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项目立项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与承建单位
1.1.1项目名称
四川省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建单位、法人代表
项目承建单位:四川省XX县教育局
法人代表:
1.1.3项目拟建设地点
四川省XX县XX乡XX村(原XX小学所在地)
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
四川省XX县教育局根据建设项目进行了工作的可行性研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
1.3项目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1.3.1研究依据
1、《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教财[2003]6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建议》(中办发[2006]4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5、《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6、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7、《XX县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8、《XX县XX乡总体规划》
9、(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1:2000场地现状地形测绘报告
10、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
1.3.2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XX 县教育局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必,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与规模,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与定员,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社会效益和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1.4项目建设规模
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用地规模约20公顷,基地内含现有XX乡
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其余为农房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其中有著名作家杨益言旧居。规划根据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的需要,新建面积约1640平方米的食堂;对范围内的农房根据不同的教育项目需要进行改扩建;建设科技馆1500平方米,体验馆1200平方米,阳光运动场6000平方米。
生态容量分析:根据素质教育基地的特征,参考建设部2000年1月1日实施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推算生态容量,按照人均适宜占地面积30平方米计算,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适宜接待青少年数量为600人/日。为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人与生态共生的原则,拟定建成后的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适宜接待青少年数量不超过600人/日。
1.5项目建设意义
1、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综合实践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有效渠道和途径。
2、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延伸和实践的重要场所,能满足我县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需要。
3、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身体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接受工艺制作和文体艺术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
1.6项目管理与实施
为做好项目的用地和规划建设工作,教育局成立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筹建办公室,负责用地手续的办理和素质教育基地规划、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
项目建设工期为五年。
1.7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290万元,资金来源如下:
1、地方财政资金: 1200 万元;
2、自筹资金: 1090 万元(其中:社会力量筹资 640 万元,XX县教育局筹资 450 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分析
2.1县域概况
2.1.1区位
XX县地处川渝两省结合部, 位于北纬 30°10′46″--30°32′36″,东经 105°56′39″--106°26′50″,与南充、遂宁、合川三市交界,东邻广安 40 公里,西接遂宁 70 公里,北上南充 54 公里,南下重庆 105 公里,扼川东川南进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资集散之门户。
2.1.2、人口面积
全县幅员面积 966 平方公里,辖 31 个乡镇、515 个村、27 个社区、5015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85.2 万,其中农业人口 73.7 万,非农业人口 11.5 万,森林覆盖率23.82%,耕地面积 45.2 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0.62 亩。
2.1.3、气候资源
全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6 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37.9mm,年平均日照时数 1280.8小时,日照率 39.0%,年平均气压977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 82.0%,年平均风速 1.5 m/s,主导风向--北东风。全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有常见植物种类 1000 多种,农特产品资源丰富,是我国蚕丝、生猪、大米重要生产基地。
2.1.4、物产资源
县内有一江四河七十四条小溪,河道总长 352 公里,嘉陵江流经县境 117 公里,水域面积 19.05 万亩。水电资源近 40 万千瓦,现已开发 28.8 万千瓦。境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盐卤和沙金,是全国商品粮大县、生猪生产“百强县”、蚕茧生产基地县, 被誉为“绣花农业”和新世纪丘陵农业之典范。
2.1.5、社会经济
2009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84.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6%。三次产业比重由 2007年的 29.4:40.7:29.9 调整为 26.9:42.4:30.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 7.8%、67.5%和 24.7%。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