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与启示

合集下载

浅议美国小学教育对我国小学教育启示

浅议美国小学教育对我国小学教育启示

浅议美国小学教育对我国小学教育启示——从一则美国科学课教学案例所想到的摘要:比较美国和我国小学课堂的教学,可发现两国的中小学教学存在着显著差异,显示出了中美两国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不仅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差异,同时管理理念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差异中借鉴美国教育的先进之处。

关键词:美国小学教育模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深化和调整阶段,比较美国和我国小学课堂的教学以及学校管理体制,可发现两国的中小学教育无论在教学和管理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此本文对美国中小学教育进行简要概述,由此思考美国中小学教育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美国小学教育模式美国中小学教育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自信心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注重实用和效果,重视品格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自主意识、自立精神。

学校教学是自由的也是严谨的。

靠实验、实践说话,鼓励提问、想象、研究、创新。

美国教育的内容面广,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让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力图使学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有一天,乔治把喷水壶放在教室外面窗台上的时候盛满了水。

过了几天,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他觉得很奇怪,因此,科学课一开始,乔治就问道:“是不是有人把喷水壶里的水喝了?还是有人把它撒了?”这时,乔治的老师格林小姐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学生们:“水跑到哪里去了?”玛丽认为,如果没有同学去动喷水壶,那一定是他们的宠物仓鼠威利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把水喝光了。

全班同学决定检验玛丽的看法对不对,他们把喷水壶盖上,第二天早晨发现水位没有下降。

孩子们认为这已经证明了玛丽的看法是对的。

格林小姐却问道:“你们能够肯定威利在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吗?”学生们几乎都对此表示肯定。

他们还想出了一个妙主意来证明给老师看。

他们把笼子放在沙盘中间,将沙抹平。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加。

小学教育专业是中美两国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对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等方面对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互相借鉴与合作提供启示。

一、培养目标中美两国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基础、宽广的教育视野、积极探究的研究能力、优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素养。

而在美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则强调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具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和反应变化的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方面的不同侧重点。

中国更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及素养,注重学生研究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而美国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课程设置中美两国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专业课、教育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其中专业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技术等,重点是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而在美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则注重实践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课程设置分为三类:基础类(如英语、数学、科学)、教育类(如教育原理、教科书评估、课程设计)以及准教育类(如实习、观察、探索)。

强调的是从实践走向理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中美两国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教学方法注重讲授和考试,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作为接受和记忆知识的对象。

而在美国,授课方法更加多元化,包括教师介绍、学生研究和发现、学生讨论、个人和团体项目、文献研究、观察学生和其他课程。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摘要:本文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对中美两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启示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科学技术、经济实力都在世界上占据了首要位置,这与其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有着重要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似乎是成功的。

美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成功反映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科学、合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研究美国是依靠什么样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教师的,从而可以为改革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教育课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中美教师教育课程比较(一)培养目标首先,从培养目标上来看,无论是我国还是美国,教师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合格的教师。

至于什么是合格的教师,两国受各自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又有各自的标准。

传统文化中,我国对教师的要求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具体来说就是合格的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能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1]这个观点对我国教师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从我国目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合格的教师主要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专门化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

而这些正好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

与我国的培养目标相比较,美国教师教育对未来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更为重视,要求教师像医生看病那样对学生的“病情”(学习困难)进行分析、诊断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为学生开“处方”(给予指导和帮助),成为教学的“临床专家”。

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国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趋于专业化,将教师看成是一种专业而非职业。

近些年里我国也开始对教师专业化关注,不过还没有在培养目标中得到具体体现。

中美校本教研比较研究

中美校本教研比较研究

中美校本教研比较研究校本教研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热点,而在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的发展各有特色。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的异同点,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两国校本教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国内外相关研究中,中关校本教研都得到了广泛的。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校本教研的意义、特征、实践模式、问题与对策等。

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中关校本教研的异同点缺乏深入的比较研究,对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缺乏系统的总结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在教研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的异同点。

研究问题包括:1)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在教研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有哪些异同点?2)造成这些异同点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解决这些异同点带来的问题,进一步推进两国校本教研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收集中国和美国有关校本教研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梳理。

其次,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两国校本教研的现状和问题。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两国校本教研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和解释。

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校本教研在教研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研目标:中关校本教研都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目标,但中国的教研目标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美国的教研目标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研内容:中国校本教研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展开,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改进;而美国校本教研的内容更加广泛,注重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教研方式:中国的校本教研方式相对单一,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传统教研方式为主;而美国校本教研的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4、教研评价:中关校本教研都重视教研评价,但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存在差异。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于教育人才的培养更是成为了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教育一线工作人员的重要学科。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启示。

一、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和类似:1. 师范意识的培养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师范意识上都非常重视。

在课程设置上,两国都设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素养。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两国也都要求学生到中小学校实习,锻炼教育实践能力。

不同的是,美国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师范意识时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在非正式教育环境下的实践能力锻炼。

而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则更注重学生的教育实践操作能力和师范修养的培养,从而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 课程设置和综合素质教育中美两国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不同。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则更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

不同的课程设置是由两国对教育人才培养的不同理解所致。

3. 培养思辨能力的培养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但在培养思辨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十分重视运用现代思维工具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同时也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则注重让学生进行教育现象的反思和解析,提高学生对于教育现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中国小学教育专业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经验思维能力,而美国小学教育专业则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

中外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启示_兰惠敏

中外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启示_兰惠敏

自2002年起,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基础教育而设置的新专业,它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高素质教师。

在对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的过程中,课程设置一直是关键的讨论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中外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课程设置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使我们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一、中外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一)课程结构的总体比较国内外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虽然在表述方面千差万别,但总体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

通过比较发现,中外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学分比例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见表1)。

中外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启示*兰惠敏摘要:在对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的过程中,课程设置一直是讨论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中外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外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大,涉及领域广泛而且与学科专业课程紧密联系;教育基础课程具有面向小学教育的针对性,特别重视研究并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教育实践安排具有层次性与连续性,教育实践具有系统的目标与要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作者简介:兰惠敏/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平顶山 467000)*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河南省教育厅 教高【2012】336号文件)。

表1 我国大学与美国教育学院协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比较如表1所示,美国教育学院协会对小学教育专业所要求的总学分要比中国高校明显偏低。

然而,整个课程结构中,最为明显的差别是美国小学教育通识课程所占比重(44.6%)远远高于中国。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随着中美两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其中不仅涵盖了课程的内容和体系,还包括了教育的口碑和效果。

因此,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上的比较入手,探讨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异同以及启示。

一、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区别1. 课程设置的差别在中国,小学教育专业主要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历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

而在美国,小学教育专业针对基础课程、人类学及心理学、数学、阅读、科学、社会研究、音乐、体育、艺术等进行课程设置。

可以看出,在针对学科划分的角度上,中国和美国的课程设置存在显著的差异。

2. 教学方法和环境不同在教学方法上,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教育注重讲授、习题和考试,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美国小学教育注重的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活跃的参与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和合作。

此外,美国文化注重个人成长,注重学生的自信、独立性和责任感。

而中国则注重群体和集体的凝聚力,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学习。

3. 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在学生背景和需求上,中国和美国的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小学生文化课负担较重,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而美国小学生则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培养兴趣。

此外,中国和美国的教育环境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学科的划分比较明确,在教育中很少会出现跨学科的交叉。

而美国则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启示1. 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从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不同之处,能够相互促进,使两国之间的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教育的优点,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处理和导师式教学的发展;美国则可以借鉴中国教育的优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化。

2. 进一步改善教育环境和方法两国教育的差异也为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方面提供了启示。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教育目标比较中发现,中美两国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教学方法比较中,美国注重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课程设置方面,两国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教师角色比较中,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国教师则更注重知识传授和纪律管理。

学生评价标准比较中,美国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中国则更重视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

总体比较显示,中美两国的科学教育理念各有特点,互补之处也值得借鉴。

最后提出了启示和建议,指出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优点,不断改进科学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比较、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学生评价标准、总体比较、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大国之一,而科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石。

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共通点。

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在中国,科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与此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文化视域下的中美小学教育对比分析

文化视域下的中美小学教育对比分析

文化视域下的中美小学教育对比分析中美小学教育是中美两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体现了两国的文化视域差异。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师生关系相对封闭,强调师长的权威和学生的服从。

而美国的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美国的教育强调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小学教育分为小学一、二、三年级和小学四、五、六年级两个阶段,小学一、二、三年级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小学四、五、六年级则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而美国的小学教育则是从一年级开始,直到六年级为止,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三、教学方法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小学教育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方法。

中国的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需要通过背诵和记忆来掌握知识。

而美国的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包括讨论、合作学习等。

四、评价方式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小学教育也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方式。

中国的小学教育注重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往往是评判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而美国的小学教育注重全面评价,包括学生的学术成绩、个性特点、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学校会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

五、教育目标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小学教育的教育目标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小学教育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

而美国的小学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综上所述,中美小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中国的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强调应试能力;美国的小学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全面发展。

论中美小学教育之差异

论中美小学教育之差异

论中美小学教育之差异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差异以及它们对两国小学教育的影响。

从教育理念来看,美国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中国小学教育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试能力的提高。

这一差异导致了美国小学生可能在课堂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上表现更出色,而中国小学生可能在数学和科学等学科上表现更优秀。

课程设置方面也有所不同。

美国小学教育实行的是“综合课程”,即不同科目之间相互融合,例如历史、数学和科学等科目可能被整合在一个主题下。

这种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而中国小学教育则更注重分科教学,不同科目之间相对独立。

这种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上,美国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老师通常会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项目制学习等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中国小学教育则更注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

评估体系方面也有所不同。

美国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包括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这种评估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

而中国小学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评估方式有助于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

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两个国家的小学生在不同方面表现出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美教育文化差异点:教育理念不同:中国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美国教育则更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中国,学生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范,而在美国,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与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与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与启示孔亚峰(曲阜师范学校,山东曲阜273100)[摘要]中美两国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上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因而两国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的结构调整以及核心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均具有相当大的差异,通过对这种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挖掘出中美两国隐藏在课程背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08)02-0022-06[收稿日期]2007-08-10[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小教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2005JG16)。

[作者简介]孔亚峰(1980-),男,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学校讲师,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

一、中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背景(一)美国师范教育的两次转型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始于殖民地时期。

但从19世纪后期起,美国师范教育经历了两次转型。

1.师范学院阶段:美国师范教育的层次提升19世纪后期,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中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师范学校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充分满足基础教育对师资提出的新要求,并面临提高学术水准和学历层次等诸多在原有体制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1]在此情况下,师范学校开始走上向师范学院升格的道路。

2.综合性大学阶段:美国师范教育的整体转型应该说,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转型始于二战后,师范教育横向上的学科结构拓展以及纵向上向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的转变,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师范教育整体转型的主要内容。

[2]随着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和教育研究生院的发展,这种基于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模式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广泛认可。

这种教师教育模式把教师的培养置于学科门类较齐全、学术声誉较高的综合性大学里,它与此前的师范学院的最大区别就是其建立在宽广、精深的基础学科教育上的开放性。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比较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异同,分析两国在教师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挑战,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随后,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国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的共性和差异,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优点和特色,以及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和发展策略。

本文将总结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二、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概述在中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作为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对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教学技能训练、教育科学研究等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育实习方面,中国通常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师范生有机会深入中小学课堂,亲身体验教育教学过程。

同时,中国还注重师范生的教学反思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与美国相比,美国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同样具有其独特之处。

在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被视为培养未来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

美国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通常包括临床实践、教学实习、教育研究等内容。

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方面,美国通常采用“驻校模式”,让师范生在中小学进行长期的实践教学,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合作,提升教学技能。

美国还鼓励师范生进行教学研究,以研究为基础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小学科学论文-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及启示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及启示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及启示通用版【摘要】文章从课程理念、体系结构和内容标准3个方面入手,对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小学部分和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

美国标准启示我国要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改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

【关键词】科学课程标准;中美;启示2013年4 月,美国发布了《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它是美国在21世纪颁布的首个全国性科学课程标准,地理科学家安德鲁·卢泽将其称为“饿着肚子行走在丛林中突然发现的一串香蕉”。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于2001年颁布,2011年进行了修订。

现将中美两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异同点,并提出几个借鉴点。

一、课程理念基于《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及核心观念》,《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开拓了科学教育的新视野。

在理念的设计上,《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有7个改变,如表1。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美科学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异同点。

1. 相同点(1)科学教育标准注重培养和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学习科学的机会。

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

(2)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发展批判性思维,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如表1。

2. 不同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学生个人利益的发展,强调科学教育的宗旨之一是引导学生为学业、工作和公民生活做好准备。

我国科学教育除了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还将为社会服务纳入其中。

二、体系结构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科学探究的教育思潮风靡全球,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科学课程的综合化,纳入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元素。

中美小学课程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小学课程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小学课程的比较及其启示作者:李秀双于波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年第04期中美两国由于国情差异很大,因而两国小学教育课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一、美国小学课程评析关于培养目标。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由各州自己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如缅因州的培养目标为:①清晰而有效的沟通者(Communicator);②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者(Learner);③创造性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者(Solver);④负责的参与的公民(Citizen);⑤合作的和优秀的工作者(Worker);⑥整体的且富有信息的思考者(Thinker)。

[1]由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的《我们需要的小学》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可看出小学的教育目标,其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关注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对于学生而言,健康的体格才是身体之本,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条件,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才能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其次,美国小学教育注重培养符合美国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美国小学重视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关于课程内容。

美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形式以综合课为主。

美国各个州和地方教育当局决定公立学校课程的设置,法律规定联邦政府没有权力干涉。

各地教育皆无全国性的统一课程设置。

尽管如此,联邦政府可通过一定方式对课程设置施加间接影响。

美国小学课程在州和地方教育当局有关规定的范围内由各校规定,一般都设有阅读、写作、数学、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有的学校还开设保健课、家政课等。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每个州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新泽西州(New Jersey)最新的核心课程内容标准对州范围内所有公立学校的八门核心课程的内容与学术标准进行了规定: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综合保健和体育、语言艺术与文学、生涯教育和消费、家政与生活技能。

中美小学教育异同

中美小学教育异同

中美小学教育异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中美的小学教育在其教学方式、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异同。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科设置、学科考试和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美小学教育的异同。

一、教育制度中美两国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小学教育通常以义务教育的形式实施,持续为六年。

而在美国,小学教育持续为六年或者八年,通常从6岁至12岁或14岁。

二、教学方法中美小学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记忆。

而在美国,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学科设置中美小学的学科设置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小学通常设置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与生活、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而美国的小学学科设置更为灵活,除了语文、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核心学科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如艺术、音乐、体育等。

四、学科考试中美小学的学科考试方式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小学生通常需要参加期末考试,考核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在美国,小学生的学习重点更加注重于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相对少有形式化的考试。

五、校园文化中美小学的校园文化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在中国,小学通常注重学生的纪律和规范,强调个人的服从和团队的默契。

而在美国,小学的校园文化更加注重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美小学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异同。

希望通过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借鉴对方的优点,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和环境。

《2024年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范文

《2024年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方面有着不同的做法和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点,为完善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提供参考。

二、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概况(一)中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修等环节。

其中,教育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修也是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包括实习、观察、教学实验等环节。

其中,实习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核心环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

此外,美国还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教育。

三、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比较分析(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中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而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则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在教学目标上,两国都致力于培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师。

(二)实践教学环节中国和美国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都有一定的特色。

中国注重实习环节的安排和指导,强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活动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而美国则更注重教师的实习经验和教学实践,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来促进其成长。

此外,美国还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反思,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在师资力量方面,中国和美国都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教师数量庞大,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学术水平;而美国则更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在教学条件方面,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并且能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之一,其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有很多值得比较的地方。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和美国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教育体系的异同,并且分析其特点和对于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教育资源比较1.1教育经费中国和美国在教育经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据统计,中国在教育经费的支出上逐年增加,但在国际上的教育经费支出相对较低。

而美国的教育经费支出相对较高,是全球最高的之一。

尤其是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非常高,远远超过了中国。

1.2学校设施和资源在学校设施和资源方面,美国的学校设施和资源相对充足,学校内部配备了齐全的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多媒体设施等,资源较为丰富。

而中国的学校设施和资源相对较为简陋,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异显著。

1.3课外教育资源在课外教育资源方面,中国的教育补习班、培训机构等比较普遍,学生课外学习资源较为丰富。

而美国则相对较少,较少有学生在课外时间参加补习班和培训机构。

二、教学方法比较2.1教学理念中国的教学理念侧重于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考试为教学和学习的终极目标。

而美国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2.2教学内容中国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于基础学科的知识传授,语言数学科学为重点课程。

而美国的教学内容则更加注重于素质教育,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

2.3评价制度中国的教育评价制度相对较为严格,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笔试能力。

而美国的教育评价制度相对较为灵活和多元化,既注重考试成绩,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2.4教学方法中国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讲授式教学,教师为主导,强调纪律和秩序。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一、引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小学教育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为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世界范围内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概述1.美国:美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此外,美国小学教师培养注重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融合,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

2.英国:英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领导力的培养,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同时,英国小学教师培养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强调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教学能力,注重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

同时,澳大利亚小学教师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

4.中国: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的小学教师。

课程设置较为全面,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技术等。

三、比较分析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各国或地区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各有特色。

美国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英国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澳大利亚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我国则更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环节方面,澳大利亚的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师资力量方面,英国的教师培养注重学校领导力的培养,而我国在这方面相对欠缺。

四、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其次,我国需要加强教师的反思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后,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与启示孔亚峰(曲阜师范学校,山东曲阜273100)[摘要]中美两国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上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因而两国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的结构调整以及核心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均具有相当大的差异,通过对这种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挖掘出中美两国隐藏在课程背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08)02-0022-06[收稿日期]2007-08-10[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小教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2005JG16)。

[作者简介]孔亚峰(1980-),男,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学校讲师,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

一、中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背景(一)美国师范教育的两次转型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始于殖民地时期。

但从19世纪后期起,美国师范教育经历了两次转型。

1.师范学院阶段:美国师范教育的层次提升19世纪后期,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中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师范学校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充分满足基础教育对师资提出的新要求,并面临提高学术水准和学历层次等诸多在原有体制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1]在此情况下,师范学校开始走上向师范学院升格的道路。

2.综合性大学阶段:美国师范教育的整体转型应该说,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转型始于二战后,师范教育横向上的学科结构拓展以及纵向上向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的转变,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师范教育整体转型的主要内容。

[2]随着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和教育研究生院的发展,这种基于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模式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广泛认可。

这种教师教育模式把教师的培养置于学科门类较齐全、学术声誉较高的综合性大学里,它与此前的师范学院的最大区别就是其建立在宽广、精深的基础学科教育上的开放性。

因此,一方面,它既把普通文理教育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它也重视教育实践技能的训练。

(二)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三个阶段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层次、培养机构、培养模式及课程方案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

[3]1.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中师层次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其课程方案(教学计划)由“普通文化课程”(与小学教学科目对口的学科基础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设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材教法)两大类课程及教育实习组成,并侧重语文、数学两科的教学。

2.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专科层次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师范教育培养体制与培养模式均发生了由量至质的变化。

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先后采用“五年一贯制”或“三2008年第2期外国教育研究No.2,2008第35卷总第212期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Vol.35GeneralNo.212二分段制”的模式开展培养大学专科、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试点工作。

该类模式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特定时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社会效应。

但随着高等教育依法办学的规范性、科学性及中等师范学校的撤销、合并、升格,取而代之的是高中起点、通过高考招生培养的二年制或三年制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其课程方案一般按侧重文科或侧重理科的方向构建。

3.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本科层次阶段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及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培养高层次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已成为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之一。

1999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杭州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4所本科高师院校作为全国首批正式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

从此,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不仅在培养层次上,而且在培养机构上都真正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与本科教育专业范畴,我国教师培养体制也由三级师范培养体制逐步向二级乃至一级师范培养体制过渡。

二、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差异目前,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实践三部分组成。

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里,主要学习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后两年主要学习专业教育课程,同时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4]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仅分析美国三所较具代表性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分总数不到130学分,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接近总学分的一半,专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则不及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教学实践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0%左右。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内容结构与美国基本类似,均含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等)和教育实习等。

但培养模式差异较大,基本可分为综合型模式(综合培养、有所侧重)与专长型模式(分科培养)两大类。

笔者在此仅分析较早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三所高校的课程结构(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所高校各类课程总学分与学分比差异较大,总学分幅度为158-174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学分比例为27.2%-35%,专业教育课程学分比例为58.9%-65.2%,教育实习学分比例为5.7%-7.6%。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各学校培养的未来小学教师的基本规格差异较大。

进一步通过对各类课程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发现,专业教育课程的学分表1美国三所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表2我国三所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资料来源:刘德华,欧阳荣华.美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89-92.2008年第2期外国教育研究第35卷总第212期超过了总学分的一半以上,甚至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之比接近于2∶1,而教育实习的学分仅占总学分的6%左右。

经过比较中美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方案,笔者认为,两套方案之间有两个共同点:1)尽管课程类别名称有所不同,但其课程内容结构基本类似,均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育类、学科类)、教育实践三大类课程或环节构成;2)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小学教育基础性、综合式的专业特点和学有所长的专业主修方向。

同时,中美两国课程结构方案又各具特色与不足之处。

首先,美国课程结构方案的总学分比中国少,课程设置总体上体现浅、广、新的特点。

而我国部分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方案除具有“综合培养、有所侧重”的特征外,具体还表现为课程设置深浅层次不同,课程之间学分差异较大,体现了各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不同地位与作用。

其次,美国专业教育课程比例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重视通识教育课程,这恰与美国主张教师要由综合性大学来培养的做法是相一致的。

而我国专业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明显高于美国,更注重体现知识技能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学术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等教育分科教学与小学教育综合性教学的有机融合及高师教育“双专业”并重、学科水平与教育水平同步提高的特点。

此外,美国在课程结构方案中特别注重教学实践,大约有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用于教学实践,其学分比例也达到了10%以上。

比较而言,我国教育实习的学分比例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教育基本理论及技能熟练运用的现实需求。

三、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具体差异美国高校认为教育所要做的是“训练和武装(学生的)头脑,扩大头脑的能力和给头脑储存知识。

因此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每日积极地操练学生的能力”。

[5]对此,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涉及诸多领域,如数学与英语、社会与制度问题、文化语言与思维、人文与艺术、科学与实验等(部分见表3)。

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要从纯数学中学习论证推理的艺术;从物质科学中了解事实、归纳过程和可能证据的多重性;要在古典文学学习中发现一些最有品位的、完美的典范;通过英语阅读学会运用自己语言讲与写的能力;通过逻辑和思想哲学学习思维的艺术;通过修辞和辩论术,学习讲话的艺术;通过不断地练习写作掌握准确表达的能力;通过即席的讨论,成为果断的、语言流畅的和朝气蓬勃的人”。

[6]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说跳出了学科课程模式的窠臼,融人了建构主义课程设置理念,强调了学习过程的自主建构模式,展现了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增加了课程设置的人文性转变和文化生成性转变,凸显了人文课程的地位和研究方法多维性思考模式的建构,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课程范畴的文理兼容、相互渗透,保证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我国在借鉴英美高校课程设置模式的基础上,又延续了苏联的课程设置模式,并深深地打上了学科课程模式的烙印。

在必修课程中,即使基础课程也都是典型的专业课程,而涵盖自然科学、人表3美国两所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资料来源:刘德华,欧阳荣华.美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89-92.No.2,2008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Vol.35GeneralNo.212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则比较缺乏,更欠缺思维训练和广泛哲学思维基础训练的课程。

如代表中国高师院校较高水平和实力的上海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学院,它们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就极具代表性(部分见表4)。

其设置突出了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凸显了专业化教育特征,深深地烙上了我国几千年来“术业有专攻”的思想痕迹。

虽然强调了专业知识的全面性,但由于专业课程以外的广域课程比较单调,不免弱化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通过比较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案,不难发现,两国在核心课程设置的建构理念及价值取向上还是具有较大差异的。

美国在适应现代科学高度综合的整体发展要求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大量的新兴学科。

科学知识的产生方式也得到了更新,“以问题为中心”的新知识产生方式取代了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产生方式。

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专业意识越来越淡化。

“宽口径、大学科”已成为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力图为学生提供一种广泛的综合课程体系,以便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其课程设置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智力和思辨能力的发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二语言以及道德思辨等;多元化的探索和获取知识途径与模式的建立;社会、公民和全球性(跨文化)知识的开发;个人知识体系与价值观的形成”。

[7]这种“通才”并非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而是作为现代文明社会公民应具备的涵养,一种作为学生应对未来教师职业所必需的理论素养及独立思考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广博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据此,美国高校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一个内容广泛、融为一体的基础知识体系。

培养目标具有通专结合、分段递进、由宽泛走向专深的体例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