炸机驾驶员产生了大量眩光,令其很难发现运河的确切位置,就这样英国人在二战中成功的保住了苏伊士运河。

什么是眩光?1984年北美照明工程学会对眩光的定义为:在视野内由于远大于眼睛可适应的照明而引起的烦恼、不适或丧失视觉的一种不良照明现象。

根据眩光产生的后果主要归结为三种类型:不适型眩光、光适应型眩光和丧能型眩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